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笔尘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是一份全面的教学设计。阅读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了解一下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计划。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一

李璟的陵墓顺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的高山之下,1950年至1951年间,由南京博物院进行科学发掘,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陵在其父李升的钦陵西侧,长宽与李昪钦陵相近,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和八间侧室,但均为砖结构,后室入口处无双龙及武士的浮雕,后室的室顶有天象图,但地面上无石刻地理图,棺座上亦无龙形浮雕,这反映了当时南唐国势己衰,李璟向后周称臣,去帝号改国主后的情况。但此陵三间主室的壁面仍有砖结构的仿木梁、枋,柱和斗拱式样,其上同样绘有牡丹和卷草等彩画,惜多己剥蚀。墓中随葬品亦以陶俑和玉哀册较多,但质量和品种上均不如钦陵。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二

1、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诵全词。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苏轼图片、古曲。

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出示ppt):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出示ppt):。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ppt出示: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是——。

三、教师范读全词,出示ppt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出示ppt):正确的读音和节奏。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出示ppt):

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七、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2、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

3、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否定的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八、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首启发。

2、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3、补充资料(出示ppt节选+印发的`补充阅读材料)。

余秋雨:《黄州突围》《苏东坡突围》。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三

中主之词,流传甚少,或以宋人词厕杂其间,今据陈振孙《书录解题》,定此两词为中主作。调名《浣溪沙》,而与通行之《浣溪沙》不同。《词谱》七:“唐教坊曲名,一名《南唐浣溪沙》,《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此调即《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耳,此所以有‘添字’、‘摊破’之名;然在《花间集》和凝时已名《山花子》,故另编一体。”此据《花间》,另立《山花子》之名,其实殊未妥,观《花间》五,毛文锡词,其一多三字两结句,其一不然,而同名《浣溪沙》,可证《山花子》殆即《浣溪沙》之异名耳。《词谱》四于《浣溪沙》下又曰:“贺铸名《减字浣溪沙》。”可见宋人且有以此为《浣溪沙》之正格者矣。以无三字结句者为正,则以此为“添字”“摊破”,以有三字结句者为正,则以彼为“减字”,实则在文字上固系两格,在音乐上只有一调,若以曲中衬字之法解释之,则豁然贯通,无所惑也。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四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五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作者介绍:

李璟(915年—961年),字伯玉,原名徐景通,南唐建立后改名李璟,对后周称臣后又为避后周信祖讳而改名李景,是李昪的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也被称为中主、嗣主。(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李璟死于961年,时年47岁。他的庙号是元宗,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赏析:

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

南唐中主李璟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很有屈原《离骚》中“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觉。但是古今众人只欣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句,由此可见,真正能够理解词作的人太少了。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六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七

1、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3、感受诗人伤春之情。

了解晏殊的生平。

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

出示《浣溪纱》,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齐读。

讨论: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一般为每句七言,共六句。

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师在旁点拨提升: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

指导朗读。带一丝淡淡的忧伤。指多名学生朗读。

这首词是晏殊一百多首词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传说。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还在另一首诗中也用上了这两句。

《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多种形式读这两句。

五、反复诵读。

分组读、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背诵。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八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九

南唐中主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为瑶,字伯玉,徐州人,李昪长子。[1]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6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今存词四首,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

1理解词意,会赏析名句。

2能感情朗读并背诵。

3体会本词的伤春怀旧情进而领悟应惜时,珍惜现在我们拥有的。

理解,背诵。

赏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两座不朽的丰碑,也是文学百花园中最绚丽的奇葩。今天咱们就撷取一朵来细细观赏。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放声读,看这首词写了哪些景?

2诗言志,词言情,晏殊想通过这样的景来抒发怎样的情呢?(通过解读来回答)。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老师示范解读上阙。

2学生解读下阕。

3小结上下阕内容情感。

4解读后赏析名句。

5师范读后感情朗读。

6背诵。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拓宽主题:应惜时,珍惜身边拥有的。

五作业: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1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一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典范词作: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纳兰性德。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肠断东风万柳堤。

沈曾植。

肠断东风万柳堤,十分春过石桥西。斜月冥蒙天水白,梦凄迷。

归去也知琼宇近,起来还见玉绳低。长向断无人处听,子规啼。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二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是一首抒情词。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两句活脱脱地画出了一幅静态图: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接下两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则是写病后仍需细心调理,所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豆蔻,植物名,为多年生草本;其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呈扁球形如石榴子,气味芳香,性温味辛,可入中药,去湿、和脾胃。“分茶”一词在唐宋时具有特殊含义,原来时人饮用之茶通常是放置姜、盐在茶内一齐煎煮而成的;至于“分茶”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这里的“莫分茶”显然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姜性辛辣,可驱寒、和胃,与豆蔻连梢的煎熟水所起的效用是一致的。这里既可知病人的病是长期抑郁、生活颠沛所致,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两句是说:养病期间闲居无事,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物景象固然优美,但当微风夹着细雨飘洒而下,将树木花草都刷洗得极为明净时,眼前的一切岂不是更加清新诱人!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好”字、一个“佳”字便点足了。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结尾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武士爱马、诗人爱花,我们的女词人清照在一首《鹧鸪天》词中对桂花作了“自是花中第一流”、“画栏开处冠中秋”的高誉,为什么对桂花给予了这多的厚爱?答案不就在“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之中吗!这确是画龙点睛之句,有了它,全首词便活了,连那些抒写病态、闲情的寻常句子,都凭添了更进一层的深意。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三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春已深一作:春色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透过窗子看见小院内的春天的景色将流逝。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倚在绣楼阑干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下片宕天,由室内而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出云归,时光亦随之荏苒而逝,不觉晚景催逼。夜来更兼细风吹雨,轻阴漠漠,“弄”既指风雨之弄轻阴,还指此时、此境中,词人乍喜还愁的情感波动。结末仍结穴在风雨摧花,欲谢难禁的忧思上。

历代诗评家评此词“雅练”,“淡语中致语”(沈际飞本《草堂诗馀》)。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阴淡化,雅化,微微逗露。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

起句中的“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这小院荫蔽在春色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落漠,真可谓深闺似海!

第二句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是重帘,室内光线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内深邃。这里“影沉沉”不是说夕阳投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是说室内阴暗,更觉黑黝黝的。

这两句中的“小院闲窗”和“重帘未卷”,一是从外面看出的实景,一是就内面见到的现状,并非两处,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通过环境描绘,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的孤寂和愁苦统统突现了出来。

在这枯寂愁闷时,将是怎样破岑寂、遣愁怀的呢?信步走向楼前,凭楼远眺,希望在开阔的自然景象中寻求一些慰藉。然而却只见白云催暮,风雨弄阴;天色转暗,夜暮将临,几乎同自己的阴沉郁闷的心情一样,反而增添苦恼,烦闷起来。她开始站在那里发愣,接着坐下来弹起琴来:“倚楼无语理瑶琴。”这句就是与她无可奈何时希图摆脱心情苦恼、烦躁不堪的一种下意识动作。事实上词中女主人并非有意练琴,只不过是借以破除孤寂,诉说愁怀。所以不像毛熙震《后庭花》中的少女“倚栏无语摇轻扇”那样轻松明快,自不及冯延巳(一作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女友“泪眼倚楼频独语”那样凄楚。尽管这样,但她的闲愁郁闷终于没有被琴声驱走,精神枷锁,无法解脱。“倚楼无语”形象地写出了那由愁苦郁积进而陷于神魂无措的精神状态。“无语”二字更深切地表达了她的苦涩难言的心情。

过片两个对句,与前段结语紧密联系,是她在楼前所见的实景,从正面揭示愁思之由:“远岫出云催薄暮”为远景。这句是说地面水气,入夜遇冷而成云雾,笼罩峰峦,白天经太阳蒸发,逐渐消散,峰峦再现。而山穴中云气,日照困难,要到日将落时才冉冉升起。陶渊明《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就是写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将落时之谓。“细风吹雨弄轻阴”为近景,是说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暮霭沉沉,而微风吹拂,雨花飞溅,好似与轻阴相戏弄,故云“弄轻阴”。

前句中着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临;后句中用一“弄”字,使轻阴转浓,融成一片,天色变黑。既生动,又形象,无异于在愁人心上加盖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愁怀难遣,自不待言。

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色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中语)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于它,才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四

【内容】: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作者】: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莫许:不要。

琥珀:松柏的树脂积压在地底亿万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红褐色。琥珀浓,指酒的颜色很浓,色如琥珀。

疏钟:断续的钟声。

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魂梦:即梦魂,指睡梦中人的心神。

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诗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头饰小巧。辟《乐府雅词》作“碎”,误。

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

烛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五

作者: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

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飞:《历代诗余》作“偎”

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6、一面:整个脸上。

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8、韵:标致。

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赏析】。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韩秋白)。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六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1)“醒时空对烛花红”此句历来被人称颂。分析“空”的精妙独到之处。(4分)。

(2)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什么?结合全文分析当时诗人的情感。(4分)。

15-1醒时空对荧荧红烛,一个“空”字,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词人怅然若失落及孤苦伶仃之情。

15-2上片写诗人在深闺寂寂中欲以酒浇愁。杯深酒腻,未醉即先已意蚀魂消。下片写醉中醒后。诗人从好梦中恍然惊觉,炉寒香尽,枕冷衾寒。词不写情之难堪,只写醒时神态。

解析:把握全文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诗人所运用的手法。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七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导入。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八

【内容】: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作者】: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标致。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文档为doc格式。

浣溪沙李璟教案范文(19篇)篇十九

【内容】: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作者】: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瑞脑:一种香料名。

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

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绘制了两幅清淡典雅的画面:一是室外“闺妇夜晚伤春图”,一是室内“闺妇夜晚怀人图”。不同感受通过基本相同之处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现,因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意境。两幅画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突出了词旨。

相关范文推荐

    中秋节快餐店活动方案范文(17篇)

    通过制定活动方案,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资源和人力。活动方案范文中包含了活动的目标、内容、流程和资源使用等细节,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动方案的制定和

    五年级母亲节大全(18篇)

    优秀作文是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它能够打动人心和激发人的情感共鸣。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到各种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母亲节快到了,我想

    护士医院实习工作总结(专业21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医院工作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如果你对医院工作总结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深入到护士的日常

    中学教务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汇总16篇)

    通过学期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提前制定学习计划,预习和复习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我们无暇顾及时

    机械大学生应聘简历机械专业应聘(专业19篇)

    个人简历应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核心内容,以全面展示求职者的能力和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优秀个人简历范文,这些范文从结构、内容和表达

    企业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大全(19篇)

    述廉报告不仅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宣传廉政、教育党员干部的有效途径。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述廉报告中的典型问题和解决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没有满五年级大全(18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让我们看看别人的创作成果。如果没有了作业,每天放学后,我们就可

    房地产销售主管年终总结(专业19篇)

    在年底的时候,总结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全县团重点工作汇报(优秀18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可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工作计划和目标,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向和思路的指引。

    看动作猜成语看动作猜成语(专业17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这里有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给你一些灵感。3、绘声绘色舍己为人淡然一笑放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