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JQ文豪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一

俞静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着重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来验证猜想的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很能使学生“五到”,同时对我们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以“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以生活情境导入,注重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判断停车位面积的大小为生活情境导入,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帮助财主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伊始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时,俞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四、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俞老师在这方面非常注意。例如,“猜想—验证”、“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几种思想和方法学生都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俞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是从基础到最容易错的难题,习题精。总体上说,体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既有层次性、实践性,又做到了前后照应;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强化训练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底高对应的问题,并且还回过头来解决停车位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整节课“圆”满成功。

总的来说,俞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既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有扶有放,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值得商榷的几点:

1、格子图是作为一种用来测量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工具,是让学生数的,是用来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用来剪—拼的,俞老师在这一块内容的理解上有所偏颇。

2、在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时,能否强调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邻边垂直,这样学生在后来的剪拼过程中沿高剪就水到渠成了。

3、学生在剪拼过程中,沿任意高剪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字母公式的推导这两个环节能否提到前一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向老师放在巩固练习中),这样会使条理更清晰,使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气呵成。

4、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能否让学生总结出来,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已经明了,这样更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要正确处理预计与生成的关系,对没完成的教案要“舍得”,后面的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以及“变与不变”的关系都可以留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且大多数学生也具备了这个能力。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汇报,而不是让优秀的学生直接报一下答案,后进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

文档为doc格式。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二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第5单元82页整理和复习中的内容。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再通过混合练习复习巩固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授课中结合自己对《新课程标准》以及《心理学》的理解,体现出一些创新理念: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背诵和默写公式,而是通过情境引入、剪切拼摆、合作学习、创造想象。算法多样等各环节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适当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说教法、学法。

1、尊重需要、显现主体。

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面积公式的复习内容,让学今被动接受。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汇报、展示成果。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于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更深理解,从而进行学法指导。

2.激励创新加强整合。

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求多边形面积一贯方法的定势,力求实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性,使学生能动地构建知识体系。

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结构。

师:试举例我们主要学过哪些多边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主要研究了它们的什么?(周长和面积)。

师:你在生活中了解到有哪些图形?

生:尖屋顶是三角形,桌面是长方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数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而产生的。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由来,也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展示、完善知识结构。

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师:这里有许多大家学过的图形卡片,谁能领取一张说说它的面积公式?

(学生随意抽取,能说出面积公式即可,出现问题,指名纠正。)。

生1: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生2: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底边上一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还可以沿着两个顶点的高剪下,两个三角形,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

生4:其实沿着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排成一个长方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3、小组合作完成:回顾讨论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最基本的是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只在推导三角形和梯形而积公式时用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环节中,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三、应用知识结构。

l、选择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图形略)。

2、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有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课本p96第2题。

(1)(105)(126)2+125。

(2)10(126)2+(6+12)52。

(3)(5+10)(126)2+65。

(4)12102+652。

(5)(5+10)1226(105)2。

(6)1210(6+12)(105)2。

3、左图是教室的一面墙,如果砌这面墙每平方米用砖185块,一共需要用多少块砖?

课本p97第2题。

4、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剪一剪、算一算)。

(设计理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通过练习反馈环节测评,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深入性和发展性。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经学习过的基本图形,、达到练习趣味化、综合化。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上得到培养。)。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进行合理的习题创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沟通各种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再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提高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减负增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间关系的理解。

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各图形之间联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来自哪里吗?胶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到处都充满了美的事物,少海新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让我们一睹为快好吗?(播放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少海新城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发现那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1.创设情境,启发导课。

谈话:同学们请看,目前要在这片空地上种植一块花圃,大家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

揭题: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图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图形,上一节多边形面积的练习课。(板书课题)。

2.回顾梳理。

(1)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不能。

追问:为什么不能?

谈话:(课件呈现数据)现在你能计算了吗?快速的写在练习纸上。

组织学生交流求花圃面积的做法。

(2)梳理公式。

谈话: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你们在计算它们的面积时,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追问:那你能说说它们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字母公式。

(3)突破底与对应高的问题。

学生回答:底要和对应的高相乘。

追问:那为什么非要用底与它的对应高相乘呢?

谈话:看来大家有困惑,没关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就一定会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追问:那三角形呢?谁能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学生回答: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正好是三角形的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三种拼的过程。

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用底和它对应的高相乘。

1.基本练——求花圃的面积已在第一环节梳理知识中完成。2.变式练——求草坪的高。

谈话:草坪的面积我们解决了,工作人员还在草坪中修了一条鹅卵石小路,你能求出这条小路有多长吗?(课件呈现)。

提问:要求小路的长,就是求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对就是求9米这条底对应的高,想一想要求高,先求什么?自己在练习纸上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谈话:平行四边形草坪中小路有多长?

学生回答。

提问:三角形草坪中小路的长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

生1:12×6÷2=36平方米。

36÷9=4米。

生2:12×6÷2=36平方米。

36×2÷9=8米。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谈话:说得真有条理,同学们来看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要求高,别忘了先用三角形的面积乘2,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除以底,得到这条底所对应的高。(课件呈现)。

3.综合练——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1)利用“加加减减”的方法求面积。

谈话:景区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去解决,敢继续接受挑战吗?在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坪旁边是一片底为4米,高为6米的三角形的竹林,草坪和竹林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交流做法:

生1:平行四边形面积加上三角形面积。

生2:求梯形面积。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部分面积加部分面积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加”的方法。(板书:加)。

谈话:同学们继续看,在三角形草坪周围增设了健身区,你能求出健身区的面积吗?(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交流做法:用梯形的面积减去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健身区的面积。

(12+18)×6÷2-12×6÷2。

谈话:同学们这种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减”的方法。(板书:减)。

小结:其实我们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经常会用到这种“加加减减”的方法。(完善板书:加加减减)。

(2)减少信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继续看,现在你还能求出健身区的面积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呈现缺少上底的图形)。

组织学生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请看,蓝色三角形和黄色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追问:为什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根据学生回答,借助课件演示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将两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大三角形,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上的应用。(板书:转化)。

4.发展练——求喷池面积。

(1)学生独立做。

(2)组织学生交流。

谈话:谁愿意把自己的解决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到展台讲解,可能出现:

生1:15×2÷5=6(米)。

5×6=30(平方米)30+15=45(平方米)。

生2:15×2÷5=6(米)。

(5+5+5)×6÷2=45(平方米)生3:15×(1+2)=45(平方米)根据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小结:虽然他们解题的思路不一样,但都用到了画图的方法。看来,在解决图形问题中,画图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策略。(板书:画图)。

谈话:同学们,快乐的少海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在观光游览的同时,还解决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从学会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等方面全面进行总结,先在小组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提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像今天这样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这种回顾梳理知识的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四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平时的学情观察,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我打算为本节课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一)发展迁移原则。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新课开始,我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随后我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边形框架,并让学生比较周长是否发生变化?面积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东西有关系。

为说明面积发生变化,引出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数方格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先数整格、后数半格,并提示数半格的方法。通过数方格,学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小了。这时我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是不一样的,不可能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了。那么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变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1、图形转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有序按照三个步骤——怎么画、怎么剪、怎么拼来说。同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变了没有?”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之后,请学生展示不同方法。

2、探讨联系。

汇报后,我总结了预设的两种基本方法,并用媒体展示了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等积转化的过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3、推导公式。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并让学生齐读和书空。

4、验证公式。

刚才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并验证。同时,我及时让学生反馈用公式计算要知道什么信息。并让学生比较数方格和公式计算哪种方便。培养学生用心学习观察的情感。

5、教学例1。

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变式练习。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举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第二层:强化练习。

强化公式中对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边上对应的高。

第三层:综合练习。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第四层:拓展练习。

猜一猜: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黑板报栏目,要求面积是24平方分米,那么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

发散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几何美的教育。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五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和()。

2.2.3m2=dm23200cm2=()dm2。

0.25m2=()cm265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积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m2。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斜边长0.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m2,高是40m,底是()m。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dm,那么它的边长是()dm,面积是()dm2。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m2,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缩小到原来的3倍,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m2。

9.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倍。

10.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为(),高为()。

二、判断题。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2.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题。

1.一个平四边形的面积是4.2cm2,高是2cm,底是()cm。

a.2.1b.1.05c.2d.4.2。

2.学校篮球场占地面积约是0.6()。

a.公顷b.平方米c.米d.平方千米。

3.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a.锐角b.等腰c.钝角d.直角。

4.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5dm2,上底是4dm,下底是6dm,它的高是()dm。

a.9b.4.5c.2.25d.455.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a.24厘米b.12厘米c.18厘米d.36厘米。

四、计算题。

五、解决问题。

六、思考题。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

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1.5平方米,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习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剪拼”、“作辅助线”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3: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边形.

(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边形.

(3)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边数增加一条时它的内角和增加度。

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习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习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习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习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进行熟练应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梳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明确已学过几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灵活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形纸片。

二、教法、学法。

因为本课的复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上,我首先设计了一份导学单,让孩子通过导学单在课前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让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在课上,通过孩子充分的小组交流、汇报,以及达标捡测,使孩子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

1、从总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

课一开始,我提的问题是:“请同学们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面积公式、公式推导、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计算组合图形和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2、交流汇报,引导建构。

课前完成导学单,课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导学单的内容,查缺补漏,在汇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小组统一汇报,汇报时小组四人一起站起来,一人读题,其他同学依次回答,组内优先补充,组内补充完毕后,其他组再补充,小组合作回答。需要到讲台上讲解题目时,我们一般是要求两人上台,一人讲解,一人辅助,学生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两人合作完成讲解题目,讲解完毕之后,也是本组优先补充,然后其他组再质疑或补充。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学会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领并体验探索与成功的欢乐。这节课中,知识网络的整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组里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整理各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总结成知识网络。

组内评价,奖励措施:正确回答问题,每人加一分,到前面讲题的,每组加5分,精彩发言的等都有相应的加分。

小组活动时,要求声音适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慢慢讲解,如若再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

3、达标测评。

分为一、二、三星题。

一星题是最基础的题目。友情提示。

二星题看似很简单,但是题目中有题目,等积变形的题目对于一些孩子有难度,而这个问题是由孩子提出来的(画一个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同时总结方法,等底高乘2,等高底乘2,不管怎样,底与高的乘积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三星题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总之:本课设计我总的思想是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回忆整理——构建网络——达标测评”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八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是5.7米,面积是22.8平方米,高是()米。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3)一个梯形,上底是3.4厘米,下底是4.6厘米,高是2.7厘米,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分米,高是底的'一半,它的面积是()。

(5)一个三角形的底是0.4米,是高的2倍,它的面积是()。

(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梯形,上底是1.4米,高是1.2米,下底是()米。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10)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根。

(11)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13)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研究活动。

我的教学设计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木工师傅可以用边角余料铺地板的原因是什么"这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本章第一节的延伸,同时也为下节打下了一个铺垫。

5,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

《多边形的面积》是五年级的数学的内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多边形的面积》。

说课稿。

希望能够帮到您!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平时的学情观察,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我打算为本节课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

课件。

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新课开始,我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随后我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边形框架,并让学生比较周长是否发生变化?面积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东西有关系。

为说明面积发生变化,引出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数方格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先数整格、后数半格,并提示数半格的方法。通过数方格,学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小了。这时我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是不一样的,不可能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了。那么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变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有序按照三个步骤——怎么画、怎么剪、怎么拼来说。同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变了没有?”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之后,请学生展示不同方法。

汇报后,我总结了预设的两种基本方法,并用媒体展示了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等积转化的过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并让学生齐读和书空。

刚才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并验证。同时,我及时让学生反馈用公式计算要知道什么信息。并让学生比较数方格和公式计算哪种方便。培养学生用心学习观察的情感。

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

教学设计。

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举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强化公式中对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边上对应的高。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猜一猜: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的。

黑板报。

栏目,要求面积是24平方分米,那么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

发散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几何美的教育。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总之,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生动好玩,学生在一次次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一

一、填空题(54分)。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和()。

2.2.3m2=dm23200cm2=()dm2。

0.25m2=()cm265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积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m2。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斜边长0.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m2,高是40m,底是()m。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2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dm,那么它的边长是()dm,面积是()dm。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m2,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m2。

9.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倍。10.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为(),高为()。

11.在一个三角形里能画()条高,在一个平行四边形里能画()条高,在一个梯形里能画()条高。

1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8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街头广告牌,底是12.5米,高是6.4米。如果要油饰这块广告牌,每平方米用油漆0.6千克,需要()千克油漆。

14.一辆汽车的后车窗有一块梯形的遮阳布,上底是1米,下底是上底的2倍,高是0.7米,它的面积是()。

15.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9分米,这条边上的高是8分米,另一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16.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厘米。

二、判断题(12分)。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2.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长方形的周长不变,将它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面积相等。()。

三、选择题(12分)。

四、计算题。

57、一块梯形果园,上底是60m,下底是100m,高是20m。一共种植果树840棵,平均每棵果树占地多大?(保留一位小数)。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习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剪拼”、“作辅助线”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3: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边形。

(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边形。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习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习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习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习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三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5.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根。

6.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8.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定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5.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

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

a.高;b.面积;c.上下两底的和。

文档为doc格式。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四

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高的。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不能很清楚的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对应相等的。当一个图形里面出现几条高和底时,有较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的选择数据进行计算。有些学生甚至把题目中所有的数据都用上了。学生的反应,促使我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我觉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推测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明白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出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最后,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来。我老是担心学生,代替学生给说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了。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重新进行了面积进率的推导,以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在写作业的时候常常不注意单位。遇到单位名称不统一时,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五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5,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六

1、回忆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弄清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采用先整理后练习的复习模式。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在回忆整理应用的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引导和点拨,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想到哪个说哪个,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回忆推动过程时,采取了先让同桌交流的方法,这是因为我分析学生可能会想到不同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能人人动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边说,我一边用课件演示,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演示这个过程,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回忆,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记忆面积公式。

(二)构建知识网络图。

构建知识网络图是课前我比较担心的,我不知道学生会把知识网络图构建成什么样子。虽然课上在我的引领下这样比较好控制,但是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把这项工作放在了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整理好,这要就避免了学生之间相互模仿,无法体现个性;再通过课上的回忆让学生自己修改,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归纳的方法;最后同学之间交流,完善知识网络图。在这个环节,面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图,只要有道理我就会给予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个体差异,增强自信心。

(三)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用了羊村村长领着大家去羊村参观这一情境,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去羊村参观就得闯关成功,这三关分别针对不同方面:第一关针对的是我们班的学困生,这些题让他们回答,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关考验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面积公式,针对的是中等学生;第三关是对学生在面积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做题正确率。

闯关成功后,计算玻璃的面积,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块玻璃是一个组合图形,既可以用分割法计算,又可以用添补法计算,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制作了课件进行演示,直观形象,针对学困生降低了难度。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第1题和第题较为简单,学优生做完后,给出了一道思考题,这道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

(五)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并利用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制作了知识网络图,还运用所学帮助羊村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这里懒羊羊代表羊村谢谢大家,带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伴随着歌声下课。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七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也要让学生明白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的,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出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最后,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来。这是作为新老师的自己所没有注意到的。老是在担心学生学生,代替学生给说出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了。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重新进行了面积进率的推导,以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在写作业的时候常常不注意单位。遇到单位名称不统一时,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当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产生纠正不良习惯的需求。如针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想想解决办法,使学生明白,做作业一定要静下心来,从认真读题开始,不读清楚题目不动笔,只有付出细心、耐心,才能把作业做好等。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八

判断题。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只要知道梯形的两底之和的长度和它的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

5.两个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面积必相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十九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5.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根。

6.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8.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定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5.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

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

a.高;b.面积;c.上下两底的和。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优质20篇)篇二十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平行四边形的底长16米,高是1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3、在一个长9厘米,周长26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三角形的底扩大3倍,高扩大2倍,面积扩大()倍。

5、一个三角形与梯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那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三角形( )的长度。

6、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14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8、如图,每个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这只小鱼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9、有一个长方形长15厘米,宽8厘米,另一直角梯形上底长7厘米,下底长6厘米,高8厘米,将它们拼成一个梯形,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为10分米,高是4分米,如果底不变,高增加2分米,则面积增加()平方分米;若高不变,底增加2分米,则面积增加()平方分米。

11、将木条订成的长方形后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现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二、判断。

1、梯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

2、梯形的上底一定比下底短。( ):

3、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4、任意两个三角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完全相同。()。

6、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7、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8、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9、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这两个梯形的高一定相等。():

三、精挑细选。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缩小10倍,高扩大10倍,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大小与原来相等b.缩小10倍c.扩大10倍。

2、将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长度不变),它的面积()。

a.比原来小b.比原来大c.与原来相等。

3、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拼成一个()。

a.梯形b.正方形c.三角形。

4、梯形有()条高。

a.无数b.2c.1。

5、把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围成图形的面积,()。

a.正方形大b.长方形大c.平行四边形大。

8、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21b.30c.14。

四、解决问题。

2、一张梯形的纸片,下底是24厘米,上底是18厘米,高14厘米,把它剪成一张尽可能大的三角形纸片,求余下的碎纸屑的总面积。

相关范文推荐

    青花瓷大班教案(热门21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选择适合班级的教案范文,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青花瓷中华陶瓷烧

    个人销售岗位工作总结大全(12篇)

    销售工作总结要注重数据分析和市场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顾客需求。在销售工作中,总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教案数学(实用23篇)

    教案应该清晰明了,条理清晰,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如果你需要一些关于二年级教案的参考资料,下面的案例会对你有所帮助。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例2和

    实习的个人简历(模板18篇)

    个人简历是一份展示个人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技能等信息的重要材料,它能够帮助雇主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能力与适应性。在撰写个人简历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些常

    令人难忘的眼神学生(模板15篇)

    优秀作文需要注意段落结构的合理安排,使文章的层次清晰可见。接下来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范例,供你参考和借鉴。我国是重灾区,全国将近6000人民饱受着折磨这种病

    以收藏为话题(精选19篇)

    优秀作文能够体现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深度,给人以启发和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有的人喜欢收集邮票,有的人喜欢收集各种

    珍爱生命保护动物演讲稿大全(17篇)

    演讲稿是一种将思想和情感通过语言艺术的手段转化为口头表达的文体,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共情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在不同场合下适用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

    幼儿园春季的工作总结(热门18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我在幼儿园工作期间所进行的教学、管理和协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

    经典小说故乡读后感(实用18篇)

    读后感是通过书中的情节、人物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近收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范文,展示了他们对作品的深思和感悟,值得大家一起来欣赏和思考。

    街道科普工作总结范文(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自己在工作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材料。在这里,我们列举了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