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念青松

教案模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互动。请阅读以下教案模板,它们来源于一些教学专家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一

口算卡:6+3=5-2=1+2=4+2=。

过渡:这是我们以前学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于老师带来了小棒。

问题1:于老师手中的小棒,看,这是多少?

问题2:这是10,它代表什么呢?

问题3: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多少?

问题4:表示什么呢?

计数器。

先拨四个10,再拨六个10.

问题1:这是多少?

问题2:那就这样,可以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齐读题目)。

二、教授新知。

ppt出示图片。

问题1:关于书本,你知道了哪些?

板书:

知道:一共有30本,左边10本,右边20本。

提问:一共有几本?还剩几本?

想:1+2=33-1=2。

一个十和两个十就是三个十(30)。三个十减一个十就是两个十(20)。

问题2:谁能到前面考考大家?

问题3:谁敢到前面来接受挑战?

拔高题目:50+20+10=。

二、联系与巩固。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火车算)。

第二关:夺红旗(男女接算)。

第三关: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

衣服50元,裙子40元,裤子30元。

(1)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五关:火眼金睛。

把10、20、30、40、50、填入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提示一:先找中间数。

提示二:答案不唯一。

问题:我们得了多少分?

【听课感悟】。

于老师自己的风格独特而明显,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题目设计由易及难,计算形式多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好的掌握了新知。一(2)班的孩子真的是聪明,最后一道火眼金睛都能完成,真的是棒极了!大拇指送给你!

为于老师喝彩!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4、5,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题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做一做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例如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三

本月再次聆听了杨倩老师的执教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感触较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听了这节课的感受:

一、能挖掘教材的内涵,融应用题的教学与计算教学中。

在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没有专设应用题教学的章节,而是把应用题放在一定的情境下,与计算题融为一体进行教学的。杨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备课时能关注到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在加强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的同时,更注重突出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初步感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融应用题的教学与计算教学中。如:在新课引入时,把情境通过梳理编成了一道文字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困难,顺利的展开了新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如:在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教学中,杨老师又再次设计了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乘车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次让学生领悟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能力。

二、能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2》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难控制,记得在开放周以及在上月听杨老师上的试教课中,能有效地组织学生静心去听,成了杨老师的一大心病,但在本次课中,杨老师在前期的准备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了几大有趣地、学生们比较感兴趣地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你喜欢谁(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等)就选择做他带来的题、火眼金睛、你想对他们(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等)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的题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环节,把学生比较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带入课堂,同样是做练习,但学生做的积极主动,并且比较涌跃,特别是在你想对他们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的题时要注意些什么这个环节时,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把他们平时喜欢出错的地方,在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了有效地梳理、归纳小结,学生们学得主动,学生的听、说习惯在不知不觉得到了培养。

不足:如果杨老师能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每个环节能把握的更到位一点,那可能会效果更好些。如:“火眼金睛”这个环节,如果能让学生找出错误后,动手再修改一下,这样会更加地完整。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四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制定的三唯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方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开始,课件显示生动的画面:美丽的风景,绿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来了四个小朋友在那里载歌载舞,多快活呀!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欣赏歌舞的同时有意无意的.获取了含着的数学信息:有4个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此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数学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要“做”数学,亲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因此设计了“自主探索、建构新知”的环节。

1、教学例1。

在上面创设的美好情景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课件继续演示,这时又有3名小朋友跑来和前面的4名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过一会儿,有两名小朋友跳累了,回家了(走了),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理解图意,并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解决问题)4+3-2。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讨论中更进一步的明白在计算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几。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五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他们都有着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积累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根据以上学情确立了本课的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分数的产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究、比较发现、推理归纳、互相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建构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同时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三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虽然对整数已经相当熟悉,却是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的分数,而且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根据我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特征等深入的分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本节课的设计的重点放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等特征。采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探求法、直观教学法等教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注意力不稳定,受兴趣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问题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猜一猜、折一折、涂一涂等方法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等环节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1、在每张课桌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纸是同桌两个人的,后面我们就要用,现在请你们两人把这张纸分开,每个人得到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把你们的想法折出来,让大家看看公平吗?然后我们再分。

2、学生动手折,展示折法。(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形成正确表象的过程)。

4、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两个人分一张饼,分一个苹果,分蛋糕……这时的一份我们无法用整数表示,这时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一、复习旧知】。

4+3+3=。

9-5-2=3+4+0=。

10-3-7=5+1+3=。

7-0-6=。

回顾:怎样计算连加连减?指3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学生齐读算式,请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2、教学天鹅例题2。

板书:“4-2”。

演示:在黑板上又贴3只天鹅。

师: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把刚才的算式接下去写完整?学生答后老师在“4—2”的后面接着写“十3”。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

远成文化《课时掌控》《动感课堂》《畅优新课堂》。

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

三、练习提高】。

1、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3、作业:练习十五2—4题【。

四、总结梳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的计算,在计算中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记住第一的计算结果,再接着计算第二步。

五、板书设计】。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记住第一的计算结果,再接着计算第二步。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七

教学。

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

总结。

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八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个教学层次: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边说课件演示。

3、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4、练一练:(口答形式)进一步强化训练通分的过程。提出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5、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6、总结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完成教科书112页做一做。

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学习任务,让课堂高效。

文档为doc格式。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九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64~65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彰现渐进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3、教学目标。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沿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体图、文、声三维动态呈现的优势,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以境激请、导入新知。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变换多媒体呈现情境,以叹息的口吻叙述新情境:猴王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分桃不均的场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将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们都情趣高涨,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并没急于求“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用学具来分,用画图来分,用折纸的方法分等等)。接着,让小组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是其中的几分之几?怎样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让学生各抒己见。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都说的头头是道。教师在点头嘉许的情况下,适时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加减混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现组合型的情境图,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程序。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程序如下:

1、游戏导入、玩中复习。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独立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

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

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判断题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出示这样的一组算式,()+3-5=1()-4+2=5。

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最后,我将一题多用,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算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一个需要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的生活问题。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天鹅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一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4/7-1/2=3/8+3/4=5/6-1/3=3/4+1/6=。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1/4和1/3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1/4,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1/3,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1/4-1/3。

生2:1-(1/4+1/3)。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1/4-1/3。

=9/12-4/12。

=5/12。

1-(1/4+1/3)。

=1-(3/12+4/12)。

=1-7/12。

=5/12。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7/10)。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3/10+1/5+1/5=9/30+6/30+5/30=20/30=2/3(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1-1/4-1/3。

=3/4-1/3。

=9/12-4/12。

=5/12。

1-(1/4+1/3)。

=1-(3/12+4/12)。

=1–7/12。

=5/12。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课堂评价。

(一)教材的地位。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一个课时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2、难点?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四)学具准备:教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我对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1.迁移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总是相互补充,彼此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发现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练习法。

练习可以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本课时的练习,是在例题教学后安排的,有针对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的题组练习,变式计算练习及综合性的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题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其计算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一)铺垫旧知,引入新课。

我设计了口算、说说下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三种题目导入新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评论)。

教师:同学们发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新课前让学生对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关系进行猜想,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很自然地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作出适当评论。)。

教师板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提出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学生把自己的解答板演到黑板上。组织学生评价: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1: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学生2:数位对齐在进行计算。

2、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林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1)要求学生先分步计算,再列综合算式计算。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归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3、出示例题:+++?

(1)学生观察,你发现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简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和可以凑成整数。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没用简便算法的学生,请他(她)上黑板板演出来。再请一名用简便算法和学生黑板板演。

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评价: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一些?为什么?

(3)师:比较刚才两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整数加减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12分钟)。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回归整理,拓展应用。

++?+()。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开放练习”考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堂总结。

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作用,从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习感受多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则主要从学生的自学态度、自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统。同时,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反馈中暴露出来的共同疑惑,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点拨升华”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一)活动过程的评价。

本课的主要活动:小刚买书的事情,活动中主要采取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评价,比如教师在小组的数据记录表格中及时评出优良。

(二)知识技能的评价。

两个练习都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评价时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及小组长把本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课下积极预习,课上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外在的督促,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

1、文本资源。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教师用书、辅助材料等资源,研读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也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

2、信息技术资源。

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

3、生活资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如:“买书.找钱这样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提供了生活资源。

4、课堂生成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

在练习时,学生的错题资源也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三

1、通过观察摆放p75例题及练习十二,协助同学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同学口头表达能力。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今天俺们请来了白昼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1、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2、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同学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俺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演示:地上有7个球,抱走3个,又抱来4个。

2、课件演示小鸭图。

3、游戏:把小动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钥匙开哪座房子吗?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四

(1)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重点、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备注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1、出示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解法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解法2: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教学过程

备注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五

学科:数学。

性质:家常汇报课。

听课教师:吴。

本堂汇报课总体环节的设计尚可,但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稍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可适当多几位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可通过自由说、指名说、师范说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

(2)计算过程的教学可再简略些。对于一些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点如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由于学生普遍掌握较好,因此可挑选其中的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必一一作答,另外,计算过程的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用语稍欠妥当。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堂课提问过于细化,且作为教师的我本身说得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不够层次,不具梯度。可适当增加设计诸如“5+( )-2=6”这样的提高题,而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同一个类型。

(5)若干细节问题。如提问的规范用语,练习设计的细节问题等等。

当然,本堂课还是有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整体环节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进行顺利;其次,教态亲切自然;最后,导入过渡自然,在巩固旧知中引入新课并揭题。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课堂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一个课时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2、难点?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四)学具准备:教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三、教学方法。

我对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1.迁移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总是相互补充,彼此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发现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练习法。

练习可以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本课时的练习,是在例题教学后安排的,有针对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的题组练习,变式计算练习及综合性的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题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其计算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一)铺垫旧知,引入新课。

我设计了口算、说说下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三种题目导入新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评论)。

教师:同学们发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新课前让学生对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关系进行猜想,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很自然地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作出适当评论。)。

教师板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提出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学生把自己的解答板演到黑板上。组织学生评价: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1: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学生2:数位对齐在进行计算。

2、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林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1)要求学生先分步计算,再列综合算式计算。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归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3、出示例题:7.65+3.72+6.35+6.28.?

(1)学生观察,你发现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简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7.65和6.35、3.72和6.28可以凑成整数。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没用简便算法的学生,请他(她)上黑板板演出来。再请一名用简便算法和学生黑板板演。

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评价: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一些?为什么?

(3)师:比较刚才两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整数加减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12分钟)。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回归整理,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开放练习”考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堂总结。

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作用,从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习感受多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则主要从学生的自学态度、自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统。同时,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反馈中暴露出来的共同疑惑,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点拨升华”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一)活动过程的评价。

本课的主要活动:小刚买书的事情,活动中主要采取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评价,比如教师在小组的数据记录表格中及时评出优良。

(二)知识技能的评价。

两个练习都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评价时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及小组长把本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课下积极预习,课上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外在的督促,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六、说资源开发。

课标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

1.文本资源。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教师用书、辅助材料等资源,研读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也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

2、信息技术资源。

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

3.生活资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如:“买书.找钱这样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提供了生活资源。

4、课堂生成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

在练习时,学生的错题资源也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七

说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大家看屏幕,这里有3只丑小鸭,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

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出示例一,你能编一道数学题,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师板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提出学习目标: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出示例二。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小结: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1、现在听老师说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怎样列式计算?

2、看算式摆小棒,7-3+2怎样摆小棒呢?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这是老师在公路边看到的情景。你能编一道数学题吗?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堂。

在表扬学生之后: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最后,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着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板书力求简洁、美观。设计如下。

4+3。

2=54。

2+3=5。

总之,全课程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节课既重视知识的数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八

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口算。

计算。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522-438=84三个月。

438+438=876960-876=84三个月。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十九

《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本课时在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为今后学习2步应用题计算打下基础。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后,给加减混合做了铺垫,在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上不会太难,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的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处理如下:

做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思维,让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对图面意思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他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设计上体现“教—扶—放”的原则。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例2先减后加,并且也是直观地反映了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并在例1的基础上,省去了计算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自己填写。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师:课件、练习纸。

学生:10根小棒。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小朋友们,《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听说过吗?

生:听过。

师: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生:愿意。

师:谁来帮助第一只丑小鸭呢?

生:3+2+3=87-3-1=3。

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谁来帮助第二只呢?

生:3+4+1=89-5-4=0。

师:很好。3+4+1=8你是怎么算的?

生:3+4=77+1=8。

师:谁来帮助第三只呀?

生:4+3+2=910-0-2=8。

师:第三只丑小鸭也变成了白天鹅,还有最后有只谁愿意来帮他呢?

生:5+0+3=88-5-3=0。

师:8-5-3=0这题又是怎么算的?

生:8-5=33-3=0。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学的连加连减。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连加、连减是怎么算的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氛围。这里的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指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仅是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尊重、信任、热爱,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相互激动,以及对事物的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从而使教学活动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引发学生心理震撼,促使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产生主动参与需求和热情的催化剂。而且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欢的童话激发兴趣。所以采用〈〈丑小鸭〉〉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包括孩子。这样引入新课,并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由于这节课是学习加减混合,让丑小鸭带来的题目对连加、连减进行了巩固,特别是对计算顺序的复习,给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展开思维。

教学4+3-2=5。

①引算式。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他们在天空中自由地飞啊飞,飞到了湖边,仔细看哦,原来有~~先飞来了~~接着又~~看着这一副美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该怎么来解决呢?

生:4+3-2=5。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还有谁再来说一说。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说得真棒!原来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3只,所以我们把4和3合起来,又飞走了2只,所以再从合起来的数中去掉2等于5。所以要列成4+3-2=5。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二十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出示图片“金鱼图”】。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

谁会列式?板书:

(2)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3)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1)出示图片“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2)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这一教案由第二教育资源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减混合说课稿(模板21篇)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17、118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一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一次通分时,能正确求出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一般如果每项都是异分母分数时用一次通分计算简便。在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列出算式: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教学反思:

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通过课前研读教材和课上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1.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在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从116页至总复习142页中所有混合计算的习题,发现所提供分数的分母是十分讲究的。它们无一例外地存在下面的特殊关系:三个分母中必有两个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原来,教材在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上已经悄悄降低了难度。

如116页的做一做第一题,三个分母分别是5、10、3,10是5的倍数,那么求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实质上也就是求10和3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可以巧妙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了。有了这个发现,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三个分母中哪两个数存在着倍数关系,然后再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求较大数与另一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

2.将方法有效类推。

在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普遍采用的是先求较大数的倍数,再依次判断这些数是否是较小数倍数的方法。那么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呢?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能快速类推出解决方法,并正确口答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因此,教师不可小瞧学生,他们具有探索的欲望与潜能。

相关范文推荐

    普法年终工作总结普法年终工作总结大全(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可以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和成就,提升工作效率和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优质22篇)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1.题目(题目中不要有字母、符号

    领导干部读书活动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心得体会的意识,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例子,希望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读书是领导干部提高能力

    小班下学期舞蹈教学计划(实用19篇)

    学期计划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学习任务,避免拖延和学习压力的积累。下面是一些学期计划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应用。每月按主题特点与幼儿共同收集同类型的各种材料,

    网站公司职员的辞职信(优质19篇)

    辞职信是一种礼貌的方式,告知雇主自己打算离职,并且说明离职日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辞职信,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成功辞职经验和教训,供大家参考。xx有限公司总经理

    业务员英文简历写作(专业18篇)

    英文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英语水平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阅读英文原著或英文新闻等途径来提升。英文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五一劳动节心得体会五一劳动节心得感悟(优秀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一些通用的规律和经验,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应用。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扩大我们的视野。五一假期我帮妈妈做

    观察桂花树小学(优秀20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需要有扎实的学识和广博的阅读背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特点和评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我家门前有棵高大挺

    大班健康科学睡眠教案健康睡眠班会教案(通用20篇)

    大班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思考课程的整体安排和教学重点,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以下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整理的一些大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幼儿园社交礼仪教案(热门18篇)

    幼儿园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精心设计的幼儿园教案,了解如何通过教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