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精选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MJ笔神最新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精选8篇)

编辑是对原始材料进行务必的修整、润色和提升的过程。编辑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请大家重点关注以下编辑的重要原则和注意事项,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一

1知人论世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作品常常会渗透作者的经历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欣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拿赏读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来说,一个是经历盛唐的辉煌,一个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这两种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气质的诗人:豪放飘逸、浪漫不羁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

2了解诗歌的各种题材

古典诗词的题材,往往能或隐或现的揭示诗歌的内容,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题材上诗歌主要可以分为:

2.1写景抒情的田园诗歌。代表人物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这类诗歌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2.2怀古咏史诗歌。这类诗歌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托物言志诗歌。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说过“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类诗歌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2.4羁旅行役诗。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类诗歌。

2.5闺怨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如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属于此类。

3熟悉诗歌的意象,了解诗歌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出现在诗歌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在诗歌赏析中,应该首先并及时抓住诗歌的意象,品读其中的`特征以及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诗词当中的意境。诗歌具体的意象有很多,如花草类,景观类,乐器类等等。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常用含蓄,简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就在这里。欣赏诗歌要充分而合理的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深入诗人所描摹的意境。

4答题紧扣诗歌内容解题

必须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风格和思想内容。

4.1语言的考查。如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这些问题都是整首诗而言,因此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描摹术语,如: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凝练简洁,绚丽多彩;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通过结合具体诗歌,能更深刻的了解。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2形象分析考查。形象分析就是对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进行赏析。并能将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如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此诗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意境。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回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答: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4.3评价写作技巧、风格和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型必须弄清诗歌的写作手法,首先,应该掌握修辞赏析法。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一些修辞的运用,来领会诗人含蓄的情感。其次,了解诗歌多种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用典、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等。

二.古诗词鉴赏的诗歌类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二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作品常常会渗透作者的经历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欣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对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拿赏读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来说,一个是经历盛唐的辉煌,一个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这两种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气质的诗人:豪放飘逸、浪漫不羁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

2了解诗歌的各种题材

古典诗词的题材,往往能或隐或现的揭示诗歌的内容,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题材上诗歌主要可以分为:

2.1写景抒情的田园诗歌。代表人物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这类诗歌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2.2怀古咏史诗歌。这类诗歌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托物言志诗歌。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说过“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类诗歌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2.4羁旅行役诗。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类诗歌。

2.5闺怨诗歌。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如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属于此类。

3熟悉诗歌的意象,了解诗歌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出现在诗歌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在诗歌赏析中,应该首先并及时抓住诗歌的意象,品读其中的`特征以及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诗词当中的意境。诗歌具体的意象有很多,如花草类,景观类,乐器类等等。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常用含蓄,简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就在这里。欣赏诗歌要充分而合理的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深入诗人所描摹的意境。

4答题紧扣诗歌内容解题

必须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风格和思想内容。

4.1语言的考查。如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这些问题都是整首诗而言,因此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描摹术语,如: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凝练简洁,绚丽多彩;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通过结合具体诗歌,能更深刻的了解。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2形象分析考查。形象分析就是对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进行赏析。并能将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如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此诗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意境。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回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答: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4.3评价写作技巧、风格和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型必须弄清诗歌的写作手法,首先,应该掌握修辞赏析法。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一些修辞的运用,来领会诗人含蓄的情感。其次,了解诗歌多种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用典、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三

古诗题经常会考某个字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什么意思?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肯定这个字用的好,然后再回答好在哪里,具体说这个字妙在什么地方,比用哪个字更好,更传神、更形象,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抒发作者的情感,同时还可以翻译一下原句,还原一下场景。

古诗鉴赏意境题怎么答

当遇到要求回答这首诗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营造了何种意境时,最常用的回答方式就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也是套话,然后再背一些诗歌鉴赏术语,并结合古诗的意思,展开想象,去具体分析一下。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好是在读懂全诗的前提下,否在可能会离题万里。

某两句诗好在哪里如何答

面对这类问题,一般是要求对这首古诗比较了解,最起码是能翻译的通古诗的意思,知道主要讲的是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旨,然后再去具体了解某句话的意思以及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在读诗时,可以先看作者、诗下注释,这样能帮助我们了解大概的背景,同时读诗还要学会抓住诗眼,快速了解主题。读懂大意后,就要分析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有什么作用,再去根据写景或者抒情去区分好在哪里。

高考诗歌语言特色及技巧

语言主要就是简练、对仗工整、诙谐幽默、哲理性强等等,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是不同的,这个要看具体诗歌,因情况而定。而技巧则主要是针对表达方式说的,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虚实结合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四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五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六

1.看背景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答题的要求

1.符合题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四)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五)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七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

1、从诗题入手: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服务的。

之二: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行文字表达时达到“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套路篇八

高考语文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表现。下面是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答题技巧:文学鉴赏四步骤,供参考。

高考语文文学鉴赏是以理解为基础,由形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深化过程,是一种包括认知在内的审美享受活动。文学鉴赏主要是把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发现并概括作品中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其作品内容;赏析、评价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文学鉴赏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的:

一、注重语感

阅读作品,离不开的语言媒介,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却缺乏语感的人,是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赏活动的。任何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通过人的大脑而形成的意境的迹象,产生一定的联想和个人的感触体会,它往往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分析的思考,而只是一个初步的概念,但同时会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比如语言的流畅,语词的新颖,描绘的生动,议论的精辟,演说的精彩等都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印象---------语感的印象。

二、展开想象

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它是进行了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的人物的形象。

三、深入体验

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他是进行鉴赏性的阅读的重要环节。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领会各种人物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四、力求领悟

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无疑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

当然,文学作品的鉴赏,因体裁的不同而必有所偏重,但无论哪种体裁,只要按照以上几个步骤去进行品读,无疑会使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