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雅蕊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模板10篇)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一

同志们:

刚才,各县(市)区、开发园区交流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市自20xx年开展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以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对这项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我们把大家召集过来开个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进一步交换意见,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分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拟定加快推进分类工作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地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定性定类,确保按照中央编办、省编委办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好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市属368家事业单位中,除21家事业单位不列入清理规范和分类范围外,其余347家事业单位已完成324家(含已批准参公16家),完成率为93.4%。其中确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45家、从事公益服务的246家(公益一类89家、公益二类157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17家,暂缓分类23家。

从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上报的分类情况来看,各地进度不一。相对较慢的主要是江北区,完成了一半多一点;其次是海曙区、镇海区,完成了70%左右。但总体上看,县(市)区完成分类的比例达到了86%左右,除部分不列入分类的事业单位外,暂缓分类的事业单位还有10%左右。开发园区除杭州湾新区外,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模拟分类工作都已基本完成。但是,据了解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已明确分类的,除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需经市编委办审批外,其他类别的事业单位,只有北仑区已正式发文明确了分类类别,其他地方都没有正式发文明确,仍停留在模拟分类阶段。

各地在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过程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确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标准比较难把握。根据省《关于深化完善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浙编办发〔20xx〕2号)规定的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条件是: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按照行政机构方式运行的事业单位。最近,中央出台的配套文件《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中也已经明确了“承担行政职能是指事业单位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主要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行政职权”。但在实际分类工作中,有一些事业单位虽然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但其法律法规授权或依法接受委托的依据并不明显,主要是接受政府或部门委托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实际上执法主体还是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这些事业单位应当“还政予政”,不应确定为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比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地籍管理所、基本农田保护办公室、地质矿产管理处等。

二是复合型事业单位的职能剥离工作比较难开展。一些事业单位既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又有公益服务职能或生产经营职能;还有一些单位集行政职能、公益服务和生产经营职能于一身,这些单位按照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的要求,需要明确其主要工作属性,剥离其他工作属性后再确定其分类类别,实际操作中剥离其它职能比较困难。主要是事业单位职能剥离后,人员要随岗分流,造成职工待遇上的差别较大,因而部分人员不愿意,很多部门和单位也有畏难思想。比如各地的公路管理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公路管理条例》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承担公路行政管理职责、负责公路保护的监督管理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路政管理等,明确其为承担行政职能类,法律法规依据也是比较充分的,但是有的地方编制太多,并且管理人员、养护人员互相混杂,假如要将公路段定性为承担行政职能类的话,必须将其养护职能剥离,并且管理人员与养护人员要界定清楚,否则只能定性为公益类。某些县(市)区的交通部门还有港航管理、公路运输管理机构,也有类似情况。

三是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近年来,事业单位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比较多,有些尚未分类的事业单位与已批准参公或已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职能性质、组织形态、活动范围等方面比较,可能存在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有的事业单位看到省、市或者其他兄弟城市类似单位已批准参公或已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类,要求参照他们的做法确定其分类类别。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只看表面而盲目攀比。比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里是参公事业单位,有的县(市)区要求跟市里一样,但你那里的职能还没有剥离,人员混杂,编制和实有人数比市里还要多,基础工作没做过,怎么定类。要想将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心)定为行政职能类,必须先将其后勤服务职能及其人员剥离出去。

四是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力度还不够大。2008年我市下发了《关于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做好清理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对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主要职责、机构规格、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经费预算形式等七项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对已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事业单位,采取撤销、合并、改制等方式进行清理,对职能相近、规模偏小的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对长期既无工作人员又无工作任务的“空壳”事业单位进行撤销。今年6月,在各县(市)区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中,我们再次写明要按照“还政予政”的要求对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但事实上,有些地方做得并不是很好,这次报过来要求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中,有的编制和人员都没有,有的编制、人员只有1个或者2个,还有人防办,都已经明确为行政机构并在相关政府部门挂牌了,但有的县(市)区还是报过来要求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知道到底清理了没有。

二、分类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近年来,中央、省、市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相继下发了有关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5号)、省编委办《关于深化完善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浙编办发〔20xx〕2号)、宁波市编委办《关于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做好清理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甬编办〔2008〕6号)等。这些文件从不同层面明确了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按照有关要求和程序组织实施,科学合理地确定事业单位的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认定,依据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文件有明确规定或授权(原则性表述不能作为认定依据),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部门规章都不能作为认定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认真把握。

二是要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确定主要职能。事业单位量大面广,职能复杂,而分类决定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对事业单位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在分类中要把握住“职能”这个重点,坚持以社会功能为依据,从严掌握分类标准。要认真查找依据,全面梳理事业单位的职能,对照事业单位设立时确定的职能和实际承担的职责任务,将职能逐条分解细化再予以定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认定事业单位分类类别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依据。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特别是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类的事业单位,要从严把握,少数单位由于职能剥离不到位、人员分流有难度的,可以考虑先低定一类,待以后情况清楚了再重新进行调整。无论是已发文的,还是未发文的,都要对照认定标准严格控制,宁可就低不就高。对已确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如果明显不符合标准,也要调整其类别。如果不严格把关,很可能造成一些单位既还不了政,也参不了公,给下步工作带来更大的波动。必须明确的是:现在确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类的事业单位,也不一定就报参公;现在确定为公益类的,如果法律法规依据充分、条件成熟,也可以改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在这次反馈给大家的初步审核意见中,我们将“文明办”、“爱卫办”、“地名办”、“婚姻管理处”、“新闻办”、“矿管处”等事业单位,理应由党政部门承担的职能,都要求“还政予政”。对配置部分事业编制的单位,如消费者协会、社会团体如贸促会、各类临时办事机构等,可不列入分类。

关于已参公事业单位的分类,根据省里的要求,如果参公在前,符合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标准的,完全可以予以明确;不符合标准的,暂不列入分类范围。对分类在前,参公在后的单位,如果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已参公,就没必要再调整其类别了。

三是参照兄弟省市类似单位分类情况把握。前一阶段,我们与省和一些兄弟城市进行了联系沟通,了解了他们的事业单位分类情况,同时也参照了他们的一些做法,尽量保持上下、左右一致,以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省里总体上是按照“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来把握,即从紧从严控制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数量,适当放宽公益二类的范围,除配合行业体制改革之外,不再新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数量。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在进行分类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参照省、市的做法进行。但是参照要在同等情况和条件下进行,人家按要求做好了清理规范工作,职能剥离和人员分流都做好了,你都没去做,那就没法参照了。这次对公路管理机构、运输管理机构、港航机构,旅游管理机构、机关事务局(中心)等,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各地一定要将职能和人员剥离清楚后,再考虑将这些机构定为行政职能类。

三、几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今年3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5月,中央编办下发了《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8月起先后出台了事业单位分类、机构编制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善相关财政政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等10个配套政策文件;10月,为切实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中央编办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司。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央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视,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事业单位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提,只有抓好这个基础环节,其它配套改革才能跟上,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才能顺利展开。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定要克服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事业单位分类与清理规范工作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分类工作还处于模拟阶段的,要在做好清理规范的同时,抓紧推进实际分类工作。今天会议以后,各地要排出进度表,每两周向市编委办报一次进展情况。除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外,其他能够明确分类类别的都要及时发文确定。各地可对我们的初审意见提出建议,与事业处进行沟通后,提交拟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分类请示和方案,我办审核后将正式形成批复意见。

二是要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在分类过程中,对一些事业单位原来混杂的各种职能必须进行清理规范和职能剥离,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且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事业单位可定为“行政职能类”,但其它剥离出去的职能和分流的人员,考虑到稳定因素,可以设置一个相应的事业机构,根据实有人数核定编制,人员只出不进,实行封闭式管理。如前面提到的公路管理机构,职能剥离后可设立养护中心,用于安置分流出来的事业在编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和编制要严格控制。其实,公路段的人员编制早在2002年,市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2〕57号)进行了明确。近十年了,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并不乐观。这方面余姚市做得最彻底,他们早就按照文件规定和有关要求进行了职能剥离和人员分流,这次要求明确“余姚市公路段”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理由就充分多了。而有的地方根本就没动过,在职能剥离之前,只能采取低定一级类别的办法进行。对于某些从事管理工作但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事业单位,其行政职能应当还政予政,保留现有机构和人员,并对该单位定性为公益类,如机关事务服务机构。

三是要确保稳定。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属性认定,更是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稍有不慎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要按政策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要确保社会稳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省市出台的政策执行,切实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队伍思想稳定和工作正常开展。原事业在编人员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妥善安置,不能因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而影响单位工作的开展。但是,也不能借保持稳定之名,而拖延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进度。目前,有些县(市)区和开发园区对分类工作是有顾虑的,存在等待观望、先改先吃亏的思想;有的担心分类后,后续改革跟不上,分类失去原有意义;还有的干脆不动,把矛盾上交到市里。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各地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跳出小圈子,坚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坚持公平、公正、透明,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把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完成好。

四、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

下面我再谈谈加强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和明年工作思路的一些想法。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确实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比如条条干预比较多,核编标准不明确,超编超职数配备时有发生等,机构编制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抵制各种违规做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精神和法规政策。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通过盘活存量、内部调剂等方式,不断挖掘潜力,确保编制总量不突破,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完善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工作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机构编制主要通过内部整合和调剂解决,确需增加机构编制的,要严格按程序办理。要自觉遵守纪律,严格办事程序,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都要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加以改正,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关于明年的机构编制工作,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展开:一是打好基础。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人员配备,完善工作规则和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强自身素质。加强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三是巩固成果。总结这次政府机构的改革成果,认真开展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切实整改;四是要创新。着力加强调查研究,创新管理方式,努力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五是要严格规范。加强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实名制管理,研究制定编制外用工管理制度;六是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工作。重点是对部门领导、对单位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各级领导干部、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工作人员能更多地了解机构编制的法规政策,强化机构编制意识,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依法办事,按章从事,有效地控制行政成本,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

看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二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速度已经慢慢放缓,矿产资源勘查也进入一个由快速发展到缓慢提升的一个过渡期。全世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已逐渐降低,直接影响了地勘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发展,多数地勘单位的发展速度开始降低,有的企业甚至连年度发展指标都没有办法完成。所以必须改革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创新发展,进行会计财务制度改革,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本文结合地勘企业单位的实际调查分析情况,探讨了地勘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完善的必要性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使得地勘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三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确保社会稳定。刚才,【人名】同志对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讲了具体意见,我完全赞同,大家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主动顺应“三个需要”,统一思想认识

1、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国家办事业、国家管事业、国家养事业的现状,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需要。因此,20____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随后中组部、人事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省、____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就全国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是改革所需,已势在必行。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体制不顺,事业单位本身缺乏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二是机制不活,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缺乏活力,缺乏竞争激励,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三是布局不合理,一部分事业单位规模小,服务功能差,创新能力低,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四是社会化程度不高,一批生产经营性单位仍依附于行政机关管理,挂事业单位牌子;五是财政负担较重,财政支出主要用在人头费上,真正用于事业发展方面的资金非常少。上述原因,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要增强事业单位的动力和活力,就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3、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全面开创阆中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市委十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但是,我们目前的用人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人才短缺,一方面人才浪费,人才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只有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事业用人、单位引人、事业留人,为阆中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切实围绕“六个方面”,务求见到实效

这次改革,范围较广、涉员较多、难度较大,各事业单位要围绕市委、市政府《阆中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开展工作。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变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切实解决好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二是在分配上与绩效挂钩,按岗位分配,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解决好在分配上“一刀切”、搞平均主义的问题。三是总体减少编制,实现实职在岗人数减少;对超编单位,既要压编,又要分流,但要处理好稳定关系;教师队伍应研究城乡结构,做到动态平衡。四是挂钩的经费要随着编制减少,逐年降低由财政核拨经费的比例,解决好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五是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聘用暂时延缓,有些单位根据岗位和结构需要,可以进行公开招聘。六是借用人员参加原单位竞聘,以后再根据情况予以解决。

三、妥善处理“四个关系”,搞好统筹协调

一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发展所迫。既要坚持积极的改革态度,坚定不移地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时还要在改革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上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稳促进,以进求稳。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涉及到政府行政部门权力的弱化、下放和事业单位人事、分配权的扩大。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衡量标准,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和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特别是各级领导,该放权的一定要放权,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不能以任何借口阻碍改革、迟滞改革进程。

三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坚持党的干部政策的关系。要切实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逐步落实事业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用人自主权。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坚持以“聘”为主的多种用人方式,真正把那些群众拥护、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事业单位聚集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改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他们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尊重人才,想方设法用好人才,确保人才作用发挥的最大化。

四、务必坚持“四个原则”,搞好具体实施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非常“敏感”的政治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一丝不苟地坚持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

一要依靠群众,广泛宣传。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充分采用走访了解、座谈交流、集中学习等方法面对面地交流,心贴心地沟通;要引导事业干部识大体、顾大局,正确认识改革,正确对待变化。做好群众工作,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

二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牵头抓总,认真做好政策指导、宏观协调、督促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经贸等方方面面的联系,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共同加以解决。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组织作用,主动搞好横向协调。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推进情况的跟踪督办,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三要严明纪律,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政策规定,借改革之机搞打击报复、任人唯亲的,要及时予以制止,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坚决予以处理。近期,市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改革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工作纪律等具体要求,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四要严谨细致,稳步实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过细地开展调查研究,把所属单位的性质、类型、实有编制、实有人数以及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等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摸清楚,决不能盲目行事。对因政策不清、工作不细而在改革中出现问题甚至引发规模性不稳定因素的单位,将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安置过程中,要精简机构、增强活力、保持稳定,不允许通过增设机构和突破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进行人员安置;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未聘人员只能在本单位、本系统内部自行消化;要先开渠、后分流,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改革实施前,开辟未聘人员安置的多种途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安置措施和办法,避免造成被动局面。特别是该兑现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兑现到位,该做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以己正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确保留得安心、走得舒心、单位放心。

同志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努力促进____经济跨越式发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四

我国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事业单位被视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大幅度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可以理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培育介于政府与企业之家的社会事业组织的缓冲力量,形成有效的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格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各地的改革实践,从精简人员与机构,减轻财政负担的角度上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前面毕译丹同学已经讲过了前两个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讲述另外两个问题:

(三)改革成本分摊困难

有学者把事业单位改革视为对计划经济 最 核心堡垒的攻坚以说明其难度之大。难度大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改革成本巨大以及经费来源问题。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本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事业单位撤销、合并后,以前单位遗留的未还债务

2、事业单位未聘人员的安置成本

3、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对第一类成本可以由改革后新设立的单位分担解决,第三类成本则主要依赖于各级财政部门及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共同监管,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最麻烦也是最难解决的是第二类成本,特别是那些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安置成本就更为可观。

据财政部财科所 国有资产研究室研究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12月,全国各级事业单位共129.08万户(含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人员2900万。在这2900万事业单位职工中,有一部分未安置人员会由处处有保障的 “单位人”变为处处靠自己的“社会人”,他们的离去需要一大笔钱。有专家认为这是政府为了赎回事业编制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如江苏一家209人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支付了2000万元,包括为职工补缴的社会保险、离职人员的补偿费用以及用来弥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社会化养老保险差额的补充养老保险。又比如,按照浙江省现行政策,改变身份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关系补偿款、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预留款等各种费用人均4万-15万。这样高的安置成本经济发达地区是有能力支付的,但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

来源之一是各级财政。人们普遍认为除中央与省级财政之外,其他财政的财力是非常有限的,因而无法为各地事业单位成本“买单”。实际上我国政府的总支出已占到了gdp的22%,这个比例已经不算小了。但为什么会出现财政无钱支付的现象呢?有研究表明,我国财政仍然在为一些从公平和效率来看都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活动提供资金,而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服务的支出相对较少,这需要各级财政根据改革的重心调整支付优先顺序及重点领域,将财政收入与支出以及政府的政策重点结合起来使用财政资金,并为监督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信息基础。

故而,各级财政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支付以及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专项支持

是解决事业单位改革经费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改革成本不向职工分摊的前提条件。

来源之二是社会资本。我国社会资本的存量是很大的,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力量雄厚。只要政府引导有序,社会资本的参与会大大缓解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本压力,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改革项目,对本地区的投资者可能没有吸引力,但对于发达地区的投资者来说,却可能是“香饽饽”,但这需要各地信息的交流与互换,需要一个中介来连接彼此,这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组织。

故而,公开透明的信息提供是非常必要的。

(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问题

事业单位是我国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在2900万的事业单位职工中,教育、医疗卫生行业占了70%,文化、科技研究、农业技术服务等行业也占了很大比重,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我国的精英。

十、百来块钱,但实际上的差距因行业和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差距的主要来源就是工资外收入。据研究,从2000年到2002年,政府向事业单位的预算拨款由3620亿元增加到6590亿元,增长了82%;同期,事业单位创收收入增长了43%,“事业收入”增长了53%,这些收入增量基本上都是用于增加人员和提高工资。在此期间,从业人员增加了23%,平均报酬增加了25%,总的人员支出增长了91%。这种现象在基层事业单位更加明显。在事业单位职工总收入中,工资外收入(包括灵活的奖金与补助等)几乎占到总收入的一半。正是由于对职工工资待遇的偏重,我国事业单位的效率反而不受重视。

1、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模式,削弱了事业单位的分配极限,事业

2、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缺乏监控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五

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3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另外,今后国家将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指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于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2、全面实行公开招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事业单位聘用制度2011年在全国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要在全国基本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完善聘后管理,制定聘用合同管理办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则表示,加快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是用人机制转换的关键。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都应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合同日常管理,着重规范聘用合同订立、变更、续订等重点环节。

王晓初同时表示,今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应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逐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要把加强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结合起来,坚持规范程序、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招聘办法。

3、岗位设置完成率达到90%

按照改革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各岗位应当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据了解,今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入轨工作,岗位设置完成率达到90%。

王晓初指出,要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尽快实现岗位管理制度全面入轨,这是实行新机制的基础。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自主聘用人员,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他同时提出,要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4、扩大实施绩效工资

按照部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3步实施:第一步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尹蔚民表示,今年我国将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成果,做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在事业单位实施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另外,绩效工资分配将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

5、养老保险改革试点适时启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在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一通知同时要求,要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省市,要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以事业单位分类、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基础,开展计发办法测算论证和试行职业年金的准备工作,抓紧拟定试点方案,报国务院审定后适时启动试点工作。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稳步进行了各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卫生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处于攻坚阶段,深化卫生事 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进一步推动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l、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出发,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为推进卫生改革和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3至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基本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3、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改革卫生管理体制,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4、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卫生需求,逐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卫生事业单位要以卫生部制定的编制原则或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标准为依据,合理配置各类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和工作量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6、卫生事业单位实行并完善院(站、所)长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院(站、所)长的责、权、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经批准可探 索试行理事会(董事会)决策制、监事会监管制等新型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

7、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实行适合卫生事业单位工作需要的后勤管理模式。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应从单位中剥离出去,成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多家医院的后勤部门可联合组成后勤服务集团。

三、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8、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聘用人员中,对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可采用不同的聘用办法,实行不同的聘期,给予较高的聘用待遇,相对稳定一批技术骨干。还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聘用部分兼职技术骨干。医疗机构要根 据医疗工作的特点,制定兼职管理规定,加强对兼职人员的管理。

9、卫生事业单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要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单位的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部分关键岗位。要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根据主管部门制定的岗位设置原则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要求,依据自身承担的任务,自主决定高、中、初 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同一单位各个科室结构比例不要强求统一,岗位设置要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及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10、改革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严格干部管理权限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单一的委任制,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委任、考任等多种选拔任用方式。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ll、卫生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逐步建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特点的岗位序列和体现管理人员能力、业绩、资历、岗位需要的工资待遇。卫生事业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可以采用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推行任 前“公示制”。

1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要以深化职称改革、推行执业资格制度为切入点,实行从业准入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要按照评聘分开、 强化聘任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在政府人事部门的政策指导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聘 任工作的需要,负责组织实施卫生行业专业技术资格的评 价和认证工作,逐步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社会化卫生 人才评价体系。

13、卫生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实行合同制。卫生工 勤人员要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工人技术等级考核, 提高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其职业工种、技能等级、实际能 力等条件,可采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定期考核等办 法,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环节。

14、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对聘用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 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要根据医疗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能量化的考核要素,建立健全适合 各类不同人员的简便、易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

15、建立解聘、辞聘制度。卫生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使单位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畅通人员出口,增加用人制 度的灵活性。对医疗机构等卫生服务部门中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较差,但又不够解聘条件的人员,可实行诫免制 度,限期改正。到期不改的,予以解聘。

16、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卫生事业单位需要补充人员时,要公布缺员岗位的用人条件和职责,实行公开招聘。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应聘卫生技术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或规定的资格条件,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参加应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工作,已在卫生技术岗位的必须转岗。在实行聘用 制中,对新进人员采取新人新办法,实行人事代理制。

四、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机制

17、卫生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卫生工作知识密集、 脑力与体力结合、高风险等特点,在逐步推进管理体制改 革的条件下,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扩大各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18、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及发展需要,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支持强度,对不同类型的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

对于主要依靠国家拨款的卫生事业单位,要实行有控制的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形式,并在工资总额包干范围内,对活的工资部分进行重新分配。对于国家定额或定项补助的卫生事业单位,可在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自主确定各类人员的内部分配办法。对于有条件的、经费完全自给的卫生事业单位,应在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增 长幅度原则的前提下,确定工资分配办法。

19、探索新的分配机制。积极开展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试点,研究探索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一并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按岗定酬。拉开分配档次,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 斜,对于少数能力、水平、贡献均十分突出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评议,确定较高的内部分配标准。

五、建立卫生人才流动机制,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20、卫生事业单位要积极做好改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未聘人员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组织和支持未聘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服务工作;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积极采取措施,兴办、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领域;要通过转岗、交内部人才交流中心托管等方式分流安置未聘人 员。同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安置方式。

21、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卫生人才结构,促进卫生人 才合理流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卫生厅局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申请建立卫生人才交流 服务中心。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要积极配合卫生事业单 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卫生专业人员和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在 行业内或行业间流动提供服务。要针对未聘人员的实际情 况,为分流人员安置提供信息和指导,组织举办各类岗位 技能培训班,鼓励未聘人员面向社会争取再就业。地方政 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管理。

卫生事业单位可将未聘人员向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申请托管,由人才交流中心、单位和托管人员签定协议, 明确三方责任及有关事项,对未聘人员集中管理,以减轻卫生事业单位冗员负担。

六、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22、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卫生行政部门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3、卫生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要注意与卫生改革的其他措施相配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互相推动。要 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要在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推开。

24、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广大卫生人员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安定团结。组织、人事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监督管理,及时协调处理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人事争议,依法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25、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医疗、预防保健等卫生事业单位。卫生教育、科研单位可参照教育和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方案执行。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七

事业单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中国的事业单位在功能上对应国外的是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国外的这些组织是社会自治组织,在中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这种不同点,有些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中国的社会自治能力不足造成的。

事业单位的特征

1、依法设立。事业单位的设立,应区分不同情况由法定审批机关批准,依法登记,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直接进行法人登记。

2、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从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服务活动,一般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3、不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费来源有的需要财政完全保证,有的可通过从事一些经批准的服务活动取得部分收入,但取得的收入只能用于事业单位的再发展,不得用于管理层和职员分红等。

4、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是组织机构而不是个人,要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和经费来源,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四个特征,对以前被界定为事业单位的,有计划、分阶段通过改革逐步还原其应有属性。同时,在宪法和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重新统一规范目前存在的各种公益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的法规和政策,实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提供公益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目标,促进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四方面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王晓初指出,首先是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在进人方面,存在着进人不公开不透明、向事业单位乱塞人的问题。在管理上,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岗位管理也缺乏具体政策。在出口上,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关政策不完善,致使出口不畅。在人事监管上,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

其次,事业单位人事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目前,行政机关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企业有《劳动法》,惟独事业单位没有一套整体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不健全。

再次,改革发展不平衡。有的省、市聘用制度已经全面推开,像北京、上海、重庆、河南等地已超过80%;有的处在试点阶段;还有的地方由于各方面的困难和压力,改革“醒得早,起得晚”。同一地区也不平衡,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地处偏远的事业单位和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

最后,整体改革需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影响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事业单位改革的几大难点

第二,机构类别比较庞杂,不是简单的执法类、公益类和经营类的归类就可以界定清楚的。《公务员法》颁布以后,有些单位既有公务员,也有事业编制人员,界线进一步模糊; 第三,人员知识素质和业务素质差异很大,特别是事业单位聚集了各行各业的大量人才,改革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激励机制,发挥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将会造成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大幅度下降,对政府威信、国家和民族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事业单位改革既要有紧迫性,又要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妙的把公立学校和医院股份化或私有化,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和公共服务质量下降,职工和社会都不满意,管理层和职工矛盾激化。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而不是新自由主义改革。

其次,体制外及预算外收入管理问题。我国的体制外和预算外收入去年大约有3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收入大部分可以说是事业单位控制,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这些公共收入有很大的支配权。为什么过去所谓的教育、医疗这样一些清水衙门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部门的管理层财权和用人权过大又没有监督,群众不敢监督、上级部门又监督不了,为腐败、渎职、浪费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第三,要注重改革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结构。发挥职工在选举、管理、决策和监督方面的作用,这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遏制公共机构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注意到深圳市事业单位要实行由各方组成的理事会管理制度,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决策和监督,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民主化改革提供了一个标杆,将对我国建立现代化的公共服务机构、打破公共服务机构的官僚化倾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问题。政府管理机构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机构建立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内部与外部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确立公共服务机构的外部监督和淘汰机制。

专家解析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将被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属于“政事不分”,改革目标是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

第二类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属于“事企不分”,改革目标是逐步转为企业,走向市场。第三类是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革目标是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八

xx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实施方案

(参改单位参考模版)

区公车改革领导小组(xx参改单位主管部门): 按照《xxx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实施意见》和《xxx区直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 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经我单位xx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我单位的公车改革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2.单位类型,3.财政预算资金总支出情况,4.人员编制情况,5.现有人员情况。

我单位计划于xx月xx日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并于xxxx年xx月底前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参改人员情况 1.本单位参改人员总数,2.改革后领取公务交通补贴人数,3.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人数,4.本单位公务交通费用报销总额度。(详见附件3)

三、车辆保留与取消情况

1.本单位改革前车辆总数。其中,主要负责人工作用车、机要通信应急用车、必要的业务用车、特种专业用车等车辆 数量。

2.改革后保留车辆总数。其中,需列出车辆保留明细。(详见附件4)3.改革后取消车辆总数,以及车辆报废和上缴等情况。(详见附件5)

四、司勤人员安置情况 1.本单位改革前司勤人员总数,2.各种用工方式的司勤人员数,3.改革后各种途径安置司勤人员的情况。(详见附件6)

五、车改节支情况

1.改革前(xxx年度)本单位公务交通总支出(其中财政预算资金总支出)。具体来看,公务用车更新购置费、运行费、司勤人员支出、公务交通报销费支出、已实行车改单位交通补贴支出、其他相关支出。

2.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其中计划财政预算资金总支 出)。具体来看,保留公务用车更新购置费、运行费、司勤人员支出、公务交通报销费支出、公务交通补贴支出、其他相关支出。改革后,本单位节约公务出行资金额和节支率。(详见附件7)

六、其他情况

根据主管部门要求,需补充的相关情况。本单位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当否,请予批复。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xx

参改单位

年 月 日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九

(一)地质勘查管理制度的根本变化

国务院对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制度的改革作出重大决定,明确了实际经营企业(事项)的区别。除维护骨干的中心部分外,其它地质勘察队逐渐实施管理和企业管理,慢慢的建立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和商业地质工作机制。同时,地质工作的投资体系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国家投资责任和公益性地质调查的组织实施外,为了满足社会公益事业和国家在地质勘查方面的需求,以及矿产资源的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建筑和土地和其他资源,比如公共福利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并支持地勘单位的发展,中央政府补贴当地地质工程、矿产资源勘探的补偿基金,地质循环资金专项资金,建立省级地质勘查基金等其他商业勘探项目全资拥有的矿山企业和所有者,和企业组成的'企业。独立投资。

(二)地质勘查单位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地质勘探单位(地理转移机制和环境站)现在负责的是公益事业和基础地质工作,国家地质工作的任务基本上不再直接委派给地质勘探单位,因为其还承担了商业地质工作和其他业务,营销业务和基本实现企业的管理,不再有公共服务的性质,其业务集中的性质。

(三)预算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实行了区域管理后,地质勘探单位隶属关系的变化导致预算的隶属关系发生相应变化。中央财政部门的地质调查费用已转移到省级地方财政,省级财政预算支出为单项,但主要用于退休人员的生活费用和经常性费用。同时,自以来,中国改革一系列重大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部门预算,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并由政府采购,两线收支,一些省(市、区)两级预算同时进行。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分类的改革的全面实施,为行政机关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建议

(一)对现有的地质勘查单位进行分类

针对公共体制改革的要求,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分权改革,官方分离,管理与经营分离,制度合理化,创新机制,制度,改进方针,制度调控与发展,社会举措的开发等。同时,根据当前制度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三类:管理职能,生产经营活动,公共服务。因此,地质勘探单位改革的总体趋势将有三个方面。首先,根据地质调查的要求,履行政府职能,根据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或“依靠政府”。其次,地质勘查单位在生产经营中,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向企业演变,逐步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运作系统,如地质勘测队;其他的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单位仍可保持“剩余公益性和社会服务地质调查单位”。“占领”的地位,比如医院、地质勘测研究院可以将暂时不用的土地进行出让,得到的资金可以用来帮助自身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将地质勘探单元的分离操作分离出来。

(二)在定位后根据地质勘查单位的性质确定会计制度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会计制度及其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在演变过程中帮助人们进行金融管理活动满足了人们的理财需求。它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在国内或者国外,无论在那个地区,会计行业分为会计和不遵守其应用范围和会计。企业会计是指农业、工业、贸易、商业、金融等企业单位,用于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和流通活动。非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生产和社会福利的精神,在各级政府财务会计、行政单位和各级机构,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资金和机构资金的分配。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实施的会计制度可分为地质勘查和地质勘查两种会计模式。

(三)地质勘查单位现行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实施资本制度“国家基金制度地质勘查单位”是地质勘查单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规范和已经清楚的国家拥有国家基金管理地质勘探单位,以及地质勘探单位国家资金的所有权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这仅仅是为纯国有地质勘探单位,非国有地质勘探单位不能实施国家基金制度。因此,为了适应各种所有制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的需要,并鼓励社会资本输入地质勘探单位,有必要建立资本制度,为了客观地反映了国家资本,企业资本和私人资本以及国外资本,等等。

2.建立资产减值准备在社会主义阶段国情下的中国,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企业的会计准则以及企业资产应在每一年年底进行调整。至少可以对资产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可以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进行准备。确认资产潜在损失的原因是在业务运营中存在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方面,应遵循审慎原则,即公司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应保持必要的关怀,充分评估风险和损失,高估资产和收益,并计划制定多项计划。负债和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并使其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由于技术进步,原来的设备闲置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大幅贬值,造成无形损失,也需要减值准备。因此,资产项目应根据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和原始价值的差异来进行准备。对于地质勘查单位,上述资产减值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修订和完善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制度。

3.调整会计报表制度当前地勘单位会计报表的会计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提交给外部会计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外部相关用户的需求(如上级机关、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银行等)对宏观经济监督的决策和实现。行业会计的具体类型、格式、内容和要求。该系统是统一的,地质勘探单位内部使用的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地质勘查单位为指定类型的地质勘探单位、格式、内容和要求提供了依据。当前,统一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主要有一下几部分: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和资产分配表,地质勘测项目的分配和支出表及其他成本明细。

三、结束语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级政府政策的投入以及中央财政的逐步减少,地质勘查业进入了“冷冻”的状态,地质勘查行业的竞争力下降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形势不容乐观,严峻的内部和外部形势使得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样环境下地质勘探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优化会计制度,努力走出财务困境。会计工作是地质勘查单位综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改革是企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单位要结合“十五”计划,提高资产质量配置,建立和完善的会计制度,使企业能够更好融合矿产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降低,矿产勘查已进入从快速度发展到慢速度发展的过渡阶段。直接影响到地质勘查企业的经济发展,绝大多数的地质勘探企业公司已经开始下降经济发展速度,甚至连年度发展计划目标都没有办法完成。因此地质调查行业的改革和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体制的改革完善势在必行。勘查地质企业通过开展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促进地质勘查企业管理工作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结合地质勘查单位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核算体系,改革和完善现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5]陈子松.浅谈地勘会计制度改革引进企业八大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j].经济师,,(12):271-271。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篇十

第一步,先对事业单位队伍进行分类,其中行政类事业单位可直接并入机关单位,按公务员对待;经营类事业单位则直接转为企业,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对接。最终的改革对象是那些“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二步,对这部分人实行与目前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即要求单位与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养老待遇将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方案实施前就已退休的可享受原退休待遇;方案实施后开始缴费,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参照企业模式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对于方案实施前即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中人”,则由财政按照“每工作一年视同缴费一年”的原则,代为一次性补足应缴保险费,再参照企业模式计发养老金。

此外,该方案提到要建立职业年金,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改革后的养老待遇。但由于方案并未给出任何具体措施,职业年金具体如何操作,试点地方并无明确做法。

以一位月薪5000元的事业单位职工为例,并轨后参加养老保险,单位需缴纳工资的20%即1000元,个人按工资的8%需缴纳400元。此外,还需缴纳职业年金,这笔钱可能由单位承担,也可能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年终个人述职报告 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实用6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

    寂静的春天读书感悟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实用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

    财务总结汇报表格(大全8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最新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优质5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

    怀孕的辞职报告可以写由于已有孕在身(大全10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

    高二下学期老师评语 高二下学期期末评语(模板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2023年外出考察调研心得(大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2023年村干部个人总结(通用6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

    2023年党支部会议预备党员(汇总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党支部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初一(大全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