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文600字模板

时间:2023-05-20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篇一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秋分是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运动、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到了秋分,天气便会转冷,如果人体抵抗力差,不适应气候变化,寒邪之气就会刺激皮肤和呼吸系统,引起感冒。很多人觉得感冒是小病,其实不然,感冒对我们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人在感冒时,抵抗力通常都会下降,如果感冒严重,还容易罹患其他疾病,甚至诱发肿瘤。

有些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体温调节能力弱的人,比如偏瘦、体虚的人以及老年人等,在秋分时节容易手脚冰凉。这种现象是自由律神经功能调节不畅、血管变细引起的,而手指、脚趾等部位运动较多,脂肪的储备较少,血管分布也比较少,因此很容易散失热量。

到了秋分,我们一定要随着气温的降低及时添加衣物,尤其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天冷的时候,可以把外套、帽子、手套、口罩等穿戴好,防寒保暖。除非是天气热或是到了温暖的地方,否则不要轻易因为心理烦闷、紧张、潮热或是运动后身体发热就立即脱去御寒的衣物。

随着天气渐凉,就容易出现疲软、困乏等情况。为摆脱这种“秋乏”,最好在晚上10时前睡觉,早睡早起,适应“秋冬养阴”的原则,能够使人体尽快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充沛精力。

[配料] 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

[做法] 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 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配料] 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配料] 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 甘蔗洗静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二十四节气篇二

1、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2、太阳披袭衣,明天雨凄凄。

3、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4、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5、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种麦不为难。

6、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7、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8、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9、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10、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11、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12、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13、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14、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15、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16、拖泥带水看秀谷。

17、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18、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19、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20、六月稻,大水泡。

21、棉花进入花铃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22、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23、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

24、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25、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26、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27、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28、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29、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30、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31、小暑温暾大暑热。

32、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33、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34、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35、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

36、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37、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38、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39、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40、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41、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42、谷打苞,水满腰。

43、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

44、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45、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46、见暑不种黍。

47、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48、小暑南风,大暑旱。

49、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50、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51、村村户户沤绿肥,肥堆如山麦增产。

52、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53、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54、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55、一夜起雷三日雨。

56、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狠锄田。

57、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58、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59、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60、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61、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62、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63、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64、六月六,看谷秀。

65、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66、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67、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

68、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69、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70、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71、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72、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国。

73、东南风,雨太公。

74、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75、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76、入伏不种黍和豆。

77、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78、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79、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8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二十四节气篇三

1 立春

立春了,立春了,南风吹,雪化了,

小鸭子,嘎嘎乐,跳进河里洗个澡。

【温馨提示】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隔半个月。2月4日前后为立春,是春天的开始。

2 雨水

雨丝轻轻飘,飘上柳树梢,它为柳枝枝,绣出芽苞苞。

【温馨提示】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天气开始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

3 惊蛰

雷敲鼓,轰隆隆,敲醒睡觉小虫虫,小虫虫,乐坏了,

争着抢着跑出门。又是唱,又是跳,大家见面闹哄哄。

【温馨提示】3月5日前后为惊蛰,天气回暖,冬眠的昆虫开始苏醒。

4 春分

到了春分忙备耕,马拉大车去送粪,

果农剪枝勤浇水,家家户户无闲人。

【温馨提示】3月20日前后为春分,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

5 清明

清明节,雨纷纷,家家忙着去上坟,

祭先烈,祭亲人,从小就要懂孝顺。

【温馨提示】4月5日前后是清明,草木发芽,天气开始清朗。这一天是人们扫墓祭奠祖先和逝去亲人的日子。

6 谷雨

三月雨,赛黄金,淅沥淅沥下不停,

布谷鸟儿催布谷,田里忙着播种人。

【温馨提示】4月20日前后为谷雨,雨水开始增多。

7 立夏

立夏了,立夏了,绿色舞台真热闹,蝴蝶绕着花儿飞,

云儿绕着小树飘,大肚蝈蝈唱小曲,螳螂大哥耍大刀,

太阳公公在天上,捋着胡子眯眼瞧。

【温馨提示】5月5日前后为立夏,南方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刚进入春季。

8 小满

小满太阳暖烘烘,田里禾苗绿茸茸,

一天蹿长一寸高, 秋后粮仓满盈盈。

【温馨提示】5月21日前后为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故叫小满。

9 芒种

种完五谷种白菜,过了芒种别强种,

谁要误了播种期,一年收成准落空。

【温馨提示】6月5日前后为芒种,这时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故叫芒种。

10 夏至

大树小树擎绿伞,伞下蝉儿唱得欢。

唱的啥?你听吧:“今年又是丰收年。”

【温馨提示】6月21日前后为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11 小暑

一伏热似火,二伏烧开锅,小狗伸舌头,树下打磨磨;

大人和小孩,跳进海里躲

【温馨提示】7月7日前后是小暑,天气开始炎热。小暑前后,北方开始收割冬、春小麦等农作物。

12 大暑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人和小孩,不停摇小扇。

【温馨提示】7月22日前后为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农作物生长最快,旱、涝、风灾最为频繁。

13 立秋

立了秋,别欢喜,还有半月热天气,太阳最后一把火,

晒你身上掉层皮。立了秋,欢欢喜,田里庄稼长籽粒,

不用再等一个月,金缎银缎铺满地。

处暑天气渐渐凉,不用摇扇也清爽。

一天之中温差大,早晚注意加衣裳。

【温馨提示】8月23日前后为处暑,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15 白露

白露一过,磨镰霍霍,披星戴月,忙着收割,

收山大车,来往穿梭,拉回粮山,一座一座。

【温馨提示】9月7日前后是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16 秋分

到了秋分,田里干净。家家储菜,准备过冬。

辣椒串串,挂上门庭。农家日子,火红火红。

【温馨提示】9月23日前后是秋分。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中秋节是我国人民阖家团圆,举杯赏月的重要节日。

17 寒露

过了寒露要降温,狗熊冬眠躲进洞,

青蛙蜥蜴钻地底,一觉睡到来年春。

【温馨揭示】10月8日前后为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冷。南方进入秋季,北方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18 霜降

清早起、出门看,大路小路白一片,树叶变成黄蝴蝶,

翩翩起舞真好看。小草穿上黄衣服,霜降为它绣银边。

【温馨提示】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19 立冬

立冬了,冬天到,北风呜呜大声叫:

“小朋友,快穿棉,注意身体别感冒。”

【温馨提示】11月7日前后为立冬,中国古时候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20 小雪

小雪花,轻轻飘,飘到小树藏猫猫,跳到地上打个滚,

一会工夫不见了,孩子伸出小手接,雪花变成水泡泡。

【温馨提示】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21 大雪

雪花姐姐心肠好,送来片片白鹅毛,给麦苗,盖棉被,

给小树,穿棉袄。别让他们冻坏了,暖暖乎乎睡个觉。

【温馨提示】12月7日前后为大雪,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

22 冬至

冬至开始交“一九”,北风呜呜使劲吼。小孩子,不怕冷,

坐着雪橇冰上走;踢毽子,打雪仗,热得浑身汗水流。

【温馨提示】12月21日前后为冬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23 小寒

小寒交“三九”,“三九冻死狗”。地闲人不闲,

二十四节气篇四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二十四节气篇五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2)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3)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4)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5)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6)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7)乌云飞上山,棕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8)乌云飞落海,棕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9)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10)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11)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2)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13)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14)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15)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16)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17)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18)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19)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20)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21)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22)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23)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24)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25)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26)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27)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28)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29)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30)乌云飞上山,棕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小学学作文哪本教材好 小学学作文必须要学几年模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最新小学学作文有必要吗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最新交通安全作文200字 交通安全作文500字实用(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最新交通安全作文150字3篇(通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文明作文800字以上(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文700字大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开学初中校园作文400字左右优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开学初中校园作文400字汇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小学交通安全作文100字模板(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2023年小学交通安全作文200字 小学交通安全作文600字(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