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

时间:2023-12-16 作者:薇儿

单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让人感到安全和归属感。小编精选了一些单位总结的范文,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一

课题圆锥的体积教时一8(8)。

学习。

目标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学习。

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xk。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口答。

实际测量完成。

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小组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理解。

课题变化的量教时二1(9)。

学习。

目标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

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新课标第一网。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二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例11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首先出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先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练一练”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米分米厘米。

(3)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问:你能猜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引出课题: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教学例11。

(1)挂图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2)提问: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正方体棱长的关系作出判断,即:1分米=10厘米,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就相等。)。

(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分米)。

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板书:1000立方厘米)。

(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

(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板书: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引导学生把棱长1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进行比较,并通过计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三、巩固深化。

1、出示书第30页的“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出示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班内交流:说说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

而它们的进率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说多少呢?

3、出示练习七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不同。

4、出示练习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结合前两题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再结合后两题说说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量。

5、出示练习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三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一、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们想不想知道体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呢??

二、研究探讨。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6、练习。

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7、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8、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9、练习。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3题。

2、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四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1—22页例8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5—8。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的意义后教学的。例8从测量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教学每个体积单位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有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此外,在学生认识立方厘米后,还呈现了两个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体积,既让学生初步体会体积单位在体积计量中的应用,又为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做了必要的铺垫。教材最后还沟通了刚认识的体积单位与已学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联系。通过练一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有关体积单位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一升的量杯一个。学生每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媒体显示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形状的一些物体(12个和12个、16个和17个),让学生比较这些组合体的体积大小,并说说各自的想法。

(因为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组合体的体积就是使用的那些小正方体的体积和。)。

3、设疑: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组合体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说这两个物体是怎样的,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一个物体是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另一个物体是用7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所用的小正方体大小不同)。

学生回答后,媒体显示两物体,结果学生发现两个物体因为所用的小正方体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从而明白只有用同一种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才能通过比个数方便地比较出物体的体积大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提问: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看看哪个的体积大?

学生交流后追问:仅通过观察,你们能断定它们的体积大小吗?那我们能不能联系刚才的学习经验想个办法来解决呢?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把它们切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就能比出大小。

2.媒体演示过程: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成同样大的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数方块的方法,确定长方体的体积大。

3.过渡:的确,在计算或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时候,都需要选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人们统一了正方体的标准,并规定了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4、认识1立方厘米。

(2)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3)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4)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5)下面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媒体显示图,学生口答。

(用立方厘米来测量或计算较小物体的体积)。

5、认识1立方分米。

(2)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6、认识1立方米。

(1)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2)直观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教师演示: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指名一些学生蹲到1立方米内,让学生体会到立方米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的体积的单位。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7.认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盛1升水。

教师演示:1立方分米正方体容器水倒入量杯。

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三、反馈练习.。

1.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比较1厘米、1平方厘米和1立方厘米,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口头回答。

指出:这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3、完成练习五7。

重点在学生交流的策略中提炼思考策略:先想想实物有多大,再思考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5、完成练习五8。

先推想再操作验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单位?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区别?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两个玻璃杯、石头、土豆、手机、文具盒、鞋盒、长方体、正方体、粉笔、酸奶盒,正方体框架等。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升和毫升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1.创设引入概念,设疑激趣。

2.引导学生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重视体积、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首先利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验,把土豆和一块小石块放入同样高水的两个杯中通过直观的水面上升高度不同的情况,由学生已有的“土豆占的地方大”生活经验,发展为“土豆占的空间大”接着让学生描述手机、铅笔盒、鞋盒等熟悉的物品,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学生对物品大小的经验和占空间的大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占空间大小的含义”,然后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在教学1立方米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1立方厘米大小,并找出生活中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品。认识1立方分米时,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认识1立方米时,用棱长1米长的正方体框架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等。通过观察、描述、想象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构建过程。

3.注重渗透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法,拼摆法,比较法。

4.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强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5.充分运用学具、小实验操作以及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建立清晰表象,从而理解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获取新知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1小实验。

1.1.1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1)让学生猜一猜:把土豆和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水杯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可能会说两个杯内的水面都升高,放土豆的杯内的水面上升的高)。

(2)找学生完成实验,并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结果。

1.1.2讨论:

(1)两个杯子内的水面为什么都会升高?

(2)放土豆的杯内水面上升的高,说明什么?

1.1.3全班研讨:

(1)两个杯内的水面为什么都会升高?

(2)放土豆的杯子内水面上升的高,说明什么?

重点得出:土豆和小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把它们分别放到水里后,下面的水被挤上去,水面就会升高。土豆占的空间大,所以放土豆的杯子内的水面升的高。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2.1认识体积:

1.比较手机、文具盒、鞋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再让学生说说周围的物体哪个占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2.汇报交流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充分感知每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比较手机、文具盒、鞋盒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4.出示教材中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体积,观察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认为1号长方体大或2号长方体体积大或两个长方体的大小,不能只凭感觉,要看哪个长方体用的小正方体的数目多,从而导出体积单位。

2.2认识体积单位。

2.2.1教学1立方厘米。

(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最小的正方体,并量一量它的'棱长大约是多少厘米?从而揭示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cm3。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让学生充分感知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操作,用学具中1立方厘米正方体搭成不同的立方体图形,并说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体积。

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4)估测一根粉笔的体积。

2.2.2教学1立方分米。

(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从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1立方分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分米的观念。

(3)找生活中接近1立方分米的物品。

(4)学生操作,用学具中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搭成不同的立方体图形,并说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体积。

(5)估测酸奶箱子的体积。

2.2.3教学1立方米。

(1)让学生类推1立方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米”有多大。

(3)出示棱长1米的正方体框架,搭出1立方米的空间,并让学生实际钻一钻看最多能容纳几名同学,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的观念。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

2.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一个铅笔盒的体积约是480。

一台电视机体积约是48()。

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是1.5()。

3.下面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1)一台电脑所占的空间约是15立方米。

(2)红红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00立方米的水。

(3)植树活动中,小明和小刚干劲可足了,一次就抬了6立方厘米的土。

(4)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

4.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六

4、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体现阶梯式评价。

1、教师准备:

(1)实验器材:量杯、石块、水、

(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物模型,用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直角架、

(3)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4)多媒体课件、

(5)桌椅摆放:六组,每两组对称形。

2、学生准备:

(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

(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实物、

第一轮:比眼力。依次发四条长短不同的线段。指出先谁拿,后一起拿。

第二轮:比运气。教师出示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随意点。

第三轮:比判断力。依次发四个不同的长方体、

通过谈话后,引出“长度”、“面积”、“体积”等名称,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什么叫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和表面积什么不同?(师板书:意义、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

师:提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建立体积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你们想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选学习方式。

(3)(自学)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讨论、归纳: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积”的意义、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再进一步讲解、教师: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比如教室占据了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又占据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间;课本、文具盒占据了书包里的一部分空间,等等(板书)。

(3)巩固、看教科书第111页的“做一做”、

哪堆木块的体积大?哪堆木块的体积小?并说明理由、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需要凭感觉判断出谁大谁小就可以,但是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这些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1)教师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2)分组观察探究,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每四个人一组,每组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引导学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引导学生说出: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如:蚕豆等物体,再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个食指尖大约是1立方厘米。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的物体。(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认识1立方分米。

(1)师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并指出: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2)分组观察探究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引导学生说出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再引导学生做出:用手势表示1立方分米。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的物体。(粉笔盒、药盒、礼品盒等。)。

3、认识1立方米。

想一想:列举物体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的物体,如:两个课桌合在一起;电视机箱子……。

启发学生借助四个同学围成的空间来表示1立方米。让学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教师:1立方米的空间大约可以容纳8位小学生、教师请8位学生钻进架子里,半蹲着,充满棱架、让全班同学体会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装电视机的纸箱、电脑台,洗衣机等等。)。

(1)判断:(投影出示,113页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书第113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充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1、用多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2)、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3)、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

(4)、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2、操作练习。摆一摆、想一想、(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3、书113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阅读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归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启发学生发现大家所摆出的长方体的形状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但是体积都是相同的、)教师再提问: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是一样的、)。

5、下图中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7、估量大约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拼起来有1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把这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一下,你学到了什么?学会有关体积的知识有什么用呢?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教学之后认真反思觉得这个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七

课题圆锥的体积教时一7(7)。

学习。

目标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学习。

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铺垫孕伏。

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新课标第一网。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4、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

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明确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等底等高)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公式,有利于计算。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法:自学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

1、我们学过的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各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体积和体积单。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就是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习内容:数学书27、28页。

2、学习时间:5分钟。

3、学习方法:边看边画重点,看后填写自学提示。

4、自学提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可以分别写成()、()和()。

(3)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dm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5、跟踪练习:

(1)用体积概念解释乌鸦为什么能喝到瓶子里面的水?

(2)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m、1dm、1cm。

(3)书上28页第2题。

三、合作交流:(8分)。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

一堆沙的体积是1.9();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一箱纯奶的体积越是8();

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2、练习。

书32页4题。

四、质疑探究(10分)。

1、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2、跟踪练习:

(1)书28页做一做第1题。

(2)说一说:

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检测。

1、我会填。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可以分别写成()、()和()。

(3)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2、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2)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3)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

(4)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3、我是小法官。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大于面积单位。(3)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也是1厘米。

4、书上1、3题。

5、小明数学日记。

我们的教室占地面积约是60()。我的身高只有1.4(),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桌,离老师的讲台最近,老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体积为1()的粉笔盒,里面放了不少粉笔,一支粉笔的体积约为7(),粉笔盒的旁边是一瓶体积为50()的红墨水盒。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面积是4()的黑板,黑板旁边还有我的最爱:一台体积是200()的电视机!

六、堂清(5分)。

(1)一块橡皮体积大约是6()。

(2)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200();。

(3)一本大字典的体积大约是2();。

(4)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5)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6.5();

(6)运货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mdmcm。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8----40页。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

2、通过观察、探索、操作、思考、判断、辨析、想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体积意义和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勇于猜想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

杯子、正方体、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空间。

1、联系生活,引出空间。

2、感悟空间,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哪个地方的空间比教室大?

是啊,飞船舱内空间很小,但飞船遨游的太空是一个浩瀚无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物体,那么物体和空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实验观察理解体积的意义。

取出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

猜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验验证。

交流分析原因。

师小结: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问: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占有空间?

我和一同学谁占的空间大?我和姚明比呢/。

看来物体不光占有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反馈。

出示电视机、影碟机、手机。

问:电视机所占的空间大小叫什么?

影碟机的体积指什么?

这三个物体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2、体积单位的建立和应用。

(1)、情境设疑,回顾思考。

出示两个盒子你能一眼看出谁的体积大吗?

师:从大家的眼神来看,遇到困难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经常记得回头看,以前在数学学习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们在研究面积单位是知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立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立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立方米。

有了这些面积单位,我们就可以测量各种平面的面积了。那么,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

想一想标准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2)、师:大家和科学家想的一样,为了方便,我们规定用正方体来计量体积。那么正方体的大小又是怎样规定的呢?我们通过自学来了解吧!请大家自学课本39页内容,把你认为的重点用笔画出来。

(3)、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汇报。

问:体积单位的大小是怎样规定的?

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钻一钻:教师让学生钻到这个棱架中,看大约能容纳几人?

三、动手实践,计量体积。

1、摆一摆用6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体积有多大?

2、说一说课本40页2题。

3、想一想摆一个体积是9立方分米的长方体,你需要用几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

四、综合应用。

1、填一填书1、2题。

2、辨一辨。

3、书44页3题。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六、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

(2)500厘米=()分米=()米。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l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l000。

4、完成书上想一想,填一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一

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1、实验探究。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3号杯子里,和2号杯子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演示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2号杯子相比,3号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这说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间更大。)。

师: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小玩具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小玩具的体积小。墨水瓶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墨水瓶的体积大。

问:你能像这样举例说出两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吗?(指名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这两组物体,谁的体积大呢?

(屏幕出示p26t1图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师:刚才通过数圆木和小木块的个数,我们比较出了两组物体体积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由2个正方体组成,另一个是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谁的体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课件验证猜想)。

问:为什么由2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却比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还要大呢?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问: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吗?(有选择的板书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我们首先来认识立方厘米,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有时为了书写简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cm3。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手中这个优盘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说一说)。

问: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分米这个单位?

师:认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很对!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3。

师:1立方米占有的空间有多大呢?下面老师借助两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给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讲解)由此可见,立方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单位。

问: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呢?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米这个单位?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指名学生回答、师及时评价。

2、你能说出下列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桌面,你们发现今天的数学课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有与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物体来做一个实验: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过实验能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教师说实验规则。

二.认识体积。

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们把石头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其它小组再来说说。

师:你们哪组没有取到泡沫?(拿围棋子的一组)。

师:这些东西放进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吗?

那为什么你们组没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们组的东西不够。

师:怎么办?

生:借点东西放。

师演示:看到了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

师:说明什么?

师:还有一组。(拿乒乓球的一组)。

你们举起量筒让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进量筒后,水面有变化吗?乒乓球占不占空间?

师:那为什么水面不上升?

生:没占水的空间。

师:怎样才能让它占水的空间呢?哪位同学给出出主意。

生:压下去。

师:谁来试一试?

生向下压球取道泡沫。

师:水面上升了,说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往量筒里放了石头,围棋,乒乓球,橡皮等物体,水面都上升了,说明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铅笔盒的体积。

谁能仿照老师的举例试着说一句话。

生说。

师举起一个小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7.

再举起一个大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

为什么?

师:看来要想准确的比较它们的大小,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自学课本38页的内容。看看书上分别介绍了哪些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体积单位给大家介绍。

学习1立方厘米时师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种形状,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形状变了,而体积不变。

学习1立方米时师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让学生钻进去,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

三.估计身边物体的体积。

五.巩固练习。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三

(2)学生发言:(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

(3)教师评价:这种方法可行,你利用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间接地求出了铅锤的体积。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4)提出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圆锥体都可以这样测量呢?(学生思考后发言)。

(5)引入: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类似圆锥的麦堆也能这样测吗?(学生发表看法),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涨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大胆猜测:

(1)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2)圆锥和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共同点?(学生答:圆柱)为什么?(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3)请你猜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猜测后,课件出示一个圆锥与3个底、高都不同的圆柱,其中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密切?(学生答:等底等高的)。

(4)老师拿教具演示等底等高。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

(5)学生用上面的方法验证自己做的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把等底等高的放在桌上备用。)。

2、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试验来研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1)课件出示试验记录单:

a、提问:我们做几次实验?选择一个圆柱和圆锥我们比较什么?

b、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试验,做好记录。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你们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

(4)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装红色水演示。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学生拿小组内不等底等高的圆锥,换圆锥做这个试验几次,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学生汇报,有的说我用自己的圆锥装了5次,才把圆柱装满;有的说,我装了2次半……)。

(6)试验小结:上面的试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后交流)。

(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3、公式推导。

(1)你能把上面的试验结果用式子表示吗?(学生尝试)。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3)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条件最重要?(等底等高)。

进一步强调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存在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真正去体验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2:现在你能求出老师手中的铅锤的体积吗?(已知铅锤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8厘米)学生尝试解决。

(2)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3)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题:

底面半径是3平方厘米,高12厘米的圆锥的体积。

(2)学生尝试解答。

(3)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r2h来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5)提问。

4、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d/2)2h来求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公式的延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四

1.通过知识梳理、交流展示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浸没实验中,能测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实验素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估计、类比、归纳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提高转化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教学圆柱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圆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都为本课圆柱体积的综合练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学生通过知识梳理、交流展示等活动,可以进一步理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再到由学转教。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是讲给别人听,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从“以教定学”走向了“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呼唤教育教学回到学生的真实学情、现实认知水平等方面上来,根据学生的“学”,设计教师的“教”,日益凸显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赋予“以学定教”更多的生长意义,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以学定教”转向了“由学转教”,即由学生的学转为由学生来教的更高级的学习生态。教学方式的改变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学习的意义。

教学重点:用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合理分析问题并选择恰当算法,增强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反馈器一套;希沃白板、课件及5块互动大屏;投影仪;两份合作学习(实验)单;板贴一套等。

学生准备:底面被平均分成16份的圆柱形学具16套;知识梳理图50张;预学单50张;圆柱形容器及土豆或铁块若干等。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五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用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本节课中教者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堂课,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提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瓶中的水增加了吗?为什么水会升上来的?让学生切身感悟到石头占有了水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迁移了难点。

二、紧密联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者在这节课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教者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如介绍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三把尺子围出1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游戏猜一猜涂改液,纸盒,讲台,门卫室录音机等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教者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专门设计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比较练习,并让学生用手比划这些单位。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六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后教学的。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教材先呈现了长度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和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然后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后面在认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容积单位。教材的的编写体现出三个方面的意图:一是把体积单位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联系起来,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同时对这三种单位有一个直观的区别;二是注重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我的教学设计也围绕着这三方面来进行,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我把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分开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体积单位。

小学生思维是具象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发展期。因此,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是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关系的获得也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几何,到五年级他们对几何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并不陌生,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经验,但本班学生对操作活动中的自律性还不是很强,教学中应注意对操作活动时纪律的控制。

1、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知道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通过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学生准备棱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米尺1根。

ppt课件。

1、填单位:

老师身高155()教室的面积为48()。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积250()。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它们是什么单位同学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1厘米的长度1平方厘米的大小。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这就是1立方厘米,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看看和老师的1立方厘米是否一样大。

(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操作要求: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多少?

说一说:什么是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把它印在头脑里。

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手指末节等)。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3)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记法。

2、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告诉学生这就是1立方分米。

(2)学生拿出学具分组观察、探究、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量(长短)说(概念)想(有多大)。

举一举:(粉笔盒、菠萝等)。

拼(体积)。

(3)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3、认识1立方米。

(1)根据以上的体积单位推测,什么样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

(2)我用三把米尺在墙角搭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正方体框架,让学生估一估能容纳多少个学生,然后试一试。

(3)8个学生一组,用米尺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一看,把一立方米的大小印在头脑里。

(4)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米?(太阳能水塔、讲台等)。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1)课件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旁边出示1立方厘米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

(3)小结:长度单位表示距离大小,面积单位表示表面大小,体积单位表示空间大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

(1)五(1)班教室占有空间约是150()。

(2)一个成人鞋盒体积约是6()。

(3)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4)一把椅子高90()。

(5)一张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3、连线。

一台洗衣机的体积约为40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0.3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0立方分米。

4、说说身边物体的体积。

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方面手,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学初我让学生通过填单位回顾旧知,知道测量长度需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需要用面积单位。然后自然而然就引出测量体积就需要体积单位了。并在教学完体积单位后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了比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到内在含义真正理解体积单位。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比较感知的是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欲,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

在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并学习1立方厘米。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1立方分米,最后1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在让学生感受每个体积单位有多大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学生有的提到我的一个指头头大约是1立方厘米,我随机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追问道:你们每个手指大约又是多少立方厘米呢?在例举1立方分米时,学生说粉笔盒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有一次我买的烤红薯大约1立方分米等等。在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时,我用三把米尺在墙角搭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正方体框架,并让学生估一估能容纳多少名同学,然后亲自让同学们站到里边看一看,然后分组搭1立方米的框架。通过例举与体验,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每个体积单位大小的建立。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七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二、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通过观察学具、举例子、测量实物创造以一体积单位为单位的组合体。

分别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让学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首先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生活现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师:老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地方小、挤。

师:为什么感觉挤呢?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同学占的空间小(板书空间)。

(2)师: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样的两个水杯,现在老师要把石头分别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会怎样?注意观察。

师:怎样。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上升的高度一样吗。

生:大石头占得空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头占得空间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师:认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占得空间大。

生:鞋盒。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比鞋盒所占空间更大的物体吗?

生:书包、音响、凳子、课桌、讲台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学楼、地球、宇宙…….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那它的体积就大,物体所占的空间小,那它的体积就小。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用上“体积”这个词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体积大,文具盒的体积小。

讲台桌的体积大,课桌的体积小。

教学楼的体积大,教室的体积小。

师:说的真好。

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组合,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两个物体的样子,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

师:第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第二个物体是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生1:6个的大,因为用的个数多。

生2:不确定,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确定。

师:到底哪个大呢?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6个的一定大吗?为什么用的个数多,体积却不大呢?

生1:因为它用的小正方体小,而它用的小正方体大。

生2: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师:如果用数个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积,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生1:所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

生2: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去搭。

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计量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的标准是面积单位。

计量体积的标准就是体积单位。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每种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先一起回顾面积单位的由来。

课件演示。

师:面积单位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形),体积单位会用什么来得到呢?(正方体)。

一、师:拿出最小的那个小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1厘米)。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件)。

生:骰子、电视按钮、电脑键盘、花生米、一节小手指……。

c、师: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找一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

生:粉笔、钢笔、火柴盒、文具盒……。

e、请同学用12个小正方体任摆一个物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大呢?(举起来)。

师:为什么同学拼的形状不同,体积却一样大呢?

生:因为它们都用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

二、现在老师想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鞋盒的体积,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小了。

师:拿出那个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小音箱、茶叶筒、双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体积大约有几立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

生:电视机、微波炉、投影仪、电闸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

生: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d、师:我想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试试看。

三、用刚才认识的两个体积单位去测量教室的体积,行吗?

师:比立方分米更大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谁能仿照前面的规定说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师:双臂微微打开长约1米。

a、4人合作,围一围,创作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b、好,刚才同学们亲身体验了1立方米。

师: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9个人。

c、1立方米的空间可真大,生活中见过这么大体积的物体吗?教室中有没有?除了讲台桌,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课件)。

d、不要小看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满500个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张课桌的桌面或300个桌腿。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来测量。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3种体积单位,为了方便,每种体积单位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板书)。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每种体积单位的理解呢?

生:边演示边叙述,立方厘米很小(只能用手指捏住)、立方分米较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住)。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对体的大小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体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而且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题(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以后再去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首先根据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再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得到它体积的大小。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八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同学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同学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同学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同学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同学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战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同学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采用同学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同学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括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同学汇报(注意让同学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同学操作:

4.反馈。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专业19篇)篇十九

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知识。如: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空间?解释起来似乎很抽象,教学时李老师设计了用沙子和球做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形象的的演示,点燃学生的空间感觉,让学生心领神会的体会到空间的概念,感觉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体积的概念。这样使教学难点不攻自破,真正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度,小组合作的有效度等老师都把握得很适度,本节课确实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这节课学习氛围很好。教学中,李教师始终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全体学生,创造出了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李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的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李教师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不论学生回答的准确与否都投以鼓励与信任的目光,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心理一直很放松,很平静,能大胆的想象与陈述,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和谐和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能力得到了培养。

李老师的课堂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对课堂调控的自如,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

相关范文推荐

    写今天的事情(优秀20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聚焦于优秀作文的精华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学的魅力。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滨海古园看姥姥。因为我妈妈耽误了

    一份合格的自我鉴定书(优质18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模仿和借鉴范文,我们可以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范文范本是写作学习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助力。怎样写一篇

    三年级石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范文(24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方法和方式。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教学计划的编写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小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我鉴定(模板22篇)

    范文范本是对一段时间内某个主题或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提供一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板书:柳同学们,

    学会了做饭写大全(24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接下来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范例,供你参考和借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第一次:第一次爬山,第一次游泳

    商学院大学生自我鉴定大全(12篇)

    在大学期间进行自我鉴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获奖学生的自我鉴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作为一名商学院的毕业生,下面

    博物馆式写优选(热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这些作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改进思路。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

    厦门鼓浪屿旅范文(17篇)

    优秀作文给人以思考和反思,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启发和提升。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词汇和优美句式等技巧。鼓浪屿作为厦门

    纪念袁隆平逝世一周年演讲稿(优秀13篇)

    演讲稿范文的结尾应该给人以启示和思考,让听众能够从演讲中得到一些实际的收获和感悟。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心挑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对你们的演讲提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