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七篇)

时间:2023-04-11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篇一

一、高考志愿填报注意考生未来职业选择和方向

考生及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兴趣爱好综合考量之后再进行选择,确定好报考专业的范围和培养目标,并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和规划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掌握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的系统知识

高考志愿对于考生来说的重要作用并不次于高考,高考志愿的填报决定了未来被哪一个专业录取,以及毕业以后的工作选择和方向。因此考生和家长需要多方了解高考志愿的系统,掌握其中的各方面信息和渠道,参考一些准确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决策并成功填报高考志愿。

三、高考志愿填报要选择好院校和专业顺序,并决定是否服从调剂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的排列顺序是:院校、专业、是否调剂。在院校的顺序选择上一般是吧最喜欢并且最想要报考的排在最前面的志愿;专业顺序的选择也是把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并且比较有优势地位的专业排在前面一些;对于是否服从调剂的问题要结合自身的高考分数,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分数,但是也要合理确定院校分数线。

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篇二

(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1.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商、西周时期,青铜主要用于制作礼乐器、兵器,青铜农具出土较少,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对农业经济进步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其时,全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农业经济比较落后,青铜铸造业的中心在北方。题干信息——重要铜矿主要在南方,南方是青铜铸造业的原料产地。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商业的发展,西周以农业为主,其时重要的工商业(如青铜铸造业)由官府垄断经营,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大规模商业活动要到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青铜原料到了北方,可能的原因:方国、封国的进贡;战争的掠夺;官方、民间的商业活动,等等。但商、西周时期,大规模商业活动、大规模长途贩运尚未出现。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青铜器铸造中心在北方,而题干信息——北方没有重要铜矿,重要铜矿都在南方,即青铜器铸造的原料主要来自南方(研究表明,主要来自云南、江西、安徽等),南北方联系(官方的,或民间的;或政治的,或军事的,或经济的)的加强。此处“加强”改为“密切”,更加准确。“加强”有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题干未出现夏朝信息,无法比较。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内外服制,商王对王幾(今河南一带)实行直接统治,对幾外的方国、部落实行间接统治,其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南跨江汉(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但不能说商代的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广义上的江南泛指长江之南,狭义上的江南一般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对幾外的封国实行间接统治,江南有吴国,也有楚国的统治区域。逻辑——“缘于”,即起因于、鉴于、原因在于的意思,“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不可能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的主要原因、唯一原因,也不符合商代史实;从商到西周,统治区域的确扩大到江南,但题干是把“商、西周”作为同一个长时段来考量,并不是西周与商对比。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2.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解析】

“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是指颜真卿的书法。唐代“忠臣”颜真卿的书法在宋代始受推崇,与宋明理学兴起有关。

史实——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唐代楷书步入盛世。题干信息——盛唐文化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甲胄”、“硬弩”、“铁柱”、“昂然不可犯”等符合楷书的笔画、结构、字形的特点,“项羽”“樊哙”符合颜真卿的性格人品。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c、d不正确。

3.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答案】a

【解析】

题干信息——通判有专属衙门,有连署公事之权,有专任钱粮之责。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实为分化州府事权,州府事权由知州(知府)与通判连理、分任,二者分工、责任明确,州府的行政得以规范。当然,分化地方事权,地方多设机构、多设官,也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宋代的知州长官由文官担任,设通判负责监督。题干信息——武官任知州是特例、少数情况,不是普遍现象。b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题干信息——地方、通判都没有军权,“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只是战时负责筹集钱粮,不是平常之主责。c不正确。

d项的分析:州府权力的总量未变,通判有自己的权责;州府权力是分化了,是规范化了,不是削弱了。d不正确。

4.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江南中产以上的人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他们不一定是士大夫之家,也未见北方信息,“士大夫”概念太大;“传统观念”概念太大,有道德观念、政治观念、经济观念、审美观念等等,某一具体观念出现颠覆是可能的。题干材料小,结论大。a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世俗化审美趣味,宋代即有,如宋词、话本、风俗画等。明后期不会是“初现”(开始显露)。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未有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变动的信息。史实——明后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有松动,有弃儒经商、弃农经商的士农,但达不到“解体”的程度;如果有“解体”,也应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明后期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工商之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5.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康有为是维新派人物,其《孔子改制考》是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陈宝箴是维新派官员,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反映了他的认识或策略——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过于激进,在思想相对保守的省份推动改革,必须稳健、稳妥,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刺激守旧派;题干材料未见旧势力态度的信息,陈宝箴在湖南一直坚持改革,直到百日维新失败后被罢官,是否“合流”不清楚。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洋务派、维新派都讲“中体西用”,但其内涵已有变化,洋务派视儒家纲常、政治制度为“体”,维新派仅视儒家纲常为“体”;维新变法时期,“中体西用”文化观进入它发展的第二阶段。题干信息——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又不赞成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仍属于“中体西用”范畴。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陈宝箴是地方长官,有行政经验,比较务实,注意策略,不像康有为这样的没有行政经验的维新派,康有为过于高调与理想,容易激起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类似于:孟子周游列国,荀子三为祭酒、两任县令,故冯友兰先生认为,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理想主义一派,荀子则是现实主义一派。康有为过于理想,陈宝箴注重可行。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题干信息——陈宝箴是改革派官员,反对的是《孔子改制考》中激进的“民权平等之说”。逻辑——维新派不可能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6.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西学东渐,中国就出现了东西方文化论争,如明末清初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中源”论。“五四”之前即有东西方文化论争。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传统儒学思想受到批判”,从历史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清之际都有。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全盘西化”是五四之后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为陈序经、胡适等,盛行于1920——40年代,新中国历史上也有回潮。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材料上看,“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应是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便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从逻辑上看,思想判别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35年的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1936年8月中共发表《致中国国民党书》,提出“联蒋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统战政策进入到“联蒋抗日”阶段。题干信息——团结更多的社会阶层,包括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b项的分析:从史实、逻辑上看,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都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权基础。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有三个时期,一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初期,二是“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931—1935年),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实际上是批判了中心城市论,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农村,三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之后。题干材料——出自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在遵义会议之后,苏区多在两省或数省交界的边缘地区、农村地区,也称“边区”。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主张。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8.

图5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984年是试验、探索阶段(1981年湖北省沙市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题干信息——1978—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务农比重下降,从事工商、运输等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开始酝酿”应该在1978年,不会影响到1986年,也不会影响到北京郊区。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78年后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解决农民增收、商品短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又鼓励发展社队企业(1984年3月更名为乡镇企业)等乡村非农产业。题干信息——“郊区”是农村地区,北京郊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增多。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逻辑——“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是变化的结果,不是变化的原因。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d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未涉及城市产业结构。d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9.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

史实——雅典公民的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主要指土地);能自备武装服兵役(公民兵制);成年;男子。题干信息——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涉及家庭出身、部落村社名称、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履行义务等条件。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首先必须是雅典公民,由公民抽签或选举产生,其次是高于一般公民的要求,要通过资格审查。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公民资格的核心要求。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b、c不正确。

10.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实际上就是人文主义的传播;意大利的新文学,形式上是民族语言,即意大利俗语,内容上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肯定人性、人权,欧洲其他地区的新文学与之相同;文艺复兴推动了民族语言、民族文学、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题干信息——法国文艺复兴兴起,“法国意识”萌发。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c项、d项的分析:史实——16世纪,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兴阶层的要求较低,反对宗教神权而不是推翻宗教神权,启蒙运动之前法国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统治之下,b项、c项、d项在法国的体现要到18世纪启蒙时代。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原因:殖民扩张;推行重商主义;文艺复兴等。“迅猛发展”可能见仁见智,也许要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天主 教会和教皇,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c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或原因,b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b、c、d不正确。

11.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题干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进出口的发展、航运业的发展,未有其工业生产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情况。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推行海外扩张的“世界政策”。题干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航运业可以与“日不落帝国”、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大英帝国“争高下”。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成为“万能动力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电力”、新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出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海上实力的飞跃主要是来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是君主立宪政体,1918年魏玛宪法才确立共和政体。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2.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及其支持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参与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矛盾仍在激化。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制度,沙皇残余势力对革命政权威胁不大;对俄国革命政权存在严重威胁的是同盟国。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主要是关注一战、关注外部威胁。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4月,流亡16年的列宁回国,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对临时政府存在幻想,有条件地支持临时政府及其战争政策,对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尚不明晰。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最有利、最难得的国际时机,一战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杀得难解难分,无力及时镇压俄国革命。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

[答案】

(1)特点:日本: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制定法律保障;引入标准逐渐放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日本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中国: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

(2)背景: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与后期的遏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受到冷战的影响。

(3)历史经验: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注重技术创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 参考示例1: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南郡前太守仅仅采取张捕的方式处理虎患,反而让更多百姓受到伤害。刘陵为官,通过修德政,虎去民安;法雄为官,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不妄捕山林,虎患解决;刘平为官,修德政,举儒良,虎患解决;童恢崇尚人本(民本)思想,在捕虎的同时,以“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之理训诫老虎,以其正气可渲染到虎,令虎暗通其言,知过伏罪。

从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东汉时期,如果地方官吏不黜贪残,不修德政,而仅是抓捕老虎,反而使得虎患危害更大,而通过德治仁及畜类,则收效甚佳,不除吏中之“虎”,仅除“山中之虎”,达不到治理虎患的理想效果。即虎患的治理效果受到吏治好坏的影响(或虎患惧怕良吏)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深刻影响了官员的行为,官员们通过修德政(或仁政)来达到感化万物,治理虎患的目的,也体现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总之,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参考示例2:吏治好坏影响生态环境 ……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

【答案】

(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 夫”行为,没有纪律约束;荀子的儒家立场。

(2)评价:

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6分)

【答案】

(1)变化:从支持英国打压埃及到联合苏联反对并制止苏伊士战争。目的:战争爆发前:美国想要介入中东地区,增强美国对埃及的影响力;遏制苏联。战争爆发后: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乘机拉拢埃及,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法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加速了西方阵营的内部分裂,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进一步联合;扩大了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9分)

【答案】

(1)原因: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充分发扬民主的需要;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团结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2)充分体现了“人命当家做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团结各界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篇三

(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1.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商、西周时期,青铜主要用于制作礼乐器、兵器,青铜农具出土较少,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对农业经济进步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其时,全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农业经济比较落后,青铜铸造业的中心在北方。题干信息——重要铜矿主要在南方,南方是青铜铸造业的原料产地。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商业的发展,西周以农业为主,其时重要的工商业(如青铜铸造业)由官府垄断经营,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大规模商业活动要到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青铜原料到了北方,可能的原因:方国、封国的进贡;战争的掠夺;官方、民间的商业活动,等等。但商、西周时期,大规模商业活动、大规模长途贩运尚未出现。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青铜器铸造中心在北方,而题干信息——北方没有重要铜矿,重要铜矿都在南方,即青铜器铸造的原料主要来自南方(研究表明,主要来自云南、江西、安徽等),南北方联系(官方的,或民间的;或政治的,或军事的,或经济的)的加强。此处“加强”改为“密切”,更加准确。“加强”有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题干未出现夏朝信息,无法比较。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内外服制,商王对王幾(今河南一带)实行直接统治,对幾外的方国、部落实行间接统治,其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南跨江汉(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但不能说商代的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广义上的江南泛指长江之南,狭义上的江南一般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对幾外的封国实行间接统治,江南有吴国,也有楚国的统治区域。逻辑——“缘于”,即起因于、鉴于、原因在于的意思,“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不可能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的主要原因、唯一原因,也不符合商代史实;从商到西周,统治区域的确扩大到江南,但题干是把“商、西周”作为同一个长时段来考量,并不是西周与商对比。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2.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解析】

“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是指颜真卿的书法。唐代“忠臣”颜真卿的书法在宋代始受推崇,与宋明理学兴起有关。

史实——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唐代楷书步入盛世。题干信息——盛唐文化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甲胄”、“硬弩”、“铁柱”、“昂然不可犯”等符合楷书的笔画、结构、字形的特点,“项羽”“樊哙”符合颜真卿的性格人品。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c、d不正确。

3.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答案】a

【解析】

题干信息——通判有专属衙门,有连署公事之权,有专任钱粮之责。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实为分化州府事权,州府事权由知州(知府)与通判连理、分任,二者分工、责任明确,州府的行政得以规范。当然,分化地方事权,地方多设机构、多设官,也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宋代的知州长官由文官担任,设通判负责监督。题干信息——武官任知州是特例、少数情况,不是普遍现象。b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题干信息——地方、通判都没有军权,“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只是战时负责筹集钱粮,不是平常之主责。c不正确。

d项的分析:州府权力的总量未变,通判有自己的权责;州府权力是分化了,是规范化了,不是削弱了。d不正确。

4.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江南中产以上的人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他们不一定是士大夫之家,也未见北方信息,“士大夫”概念太大;“传统观念”概念太大,有道德观念、政治观念、经济观念、审美观念等等,某一具体观念出现颠覆是可能的。题干材料小,结论大。a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世俗化审美趣味,宋代即有,如宋词、话本、风俗画等。明后期不会是“初现”(开始显露)。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未有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变动的信息。史实——明后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有松动,有弃儒经商、弃农经商的士农,但达不到“解体”的程度;如果有“解体”,也应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明后期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工商之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5.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康有为是维新派人物,其《孔子改制考》是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陈宝箴是维新派官员,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反映了他的认识或策略——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过于激进,在思想相对保守的省份推动改革,必须稳健、稳妥,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刺激守旧派;题干材料未见旧势力态度的信息,陈宝箴在湖南一直坚持改革,直到百日维新失败后被罢官,是否“合流”不清楚。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洋务派、维新派都讲“中体西用”,但其内涵已有变化,洋务派视儒家纲常、政治制度为“体”,维新派仅视儒家纲常为“体”;维新变法时期,“中体西用”文化观进入它发展的第二阶段。题干信息——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又不赞成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仍属于“中体西用”范畴。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陈宝箴是地方长官,有行政经验,比较务实,注意策略,不像康有为这样的没有行政经验的维新派,康有为过于高调与理想,容易激起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类似于:孟子周游列国,荀子三为祭酒、两任县令,故冯友兰先生认为,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理想主义一派,荀子则是现实主义一派。康有为过于理想,陈宝箴注重可行。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题干信息——陈宝箴是改革派官员,反对的是《孔子改制考》中激进的“民权平等之说”。逻辑——维新派不可能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6.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西学东渐,中国就出现了东西方文化论争,如明末清初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中源”论。“五四”之前即有东西方文化论争。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传统儒学思想受到批判”,从历史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清之际都有。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全盘西化”是五四之后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为陈序经、胡适等,盛行于1920——40年代,新中国历史上也有回潮。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材料上看,“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应是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便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从逻辑上看,思想判别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35年的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1936年8月中共发表《致中国国民党书》,提出“联蒋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统战政策进入到“联蒋抗日”阶段。题干信息——团结更多的社会阶层,包括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b项的分析:从史实、逻辑上看,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都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权基础。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有三个时期,一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初期,二是“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931—1935年),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实际上是批判了中心城市论,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农村,三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之后。题干材料——出自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在遵义会议之后,苏区多在两省或数省交界的边缘地区、农村地区,也称“边区”。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主张。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8.

图5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984年是试验、探索阶段(1981年湖北省沙市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题干信息——1978—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务农比重下降,从事工商、运输等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开始酝酿”应该在1978年,不会影响到1986年,也不会影响到北京郊区。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78年后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解决农民增收、商品短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又鼓励发展社队企业(1984年3月更名为乡镇企业)等乡村非农产业。题干信息——“郊区”是农村地区,北京郊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增多。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逻辑——“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是变化的结果,不是变化的原因。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d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未涉及城市产业结构。d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9.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

史实——雅典公民的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主要指土地);能自备武装服兵役(公民兵制);成年;男子。题干信息——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涉及家庭出身、部落村社名称、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履行义务等条件。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首先必须是雅典公民,由公民抽签或选举产生,其次是高于一般公民的要求,要通过资格审查。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公民资格的核心要求。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b、c不正确。

10.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实际上就是人文主义的传播;意大利的新文学,形式上是民族语言,即意大利俗语,内容上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肯定人性、人权,欧洲其他地区的新文学与之相同;文艺复兴推动了民族语言、民族文学、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题干信息——法国文艺复兴兴起,“法国意识”萌发。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c项、d项的分析:史实——16世纪,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兴阶层的要求较低,反对宗教神权而不是推翻宗教神权,启蒙运动之前法国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统治之下,b项、c项、d项在法国的体现要到18世纪启蒙时代。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原因:殖民扩张;推行重商主义;文艺复兴等。“迅猛发展”可能见仁见智,也许要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天主 教会和教皇,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c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或原因,b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b、c、d不正确。

11.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题干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进出口的发展、航运业的发展,未有其工业生产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情况。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推行海外扩张的“世界政策”。题干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航运业可以与“日不落帝国”、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大英帝国“争高下”。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成为“万能动力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电力”、新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出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海上实力的飞跃主要是来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是君主立宪政体,1918年魏玛宪法才确立共和政体。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2.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及其支持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参与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矛盾仍在激化。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制度,沙皇残余势力对革命政权威胁不大;对俄国革命政权存在严重威胁的是同盟国。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主要是关注一战、关注外部威胁。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4月,流亡16年的列宁回国,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对临时政府存在幻想,有条件地支持临时政府及其战争政策,对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尚不明晰。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最有利、最难得的国际时机,一战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杀得难解难分,无力及时镇压俄国革命。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

[答案】

(1)特点:日本: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制定法律保障;引入标准逐渐放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日本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中国: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

(2)背景: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与后期的遏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受到冷战的影响。

(3)历史经验: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注重技术创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 参考示例1: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南郡前太守仅仅采取张捕的方式处理虎患,反而让更多百姓受到伤害。刘陵为官,通过修德政,虎去民安;法雄为官,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不妄捕山林,虎患解决;刘平为官,修德政,举儒良,虎患解决;童恢崇尚人本(民本)思想,在捕虎的同时,以“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之理训诫老虎,以其正气可渲染到虎,令虎暗通其言,知过伏罪。

从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东汉时期,如果地方官吏不黜贪残,不修德政,而仅是抓捕老虎,反而使得虎患危害更大,而通过德治仁及畜类,则收效甚佳,不除吏中之“虎”,仅除“山中之虎”,达不到治理虎患的理想效果。即虎患的治理效果受到吏治好坏的影响(或虎患惧怕良吏)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深刻影响了官员的行为,官员们通过修德政(或仁政)来达到感化万物,治理虎患的目的,也体现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总之,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参考示例2:吏治好坏影响生态环境 ……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

【答案】

(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 夫”行为,没有纪律约束;荀子的儒家立场。

(2)评价:

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6分)

【答案】

(1)变化:从支持英国打压埃及到联合苏联反对并制止苏伊士战争。目的:战争爆发前:美国想要介入中东地区,增强美国对埃及的影响力;遏制苏联。战争爆发后: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乘机拉拢埃及,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法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加速了西方阵营的内部分裂,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进一步联合;扩大了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9分)

【答案】

(1)原因: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充分发扬民主的需要;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团结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2)充分体现了“人命当家做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团结各界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篇四

初一历史战国争雄练习题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a.齐国b.晋国c.楚国d.秦国

4、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a.孙武b.孙膑c.吴起d.伍子胥

5、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a.孙武b.张仪c.孙膑d.苏秦

6、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

a.车兵b.步兵和骑兵c.水兵d.藤甲兵

7、“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交战双方是()

a.秦国和齐国b.魏国和赵国

c.秦国和楚国d.秦国和赵国

8、指挥长平之战的秦国军事家是()

a.孙武b.孙膑c.白起d.赵括

9、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是()

①城濮之战②涿鹿之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在战国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诸侯国是()

a.燕国b.赵国c.魏国d.秦国

11、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a.秦国b.赵国c.楚国d.燕国

12、在战国后期,下列哪两个诸侯国的联盟对秦国构成了威胁?()

a.齐燕b.齐楚c.赵魏d.楚赵

13、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①孙膑②白起③苏秦④张仪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4、《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兵书。该书的作者是()

a.孙武b.孙膑c.吴起d.白起

15、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战役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a.城濮之战b.围魏救赵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a.齐国b.秦国c.楚国d.赵国

17、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下列朝代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18、战国时期促使兵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军事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b.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

c.统治者的个人喜好d.经济的发展

19、除了战争外,下列事件中成为战国纷争重要内容的是()

a.定期朝拜周天子b.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扰

c.合纵和连横d.争夺霸主地位

2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创新题

21、《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此外,还出现了()

a.战车b.水兵c.铁兵器d.弓箭

2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争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23、试着猜出右图的成语然后思考这个成语与下列春秋战国时()

a.廉颇b.勾践c.赵括d.毛遂

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篇五

普通高校的分类是招生录取中批次划分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考生填报志愿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按办学层次划分:可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等。

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新体制独立学院)。

按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它部门所属高校、省(区、市)所属高校以及行业所属高校等。

按办学水平划分:可分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等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一般大学。

2、211高校和985高校

“211工程”高校:

按照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目前全国有112所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高校:

教育部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教育部自1999年起分别与部分省、市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将39所国内一流的知名高校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名单,由国家、地方以及相关部委共同出资建设。

3、公办大学、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

列入招生计划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独立学院都必须是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

公办大学:

由国家举办的学校。

民办高校: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高等学校。

独立学院:

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属民办性质。

注意: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的待遇是一样的,但一般学费高于公办学校。

4、招生计划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根据招生计划来填报自己的志愿。高校在每年填报志愿前都要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本校的分省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中包括计划的类型,比如:定向与非定向;学校的办学层次,比如:本科、专科(高职)等;专业的科类,比如:理工类、文史类等;学制,即在校学习的年限;以及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收费标准等。

5、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全省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投档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招生院校只能在本院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录取考生,只有高考特征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被投档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由于重点高校都安排在本科第一批次,因此本科第一批次的控制分数线又被称为“重点线”和“国本线”。相应地,本科第二批控制分数线又被称为“省本线”和“本科线”。

6、院校调档分数线

院校调档分数线又称调档线,是指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调档分数线。

通常情况下,许多院校调档分数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院校调档分数线等于批次线。一个考生在升学志愿中选报了某高校,能不能被录取,首先取决于他的成绩是否达到了这所学校的调档线。只有进入调档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但进入调档线的考生不等于一定被录取。这是因为现行的招生规定赋予了高校择优选择的权利,所以各高校的调档线是按照多于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划定的。

7、院校最低录取分

由于院校在提档过程中是按照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在1:1.2以内)提档,因此,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必然会有考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被录取,那么被录取考生的最低的分数即为最低录取分。一般这个最低录取分都是大于或等于院校提档分数线,但有时自主招生、定向就业生、少数民族预科等特殊类型招生由于招生政策所致,会使院校的最低录取分下降。对此应区别对待。

8、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当符合投档条件时即被投档。

9、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考生的高考志愿是投档的第一要素。投档时,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录取原则、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也就是说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队。

10、专业级差

所谓“专业级差”是院校在安排考生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专业级差”。也就是院校在录取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和非第一专业志愿时的分数差额,各专业志愿间级差分数,如3分、2分、1分等。例如,某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级差分为“3、1、0、0”。也就是说,该校第一、二专业志愿之间分数级差为3分,第二、三专业志愿间级差为1分,其余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0分。

11、按大类招生

按大类招生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先统一学习基础课,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最终确定所学专业。考生在报考按大类招生的专业时,要了解大类中都包含哪些专业(方向)。

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篇六

1. 《史记》记载孙武和孙膑皆有兵书,证明《史记》记载正确的出土文献是(d)

a、郭店战国楚墓竹简 b、云梦睡虎地秦简

c、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d、临沂银雀山竹简

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其体例与内容主要依据(d)

a、《七志》 b、《别录》 c、《七录》 d、《七略》

3. 唐朝以后,汉地佛教中最大的两个宗派是禅宗和(a)

a、净土宗 b、天台宗 c、华严宗 d、唯识宗

4. 五代十国各政权灭亡最晚的是(b)

a、后蜀 b、北汉 c、吴越 d、南唐

5. 南宋著名山水画家有夏珪和(b)

a、李唐 b、马远 c、李嵩 d、倪赞

6. 清代全国在籍人口首次超过4亿是在(c)

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道光年间 d、 光绪年间

7. 下列著作中,介绍美国民主制度及总统华盛顿并予以赞扬的是(c)

8.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1900年,其中发生最晚的是(a)

9. 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的主席是(d)

a、毛泽东 b、朱德 c、 刘少奇 d、周恩来

10. 下列各组历史学术刊物,都在我国内在刊行的一组是(c)

a、《历史杂志》 《中国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世界历史》

c、《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世界历史》

d、《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历史杂志》

11. 中古印度吠舍种姓的主体是( )

a、商人 b、农民 c、 士兵 d、贱民

答案:a

解析:吴齐本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第98页。吠舍种姓原为从事农、牧、商业的平民集团。随着封建制的形成,从事农牧业的居民逐渐沦为依附农民,与原来的首陀罗农民地位接近。戒日帝国时期的吠舍种姓,专指从事商业的居民,根本不包括农民在内。所以戒日帝国时期的首陀罗种姓是专指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依附农民而言。

12. 领导莫斯科公国彻底摆脱蒙古统治的是( )

答案: c

解析:吴齐本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第304页。 莫斯科与大帐汗的决定性斗争发生在1480 年。伊凡三世陈兵奥卡河与阿合马对峙,长达半年,听说克里米亚汗正在派兵进攻大帐汗的后方,阿合马不得不慌忙撤兵,班师回防。伊凡三世终于不战而胜。蒙古贵族统治罗斯200 多年的历史至此结束。莫斯科成为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13. 1391年,李氏朝鲜的土地制度法令是( )

a、班田法 b、科田法 c、占田制 d、田柴科

答案:b

性。另方面,由于领受军田的人大多是中小封建主和上层农民,从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社会基础。

14. 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并改名为( )

a、伊斯坦布尔 b、卡加希萨尔 c、布鲁萨 d、安卡拉

答案:a

解析:吴齐本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第289页。夺取君士坦丁堡是历代穆斯林统治者的夙愿。1453 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历时千年之久的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君士坦丁堡改称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国家的首都。奥斯曼国家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5. 在英法百年战争的一次战役,由弓箭手组成的英军,战胜了三倍与己的,拥有重装骑兵的法国,骑士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由此衰落,这次战役是( )

答案:b

解析:吴齐本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第339页。 教材译名为“克莱西战役”,略有不同,但是不影响答题。1346 年,英军在克莱西大败法军。这次战役显示,英国由民兵组成的优秀弓箭手,远胜仍固守单骑决斗战术的骑士。英军以少胜多,法军有1500 名骑士阵亡,而英国只损失3 名骑士和40 名弓箭手。战争失败使法国内部矛盾激化,发生了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

16. 在下列大学中,建立于16世纪70年代的新教大学是( )

a、莱顿大学 b、伦敦大学 c、博洛尼亚大学 d、巴黎大学

答案:a

解析:两个提示点,知道任意一个都能找出答案,16世纪70年代(时间),新教大学(其他几个都在天主教地区)。莱顿大学建立于公元1575年。伦敦大学于1836年由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合并而成。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欧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巴黎大学是欧洲最古老大学之一,前身是建于1257年的索邦大学,但更早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就有了大学。

17.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之前,在政府和教会中只充任下级官吏和教士的是( )

a、印黑混血人 b、半岛人 c、克列奥人 d、印第安人

答案:c

解析:独立战争前的拉美,主要居民及其成分大致有这么几种。

欧洲殖民者:即来自宗主国的白人,在西属殖民地称“半岛人”,处在社会最上层。他们占据了殖民地行政、军事和教会的高位,把持殖民地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拥有大量地产。

土生白人:又称克列奥人,西班牙人的后裔,拥有土地,是殖民地地主集团的核心,政治上受半岛人压迫, 只能充当下级军官和教士,要求摆脱宗主国统治。

混血人种:名义上是自由人,但不享有公民权,不能承担公职。

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处在社会最低层,承担最沉重的生产劳动。

18. 1892年主张菲律宾独立统一的“菲律宾联盟”成立,其创建者是( )

a、 黎萨尔 b、 波尼法秀 c、阿奎那多 d、 鲁纳

答案:a

解析:干扰项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波尼法秀,但是他建立的是卡蒂普南。 1892年7月3日,波尼法秀加入了黎萨尔创建的菲律宾联盟。但这时波尼法秀的思想已经激进化了,他甚感黎萨尔的方案过于温和,无济于菲律宾的民族解放。因此,1892年7月7日黎萨尔被西班牙殖民当局逮捕的当天晚上,波尼法秀迅即建立秘密团体卡蒂普南,又称“最崇高的、最受尊敬的菲律宾儿女协会”。

以阿奎那多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害怕农民革命会危及到自己的利益,为阻止革命深入发展,于1897年5月10日杀害了波尼法秀,篡夺了革命的领导权,并取消了“卡蒂普南”。

19. 20世纪30年代初,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发动的一次著名的革命运动,其核心是( )

a、行动革命 b、土地革命 c、教育革命 d、军事革命

答案:b

解析:1934年卡德纳斯执政后颁布新的土地法,大力推进土改,征收大庄园的超额土地分给农民。这是当时拉丁美洲最激进的土地改革。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轴心国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轴心国军队被歼灭

b、安东尼斯库政府的垮台

c、德军侵占意大利

d、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答案:d

解析:送分题,不用解析。

明清历史题及答案解析实用篇七

2016全国各高中高考成绩

2016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方式

2016年全国各省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状元名单

2016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6年全国高考录取查询时间及入口安排表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相关范文推荐

    明清历史知识点总结5篇(汇总)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最新怀孕辞职报告书 怀孕辞职报告很遗憾(三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

    燃气安全视频心得体会(汇总9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

    2023年促销方案设计6篇(精选)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

    促销方案案例9篇(通用)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

    2023年工作方案的格式及7篇(汇总)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

    主管辞职报告八篇(实用)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

    学校军训口号霸气押韵四字 学校军训口号霸气七篇(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学校军训口号霸气押韵八个字(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学校军

    最新军训班级口号霸气十足押韵5篇(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