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MJ笔神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写作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文本类型。2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对写作的要求和规范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一

[论文摘要]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能够反映出学科共同体的专业特征、学科文化底蕴及学科发展前景等。具备良好学科素养的教师对学科共同体会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会激励和督促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和维护学科共同体的声望。

[论文关键词]科学范式学科信仰学科人格学科通观培养。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科恩(thomas,s,kuhn)最先提出“范式”的概念。它是指由科学共同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概念体系、主导性学术风气、学科文化、理论倾向等,它也可以被看成是科学共同体的行动纲领。

从科学范式的角度看,教师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信仰、学科人格、学科通观能力。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能够反映出学科共同体的专业特征、学科文化底蕴及学科发展前景等。具备良好学科素养的教师对学科共同体会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会激励和督促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和维护学科共同体的声望。

一、教师的学科素养。

1、学科信仰。

学科信仰是指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共同体的目标、文化从心理上认同并且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学科责任感和学科荣誉感。教师一旦树立起学科信仰就能够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地向着学科目标奋斗,遵守学科道德和行为规范,维护学科声誉,为学科发展尽职尽责。

2、学科人格。

学科人格是指教师长期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潜移默化地受其中的文化影响,在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方面都染上了某一学科的特色,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学科人格特征和思维模式,真正做到了“化知识为人格,化知识为方法,化知识为智慧”。

3、学科通观能力。

学科通观能力是指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还原能力。现代教学观强调对知识内在意蕴以及对其中所包含的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教学不仅要反映知识的结果,而且还要反映这些知识的形成、发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活动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核心概念体系、定律、公式等,而且能够在头脑中将每一个知识点进一步分解、还原,追溯到知识的源头和逻辑起点;分析每一点知识在整个知识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够根据知识进化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历史原因对其演化方向进行初步的推想;了解知识的启蒙原型,知识产生和发展的个体原因、思想渊源、科学范式和社会原因,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理解学校所传递知识的选择标准和背后的文化缘由;通过对知识内涵的多元分析,充分展现其中所蕴含的绝对价值、相对价值和方法价值;体验科学家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曲折艰辛与宁静幸福,理解知识所蕴含的理性精神和启蒙意义;还要善于发现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甄别正、更新知识,推动知识的进化、完善和发展。

二、学科共同体成员榜样对教师学科素养的影响。

教师的学科素养与个体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有关,也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学科学科共同体成员的映像有关。这里重点谈谈学科共同体成员的榜样作用。学科共同体往往由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成员组成。教师个体头脑中有关学科共同体成员的映像对其职业定向和个体实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张老师是一位具备优良学科素养的教师。他在刚开始教我们英语时,就将英语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课堂教学中。记得第一次英语课,老师教我们英语字母的发音,每当老师张大嘴发出英语字母的音时,同学们就轰堂大笑,但英语老师并没有指责我们,也没有停止讲课,而是继续专心致志地教我们每个字母的发音,过了几分钟,同学们就不知不觉地跟老师朗读了起来,并且声音越来越宏亮,发音越来越标准,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的师生平等与尊重的关系。

张老师在一开始就非常注意从英语的基本音标、构词法做起,让我们初步掌握英语基本的发音规则和构词规则,最后做到只要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就能准确无误地拼写下来。这一点对我以后的学习和教学帮助很大。当时张老师让我们每天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都要抄写书本后面词汇表中的以某个字母开头的所有单词。每当学完一册书就从书本附录的单词表的abc开始一直写到xyz,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单词也不放过,因为从中可以发现英语单词之间连续性的规律。那时写单词几乎成了我们的业余爱好,有时在教室里聊天时,就顺手打开书本的词汇表开始不停地用草书连笔画写着单词,那些单词于是就像波浪,像云朵,像山峦,也仿佛有诗歌和音乐在心中低唱,让人感觉无比美好和自由洒脱。

这不但帮助我巩固了英语单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英语思维习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我的英语老师良好的学科素养不仅深深影响着我的学习,激发了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我在英语方面成绩卓越,而且对我后来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直观的榜样作用。我在教学中时常回想起老师上课时的情景,如身临其境,惟妙惟肖,非常自然地就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激励着我对英语学科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师学科素养的培养。

不同学科的教师其学科素养的提升侧重点是不同的,培养途径也是不一样的。但一般说来,教师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i、教师要注重学科发展史的学习,将学科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和日常行为中去。教师学习学科发展史不仅要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进化过程,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体系,而且还要认真感受那些为本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课程研究专家以及优秀教师的思维方式、探索历程、人格特征及生动案例,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并且将其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和学科研究中去。

2、教师头脑中要保持一个学科的“警戒点”,善于从所教学科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从自己的学科视角,洞察现实,发现问题,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3、教师要加强科学美学和科学哲学的学习。科学中无不包含着美的规律。例如,物理学中的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和新奇美;数学中的对称、和谐、简洁、奇异、统一等美的规律,往往可以使我们在对美感的追求中产生顿悟,这不仅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对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很有帮助。对科学美的感受不是光靠肉眼来辨析,更要靠心智去体验。这要求科学教师从素质具有像科学家那样敏锐的辨析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在各个时代的“大智慧家”的引领,他们会引领这门科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造福于人类。科学的发展需要引领,需要那些“大彻大悟”的伟大科学家的引领。一个学科的发展前景如何,贡献有多大主要不是看这个学科群体中有多少追随者,不是看它表面的繁荣景象,而主要是看有没有气度非凡、未卜先知的“大智慧家”的引领。

4、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反思和概括能力,不断地使学科知识系统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概念、命题的概括能力训练;教师还要善于对模式和方法进行概括,从现实问题中概括出具体的数学模型,还要注意概括一个问题的多种解题模式;教师还要善于建构知识网络,发现知识内在的进化规律等。

5、教师要加强与学科共同体的交流,了解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向、“范式”的转换,加深与共同体的情感联系,坚定自己的学科信念,从而使自己在与共同体成员的互动中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科的发展和学科声望的维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1][英]卡尔波普尔著,《客观知识》[m]。

[2]王玉秋著,《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m]。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二

论文摘要:教师素质结构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内部调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结构系统。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解决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之间张力问题的一种尝试,它超越社会思想界的社会决定论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力图在社会性客体性)与个人性(主体性)之间寻求一种理论综合,认为社会结构与个人相互建构、不可通约,为我们理解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吉登斯;教师素质结构;社会结构;能动性。

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共同使然的结果。教师素质结构重构需要与社会结构的整合同时进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我们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

一、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登斯综合多种不同的理论传统而成他很早就为之命名的“结构化理论”。该理论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更富有创见的理论诉求。结构化理论是解决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之间张力问题的一种尝试,它超越社会思想界的社会决定论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力图在社会性(客体性)与个人性(主体性)之间寻求一种理论综合,认为社会结构与个人相互建构、不可通约。

吉登斯不相信有关社会行动、互动和组织的抽象法则,因此他的“结构化理论”不是一系列命题。而是一串敏感化的概念,并松散地联系在一起。

1.行动、行动者与反思性。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都特别强调,社会整体相对于个体组成部分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结构决定一切,社会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出这些社会基本结构。吉登斯认为,列维·斯特劳斯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或是忽视了人们反思、考察、定义和决策的能力,在这种结构主义观点中,行动者即使不是被迫,也是被动地按照内在的编码系统行动。对于功能主义用结构满足需求的概念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吉登斯认为,功能分析忽略了互动者的能动过程,不能将人类视为有理性的行动者,它过于强调社会结构对行动者的外部制约。吉登斯指出人类行动者认知能力所特有的反思性特征。所谓的反思性就是行动者自主性的标志,是人们行动中一个十分明显而重要的特征,它使人类的行为从根本上具有非决定性、创造性与能动性的特点。当然.吉登斯并没有把人的自主性过于夸大,而是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便出现了行动的意外后果,意外后果的发生为结构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规则和资源。规则是行动者在各种环境下理解和使用的“可归纳的程序”,是一套方法论和技术,成为行动者行动的相关指引。规则是行动者知识能力的一部分。资源是行动者用来处理事务的工具。即使有很畅达的方法和程式——规则——来指导行动,也需要处理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有资源,即物资配置与组织能力,以在情境中进行操作。资源产生权力,但权力不是资源。资源和规则是可转化的和中介性的,可以被转变成多种不同的模式和集合。规则和资源的中介性体现在它们是社会关系的纽带,都是行动者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中创造、维持和转化关系的源泉。

3.结构与结构的二重性。吉登斯吸收了现代哲学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来分析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吉登斯思想中的结构指的是规则和资源。可以概括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规则和资源。资源为规则提供了条件,而规则凭借着这些条件具体体现在社会实践之中。正是通过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问中维持和再生产了结构。而结构化即行动者利用结构,并且在利用结构的特质时改变或再生产结构。结构化的过程就需要对结构的性质、利用结构的行动者以及相互嵌套并生产出多种模式的.人类组织方式进行概念化。在处理能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上,吉登斯用结构的二重性概念批判了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解释学与现象学的错误之处。他认为,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不是像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社会结构如何决定人们的行动,而是行动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被结构化。

吉登斯提出以结构的二重性原则来取代主客观二元论。他指出:“我们必须从概念上把这种二元论重新构建为某种二重性,即结构的二重性,这一假设正是结构化理论的基础。”吉登斯认为,客体主义者强调社会中的结构、制度、制约性,主体主义者强调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这两类因素在社会生活中都是实际存在的,既不可简单否认,又不可把二者对立起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这些因素是通过人的行动而动态地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

一方面社会本身是存在结构的,这些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和规则限制,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人们是按着原有结构关系制约自己行动的;另一方面,人们不仅以其自觉性认识原有的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自己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调整行为规则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程中。社会结构由此而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种品格,并且这两种品格是融会而存的。

4.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在吉登斯眼中,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行动者具有反思能力,社会整合就是建立在行动者的反思性监控与互动的例行化、区域化的基础上的,行动的例行化与区域化保证了跨越时空条件下社会互动的有序完成。

社会理论不可能取代教育理论,尽管教育同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教育领域是由特定人群所构成的“社会”,一般社会理论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一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解释,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其特殊的价值关怀——对人的成长的关注。一般社会理论研究的是现实中的人,而教育理论既要研究现实的人,又要研究人在现实中的成长,还要思索理念中的人。教育理论更加关心造就个人、促进个人发展的能动性力量,既关注现实社会结构对人的制约与造就,也关注如何使这种结构性力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当把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时,应有所发展,使其更具有“教育”意味,而不是生搬硬套。本研究也不例外。

当前,关于教育与外在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往往局限于宏观领域,尤其在教育理论中存在明显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断裂,致使脱离了对行动者个人直接关照的宏观分析只能限于抽象思辨的层面,属于一种在社会理论中所谓的“宏大叙事”,很少论及这些宏观社会因素对教育中的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制约。而在微观研究中,则更多地囿于对认为是决定了教育现状的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进行探讨与反思,很少关注到作为互动者的教师或学生所受到的社会现实或历史的结构性制约。

品读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之后,我们有必要回到现实中,解读我们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教师素质结构模型,发现问题,重构教师素质结构。教育要回顾过去,思考现在,也要展望未来。

(一)教师素质结构理想模型的建构。

在学校结构和社会结构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教师素质结构构成问题,是一个既传统而又时尚的话题说它传统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古已有之,孔子就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称之为时尚,是因为今天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讨论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焦点之一。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素质结构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真正需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理想中我们将教师隐喻为“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超越教师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实际,过分拔高或过多规定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将教师塑造成为“融渊博的文化知识、正统的道德观念、完善的行为规范及清贫的物质生活于一身”的“圣人”阿,把将来社会对教师的希望全寄托于当前教师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国家和教育法中都对教师的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这种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指导下,形成了制度化的模式,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标准或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这种专业素质结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的,但通过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和教师以及教师与其他人员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结构框架。

当前在理论层面,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五花八门,但是,总体而言,最基本的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身心素质结构系统。身心素质结构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也是每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素质结构都是不完善的。

知识素质结构系统。教师的知识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念。其中,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是在有差别的基础上互融互渗的统一体,这种融合是立体的融合,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融合。他们共同构成相对完善的教师知识结构。

能力素质结构系统。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必需的实际本领,其立体性之空间维度表现在它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体,主要包括教师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三大部分;时间维度则体现在各种能力不仅在同一时间彼此的作用力度不相同,而且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相同,即个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思想道德素质结构系统。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应该在继承传统师德构成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超越,形成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多维复合型教师道德素质结构,这种多维性具体体现在教师道德素质结构的构成层面和构成要素上,构成层面已由单一的职业道德扩展到公民道德,构成要素上由爱岗、爱生延伸到爱社会、爱自己。具体而言,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包括教师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两部分。教师的公民道德素质是其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职业道德素质。关键是我们要把这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个人需求,变附加为自觉,能够意识到教师这种道德付出,同时也是教师自身道德修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素质结构理想模型的基本特征:

1.多维复合性。多维性意指教师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由若干个子结构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结构群,各个子结构之问以及每个子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素质结构已经不再是知识、能力、道德的平面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以知识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道德素质结构、身心素质结构为基础的互动同构的素质结构系统。其中,知识素质结构中又包括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两大部分;能力素质结构中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中包括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两部分;身心素质则主要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

2.立体性。吉登斯认为,结构可以概括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正是通过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间中维持和再生产了结构。那么,这里所指的立体性主要是就教师素质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时空而言的。传统上,我们常常将教师的素质结构看成静态的、封闭的系统,而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态性、开放性。教师素质结构应该是一个“时间上继起、空间上连续”的动态开放系统。其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各个要素在整体结构中的内涵、序列、构型和比重都有所不同,它们是处于不断的整合之中的,也即教师的素质结构是一个有待终生完善的长期工程,他不会持久地停留在某一时空点上,并随时空的变换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质的飞跃。从空间维度上讲,教师素质结构完善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校、社会在结构上的互动;在时间维度上,融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完善教师教育的终身培养体系。教师在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再生产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对自身素质结构进行影响的同时,还将社会结构中的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结构后,以教学为途径传递给教育对象——学生,实现了教育的再生产。

马克思讲的两种生产: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的再生产,而没有关涉到人的精神结构再生产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内容是社会潜在意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物质生产的制约,但同时也影响着物质生产,用吉登斯的话来讲就是:结构性特征,即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的“社会系统的制度化特征”。教师的素质结构的形成不但是教师职前、职后和在职教育的一体化,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师范教育禅传结构与社会结构在规则和资源上的互动,是“在社会中经历了时空后的深层次沉淀”。

3.主体性。吉登斯的“结构的二重性”指出行动者利用结构、并且在利用结构的特质时改变或再生产结构。结构具有双重性是行动者的一部分,制度化模式作为能动性的一个结果,同时也作用于能动性。制度和行动者互不可缺,因为制度是行动者再生产出来的。从教师的素质结构的形成来讲,这里的行动者或能动者就是教育学中通常所指的主体所拥有的主体性。无论是教师(师范)教育所提供的资源和规则,还是学校结构之外的社会结构提供的机会,都必须经由作为行动者自身的教师经过积极主动的行为内化为个人的素质,并在内化的过程中再生产自身的素质结构,进而又以这种素质去作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社会规则是资源本身就是教师素质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既是教师主体性的结果,同时也作用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师素质结构养成之社会制度结构的思考。

1.关于人才选拔制度。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部分的招生,现在又开始实行“免费制”,有人说是时代的进步,有人却认为是时代的倒退,但无论如何评价,在选拔生源的过程中,应将知识和品德以及能力并重,重在培养一种博大的“教育爱”。从时间维度讲,一个完整社会结构框架应包括招生选拔、培养过程和结果考评三个方面,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才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教育体系,但我们往往是重选拔而轻过程,把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分离开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有效的教育资源和规则对个人的成长所发挥的效率要比整合资源的效率低很多。

2.关于教师聘用制度。在中国存在“教师相对过剩”和“师资严重不足”的地区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在发达城市,教师职业呈“饱和”状态,而在偏远山区,对于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无所言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政策众口难调。教师的素质结构与教育结构、教育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之间的联系在此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经济援助的同时,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持续的政治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3.关于学校设施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加强学校的布局结构和物质设施质量监控,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教师及学生内部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以及将外在社会规则内化为个人的素质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主体的“本体性安全系统是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三

课型。

新 授。

本课题课时数:2 本课为第2课时     。

教  学。

目  标。

了解结构的含义;知道组成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上理解结构的涵义和一般分类,能对生活中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力的分析和分类。

教学重难点及。

对   策。

重点:结构与力;

难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理解不同结构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二、新课。

三、小结。

一、       回顾结构的含义、功能本质以及类型。

二、       进入新课:结构与力,提出:

1、结构无处不存在,同样力现象也无处不在。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结构的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

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2、结构与力。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2)都需要承受外力的作用。

(3)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其形状和大小改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其实上就是当其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那么什么是应力呢?提出:

应力:构件单位截面面积所产生的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

内力又是什么?提出:

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外力的力,称为内力。

(让学生简单了解内力与应力的含义)。

当我们知道了结构与力的关系后,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各种力。也就是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三、       小结。

1、           分别从物理学和技术学的角度分析力的含义。

2、           总结内力和应力的含义。

3、           归纳五中常见的力。

观看各种漂亮图片,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归纳各种结构的共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思考。

四、教学反思。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四

新 授。

本课题课时数:2 本课为第1课时     。

教  学。

目  标。

了解结构的含义;知道组成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上理解结构的涵义和一般分类,能对生活中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力的分析和分类。养成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探索大自然及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形态各异的结构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

对   策。

重点:结构的类型。

难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理解不同结构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

导入。

二、 。

新课。

三、小结。

一、简单讲述本册书的内容结构和时间安排。

上学年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举例: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1、结构无处不存在。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结构的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自然界、技术领域、社会领域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地认识结构。它们的共同点是:

(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

(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

从而引出结构的含义,广义上: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接着给出构件的概念。在工程中,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构件。

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决定了事物的形态,合理的结构本质在于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结构是千奇百态的,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 壳体结构。

实体结构。

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墙壁、柱子、实心球等等。(结合图片举例分析、利用实体泡沫演示)。

框架结构。

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特点是支撑空间却不充满空间,如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等等。(结合图片举例分析、利用框架泡沫演示)。

壳体结构。

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

应用:想一想,学校体育馆都由那些基本结构组成?

练习:p11马上行动,加深理解。

三、       小结。

1、结构无处不存在。

观看各种漂亮图片,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归纳各种结构的共同点。

集体回答p6的马上行动。

通过观察图片,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懂得区分生活中的各种结构类型。

四、教学反思。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课堂上的教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并且不增加学生的压力。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五

2     2从力学的叫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还一般分类。

3       3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教学重点结构与力,结构的类型。

教学难点结合案例,分析借光如何承受力。

教学过程。

一无处不在的结构。

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自然界的结构,给学生感性的认识。

案例分析有些产品的结构受自然界的结构启发产生(介绍课本中的案例)。

(学生讨论:魁北克桥的坍塌)。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结构与力。

构件的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弯曲力-。

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本7—9页各图,分析受力特点。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

案例分析实心墙等。

2框架结构。

受离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案例分析 竹排。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案例分析头灰,汽车外壳等。

学生讨论进入工地时总是被要求戴上安全帽,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课本10页分组各图。

课后作业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所学三种结构的物体。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六

小学科学作为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教育小学生更好地接受科学教育,是当前科学教师需要学习和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元认知理论来认识科学教师的pck结构,期望能够以科学的方式,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小学生有效地学习科学课程。

引言: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多学科的知识都在相应的发展中推陈出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密切结合,使教育措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为小学生在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成功地学习各个学科,特别是科学课的有效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重塑科学教师pck结构,为小学生科学教育发挥卓有成效地作用,是当前科学教师应该着重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通过对元认知理论的探讨,来更深入地认识科学教师pck结构的问题,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我国科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科学是一门新开设的综合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尽管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前,小学课程中也开设有常识课和自然课,但是这些课程仍然还是停留在科学普及水平的基础上。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未成年的时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比较弱,对于科学课程的`接受能力比较差,需要寻找一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这些小学生建立起一个学习科学课程的思路,这就需要科学教师的积极努力地配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使小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下,能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上,不断地取得更多的成绩。本文从元认知理论结合pck结构,对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强的认知能力,这就需要科学教师能够以元认知来提升自身的pck结构,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这些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大量的研究证实,元认知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习的效率就比较高,在课程学习上成绩就比较好。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小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pck机构的传授能力,这关系着小学生在科学教师的传授下,是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掌握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pck结构的实施,其实也是一个元认知的问题。这种科学教学的实施,就需要结合元认知的理念知识,对小学生学习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又进行一次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通过元认知强化小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元认知的理论指导,结合pck结构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需要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而元认知理论就是一种科学探究,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科学探究,来不断地顺应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同时教师高效的pck结构的方式有利于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系统的方式有效地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小学生,使小学生因为接受能力的增加,和科学教师善于传授知识,这种相互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这门课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学生怎样运用更好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是学校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授人以鱼,而现代的教学方式却是要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远比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元认知理论是加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之一,使教师可以通过pck的结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关键。一直以来小学生科学教育都停留在讲科学的状况,背后是以科学知识的理念作为支撑。科学素养教育的广义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启蒙的市民,进行科学的教育,能够不断地利用科学资源去做一些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的事情。通过元认知理论,就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把有关的科学知识,通过教师的pck的教学结构进行引导,转化成应用于日常生活情景中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元认知理论,对于pck结构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以此来培养明智的科学态度,使小学生对于与科学有关的事物感兴趣。

总之,小学科学作为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元认知理论来认识pck结构,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以科学的教学方式,结合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特点,帮助小学生有效地学习科学课程,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科学教师通过pck结构,传授小学生能够接受和可以理解知识的同时,综合地培养小学生通过元认知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科学课程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贲爱玲.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反思型教师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03).

[2]兰昌勤.提高学习动机和元认知能力培养学习者自主性[d].西南石油学院,,(01)。

[3]孟威佳,李晓东.自我调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01)。

[4]张淑燕.元认知策略培训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d].西南大学,2006,(10).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七

2、一言之善,重于千金。――葛洪。

3、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4、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5、恶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镜,但前者的放大倍数更大。

6、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抑制恶更须努力。

7、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罗素。

8、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9、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10、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11、惩恶而劝善。――《左传》。

1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14、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15、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17、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18、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杨子。

20、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21、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方孝孺。

2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丘明。

23、对于恶人善不得。

2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27、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

28、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30、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萧纲。

31、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

32、恶行生不出善果。

34、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弗・培根。

35、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36、越是善良的人,越觉察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37、凡诗人之作,刺箴美颂,各有源流,未尝混杂,善恶同篇也。――颜之推。

42、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戴尔・卡耐基()。

45、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福楼拜。

46、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八

1、知道结构无处不在。

2、知道结构的含义,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教学条件的约束,学生高一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高二的课程当中开始可以稍微放慢速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带的复习一下相关的高一内容,让学生慢慢融入技术的学习氛围中来。

2、教学内容分析:这是高二的第一节课。这节内容是从高一大而化之的粗线条的学习到高二进行具体学习的一个转折点。高二的内容相对于高一的内容,更专业一些,难度也加大一些,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结构的概念。

2、让学生做好更深层次学习的准备。

教学难点:结构概念中的“有序”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图片资料。

五、教学策略: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出结构的概念,并且强调了概念中“有序”性这个难点。了解结构的概念以后,采用演示法和案例分析法让他们感受到结构无处不在,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高一已经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基本方法。可能高一的时候老师也让大家自己制作过小板凳或者小台灯之类的东西。大家做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方案的构思。也就是我们会考虑把凳子做成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板凳结不结实,是做成固定的,还是可以滑动的等等。那么这些想法能不能实现就要用到我们这章学习的知识——结构。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结构。

(2)讲解结构的概念:说到结构,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结构,大的我们可以看见的椅子,课桌,他们有自己的结构。小的到我们化学中学习的分子也有自己的结构。可见一件事物只要它存在,那它就一定会有自己结构。所以我们说结构无处不在。

板书:[无处不在的结构]。

那什么是结构呢?

提问:我们人体是不是也是一个结构呢?

学生回答。

提问:那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人体结构是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关系组成的。

再来看看我们桌子的结构。它是不是由桌面,桌腿这些部分组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桌子结构是由桌子的各组成部分有序组成的对吗?

好,那么从以上人体结构和桌子结构两个例子一起来总结一下,结构是什么?

提示学生回答。

重复学生答案,指出结构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对吗?

举例子如果人体中各器官颠倒放置,头脚颠倒可不可以?强调概念中的“有序性”,引起学生注意。

举初中几何学习的三根小木棍进行排列组成不同形状的例子和化学中学习的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得到不同性质的石墨和金刚石的例子进一步说明。

由“有序”引出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可以看成是概念的延伸和扩展)。

(3)结构与自然: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构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和应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结构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自己阅读案例“苍耳子与尼龙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针对一些学生不认真的态度,阅读后,让学生合上课本,抽查几个学生把课本上讲的几个案例说一下,强调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自然有关的结构的例子。

演示汽车仿生学的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

(4)结构与技术领域的关系。

让学生列举技术领域中结构的例子。

让学生阅读案例并分析“魁北克大桥倒塌”的案例,引导他们从技术角度去分析看待问题。

总结:结构影响着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结构方面存在一个小问题也许就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者和制造者的重要追求。

(5)结构与社会领域(简单概括)。

(6)小结。

七、教学反思: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结构概念的学习,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并且摆脱了死记硬背,对难点部分也容易掌握。

对“魁北克大桥”案例的分析,由于生活经验的原因,有的同学偏离了技术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说是因为豆腐渣工程之类的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受以前学习方法的影响,直接从课本上找答案,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并且要明确从技术角度对案例,对生活的例子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建筑行业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有效的研究是当前发展的必然。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以及重要性进行有效的叙述和研究,其次分析现代理念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理念,不断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建筑贡献重要力量。

关键词:建筑行业;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弊端;现代化的理念。

中国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作为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理念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当前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率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其施工管理内容包含了建筑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把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理念创新性的融入到其中,通过对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科学性的运用传统的施工管理经验,建筑工程的质量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将因此获得更高的地位,以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获得更高的成就。

当前建筑行业之所以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占据了主要原因。当前在建筑企业中,受到先进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建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针对企业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已经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企业快速、高效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运用现代理念分析建筑企业中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问题上着手,才能促进建筑企业有效实现发展。当前建筑企业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首先其管理模式需要有效运用现代理念进行科学性的改革和创新,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给予当前阶段的施工管理以充分的重视,让管理焕发新生机;其次,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针对强硬的施工管理手段提出有效的措施,实现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管理;第三,提高基础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理念并有效规范施工人员自身的行为,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有效降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提升的同时,有效推进当前建筑企业完善管理漏洞,为其转变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为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奠定重要的基础,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飞速发展[2]。

3现代理念下,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途径。

(1)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有效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中,保证工程质量是施工的基本要求,而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需要提高施工中的现场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为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首先需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现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其能够有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同时提高其专业的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有效的操作,保证施工的安全性[1]。

其次,设立独立的部门,使其有效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并充分体现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第三,加强对基础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硬件配备的标准,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有效实现现代化标准提供重要的支持,推进当代的建筑企业实现科学化的发展。

(2)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完善监管体系。在现代化标准下,建筑企业应该具备较为完备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但是实际的发展却与理论有着一定的差距[3]。

当前的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管体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在工程施工中,需要不断提升监管的力度,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针对当前监管体系中出现的问题,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监管的制度,并且需要对现场施工情况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性的监督和检查,针对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建筑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对其提高监管的力度,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在不定期的检查中,一旦出现质量工程质量低劣的建筑,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4]。在时代的发展中,良好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为了保证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相关部门要对其提高监督的力度,在监管中充分融入现代化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的完善,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的管理的进步。

(3)应用现代化的理念,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材料进行有效检验和运用。当前中国的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现代化的思想下,要求建筑行业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并在建筑中充分体现其环保的理念。在当前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首先要对施工中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检验,在这方面,可以引进当前较为先进科学技术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检验;其次,在施工管理中应该提倡运用新型的环保材料,这样能够促进资源节约的同时,保证建筑具备较强的环境性能,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贯彻和落实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体现其现代化的管理标准,为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提升施工管理中的技术性,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建筑企业中,进行工程建设需要使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非常多的技术,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都具备了单一性的特点,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管理系统,对建筑施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首先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和技术处理系统,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实际施工中的技术应用与计算机处理中的'技术应用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提高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技术的有效应用,对现场中有问题的操作以及施工管理进行指导,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提升中国建筑的水平和质量。

4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重要的内容,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对其管理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要求。而且当代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建筑企业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运用现代化理念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进步,这是提升建筑行业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的重要办法,同时促进建筑行业进行转变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十

伟大祖国以文献名邦著称。由于疆域广阔,各地流传着丰富的地方文献,素为人们所珍视。

建国以来,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为适应三大革命需要,曾编印有关地方文献目录,供党和政府、科研、设计、生产部门参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今天,图书馆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必须及时为实现四化供应科研资料,因此,更显示地方文献的重要性。

初步总结历年来对地方文献的采访、编订、收藏、利用的点滴经验,深切感到革命需要科学,而科学研究必须参考地方文献;通过实践认识,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钻研有关地方文献的理论、方法,从历史学、地理学、目录版本校勘学以及科技情报学等多种学科,脱胎出一门边缘科学,姑且名为“地方文献学”。

本文试就一,地方文献之史的探讨;二,地方文献的具体内容;三,地方文献与科技情报;四,急切需要有关地方文献的工具书等题,提出浅见,作简要论述。

早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刻在甲骨上的契文,已编汇组合收藏成库。19世纪末,在河南殷墟发掘出大量的甲骨文库藏,提供了系统的殷商史料,这是当时的人以文字记载的有意留下的文献。我们在20世纪还能利用这批文献研究古史,而春秋时期的孔子,反而致慨夏殷之礼缺失,杞宋文献不足征,是什么缘故呢?社会发展史可以答复这个问题。由于阶级社会的奴隶主占有文献资料,使文化的流传受阻碍,甲骨文成库埋藏地下,而世上却形成“文献无征”。这和解放前有人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所发出的哀叹一样。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指出:“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种种发展形态,并探究这种种形态的内部关系;不先完成这种工作,则对于现实的运动必不能有适当的叙述。”[1]。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要我们“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应以此为研究地方文献学的主导思想,即应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对待历史遗产。

“文献”一词,在我国不但溯源甚早,而且有具体内容。周官分别掌握“方、策、版、简”,老聃为“周守藏室之史”,以及子夏等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都属于文献。《隋书经籍志》标举“地理记”一目,收地理书139部、1400余卷,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史和区域地理。如《洛阳记》、《吴地记》、《荆州记》、《会稽古地记》、《南州异物志》、《三辅故事》、《隋诸郡土俗物产》等,这些书,可算是地方文献作品。

《隋志》说:“昔者先王之化民也,以五方土地、风气所生,刚柔、轻重、饮食、衣服各有其性,不可迁变;是故疆理天下,物其土宜,知其利害,达其志而通其欲,齐其政而修其教。故曰:‘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俗’。《书》录禹别九州,定其山川,分其圻界,条其物产,辨其贡赋,斯之谓也。”

这说明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解和利用地方文献为他服务。当时已体察到自然界和人事关系各地异宜,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可以臆度,必须进行调查,还要经过“分析辨别”。《隋志》介绍:“晋世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其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郭、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并列举齐代陆澄、梁代任(日方)、陈代顾野王等人以及隋朝所编地理官书,可作为我国中古时期地理文献的小结,其中大部分属地方文献。

唐初,李泰等撰《括地志》550卷,是空前的地理书巨制。全书虽不传,但从各家辑佚本可窥见当时《隋志》所录各书具在,承先后后,《括地志》实为此后“方志”的先声。现存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40卷,宋乐史《太平寰宇记》200卷等,以及此后的各朝《图经》、《一统志》,形成“方志”的体例。

宋元之间,马端临撰《文献通考》348卷,他区分“文”与“献”为“记事”与“论事”两大类。全书分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门类,网罗面宽,突破“地志”范围;归结于“考制度、审宪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文献,而“舆地”只占一门。

明清之间,顾炎武撰《肇域志》40册,从《一统志》及各省、府、州、县志及其他文献编汇而成。所根据的原书多已失传,赖此书保存。

以上两书虽属全国性的,但可作为利用地方文献的范例。

近人张国(氵金)编《中国古方志考》(中华版),采录元代以前的全国各地地志及地方史约4000余种,有现存的,有已亡佚的。虽然佚失的占大多数,但被征引在其他古籍和类书里经过辑佚的本子不少。如清代张澍辑《二酉堂丛书》,是我国西北各地的古代文献著述,收录有《凉州异物志》、《西河记》、《沙州记》等书的辑佚本,加以考释。张氏的原稿本已流传到巴黎图书馆。现在国内还可见到的刻本,有人对照稿本,所辑佚文及加按语,缺漏甚多[2],这说明善本的重要,地方文献也应选取善本。

宋元以来的方志,经朱士嘉两次编订《中国地方志综录》,据1958年版统计国内外收藏方志7413种,199143卷。最近还进行调查增补,已超过1000种。

历史上留下来的地方文献是相当丰富的,不但有专书,还有的收入类书、笔记、杂著、总集、别集里,供我们采取。地方文献的范畴应包括文物、图书、资料三项,而图书一项,又可分为区域史、区域地理、方志、地方档案、地方丛书、地方总集类书、各地笔记杂著、地方专著、外文书刊、地方书目等10类。要如何深入发掘、系统整理呢?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曾多次给我们指示:要我们除编印全国所藏方志目录外,还要有系统地整理县志中及其他古籍中有关科学技术资料,做到“古为今用”。又指出: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除编印全国性的总书目外,还要根据科学家的需要,进一步把历史文献中的科学技术等重要材料,用最新、最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迅速地整理出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回顾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的太少;今天,整理利用地方文献,正是为了实现周总理交付给图书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重要任务,应该急起直追,刻不容缓。

分类编辑地方文献的目录资料仅是基础工作,方国瑜曾比喻“犹之开发矿业之地质调查工作,先经勘探、测量、化验,作为施工依据”。[3]以往史学家编写这类资料名曰“长编”,进一步探讨“地方文献学”的内容,应包括两部分,即“专论”与“方法论”。

先谈“专论”。

当前整理利用地方文献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不能等待有关部门提问题,临渴掘井,应主动地先编辑若干专题文献目录及索引,进而编写地方文献的专论。

专论的内容似乎很广泛,从何着手?我认为以三大革命为纲,就能掌握重点,造车合辙。

(一)阶级斗争的知识。

以云南为例。从古以来,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上虽然有割据的朝代,但为时不长,各族人民要求统一,反对分裂,因而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互相挹注,协力前进,这是主流。而历代奴隶起义、农民起义反抗奴隶主、封建地主的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写地方史和民族史的文献,也必须掌握这客观存在的规律。

上年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会上,杜玉亭根据云南凉山彝族奴隶制的社会历史调查,以现代资料和历史资料相对照作为历史分期准则的参考;马曜、缪鸾和也根据傣族奴隶制与周秦社会作比较研究,他们对我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利用有关民族史的地方文献,提供有益的论证。建国以来,历史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征引地方史料编写各少数民族的《简史》、《简志》,而这些成品又作为新的地方文献。

抗清斗争的大西军李定国历史和以李文学为首的哀牢山彝民起义,以杜文秀为首的回民起义,也经史学界采集专题资料编写出若干史料选辑、论文和专著。李生勉选辑《清实录》、《东华录》有关云南史料,也收集了农民起义的档案记录。

云南是边区,近代史上,边区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史料,于乃仁遗著《云南人民反帝斗争史资料选编》、《史稿》、《史话》,做了大量工作,也属地方文献。

(二)生产斗争的知识。

现仍以云南为例。从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各地地下发掘的遗址和实物,对证书本上的资料,了解到云南采矿冶金史应上溯春秋中早期,即在楚庄跷来滇三百多年前已有本地冶炼的铜器。农田水利的开发也很早,《史记》记述“跷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说明不是楚人来此才开辟的。清代王崧和近人秦光玉编辑的《云南备征志》及《续志》,从历代史籍节录有关云南矿冶和农业史料,还有若干专书,如《云南铜志》、《滇南矿产工器图略》、《茂隆厂记》、《云南水道考》、《六河图说》、《盘龙江水利图说》等,或提供现在生产和设计部门参考,或经外国人翻译传播。云南开发盐田盐井也有悠久的历史,从盐矿的分布、质量、采煮、产量以及供销等均有文献记录。还有富于地方与民族色彩的工艺,如大理石、永北棋子、乌铜走银等,也见于方志和笔记杂著中。

(三)科学实验的知识。

有人认为长期停滞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没有科学,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污蔑。古代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并对客观世界有所认识。许多科技的`创造发明权经世界公认,归之中国。英国李约瑟以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他的著作证明了这一事实,但李著是全国性的,各省地区蕴藏着不少的地区性的科技史料,有待发掘。

就云南省看,在方志和其他著作里,有自古以来当地的观察自然现象的记录。例如,日食、慧星、飓风、地震、旱涝和气候变迁等。我与陈一得曾辑录过这类资料,不但获得地区的自然记录历史事实,也借此学习到古人认识世界的思想与方法。又如农家谚语,符合客观实际,也是因地而异。陈一得编《云南气象谚语集》,秦光玉编《滇谚》都汇集了农民的宝贵经验。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图书馆配合有关单位采辑地震及气候资料,提供科研部门探索自然规律,大有潜力可挖。数理化的文献,如清代宋演著《勾股一贯述》,李彪著《筹算法》均已收入《云南丛书》。近代数学家熊庆来著《高等算学分析》和袁丕济的数学著作,是国际知名的。浦汉英的《数学论稿》也是毕生精力的结晶。明代葛中选著《泰律》,赵讽给予好的评价[4],不但有乐律上的见解,也涉及物理方面的声学。云南古代人民对酿造、炼丹和化学制品等的卓越贡献有史料可查,生物方面更多。明代兰茂的《滇南本草》和云南民间许多草药书,是记述药用植物的素材;清代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有在云南采到的一部分标本,也有云南文献中记载的植物资料。此书很早传到日本,屡次整理传播。云南植物王国,也是“文献有征”的。植物分类学上许多植物种名、属名曾采用云南土名。关于中医和地方病的著作,是写地方医药史的第一手材料。从地方文献取材为写地方科学技术史备料,也是地方文献学的重要篇页。

当前,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介绍风景名胜古迹,也须取材于地方文献。

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文献,云南也很丰富,可从多方面选取资料。例如,要写文学理论史、音乐史、美术史、歌舞史、滇戏、白族大本曲、花灯史以及民族、民间文学史等,不根据地方文献是不能凭空杜撰的。

方言与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都是重要课题,例如,赵式铭撰《白文考》,李霖灿撰《么梦象形文字典》,方国瑜、和志武撰《纳西象形文字谱》,姜亮夫撰《昭通方言疏证》等书,都提供了这方面的文献,成为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新课题。

文献工作者应就上述各类地方文献作“考镜学术,辨章源流”的探讨,以充实地方文献学的“通论”。文献学涉及每一门科学,各有具体的研究对象,就文献观其汇通;再分别省、市、自治区写更详尽的“各论”。

以下谈方法论。

地方文献学方法论应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金石书画学,以及有关技术和绘画、统计、索引等脱胎而出。

我国目录学自西汉刘向校书、刘散创“七略”分别部居,发凡起例;历代的“艺文志”、“经籍志”和专科、专门目录,风起云涌,还有公私收藏及提要目录等成为治学的门径。

书的目录给人以更明亮的眼睛。中国目录学的贡献,首先在于掌握“类例”。宋代郑樵撰《通志・校雠略》提出“编次必谨类例论”,他认为:“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之不分也。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有专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郑樵这段话启示我们要抓住“类例”这个关键,不但以之处理文物、图书、资料,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便利管理使用,也是发展学术的有力武器。所谓“书守其类”,就是要掌握学术分类到图书分类这个为大家所公认的客观规律,而不以每个工作者的主观意图为转移。所谓“谨类例”并非一成不变,正是精益求精,使“专门之书”形成“专门之学”,沿此道路发展,适应客观需要,再产生新的“专门之书”与“专门之学”。写任何一科的学术史,都须先绘蓝图,即编写这一学科的专题目录,使胸有全局再深入研究,才符合严格认真的科学精神。吸取历代目录学家所探索到的治学方法与规律,用以研究地方文献,这是老一辈地方文献工作者的有益经验。

版本学原属目录学的一部分。顾廷龙认为“应成为一门专门之学。……不要把版本之学看得很狭,好像仅仅限于讲究宋版、元版一些旧的版刻鉴定,应包括雕版以前的简策缣素以及写本和古今中外的图书。”[5]这意见很中肯。地方文献学也应研究“地方版本”。顾廷龙的《唐宋蜀刻本简述》为示范之作。我们结合编辑善本书总目工作,也就“滇刻本”、“黔刻本”以及其他地区的版本,就便采集原始材料,考查各地区雕版的创始年代与刻书中心、地区分布及官刻、私刻、坊刻、民间刻本的具体事例,俟积有成稿,写入“版本史”中,这也是采取地方文献的门径。

校勘学又名校雠学,《汉书艺文志》、宋代郑樵《通志校雠略》、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等记述了校勘学的资料。我认为以往校勘附属于目录学,今天,在地方文献学里应独立作专节。校勘学应指校订图书之文字异同、正误,以及断句、标点、分段和音注、语译等,还有从别的书里辑录已佚失的古书引文俾还原书面目的辑佚方法等。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提出《中医文献急待整理》的呼吁。要求“本身是中医而又具有训估学知识的人”担负这一任务。这就属于校勘学的范围。对地方文献的校勘也应作专节研究。

我国谱录之学,是一部一个专题,如家谱、族谱等多以“地望”作标识,有地区性的特点;又如人的“年谱”,按地区编录,也丰富文献的内容。

金石与书画也具有地方色彩,研究地方文献,应熟悉本地区的重要金石文字与名书画家的历史和作品风格。

表与图及排字、索引方法等,有各地通用的,也有从地方版本发掘到的特殊体裁可供外地参考的。如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清初建水人万龙山编绘的《公车图》稿本和《大地新游》里介绍昆明民间刻本《云程万里》两书,图文相参,诗画相配,形象与写意间错,引人人胜,通俗易懂,富于地方风味,即其一例。

要使地方文献学成为名副其实的边缘科学,必须吸取现代科技情报学的知识技术,融会贯通。

“文献、史料、情报”是否一回事?应怎样区别?

方国瑜以“史料”为大类,下分文字(语言)之学、器物(金石)之学、年代(谱录)之学与图书(文献)之学。

编辑科技情报者,以“情报”为总名,而“文献”则属于“情报”的一部分。

以上两说,就各自专业要求立论,“文献”置于从属地位,指的是狭义的文献。

我认为地方文献应包括文物、图书、资料三类。“史料”贯穿于三者之间;“情报”专指调查报告,应隶属资料范围。情报有时间性,而其中也有地区性的,可以纳入地方文献,指的是广义的文献。

外国有“区域地志”的编写,其体例采取近代和现代地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如自然区划和经济地理以及对某区域的特殊情况的论述,可作为我们研究本国区域地理的借鉴。徐近之著《地理文献学浅论》(1962年商务版),介绍440种基本的地理文献图书资料。中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汇集了1966-1976年的国外科技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图书论文3668条,写成《文摘》,提供我们对科技情报的搜集、调研、分类、编录及有关技术科目的认识。地方文献学也应讨论地方性的科技情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人的视觉、听觉借助于工具,可使所见、所闻向深远发展;工具书帮助人们了解问题和其他工具一样,不但便于考查出处,并能增进理解,加强记忆。

在研究地方文献的过程中,每每遇到有关年代、人物、地名和文物、图书、资料的问题,凭个人的知见是有限的,一般工具书也查不到。为此,我和几位图书馆工作同志提出以业余时间,分工合作,进行编辑《世界纪年表》、《云南人名辞典》、《云南古今地名辞典》和《云南文献手册》的倡议,己结合业务,开始备料。这是研究地方文献的实践工作的项目之一,通过采集、编写和校订这四种工具书,将发现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实事求是,征信存疑,期望编成这几种工具书以便利工作和促进研究。

作为地方图书馆对待地方文献,应从普及与提高两方面并举。如编写有关地方史地的通俗读物和地方文献的专题书评,以供读者参考。建议今后由地方图书馆学会发动和协助会员进行这类工作。

地方文献建立为专门之学,也与其他边缘科学相似,有它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意义。比如“天体物理学”与“射电天文学”是从天文学与物理学相结合发展出来的新科学,是适应人类进入更遥远、更广阔的宏观世界而产生的。社会科学也如此,如政治经济学决非以往政治学、经济学的旧貌,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有它的新内容,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回溯我国古代学术的发展,每每在历史转折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因而产生新学科,如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诸子百家,西汉刘向父子的《别录》、《七略》作了总结。但像“史学”这一门范围广的学科,当时还没有“史”的位置,司马迁著《史记》,在《汉书艺文志》里只以《太史公百三十篇》附庸于“六艺略”的春秋一类之后。直到魏荀勖《中经》与后代的“四库”,“史”乃成为独立的大类。今天提出建立“地方文献学”,决非凭空想像,标新立异,而是根据历史积累,适应现实需要,有待于我们进行科学的整理,综合比较、分析挹注,从实践中探索理论与方法,再回到实践中检验认识,以做好地方文献工作,为祖国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起到应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2.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商务印书馆,1958。

3.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弁言。

4.赵讽.读《泰律》札记.图书周刊。

5.顾廷龙.版本学与图书馆.四川图书馆,1978(11)。

6.见《人民日报》1979年5月26日第3版。

〔出处〕《文献》,1979年第1期。

文档为doc格式。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十一

实习目的及任务:

目的是通过参观在建工程,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具体目的及任务是: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参观,运用所学知识品评建筑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下面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4、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5、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地点:西安北郊凤城二路某建筑工地、华清学府城。

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实习老师:xxx。

实习内容:

通过去参观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实习收获:

通过去参观西安北郊凤城二路某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一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建筑的结构主体,基本上已完成,它是底4层为框架其上为剪力墙的高层建筑。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部分钢筋笼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制定位置。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它的墙体都是用填充的方法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已经填充好了,有些地方还没有填充。在工地上看到很多地方都有裂缝,我就不明白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也会产生裂缝,经过老师的说明和我到网上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也会产生裂缝的。

一、按裂缝产生原因分类。

1、由外荷载(静、动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2、由变形引起的裂缝。包括结构因湿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其特征是结构要求变形,当受到约束和限制时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后产生裂缝,裂缝出现后变形得到满足,内应力松弛。这种裂缝宽度大,内应力小,对荷载的影响小,但对耐久性损害大。

(1)干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缩裂缝为表面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之间,其走向没有规律性。混凝土在成型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收缩不均匀,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

(2)温度裂缝。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加上房屋的主体施工多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凝结硬化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温差,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会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首先发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扳角处。

(3)现浇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

(4)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产生裂缝。

(5)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产生裂缝。

就现浇板裂缝对房屋建筑影响而言,现浇板微裂缝不会影响工程质量,过宽的裂缝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损坏结构的外观,影响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我国现行建筑规范规定,处于正常条件下的现浇构件(如现浇板)允许最大裂缝宽度为,处于正常条件下的屋架,重级工作制吊车梁,以及允许出现裂缝的一般预应力构件允许最大裂缝宽度为。

裂缝的处理:

一、裂缝处理前,应综合分析裂缝性质及发生的原因,按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裂缝除应保证结构原有承载力外,尚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

二、因荷载而引起的裂缝应根据《砼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或其它相关规范,通过加楼板厚度、贴碳纤维或粘钢网等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三、对于一般的非结构裂缝处理:(1)表面裂缝,可采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或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2)缝宽小于,可采用灌水泥或化学浆的方法进行裂缝处理。(3)对重大结构性裂缝的加固补强处理方案,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经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四天的实习就这么很快结束了,这些天里我也看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增强了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同老师一起分析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建筑工程的各方责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实际的了解,亲眼所见了建筑工人的辛苦,以及他们在实际施工中各种手法的巧妙性和实用性,确实,想当一名建筑师必须走出家门,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书本里是造就不出建筑师的。我期待更多这样的机会。

我由于属于在校外做设计,因此我的实习工作主要是同我所要从事的工作有关联。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接触一些工程进行检测,以及加固改造工作。通过这些日子的实习,使我发现在一些在设计及施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向所在单位专家的请教,明白了一些工程中易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建筑通病的产生原理及相应的检测,处理措施。现将我所接触到的一些问题作义总结。

我的毕业设计作的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对于混凝土机构的了解要更有针对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3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如果是设计造成的缺陷,一般有设计承载力或设计工作条件与实际不符造成裂缝、变形、侵蚀等破坏;如果是使用造成的缺陷,一般有超载、侵蚀、火灾、冻融、风化破坏等。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在湿气及土中为;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的结构领域,如大跨超长、超厚及超静定框架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应当尽量避免贯穿性及纵深裂缝,如出现该种裂缝应采取化学灌浆处理来保证强度,即贯缝抗拉强度必须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一个月之内,中期裂缝约在6个月之内,其后1~2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后期裂缝。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在日本混凝土协会“混凝土裂缝的调查和修补指南”中,对调查的原则、普查、详查方法均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有:

裂缝的现状调查(裂缝类型和宽度);有无病害(漏水、钢筋锈蚀);产生裂缝的经过(发生时间和过程);设计书的检查;施工记录的检查;根据混凝土钻芯检查构件的强度、厚度;荷载调查;中性化试验;钢筋调查(钢筋位置、细筋数量及有无锈蚀);地基调查;混凝土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裂缝的处理。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

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工程实例:

某大厦5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万m2。施工中发现4月22日浇筑的某工段2层梁、板混凝土,至4月26日混凝土强度上升一直不明显,且拆除模板后现浇板多处出现不规则裂缝。

质检部门对该工程混凝土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均质性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现场检查,该大厦现浇板多处出现不规则裂缝,其中某工段2层现浇板西南角较严重,个别裂缝长度约1200mm,宽度约,框架梁身混凝土未见裂缝。

根据对裂缝检测的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混凝土早期强度上升慢。

(2)混凝土收缩。

(3)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该裂缝为非结构受力裂缝,虽然对结构受力无较大影响,但裂缝的存在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应根据裂缝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

对宽度小于的裂缝进行封缝处理。可沿裂缝用环氧树脂胶泥对其进行表面封闭,环氧树脂胶泥配比为:环氧树脂﹕二丁脂﹕乙二胺﹕水泥=100﹕30﹕10﹕250~300(重量比),该配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施工注意事项:

封闭前,应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然后再用毛刷蘸丙酮、酒精等有机溶液,把沿裂缝两侧20~3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我的建筑结构实习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参观各种已投入使用的建筑,以此了解各种结构的分类和其不同的特点;二是参观建筑建设工地,了解如何将设计图通过施工做成实体的建筑。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结构和施工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将为实习的两个部分分别做总结。

一、参观认识各种建筑的结构。

建工实验室是一座外表比较老式的工业厂房建筑,采用的是排架结构,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建筑的结构可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材料可分为:混泥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竹结构等,按照受力的不同又可分为:排架,框架,网架,拱,桁架等结构。实验室所采用的排架结构有施工方便的优点,一般用预制的构件,多用于建设一层的厂房。

实验室的顶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钢桁架和钢板所取代,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减轻混凝土预制结构的自重,实验室内的梁都在中部做成了工字型,挖去了多余的混泥土,减轻了自重。

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腿,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同样,在中部做成工字型,并且为了增加稳定性,在两柱之间间隔设立了柱间支撑;另外在吊车轨的侧面,还增加了其与立柱的横向连接,因为在吊车的使用过程中,吊车的水平移动会产生水平荷载。

实验室的宽面也各设计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抗风柱和每隔一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然后是建筑节能实验室,这是一栋框架结构的砖混建筑。

框架结构是由基础、柱、梁、板组成的单层、多层建筑以及框架和剪力墙或框架与筒体组合的高层建筑,它们之间的连接是固接或称刚接,和建工实验室的排架结构不同,框架结构建筑的最优楼层在15—16层左右,而且框架结构在施工在多为现浇施工,而不是预制吊装。另外查找资料我知道: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建筑节能实验室的楼板是预制的钢筋混泥土板,这是一种单向板,通过老师讲解,我们了解到,各种板材可以根据其长宽比分为单向板和两向板,而长宽比的值在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是不同的,弹性理论为,塑性理论为,单向板在使用上只能在一个方向加以支撑,两向板则相反。

接下来我们参观汽车实验室,这是一栋钢结构的建筑。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闭性好。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

在设计钢结构时,特别要考虑材料的失稳问题,因此在汽车实验室内的钢材上我们看到,每隔一段小距离,工型钢的腹板上就会加一道肋,以此解决稳定性问题。钢结构的施工一般是工厂预制各种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拼装,拼装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和铆接三种,其中焊接容易锈蚀,螺栓连接是强度上最高的,所以在对剪力荷载有较高要求的连接处,都使用了螺栓来加强,例如横梁和立柱的连接处。

最后我们参观了体育馆,了解桁架结构的特点,桁架是由许多杆件两端用销钉联结起来而组成的几何形状不变的结构。桁架中所有的杆件都在同一平面内的称为平面桁架,否则称为空间桁架。由于桁架结构使用材料比较经济,桁架本身重量轻,而且桁架的每根杆件只受拉伸或者压缩,所以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像体育馆这种大型建筑,采用桁架结构可以节省花费并满足荷载要求。

二、是参观建筑建设工地。

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十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小结。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东西,但离实际水平较高的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发现我们看到的生产工艺都是不算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支模方式在科技楼还没有用上,而人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这可能是因为施工单位的物资匹备不足,但先进的生产工艺确实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和生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力和增强钢结构的耐火性是一个亟待深入的课题。

当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高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十二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起来看看土地资源管理有关论文吧!

论国土资源管理。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目前,我国又处在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资源消耗量急剧增长,土地、淡水、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而国土资源部门就是主要负责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节约友好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其地位及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将对国土资源管理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

在现阶段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着违法用地占地等行为,这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我国国土资源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此类问题严格查处,以保障我国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而为了使我国的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就要制定相关的国土资源规划,并进行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能够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国土资源管理的含义。

所谓土地资源管理,就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2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制度。

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建设用地的统筹和管控作用,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以确保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调控和引导,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重点保障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项目用地需要,不得安排用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既要保障经济发展,又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要依法、及时做好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和供应,要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前期工作和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提前介入,加强对各行业部门和建设单位编报建设项目预审材料的指导;要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应和保障服务工作,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后重建等建设用地供应的保障力度,加快供地,尽快使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块;要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建立内部会审、集体决策等制度,对土地审批、采矿权登记等重大许可事项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征收供应、耕地开发管理等重大决策,实行有关科室集体会审、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进而有效地防止各种行为发生,保证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多方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过去供应的土地,应加大检查的力度,随时掌握其利用情况,对闲置和空闲的存量土地,政府通过公开收购、储备、拍卖得以盘活,使政府收益逐年增加。

2.2健全国土资源法律体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土地法作为土地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管理以及相应管理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应赋予集体土地独立的和完整的法律地位,明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征用、征收集体土地的法律适用条件,充分体现国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保护的宪法精神土地管理法应规定土地管理的对象、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职能、管理手段法律惩罚等事宜,其中还应特别关注政府对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进行管理时的管理职能、管理性质和管理手段的不同,土地规划法应规定土地规划编制的程序、法律地位与效力、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与违法惩罚的机构和程序等,从多个层面和不同方面对地方政府的土地权力予以制约,通过完善法律,促进监督机制中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而在监督法律方面,我们还要加快制定《监督法》,明确各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规范监督主体的行为,使监督机关和人员能按章办事,名正言顺地实施监督,同时,还要有效完善土地执法的协作机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地重大案件专项报告制度,对于顶风违法违纪的案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2.3加强地质工作。

要把强化行业管理作为地质工作管理的把手,更多地从准入门槛和技术标准入手,促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克服掌控资源、追求利益的冲动,把职责重点回归到公共管理和为国家的资源战略利益服务上来;要体谅地勘单位的困难,减少政策伤害,进一步落实《决定》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2.4确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

现有的土地补偿制度限制了土地市场正常发展,造成了土地市场上的利益分配畸形,所以对我国目前的土地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征地与土地市场供给并行的土地供给制度,对于符合征地要求的可以由国家进行征地,比如为了绝对公共利益需要征地,这样可以确保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对于不符合征地要求的,可采用土地市场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前者,征地权要收归中央,严格控制征地范围,确保征地权不被滥用,征地的补偿标准要参照土地的市场价格,以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而前者与后者的不同就是前者具有强制性,来保证国家建设的顺利开展,而对于后者,则应该在完善土地产权和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基础上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实行严格管理,确保土地的使用符合国家总体规划,保护耕地。

2.5对国土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做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为了使我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高效、顺利的进行,就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搞好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培训内容,掌握建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问题,确保数据库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各级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双保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依法行政,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严格依法行政,主动思考,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树立国土资源系统良好形象,而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要按照以下要求严格执行:严格监管,规范秩序,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大基层动态巡查监管力度,做到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要建立起反应迅速、长期稳固的联合执法机制,与公安、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优化配置,集约开发,要认真做好采矿权年度投放计划编报工作,严格控制矿权投放量和矿山规模标准,确保矿权总量不增加,还要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要完善机制,科学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全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重视和支持国土资源管理,推进国土资源严格保护和集约利用,此外,还要认真强化政府职能,把国土资源管理当作头等大事认真落实,保障我国国土资源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娜,许传刚.论土地资源管理[j].辽宁经济,,(1).

[2]郑子敬.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当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十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驾驶汽车的人数逐年增加,对于汽车结构的认识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最近参加的一次汽车结构认识课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汽车结构的关键性,以下将以五段式的形式,给大家分享我对于汽车结构认识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

汽车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底盘、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车身和附属装置组成。底盘是整个汽车的支撑骨架,它由车身底部的车架和悬挂系统构成。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和燃油系统,负责提供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则将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移动。车身则是汽车的外壳,保护乘客和货物安全。附属装置则包括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为汽车提供额外的功能和安全保障。

第二段:认识底盘的重要性。

底盘是整个汽车结构中的基础部分,它负责承载车身及乘客的重量,并且提供稳定的支撑。底盘的设计非常重要,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刚性和强度,以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或转弯时的稳定性。底盘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冲击性,以应对不同路况带来的振动和震动。通过对底盘的认识,我明白了为什么一辆好的汽车底盘设计会给乘客带来更加舒适和安全的行驶体验。

第三段:探索动力和传动系统。

动力系统是汽车的心脏,它由发动机和燃油系统组成。发动机是汽车提供动力的关键部件,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有各自的优缺点。燃油系统则负责将燃油输送到发动机中进行燃烧,同时处理废气的排放。而传动系统则将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包括变速器、离合器等部件。通过深入了解动力和传动系统的原理,我对于汽车行驶的动力来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四段:认识车身的安全设计。

车身是汽车的外壳,它不仅仅起到美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护乘客的安全。车身的安全设计涉及到车身的强度和刚性,以及吸能结构的设计。强度和刚性的设计保证了在碰撞时车身的结构不会过分变形,从而保护乘客免受外界力量的伤害。吸能结构则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产生的能量,减少乘客的受伤。通过了解车身的安全设计,我意识到购买一辆安全的汽车远比追求外观更加重要。

第五段:附属装置的作用与升级。

附属装置是汽车结构中的补充部分,它们为汽车提供了额外的功能和安全保障。比如制动系统负责汽车的刹车,悬挂系统提供了更平稳的行驶体验,转向系统使驾驶更加轻松。随着科技的进步,附属装置也在不断升级,例如盲区检测、自动泊车系统等,给驾驶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通过学习附属装置的作用和升级,我对于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结:

通过参加汽车结构认识课程,我对于汽车结构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底盘的稳定性、动力和传动系统的协调配合、车身的安全设计以及附属装置的作用,构成了一辆完整而安全的汽车。只有深入了解汽车结构,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驶汽车,享受到汽车带来的便利和安全。因此,我将会持续关注汽车结构的发展,不断提升我的汽车认识水平。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十四

城市土地资源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进而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1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关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失灵和政府宏观机制失控现象同时发生的怪圈。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够协调城市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由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市发展用地控制区内,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这样,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往往因征地影响速度和效益。

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不够一致法律法规对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管理程序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给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造成影响,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或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建设速度。这主要还是一个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问题,这要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要协调一致。

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有的城市政府加强了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的利用,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遭到了破坏。尽管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城市人均占地面积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城市地皮紧张、住宅拥挤、道路堵塞、交通不便、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实际需求。同时城市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源无偿划拨或无偿使用,造成了很多城市土地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的奇怪现象,一些城市不顾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擅自乱征乱批土地,很多城市盲目发展开发区,出现“开而不发,围而不用”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待规范有的地方为了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热衷于拍卖黄金地段的土地,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本来无可非议,但往往偏离方向,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的需要,未能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控制,结果把该作绿地的地块作为建房,该作住宅区的建成工业区或者商业区,又由于客观存在行政干预,以致法定的建设规划人为地成了一纸空文。这需要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门要从长远利益着想,合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并可适当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以改善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最终使城市土地升值,达到开发与利用的目的。

2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土地是一个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土地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因此,要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高度重视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土地规划必须超前,应起到先行指导城市开发管理土地的作用,使用地者事先知道各地块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不可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管理土地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对用地规模、各类用地的比重、空间控制标准、建筑密度控制标准、人口密度控制标准予以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城市土地规划必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必须重视城市规划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要按照级差地租原理,合理安排利用城市土地。

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集约和节约开发利用土地,关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通过摸清城区内闲置土地的数量,筹集资金开发利用存量土地,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第二,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做到地尽其力,优地优用;第三,综合开发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第四,组织科技力量,针对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第五,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维护土地资源可更新能力。要在对现有土地保护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要对用地单位的容积率和绿化率、公共用地面积等严格控制,以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确保城市土地资源不会遭受新的破坏。

转变城市地方政府观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政府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开发整理土地供应计划,并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因素。开发管理土地供应计划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竞争。政府要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整体思路,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国家应该对土地市场严加控制,政府要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配置土地,政府通过土地利用计划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控制一级土地市场的出让总量,运用政策影响土地供给价格。城市二级市场作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其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严格审验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途及土地规划,把住产权登记关,充分利用优先购买权。而对于土地的三级市场及房地产交易与消费市场,国家应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源需求增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缓解人地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科学、有效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运行秩序,加快城市土地经营管理的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益,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产收益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谢文惠,邓卫.城市经济学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美平.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10.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十五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建筑行业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有效的研究是当前发展的必然。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以及重要性进行有效的叙述和研究,其次分析现代理念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理念,不断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建筑贡献重要力量。

中国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作为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理念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当前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率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其施工管理内容包含了建筑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把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理念创新性的融入到其中,通过对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科学性的运用传统的施工管理经验,建筑工程的质量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将因此获得更高的地位,以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获得更高的成就。

当前建筑行业之所以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占据了主要原因。当前在建筑企业中,受到先进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建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针对企业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已经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企业快速、高效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运用现代理念分析建筑企业中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问题上着手,才能促进建筑企业有效实现发展。当前建筑企业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首先其管理模式需要有效运用现代理念进行科学性的改革和创新,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给予当前阶段的施工管理以充分的重视,让管理焕发新生机;其次,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针对强硬的施工管理手段提出有效的措施,实现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管理;第三,提高基础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理念并有效规范施工人员自身的行为,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有效降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提升的同时,有效推进当前建筑企业完善管理漏洞,为其转变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为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奠定重要的基础,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飞速发展[2]。

(1)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有效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中,保证工程质量是施工的基本要求,而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需要提高施工中的现场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为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首先需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现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其能够有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同时提高其专业的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有效的操作,保证施工的安全性[1]。

其次,设立独立的部门,使其有效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并充分体现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第三,加强对基础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硬件配备的标准,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有效实现现代化标准提供重要的支持,推进当代的建筑企业实现科学化的发展。

(2)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完善监管体系。在现代化标准下,建筑企业应该具备较为完备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但是实际的发展却与理论有着一定的差距[3]。

当前的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管体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在工程施工中,需要不断提升监管的力度,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针对当前监管体系中出现的问题,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监管的制度,并且需要对现场施工情况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性的监督和检查,针对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建筑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对其提高监管的力度,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在不定期的检查中,一旦出现质量工程质量低劣的建筑,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4]。在时代的发展中,良好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为了保证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相关部门要对其提高监督的力度,在监管中充分融入现代化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的完善,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的管理的进步。

(3)应用现代化的理念,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材料进行有效检验和运用。当前中国的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现代化的思想下,要求建筑行业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并在建筑中充分体现其环保的理念。在当前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首先要对施工中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检验,在这方面,可以引进当前较为先进科学技术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检验;其次,在施工管理中应该提倡运用新型的环保材料,这样能够促进资源节约的同时,保证建筑具备较强的环境性能,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贯彻和落实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体现其现代化的管理标准,为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提升施工管理中的技术性,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建筑企业中,进行工程建设需要使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非常多的技术,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都具备了单一性的特点,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管理系统,对建筑施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首先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和技术处理系统,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实际施工中的技术应用与计算机处理中的技术应用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提高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技术的有效应用,对现场中有问题的操作以及施工管理进行指导,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提升中国建筑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重要的内容,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对其管理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要求。而且当代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建筑企业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运用现代化理念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进步,这是提升建筑行业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的重要办法,同时促进建筑行业进行转变的重要基础。

对论文结构的认识(优秀16篇)篇十六

摘要:

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进行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促进土木工程的科学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现今土木工程管理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对贯穿于土木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的分析,从而能够为实际促进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作的改进发挥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1现代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分析。

现代土木工程管理作为建筑市场创新建设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实际土木工程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其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各个方面协调配合的管理工作。简言之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是一样系统化的、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的管理工作。那么,现代化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其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效应的最优化,力图能够通过成本的合理控制,保证土木工程建设企业关于土木工程的建设能够在建设目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投入的最小化。所以,能够看出现代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进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是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管理的目标之一,而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是落实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实现途径。总之,土木工程管理与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2从日常土木工程管理工作出发,强化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进行的.之初,则是能够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及一系列的决策生成的时期,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案,其对于后期依靠管理方式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是非常基础性的工作,这一工作的完成能够为后期相关工作的进行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那么,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为了能够制定出符合土木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决策和方案,首先需要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能够强化对工程建设需求的分析,严格施工方案的选择,认真的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将有关的经验和数据信息及时的反馈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其次则是强化对土木工程项目可行性的研究与分析,在工程建设目标指导的前提下,结合市场化的发展,科学的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然后,则是决策阶段成本控制工程的进行最为重要的则是管理单位能够选择额合理的投资预估方案,管理人员能够在强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积极的利用数据模型和数据资料,确保方案选用的精确度,公平、公正、透明化的进行方案的选择,以此为后期成本的控制做好前期的基础性工作。

3重点性的工作是做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3.1积极推行工程设计招标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土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进行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工程正式建设之前一定的工程招标工作而实现的。管理团队能够通过对工程设计招标工作的进行,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择合理化的、最优化的、科学化的成本设计方案。并且在市场化的竞争方式上,成本设计方案的选择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功能的全面性和结构的合理性等土木工程管理的基本建设需求。所以,积极推行工程设计招标制度既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又能够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

3.2优化设计方案。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进行必须要在前期设计方案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其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优化设计方案,管理团队能够本着在最大化的促进工程目标建设完成的情况下,保证工程造价利用的最优化的实现,科学的分析工程建设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强化对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功能建设的需求分析,细化建设预算,以此促进方案的优化设计。

现今土木工程管理工作中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进行运用限额设计方案,能够在明确资金确定的前提下,促使施工管理团队能够严格按照资金预算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和确定,以此能够限制某些不必要的功能建设的存在,降低不合理变更现象的出现,以此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4关键性的工作是做好工程实施阶段造假控制。

工作土木工程实施建设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进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合理控制最为重要的保证。针对这一方面工作的进行,首先要强化施工单位的选择,这一工作的进行管理团队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资质较高、能力较强、经验较为丰富的施工单位,并且在中标价存在的基础上,严格签订合同,按照合同条款进行相关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其次,则是强化工程实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施工设计变更工作的审查,积极的监督施工过程的进行是否按照施工方案所进行的。最后,施工管理团队能够积极的促进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涉及工程造价工作的完善,保证现场工程签证存在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及时的做好现场材料、人员、设备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的管理工作,强化监督工作的进行,积极的防止工程结算工作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造假的现象,灵活调整控制方案,以此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5小结。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进行是一项相互穿插,相互联系的系统进行的工作,在实际进行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以及实施阶段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协调配合,以此即能够促进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又能够保证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合理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

    分房协议书最简单(优质14篇)

    合同协议的内容应该明确、具体,以避免可能的歧义和争议。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合同协议模板,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合同的要点和常见条款。乙方:________。甲、乙

    城管的工作心得体会和感想(热门21篇)

    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写工作心得体会的实例,这些实例涵盖了不同行业和职位的经验总结,供

    七一安保工作总结(通用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每个月结束时对个人或团队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看看其他人的月

    一年级小学生阅读心得(汇总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成果,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突发疾病心得体会总结(精选17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启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生命是宝贵的,惟有重视

    外卖送餐合同(精选16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要素包括双方的意愿、具体内容以及合同的履行方式等。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本,供您参考使用,希望对您起草合同协议有所帮助。乙方:根据《中华人

    高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热门19篇)

    在教学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教材使用、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样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驾驶员工作计划(实用16篇)

    通过工作计划书的编写,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书都各有特色,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工作计划书样例,

    开展夜校培训总结(优秀21篇)

    培训工作总结可以将培训过程和成果进行量化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完美的培训工作总结往往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结果,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机关单位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大全(15篇)

    机关单位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职责。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1、召开部长办公会议,调整我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