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 认识正方体幼儿园数学教案(汇总10篇)

时间:2024-09-25 作者:雨中梧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一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二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三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四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五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六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七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八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习即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习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平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一)情境导入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平平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平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确,比如,平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平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研究平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习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平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平面图形中,我们学习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习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九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正方体数学教案篇十

p1-2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相关范文推荐

    悲伤在其中 人生活悲伤难过的句子句(大全8篇)

    经典作品常常透过历史的长河,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情感、思考和价值观的变迁。经典音乐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艺术灵感的源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作品

    2023年销售心得体会(汇总11篇)

    军训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同向同步,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任务。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销售心得体会篇一第一段:引言(

    名言名句佳句 尊老孝老名言佳句警句美句赏析精彩(汇总8篇)

    人生是每个人在世间度过的一段时光,它包含了我们的成长、经历和选择。怎样在人生总结中准确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经历,让读者能够有所收获?在这个专题中,小编将为大家分享

    最新祝妇女节快乐的句子发朋友圈(实用8篇)

    答谢词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帮助、支持和关心之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感激之情。要写一篇完美的答谢词,我们需要着重表达出对方给予我们的激励和启示。在答谢词范文中,我

    2023年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讲解大题考点(优质8篇)

    在学习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下面是一些关于知识点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参考。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篇一1.运动轨迹为曲线,

    最新教师开学典礼讲话稿(优秀12篇)

    请示是指在正式场合或者重要决策之前向上级或者相关人员提出询问和征求意见的一种方式。面对请示,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好要询问或申请的问题,确保清晰明了。请示是一种向领导

    最新义卖活动实践报告(精选8篇)

    竞聘报告是在竞聘岗位时提交的一份书面材料,它是体现竞聘者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材料。请大家阅读以下整改报告范文,从中汲取经验,提高我们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义卖活动实践

    最新重阳节日记(精选11篇)

    通过安全标语的传播可以达到宣传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目的。如何正确利用安全标语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问题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安全标语,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重阳节日

    最新高中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总结(通用8篇)

    通过学期总结,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知识点总结的精选范文,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高中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总结篇一随着

    声声慢教案(优质18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计划性文件。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参考以下的五年级教案范文,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教具的选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