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想国解析 德语理想国心得体会(大全10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XY字客2023年理想国解析 德语理想国心得体会(大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理想国解析篇一

《德语理想国》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深入探讨了人类的理念与价值。康德认为唯有在理想的国度才能实现人类最高尚的理想和最完美的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它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下面我将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念追求

在《德语理想国》中,康德强调了理念与现实的差距,并对追求人类理想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在我的理解中,人们固然需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但同时也不能忘记现实的存在,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有具备实际的行动,人们才能更加真实地实现人类理想。

第三段:人类价值

在康德的理念中,人类是最重要的价值。对于人类,最高贵的品质是理智和道德。人们需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挖掘出真正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生活和行动中,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对理想社会的贡献。我们应该坚信,尽管人类道德和理智有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最终,仍然会在理想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段:理想社会

对于康德而言,理想社会是人类价值的最终归宿所。理想社会是一个自由、公正、和平、民主和道德的社会,自我实现成为一件可能的事情。他认为,人类至道德自由时,就获得了自我实现理念的责任和能力。而理想社会所包含的平等和自由,是最能够代表人类真正理念的道路。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需要对理想社会的构建有自己的看法和行动,从而实现对人类本质价值的真正认知与破局。

第五段:结语

通过读《德语理想国》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理念与价值的重要性,也思考了我的责任和使命。理想的社会必须要由我们自己去追求和实现,为了尊重人类价值和保持人类道德和理性,在道德和理智的引导下,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持之以恒地努力并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应该将理想社会之路放在自己的心中去践行、去寻求。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接轨,坚信这是让我们充满希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之路。

理想国解析篇二

理想国第九卷是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的最后一卷,也是最引人深思的一卷。通过九卷的阅读,我深受启发和感动。特别是第九卷,柏拉图在这一卷中探讨了最高境界的智慧、真理和善的本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在五段式的文章中详细阐述我对《理想国》第九卷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柏拉图对智慧的追求

在《理想国》第九卷中,柏拉图对智慧的追求可以说是全书的核心。他认为,智慧是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而真理则是唯一的、永恒的存在。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描述了智慧的特性,以及深入研究真理的必要性。通过争论和讨论,他试图揭示人类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内在动机,并引导人们超越有形的世界,走向无穷的智慧之路。

第二段:真理与结构的关系

在《理想国》第九卷中,柏拉图进一步探讨了真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真理是存在于超越人类感官世界的理念中。而人类所看到的有形物体只是这些理念的影子。柏拉图通过描绘“理念之居所”,即智慧的殿堂,展示了理想国的建构。他将全书的故事发展到了一个高潮,通过讲述智慧的殿堂和理想国的构建方式,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崇高的追求。

第三段:关于善和正义的思考

在《理想国》第九卷中,柏拉图对善和正义这两个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只有拥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善的本质,并将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柏拉图通过不同人物的对话,阐述了他对善和正义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理想国中实现善的境界。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善和正义。

第四段:智慧与伦理的关系

在《理想国》第九卷中,柏拉图强调了智慧与伦理的紧密关联。他认为,只有通过智慧的引导,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伦理道德,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智慧与伦理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柏拉图通过对话中的角色塞奥修罗纳,在思考和实践中说明了智慧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正义和诚实的道路。

第五段:对理想国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理想国》第九卷,我深刻体会到了智慧和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善和正义的价值。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并启发了我对生活的看法和追求。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对智慧的不断追求和对真理的坚守,才能实现真正的善和正义。在这个过程中,伦理道德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思考,努力修炼自己的智慧,追求真理,以实现理想国的美好愿景。

通过对《理想国》第九卷的阅读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智慧、真理、善和正义的重要性。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思考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继续探索和追求智慧的道路,努力实现理想国的美好愿景。

理想国解析篇三

《志向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经常在字里行间静静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简单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终归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渐渐的前行,那样收获的或许才更多。

在《志向国》里苏格拉底刚起先探讨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或许这是浮躁或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信任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剧烈的向往与憧憬!可他认为肯定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将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终说让我们恒久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才智。我很喜爱,或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爱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宏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才智尽管没有特地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志向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烁着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志向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阅历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赐予友人,把恶赐予敌人、帮助挚友,损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详细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学问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洁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详细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志向国》的正义论与洞窟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志向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绽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或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或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或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许多人或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溢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斗争期间日本人特地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也许了解了一下王阳明,明白了其宏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挡我们去观赏他的宏大。

理想国解析篇四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志向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具体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志向,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宝。这个学期,我专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志向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索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速、机灵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辩,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志向国”的蓝图,向世人呈现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志向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志向。柏拉图心目中的志向国实质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肯定是才智的、英勇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志向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驾驭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驾驭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阔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驾驭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需是有护卫国家的才智和实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切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英勇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平安,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确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听从统治者的全部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志向蓝图,满怀着向往,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憧憬。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当不惜限制全部艺人,阻挡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愿听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行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育、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当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行能长期恒久的被压制的。

《志向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改变。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别出心裁的一种相识论,囊括理念论和相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志向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美丽,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将详细事物与理念事物精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相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缘由,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的处于发展改变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相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相识会受立场、学问、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育一些哲学思维,肯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索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看法,同时也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解析篇五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它被分为十卷,其中第九卷被认为是最为核心和独特的部分。理想国第九卷主要阐述了柏拉图对于哲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探讨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构建方式和达到公正的途径。通过阅读理想国第九卷,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深刻理解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同时也对于现实世界的政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从哲学思想、政权构建、教育与文化、法律与公正以及柏拉图的政治理念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在理想国第九卷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柏拉图对于哲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统治者应当是最有智慧和哲学能力的人,因为他们能够看到真理和普遍的价值。他们以智慧和理性主导政治决策,不受情感和私欲的影响。这种哲学者统治者的概念引起了我的深思。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政治家追求个人利益或者受到群众情绪的左右,无法做出最公正和正确的决策。柏拉图的理念提醒了我们,只有哲学的智慧和追求真理的态度才能够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主题是关于政权的构建和治理方式。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应当是由哲学家统治的专制政权,以确保国家的公平和稳定。哲学家统治者应当根据理性和智慧来领导国家,而不是个人欲望和金钱。与现实相比,我们常常看到政权被腐败和权力的滥用所腐蚀。柏拉图的政权构建理念是对现实政治局面的一种解药,它提醒了我们政权需要有更高的理念和目标,以达到对国家和人民最大利益的追求。

教育与文化也是理想国第九卷的重要内容之一。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智和智慧,使人们能够认识真理和追求普遍的善。他提倡将哲学作为教育的核心,以培养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这种教育理念对于现实教育系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现代社会中,教育过于功利化,缺乏对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柏拉图的观点提醒了我们,教育应当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应当强调伦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法律与公正这一主题中,柏拉图提出了他对于公正的理解和构建方式。他认为,真正的公正是由哲学形成的智慧和理性所决定,而不是人的喜好和意愿。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完全公正的理想国家,它在法律和政府运作上体现了最高的公正和正义。然而,柏拉图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理想化和脱离实际。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意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最后,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也给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政治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通过对理想国第九卷的阅读和思考,我深深认识到政治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政治体制,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现实问题相对应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政治问题。

综上所述,理想国第九卷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部分,它对哲学、政权构建、教育与文化、法律与公正以及政治理念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深刻的见解。通过对该卷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同时也能够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政治问题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理想国解析篇六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哲学作品,被认为是西方哲学思想的里程碑之一。《理想国》共分为十卷,其中第九卷更是备受关注。第九卷以审判和执行斯多拉克的决定为背景,深入探讨了理想政治体制、教育体系、道德观念等重要议题。通过阅读理想国第九卷,让我对柏拉图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首先,理想国第九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对于合理的政治体制的探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迪。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政治体制应当是由哲学家来统治。他相信哲学家具有洞察力和智慧,能够看透人心的种种欲望和欺骗,从而保证国家的正义和公平。这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的政治现象,反思我们是否真的选出了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最好决策的人来。或许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政治家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看重他们的形象宣传。

其次,教育体系的讨论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理想国第九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他认为,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其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观念。这让我想到了当今的教育体系,很多人为了获取高分而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品格和道德的培养。我认为,我们应该借鉴这一思想,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知识。

此外,理想国第九卷中,柏拉图还提出了关于道德观念的讨论。他认为,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提出了一种“善”的概念,认为只有追求善,并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实践善的人,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让我深思现实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我们是否真的注重追求善,而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我认为,只有在道德规范的指引下,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最后,理想国第九卷中的讨论引发了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人的幸福是通过建立理想政治体制、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追求善的道德观念来实现的。尽管很难在现实社会中完全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但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例如,我们可以关注政治家的能力和品德,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道德观念等。这样才能逐渐趋近于理想国的目标,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理想国第九卷,我对柏拉图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的政治、教育和道德理念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并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尽管离理想国的目标很遥远,但只有不断努力,逐步借鉴柏拉图的理念,我们才能朝着这个理想不断迈进。

理想国解析篇七

《理想国》的对话体写作方式让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孔子。虽然《理想国》里思想都是柏拉图本人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观念受苏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苏格拉底的口吻来写,书中一直把正义作为讨论的对象,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而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遵循着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寻求智慧之路,所以我们读来常常感觉就是苏格拉底本人在辩论。同样是生活在差不多时代的伟大哲学家,一先一后,经历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撰写的、记录其言行的《论语》,苏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对古希腊哲学最初探索得以流传的《理想国》。

初中时就通过一些简单渠道听说过《理想国》,心中对“理想国”的定位如莫尔的“乌托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这本书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来源。比起充满幻想的描绘一个理想社会,这本书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那个充满魅力的辩论时代。由于读的不够精细,所以不敢说真正读懂领会了多少东西,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学家们最初一直倡导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逻辑之曲折、言辞之诡秘。曾经中学时代在历史课上看到那些类似于智者学派的古希腊人热衷于辩论,在田间街头、小巷集市运用各种辩论法则,或谈笑风生,或面红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头土脸的你说我论时,总会对那个诞生最早文明的古国之一,产生无限遐想,所以庆幸在年轻时代还能真正有机会走进书里,走进那个神秘世界。

“什么是正义,”这是柏拉图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讨论围绕的中心,“欠债还钱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而后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等美德,每个人都是在国家里执行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观点一样,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以激发人性里潜在的能力和知识,而柏拉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袭。当城邦里的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时,这个城邦就具有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从城邦类比到个人,认为那是“大”“小”“内”外‘的关系,正义的个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某些政治事务、私人事务上,保持和谐的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行为。

正义永远是快乐的,而不正义反之,王政最好,寡头政治、民主政体、僭主政体都不如以哲学王做统治者更符合正义的定义。针对社会,讨论还涉及了女子教育、儿童的生育与培养等问题,并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辉光,一个国家里也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他们也可以去守卫城邦。“理念”说也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他认为哲学王应该成为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因为他可以“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文中“苏格拉底”用船长的譬喻说明一个真正哲学家在城邦的处境。

读到中后部分,我的脑海里似乎才开始勾画出“苏格拉底”所描绘的“理想国,”可是就他自己来看,“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当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真哲学的时候,”城市、国家才能完善,才能成为理想国。同时柏拉图还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似乎也成为柏拉图哲学的出发点和坚持的原则。于是我也深刻的体会了所谓的“日喻”“线喻”和“洞喻,”柏拉图建构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关于国家,非得有哲学王不可,于是柏拉图也极力探讨几何学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学、音乐、体操和辩证法,并且论述了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关这些课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是他心目中创建理想国的思想核心。柏拉图为我们这些后来人描绘的理想蓝图,为19世纪的空想主义者提供了蓝本。

一本《理想国》,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艺、平等等诸多问题,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谈话,范畴广泛,信息量大,却又毫无间隙,娓娓道来,整合而连贯。我想,哲学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科,不仅是因为先哲们对它的孜孜以求,也不仅仅是因为后来的许多学科就是从哲学分支而来,而是因为它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深邃的思考、对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等等都与哲学息息相关,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学术问题的不同眼光,无一不需要我们的哲学功底,需要我们与哲人对话,采撷他们思想的丰硕花朵。

理想国解析篇八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经典之作,知道柏拉图的人基本都知道《理想国》,或许从《理想国》中,我们会读到很多其实你自己并不认同的观点,但这本书依旧有它的魅力所在,我依旧会被它深深吸引。

看完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尝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这本书对我有不小的启迪,它不仅能让我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理想国解析篇九

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人间的根下,千年古苍,再度延长,长得从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岁月中,从零到无穷大的英雄人物与哲学勇士,用自己的热血洒磨了光阴,熏暖了人间烟火,来染出他们追求的正义与智慧。

凝聚着对正义与善的追求,将它们用文字对话的形式来跃然纸上,这新颖的模式,也构成了柏拉图的一大独特风格,才能被后世远远流传。

"理想国"采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以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的串联出一章章有规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样隽永。全书大致阐述了柏拉图关于对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小说里的人物通过深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国度的臆想蓝图。

而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格拉底:如果则有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类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这样一个兼美者,在一个能够沉思的鉴赏家眼里岂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

格劳孔:则是最美丽的了

格拉底:再说,最美的老是最最得意的

格劳孔:当然了

格拉底:则,真正的受过乐的教育的人,对于同道,气味相投,一见如故,可对于浑身不和谐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劳孔:对心灵上有缺点的人,他当然厌恶,但对于身体有缺点的人,他还是可以爱慕的

诙谐幽默的温婉的对话,很有力,对人性的得意和心灵的交融,是简单中的华美。不知道可不可以将它和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相联系上,人正是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才会熠熠生光。

心灵就像裹着一层柔软的浆汁,温热的如同糖浆般的黏稠,人在不断地选择着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来独善其身,彼此灵魂间的沟通是最最美丽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种超越时间、空间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虽小说的主题容是关于对理想国的建立设想,背负着脑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对人类的柏拉图式灵魂间的爱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却远远超过了我对理想国度和哲学城邦的感悟,让灵魂可以有所依靠,让肉体找到归宿。

理想国解析篇十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

书的开篇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

理想国与理想政治,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应该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安邦定国开篇就是一句:对于一个欲求安定的国家而言,能有什么比团结更为善,比分裂更为恶呢?柏拉图认为:国家要存在和发展,必然欲求稳定,而稳定必须团结并结束核打击分裂。中国向来是: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基调,我们首先求得了稳定,所以我们才可以发展的很好,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的发展。总之,一个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是:有稳定才有存在和发展。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