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文锋

奋斗是在困境中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扭转命运。以下是一些奋斗的心灵鸡汤,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和力量。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一

一、概述。

某上市公司是国内家电、电子、通讯、网络服务等领域的大型制造企业,多年来虽名列国内电子行业百强前茅,但在主体家电业务方面始终处于行业市场第五、六名的位置。公司希望尽快成长为全国最强、世界一流的企业,并邀请麦肯锡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咨询和建议.根据麦肯锡公司的咨询建议,即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优化年度60亿的可控采购来实现成本控制、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该公司于207月成立了电子商务分公司(简称eb)。eb经过三年多的运作,尽管在帮助总公司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总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且电子商务模式在更大范围的进一步深入实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对eb进行swot分析,清晰把握eb的优势、劣势,看清周围环境所呈现的机会和威胁,对于如何实现成立eb的`原定目标、探求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为总公司服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基本情况。

eb通过社会招聘熟悉it技术或运作模式的人员担任总经理和组建各部门。eb对内服务于总公司负责采购的资财部,为总公司资财部建立平台买方会员身份、建立网上元件和产品目录、设定并执行电子采购,以及采购数据的采集和报表订制、通过平台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制等等;eb对外服务于供应商企业,为供应商企业建立平台卖方会员、进行操作培训、开设专用电子邮箱等等。eb除了根据实际的网上采购为总公司带来的原材料、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计提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收入外,还征收供应商企业的平台服务年费,另外通过向企业提供网上广告、利用平台向供应商企业提供实现其自身电子采购、利用技术经验为其他企业进行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咨询和实施等等方式进行多方面业务探索。

eb引进了国际著名的某公司的电子交易平台系统,也是该公司第一个中文版的电子交易平台系统。汉化工作由系统供应公司承担。尽管在汉语用词上没有完全符合国内的习惯,但是这个系统至今在全国企业级的电子交易系统中仍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成熟的平台产品在客户化方面受到系统源代码保密的限制,而且以后的升级还得依靠该公司。

eb发现,在卖方会员构成方面,现有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分散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大部分标准元器件的现有供应商都处于产品技术成熟、管理水平低下的状态,网上交易的必要装备和设施不全;另外由于总公司在家电行业市场中的第二方阵地位和较苛刻的采购结算制度(六个月商业承兑汇票支付),又很难吸引能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水准供应商。

同时,由于总公司资财部已习惯于由采购员进行货比三家的面对面采购,整个信息通道和管理模式如果完全按电子商务的要求进行,将彻底改变资财部的现有运作流程和工作方式。而且,eb是以熟悉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的人员为主要构成的,对总公司主体家电电子行业并不了解,总公司资财部为了稳重起见,坚持电子采购和传统采购双轨制,以避免电子采购不成熟带来的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

实践证明双轨制确实在初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险作用:能通过传统手段有效提醒那些没有电子交易经验和习惯的卖方企业及时查收订单,但是却也大大增加了额外运作成本,电子采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些供应商也因此有了依赖心理,对网上交易的通知和结果不配合,态度也不积极。

[1][2][3][4]。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二

我国上市公司每年定期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主要为上市公司的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由于专业性较强,常使普通投资者感觉无从下手。

开辟本栏目,主要是为投资者介绍解读三大报表的方法,以及它与财务指标的搭配使用,从而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潜力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在流动资产分析中,投资者可以把流动资产的项目大致分为四类:货币性资产,短期投资类资产,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信用资产,存货资产。将上述资产项目的增减幅度与流动资产总额的增减幅度作出比较分析,从而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增减幅度的原因。比如:企业中的货币资产(或短期投资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增强;企业中的信用资产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的货款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如果企业中的货币资产(或短期投资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存货资产的幅度小于0,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接近其他指标,说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增强,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增强,企业加快市场回收工作,增加现金回笼,流动资产的结构有很大改善。

通过企业资产相关项目的数据,投资者可以看到企业当年流动资产下降幅度为23.99%,货币资产的下降幅度为79%,大于流动资产的下降幅度,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变弱;而企业存货资产的下降幅度为36%,大于流动资产的下降幅度,说明企业存货占用资金的比重降低,企业在当年加快了商品的销售工作;但是企业当年的信用资产增加幅度大于0,说明企业信用资产的规模增长,虽然企业加快了销售,但货款回收不够理想,这便增加了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在加速销售的同时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通过上述的简单搭配综合分析,投资者便可以对企业的流动资产状况有了一个简单清晰的认识。

如果企业当年的资产变化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或者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变动而引起,说明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方向转移。投资者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投资者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由于浏览与分析是一复杂的计算和比较分析过程,投资者可以借助上市公司分析系统工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使上述功能得以顺利实现,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企业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企业。其特点为:企业必须偿还,在偿还本金时,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在财务报表中一般将其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三

华为手机出货突破1.08亿部成为首个跻身亿部俱乐部的国产品牌也成为中国首个跻身全球手机第一阵营的品牌与三星、苹果并列的三巨头。

—,小米用4年登上巅峰。

但短短1年后,华为手机取代小米成为新领军。

且两者差距从1.227倍扩大到近3倍。

2011—,中国手机出尽风头的企业是小米,凭借多年的it行业积累,和做互联网投资的积累,雷军率先把握手机换代的行业先机、并率先引入苹果的营销推广模式、然后通过价格策略,迅速获得了一飞冲天的业绩,2011—20实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四年时间骤升到6112万台,创造了一个惊人的业绩,也登上了它的巅峰时刻。

但是,当走向巅峰的时候,也是危险开始的时候!

—2014年,已经在小米的浮华之下,危机已经显现,因为华为在这两年完成了3个突破:

第一个突破,用荣耀产品实现了运营推广的演练,成功完成b2b向b2c传播推广转型;。

第三个突破,用华为mate7成功打开中高端市场,再次将华为的口碑大幅拉升,与小米的形象也再次拉开!

这三个突破,对于华为与小米的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完成了华为手机营销推广转型;。

另一方面,华为完成了产品线的突破,成功实现覆盖中低端、中端、中高端三个市场。

前者让华为在营销推广上追上了小米,而后者则开始大幅拉开与小米的距离(小米更多集中于中低端和低端市场)。

客观说,在营销推广上,小米与华为差距不大,甚至是小米的推广在国内手机行业都是领先的,但在产品上,两者拉开了差距,华为不仅在中低端取得不错业绩,而且在中端及中高端市场突破,后者是小米想突破却没有成功的,也让两者的差距拉开了!毕竟比小米在产品线上多了一个多市场空间。

于是,20之后,华为凭借后两个突破,开始越来越大的甩开小米,两者差距从1.227倍骤增到近3倍。

2014年,小米销售6112部,华为手机7500万部,华为是小米的1.227倍。

年,华为出货1.08亿部,小米7100万部,华为已经成为小米的1.521倍。

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超过2830万部,小米出货1480万部,华为手机整体销量已达小米1.91倍。

204月份,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小米国内的市场份额仅为华为的52.8%,华为在国内市场已经接近小米的2倍(1.892倍)。而华为手机国内市场销量占全球总量60%,意味着华为手机销量已经接近小米手机总销量的3倍了。

短短1年多时间,华为已经从小米的1.227倍骤增到近3倍,这变化有点太大了……。

华为手机在运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补短板开始,在推广上、产品上、渠道上等一块一块补短板,然后又把短板一块一块变成了长板,变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超越了竞争对手。

这个逆转、胜出的过程有太多值得其它企业学习的地方!很多企业想实现飞跃,就要如同华为手机一样,补齐自己的短板,然后把它们一一变成长板,最终才能成为赢家!

5年时间里,华为手机也曾走过艰苦蜕变。

华为手机之旅并非外界想的那么简单,华为手机也曾迷茫过。

在功能机时代,华为手机也曾遭遇挫折,直到近几年,才真正走向了辉煌。

华为手机业务必须完成一个艰难转型。

——从b2b模式转向b2c,难度极大!

也许有些人觉得华为以前做通信那么成功,做手机也是很容易事情,实际上并非如此。

华为之前所针对的客户运营商属于b2b领域,而做手机属于b2c领域,这是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相对应,需要两种不同的能力!

要完成能力的转型,是个很难的事情。就如同常说阿里有电商基因,腾讯有社交基因,两者都是在自己原有领域做的不错,但是一旦跨出去,就会非常吃力,阿里做社交始终没成功、而腾讯做电商也一直没如意。

从b2b转向b2c也是一个大的转型,如同一些企业习惯了做外贸,做自有品牌就很难,成功转型的是少数,代工之王富士康一直想打造自有品牌,战绩一直不如意!而华为手机从b2b业务(运营商业务能力)实现掌握b2c(大众消费品)市场,也是完成了艰难的转型!

这也是华为手机并没有很早就走红的原因,当时华为手机更多是为运营商定制,虽然量也不错,但是单价低、利润低,而且缺乏大众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极弱。

两个关键事件很重要。

一是业务分拆、成为战略重点;二是选一个优秀操盘手。

在华为手机发展历程中,两个安排极为重要。

1)内部业务分拆,成了战略重点。

华为手机过去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业务进展迅速,不断攻城掠地,从国内打到国外,为让国际通信巨头都害怕,但是过去华为手机的业务一直作为主力和重点打造。

虽说华为的小灵通做的也不错,但手机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业务,华为在手机领域没有取得运营商领域相应的品牌影响力!用相差悬殊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直到,华为内部业务分拆,变成运营商、企业业务和终端消费者业务三大板块,手机才正式独立出来,才算改观!因为这意味着终端消费者成为了战略重点之一,将成为重点进攻的方向。

2)选了一个优秀操盘手。

悍将余承东+任正非力挺,成就了手机传奇。

在华为手机分拆成独立业务板块时,任正非挑选了一员悍将——余承东,一员高调、前卫、敢干、凶悍的大将。

余承东是华为一位具有开拓意识的悍将,他也是把华为无线做到世界第一、欧洲做成华为海外第一的猛将,特别是华为成功打开欧洲市场的“分布式基站”,它的第一发明人就是余承东,通过余承东拍板的华为第四代基站(singleran),一举奠定了华为无线的优势地位,以风卷残云般,横扫整个欧洲市场,之前,华为无线花了多年时间,在西欧市场取得9%的份额,但两年后,华为的市场份额飙升至33%,高居欧洲第一。

任正非对余承东的评价是:“能抓大放小,有战略眼光”。

而在余承东接手手机业务后,也对以往的战略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改进,从以前针对运营商的“机海战略”转为“精品战略”,从运营商贴牌机市场退出,全面向自主品牌和中高端产品加速转型。这种转型一度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从到,华为在欧洲运营商的订制机合作伙伴从15家骤然将至为1家,也招致了内外部的极大争议。但最终证明了余承东这一转型的正确,在这个过程中,余承东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帮他度过难关的也有任正非的力挺,余承东曾表示“任总给我挡过很多箭,否则我可能没有今天的机会。我有时做些出格的事,任总有气度,有胸怀,能包容我”。

正是悍将+任正非力挺,为华为手机的成功开始注入了成功的条件!

凭借出色学习能力和狼性进取精神。

华为人成功完成从b2b(运营商)到b2c(大众消费者)的转型。

华为有一个独特的基因,就是进入一个行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佬”!这种狼性进取精神让对手有些汗颜!

在华为手机转型的操作过程中,华为人也一直经历艰难的蜕变。

以往做运营商服务b2b模式,偏重于内敛的工程师文化,比较低调,不喜欢张扬的传播、广告的方式运作,由于客户注重实用,往往重点是技术和服务,只要做好产品和服务,而且产品不用很炫,功能卓越即可。

而做大众消费业务,属于b2c模式,要直接面对消费者,特别是作为大众消费品,产品要炫,而且要多传播、多做广告,让消费者知道了解,这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困境,一度让华为人困惑如何找到感觉,但是如同华为能在通信业务的国际化上获得巨大成功一样,华为内在的基因很强大,狼性进取精神、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这使他们成功实现了国际市场的突破,乃至于进入行业顶级行列。在手机市场上,只要他们把这种精神发挥出来,完成转型,成功就成了早晚的事,而华为也成功做到了!

华为手机崛起、称霸两个阶段从学习到开创自己的引领时代。

华为手机分两个阶段,

实现了从品牌影响力排名10名以外到国产第一品牌的跨越!

第一阶段学习小米的营销推广。

——完成从b2b到b2c的营销推广模式转型。

20,华为一度要和360合作推特供机,但是关键时刻被任正非叫停,这个考虑还是很长远,一旦介入特供机,对华为将来的品牌形象有不良影响,任正非对华为的定位可不是只做一个中低端品牌,因为华为在通信上都是国际前沿的企业,而今天我们看到这个叫停是非常具有战略性,今天华为已经形成高中低都有布局的产品矩阵,而且定位高端的产品也获得了国际认同!

年,在和360分手后,华为快速的对小米的复制,从高性价比的产品到营销,都进行了复制。

1、在产品方面,紧逼的小米,推出了1888的荣耀4,荣耀3c紧逼红米,红米799,荣耀3c定价798,而当小米出了699元的红米1s后,华为出了599的荣耀畅玩。

这也是一种极高的策略,采用了紧盯小米的战术,一方面对小米最有力的武器进行了复制也体现出了自身的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又借势炒作了自己,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2、在营销传播上,华为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小米所有的方法,也多数被华为复制。

客观说,华为本身也具备很强的新闻炒作点,一个成功的国际化公司,很多资源过去没有利用好,而通过ceo余承东的操作,很好的利用了这个价值点,然后同时不断的发表言论、制造话题,他本人被称为“余大嘴”。

这些说起来简单,但当初如我们前面所说,余承东做起来可不容易,华为习惯内敛的工程师文化,这些强化宣传一改以往b2b运作的低调模式,过于高调、适合于大众产品的营销方法,最初并不被内部所接受,但余承东扛着巨大压力,向大家证明了这种操作正确。

余承东的这些努力,也把华为知名度拉升起来,包括上面提到的每一次对标小米价格的炒作等等,逐渐让华为的大众消费者品牌目标落地。

而像小米采用的预约,也被华为一次次运用中娴熟,加上产品特有的品质,华为的荣耀4x也创下单日过百万、3天224万的记录,同时这些新闻的传播,也把华为的品牌拉升。

不仅是是对于互联网媒体的传播运用日趋娴熟,而对微博等sns媒体的运用,华为也远超不少同行,目前余承东、子品牌荣耀的微博粉丝都超过300万,华为终端公司微博超过400万,也极好的利用了新媒体。

同时,华为也打造了自己的粉丝团队——花粉,目前因为华为品质的卓越和良好的形象,这一粉丝也不断壮大。

可以说,凭借狼性进取精神、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华为快速的复制了小米的营销模式,让自己迅速壮大起来,这是第一阶段,到了第二阶段,华为前瞻性的布局开始显现,展现自己的特色。

第二阶段华为开始创新自己的特色。

——用华为产品技术驱动模式矫正手机行业。

成为中国手机新的标准、标杆。

如果说2012年华为还在学习小米,到了20华为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用产品技术驱动模式矫正手机行业,此时,华为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运营优势也开始发力。

商业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要素的竞争,是“产品力、推广力、团队、企业文化”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相对而言,小米在营销推广上优势比较大,一度在业内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当华为娴熟运用营销推广后,开始把自己的产品驱动的优势、人才储备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的综合实力优势发挥出来后,也意味着行业领导者的位子要发生更迭了,行业新的领军企业诞生了!

首先,华为手机在产品线成功实现了突破。

——成功打开中端、中高端市场。

与小米之间,开始大幅拉开差距。

华为最初与国内其它对手在产品上区别不大,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但是华为却有一股劲,持之以恒的向中端、中高端市场进攻,并且通过p系列和mate系列,成功打开中端市场和中高端市场,也与小米拉开了距离!

这个过程中,通过产品序号,我们可以知道华为人,有多么大的耐力和毅力,p6打开中端市场、mate7打开中高端市场,华为人的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很值得国内企业学些!

2013年,华为手机通过p6进行中端市场突围,凭借超薄纤美的设计,华为的品牌美誉度大幅度拉升,p6的销售达到400万部,产品成功攻破了2500的中端价位。

p6的成功,对华为具有战略意义,意味着华为首次走出过去以荣耀与小米pk中低端的状态,成功打开了中端市场,并且成功将华为的品牌形象大幅度拉升,开始与小米拉开差距。

2014年5月,华为p7发布,再次获得美誉,销售比上一代大幅提升,达到700万部,成功巩固了中端阵地!

接着,2014年9月华为发布mate7,进行了中高端市场突围,成功攻破3000元价位,上市之初,售价一度超过4000元,所获得良好反响也超出想象,以至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普遍断货,而今天mate7的销量已经突破700万部(仅mate7一个单产品的营收,就超过了小米手机2014年全年销量6112万部一半所创造的营收和利润),足见任正非为华为指出向中高端突围、注重利润决策之犀利!

同样,mate7的成功,对于华为也有重要战略意义,意味着华为打开了中高端市场的大门,也再次把华为的形象大幅拉升,也同时与小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p系列和mate系列的成功,在战略上实现了破局,实质上已经为后面大幅甩开小米埋下了伏笔,毕竟这两个系列的成功意味着华为手机攻下的阵地,已经比小米多了两个,空间也多了两个。

而此后2015年、年p8、p9、mate8再次巩固了这两块阵地,不断向前。

其次,在渠道上成功回避线上、线下互博。

——独立电商品牌回避线上线下问题用子品牌攻打小米。

线上、线下,成为困扰很多企业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对两个渠道都会有影响。

实际上,这两个渠道还是有区别,线上消费群体偏年轻、更注重于价格,而线下注重体验,价格敏感度相对低的群体。

2013年12月,华为将荣耀品牌独立,作为专门的电商品牌,定位针对于电商人群的中低端品牌,回避线上线下品牌的互博,这种设置后来也为其它企业所借鉴。如酷派、联想等都在模仿这种分拆模式。

同时,而荣耀的独立运作,也实现了荣耀这个子品牌业绩的暴涨,2014年一年销售超过万部,2015年完成4000万部。继2014年荣耀6、荣耀6plus大获成功后,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荣耀7、荣耀7i再次获得好评,预订量更加惊人。2016年5月8日,荣耀发布了新旗舰级荣耀v8,再次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荣耀系列走向成熟。

目前,在荣耀系列的对手中,小米已经不再是对手了,在近一两年内荣耀这个子品牌的销量也会超越小米。

同时,华为的中端、中高端产品p系列、mate系列侧重于线下渠道运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天,华为的这一“线上、线下子品牌的”的模式已经被国内众多同行所学习和借鉴。

再次,构建品牌阵列。

——实现低、中、高多层次消费者的覆盖。

正如成熟行业的领军企业,往往是多个产品阵列,满足多个消费群体,如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丰田汽车,都会有自己低、中、高的品牌,实现多层次消费者的覆盖。

华为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率先开始构建自己的品牌矩阵,实现低、中、高层次的覆盖。

其中,荣耀定位中低端,对标互联网品牌,瞄准中低端市场争夺,华为定位中高端,对标苹果和三星,与国际顶级品牌pk,形成自己针对不同领域的品牌阵列。避免了一个品牌不利于几个层级、几个人群同时发展的弊端,从而有效的针对性攻击。

最后,华为的产品、人才优势开始发力。

——构建领先的科技形象,占领行业制高点。

在找到营销推广的感觉后,华为的手机销售业务逐渐走上正轨,此时,华为长期形成产品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始发力,很多前瞻性的布局也开始发挥作用,如:2012年苹果、三星打专利官司时,任正非就开始提醒华为注意这个问题,开始进行芯片的布局,今天成为了华为手机重要的竞争优势!而今天苹果也在向华为购买专利,标志着华为的技术竞争力已在行业处于前沿地位!

而当华为手机业务高歌猛进时,任正非再次消费者业务部提醒,“一部手机赚30元算什么高科技,要打造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也正是任正非的敲打,让华为实现了中端、中高端的突破。在2016年任正非与华为手机渠道商的见面会上再次表示“消费者根上的需求是好产品,是高品质的产品,而这需要持续巨大的投入,这一点未来不会变”。

从2014年的p7、荣耀6、mate7、荣耀6plus,再到2015年发布的p8、荣耀7、荣耀7i、mate8,再到2016年的荣耀v8、p9,以及新发布的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荣耀8等这一系列产品,叫好又叫座,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在的技术,都有很强的个性特色,充分彰显了华为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这一切既是华为人长期的技术沉淀积累,也是他们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追求的结果!

如近日,有“红衣大炮”之称的周鸿祎就表示“大家可能感觉这两年华为手机势头不错,如果你只研究华为最近两年做了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华为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手机终端部门,有很多积累。如果没有这些积累,仅仅靠一些营销技巧,一旦这些技巧大家都学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失去光芒”

而这一系列的成功也构建起了华为领先的科技形象,占领行业制高点,成为国产机代表、国产手机产品的引领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取得这一系列成功时,华为并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相反是传统企业、只是用好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如同任正非所说,不要迷信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现在汽车还必须首先是车子,豆腐必须是豆腐”。(说到底,产品力、和品牌力将是不变的基础,要赢得消费者长期的信赖终究还是要靠产品)。

同时,华为人并没有止步,2016年在取得一系列成功之后,还会在线下渠道进行探索和实验,就像我们曾经讲过未来是全网传播、全渠道销售一样,在渠道上,做好某个渠道也可以有不错的量,但如果做好多渠道量会更大,这种永无止境、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值得称赞!

而短短4年的时间,华为智能手机从10名开外成为全球第三,也成功实现了转型,从一个运营商品牌转型成一个有非常强影响力的大众消费品品牌,再次体现了充分显示了这家中国最国际化最成功科技公司的实力!

狼性进取精神、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较强的产品力、营销推广力、品牌运营能力使得华为手机将会成为国产手机的新旗帜!

产品力、推广力、品牌力始终是竞争的王道,华为的成功正是在这些方面做到了优秀!

没有华丽的概念和高大上的理论,有的是吃苦奋斗的精神,踏实的实干风格,对产品技术技术的追求,不断进取和改进、提升,成就了手机行业新的领军旗帜!

华为手机崛起过程中的这一切,它所做对的那些,在推广、产品、渠道上所下的苦功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对技术驱动的信奉,对技术领先的积累和追求精神,也是它之所以成为国际通信第一、成为国产手机品牌第一的奥秘,这一切都值得中国企业认真学习和思索!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四

沃尔玛公司(wal-martstores,inc.)(nyse:wmt)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居首。目前,沃尔玛在全球15个国家开设了超过8,000家商场,下设53个品牌,员工总数210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2亿人次。

公司宗旨。

沃尔玛提出“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实现了价格最便宜的承诺,沃尔玛还向顾客提供超一流服务的新享受。公司一贯坚持“服务胜人一筹、员工与众不同”的原则。走进沃尔玛,顾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再次,沃尔玛推行“一站式”购物新概念。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购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此外,虽然沃尔玛为了降低成本,一再缩减广告方面的开支,但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捐赠上,却不吝金钱、广为人善。有付出便有收获,沃尔玛在公益活动上大量的长期投入以及活动本身所具的独到创意,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成功塑造了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卓越形象。最后,也是沃尔玛能超越西尔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沃尔玛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零售经营形式,分别占领高、低档市场。例如:针对中层及中下层消费者的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只针对会员提供各项优惠及服务的山姆会员商店以及深受上层消费者欢迎的沃尔玛综合性百货商店等。

成功之道。

三大信仰:1.尊重个人2.服务顾客3.追求卓越。

经营法则。

1.控制成本。2.利润分享计划。3.激励你的同事。4.可以向任何人学习。5.感激同事对公司的贡献。6.允许失败。7.聆听公司内每一个人的意见。8.超越顾客的期望,他们就会一再光临。9.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10.逆流而上,走不同的路,放弃传统观念。

价格便宜。

入电脑。当某一货品库存减少到一定数量时,电脑就会发出信号,自动订货并提醒商店及时向总部要求进货。

沃尔玛也采用了仓储式经营,因而在商品销售成本上更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例如:山姆会员店内装修简洁,尽量利用所有的货架空间储存、陈设商品。

零售企业要在顾客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仅靠质优价廉的商品是不够的,顾客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享受到细致盛情的服务。沃尔玛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以其超一流的服务吸引着大批顾客。走进任何一间沃尔玛店,店员立刻就会出现在你面前,笑脸相迎。店内贴有这样的标语“我们争取做到,每件商品都保证让您满意!”

这是沃尔玛顾客至上原则的一个生动写照。有一些员工感慨地说,“是沃尔玛第一次让我们认识到顾客永远是对的。”在很多沃尔玛店内都悬挂着这样的标语:1.顾客永远是对的。2.顾客如有错误,请参看第一条。

在沃尔玛,消费者可以体验“一站式”购物(one—stopshopping)的新概念。在商品结构上,它力求富有变化和特色,以满足顾客的各种喜好。其经营项目繁多,包括食品、玩具、新款服装、化妆用品、家用电器、日用百货、肉类果菜等等。

另外,沃尔玛为方便顾客还设置了多项特殊的服务类型:免费停车:例如深圳的山姆店营业面积12000多平方米,有近400个免费停车位,而另一家营业面积达17800多平方米的沃尔玛购物广场也设有约150个停车位。沃尔玛将糕点房搬进了商场,更设有“山姆休闲廊”,所有的风味美食、新鲜糕点都给顾客在购物劳顿之余以休闲的享受。店内聘有专业人士为顾客免费咨询电脑、照相机、录像机及其相关用品的有关情况,有助于减少盲目购买带来的风险。店内设有阑克施乐文件处理商务中心,可为顾客提供包括彩色文件制作、复印,工程图纸放大缩小,高速文印在内的多项服务。

品牌效应。

沃尔玛的成功既可以说是优秀的商业模式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也可以说是沃尔玛对自身的“商业零售企业”身份的超越。通过以上对沃尔玛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沃尔玛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一整套先进、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在全球各地的配送中心、连锁店、仓储库房和货物运输车辆,以及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等),都被这一系统集中、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形成了一个灵活、高效的产品生产、配送和销售网络。为此,沃尔玛甚至不惜重金,专门购置物流卫星来保证这一网络的信息传递。沃尔玛的成功经验可能对我国相当多的企业有点“望洋兴叹”的感觉,且不说沃尔玛拥有自己的卫星和遍布全球的大型服务器,仅仅是沃尔玛的每一台货物运输车辆上都拥有卫星移动计算机系统这一点,我国企业就难以效仿。同样,维持这一庞大网络的it投入和升级管理费用也并不是多数企业可以承担的。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企业正在加紧信息化建设,其中有部分企业也在实施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但收效却很难与沃尔玛相比。原因在于某些供应链管理软件更多的是由it技术人员和程序员来开发,而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却很难模仿。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构建全国范围内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时,可能会遇到经验、人员、资金上的困难,更多的情况是面临着国内企业基础管理较弱、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沃尔玛现象”而引发的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建设潮流中,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正在迎来一个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好机遇。

上海设立电子商务总部;。

进驻印度: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与家乐福将有望进驻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的零售市场,因为印度政府专家组据说已建议放松外资进入零售业的限制。

绿色猪肉事件:沃尔玛在渝共有13家门店,包括10家沃尔玛分店和3家收购的好又多分店。经查,沃尔玛在渝10家分店及2家好又多分店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销售63547公斤,时间跨度长达20个月,牟取非法利益73万余元,严重欺骗了消费者。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五

自墨西哥的比索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以来,墨西哥近年来经历了许多重大经济事件,如大规模的贸易赤字、外汇储备的耗竭以及1994年12月的货币贬值,这些事件也给墨西哥带来了经济的萎缩与高失业率,然而,自货币贬值以来,墨西哥的贸易余额开始改善。仔细调查墨西哥的经历并就此写一篇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要经济指标的趋势。

2、调查比索贬值以前墨西哥国际收支困难的原因。

3、讨论该采取什么政策措施来阻止或缓和国际收支问题以及随后发生的比索贬值的问题。

4、从该案例中总结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用的经验教训。

在报告中,你也可以讨论任何与墨西哥国际收支问题相关的任何主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金融统计》提供了墨西哥宏观经济的基本资料。

布鲁斯伯里草药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英格兰中部,靠近威尔士边界,是一家经营药茶、调料盒药品的老厂商,其产品覆盖整个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

布鲁斯伯里制品有限公司在向国外客户出售商品时,一般都用英镑结算,这样做是为了防范不力的汇率变动。然而,该公司刚刚收到了来自法国中部的一家大批发商的价值为320000英镑的订单,条件是3个月付款并以欧元结算。

布鲁斯伯里的财务长埃尔顿。彼得斯得考虑接下来的3个月里英镑对欧元是否会升值,以便弄清楚再以欧元付款时会不会抵消掉公司全部或大部分利润,虽然他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他仍然决定向公司的银行就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征求意见。

彼得斯先生从公司的银行处了解到目前欧元/英镑的即期汇率是1.4537欧元/1.00英镑,因此交易量应该是465184欧元。彼得斯先生还了解到英镑和欧元对美元的3个月远期汇率分别是1.8990美元/1.00英镑和1.3154美元/1.00欧元。银行建议根据两种外汇对美元的远期汇率所暗含的欧元/英镑的套算远期汇率,建立一个套期保值,卖出应收欧元、买入英镑。

如果你是彼得斯先生,你会怎么做呢?

1.4436欧元/1.00英镑。

卖出465184欧元,得322238.8473英镑。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六

5北京时间9月3日,微软宣布,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微软将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10年期间专利许可证,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由此,从今往后,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将迎来新生,成为微软的一部分。然而,这场奇怪的联姻究竟会带来何种改变还难以知晓。合并完成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现在对于微软收购诺基亚这一事件,微软为什么要收购诺基亚?这对双方有什么利与弊?微软和诺基亚将制定怎样的战略决策?基于这些问题作如下阐述:

微软并购诺基亚的原因。众所周知,谷歌两年前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而现在,全球软件巨头微软宣布,以约合7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这无疑是it界再曝重磅并购。微软和诺基亚已经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但依然独立运作。即便双方经常合作,但开发流程仍然步调不一。他们有着各自的资源、工具、文化和商业机密,这会极大地影响效率。通过收购诺基亚,微软现在可以从一开始就开发固件和硬件,因此从理论上讲,开发、制造和分销新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另外,微软认为,如果能够更好地理解硬件与软件的配合方式,便能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既有的合作伙伴、开发者和运营商。

并购对双方的利与弊。对微软来说,通过收购诺基亚,微软补全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的最后一环,成为了唯一一个从后台到前台,再到智能终端的一体化服务方案供应商。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向提供商争取更多的成本折扣,另一方面在使用中需要售后服务的时候,也更加方便。同时还有以下利益:

1、扩大手机市场份额,提升手机业务利润;

2、为用户创造微软手机的顶级体验;

3、防范谷歌和苹果公司妨害应用创新、应用整合、应用分发和应用经济。

4、借力智能手机发展形势,抓住一次巨大机遇。但对于windowsphone而言,收购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相关工作效率提高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更严峻的挑战。对于诺基亚来说,2007年诺基亚就开始陷入衰退;短短数年间,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功能手机领域也已经被三星所超越。销量急剧下滑,股价跌跌不休,持续巨额亏损,不断进行裁员,诺基亚面临着日益沉重的盈利与现金消耗压力。对于诺基亚来说,和微软合作,一方面,有助于诺基亚采取包括裁员在内的压缩开支方式,另一方面,也让诺基亚的功能手机充当起windowsphone入门产品的机会,诺基亚智能手机将采用性能更强的windowsphone7(wp7)手机操作系统,从而逐步放弃功能已老化的symbian平台。

双方将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决策。微软应该去学习谷歌的模式。软件也好,系统也好,按份收费的模式太过短浅。在“设备与服务”战略中,服务的市场空间更大,而且良好的服务系统非常有利于业务链的良性循环和扩张。业界人士已经指出,诺基亚感受到了来自苹果和谷歌的巨大压力,而后两家公司能够取得市场成功,主要是因为制定了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战略。则诺基亚今后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只销售两款手机。在全球公众中,大量潜在用户购买手机后,只使用手机的通话功能,针对这部分人群,诺基亚应该推出一款设计精巧、功能超级稳定、无需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的普通手机,该产品一定要保证最好的通话质量、尽量延长电池续航时间。其次,诺基亚应该利用微软wp7平台设计出一款高端智能手机。该产品应该在通话质量上超过iphone,配备性能更强的摄像头和显示屏,总之要在硬件配置上超过当前已上市的所有智能手机。诺基亚还应该重视产品外观设计,并加强市场营销活动。这才是适应市场发展潮流的解决方案。此外,双方的合作领域还将横跨搜索引擎、地图服务及应用程序开发等多方面。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七

项目背景:

3月初,国内第五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铁通挂牌成立。铁通要想参与其它电信运营商竞争,就必须进行电信本地网的建设,而铁通在这方面的基础完全是空白。所以铁通本地网建设项目“铁通一号工程”成为铁通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由于电信行业的特点,对设备供应商来讲,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销售项目,而且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市场战略格局的划分,各个厂家无不倍加重视。

“铁通一号工程”分为两期进行,一期项目是各个省会城市本地网建设,作为一个城市的本地网,一般情况下只可能使用一种机型,而且省会城市的设备选型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其它城市的设备选型,所以一期项目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本人受命与另外两个同事组成项目组负责j省“铁通一号工程”项目,本人负责客户关系平台的建立和项目协调,另外两位同事负责技术推广工作。

项目背景分析:

“铁通一号工程”由铁通总部对国内三个知名厂家进行招标,但各省分公司有权自己选择机型。除华为公司以外,另外两个厂家分别为b公司和z公司。

接到任务后最重要的事是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j省铁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决策链以及关键人物的个人背景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了解相关各厂家与j省铁通交往的历史和现有设备使用情况。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对项目进行了swot分析。

根据了解,华为公司的设备在j省铁通以往只有少量的应用,客户的反映一般。优势在于设备功能比较强,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劣势在于价格相对较贵,而且客户关系十分薄弱,平时与客户几乎没有交往,甚至不知道客户的工作地点在哪里。而b公司在j省铁通已有八千门的交换机在网上使用,由于设备比较陈旧,功能较差而且运行不很稳定。但该公司与j省铁通有长期的交往,关系密切。而且当时铁道部持有b公司的股份,所以b公司有来自铁通上层的支持,在与客户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z公司设备性能与华为公司不相上下,优势在于其设备价格低、市场策略灵活,但该公司产品在j省铁通从没有过应用,同样没有客户关系基础。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相比之下b公司对我们的威胁更大,是主要竞争对手。

以客户为中心。

作为销售人员应该清楚的知道,通常情况下客户最不信任的人就是销售人员,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是进行销售的第一步。要想取得客户的信任,关键是要让客户感受到你为客户服务的良好态度,就要处处为客户着想,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帮助客户去解决问题。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的就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在为客户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时,都要告诉客户这样做对他的好处。铁通的市场人员都是技术维护出身,没有丝毫的市场经验和意识,我就利用我在这方面的优势,和他们探讨铁通未来如何经营,主动为他们上销售技巧课,并且以他们的客户经理的名义,为他们拓展重要的客户,使客户非常高兴和满意。在客户要进行网络规划设计时,我们就主动和他们一起连续几天干到深夜。当发现他们的建设思路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主动为他们写了一篇铁通市场分析报告,为客户做市场的swot分析并提醒他们在电信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我们不仅做到了客户期望厂家要做的工作,而且还做了许多超出客户期望值的事情。当你为客户做了这么多工作,而你的竞争对手却没做到时,客户对不同的销售人员和厂家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抓住客户主要需求,迅速切入。

“铁通一号工程”一期项目时间非常紧迫,从开始运作到最后的投标日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通常的方式先拉近客户感情再打入产品的话,时间上是不允许的,而且在短时间内客户关系上也很难超越b公司。所以,只有抓住客户的主要需求,迅速切入。通过与客户的初次交往,我们发现面对的客户有强烈的危机感。铁通初建,他们不仅是没有设备,没有市场,更没有电信运营的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感到困惑和茫然。在这种情况下,人人考虑的都是铁通如何生存,而无暇考虑个人利益。用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的层次理论进行分析,客户的需求应该在高于生理(物质)需求的安全需求的层次上,把握住这一点,就确定了我们市场关系的切入点。本人有着十几年在电信行业的工作经验,对电信的建设和运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这正是客户所缺乏和急切想知道的。于是在与客户交往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去宣传公司的产品优越性,而是和客户畅谈电信运营商的建设和经营之道,这些对客户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客户非常乐于与我进行交流,这样使客户关系迅速地建立起来。同时,也把握住了客户的本地网建设的建设思路。

发现问题,引导客户。

虽然客户关系迅速地建立起来,在产品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客户的完全认可。客户长期使用b公司的交换设备,对此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都比较熟悉和了解,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客户并不打算引进新的机型。客户对华为公司设备的认识也仅仅是对公司品牌的认可和对原来使用的少量设备形成的印象而已。所以客户再三表示说:“听说你们公司交换机的模块功能比较强,所以这部分我们想用你们公司的,但汇接局我们还是要用b公司的,因为我们原来就用他们的设备,对它比较了解。”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了解电信行业的人都十分清楚,如果在电信本地网中不能占据汇接局这一战略制高点的话,你只能充当一个配角,随时都有可能被挤出本地网。但在这种情况下,靠强力的推销是不起作用的。此时我们没有急躁,而是冷静地通过寻问来使客户发现问题,寻找机会,引导客户。我们有意识地寻问客户b公司设备的使用情况,终于在客户陈述的情况中我们发现了机会。客户说他们使用的b公司八千门交换设备不具备局间计费功能(事实上b公司的新设备未必存在此问题),所以与中国电信间的结算只能完全由中国电信说了算,估计每个月损失十几万元。于是我们进一步寻问客户:“如果八千门的交换机一个月损失十几万的话,那么将来铁通发展到几十万门、几百万门的时候将会怎么样呢?”一句话顿时使客户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我们在技术交流当中除介绍本公司交换设备的一般功能外,着重介绍了它的局间计费功能和由此能为客户带来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使客户完全动摇了对b公司交换设备的信心,而完全信赖了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最终,一期项目的三万七千门交换设备被华为公司尽收囊中,并为下一步拓展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势利导,扩大客户需求。

一期项目刚刚尘埃落定,二期项目随之而来,j省内五个城市本地网交换设备建设项目。省会城市由于一期项目被我们全部得到,所以二期扩容已非华为公司莫属。j省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很大。但由于客户在当时看不到未来的市场空间,对市场前景缺乏信心,所以另外四个城市的交换机建设总量只有二万六千五百门。这样小的建设量不仅根本不能满足客户的市场发展需要,而且不足以使的华为公司交换设备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将价格昂贵的主控设备分摊到这么少的用户线上,会使平均价格变得极高,客户不可能接受。这种情况下必须想办法扩大客户的建设量。恰好此时,为了帮助其它办事处建立市场关系,我为s市铁通进行了一次市场培训。回来后,我借机把s市铁通在本地网建设上大胆做法“介绍”给客户,从侧面对客户施加影响。同时亲自为客户拓展了几个重要顾客,树立客户起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此时铁通总部也对j省铁通提出了扩大建设量的要求。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客户把建设量逐步扩大到了三十几万门,一越成为全国铁通各分公司建设量之首,使我们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把握客户的思路。

b公司和z公司在一期项目失利后,在二期项目中都加强了市场工作的力度,使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各个公司的产品都有其特点,厂家为客户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厂家中:b公司的本地网设计为汇接局下带若干个需要有人值守的端局,华为公司的设计则是汇接局下带若干个不需要人员值守的模块。如何把客户的思路引导到我们的轨道上来呢?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我们从电信经营的角度与客户探讨如何才能减员增效;如何才能及时灵活地拓展市场。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客户的共鸣,而这些也正是能够充分发挥华为公司设备优势的地方。客户接受了我门的经营思想,其建设思路也就纳入了华为公司的轨道,并且由我们帮助客户做本地网设计,这样客户的购买意向也就必然倾向于华为公司的产品了。

强调利益,克服缺点。

虽然客户对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有了高度的认可,但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价格在三个厂家中是最高的。如果客户全部选用的话,要多花四、五百万元,对资金十分紧张的客户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竞争对手为了争夺市场,纷纷向客户许诺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使客户在给予华为公司多大的市场份额问题上产生疑虑。在此情况下,我们在交流中充分阐述华为公司交换设备的优势所在,强调产品功能为客户带来的长期利益,帮助客户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算一笔帐,使客户明白,虽然前期投入大一些,但得到的回报则是长期的,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通过此方法,克服了华为公司在价格方面的缺点问题,客户表示愿意尽可能多的选用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

有条件让步,一箭双雕。

随着投标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厂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对手不仅各自抛出更优惠的条件,而且通过高层关系向客户施加影响,而这正是我们的劣势所在。在此情况下,要想百分之百的占有市场是不可能的,为了尽可能多的占有市场,我们适时提出了华为公司的优惠条件:如果客户购买华为公司交换设备超过二十四万门的话,华为公司将免费赠送八千门的交换机设备。其中我们还特别声明,这八千门的交换设备是可以等价转换成华为公司的其它通信产品的。此时,我们考虑的不仅二期项目的市场占有率问题,而且为下一步传输设备进入j省铁通埋下了伏笔。因为,我们估计到客户订购的三十几万门的交换设备大概需要两年才能消化掉,另外是否再多八千门的交换设备对客户并不十分重要。但可以预见的则是,交换设备间的传输问题将马上成为客户的迫切问题。由于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优惠承诺,使客户更加坚定了使用华为公司交换设备的决心。在二期项目招标中,客户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订购华为公司交换机设备近二十九万门,金额约一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几个本地网的汇接局全部使用了华为公司的128模设备,而b公司和z公司只各自得到一个县的端局。“铁通一号工程”由此结束,华为公司交换设备在j省铁通本地网上已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拿下了j省铁通交换设备项目后,公司其它产品部门也都想利用这个市场关系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如通信电源、配线架等。在与客户交流之后,我决定放弃在销售这些产品上的努力。因为,大客户销售的特点之一是集体决策,作为销售人员要想得到一个决策群中的所有人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对意见存在是必然的。在“铁通一号工程”中,交换设备作为本地网核心产品,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客户集体利益和决策者个人利益。所以,决策者在选择使用华为公司交换设备时能顶得住来自上级压力和内部的反对意见。但如果要使决策者全部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他将承受反对者舆论的压力,有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况且,象电源、配线架之类的产品,质量问题对客户直接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决策者则可以通过购买上级领导推荐的产品,给上级面子还领导人情。但此时我们则把下一个重要的产品销售目标放在了传输设备上。

把握节奏,步步为营。

在销售过程中,抓住客户最迫切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抓住了重点。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作为本地网建设的基础对设备生产厂家而言其销售同等重要,哪个都是不能放弃的。但在销售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把握节奏。在“铁通一号工程”项目过程中,我们没有为了展示公司的‘实力’把公司的各种产品统统介绍一番,当时只重点针对客户当时最关心的交换设备进行交流和介绍。而在得知“铁通一号工程”二期项目被我们拿下之后,当客户马上面临传输问题的时候,我们则提前一步提醒客户该考虑传输设备问题了,才开始对传输产品进行介绍。此时客户已经拓展了一些用户,对传输设备的需要已经迫在眉睫,但由于铁通百业待兴,资金非常紧张,再拿出一笔钱来购买传输设备是很困难的。我们不失时机地向客户建议,把原来向客户承诺赠送的八千门交换设备等价转换成传输设备,客户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紧接着我们又从提高客户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向客户推荐华为公司的智能网产品。在本人离开这个项目组,离开华为的时候,传输设备已经顺利地“送”进了客户的本地网,抢占了市场先机,智能网项目也已经提上了客户的日程。

取得如此的销售业绩,而我们付出的销售费用仅仅几千元而已。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既没有给客户送厚礼,也没有请客户吃大餐。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是因为我给予了客户更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帮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回顾整个销售过程,深深地感受到成功的销售源与理性的思考,系统的分析和具体的方法。而这一切不仅是几年销售经验的积累,更得益于在几年培训工作中对销售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中真正感受到“观念的改变导致行为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导致结果的改变”的深刻含意。

解密:华为是如何打造一支营销铁军的。

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目前员工16万人万余人,其中市场人员占33%,而且素质非常之高,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具体人力资源分布如:图1。

26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销售收入2202亿元、净利润154亿元,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华为狼性的体现。在华为,对这种狼性的训练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一向低调的华为时时刻刻把内部员工的神经绷紧。从《华为的冬天》到《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无不流露出华为的忧患意识,而对未来的担忧就要求团队团结,不能丢失狼性。华为人认为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找到冬天的棉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

华为接待客户的能力更是让一家国际知名日本的电子企业领袖在参观华为后震惊,认为华为的接待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华为的客户关系在华为被总结为“一五一工程”——一支队伍、五个手段、一个资料库,其中五个手段是“参观公司、参观样板店、现场会、技术交流、管理和经营研究”。对客户的服务在华为是一个系统,华为几乎所有部门都会参与进来,假设没有团队精神不可想象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流程能够顺利完成。

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有一种保障机制,使得狼性既可以正本清源地保留,这种保障机制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

在中国,企业文化被各家企业说烂了,但是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企业并不多,而华为就是其中之一。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华为的企业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华为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实。企业文化在华为不单单是口号,而且是实际的行动。

团结。

任正非在《至新员工书》中写道:“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国家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群体奋斗的道路。有了这个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方能很好发挥,并有所成就。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华为非常厌恶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主张的是团队作战,“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奉献。

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为华为人奉献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团队更加卓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前途,在本土企业中无出其右。第二层次是为自己的客户奉献价值,一方面通过自己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华为的营销手段已经超越了大多企业的吃喝玩乐拿模式,而采用了“营销+咨询”的模式,为客户提供电信运营解决方案。第三层次是要为整个社会、整个社区奉献华为的价值。实现这个价值华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另外一个是设立各种回报社会的基金,如寒门学子奖学金等。

学习。

在通讯行业,技术更新速度之快,竞争之激烈是其他行业不能比拟的。要是华为学习能力不强,就一定会被淘汰。而对于学习,华为也有自己的观点:“世上有许多“欲速则不达”的案例,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踏踏实实、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现实生活中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是十分难的。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做任何一件事对您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都不是多余的。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干部。机遇偏爱踏踏实实的工作者。”华为经过的发展,基本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作为一名合格的华为营销人,必须具备诸方面的知识,比如产品知识、专业知识、营销理论知识、销售技能技巧知识、沟通知识等。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这些知识不可能是先天具备的。这就要求华为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不然,在通信市场日益变化且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华为将注定失败。

创新。

华为公司推崇创新。26年来,华为对创新孜孜追求。华为对创新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一、不创新是华为最大的风险。这个观点是对创新的肯定。因为华为的研发能力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很大,有人据此认为华为没有必要创新。其二,华为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客户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优秀,同时也来自于华为内部员工的奋斗。这个观点解决了华为创新动力来源的问题,为华为找到了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其三,创新的内容主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目前后者是关键。这个观点回答了华为要在什么地方创新。其四,在创新的方式,主张有重点,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主张团队作战,不赞成个人英雄主义。这个观点解决了华为的创新方式。集中了华为的有限力量,为确保华为创新的成功提供了方法保障。

获益与公平。

获益是华为文化的核心、基础。任正非说“华为企业文化建立的一个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分配体系”。获益的含义是对于为华为奉献的员工华为会给予回报。拿任正非的话来讲就是“我们崇尚雷锋、焦裕禄精神,并在公司的价值评价及价值分配体系中体现,决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华为绝对相信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华为的工资水平在深圳是最高的,在全国的同行也是最高的,因为华为相信高工资是最大的激励。

“狼性”与做实的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根本。

第二招:选择良才。

华为招聘员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社会招聘,另外一种就是校园招聘。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华为更热衷于用校园招聘的方式进行人才的选拔。华为的校园招聘是很专业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招聘模式。

校园招聘第一步:校园推介会。

每年的11-12月份,华为都要在全国高校密集的城市举行推介会。推介会是华为和学校连手的结果,由于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华为又是可以在毕业生中呼风唤雨的企业,学校愿意为华为提供一个舞台。而华为为了招到优秀的毕业生则费尽了脑子,想在第一时间进入名牌高校,巴不得把优秀的人才都网罗在华为的旗下。推介会上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的流程是先介绍华为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公司现状,企业文化等。然后是安排一、两个华为近年招聘的新员工对参加招聘会的人进行有关自己在华为如何成长的演说,演讲者口若悬河很有煽动性。最后就是接收简历了。在推介会中,细心的华为人会给参加推介会毕业生提供一瓶矿泉水,让人觉得华为是一个非常优秀而且富有人情味的公司。

校园招聘第二步:笔试。

面试在华为校园招聘中的环节分量最大。一般来说,华为的招聘人员在收来的简历中选取一些符合公司要求的毕业生,并通知他们来笔试。

笔试主要是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测试。目的是考察应聘者的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包括智商、情商、个人素养等。试题早在华为招聘大军出发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试卷的设计是华为人力资源部组织专业人事设计的。复试只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做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校园招聘第三步:面试。

经过笔试的选拔,华为会通知笔试成绩不错的毕业生来参加面试。面试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应聘对象的能力是否与公司的要求相符。面试的内容涉及专业知识、个人的知识面和个人素质。作为一个应聘华为公司市场部的毕业生,华为面试的主要内容就会涉及到该生对营销理论的掌握程度、个人心态、基本的业务素质。华为希望挑选一个有理想能吃苦,能够尊重别人且能自重,且谦虚能容纳别人的人加入他们的团队。

面试会有好多次数,因为一个面试官不可能对应聘者进行完全的了解。对于销售人员的面试来说,一般开始的时候面试的是专业知识方面的,面试官也是华为招聘大军中的市场部抽调过来的人。接下来的面试是有关个人素质方面的,面试官主要是人力资源部的专家。最后环节的面试官是市场部里的中高层人员,他们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整个面试过程要持续2-5天,有的可能更长。应聘者需要有耐心,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校园招聘第四步:公司考察和宴会。

面试合格的应聘者会被招聘人员组织参观华为在本地的公司,或者被邀请到一家星级饭店洽谈。在此过程中,应聘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华为,而华为也希望自己可以表现得非常优秀。从而吸引那些优秀的学子加盟华为。这个环节一个必演节目就是现场签协议。华为要在竞争对手招聘之前就要把人才圈到自己的怀里,不给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闯过以上四关的毕业生,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他们就能在毕业之后带上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到华为公司报到。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八

《经济学人》称它是:“欧美跨国公司的灾难”,《时代》杂志称它是:“所有电信产业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爱立信全球总裁卫翰思(hansvestberg)说:“它是我们最尊敬的敌人,”思科执行长钱伯斯(johnchembers)在回答华尔街日报提问的时候说:“25年前我就知道我们最强的对手一定来自中国。”这些话都在形容一家神秘的中国企业——华为。

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教授李瑞华认为,台湾的企业可以通过认识华为而有所反思。为什么你需要了解华为,以及华为的创办人任正非?因为任正非在短短26个年头里,创造了全球企业都未曾有的历史。

它走得最远!如果没有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就收不到信号,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客无法找人求救,就连你到巴黎、伦敦、悉尼等地,一下飞机接通的信号,背后都是华为的基站在提供服务。8千米以上喜马拉雅山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穷苦的非洲大地,都见得到华为的足迹。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被誉为台湾的成吉思汗;而在中国大陆,享有这样的声誉,带着部队征服全世界的,非任正非莫属。

它给的最多!华为的成功,许多人归诸于中国政府的支持,实际上,最支持任正非的是15万华为员工。因为任正非用了中国企业中史无前例的奖酬分红制度,98.6%的股票,都归员工所有,任正非本人所持有的股票只占了1.4%,造就了华为式管理的向心力。李瑞华在1994年就开始接触到华为,对于华为的敢给,他的评价是,“把饼做大比占有大部分更好的智慧和心胸,甚至跟比尔·盖茨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最国际化企业——七成营收来自海外,全球逾500客户。

它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唯一一家没上市的公司。根据《财富》的报告,它在的年营收达到349亿美元,超过爱立信的336亿美元,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

它的营收,7成来自海外,比联想集团的4.2成还要高。《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在150多个国家拥有5百多名客户,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也就是说,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华为的服务。即使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

它的技术研发能力,也超越一般人对中国企业的想像。华为拥有3万项专利技术,其中有4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已是电信领域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

放眼世界500强企业,9成的中国企业是靠原物料、中国内需市场等优势挤入排行,但华为,却是靠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经营绩效获得今天的地位。当过去的通讯产业巨擘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都面临衰退危机时,它却在过去间年年成长。

环境设计像villa——展示厅如美术馆,餐厅供5国料理。

《商业周刊》独家受邀,在3个月内前往华为总部深入访谈三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场景。这也是全球媒体中首度能够这么密集贴近华为总部的一次。

连接深圳城内城外的高速公路,绿色指标上岔路左右写着“富士康”、“华为”。台湾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科技厂商,隔着一条大马路相望。

车子一开进华为园区,绿意盎然犹如大安森林公园,绿化程度居然高达40%以上。负责接待的人员说,任正非刚把所有的树修剪过一遍。园区中心竟然还有一个湖。

走进建筑物里更令人惊讶,环境设计有如villa般的员工训练中心,博物馆般的办公室,美术馆般的展示厅,以及三大洋、五大国料理的员工餐厅。一瞬间以为来到了美国硅谷,连路上的员工都是边走边讨论得很起劲,整个园区充满了如大学城般活力与干劲。

任正非把华为这个部队,从创业时的人民币2万元,冲到预估349亿美元营收,成功的关键有两项:员工关系、客户关系。这个部队敢冲、敢拼,就在于华为有7万名把自己当老板的员工。

员工关系与客户关系——“生命共同体”

1、“肯给”——养出最拼团队,有员工一年就拿120万元股利。

华为没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创办人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除了不能表决、出售、拥有股票之外,股东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的利润。并且,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股东。

华为净利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人民币238亿配出了一股人民币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华为工作10年绩效优良的资深主管配股可达40万股该年光是股利就将近人民币120万。这个数字甚至比许多外商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还要高。

你要如何分辨你是老板级的员工还是打工仔的员工?在华为,从你的薪资帐户比较就很清楚。

“我们不像一般领薪水的打工仔,公司营运好不好,到了年底会非常感同身受”,从日本最大电信商nttdocomo跳槽加入华为、ltetdd产品线副总裁邱恒说:“你拼命的程度,直接反映在薪资收入上。”

以他自己为例,因为遭遇金融海啸,整体环境不佳,公司成长幅度不如以往,他的底薪不变,但分红跟着缩水。隔年,华为的净利创下历史新高,他的分红就超过前一年的1倍。

这等于是把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在华为,一个外派非洲的基础工程师如果能帮公司服务好客户,争取到一张订单,年终获得的配股额度、股利,以及年终奖金总额,会比一个坐在办公室、但绩效未达标的高级主管还要高。

事实上,即使一个刚入公司的本科系菜鸟,起薪也比一般企业高,以第一年月薪人民9千元换算,加上年终奖金,年薪至少人民币15万起跳,比台湾领22k的毕业生高上将近两倍。

工作2年至3年,就具备配股分红资格。在华为有“1+1+1”的说法,也就是工资、奖金、分红比例是相同的。随着年资与绩效增长,分红与奖金的比例将会大幅超过工资。即使是号称重视员工福利的欧美企业都很罕见,然而这个源头,竟然只是为了三个字“活下去”。

2、26年坚持利益共享——一块饼大家分,“要活大家一起活”

出身贵州贫寒家庭,家中有7个兄弟姊妹,身为老大的任正非,从小就学会要与父母一同扛起责任。高中那年,一家人穷到得去山上挖野草根煮来充饥。偶然有一块馒头,父母亲也会切成9等份,每个人只有一口,为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活下去。

当时任正非的父母,把粮食存在一个个瓦罐中,没有孩子会去动。即使高三拼考试、饿到受不了的时候,任正非也只会放下书本,自己跑到郊外去采野菜,就着米糠烙着吞咽充饥。

“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这样,总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任正非回忆,即使每天要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养活一家人的父母,或是年幼的弟妹,从来也不会多吃一口。

“要活,大家一起活!”这意念从此深植任正非心中,成为他创业后坚持利益共享的基础。

3、不只把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就连客户也成为其生命共同体。

华为的企业文化中,第一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做为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26年来生存不是靠政府,不是靠银行,客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华为第五位员工,现任三位轮值执行长之一的郭平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事实上,“很多公司嘴巴上说维护客户的利益,实际上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两件事常是冲突的”,邱恒说。

通讯产业会因为技术标准、频率波段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产品,一个电信商可能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用到三种技术标准,采购三套不同的机台,其中安装与后续维修费用,甚至高过于单买机台本身。

以一个制造商的角度,当然希望客户买越多套产品,才能赚取越多服务费。这个算盘连小学生都会打,但华为走了一个逆向的路:我来帮客户省钱!为反过来站在电信商的角度思考,主动研发出把三套标准整合在一个机台的设备,帮客户省下了50%的成本。

“短期来看,我们是傻是亏,但长期就不见得”,邱恒说。客户省下的钱,可以用于其他投资,研发出更新的产品,从消费者端赚来更多的钱,再回头来跟你合作,双方一起成长。微信查找:商界管理学府。“当他只能赚一块钱的时候,肯定无法分给你一块五,他若能赚五块钱,你才有机会分到两块甚至三块”,邱恒道出一个简单的商场互利逻辑。

许多技术创新更是从这个过程中而来:“华为是第一个把2g、3g、4g打通的人,靠一套设备就能提供多面相的服务。”郭平说。当客户提出问题或需求,华为的工程师会回过头去从基础科学中找寻解答,由此产生源源不绝的新产品与专利。

拼服务,“脑袋对着客户”——明文严禁讨好上司,机场接机也不行。

邱恒说,一个领死薪水的员工,不可能主动去帮客户想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但华为的员工因为把自己当成老板,待得越久,领的股份与分红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会为了追求一年两年的短期业绩目标而牺牲掉客户利益,而是会想尽办法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愿意长期与之合作,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把客户服务做到透,就是华为的胜出关键。

“国际大厂比较容易耍大牌,不会愿意配合客户要求去量身订做产品,反正我给你什么就吃什么,美其名曰是教育市场,实际上是怕麻烦”,观察通讯产业达10年,权威研究机构顾能资深分析师杨敬宇说。

他指出,一般派四、五个工程师到客户端驻点就算是大手笔,华为却可以一口气送上一组12人的团队,与客户一起讨论、研发出最适合的产品。若产品出问题,即使地点远在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华为也是一通电话立刻派工程师到现场,与客户一起解决问题,不像其他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多半用远端视频遥控。

能做到这程度,固然归因于中国有全世界最便宜的优质人力,但能让这群高知识工作者甘心乐意的为公司、客户卖命,除了配股分红的激励机制外,也与华为强烈的企业文化有关。

“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这是任正非反复不断对底下人说的话。他认为,大部分公司会腐败,就是因为员工把力气花在讨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户需求。

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属招待,就连开车到机场接机都会被他痛骂一顿:“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应该把时间力气放在客户身上!”

拼海外,自愿者多到要筛选——无畏福岛核灾,一天抢通300基站。

在华为总部,我们遇到的每一位员工,不论是任职超过10年的资深主管,或是刚加入不到7个月的菜鸟工程师,甚至只是负责接送的司机,都把“以客户为中心”挂在嘴边,像是已经植入了dna中。

“口号人人会喊,但华为是真的落实,他的文化是活的,不是死的”,李瑞华观察:“判断一家公司成功与否,要看他的潜规则与显规则是否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华为不只一致,还相呼应,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华为的另外两个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而艰苦地奋斗着。”

日本福岛核灾的恐怖威胁下华为员工仍然展现了服务到底的精神不仅没有因为危机而撤离反而加派人手在一天内就协助软银、e-mobile等客户抢通了3百多个基站。微信查找:商界管理学府。自愿前往日本协助的员工甚至多到需要经过身体与心理素质筛选够强壮的人才能被派到现场。

软银lte部门主管非常惊讶:“别家公司的人都跑掉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这里?”“只要客户还在,我们就一定在”,当时负责协助软体银行架设lte基站的专案组长李兴回答的理所当然:“反正我们都亲身经历过汶川大地震。”

在华为,一通电话就飞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等世界各个角落是常有的事,往往一去就是3个月半年,而且是在最落后的环境做最艰苦的事。员工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去,但“去,就是给你一个舞台,让你有机会学习、成长;年底绩效好,还可以多认股,多分红,为什么不去呢?”邱恒说。

事实上,“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外派到基层”,郭平说。过去在讲究辈分的日本企业,往往等上七、八年还轮不到升迁,但在华为奋斗10年,已是一个统管4千名研发工程师的中阶主管。

这就是任正非的“少将连长”哲学。

“华为的领导班子,都是一路从基层打拼上来的,只要有战功,30岁当少将,管几十亿美金的合同,都是很常见的事,”《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一书的作者田涛说。田涛是任正非的密友,也是华为的顾问,他分析“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这就是华为的企业精神。任正非虽然大量导入了ibm、ge、惠普等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却对华尔街的金融体系非常不以为然。

在他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坚决不让华为上市,宁可选择把利润分享给员工。

拼活化,革除元老级“障碍”——七千人辞职再回聘,两次新陈代谢。

这样的制度并非无懈可击,设计这套制度后,任正非还是时时刻刻在找组织内的“黑洞”,很多人在华为工作10年,就已经赚到可以退休的钱,这就造成了一批阻碍公司成长的“沉淀层”,工号0之前的,被称为是公司内的“贵族”,享有职位与年资上的特权。为此,华为分别在与,由董事长孙亚芳及任正非本人各发起了一次“集体辞职”的大运动,两次涉及的人数都将近七千人。

以20为例,年资8年以上员工,只要自愿提辞呈,就可获得与年资相对应的赔偿金,最低人民币20万元起跳。辞职后如愿意继续留在公司,华为也会再次聘用,虽然既有股份不变,但职位与年资均按照该年的绩效重新计算。

这种激进的做法引起当时舆论哗然,中国官方甚至介入调查华为此举是否有违法之嫌,但出乎意料的是,华为员工竟然没有出现激烈的抗争行动,辞职再回任的比率甚至高达9成。

这是因为不回任者必须在离开前将股份卖回给公司,而重聘者可能被降阶降薪,但持有股数不会因此稍减,只要公司继续成长获利,他依然可靠持股享受分红好处。

这个做法,让华为一方面保全了资深者做为股东的利益,一方面又促进新陈代谢,让一批更年轻、更有能力的人上来,担当与其绩效相符的职位。一般公司会遇到的成长瓶颈与人事困境,它再一次靠“让员工当老板”的原则跨过。

结语。

任正非在一次访问日本归来,体会到日本经历过大萧条处境,他自行撰述的一篇文章《北国之春》中描述华为的处境:“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没有经历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华为经过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会构成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在任何一个华为值得鼓掌的关头,任正非都是采取这种当头棒喝的做法,让每个华为人头脑清醒,因为他也知道天道循环的道理,生与灭其实只在一线之间,唯有如此,华为才能在充满更多的挑战中找到下一个惊喜。

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如战略问题、老板问题、管理问题、核心业务问题等,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既可以让企业迅速壮大,也可能让企业走向衰败。作为常青树的华为,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笔者觉得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这也是其他企业既不想做又不愿做的,而恰恰这一点奠定了华为发展的坚实基础。

建立与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

华为创立之初只有两万的资金,加上租赁的几间房子,就这样开始了华为的艰难起步。这在当年盛行倒买倒卖的深圳,类似的企业多如牛毛。但是,这些企业、这些老板,早就已经消逝的毫无踪影。

任正非到底有什么高招,让华为不仅不倒,还取得快速成长,成为现在的世界电讯行业巨头?很简单,任正非不贪财,他把企业的股份几乎全部分给了员工,任正非仅把1.42%的股份留给了自己。华为的员工持股的普惠制,让员工个个成为“奋斗者”,成为在世界上攻城略地的“主攻手”,从而成就了华为的伟业。

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反映了任正非对员工利益的基本态度,体现了任正非对员工的的真正的尊重,因为人的最基本诉求首先是利益获取的问题。

建立与对手的竞争合作关系。

基辛格讲: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政界,更适用于商界。对企业而言,这个利益的把握,除对内部的员工外,还反映在企业、客户、供应商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在世纪更替之际,任正非就提出了“友商”的理念,他讲“竞争对手也要手拉手,也要走向合作”,从此开始了华为与国际电讯巨头的既竞争、又合作新局面,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壮大,为华为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在更早的华为创立初期的岁月里,任正非特别强调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共享,为了打开国内市场,华为与全国很多地方的电讯部门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有什么好处?一是电讯职工入股,当然生意就会好做的多;二是货款收回及时,因为有你电讯领导的利益啊。从此以后,华为实现了从“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转变,企业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地位得到巩固。

从今天来看,这样的做法不可能行得通,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那是个“南巡”讲话的时代,还记得当时有句形象的比喻吗?叫做“十亿人民九亿倒,剩下一亿在思考”,那样的环境下,我们只能说任正非不同凡响的市场驾驭能力。不做“一锤子”买卖,不把上下游的利润统统吃掉,与客户、供应商实现合作共赢,这正是任正非的高明之处。

明确谁是华为发展的中坚力量。

华为把员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劳动者,二是一般奋斗者,三是有成效的奋斗者。针对三类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并给予不同的薪资待遇。任正非明确提出华为所重视的是那些有价值的奋斗者,他们才是华为事业发展所依赖的核心力量。

但是,任正非并不排斥前两类人员在华为的存在,这样的定位是理性的。对于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来讲,涉及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有些岗位是需要高投入、高学历、高智慧的,那就安排想奋斗的人去做;而有些简单的勤务岗位,普通的劳动者就完全可以胜任。

对前两类人员,华为给予稍高于当地水平的薪资待遇,对第三类人,华为不仅给予高的薪资待遇,还给予华为的内部股权,共同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

华为员工差别化管理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岗位性质进行员工类别划分的传统做法,而以员工的个人能力、职业态度、敬业精神来判断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赶走了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岗位、级别等等不合理的做法,给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支持。今年不奋斗,并不意味着明年不奋斗;今年奋斗着的人,也并不意味着明年还会继续奋斗。

这一理念的确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借鉴,更是国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明镜。教条僵化的人事管理,必然扼杀员工的创造激情和能力发挥。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九

进入华为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华为的培训,对于新员工来说,华为的培训过程就是一次再生经历。华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在深圳,华为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华为的所有员工都要经过培训,并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华为也又自己的网上学校,通过这个虚拟的学校华为可以在线为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华为人进行培训。

华为的培训有如下特征:

1)培训成为一种习惯。培训不再是在新员工入司或出现问题后的救火,培训是业务员掌握技能的手段,培训是业务员胜任营销工作的必须,培训是企业提高业务员受雇能力的责任。

2)培训系统化(见图2),有专门培训岗位和培训师,培训有计划。培训不再是拾漏补缺,不再是临时的安排;公司将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组织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并拥有外部智力支持机构和培训师队伍。

3)培训成为一种投资。大多企业把培训当费用,而且,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培训费用,更不用说预算,预算是培训有保障进行的前提。在华为,培训不再是费用,而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笔投资。华为每一年的培训费用高达数亿元。

4)华为培训的教材自己编写。主要有《华为新员工文化培训专题教材》,《优秀客户经历模型》,还有有关华为产品和技术的培训各种材料。教材自己编写,习惯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思想,使得教材方便于教学。

5)培训的效果有严格考核评估。绝大部分企业在讲师培训结束后,既不考试,也不评估。华为十分重视培训效果的检视、考核和评估。新员工在进入华为公司前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任职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业务员才会被录用。另外,培训的结果与晋升、加薪相挂钩,纳入组织考评体系。

华为培训主要有3种,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而且这三种培训是一个体系:

1.上岗培训。

接受上岗培训的人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培训过程跨时之长、内容之丰富、考评之严格,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样的经历是炼狱,这样的培训又称“魔鬼培训”。主要包括分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与技术培训和营销理论与市场演习等三个部分。

军事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改变新员工的精神面貌。让员工学习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大家还普遍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意识明显增强。第二,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公司领导对军训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自中央警卫团的教官们高度的责任心和高标准的要求,深深影响着每个新员工,必将激励着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三,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些素质,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企业文化培训。

主要让员工了解华为,接受并溶入华为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新进的员工完全抛弃自己原有的概念与模式,而注入了华为的理念。任正非在《至新员工书》中写道:“实践改造了,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基层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原工作单位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能力与责任心定位,对您个人的评价以及应得到的回报主要取决于您实干中体现出来的贡献度。”培养出来的营销人员本能地相信自己的产品是最优秀的,而且愿意去最困难最偏远的地区开发市场。

企业文化培训另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给员工洗脑,让他自己相信华为的产品是最优秀的。在华为的销售人员当中,刚出校门的学生往往比有销售经验和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做得更成功。一线销售人员通常以3年为限,也许还没等到3年,变得能客观认识华为产品优劣的销售人员就已离开这个岗位。期限满了,就是想接着干也不行。“我要保证一线的人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任正非说。

车间实习和技术培训。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个阶段可以帮助她们了解华为产品与开发技术。包括产品的种类,性能,开发技术的特点等。让销售人员对未来要销售的产品很了解。对于毕业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是很痛苦的。培训的内容很多,密度很大,而且内容又是自己以前根本就不了解的,考试又很严格。要是不努力,这个环节就会被淘汰下来。

营销理论和市场演习。

由于华为的新员工中想成为营销人员的人不一定是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对于营销理论并不了解,营销理论与知识的培训是必须的。营销理论知识培训。这些理论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心理学、定位理论、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形象理论等。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知识培训结束后,华为还要给新员工搞一次实战演习,主要内容是让员工在深圳的繁华路段以高价卖一些生活用品。而且规定商品的销售价格必须比公司的规定的价格高,不得降价。

经过以上的培训的人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通过培训,可以基本上驱除毕业生的书生气,为派往市场第一线做好心理和智力上的准备。

2.岗中培训。

对于市场人员来说华为的培训绝对不仅仅限于岗前培训。为了保证整个销售队伍时刻充满激情与活力,华为内部形成了一套完整针对个人的成长计划。有计划地,持续地对员工进行充电,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市场营销的新方法和公司的销售策略。

主要的培训形式是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形式,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通过培训提升销售人员的实际能力,保证了一线的市场销售人员具备持久的战斗力。

3.下岗培训。

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销售人员员工不能适合本岗位,华为则会给这些员工提供下岗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要是员工经过培训还是无法适合原岗位,华为则会给这些员工提供新职位的技能与知识培训,继续帮助他们继续成长。

第四招,制度化用人。

经过魔鬼培训的业务人员,基本上具备了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华为这个时候把通过培训新销售人员直接派往华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或办事处,让他们在市场一线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接受实践的改造。

有人以为华为这样的行为是盲目的。因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不可能能在市场一线杀出一片天地。然而当旁人看到华为的市场在不断的扩大,直到把战火烧到美国时,旁人才对华为的胆识产生敬意。在华为的销售人员中,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并不是有丰富经验和经历的人,而是那些刚刚从大学毕业的雄心勃勃的新员工。华为市场一线人员的工作年限一般不会超过3年,因为3年的时间足以让销售人员了解华为产品于其他公司的产品的优势于劣势,一旦对这些了解,销售人员的士气就会大减,而任正非要保证一线人员永远充满活力。

完善的制度安排。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队有严明的纪律。华为在打造自己营销队伍的时候也逐步健全了自己的营销制度。

创业初期,华为根本没有任何销售方面制度。华为销售人员凭借自己对销售的理解去争夺用户的订单,管理客户资源。但是随着销售队伍的扩大,销售区域的增多。华为觉得如何管理巨大的营销团队和客户资源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不系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根本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这个时候华为就推出了《华为人行为准则》、《华为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对营销人员行为作出了基本的规范。

《华为人行为准则》、《华为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与资金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制度和营销管理制度的出台使得华为的营销制度日趋完善,但是所有的制度很独立,缺乏一个统一的制度思想作为公司制度的灵魂。

公司本想对公司对过去的发展做一个总结,但是这样的行动却导致了《华为公司基本法》的诞生。《华为公司基本法》共六章,一百零三条,包含了:公司的宗旨;基本经营政策;基本组织政策;基本人力资源政策;基本控制政策;接班人和基本法的修改。基本法统一了华为所有的规章制度,其出台标志着公司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成熟。已经出售给美国爱默生公司的华为电器和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合资的华为—3com公司的公司制度都是原来华为的模式,全部由华为人打理,对方只是派驻了一名财务总监。由此可见华为的制度建设是一流的。

华为的制度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日趋完善制度为华为打造营销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华为的用人制度化了。

考核严格。

考核目标:考评是牵引,考评是推动力,考评是制度化的无形和有形激励。华为的考核体系可以作为mba的教材,但是考核的目的并不是量人和选人,考核在华为是一个管理过程。华为的考核目标是通过这个管理过程,华为可以传达给员工自己的核心价值,让员工能够直观地对比、学习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考核内容:主要考核营销人员的劳动态度、工作绩效和任职资格。其中劳动态度是工作精神及对规范的遵守,主要涉及责任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和基本行为规范;工作绩效是工作的最终成果,主要包括销售、利润、市场和公关;最后,任职资格是为了达到工作成果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其主要标准是指完成某一范围工作活动的成功行为,反映了工作人员职位的胜任能力,同时也要参考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和经验。根据考核结果来决定考核对象的工资、奖金、股金的发放数量,并且决定考核对象的晋升机会。

考核的假设:《华为公司基本法》中规定华为员工考评体系的建立依据下述假设:

1、华为绝大多数员工是愿意负责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强烈成就欲望的。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

3、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应当体现在工作绩效的改进上。

4、失败铺就成功,但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

5、员工未能达到考评标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成绩就是管理者的成绩。

考核方式:《华为公司基本法》中规定“员工和干部的考评,是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对每个员工和干部的工作绩效、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一种例行性的考核与评价。工作绩效的考评侧重在绩效的改进上,宜细不宜粗;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评侧重在长期表现上,宜粗不宜细。考评结果要建立记录,考评要素随公司不同时期的成长要求应有所侧重。在各层上下级主管之间要建立定期述职制度。各级主管与下属之间都必须实现良好的沟通,以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沟通将列入对各级主管的考评。”并以此作为华为公司的基本考核方式。

华为公司的绩效管理(见图3)强调以责任结果为价值导向,力图建立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地设立目标、辅导、评价、反馈,实现绩效改进和员工能力的提升。

对于不同内容华为都有自己的考评标准,这些标准经过长期依赖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变得可操作性特别强。而考核过程也是全面的、系统的。营销人员首先要提交考核申请,考评员在分两次对申请人进行考核,第一次考核主要是考核对象与考评人的沟通,这次考评人主要是考核对象的直接上级。与上级的沟通主要表现在:共同确定工作计划,勤于请教上级和自我评价。二次考核主要是对第一次考核的审核,审查一次考核是否符合规范,可信度等。两次考核结束后最后还要接受市场干部部的监督与认证。

目前采用的是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的方式。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围绕季度工作目标与目标完成情况,根据考核标准进行等级评定,任职资格主要围绕行为标准,通过证据对申请人达标与否进行认证。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与之相适应的阶段性考核,保证了主业的不断增长和员工“阶段性成就欲望不断得到满足”。因为任正非相信:如果华为有一天停止了快速增长,就会面临死亡。只要主业还充满活力,我们的团队就有强凝聚力,员工就会拼命而乐此不疲。

完善的制度,严格的考核保证华为制度化用人战略的实施,为华为打造营销铁军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五招:有效激励。

华为为了保证一线人员永远保持活力,对销售一线人员的激励也是大手笔。在华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单单可以得到华为的物质激励,还可以得到精神激励。当然二者在华为是有机的结合的,激励也是华为“做实”作风的体现。

物质激励。

华为是中国员工收入最高的公司,在外界的传说中,在华为工作5年以上的中层干部可以支付一条游轮。华为的高薪一方面使得优秀的人才聚集华为,另外一方面也激励了人才的积极性。华为实物收入的形式是:工资、奖金、安全退休金、医疗保障、股权、红利。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华为的销售人员是没有提成的,他们的业绩是和自己团队的业绩挂钩。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避免销售队员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忽视与客户的长期关系的维系,但是华为的销售人员的收入是非常高的。目前,以硕士为例(税前):底薪6000~7000/m,津贴800/m,年终有奖金、分红。3个月后,底薪会增加,幅度由个人表现而定。另外那个退休基金我到现在还没明白到底是不是算在底薪里(约为15%×底薪),不过如果辞职的话,这些都可以提走。其他学位的只是底薪不同,本科生4500~5500,博士7000~8000。

难人可贵的是华为对员工分配的承诺是落到实处的。在《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中规定:“按劳分配的依据是:能力、责任、贡献和工作态度。按劳分配要充分拉开差距,分配曲线要保持连续和不出现拐点。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性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股权分配要向核心层和中坚层倾斜,股权结构要保持动态合理性。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比例要适当,分配数量和分配比例的增减应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在华为的老员工(以前来华为的),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收入的主要部分,可以说工资占他们收入比例几乎微乎其微,因为他们每年都可以拿到大笔的分红和奖金,而华为的创始人据说只有华为5%的股份。

员工若离职,公司会按照其股票金额用现金购买员工手中的股票,而且不会为难员工。虽然这样的分配制度给华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许多悬念,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分配制度对华为市场人员的激励效果。

精神激励。

华为的精神激励主要有荣誉奖、职权。

荣誉奖。

在华为各种各样的奖励应接不暇,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荣誉部,专门负责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奖。只要员工在某方面有进步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华为要对员工点点滴滴得进步都给予奖励。华为得荣誉奖有两个特点:第一,面广人多,所以员工很容易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得知自己获得了公司的某种奖励。只要你有自己的特点,工作有自己的业绩,你就能得到一个荣誉奖。对新员工就有进步奖,你参与完成了一个项目就有项目奖。第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紧紧绑在一起。只要你获得了一个任意的荣誉奖,你就可以随之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一旦得到荣誉奖,你就能得到300元的奖励,而且荣誉奖没有上限,假设你是成了荣誉奖“专业户”你得物质奖励就不菲了。

职权。

虽然华为管理结构是距阵式的,但是等级森严。我们先看公布在华为公司网站上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图(图4):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华为公司的组织结构一共有五层,除了基层业务人员,其它四层都是有一定的职权的,虽然大小不一,但是这些职权却可以激励员工。拿销售人员来说,如果他只想做销售,那么他(她)就可以从处于底层的、分布在各个地区办事处的销售代表开始做起,然后是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又有三个发展空间:国际、国内营销专家,国际、国内营销高级专家和国际、国内营销资深专家。一旦他(她)想做管理,或者公司调整要他(她)从事管理职位,那么发展的空间、可以获得的职权就更大了,比如有常务副总裁,市场部部长等公司等中、高、低层职位作为奖励有贡献的员工。

在华为,职位不单单是权力的象征,而且也是收入的象征。如荣誉奖,华为把职权和货币收入捆绑在一起。得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从这个位置上获得的收入是起源收入的若干倍。

职权的激励在华为是非常重要的,为华为留住人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然职权激励给华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以忽视。而且我认为负面影响一定可以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解决。

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保证了华为的营销团队永远活力充沛,在战场上充满了战斗力。

从培养“狼性”到维护“狼性”,从“讲到”企业文化到“做实”企业文化,华为营销人员用自身的发展经历证实了“狼性”与“做实”的难得。华为的营销团队建设为中国本土高瞻远瞩企业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华为告诉我们,要成功打造营销铁军就得要让营销团队充满“狼性”,而且,也告诉中国的本土企业“狼性”的培养是可能的,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艰巨的。成功没有捷径,从招聘人才,到培训人才,再到使用人才,最后激励人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付出心血。

没有专业的招聘,就不能招到良才;无系统的培训,华为将无法塑造自己的销售铁军;没有办法让整个销售队伍统一思想,没有完善制度,华为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将“无法可依”;不严格考核,华为的制度将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公平、有效且完善的激励制度,企业的销售团队将象死水一样毫无动力!

一支军队假设没有灵魂,这个军队将可能在瞬间分崩离析;而一个有灵魂的军队,那么即使遇到一时的困难,这个军团也可能重新组建起来,重新在战场上扬威,对于企业的营销团队建设来说,也是如此。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

一、概述。

某上市公司是国内家电、电子、通讯、网络服务等领域的大型制造企业,多年来虽名列国内电子行业百强前茅,但在主体家电业务方面始终处于行业市场第五、六名的位置。公司希望尽快成长为全国最强、世界一流的企业,并邀请麦肯锡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咨询和建议.根据麦肯锡公司的咨询建议,即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优化年度60亿的可控采购来实现成本控制、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该公司于7月成立了电子商务分公司(简称eb)。eb经过三年多的运作,尽管在帮助总公司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总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且电子商务模式在更大范围的进一步深入实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对eb进行swot分析,清晰把握eb的优势、劣势,看清周围环境所呈现的机会和威胁,对于如何实现成立eb的原定目标、探求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为总公司服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基本情况。

eb通过社会招聘熟悉it技术或运作模式的人员担任总经理和组建各部门。eb对内服务于总公司负责采购的资财部,为总公司资财部建立平台买方会员身份、建立网上元件和产品目录、设定并执行电子采购,以及采购数据的采集和报表订制、通过平台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制等等;eb对外服务于供应商企业,为供应商企业建立平台卖方会员、进行操作培训、开设专用电子邮箱等等。eb除了根据实际的网上采购为总公司带来的原材料、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计提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收入外,还征收供应商企业的平台服务年费,另外通过向企业提供网上广告、利用平台向供应商企业提供实现其自身电子采购、利用技术经验为其他企业进行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咨询和实施等等方式进行多方面业务探索。

eb引进了国际著名的某公司的电子交易平台系统,也是该公司第一个中文版的电子交易平台系统。汉化工作由系统供应公司承担。尽管在汉语用词上没有完全符合国内的习惯,但是这个系统至今在全国企业级的电子交易系统中仍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成熟的平台产品在客户化方面受到系统源代码保密的限制,而且以后的升级还得依靠该公司。

eb发现,在卖方会员构成方面,现有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分散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大部分标准元器件的现有供应商都处于产品技术成熟、管理水平低下的状态,网上交易的必要装备和设施不全;另外由于总公司在家电行业市场中的第二方阵地位和较苛刻的采购结算制度(六个月商业承兑汇票支付),又很难吸引能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水准供应商。

同时,由于总公司资财部已习惯于由采购员进行货比三家的面对面采购,整个信息通道和管理模式如果完全按电子商务的要求进行,将彻底改变资财部的现有运作流程和工作方式。而且,eb是以熟悉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的人员为主要构成的,对总公司主体家电电子行业并不了解,总公司资财部为了稳重起见,坚持电子采购和传统采购双轨制,以避免电子采购不成熟带来的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

实践证明双轨制确实在初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险作用:能通过传统手段有效提醒那些没有电子交易经验和习惯的卖方企业及时查收订单,但是却也大大增加了额外运作成本,电子采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些供应商也因此有了依赖心理,对网上交易的通知和结果不配合,态度也不积极。

另外,总公司资财部通过电子采购平台仅仅使用了平台招标一种采购功能,用于对部分元器件年度采购进行框架协议对象和订单分配比例的确定,至于具体的采购操作还是沿用传统模式进行,电子采购平台提供的目录采购、在线洽谈等多种采购功能都没有被启用。仅就这样,eb根据资财部要求,对所有数百种可采购元器件中的二十几种元器件进行了在线招标,比原先采购的进货成本有9%~65%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在其他对内、对外的服务项目推广上几乎毫无进展。

此时,总公司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企业也相继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子采购平台,大部分通过自主开发软件,量身订制了一系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系统,意图通过平台来控制自己的采购环节、下降成本,当然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在使用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另外,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也开始在电子元器件行业出现,更多的元器件供应企业能有机会通过第三方平台与采购企业实现电子交易。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优秀的元器件供应商已经拥有了相当成熟的网络沟通设施和电子交易条件。而与此同时,家电电子行业也从低端产品的简单价格战步入了新技术和新功能的高端产品的多层面价格竞争阶段。

三、分析模型适用依据。

从基本情况不难看到,eb正处在艰难的境地。对此,我们需要很好地了解外部环境对eb所能提供的发展空间(机会)和构成的约束条件(威胁),并及时掌握eb现有的使企业赢得竞争的要素(优势)和妨碍企业赢得竞争的因素(弱势),通过分析,以eb内部在能力上的优劣势差来利用环境机会、削弱威胁,才能清晰把握今后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因此,我们选用swot模型来进行分析。

四、swot模型建立与分析。

eb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平台技术、功能价值和价值实现情况,还包括团队能力和平台服务价格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从eb的内部要素我们不难汇总出相关内部要素对比同行竞争对手电子采购平台的优势和劣势:

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s):

1、平台技术水平领先、功能完整。

2、收费低。

相对竞争对手的弱势(w):

1、现有人员不熟悉总公司家电电子主业务。

2、平台利用率低。

3、平台客户化开发少。

另一方面,eb的外部要素是:对内服务对象(总公司资财部)、对外部服务对象(现有和潜在的供应商企业),以及平台系统提供者和社会上电子商务的大气候,根据现实情况我们汇总了外部要素对eb造成的机会空间和威胁:

外部环境的机会(o):

1、可选供应商企业数量多。

2、供应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外部环境的威胁(t):

1、总公司资财部对电子采购的认同不足。

2、现有结算条件苛刻、采购量小。

3、系统升级、改变成本大。

根据初步汇总的各要素,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现有的eb人员不熟悉总公司家电电子主业务,使得在就传统采购移植到电子商务模式问题与供应商、总公司资财部进行协作沟通时存在知识、理念上的隔阂,既没有帮助企业抓住外部供应商机会,也很难及时、有效改变总公司资财部对电子采购认同不足这个威胁约束存在的状况;而且正是这同一个约束因素,造成了平台利用效率方面的'劣势。因此,追根寻源,现有人员不熟悉总公司家电电子主业务是限制eb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尽管结算条件苛刻、采购规模不大是总公司和外部供应商之间的问题,但在客观上决定了供应商企业通过eb很难获得良好的价值回报,这将大大削弱平台服务收费低的优势价值;由于同样的原因,尽管可选供应商众多、供应商信息化程度正在提高,但是大部分优秀供应商很难愿意与总公司合作。因此,现有结算条件苛刻、采购量小是另一阻碍eb发展的要素。

整个电子采购平台的技术架构是引进著名国际公司的成熟系统,这样的系统不对客户开放源代码,任何设计系统内核的修改、调整都必须通过系统供应商来完成,以后随着社会电子商务大环境的改善,系统的整体升级也离不开原供应商。如果eb要自己扩展新的客户化的功能,只有通过驳接外挂系统来实现,而这又牵涉到一个接口平滑的问题。所以成熟的系统一方面能使企业在使用中避免不必要的技术风险和常规的功能不足,另一方面在客户化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方面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现有人员不熟悉总公司家电电子主营业务是一个严重的劣势,使eb无法通过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和平台收费优势来利用外部供应商机会促进自己发展,促成并强化了主要的外部约束限制的威胁。因此,对eb,首先必须削弱或消除现有人员不熟悉总公司家电电子主业务这个劣势,才能缓解环境威胁,使企业拥有发挥技术优势利用供应商机会的能力,才能与总公司资财部达成共识并进行有效协作。所以削弱并消除现有人员不熟悉总公司家电电子主业务这个劣势,是实现eb价值目标和总公司自身战略目标的关键。

针对结算条件苛刻、采购规模不大这个约束因素所造成的对eb发展的阻碍,我们应该看到产生这个外部因素的原因并不是在eb的层面,而是发生在总公司和总公司资财部的层面。采购支付结算方式的规定是总公司根据自身实际的财务运作情况和资金控制政策确定,由资财部具体执行的;而采购量的大小是根据企业的销售订单情况核算确定的实际采购需求所决定的。这些因素构成的是总公司层面的内部要素,对于eb来说,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客观现实环境,因此,eb不存在针对这一外部约束条件制定对应策略的可能,只能就这一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提请总公司注意。

对于由系统供应商构成的威胁约束,虽然在目前造成了平台客户化开发少的情况,但是由于成熟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非常好,所以平台功能对于总公司资财部的使用需要还是能很好满足的。至于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造成的额外成本和平台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协调问题,需要对比平台对常规使用的贡献价值来评判,也就是说,平台系统正常运转和使用所带来的对eb、总公司资财部和供应商的价值,如果大大超过平台升级或调整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和协调工作,那么,这个威胁约束就可以被视作一个极其弱化的因素,没有必要针对这个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策略并付诸行动。

五、战略选择建议。

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对eb的战略选择应该是wo和wt共同并举的战略:

1,wo,通过学习、培训,提高eb人员对家电电子业务的认识,以此加强eb与供应商企业沟通、协调的能力,通过有效沟通,使供应商切实理解电子采购对其利益的保护,这样电子交易平台才能依靠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供应商数量众多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机会,通过为供应商提供多方面的符合需求的服务来吸引供应商的加盟,为优化供应商伍、更好地控制采购成本打好基础。

2,wt,通过提高eb人员对家电电子业务的认识,加强eb与总公司资财部沟通、协调的能力,通过有效沟通,提高总公司资财部对电子采购的认识,使互相间的协作得到加强。这样,电子采购的工作就能得到资财部的全力支持,平台的利用率就会得到提高,平台的技术优势也就有了发挥作用的机会。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一

我县农村信用社上半年在州办事处、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下,在各级地方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加强信贷支农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现就我县农村信用社上半年财务活动情况分析如下:

截止x月末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为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万元,增长%,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长%,其中活期存款x万元,占存款总额的%,较上年同期增加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定期存款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万元,增长%,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截止x月末全县信用社各项贷款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较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长%,其中正常贷款xx万元,不良贷款xx万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贷xx万元,较上年同期加xx元,增长%,农业贷款占累计发放数的x%。收回x万元,其中收回不良贷款x万元。存贷比例%。

表内总收入xx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万元,递减%,一是贷款利息收入x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万元,递减x.%(农户贷款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长.%,农村工商业贷款利息x元,(其中应收利息x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万元,递减x.%),其他贷款利息收入x.x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万元,递减.%)。二是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x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元,递减.%,其中存入农业银行利息收入x.x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万元,递减.,存入人行利息.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长.%。

表内总支出.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长.%,其中一是利息支出.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万元,增长%;二是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x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万元,递减.%;三是营业费用xx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万元,递减x.%;四是其他营业支出.x万元,较上年增加x.x万元,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折旧.x万元,呆帐准备金.x万元):五是营业税及附加x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x.x万元,递减x.%;六是营业外支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长%。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我社上半年亏损x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万元。

x、进一步推行农户小额贷款,深入扎实开展“五个一”信贷支农工作和“党员农贷快车”的活动。

x、积极开展按季收息工作,努力盘活不良贷款。x、加大组织存款力度,有效增加低成本存款。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二

在学习和实践中,公司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工具。通过对实际企业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运营的原理和规律,培养我们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技能。从个人实践出发,我在进行公司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案例分析需要全面的信息收集。在进行公司案例分析之前,首先要收集企业的相关信息。这包括企业的背景信息、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市场竞争状况、财务状况等等。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各个方面,才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期刊和行业报告,以获取有关企业的最新和准确的信息。有了充分的信息基础,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情况,为后续的分析和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案例分析需要系统的思维方法。公司案例分析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和整理企业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也就是说,我不仅仅关注企业的某个方面,而是将多个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例如,在分析企业的市场定位时,我会同时考虑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产品特点等多个因素。通过系统思维的方法,我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和问题所在,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三,案例分析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观点。在进行公司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发现刻板的思维和固定的观点往往是一种障碍。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我需要拥有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观点。对创新的观点和思维的培养,对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非常重要。我经常鼓励自己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有时候,新颖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会为解决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案例分析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与其他人一起进行公司案例分析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团队合作也可以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和效率。在集体讨论中,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团队合作还可以培养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对于我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案例分析需要反思和总结。案例分析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出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进行反思,我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水平。同时,我也会总结案例分析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参考。只有经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管理挑战。

通过公司案例分析,我不仅仅获得了企业运营的深入了解,也培养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公司案例分析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学习和实践方式,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才使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三

甲、乙、丙、丁决定共同投资设立“红光”汽车修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为红光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400万元,甲公司以房屋出资,作价100万元,乙公司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作价100万元,丙公司以现金100万元出资,丁以设备出资作价100万元。上述股东在公司成立时实际缴纳现金100万元。

红光公司于2006年1月10日经过工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了营业执照。在公司成立后一周内,丙将自己出资的100万元抽回60万。并且公司成立后发现,甲用以出资的房屋已经出售给张某并在红光公司成立之前已经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丁作为出资的设备经过重新评估价值仅为30万元。

红光公司章程规定,未经公司股东会同意,不得出售公司经营性财产并不得进行非经营性支出。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1)经过公司董事会同意,红光公司董事长王某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辆轿车按照现在新车的价格出售给红光公司,该笔交易使得红光公司损失25万元。(2)红光公司董事会将公司一处办公用房出售给戊公司。(3)向当地工商银行贷款500万元。(4)乙公司想退出红光公司,准备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陈某,但是遭到其他股东的一致反对。

问题]。

1、股东在红光公司设立时的出资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2、红光公司成立后,对丁的出资瑕疵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3、红光公司成立后,张某能否要求红光公司返还甲出资的房屋?为什么?

4、王某将自己的私人汽车转让给红光公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8、乙公司转让股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满意答案。

不符合。。货币出资必须30%以上。

1、股东在红光公司设立时的出资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2、红光公司成立后,对丁的出资瑕疵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3、红光公司成立后,张某能否要求红光公司返还甲出资的房屋?为什么?

4、王某将自己的私人汽车转让给红光公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8、乙公司转让股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08年5月,华天公司、婴宝服装厂和红太阳服装厂准备出资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服装生产。三家投资企业设立公司章程,并共同出资30万人民币。其中华天公司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作为出资,价值9万人民币;婴宝服装厂以机器设备出资,价值11万人民币;红太阳服装厂出资10万人民币;其后,三个股东中各指定一名代表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但未予登记。请回答:

3.股东全部出资后能否由各方指定代表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满意答案。

1.符合2.可以。

3.能,但是上面的情况就不行.因为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股东的首次出资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1)五人饮料公司组建过程中,各股东的出资是否违反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2)五人饮料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1)违法《公司法》第二十七条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200*30%=60万元大于50万元。

3)属于分立。

解答:

1、该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成立。理由: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设立符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条件。即该公司的人数(公司法24条)、出资额(公司法26条),及出资形式(公司法27条)均符合法定条件、法定程序。

2、其一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司法27条);其二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公司法28条)。

3、c除应该向公司补足认缴出资17万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28条第2款)。

4、该科技有限公司应向设立地工商登记部门申请办理登记,同时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

答案2:不能够成立,没有达到注册资金的标准,2、应该请专业的机构对新技术成果和厂房的价格做有效的评估,而且厂房应该做转移登记手续。

3、承担违约责任,并承担将承诺资金补缴的责任。

4、应该向公司设立地的工商局提出申请,应该提交一份设立公司的申请书和公司的章程、公司股东出资的证明材料及家庭住址、将要设立公司的名称和法律形式。

5、a的出资是符合法律的规定的,法律认为可以用自己的新技术成果做为出资的方式。

有限公司成立后,发现股东实际出资额明显低于所规定的价额时,应当由该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该股东并向已经交足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例题:

甲乙丙共同出资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设立时间为2000年3月,2001年4月又吸收丁入股,02年10月,公司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拖欠了巨额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法院在清算中查明甲在公司设立时作为出资的房产,其实际价额明显低于章程所规定的价额。甲的个人财产不能弥补出资额与实际出资额的差额,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对甲不足出资行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上例谁对谁承担违约责任?转让。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每个商科学生在学习阶段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公司案例分析,这不仅是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进行公司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案例一:苹果公司(250字)。

在分析苹果公司的案例过程中,我注意到市场定位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苹果始终将自己定位为高端电子消费品公司,并专注于科技创新和先进的设计。通过分析苹果公司成功的原因,我了解到定位的选择能够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此外,研究了苹果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后,我也认识到供应链的协调和优化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了解和分析苹果公司的案例,让我对市场定位和供应链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段:案例二:亚马逊公司(250字)。

亚马逊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公司,其成功的案例也为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分析亚马逊公司的案例时,我发现了亚马逊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的长期战略规划,以及促销和品牌推广的策略。亚马逊能够通过不断拓展产品线和进军新市场,保持其竞争优势,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此外,亚马逊对于客户体验的重视也让我深受启发。通过亚马逊的案例分析,我认识到战略规划和客户体验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四段:案例三:星巴克公司(250字)。

在研究星巴克公司的案例时,我发现了总部文化对于分店业务成功的重要性。星巴克公司始终注重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并建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分析星巴克公司的案例让我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营造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忠诚度。此外,星巴克公司还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时尚的装修风格来吸引消费者。通过研究星巴克的案例,我获得了关于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洞察。

第五段:结论(300字)。

通过对苹果公司、亚马逊公司和星巴克公司案例的分析,我意识到在商业运营中,市场定位、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客户体验和企业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学习和运用这些概念和方法,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公司案例分析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实践能力的磨练。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从成功的企业中寻找经验和启示,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商业运营中。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出色的商科人才。

通过对公司案例的分析,我不仅仅学习到了很多有关商业管理的知识,还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我相信,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这些知识和经验将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在商业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五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华为的创新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管-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运营网络。

华为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统一平台、统一体验、具有良好弹性的single解决方案,支撑电信网络无阻塞地传送和交换数据信息流,帮助运营商简化网络及其平滑演进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业务和简单运营,降低网络capex和opex。同时,华为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与运营商深度战略协同,应对无缝演进、用户感知、运营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领域的挑战,助力客户商业卓越。

企业业务。

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主营业务。

华为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

华为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各种各样的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六

国外:世界如此之大,东方不亮西方亮。你欧美跨国公司吃欧美市场的肥肉,我可以先去啃亚非拉市场的骨头。不能正面碰撞我先迂回侧翼。1995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艰苦漫长旅程,起点就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从1995起,经历了6年的漫长拼搏,一直到华为在国际市场才有了成效。这一年,华为的产品已经进入非洲、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华为的品牌也开始在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叫响。

2、产品发展策略。

华为在原有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单一产品基础上,1989自主开发pbx。1994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通过了cmm5级认证。推出gsm设备。逐步研发了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gsm设备„„一直到现在的云计算。它的产品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的。

3、产品革新策略。

华为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推出第三第四代的电信通讯设备和解决方案。在无线电,微电子,通讯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

4、产品发明策略。

在1995年华为就开始跟踪国际上3g技术的走向,而在当时国内并不多少人看好3g领域且当时国内还未发放3g的牌照。华为从一开始就投入了巨大的人才、资金等进行3g的研发。

而今天华为3g已经走在领导的先进行列。它的产品发明和技术创新是无法阻挡的。除了现在时兴的3g技术,到现在云计算。可以看出华为的技术和产品发明的是正确的。

5、市场转移策略。

这种战略是指企业将现有产品投放到别的企业尚未进入的刚开始形成的处女市场。华为的数据通讯产品从个人到家庭、再扩大到企业、政府。从国内到俄罗斯,(左右当时俄罗斯市场普遍不被看好,各通讯巨头纷纷推出),泰国,越南,南非等地。华为的产品市场不断的转移和扩大。

6、全方位创新策略。

华为,华为公司成为世界专利“申请数量”(非核准)年度最多的公司,结束了飞利浦垄断长达十年之久的“霸主”地位。华为的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高科技行业,没有核心技术,品牌会空壳化,没有生命力。所以,华为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自主的技术路线。

营销组合。

1、价格封杀对手;。

2、编织客户关系网;。

3、农村包围城市;。

4、重点打击主要对手。

项目背景:

203月初,国内第五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铁通挂牌成立。铁通要想参与其它电信运营商竞争,就必须进行电信本地网的建设,而铁通在这方面的基础完全是空白。所以铁通本地网建设项目“铁通一号工程”成为铁通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由于电信行业的特点,对设备供应商来讲,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销售项目,而且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市场战略格局的划分,各个厂家无不倍加重视。

“铁通一号工程”分为两期进行,一期项目是各个省会城市本地网建设,作为一个城市的本地网,一般情况下只可能使用一种机型,而且省会城市的设备选型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其它城市的设备选型,所以一期项目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本人受命与另外两个同事组成项目组负责j省“铁通一号工程”项目,本人负责客户关系平台的建立和项目协调,另外两位同事负责技术推广工作。

项目背景分析:

“铁通一号工程”由铁通总部对国内三个知名厂家进行招标,但各省分公司有权自己选择机型。除华为公司以外,另外两个厂家分别为b公司和z公司。接到任务后最重要的事是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j省铁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决策链以及关键人物的个人背景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了解相关各厂家与j省铁通交往的历史和现有设备使用情况。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对项目进行了swot分析。根据了解,华为公司的设备在j省铁通以往只有少量的应用,客户的反映一般。优势在于设备功能比较强,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劣势在于价格相对较贵,而且客户关系十分薄弱,平时与客户几乎没有交往,甚至不知道客户的工作地点在哪里。而b公司在j省铁通已有八千门的交换机在网上使用,由于设备比较陈旧,功能较差而且运行不很稳定。但该公司与j省铁通有长期的交往,关系密切。而且当时铁道部持有b公司的股份,所以b公司有来自铁通上层的支持,在与客户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z公司设备性能与华为公司不相上下,优势在于其设备价格低、市场策略灵活,但该公司产品在j省铁通从没有过应用,同样没有客户关系基础。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相比之下b公司对我们的威胁更大,是主要竞争对手。

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销售人员应该清楚的知道,通常情况下客户最不信任的人就是销售人员,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是进行销售的第一步。要想取得客户的信任,关键是要让客户感受到你为客户服务的良好态度,就要处处为客户着想,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帮助客户去解决问题。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的就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在为客户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时,都要告诉客户这样做对他的好处。铁通的市场人员都是技术维护出身,没有丝毫的市场经验和意识,我就利用我在这方面的优势,和他们探讨铁通未来如何经营,主动为他们上销售技巧课,并且以他们的客户经理的名义,为他们拓展重要的客户,使客户非常高兴和满意。在客户要进行网络规划设计时,我们就主动和他们一起连续几天干到深夜。当发现他们的建设思路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主动为他们写了一篇铁通市场分析报告,为客户做市场的swot分析并提醒他们在电信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我们不仅做到了客户期望厂家要做的工作,而且还做了许多超出客户期望值的事情。当你为客户做了这么多工作,而你的竞争对手却没做到时,客户对不同的销售人员和厂家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抓住客户主要需求,迅速切入。

“铁通一号工程”一期项目时间非常紧迫,从开始运作到最后的投标日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通常的方式先拉近客户感情再打入产品的话,时间上是不允许的,而且在短时间内客户关系上也很难超越b公司。所以,只有抓住客户的主要需求,迅速切入。通过与客户的初次交往,我们发现面对的客户有强烈的危机感。铁通初建,他们不仅是没有设备,没有市场,更没有电信运营的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感到困惑和茫然。在这种情况下,人人考虑的都是铁通如何生存,而无暇考虑个人利益。用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的层次理论进行分析,客户的需求应该在高于生理(物质)需求的安全需求的层次上,把握住这一点,就确定了我们市场关系的切入点。本人有着十几年在电信行业的工作经验,对电信的建设和运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这正是客户所缺乏和急切想知道的。于是在与客户交往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去宣传公司的产品优越性,而是和客户畅谈电信运营商的建设和经营之道,这些对客户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客户非常乐于与我进行交流,这样使客户关系迅速地建立起来。同时,也把握住了客户的本地网建设的建设思路。

发现问题,引导客户虽然客户关系迅速地建立起来,在产品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客户的完全认可。客户长期使用b公司的交换设备,对此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都比较熟悉和了解,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客户并不打算引进新的机型。客户对华为公司设备的认识也仅仅是对公司品牌的认可和对原来使用的少量设备形成的印象而已。所以客户再三表示说:“听说你们公司交换机的模块功能比较强,所以这部分我们想用你们公司的,但汇接局我们还是要用b公司的,因为我们原来就用他们的设备,对它比较了解。”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了解电信行业的人都十分清楚,如果在电信本地网中不能占据汇接局这一战略制高点的话,你只能充当一个配角,随时都有可能被挤出本地网。但在这种情况下,靠强力的推销是不起作用的。此时我们没有急躁,而是冷静地通过寻问来使客户发现问题,寻找机会,引导客户。我们有意识地寻问客户b公司设备的使用情况,终于在客户陈述的情况中我们发现了机会。客户说他们使用的b公司八千门交换设备不具备局间计费功能(事实上b公司的新设备未必存在此问题),所以与中国电信间的结算只能完全由中国电信说了算,估计每个月损失十几万元。于是我们进一步寻问客户:“如果八千门的交换机一个月损失十几万的话,那么将来铁通发展到几十万门、几百万门的时候将会怎么样呢?”一句话顿时使客户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我们在技术交流当中除介绍本公司交换设备的一般功能外,着重介绍了它的局间计费功能和由此能为客户带来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使客户完全动摇了对b公司交换设备的信心,而完全信赖了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最终,一期项目的三万七千门交换设备被华为公司尽收囊中,并为下一步拓展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势利导,扩大客户需求一期项目刚刚尘埃落定,二期项目随之而来,j省内五个城市本地网交换设备建设项目。省会城市由于一期项目被我们全部得到,所以二期扩容已非华为公司莫属。j省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很大。但由于客户在当时看不到未来的市场空间,对市场前景缺乏信心,所以另外四个城市的交换机建设总量只有二万六千五百门。这样小的建设量不仅根本不能满足客户的市场发展需要,而且不足以使的华为公司交换设备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将价格昂贵的主控设备分摊到这么少的用户线上,会使平均价格变得极高,客户不可能接受。这种情况下必须想办法扩大客户的建设量。恰好此时,为了帮助其它办事处建立市场关系,我为s市铁通进行了一次市场培训。回来后,我借机把s市铁通在本地网建设上大胆做法“介绍”给客户,从侧面对客户施加影响。同时亲自为客户拓展了几个重要顾客,树立客户起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此时铁通总部也对j省铁通提出了扩大建设量的要求。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客户把建设量逐步扩大到了三十几万门,一越成为全国铁通各分公司建设量之首,使我们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把握客户的思路。

b公司和z公司在一期项目失利后,在二期项目中都加强了市场工作的力度,使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各个公司的产品都有其特点,厂家为客户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厂家中:b公司的本地网设计为汇接局下带若干个需要有人值守的端局,华为公司的设计则是汇接局下带若干个不需要人员值守的模块。如何把客户的思路引导到我们的轨道上来呢?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我们从电信经营的角度与客户探讨如何才能减员增效;如何才能及时灵活地拓展市场。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客户的共鸣,而这些也正是能够充分发挥华为公司设备优势的地方。客户接受了我门的经营思想,其建设思路也就纳入了华为公司的轨道,并且由我们帮助客户做本地网设计,这样客户的购买意向也就必然倾向于华为公司的产品了。

强调利益,克服缺点虽然客户对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有了高度的认可,但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价格在三个厂家中是最高的。如果客户全部选用的话,要多花四、五百万元,对资金十分紧张的客户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竞争对手为了争夺市场,纷纷向客户许诺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使客户在给予华为公司多大的市场份额问题上产生疑虑。在此情况下,我们在交流中充分阐述华为公司交换设备的优势所在,强调产品功能为客户带来的长期利益,帮助客户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算一笔帐,使客户明白,虽然前期投入大一些,但得到的回报则是长期的,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通过此方法,克服了华为公司在价格方面的缺点问题,客户表示愿意尽可能多的选用华为公司的交换设备。

有条件让步,一箭双雕随着投标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厂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对手不仅各自抛出更优惠的条件,而且通过高层关系向客户施加影响,而这正是我们的劣势所在。在此情况下,要想百分之百的占有市场是不可能的,为了尽可能多的占有市场,我们适时提出了华为公司的优惠条件:如果客户购买华为公司交换设备超过二十四万门的话,华为公司将免费赠送八千门的交换机设备。其中我们还特别声明,这八千门的交换设备是可以等价转换成华为公司的其它通信产品的。此时,我们考虑的不仅二期项目的市场占有率问题,而且为下一步传输设备进入j省铁通埋下了伏笔。因为,我们估计到客户订购的三十几万门的交换设备大概需要两年才能消化掉,另外是否再多八千门的交换设备对客户并不十分重要。但可以预见的则是,交换设备间的传输问题将马上成为客户的迫切问题。由于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优惠承诺,使客户更加坚定了使用华为公司交换设备的决心。在二期项目招标中,客户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订购华为公司交换机设备近二十九万门,金额约一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几个本地网的汇接局全部使用了华为公司的128模设备,而b公司和z公司只各自得到一个县的端局。“铁通一号工程”由此结束,华为公司交换设备在j省铁通本地网上已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拿下了j省铁通交换设备项目后,公司其它产品部门也都想利用这个市场关系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如通信电源、配线架等。在与客户交流之后,我决定放弃在销售这些产品上的努力。因为,大客户销售的特点之一是集体决策,作为销售人员要想得到一个决策群中的所有人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对意见存在是必然的。在“铁通一号工程”中,交换设备作为本地网核心产品,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客户集体利益和决策者个人利益。所以,决策者在选择使用华为公司交换设备时能顶得住来自上级压力和内部的反对意见。但如果要使决策者全部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他将承受反对者舆论的压力,有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况且,象电源、配线架之类的产品,质量问题对客户直接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决策者则可以通过购买上级领导推荐的产品,给上级面子还领导人情。但此时我们则把下一个重要的产品销售目标放在了传输设备上。

把握节奏,步步为营在销售过程中,抓住客户最迫切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抓住了重点。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作为本地网建设的基础对设备生产厂家而言其销售同等重要,哪个都是不能放弃的。但在销售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把握节奏。在“铁通一号工程”项目过程中,我们没有为了展示公司的‘实力’把公司的各种产品统统介绍一番,当时只重点针对客户当时最关心的交换设备进行交流和介绍。而在得知“铁通一号工程”二期项目被我们拿下之后,当客户马上面临传输问题的时候,我们则提前一步提醒客户该考虑传输设备问题了,才开始对传输产品进行介绍。此时客户已经拓展了一些用户,对传输设备的需要已经迫在眉睫,但由于铁通百业待兴,资金非常紧张,再拿出一笔钱来购买传输设备是很困难的。我们不失时机地向客户建议,把原来向客户承诺赠送的八千门交换设备等价转换成传输设备,客户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紧接着我们又从提高客户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向客户推荐华为公司的智能网产品。在本人离开这个项目组,离开华为的时候,传输设备已经顺利地“送”进了客户的本地网,抢占了市场先机,智能网项目也已经提上了客户的日程。取得如此的销售业绩,而我们付出的销售费用仅仅几千元而已。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既没有给客户送厚礼,也没有请客户吃大餐。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是因为我给予了客户更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帮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回顾整个销售过程,深深地感受到成功的销售源与理性的思考,系统的分析和具体的方法。而这一切不仅是几年销售经验的积累,更得益于在几年培训工作中对销售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中真正感受到“观念的改变导致行为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导致结果的改变”的深刻含意。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七

本文作者paulhowey是talkroute公司联合创始人,这家初创公司成立,总部位于芝加哥,是一家云托管虚拟电话服务商,服务对象是小企业,他们提供的服务很有趣,当客户致电小公司时,他们会让这些公司听上去像大企业一样。可能读者一开始还不太了解情况,因此我需要先做个解释。我们,talkroute公司拒绝了一家知名企业加速器的邀请,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蠢透了。即便我在博客上发布了一份很长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要拒绝这家企业加速器,但是外界仍然有很多质疑声存在。

今天,我希望再次分享一些小秘密。

我们在techstars企业孵化器待了六个月,并且在没有外部投资,也没有招聘一名员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发展到月收入7.5万美元以上。

我的联合创始人erichowey是我兄弟,实际上,在运营talkroute公司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就像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在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之后,我们发现了有三件事可以帮我们获得成功。

客户获取:一个还没有被谷歌封掉的策略,帮助我们获得了大量客户,而且还无需任何成本。

正如你所知,谷歌喜欢一些独特,且具有相关性的内容。因此,当谷歌在五月份推出googlevoice的时候,我们抓住了那个机会,写了一篇关于googlevoice可选方案的博客。

截至目前,短短五个月时间,那篇博客的阅读量就已经超过了18万次,并且有1.7万人注册了我们的服务。而且现在每个月仍然能够吸引1000到名用户注册。

对了,这里最酷的是,我们没花一分钱,从产生这个想法,到在博客上发布那个可选方案的文章,只花了四个小时(我们使用了yoastwordpress插件,快速标记出了元信息,让那篇博客便于搜索引擎优化,这个步骤只需花几分钟时间)。

实际上,正是由于传统的黑帽seo技巧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这真的是第一次,你可以感到充满信心,因为你会发现把时间投入到编辑与行业相关的内容上,会有这么这么大的收获,要感谢谷歌各位大神!

那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l企业博客可以带来很多业务。

l关注所处行业内的新闻,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l来自新创公司的小企业博客,其实在google上的排名不低。

客户服务:我们每天只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支持5000多个付费用户,其实是有诀窍的'。

在此我没有冒犯tonyhsieh和zappo公司客户服务的意思,但是让所有客户都感到快乐,会让年轻的初创公司走上错误的道路。

实际上很多公司会把客户服务看做是一个副产品,基本上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我们的做法是,把自己的ui和产品文档做的更好,这样客户就不会经常来询问我们啦。当然啦,问题还是会经常存在,但是我们会不断测试优化我们的用户界面,尽可能地把问题数量降到最低。

当我们首次推出服务时,我们只有100个beta用户,他们每天会给我们提出70-80个客http:///news/户支持问题,而现在,我们的用户数量超过4万人,但每天平均只处理40个客户问题,而且80%都通过电子邮件搞定,每个问题的解决时间大约在1到2分钟,90%的问题都和预售有关。

那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l你不需要像zappo公司那样,把客户服务做的面面俱到,因为所有公司都渴望做到那种程度。

定价模式:在不“吓跑”客户的前提下,如何给你的服务提价。

我们使用了多层定价结构,每月500分钟服务起步价是9.95美元,然后是每月1万分钟服务,价格为199.95美元。几乎每一家软件即服务初创公司都采用了分层定价策略,我们也不例外,一样遵循了行业规则,干嘛非要去改变这个行业规则呢,对吗?错!

是我们和客户进行了交流,然后经过研究,推出了每月19.95美元,不限通话时长的套餐服务,于是我们的客户转换率大幅提升了。

那么对于那些之前每月支付9.95美元的客户来说,我们不等于把他们的费用给提高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并没有提高他们的价格。实际上,通过和客户沟通,我们发现新的定价策略为客户带来的附加价值更高。

那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你要把客户看做是你公司的小投资人,有时为了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他们略微受到些“损失”,其实没什么关系――前提是他们需要更多的附加价值。

结语。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八

上海是我国最早成立综合性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地方,第一家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上海为了尽快摆脱城市功能老化、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设备陈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困境,向中央提出采用自借自还的方式,利用外资来加快上海改革开放步伐的请示。1986年经国务院94号文批复同意,上海可筹措32亿美元,主要安排城市基础设施、旅游和第三产业、工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等三个方面的项目建设,即“九四专项”。上海久事公司应运而生,负责“九四专项”所需资金的统一筹措、安排和综合放款,并具体负责实施地铁一号线、南浦大桥等五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地方基础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环境下,专业从事地方经济发展融资的实体公司的成立,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久事公司开创了政府借助平台公司实施市场化融资之先河。久事公司的成立,为上海在城市建设投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为上海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为控制单一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同时继续上海的城市建设,上海市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投资公司问世,即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简称上海城投)1992年成立。成立之初的上海城投,其主要任务是集中管理城建规费和建设费用,并想方设法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发展至今,上海城投已形成了包括路桥板块、水务板块、环境板块、置业板块在内的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已从单一的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为政府投资主体、重大项目建设主体和城市运营主体。

上海申办世博成功后,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密集建设期。4月,上海久事公司携手上海城投,投资组建申通地铁集团,负责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融资。同年,上海市政资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水务资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它们与上海城投共同构成上海城建资金筹措与管理的“1+3”架构,进一步强化了城建资产的市场化运作。

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浦东开发,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陆家嘴集团、金桥集团、外高桥集团、张江集团等四大开发公司。截至“十五”期末,这四大开发公司承担了浦东新区80%以上的招商引资任务,共筹集开发建设资金500多亿元。为了推动虹桥商务区建设,,上海又成立了申虹公司,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机场集团、上海久事和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其职责是对虹桥枢纽规划范围区域实施专项土地储备,负责征地动迁和基础性开发。,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其定位是上海国资重大产业投资平台、资产运营平台和市场化融资平台。

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应用资本手段在区域甚至全国形成产业带动效应方面,上海亦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创投、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均定位于此。

上海创投成立于,公司采取“基金的基金”模式,组建基金(投资)公司17个、基金管理公司逾20个,募集和管理的创业资本达30亿元。上海创投通过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对17个基金(投资)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起,连续三年受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推进办公室委托,负责管理上海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资金,每期资金达10亿元人民币。

而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则由上海国际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于7月共同发起成立,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试点的国内首家以金融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业基金。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面向全国,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和其他优势产业的投资、重组、改制及上市,投资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服务等金融行业,以及新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制造业、消费品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其中金融业投资比重不低于50%。

上海不仅是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发源之地,也是各种创新型融资模式的引领之地。其突出特点在于以政府为主导,以城市的阶段性建设发展为目标,通过内部资金循环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久事、城投、申通,还是四大区域开发公司、上海创投,各类平台公司都依据城市建设需求而成立,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意图。同时,在政府的系统规划下,各家公司通过各类别项目在不同平台公司之间的调配协调,得以平衡资金投入数量和节奏,防控债务风险。

上海在创新型融资方式的大胆尝试亦走在全国前列。除了城建规费、财政资金、银行借款、市场债券股票之外,土地收入的利用、社会化资本引进、以上市公司为重点的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的推进等各类创新性融资方式,都是上海率先推出。此外,从开始,上海便对政府投资领域逐步进行分类界定,明确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非竞争性的公益性项目,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并确定将有赢利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步推向市场,进行公开招商,实现社会化融资;对于逐渐退出融资功能的平台公司,积极培育造血能力,适时转型,保障平台公司的持续发展。

当然,上海平台公司得以壮大发展,与当地政府强大的财政支持、良好的产业环境、“中国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拥有一支熟悉资本运作的专业化团队密不可分。这也是在各地纷纷提出学习上海时,上海相关人士一再表示“上海模式不可复制”的原因所在。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十九

安徽省马鞍山、亳州等地的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改制已经开始,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安徽省其他地区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也正在加快推进,从已有的实践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是让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提升平台公司的独立性和抗风险能力。

增强平台公司独立性。

5月20日,马鞍山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更名为江东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我国首个地方城市投融资平台创新改制案例。早在今年3月2日,马鞍山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就表示,马鞍山城投将前行一步,改制重组成江东控股,到时将正式变成一家普通国企。当地政府也表示,改制后若有需要,政府可通过招标的方式购买服务。改革后的马鞍山城投可以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竞标。中标后签署建设合同,让其承担市政项目。

今年6月26日,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变更亳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亳州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药都地产、交投公司、公交公司、文旅公司、保安公司及安源检测线公司的股权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对建安控股集团公司增资20亿元人民币,增资后建安控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30亿元人民币,然后上述6家公司股东名称全部由亳州市国资委变更为建安控股。

建安控股有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改制以后,平台公司的平台属性得到弱化,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据了解,融资平台的股东背景较为复杂,有的直属于地方政府,有的属于财政部门,有的属于国资部门,还有的属于水利部门等,运营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只作为融资平台,对于资金的使用自主权较弱,而改革就是要提升这种自主权,政府真正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

仍有政府信用背书。

业内人士称,融资平台转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改革和重组使其变成一个普通的企业,至少80%的城投类企业适用这种办法。二是使其成为一个特殊目的实体,专门做政府的公益项目,和政府财政百分之百捆绑在一起,出了问题由政府兜底,大约10%至20%的城投公司可以采用此种模式。从安徽省已有的实践看,采取的是前一种模式。

建安集团有关人士称,公司的组建除了出于化解债务风险的考虑,还有深化国企改革的需要。组建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安控股所属企业,按照建安控股统筹安排的经营计划,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做大做强。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国企,但只要融资用途为基础设施等与政府投资相关的项目,就依然有政府信用背书,由其发行的城投债还是类似于准市政债,刚性兑付暂难打破。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二十

科龙电器股份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济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科龙公司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在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0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并且顾雏军入住科龙后出具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科龙公司同时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对于科龙财务造假,中国证监会已做出处罚决定,但其引发的相关问题令人深思。科龙财务造假的根源仍然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2001年,科龙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格林柯尔”实现了民营化重组,其初衷是希望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够打开产权之结,改善公司治理。现在看来,在顾雏军的把持下,科龙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但没有改善,反倒被强化了。从表面上看,科龙已经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实质上公司治理仍存在严重缺陷。顾雏军利用其对公司的超强控制力,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为格林柯尔谋利,导致科龙陷入新的危机。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也是名存实亡。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内部治理,还包括外部治理。法制的完善和监管的有效性也是相当重要的。有法不依,任何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都可能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保障。虽然市场主体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与制度博弈,而法律法规就是为了约束和防范这种试图突破制度的行为而设置的。

证监会是对证券市场行为进行全程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机构。顾雏军涉嫌多项证券违法违规问题,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查处是完全必要的,但事实上,2002年以来科龙的经营业绩出现剧烈波动,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质疑,现已查实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存在严重不符,但它居然能够利用财务数字游戏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混了近5年。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管,没有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投资者,反映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有待提高。

拥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金字招牌的德勤也没有把好这道关,反而深陷“科龙门”。由此可以发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大陆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自从我国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其独有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占据了国内审计服务的高端市场,业务收入和利润率遥遥领先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资本市场的磨砺和实力赋予了其极高的品牌价值,为其带来巨大的商誉和业务机会。但事实证明审计师如果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就可能成为问题公司粉饰其经营业绩的“挡箭牌”,并给事务所带来一连串的麻烦。所以,审计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遵守法律法规。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二十一

在风起云涌的企业再造热潮中,人力资源工作(humanresource,简称hr)也和其他经营工作一样,成为企业再造对象,希望藉此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人事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力资源”,而不是具体的生产材料,人事工作的目标和宗旨是合理分配劳动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的智慧和潜在能力,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员工以愉悦的心理状态为公司作出贡献,而其自身也能得到最大满足。人事工作这一独特性也使得hr再造和其他流程再造有所区别。我们将通过美国惠普公司(hp)、苹果电脑公司(applecomputer)、通用电器核能公司(ge核能)以及电话电报公司(at&t)四个著名公司的hr再造案例,对hr再造的必要性、再造流程以及意义作一分析和阐述。

一、传统人事工作流程的弊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公司已逐步利用it技术(即信息技术)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虽然经过多年的修补,许多公司传统的人事工作流程依然是复杂、繁琐、效率低下,与高新科技环境不相协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hp公司。5年前,hp的人事管理部门由分散于hp大小50多个分公司和120个销售办事处的50多个分支机构组成,下设各分支机构没有人事决策权,用人申请必须经过总公司规定。低层经理若要招聘人员,必须自上而下、层层申请、通过贯穿于公司的一整套机构才能完成,耗时长久。而且上下层部门之间交流较少,很难跟踪了解到了哪一层,什么时候结束,人员什么时候才能到位;同时,hp的积事机构间也不互通信息,彼此之间不了解对方需求。如果写信应聘的申请者想同时申请不同hp机构的职位,必须向每一个机构寄出简历,否则,假如应聘者寄材料的部门没有空缺,即使其他部门需要人员,也不可能拿到应聘者的材料……此种情况不一而足。总之,这套人事工作流程对hp而言效率太低,一项招聘工作需要层层申请、层层回复,往往耗时数月才能完成;对应聘者而言太麻烦,需要具有极好的耐心和充分的时间来等待最后的结果,往往有人等不及而另外寻找其他的机会;对需要人员的经理而言,这样的人事工作与其说是“服务”,不如说是“令人头痛”,拖沓的招聘过程往往导致经理们在急需用人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而intel的人事部门,则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为经理招聘员工、在经理与员工之间传递信息”的角色。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收集应聘者的材料、了解应聘者的需求、回答一些关于公司状况的问题,然后把这些情况转达给用人经理,回答经理们的一些问题,再将经理们的答复转达给应聘者。这种“传声筒”的角色不仅附加值较低,毫无建设性的意义,而且使整个工作变得不必要地复杂,造成机构的臃肿。事实上,如果让经理直接向应聘人员了解有关情况,或者让应聘者在应聘时就和经理直接讨论诸如福利、聘用职位以及职业发展等问题,那么,双方会更加了解,整个工作也将会变得更加简单、效率更高,而且减少了对人事部门的依赖,节省了花在人事联络工作上的人员、时间和费用。

显然,传统的人事工作往往更多地与许多繁琐的事务处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一种官僚等级。因此,必须把人事工作中一些必要的常规的程序流程化、标准化,把人事管理部门从繁琐、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人事管理部门才可能有精力考虑一些战略性的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hr再造的目标之一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常规的事务工作”,提高相关决策的速度和精度,给员工提供及时、一致、高质量的人事服务;同时,让人事部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于其他一些高附加值的工作,降低行政费用,创建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二、如何进行人事工作流程再造。

从案例来看,运用it技术进行hr再造一般有两种方法:技术驱动型和过程驱型。技术驱动型以现有系统为基础,重新设计合理的人事工作流程。这一方法有三个优点:(1)可以利用现行系统提供即时技术支持;(2)建立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费用较低;(3)由于现有系统属于正常运行状态,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大大减少。但是,现行系统对hr再造的设计思路有较大影响。相反,“流程驱动型”则是从一开始就推翻公司的现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共方案是特定的,通常也只适用于特定企业。

企业再造带来的是彻底的组织变革的变化,存在着较大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很大阻力。因此,应该采取一些很快就能见效的措施,让员工相信:企业再造的确有利于公司。所以,hr再造有必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人事工作流程为起点。

例如,hp的hr再造首先着眼于员工求职过程。为改变对需求部门和应聘人员都比较麻烦的被动的工作方式,hp设立一个招聘管理系统(ems):所有的申请人的人事材料首先全部寄往“应聘响应中心”,在这里,有关人员统一处理所有的材料之后,立即与美国各地的hp人事部门取得联系,把相应信息传递过去,人事信息就可以通过ems得到共享,并可获得快捷处理。另外,hp还设立了一个电话服务系统(tabs)。这个服务系统可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回答并处理员工有关福利、医疗、员工退休计划、薪水计划以及持股计划等各种问题。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端,在以后的hr再造实施过程中,经理和雇员的反感越来越小,以后的hr再造颇为顺利。1990~1993年间,hp的人事工作人员减少了1/3,人员比(人事工作者/总员工人数)从1/53降低到1/75。人事副总裁彼德逊说,这些人员的减少,在每年为公司节省5000万美元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显示了一种明快、高效的工作作风。

apple公司利用it技术,使人事工作从人事主导型(people-oriented)变为服务主导型(service-oriented)。如果经理们需要处理一些常规的人事问题,可以通过一些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来处理。其中,通过一种叫作merlin的服务系统,经理们可以在自己的办公电脑上随时处理人事问题,并可通过电脑或电话提交管理报告,实现了无纸办公。apple公司还有其他一些自助服务信息工具,如互联网求职系统“求职者”(jobfinder),汇总了公司所有员工所在部门和电话号码的“员工信息目录”(directorda)以及提供所有培训课程的“苹果大学目录”(appleucatalogue)。这些工具也给应聘者提供了在线服务,能够比较方便地了解所需信息。副总裁凯文・沙里文说:“如果在人事工作中,对于人事工作的意义以及做法,没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取得显著改变。”

ge核能的hr再造是另外一个成功的典范。公司再造的是工资计划流程,通过再造,公司创造了一个无纸办公的管理流程,工资计划的时间从原来的10天降低到1天~2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分析能力。

at&t的hr再造集中于工作职位的填充--从用人需求预测到职位空缺填补。at&t每年要有30000个管理职位和16000个技术职位的空缺。每年处理这项工作的费用成本约有2亿美元。很明显,如果整个过程能够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处理,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1995年第二季度,at&t开始实施hr再造。一套中央处理系统汇集了应聘者的材料,用人经理可以直接通过电脑查看应聘材料,处理有关工作;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以公文传递的形式在经理--人事部--应聘者之间,进行大量的信息传递工作。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把hp再造的实施过程大致归纳为以下四个步骤:

1.对hr再造需求进行评估。

2.取得上层领导的支持。

由于hr工作与其他经营性业务流程不同的是,其经营绩效很难量化体现,因此hr再造更容易遭到反对。所以,在hr再造中,高层人事管理人员必须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强力支持。在hp,彼德逊就给予peoplebaseprogram(一种再造后的hr软件流程)很大支持。在apple公司,凯文・沙立文也非常赞同把信息技术引入人事管理工作。

3.形成hr再造指导团。

指导团(包括资深人事经理、mis经理、一线经理以及外部咨询顾问)通常在这一阶段组成。如果再造工程浩大,许多公司往往投入专门人员。指导团主要有以下责任:(1)了解客户或者使用者对于业务流程的哪些工作五一节比较注重;(2)勾画现行流程并归纳目前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给新流程设定经营目标和投入成本瞀;(4)分析再造流程,规划阶段性目标成果。在这个阶段,指导团将落实hr再造的总体方案并选择合适的顾问人员以及再造执行人员,实施再造。

4.组建再造实施工作班子。

在这个阶段,再造实施工作班子成员需要对现行流程加以分析,拿出几套备选方案,并对每一方案作出性能价格比的分析,最后决定实施方案、投入成本;安排小规模测试、设备安装、过渡管理、人员培训以及人事调度等行动计划;同时,建立阶段性目标,进行过程监控和再造成果的业绩评估。

三、hr再造的经验启示。

通过对众多公司hr再造的研究,我们发现:人们想当然地把hr再造看作是解决问题灵丹妙药,然而,人事再造不会总是成功的,也不会自动地增强组织的实力。根据调查,下列6个因素是帮助hr再造成功的关键因素:

(1)高级管理层的帮助与合作,企业核心人物对hr再造充满兴趣并给予积极支持。

(2)对业务及人事变更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敏捷的应变能力,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较快找出解决办法。

(3)不同层次员工对再造计划与实施充满热情,并积极参与。

[案例分析――著名公司hr再造案例]。

公司共奋斗的案例分析(专业22篇)篇二十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

8月,华为宣布一项全新的手机回收计划,在国内手机圈史无前例地把以旧换新的范围辐射到包括苹果、三星、小米、联想、魅族等各大友商在内的1500个型号的手机。此前魅族也宣布mcycle环保项目,该项目于8月18日在魅族官网上线。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小班保育员工作总结汇报(热门16篇)

    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示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时间匆忙,不经

    小学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9篇)

    计划书是为了明确目标、确定方向而编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工作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计划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元旦晚会主持词和串词(专业21篇)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接下来的活动将由我来引导。最后,让我们期待接下来所有精彩的内容,让活动充满欢乐和意义!(女):今天我们聚在这里,用心感受真情,用爱融化

    开展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实用20篇)

    综合实践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综合实践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这学期我呆了一年级的实

    最新实习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汇总15篇)

    党员转正申请书的完成不仅是对党组织的一次负责,也是对自己党性养成的一次自我反省和自我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新维护稳定工作总结文案(专业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一种检验,也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励志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8篇)

    成功属于那些敢于梦想、勇于拼搏的人,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就能创造奇迹。以下是一些励志文章的阅读材料,希望能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将进入知

    实用教师党员转正意见评语范文(24篇)

    教师转正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展现出优秀的教学表现和专业素养。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转正申报材料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某某同志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后,能按照党员标

    最新挂职个人工作总结文案范文(15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应当详细记录工作中的亮点、问题和收获,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示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转正申请书(实用17篇)

    高中生转正需要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先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高中生转正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