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及反思3篇(精选)

时间:2023-04-06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及反思篇一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例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据此回答3~4题。  

【例3】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d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例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d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c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例6】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c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哲学派别一览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唯一标准。凡认为_________,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_,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阵营。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_________的问题。凡是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凡是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和中首先遇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_________,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_________,不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_________的哲学体系。

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c  )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3、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  d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4、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c  )

a、民以食为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c、存在即被感知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5、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据此回答6—7题

6、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b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路线

7、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  (  c  )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c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9、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作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b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就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c  )              

a.承认了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决定的     

b.肯定了存在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

c.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

d.承认了物质依赖于意识

11、“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列宁把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a  )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物主义方法论结合在一起

c、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d、把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结合在一起

12、下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唯心主义否认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旧唯物主义看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旧唯物主义只承认意识依赖物质,而唯心主义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c、辩证唯物主义既看到物质决定于意识,又看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13、从“我在故我思”和“我思故我在”的争论中可以看出( acd  )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abcd)

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15、有人认为“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的,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答案:(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及反思篇二

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 李宏亮

【课标再现】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        

¨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1.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内涵

(3)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

2.理解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

(1)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

(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4)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生活动:展示一组著名学派的命题,请学生判断理解并归纳出他们的最大分歧在哪儿?

(最大的分歧在于认同世界从哪里来,谁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位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归根到底是处理好谁与谁的关系?

(如:学习实际效果不佳是学习计划与实际状态的脱节,归根到底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学生活动:展示四个代表观点,请学生在阅读课本p-1/9-1/10的基础上,进行归类。

(唯物主义: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可知论: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所能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知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并认为是它引起人们的感觉,但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参照p1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举例: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德国费尔巴哈“人不是导源于天,而是导源于地,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举例:如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举例: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举例:“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其实,蝴蝶梦中庄子的疑问是最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论,因为他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不可知和怀疑。)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1/10—1/11,思考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说明。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学生活动:“忆一忆”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和必须处理的三对关系是什么?

(认识和改造世界、人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关系,选择其中的一个举例分析)

举例:p10的材料、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能力、习惯、知识基础)、每年的家庭发展计划、一个人的心情与当时的境遇;承认物质第一性就不会怕鬼神、不会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举例: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首先要解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第一性就是要强调自然和人的存在的客观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不可回避),进而才会探讨如何尊重自然、满足人的需要,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敬畏自然--图腾崇拜的唯心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掠夺自然--人的崇拜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割裂人与自然关系的机械唯物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反映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举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决定了他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决定了他对世界是怎样的(联系、发展、矛盾客观性)、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决定个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

――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

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

――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地位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c.代表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二)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代表人物

――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

举例: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代表人物

――柏拉图、黑格尔、中国的老子和庄子(道生万物)、朱熹

举例: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客观精神”,在古希腊柏拉图那里叫“理念”,在黑格尔那里叫“绝对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则称之为“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谁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why:

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举例:形而上学主要是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代表人物是笛卡儿、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等人,以及法国唯物论者;如事物“是非此即彼的,矛盾的双方中正确者必居其一。”牛顿:“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的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小逻辑》。一般来说,形而上学最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辩证法很容易出现完全思辨的唯心主义。

3.反对二元论的错误观点

举例:笛卡儿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本节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重点学习了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两个核心问题即第一性和同一性问题,根据对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引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进而学习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三个基本形态以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两个基本形态,在学习中要主义各种哲学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最好能分析和体会他们观点中的局限性。

作业设置

1.同步完成《学习评价手册》的相应内容。

2.结合课堂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收获,给每一个哲学学派收集1-3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体验其中的哲学原理。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及反思篇三

班 级           姓 名        

一、考点知识填空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b)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                    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            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b)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是本原,先有       后有       ,        决定       。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                  、                和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a)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是本原,        依赖于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决定       。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和              。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             ,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              。

(2)            和             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二、知识疑点解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吗?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就是错误的,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课堂演练

(一)判断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

2.对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    )

5.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

(二)单项选择题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7.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

①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          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      (   )

a.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基本派别之一,其根本观点是认为          (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决定意识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11.“根据姓名即可测知人的事业、健康、财运……”,从哲学上看,这属于     观点(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12—13题。

1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

a.都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13.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围绕        作出的回答        (    )

a.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问题        b.思维决定存在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四、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   )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c.思维是否等同存在的问题         d.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理在气先

a.①②④          b.②③          c. ②③④        d. ②

5.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有人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鬼在心中”。这些观点 (    )

a.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b.实际上否认了神鬼的存在       

c.实际上是唯心主义           d.是一种不可知论

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世界统一于意识

c.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d.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7.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

a.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二)简析题

8.根据上面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哲学上讲,甲、乙二人在争论什么问题?

(2)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甲、乙二人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答案

三、课堂演练

1.×   2.√  3.×  4.×   5.√

6.a   7.c   8.a   9.c   10.b   11.b   12.d   13.d

四、巩固提升

1.c   2.b   3.d   4.b   5.c   6.b   7.b

8.(1)甲、乙二人在争论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本原)的问题。

(2)①甲认为“我在故我思”,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②乙认为“我思故我在”,则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世界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③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