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MJ笔神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经过验证有效的四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3、小组交流: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二

(三)认识常见气象符号并设计气象符号。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认识气象符号并设计这一环节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想象,自己设计天气符号,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了解现代和古代观测天气的方法(整合亮点之一)。

作用与效果:通过录像把抽象的问题以一个非常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获得真切感受,使他们可以更清晰、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这一知识点,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在古代,人们没有这些监测仪器,他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呢?在这一环节中,我课前布置了一项小调查,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调查古代人们观测天气的方法,然后利用播放天气图片方法,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天气,如:出现钩型云的是什么天气,出现鱼鳞状云的是什么天气,蜻蜓低飞是什么天气,学生猜测后及时的进行补充和拓展。

(五)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合亮点之二)。

作用于效果:应用过程中,效果是很不错的,随着课件的播放,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对天气影响着各行各业的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六)总结延伸。

天气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播放沙尘暴录像,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三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科学教案。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四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一、导入。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2.我们怎么知道下雨下了多少呢?简单的办法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五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六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我们的身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我们的身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我们的身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我们的.身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身体的结构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身体的结构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结构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4.6《口腔里的变化》

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身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八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3、小组交流: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九

1、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学编诗歌――色彩谣。

2、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学习词:绿、橙、紫。

1、幻灯机一部,画有红、黄、蓝三色花的明胶片一套,装有红、黄、蓝三色的滴瓶小试管三根。

2、每张桌上放两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滴瓶,每个幼儿三个小玻璃瓶、三根棉签、两张纸。

(一)、认一认。

1、出示有三色花的`明胶片,让幼儿观察并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提问: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学习词:红、黄、蓝)。

2、以变魔术的形式叠合或分开两种颜色的明胶片,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好奇。

(二)、试一试。

1、让幼儿人人都来做“魔术师”,利用桌上的材料,把两种或三种颜色自由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如将红、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橙色;将蓝、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绿色;将红、蓝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紫色;将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黑色。

(三)、画一画。

1、你变出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学习词:橙、绿、紫、黑)。

2、你能用变出来的颜色画什么呢?(让幼儿用棉签分别蘸变出的橙色、绿色、紫色和黑色自由画面)。

(四)、编一编。

你们用变出的橙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黄两个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黄、蓝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绿色画了什么?(启发幼儿编出诗句“黄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绿色画竹子。”)。

红、蓝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紫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红、黄、蓝三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黑色画了什么?(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五)、念一念。

1、请幼儿朗诵自编的儿歌。

2、鼓励幼儿为自编的儿歌取名字。

3、教幼儿学念儿歌,可以集体、分组或请个别幼儿学习朗诵。

将活动材料放在科学角里,让幼儿探索用其他颜色的颜料变出更多的颜色。

附:色彩谣(幼儿自编的儿歌)。

红黄两个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

黄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绿色画竹子。

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5、教师小结。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一

5、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综合预测明天的天气:

(2)讲解: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

(7)提问:你准备怎样预测明天的天气?

(8)讲述:请你将自己获取的有关信息和观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明天的天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课上如果有时间,就在此之前带学生去获取有关信息,没有时间则由学生课外完成。)。

6、总结与拓展。

(l)谈话:谁把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2)布置课外活动:预测明天的天气,晚上注意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明天进行实际观察,比一比,看谁的预测准确:你的预测如果准确,就可以涂亮智慧星!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二

1、导人。

谈话: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测量气温、观测风向和风力、观测云状和云量、观测降雨量,还知道了风和雨的成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几个关于天气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由此可见,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6)集体交流,小结。

3、了解一些预测天气的设备。

(l)讲述:要能准确地预测天气,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除了气象站的观测仪器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2)提问:你知道哪些先进的观测气象的设备?

(3)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四种先进的设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播放有关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先进的设备及其作用。

4、讨论: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

(l)讲述:气象站通过搜集、整理各种气象信息,发出天气预报!

(2)讨论: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呢?

(3)交流小结:除了可以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知道天气预报以外,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定制手机短信的方法知道天气预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三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一、引入: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四

1、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认识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特点。

2、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当地的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和保护情况。

3、增强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意识。

知道一些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特点。

让学生意识到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

活动手册、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当地野生生物的相关资料。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哪些野生的动物或植物?”

“动物园的老虎算野生动物吗?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人干扰少的生物才算野生生物。”

二、探究过程。

1、介绍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1)了解《野生动物保_》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2)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

(包括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它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海岸森林脊梁的作用。红树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食物链转换,它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3)写出保护野生生物的理由。

(4)小组交流。

2、调查当地的野生生物。

讨论野生生物当前的保护状况及在野生生物的保护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小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五

1、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学生准备各小组的观察记录。

教、学法观察、讨论、交流。

1、引入。

(1)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2)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班级交流,适时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事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六

1、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学生准备各小组的观察记录。

教、学法观察、讨论、交流

1、引入

(1)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2)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班级交流,适时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事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七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5、教师小结。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八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一、导入。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小学四年级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教案(热门19篇)篇十九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一、引入: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3、小组交流: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相关范文推荐

    记一次温暖的时刻(模板21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思辨和批判精神,通过质疑和分析来展示作者的独特思考方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获奖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写作的启示和动力。在我的书桌里,珍藏着

    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总结(模板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应试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色的总结。20xx年高考已成过去,回

    校园比赛活动策划方案全新(热门14篇)

    策划方案的制定需要团队协作和专业知识的支持,因此在编写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中的策划方案,希望对大家在制定自己的方案时有所帮助

    班主任学期中工作计划大全(16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互动与协作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新的一学期到了,

    走进高三班会(实用18篇)

    拥有良好的写作技巧和灵感创造力是写一篇优秀作文的关键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一、班会目的:。1、帮助学生尽快从舒适

    开学典礼上领导演讲稿(汇总19篇)

    开学典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以下是一些开学典礼口头通知的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开学典礼筹备工作有所帮助。各位教职工:当二月的春风悄悄带

    穿越时代的丛林(优质14篇)

    优秀作文应该遵循文学的基本规律,通过修辞和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本,希望可以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穿越丛林是一种刺激而又

    掌声教学设计网友来稿大全(22篇)

    教学计划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前瞻性。阅读下面这些优秀的教学计划,相信会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一、教学要求。

    初中毕业寄语(优质17篇)

    在作文中,要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使作文更具表现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1、老师,您是黑夜的启明星,您是远航的灯

    竹子的初中生竹子初中(优质21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是思想的充实和思考的深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借鉴。又是一个漫长的冬季。我迎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