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简短(四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有关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简短(四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简短(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关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简短一

  • 荷花淀教案 推荐度:
  • 元旦朗诵的名家诗歌 推荐度:
  • 清明散文 推荐度:
  • 雨夜的散文 推荐度:
  • 春天优美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老同学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机会回来。他在电话里说,上次在老家,看到了基隆河边10篇名家短篇散文精选:的荷塘,很想念家乡的荷花,能不能拍些照片发过来看看,以解思乡之情。我当然一口应允。黄昏时分,最是拍照的好时机,我迎着夕阳出发。“接天荷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正是赏荷的好时候,老同学不能前来,希望我的这段文字,可以让他满意。其实,我早已经被老同学浓浓的乡情和同学情所感动。——题记

基隆河边,只在小土桥的附近,上段在北岸,下段在南岸有荷塘。南岸的荷塘,其实就是河道凸出的一个部分,被栽上了荷花。这边的荷花大多是白色的,但是花瓣硕大肥厚,荷叶也是大的出奇,简直就是一方大圆桌,墨绿色,叶柄粗壮,密10篇名家短篇散文精选:生倒刺,高高立起,一看就带着那种生长的力量。可能是设计者为了方便游人赏荷,在荷塘中间有一道曲曲折折的栈桥穿过,沿着行走,你可以和荷们靠的很近,或者说你也好似变成了它们中间的一员,你可以清晰地嗅到淡淡的荷香,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身体。

这个季节的天气最是无常,突然一阵雨水降临,好在我早有防备,撑开了手中的伞。这时,欣赏打击乐,已经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了。噼噼啪啪,砰砰乓乓,我已经分不清楚这是雨点打在伞面上,还是打在荷叶上,亦或是打在栏杆上发出的声音。反正这些有节奏的撞击,原生态的音乐,带着生命的音乐,让我兴奋,让我陶醉。在这气氛的烘托下,仿佛我已置10篇名家短篇散文精选:身事外,幻化成仙,与荷花仙子翩翩起舞。

雨水是一条线的落下来,落到水里,溅起了水花,水花是透明的,好像玻璃做的一样,可是瞬间就碎了,均匀地洒在了河里。雨水落到荷叶上,彻底的散开,却变成了无数的细小的珍珠,然后再往中间聚集,变成了大个的珍珠,珍珠越来越大,这在河蚌里需要几年积淀的精华,而在此刻只需要一会,微风吹来,荷叶像女孩子,调皮地歪一下头,倾斜了一下曼妙的身体,珍珠又变成了水银,由于它和荷叶的不浸润,很流畅地倾注到比它低一些的荷叶上,水银再次变成了大珍珠,珍珠足够大了,又变成水银,流到下一片更低的荷叶上,最后落到水里。这简直就是一场魔术表演。

当我抬起头,从这梦幻般的世界里走出来,来到小土桥上,视线开阔了。看到荷塘边有好多人。情侣居多,两个人同在一片无雨的天空下,手牵手,肩并肩,显得更加的亲密。一个小孩子,早已摘下一片荷叶,倒扣在头上,孩子的小和荷叶的大,形成了对比,看出了顽童的天性,或许他只是感觉好玩,听着妈妈的指导,摆着不同的poss,等着爸爸给拍照。对小孩子,一片荷叶只是装饰,而对于垂钓者来说,一场雨不会动摇他们钓鱼的决心和耐心,他们把荷叶戴在头上,真的就是为了遮风挡雨。只要头上有了那片荷叶,他们的目光就更加坚定地盯着浮漂,等待那一次细小的颤动。

北岸的荷塘被沿河的小石板路分成两块,南边是靠河的部分,荷花在期初在岸边生长,已经慢慢的向河中间延伸,像众多的士兵,浩浩荡荡,大有占领河面,渡到南岸的大趋势。这里的荷花有红有白,红白各半,红白相间,长势虽然没有南岸的茁壮,也是喜人。由于此处的水面较宽,站在岸上对着荷花取景,远处就会有水留在取景框的上面,拍出的照片,有水有荷花有荷叶,显得饱满滋润,很有意境。北边才是由小路和滨河大道围城的真正的独立的荷塘,又被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这里的荷花比刚才看到的更加的秀气,或者说有些纤弱,也许是养分不是很充足的缘故。荷花全部是白色,荷叶是淡绿色,这和这片荷塘的整体气质正好搭配,三处荷塘,三种既是相同,又有着不同的美,真是天地造化。

s("content_relate");

【荷花的名家散文】相关文章:

冬天名家散文01-29

名家散文及赏析11-30

《人生》名家散文07-07

名家游记散文01-22

读名家散文07-19

春节名家散文11-23

友情的名家散文01-31

名家散文欣赏07-21

骠悍名家散文09-10

有关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简短二

  • 元旦朗诵的名家诗歌 推荐度:
  • 中秋美文 推荐度:
  • 励志美文 推荐度:
  • 经典爱情美文 推荐度:
  • 生活的美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有关名家的经典美文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小划子”虽然便宜,却也有些分别。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这些撑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

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的挑开了一本新寄来的月刊。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病的神慈悲我,竟赐予我以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除了一天几次吃药的时间,是苦的以外,我觉得没有一时,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庭院无声。枕簟生凉。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是一年来最难得的光阴呵,可惜只有七天!黄昏时,弟弟归来,音乐声起,静境便砉然破了。一块暗绿色的绸子,蒙在灯上,屋里一切都是幽凉的,好似悲剧的一幕。镜中照见自己玲珑的白衣,竟悄然的觉得空灵神秘。当屋隅的四弦琴,颤动着,生涩的,徐徐奏起。两个歌喉,由不同的调子,渐渐合一。由悠扬,而宛转;由高吭,而沉缓的时候,怔忡的我,竟感到了无限的怅惘与不宁。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情。

终日休息着,睡和醒的时间界限,便分得不清。有时在中夜,觉得精神很圆满。——听得疾雷杂以疏雨,每次电光穿入,将窗台上的金钟花,轻淡清澈的映在窗帘上,又急速的隐抹了去。而余影极分明的,印在我的脑膜上。我看见“自然”的淡墨画,这是第一次。

得了许可,黄昏时便出来疏散。轻凉袭人。迟缓的步履之间,自觉很弱,而弱中隐含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愉快。这情景恰如小时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记得了,是母亲告诉我的,——众人都晕卧,我独不理会,颠顿的自己走上舱面,去看海。凝注之顷,不时的觉得身子一转,已跌坐在甲板上,以为很新鲜,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个不住,笑完再起来,希望再跌倒。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点为愉乐的心情,至今不改。

一个朋友写信来慰问我,说:“东波云‘因病得闲殊不恶’,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闲真是大工夫,大学问。……如能于养神之外,偶阅《维摩经》尤妙,以天女能道尽众生之病,断无不能自己其病也!恐扰清神,余不敢及。”因病得闲,是第一慊心事,但佛经却没有看。

s("content_relate");

【名家的经典美文】相关文章:

名家经典美文精选03-20

名家经典美文06-02

名家经典美文赏析02-27

名家语录美文05-04

禅语名家经典美文赏析01-29

名家经典美文赏析摘抄04-09

名家描写冬天的美文06-02

有关于名家的经典美文06-14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范文02-12

有关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简短三

ok3w_ads("s005");

高玉亭

高玉亭(1881-1988年),沧县高家口村(今属黄骅市)人。高自幼随父高清槐习武,重练铁砂掌。擅用连环腿,人称“飞腿”。

高做小生意糊口。民国九年(1920年)春,只身去津办货。行至静海白庄,自芦苇丛中蹿出十几名持刀棍之徒,其中一拿火药短枪者大喝:“掏出钱来!不然要你的命!”高乘其不备,飞腿将其短枪踢飞,紧跟一拳,击倒匪徒。余众见状,一拥而上。高指东打西,瞬间十几名歹徒东倒西歪,不能起身。

民国十二年(1923年),高于营口市做切糕生意。当地有一人称“惹不起”的团伙,专欺外地小商小贩。一日,高推车出摊,这群人便围上来,抢夺其切糕。高气愤至极,进行斥责。不想为首一个大个,上步进拳劈面向高打来。高速翻手擒住对方右臂,向后面扑上来的流氓猛力撞击,使这两人对撞倒地。紧接着又打倒两三人,余众皆虚张声势,不敢再前。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高被日伪所迫到佳木斯当华工。一次工人和班头发生口角,一日本兵不问情由照高举拳就打。高使一个顺手牵羊,把其人摔倒在地。这时,又有五六个日本士兵冲到面前。高顺手抄起一条扁担,横扫立劈又击倒几人。他见来人复加,于是借扁担撑跳,跃过壕沟退走。此后高返乡开馆授徒,直到97岁高龄,还临场教授弟子。

高一生襟怀坦荡,见义勇为。若遇不平,则奋不顾身,起而抗暴。但又谦虚谨慎,从不使武欺人。平时谆告门徒,不可惹是生非。高的品格,名重乡里,亦倍受武术界同仁尊崇。

张之江

张之江(1882-1966年),字子姜,号保罗,又号天行。曾用名子岷。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幼年随曾祖入塾读书,18岁应童子试,补诸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募兵,张父为村正,无奈送子入伍。张通文墨,天资聪慧,为军中罕见,被选人常备军。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骑兵排长。宣统三年(1911年),张响应孙中山领导之辛亥革命,策划滦州起义。滦州起义事发,清政府缉拿革命党人,冯、张均离去。民国三年(1914年)张在四川成都遇冯玉祥。因他们系滦州共患难之同志,张遂脱离陈宦部,归属冯玉祥正在组建之第十六混成旅任参谋。随着西北军发展,张历任旅长、师长、军长。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民国六年(1917年)张勋复辟,张之江率军征讨之。民国十三年(1924年),张为第一路司令参加首都革命(北京政变)。后任察哈尔都统兼第一军军长,为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滦平会议后,张挥师与吴佩孚大战,吴兵败难逃,直系军全线崩溃,曹锟下台,清帝离宫,西北军改名国民军,通电迎接孙中山北上。民国十四年(1925年),张作霖之部将郭松龄不满张作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与冯玉祥密约,联合国民军反对张作霖。张奉冯之命率第一军驻丰台,以响应郭之起事。未料,奉系军阀李景林部与国民军二、三军发生冲突。二、三军退却,张率部接战,于杨村击败李景林,进驻天津。民国十五年(1926年)元旦,冯玉祥接受李大钊建议,通电下野,赴苏考察,张继冯任西北边防督办兼国民军总司令,在南口大战中,张积劳成疾,离职休养。民国十六年(1927年),张受冯玉祥之命为国民军全权代表驻南京首席联络官,此后退出军界。

张在养病期间,有人进言,让其恢复武功锻炼,以利康复体质。张甚痛洋人称吾人为“东亚病夫”,认为“强国必先强种”,主张“强种救国”,亦深感习武之益,出此动机,遂提倡武术。又因武术乃我国之国粹,故倡议称武术为国术。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月十五日《国民政府公报》第41期刊载第174号公文,批准国术研究馆筹备处备案,由钮永建、蔡元培、孔祥熙、何应钦、于右任、张之江发起组织、筹备事宜,并改称中央国术馆,发表成立宣言,由张之江任馆长,冯玉祥任理事会理事长。其馆务为研究中国国术,教授中国国术,编印国术书刊,管理全国国术事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月二十四日,在南京内桥金陵大舞台举行中央国术馆成立大会,馆址设在南京西华门头条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又成立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后改为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南京孝陵卫。馆长和校长均由张之江担任。

张提倡术德并重,文武兼修,主张博采众家之长,反对门户之见。对教师和学员,要求在重武德之同时,发扬国术,广泛习武,严防互相鄙视、彼此保密。在建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时,张等共编校歌,其词为:“扬子波明,钟山松翠,校旗高映晴空。明耻教战,强种御侮,学贯今古与西东。”歌词反映了张之江的主张:强种强国。不仅国术不分门派,而且武术和体育亦必中西合璧,交流融合。

为了办好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张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赴英、美、法、德、意等国考察,同时宣传中国武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率国术馆表演队和国术体育专科学校篮球队访问马尼拉、新加坡、菲律宾、吉隆坡等地。在新加坡,受到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热情接待。同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国术馆派运动员随国家队参加。运动员之旅、宿、食费自理。结果,体育名落孙山,而国术表演引起各国有识之士的很大兴趣。德国专家评论:“中国武术独具特色,艺术、舞蹈、奋斗三大特色俱备。”奥委会颁发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章一枚,张异常珍惜。终生保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应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邀请,去徐州襄助军机,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后随李宗仁撤至广西,脱离军队,致力馆校迁徙事宜。李宗仁赠张之江汽车一辆,张用此车运送职工眷属和馆校之文件资料,自家之十余箱衣物却抛于广州湾。馆校由南京先后迁至长沙、桂林、昆明、重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馆校逐渐恢复。因南京原馆校旧址遭日军焚毁化为废墟,张去天津,将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设在天津,中央国术馆仍迁回南京游府西街廖家巷2号、张之江住宅楼下,以此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主持武术工作的张轸,登门拜访张之江,听取他对发展中华武术之意见。张曾当选为全国第二、第三、第四届政协委员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1955年2月11日,毛泽东主席致函张之江:“之江委员,惠书早已收到。本想约谈,因循未果。今日查询,知先生已返上海,只好待之将来了。先生热忱爱国,如有所见,尚望随时赐教,顺致敬意。毛泽东,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一日。”

1957年,张之江在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发言。对发展中华武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956年秋,国家体委在北京举行全国武术表演,张应聘为总裁判长。当贺龙在大会上宣布武术界老前辈张之江将军到来的时候,会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朱松隐

朱松隐,生于清光绪年间,沧州人。朱出生于武术世

家,其祖父长点穴、卸骨、搏击,重练气,行内功,曾在上海设紫阳镖局。其父经武科供职金山县卫士。

朱自幼随父习武,擅弹功。中年传艺行医于江苏、浙江。一次舟渡太湖遇盗,其举弓发三弹,盗应声而倒。遂有“神弹子”之称。日军侵华时,在上海有一日军少佐强与其比武。朱伤少佐后,即潜走至奉贤县青村港镇定居。其子朱凤石擅弹弓,善硬功;其孙朱文初曾获1952年华南民族形式体育大会二等奖;次孙朱文华,1988年随上海市气功武术表演团出访马来西亚做硬气功表演。其武术世家之名,方圆数十里老少皆知。

郭锡山

郭锡山(1882~1940年),沧州城内人。郭师承于桐波习燕青拳。他敏而好学,文武兼修,深得师爱。年轻时,曾在清廷常备军骑兵营任营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到南京协助张之江筹建中央国术馆。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中央国术馆任教务处处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到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任职。

郭著有《青萍剑》一书。

王宝善

王宝善(1883~1963年),沧州西门外神门口人。王28岁拜李富臣为师习功力,虽习武较晚,但练功刻苦,十几年练就气功、硬功,尤擅大枪术。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东北军驻沧团长夏鹤一,闻王枪技好,要求一试。二人各执一枪,夏刺一中平枪,王阴阳一合,两杆碰在一起,夏的大枪被磕横到一边,夏又刺一枪,大枪又横到一边,夏佩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驻军郭潮岭经李凌霄介绍访王,两次动手均输于王,郭遂为王之常客,二人相互切磋武艺。郭授王形意拳术,后郭所在部队调走,郭辞别王时。王将功力门密不外传的“对刺刀”传于郭。

李德海

李德海(1883~1954年),南皮县李家庄人。幼随父来沧定居。李曾随邱三、王振海、郭奎元习唐拳、燕青、太祖等拳法,后又从师米连科习青萍剑法。他之好友赵庆海向东北军驻沧团长夏鹤一习武,李访友,赵将其介绍给夏之师李书文。李书文对李德海说:“素闻你之枪法奥妙,何不与我比试?”二李各持一杆进场,几招后,李书文大悦,称其功底不错,收其为徒,故李有“小神枪李”之称。

李于清末,曾与邱占魁、袁春霖、方来春、沙宝兴、魏宝贵等在京王府当护卫。袁世凯称帝时,被编入北海宫廷消防队。此间,一些恶棍受李之教训。袁倒台,李返沧,又受湖南督军张敬尧部招募为武术教师。后回乡,在沧州、戴家园、唐官屯等处授徒传艺。

马凤图

马凤图(1888~1973年),字健翊,回族,沧县杨石桥(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马自幼习文爱武。幼年受伊斯兰经堂教育,读私塾,继入沧县高小。宣统元年(1909年)以不第秀才资格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学院。不久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燕支部”主要成员。奉同盟会之名,为对抗日本武士道精神,马同李存义、李书文、李瑞东等一起创立中华武士会,任副会长兼教习。辛亥革命后,因参与反袁世凯恢复帝制活动而遭迫害,远走关东。在东北任中、小学教师,曾联合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村运动”。民国九年(1920年)返乡务农,练武习中医。

马幼年与马捷元学劈挂拳,与舅父吴懋堂学青龙拳,又与吴懋堂、吴世科学八极拳。12岁拜盐山县黄林彪为师,学通备劈挂内外场拳法,受师偏爱,授以大枪、长刀及剑棍术。为深研八极拳底蕴,又请教于罗疃张拱辰。他旅居东北期间,与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结为金兰,他将劈挂、八极拳法传于东北,也将其他人之戳脚、翻子等拳法融于己身。民国十二年(1923年)家乡大旱,率二弟英图、三弟昌图及长子广达赴豫投奔冯玉祥。不久随冯进驻北京。曾任前门税务稽查主任、通县税务局长。此时,由于同情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曾掩护共产党人刘格平。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撤出北京,驻拔不定。他应冯部张之江之邀,与英图为张的随员。张之江提倡武术,马在张家口为张筹办新武术研究会,为冯军编定《破锋八刀》和《白刃战术教程》。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军在南口大战失利,主力向西撤退,马随冯军刘郁芬部经宁夏入甘肃,马英图随张之江去南京,从此,马定居兰州。

马在西北,曾任县长、军法处长、专员、代理厅长、省府顾问、政务委员等职。在政界他体察民情,为民谋益,倾向共产党的主张。民国十七年(1928年),他在狄道县发起李大钊追悼会。20世纪30年代初,与爱国将领续范亭一起。多次撰文抨击国民党对日不抵抗主义,此间任西北军团长的长子广达在长城战役中重伤牺牲。“西安事变”后,他撰文拥护张、杨之行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初,谢觉哉去兰州组建八路军办事处,马凤图给予支持。谢觉哉在日记中对马的开明态度和政治见解评价很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马凤图通过共产党员刘奇夫向抗大捐款。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杨静仁、张杰等也曾在他的掩护下开展工作。抗日战争中期,马彻底脱离政界,以医为业。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第三天杨得志家访马凤图,让其出任规劝宁夏马鸿逵部和平起义谈判代表团副团长。

在西北,马始终注意中华武术的研究和发展。他以“通备劲”将劈挂、八极、戳脚、翻子拳术熔铸于一体。以沧州"35十五图”之棍法为粗架,吸取西北乡土之棍、杆法,创编独特的“风磨棍”。民国十八年(1929年)他创建张掖县国术馆后,参与甘肃省国术馆之筹建,任副馆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兰州创办“华斌体育学社”。

马认为,武术是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所以冠以“民族形式”是因武术有其丰富的内涵,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所没有之民族特点。武术的发展,必适应社会条件之变化。他追求众多武术门派各从其类的归一趋势,以德为本。清宣统二年(1910年),他为天津中华武士会写了一幅对联:“势通百节招通胆,气润三焦德润身。”他的武术理论,尚存二十万余字手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凤图谢辞人民政府所给予的物质待遇,以中医为业,自食其力。1960年前后,七次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并得《团结报》载文表彰。同时,他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参与了宁夏回族自治州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筹建工作。

李维祺

李维祺(1888~1950年),献县元昌楼村人。李白幼习武,14岁随本村李永利习花拳,三年后,又去内蒙古喇嘛庙拜师学艺,二十多岁回本村自办拳脚房。二十多年共授徒一百三十余人。他教徒德术并重,十分严格。逢年过节,携徒赴献县、武强县城际大章、三角、临河、窦村、沙洼等村镇献武表演,其徒佼佼者有杨芳久、杨立成、王风华、栗文起、贾双环等三十余人。

李为人仗义勇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元昌楼村有一农民去窦村庙会卖骡子,买主是召什村一恶霸,言明过二日付钱,但到时又戏耍卖主,要卖主喝两口尿

汤再付款。李闻讯赶去,拉出恶霸,拳打脚踢,恶霸服输,当场付钱。围观者无不称快。

陈凤魁

陈凤魁(1888~1960年),字子恒,沧州城东孙庄子村人。陈自幼随父陈玉山习武,对燕青拳法领会较深。民国十八年至十九年(1929~1930年)去济南于山东省主席陈调元公馆任侍卫长。

陈在日军侵占东北时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沟帮子火车站做护站时,一夜巡查,遇一日本醉兵,持棍打人。他不忍中国人受辱。夺其棍,那棍为“二人夺”。日军人持剑刺陈。陈以剑鞘照日军人头上直劈。日本军人知是剑鞘,不加理睬,向陈直刺,陈急上步,坠肘压腕,转在日军人身后,一招凤凰单展翅横扫其咽部,日军人应声倒地,陈就机遁去。

张宝琴

张宝琴(1889~1965年),字贡南,南皮县大丈二桥村人。张自幼随父张贵春习武,攻飞虎拳法和铁砂掌、铁布衫,可掌劈数砖。以棒击其身,其身无痕。清宣统二年(1910年),因家贫去奉天(今沈阳),于铁北路街办宝成武馆授徒。因其为人正直,助人为乐,广享赞誉。民国九年(1920年)春,有称“黑旋风”、“火车头”之二匪,于奉天一带抢掠奸淫,民愤甚大。当地政府多次缉拿,数警察受伤而未能擒匪,遂张示宣赏。张艺高胆大,为民除害心切,他暗查二匪活动规律,设计擒匪。一夜,二匪去妓院嫖娼,张入妓院中扮院中接待者。初更过后,二匪至,张让过“黑旋风”,一掌打倒“火车头”,施一招撩阴使“火车头”一命呜乎。“黑旋风”闻后有声,转身掏枪,张抓其腕,拧其臂,夺其枪,将其送官府。官府赏金赠匾,请其入警署为教官,他婉言谢绝。

张授徒数百,今沈阳一带习飞虎拳者,多其所传。

褚桂亭

褚桂亭(1890~1977年),又名德新,任丘县(今任丘市)鄚州镇四铺人。8岁习武,寒暑风雨无阻。青年时曾访河南、山西、四川、湖北等地,先后从师程德录、黄柏年、李存义、孙禄堂、尚云祥、姜玉和、程廷华、梁振普、郝恩光、杨澄甫、李景林。螳螂、通臂、形意、八卦、武当、太极等各门拳械均有较深造诣。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于沪举行的比武大会上,击败对手,名列前茅。同年秋,在杭州国术比武大会上,任监察委员,并与武汇川在沪创办中华武当太极拳研究社。民国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931~1937年),南京多次武术比赛,均任评判。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南京中共地下党员董建悟交往甚密。他以教拳为名,从事情报工作。

褚为人正直,国民党军阀孙传芳以权势逼其做武术教官,他深知孙卖国求荣、欺压百姓,便辞职不干。国民政府一些高级军政机关聘他教拳,均被拒绝。一些仗势欺人之武林败类,都受过他的严厉教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专心从事武术研究和推广工作。1957年,为国家体委编选88式太极拳动作示范者之一,1958年至1963年,经常为上海市武术队辅导,学者甚重。

褚一生授徒数千,狄兆龙、王禧奎、张瑜、吴贵德、董佩云、绍善康、鲍关元等均受其教。

姜容樵

姜容樵(1892~1973年),原名姜光杰,沧州城东八里屯人。少年时随伯父姜德泰(武进士)及陈玉山习燕青拳法,后从师李存义,张占魁习形意拳和八卦拳。清宣统三年(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他任铁路职员数载,后去南京江苏省第十中学任教三年。民国九年(1920年),赴沪创办尚武进德会,自任会长。此间出版《当代武侠奇人传》。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应聘任编审处处长。主编《国术周刊》、《国术旬刊》和《国术统一月刊》。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徐志一、马步周于沪组建健康实验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去皖任教,送子参加新四军。1953年,在全国民族形式体育编译大会上。任武术总裁判。1955年,双目失明,应上海市体育宫之邀,由学生搀扶,上场表演八卦掌。

姜著有《写真太师水磨鞭》、《写真太师虎尾鞭》、《写真鞭枪大战》、《写真青萍剑》、《八卦掌》、《形意母拳》、《太极长拳》等。

李霖春

李霖春(1899~1975年),字雨三,沧州东门里人。李7岁从李国恩学功力拳,11岁从余同波学燕青拳。他精炼拳技,又习正骨、接骨医术。

李技艺较深,求教者众多。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督办张继尧曾拜李为师。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聘他莅馆任教。民国十九年(1930年),东北军驻沧团长夏鹤一,拜李为师。

李之徒姜容樵、于伯谦等均有名气。

刘振山

刘振山(1907~1982年),沧州城内人。刘练功刻苦,深受师杨昆山、李霖春喜戴。时,马某仗势于沧称霸,向刘挑衅,刘被逼痛打马,但畏其势,带李霖春书信,离沧赴沪,找到师兄李坚武。李为孔祥熙之侍从副官。时,中央银行筹备西迁四川万县建分行,转移金库需高手护行,刘以警卫班长身份保镖去川。途经汉口,拜见杜心五,杜收其为记名弟子。在万县因刘功深、为人宽厚,被万县国术馆聘为教练,后擢升为副馆长、馆长。任教十五年,徒有数千,为万县声誉最高之武师。因其徒于多次比赛中获优,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亲书“武艺超群”横幅赠之。

1956年刘返沧授徒。1965年,天津、邯郸、沧州三地区举办武术联赛,前20名中有5名系刘之徒。

(全文完)

相关热词搜索: 小传 武术 名家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有关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简短四

名家之作:离别的礼物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爸爸没有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你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说:“这毛毯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作者 美 弗·达尔选自《中外敬老故事300则》有删改)

s("content_relate");

【名家之作:离别的礼物】相关文章:

1.名家之作:张揆辅《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2.名家之作:你不必完美

3.名家之作:秦文君《分别的时候》

4.名家之作:收藏幸福

5.名家之作:王举芳《愿望》

6.名家之作:张爱玲《心愿》

7.名家之作:朱成玉《捆绑苦难》

8.名家之作:丰子恺《美与同情》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范本(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最新诚信做人诚信考试演讲稿(模板8篇)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会对大

    最新医院对口帮扶协议书(通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岗位员工心得体会 员工岗位心得体会(优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

    2023年孩子炒菜的心得体会(汇总11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

    推荐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精)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关于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精)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名家名篇短篇散文经典汇总(七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最新法学生参观庭审心得体会(模板11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

    最新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优秀10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