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注重可行性和灵活性,不应过于死板和僵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查阅。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一

八年级班和班现各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能够课前按要求自主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作业,被动接受知识的意识也较弱,积极思维意识弱;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困难;合作、探究学习意识还比较薄弱。知识基础不扎实,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存在着诸多障碍,阅读赏析文本的能力较为欠缺,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冰心。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树梢赤脚使劲妹妹拍打发射。

兴奋咬牙糟糕小辫唇儿。

(1)自己轻声读。

(2)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

(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教学字形,同时新授两个偏旁。

(5)全文一共有几节。

3开火车读全文。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做记号,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7指导朗读一长句。

(1)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教师范读,个别练习。

三总结延伸。

1小朋友,书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呢?

2师总结归纳。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节。

1指名读。

2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你们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3指名读第2句。

4什么是神仙?

5谁能把孩子们快乐的样子读出来。

6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第二、三节。

1指名读。

2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

3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直喊“糟糕”,嘴上这么说,内心却感到什么?

4自读2~3节。

5指导朗读。

6试着背诵。

(三)第四节。

1指名读。

2小妹妹是怎么跑的,表演小妹妹的动作。

3指名读有关句子。

4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上一交呢?

5指导朗读。

三,总结延伸。

1齐读课文。

2回忆自己曾经在雨中怎样地玩耍。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三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4.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方法。

以多样化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资料内容如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

(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惩山北之塞a.处罚b.警戒c.苦于。

出入之迂也a.绕远b.迂腐c.困难。

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一直。

杂然相许a.允许b.赞成c.答应。

且焉置土石a.哪里b.乃、才c.语气助词。

三、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

教学设想。

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利用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富有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歌《愚公移山》(屏幕演示),从而导入课文分析讲解。

二、课文分析:

1、本文如何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解析:本文除了用夸张的手法外,还通过烘托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用“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山的高大;用“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极言移山的艰难;用“年且九十”、“残年余力”极言力量的单薄;用“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极言工具的简陋、路途的遥远,从而烘托了愚公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的积极形象。又如以智叟一“笑”、一“止”与愚公的一声“长息”相对比,以愚公之妻诚心献疑和智叟的刻意讽刺作对比,以愚公的雄辩与智叟最后“亡以应”作对比,使得大智若愚的“愚公”与鼠日寸光的“智叟”对映成趣。

2、愚公的形象: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形象。

3、学生讨论解答以下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愚公认为可以移山成功除了信心、毅力之外,还有两点原因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山不加增。

4、本文的寓意:(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故事寓意深刻,愚公坚持奋斗、不畏困难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证服自然的愿望和信心,也教育了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深刻含义)。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三、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四、课本剧表演:参加演出者:(略)。

五、学生讨论: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

六、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四

1、与文字对话。

《伙伴》一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猎人马哈多和他的伙伴——猎狗和乌鸦之间的故事。要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感受到作为伙伴。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彼此的牵挂。本课应从两方面来把握故事,一是猎人马哈多和猎狗一起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乌鸦。(体会伙伴们在一起生活的快乐)二是乌鸦帮猎人马哈多又救助了被困的猎狗。(体会伙伴之间的关心,互助和牵挂)。“伙伴”是理解课文最关键的一个词。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伙伴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处。

2、与编者对话。

《伙伴》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感受真情”为主题。“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我与外公那种爱的传递与延续;是《伙伴》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信任》一文中,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金色的蒲公英》,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二、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勾画重点语句,情感朗读,来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自己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伙伴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意,与伙伴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预习本课,了解大意,解决生字词,师准备生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那你们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师生共同理解“巡逻”,“焦急不安”等词语。

4、了解学生读文情况。(指名读)。

5、说一说,文中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画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a、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谈谈感想。(课后练习三的三句话)。

b、如:第4段,抓住重点词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得了大病”等,体会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和牵挂。

3、出示课后练习四的两句话。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读读这两句话,谈谈体会之后,说一说两个“究竟”的不同含义。

4、情感朗读。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应该更了解“伙伴”的含义了吧,那你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你又是怎样做的?说一说,并写下来。

五、指导书写。

1、“抹”右边是“末”而不是“未”。

2、“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3、“猎”可以和“借、错”等字对比来记。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五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进一步学_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南斯拉夫妈妈的形象,体味文中流露出来的跨越国界的浓浓_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形象,感受文章感人至深的语言。

难点::蜡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点拨、自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说到蜡烛,你们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奉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李商隐-无题)。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李商隐-巴山夜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苦.(杜牧-赠别其二)。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歌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小说中烛光里别样的深意。

(二)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是苏联作家。这是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为战争题材,尤以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小说而。如《日日夜夜》《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生动的战时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

是不是这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梳理故事情节。

请一位同学告诉大家,《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注意:复述故事的时候,注意将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法西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四)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听完__同学的复述这个故事后,同学们觉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感人还是震撼?)。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感人呢?(环境、人、物三者考虑)。

a.环境(衬托)。

a.故事发生再二战,文中不乏对枪林炮火的描写,找找看,哪些地方对环境进行描写?(第16.18.20.24.27段)。

b.思考下作者设置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当时环境危险,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b.人物--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

故事的主角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刻画,采用什么方法呢?

(心理?语言?肖像?神态?动作?)。

外貌描写:

“她太衰老了”:年老体弱--拖动、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黑围巾:(4次:20.28.40.41):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动作描写:

老人对烈士做了什么事情呢?(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

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安葬烈士:亲人礼葬。

守护烈士:充满敬意。

在描写这样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时,作者具体用了哪些动词比较震撼人:

“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

“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拖”:年老、行动不便、艰难。

心理活动:(讨论课后练_第三题)。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c.物--蜡烛。

本文烛光(6次)的象征意义:

第28段:交代了蜡烛的来历,说明了这支蜡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结尾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_。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烛光的写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胜利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小结:蜡烛的深意:。

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2.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3.象征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4.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五)全文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妈妈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_情深的境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感情,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付出多一些爱,收获更多的快乐。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六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七

一、预习。

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

(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

(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

(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

(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

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凤推理,实践出真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拓展阅读。

(四)合作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4、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5、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2题略。

3、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4、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5、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归纳本文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八

三、教学计划(主要针对阅读和作文教学,在此间和课堂插入基础知识的学习)。

1、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上课要用普通话。

2、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认识、问题等走向课堂,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更为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和学会运用知识,提供了锻炼机会,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课堂上“我要学”的欲望。

4、根据这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1)先预习、泛读,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

(2)精读,对文章的局部,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达到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使心中的轮廓更透澈、鲜明。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3)找重点的阅读来让学生去做(每周至少一篇)。

5、继续采用上学期的合作学习小组(4人,前后桌为主)。课堂上,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对老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学后,小组合作解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习就会是积极的。

6、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训练题要创设情境,帖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坚持“多写少改详评”原则;如可让学生穿插改阅或自行改阅,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面批,多写有激励性的评语。

7、将文言文作为硬件,除在课堂上精讲多背外,把文言文知识总结成试卷、课件,变换形式让学生熟稔于心中,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8、搞好单元过关的训练和测试。每单元结束后测验一次,通过语文成绩动向表对没过关的同学的课外辅导,力求人人过关。

9、认真备好课(制定一份备课计划方向表)。继续络的有关理论文章,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继续学习计算机技术,上好多媒体课。继续摸索、实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重点是阅读教学方面)。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九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三)展示教学目的。

(四)检查预习。

1.读著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媲美()挑衅()笃信()迷惘()啮齿()苔藓()前赴后继()。

2.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五)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思考题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六)讨论与探究。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处。

2、进一步学_人物的塑造方法,并训练初步赏析人物的能力。

3、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意义深刻的语句。学_结合情境分析人物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文章却是什么的感人,教学中可以抓住蜡烛这一条线索。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南斯拉夫老妇人的形象。同时也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教学中对于二战中纳粹的暴行可以有适当的介绍,当有助于学生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贝尔格莱()德、(f)()晓、瓦(l)()、地(jio)()、(pf)()、衰()老、()()头、屏()障、颤(wiwi)()、(j)()躬、赞(y)()、绸(dun)()、(flng)()、惊(hi)、()、晨(x)()。

2、辨析下列多音字:

(1)散:散()文;散()步。

(2)削:削()去;剥削()。

(3)间:间()距;间()歇。

(4)迫:迫()击炮;急迫()。

(5)晃:晃()眼;摇晃()。

(6)堡:堡()垒;十里堡()。

(7)揣:揣()在怀里;揣()测;。

挣揣()。

3、辨析形似字:

(1)瓦砾();闪烁();众口铄()金。

(2)契()约;挈()带;锲()而不舍。

(3)地窖();窑()洞;窟()窿。

(4)枝柯();孟轲();坎坷();。

苛()刻;百舸争流()。

(5)揣()测;踹()开;喘()气;。

湍()急;祥瑞()。

4、词语积累。

(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安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5、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一

现代散文的教学,担负的既有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有情感教育的使命,甚至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写作教学的指导。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特定环境下,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为学生阅读现代文尤其是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思想情感的表达,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通过抒写真情的活动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文本浅层的学情分析和作为名家名篇的记实散文的文本定位,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把握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

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法。

3.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

师小结。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二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2、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1、 品味语言。

2、 理解文章主旨。

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这“爱的感动”吗?请打开课本22课《散步》。

1、 朗读要求:流畅、有感情。

2、 读后解决生字新词。

3、 初步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希望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和谐的主题思想。

1、“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一句中的“我们”指谁呀?

(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请大家反复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感情?

(自豪感、幸福感)

(是我的母亲)

(这个“本”字意思是说原先有想法,后来又改变了。)

5、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谁?

(“我”)

6、那“我”的意见被母亲接受了吗?从哪一句可以看出问题的答案?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一句,表明母亲认可儿子的规劝,接受了儿子的建议。)

7、当儿子的不劝也罢,反正母亲也不想散步,可儿子为什么要劝呢?

(儿子希望母亲多走走,对身体有好处。)

(“这南方初春的 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9、这都是景物描写呀,没看到有高兴的心情呀。

(一切境语皆情语。这么优美的新绿,春天里这么动听的水声,渲染出来的就是欢欣,就是高兴,这是寓高兴之情于美景之中。)

10、“我”的母亲是幸运的,能和儿孙一道享受春天的美景。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呢?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这说明母亲身体不好,活过来很不容易。)

11、老师再想提几个问题,你从那几个字看到母亲活过来很不容易?

(“熬”这个字有艰难地撑着的意思。“太迟”的“太”字和“春天总算来了”一句的“总”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我”考虑问题周到。)

15、总结。这篇文章写的事令人感动,在“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个行动中,老师看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尊老爱幼”,在儿子背母亲这个行动上,老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孝”字。从“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孙儿的慈爱。尊老爱幼这传统美德得到了完美地诠释,令世人感动!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三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四

教学难点 :  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  1,给下列字注音:

缘 旷 豁 髫 诣 骥。

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                        二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

补充:陶渊明,名,潜 别字,元亮 东晋 文学家。

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缘 旷 豁 髫 诣 骥。

集体订正。

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

疏导:

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

2,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 五。

五,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

总结明确:

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3,根据以上的总结,将课文分层:

一,(1)发现桃花源。

二,(2—3)进入桃花源。

三,(4—5)离而复寻桃花源。

六,学生齐诵1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1,明确词语:

2,找学生概括第一节的内容:

明确:交代人物,时间,及沿途的美好景色。

3,教师问:

(1)怎样设计情节,使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

学生讨论。

总结: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景色优美。

(2)文章这样设计开头有什么作用?

讨论总结:

吸引读者,令人心驰神往。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

4,背诵第一节。

七,学生齐读第二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1,明确词语:

强调:豁然开朗,阡陌,交通(词的古今义),往来种作,黄花垂髫(修辞格)。

2,找学生概括地二节内容(讨论)。

总结;概括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平,安宁,生活幸福,勤劳 。

3,学生思考:

作者塑造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意图。

疏导:阅读注释(1),联系课文的主题。

总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齐背第二节。

八.总结第一课时:

线索,层次,1-2节的内容及词语。

附:1,板书设计 : 。

落英缤纷                     屋舍俨然。

色彩神秘:忘路远近        生活幸福:   良田,美池,怡然自乐。

忽逢。          勤劳善良:   往来种作。

吸引人                       羡慕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讨论课文3-4节;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新课:

1,找学生试背课文1-2节。

教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

重要词语: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花垂髫,……。

基本内容:发现---进入-----(神秘----环境优美……)。

2,集体订正。

二,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讨论课文3—5节;总结全文。

三,找学生朗诵第三节或集体朗诵。

1,找学生口译第三节。(集体订正:注意文中的成分省略)。

2,明确词语:

强调:词的古今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

3,概括第三节内容:(学生讨论)。

总结:(1):自续身世:自云……。

(2):热情待客:便邀还家,设酒杀鸡……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告戒送客:不足……。

4,讨论:

(1):根据上面的内容,概括一下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

疏导:注意课文的主题,及文章的注释一。

总结:(1) 生活淳朴,热情好客,对人感情真挚……。

(2) 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生活艰难……。

明确:

5,齐读第三节。

四,齐读第四节,并口译。

1,明确词语:

2,概括内容:

再找桃花源不得而迷路。

3,讨论:

(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出?

总结: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

( 渔人不守信用的惩罚……)。

五,齐读最后一节,并口译:

1,明确词语;规:计划。寻:顷刻,不久。遂:就。津:渡口。

2,思考: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若有若无,再一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六,学生齐读4—5节。

七:总结全文,讨论:

1,归纳主题:

描绘了……景色及……生活风尚,表现了作者……理想。

2,讨论课后思考题一:

集体订正:

八:完成课后练习(略)。

附:

1,板书设计 :

自叙身世:自云……。

热情好客:便邀还家……。

告戒送客:不足……。

2,练习: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2,解释加横线的词:

要:(       ) 咸()云(                )。

3,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4,在文中括号内填进省略的词语。

5,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

————————————————————————————————————。

——————————————————————————————————。

6,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那些文字表明村中人在见渔人之前没见过任何人?

————————————————————————————————————。

(2)为什么会“叹惋”?

(3)为什么要求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违。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欢乐和奇异。

2、深入体会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

3、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

4、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仙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东晋末年,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濒临崩溃,在这样的**岁月,陶渊明的一腔爱国热情无处倾诉,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只能把情感寄托在文章里,今天我们就带着对陶渊明已有的认识,再次走进《桃花源记》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找同学大声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边听边想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三、分别从“美、乐、奇”三个角度赏析全篇文章,学生进入小组讨论pk阶段。

四、小组讨论: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原文的哪些句子中?

1、教师点拨: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人情美。

2、作者写这一美景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喜爱、向往)。

五、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人感受到桃花源的乐?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教师点拨:(老幼因和平安定、丰衣足食而乐)。

2、总结:桃花源人都乐在哪里(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作者写这些乐的目的是什么、(寄托理想)。

六、小组讨论:

1、桃源“奇”在何处呢?从原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组讨论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同时分析了三个问题。

1)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2)桃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3)文章安排刘子骥寻桃源是不是画蛇添足?

2、教师小结,这些奇异之处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使桃花源充满了神秘感。

3、作者设置这些“奇”暗示什么?(虚构社会)。

七、桃花源是一个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仙境,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安居乐业,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批判黑暗社会)。

八、作者虚构这一理想社会,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明确:想法积极,做法消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九、学生质疑。

十、总结小组成绩,鼓励优秀小组。

十一、结束语:陶渊明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要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十二、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六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进一步推进开放包容、丰富多元的学校特色建设”为目标,加强教研教改的力度,紧紧围绕教学案的编写,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

1、认真领会教学案的实施理念,创设切实可行的教学流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好教学五认真和常规建设工作,保证语文学科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4、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语文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5、加强综合,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大语文。坚持课内外结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三、工作措施:

1、让集体备课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制定培优拔尖及补差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3、切实开展好听课、评课、备课等活动的研讨工作,坚持做到一课多上,努力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4、充分发挥学校网络教学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积极引进优秀的科研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5、精心设计作业,寻求最佳的作业途径,并能及时批改反馈。

6、利用班级图书角和阅览室、图书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备课同步教案(热门17篇)篇十七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打算用“美”吸引学生,和他们共同去感受语句的音韵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体会情感的变化美,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如果学生能感知到这些美,就一定会陶醉其中,被其浸染,从而主动地去探究、去揽胜。

要实现这些构想,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优美。因此,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开始、小结或者与下个步骤的衔接、过渡处,我都设计了一段或长或短的引导语,力求在准确传递教学信息的同时,为课堂营造一个优美的语言氛围;在品味字词的锤炼、品析写景的方法时,我也尽可能的运用四字词语和排比、对偶等修辞句式使我的语言更接近文章语言的特点。

其次,我认为“美”感的获得主要还得通过“感”:感知、感受、感悟。而“感”的最佳途径应该是“读”。因此,读成为了我这堂课贯穿始终的方法。

文章短小,如果走马观花,仅从大处着眼,则难得其中三昧。因此,文中的美还需从小处人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学重心应放在对具体的字、词、句、段的品析上,这个环节要舍得花时间,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应充分鼓励,学生肤浅浮泛的理解应给予引导,学生空洞偏离的分析应予以纠正。

美文自然应美读、美教,让学生获得美感,带着这样的收获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1.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体会本文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掌握一些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

难点:部分内容的理解和个别特殊句式的掌握。

1.中国第一大河是——?(长江)。

2.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

3.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由两个简单问题组成的导语,开门见山,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点明本文所写内容的地理位置、作者及写作年代,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得课文的相关资料。)。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

(这是对课文的初读,只在准确层面上提出要求。)。

1.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作者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课文,注意节奏、语调。

2.请同学们自己再朗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求读得流畅读出抑扬顿挫。

(对课文的二读,要求由准确上升到流畅和优美。教师的解重在强调本文语言的特点是具有音乐美感,而示范则是让学生明白要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布置学生朗读时,教师就提出了对节奏和语调的具体要求。)。

3.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

(这一环节是对二读朗读要求落实情况的检查,因此最好选择四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不仅仅是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展示他们的特长。如果中等水平的学生都没有达到要求,这个环节就需要再多给点时间反复读,方法可以是教师的指导读,也可以是学生的互助读。总之,要大多数学生达到标高,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4.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懂。同桌互相翻译,有疑难相互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举手提出。

(这一次读的目的是理解内容,比较适合通过默读进行。浅易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同伴互助、合作解决问题,还有解决不了的,留待全班探讨。)。

5.释疑,扫除理解障碍。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月”、“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了一句,精简了字词,保持了原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或”、“有时”都表明情况极为特殊,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行船者是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从而具体表明了夏水之疾。)。

6.教师补充学生的疏漏。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一年级学会感恩(热门22篇)

    感恩可以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记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懂得感恩的我们才会更加幸福。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感恩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人生如一条路,有平坦

    2023年人教版公开课一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精选24篇)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详细计划和指导书。通过研究一年级教案的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的精髓。1.品位这三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2.学习

    最新监察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体现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对上级和同事的交流和展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相信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

    2023年语文八年级教案参考人教版(汇总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科学组织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教学案例的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力提升有所帮助。1、积累文言词语,品味语言情

    最新美丽的荷花初二(精选16篇)

    作文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特思想和个性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写作找到自己的声音。下面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在思路和论证上都非常精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023年看西游记的读后感范文(19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于文学作品、故事等所获得的知识和情感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方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让大家在阅读和写作中找到更多的

    最新幼儿园小班科学课罐子里的声音教案(模板17篇)

    幼儿园小班的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小班总结的示例,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活动目标: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

    一年级语文教案老师苏教版大全(17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和安排,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是一些一年级教学案例,以供教师们进行教学设计和思路拓

    最新计划生育工作交流材料大全(22篇)

    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以来推行的政策,旨在平衡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生育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做好信息工作经验交流,要总结

    最新基层党组织书记参观培训个人心得感悟(热门13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经历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