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JQ文豪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

编制教学计划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充分了解。通过阅读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一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具准备:

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

2、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3、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他写在纸条上。你们行吗?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学生分组活动。

5、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6、小组汇报。

(按颜色分,5+2或2+5;按大小分,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他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

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

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来解答,连小兔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多星。

三、巩固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揭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三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5、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它包括三个方面: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3)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规定”的。

现在是不是觉得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辅导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四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三.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拿出自己做的钟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小组汇报:生1:有12个大格生2:有两根针生3:有数字1-12。

4、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

(三)、认识整时。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生:电子表。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五

1刘娟。

塘湖初级中学。

用心爱心专心。

简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深感教学反思的重要,就此简述,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加上及时反思才能成长,在经验之中有规律可循。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此,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所以也要反思;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概括,课堂教学实践后不反思,那么他们就很难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这是进行数学教学反思的前提。理论上,任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是反思的主要对象。通常,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例如,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分阶段确定反思的内容;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要素,确定反思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角度之间一定会有交叉。另外,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若干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一)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及其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数学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中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

(3)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

(4)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

(5)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

(7)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8)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

(9)各种练习是否适当;等。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有不足,该如何弥补,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没有经过教学反思的经验,其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解读,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形成经验的过程既是对经验的解释过程也是对经验的理解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加以记录,内容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二是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二)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从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要素角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定反思内容。

1.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阶段的划分与教学处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与数学、生活或其它学科联系的背景),提问质量,师生互动,板书的设计,计算机等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课题的引进,课堂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组活动的设计等。其中特别要注意反思是否围绕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落实情况。

2.学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成因,并据此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具体包括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计是否符合学生现状,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对课堂中某些关键性问题的反映(包括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及其原因分析,对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对学生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对学生作业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包括用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呈现内容的价值观内涵,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学习动机与自信心,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等。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步骤。

具体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注意“不求全面,但求深刻”。通常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截取的片断应该是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因此,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我们事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听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包括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结果等,做出“全息纪录”,并要通过观看录像进行仔细核对。有必要时,应当通过“追问”的方式,如“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说?”等,向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

2.提炼反思的问题(案例问题)。

案例问题是案例的灵魂,是反思活动的主要线索。这些问题不仅要围绕反思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其他人的反思和讨论。因此,提炼反思问题时应注意:第一,围绕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是被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第三,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第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疑难问题;第五,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参与讨论的;第六,可以与一定的理论相衔接的。好的反思问题是那些能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问题,而不是“最后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

3.个人撰写反思材料。

撰写反思材料时,应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反思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反映,即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说—想的,考察其中的利弊、得失,并进行原因分析,分析时应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最后应当给出改进的方案。

以上就是数学教学反思的一些内容和方法,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际经验,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更多经验,还期待大家的指导。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六

掌握本章基本概念与运算,能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梳理本章知识点,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应用于实际解题中。

领悟分类讨论思想,学会类比学习的方法。

本章知识梳理及掌握基本知识点。

应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与综合问题。

1、通过构建框图,帮助学生回忆本节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联系,如平方与开平方,平方根与立方根,有理数与实数等等。

1、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题。

在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题时,主要涉及平方根的`性质: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以及平方根的非负性: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算术平方根也为非负数。

例1已知某数的平方根是a+3及2a—12,求这个数。

解得a=3。

∴a+3=6,2a—12=—6。

∴这个数是36。

负数没有平方根,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而0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2、比较实数的大小。

除常用的法则比较实数大小外,有时要根据题目特点选择特别方法。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七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应用新知巩固概念。

4、探索研究发现规律。

通过题组训练,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获得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分类的数学思想。

5、应用新知巩固训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法则的运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思维知识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

7、课堂小结归纳反思。

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教学评价分析: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1)关注学生的智力参与度。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练习的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文本,能抓住关键动词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和快乐开朗。

3.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并受到美的熏陶。

一、复习导入赏槐花: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第21课-----“槐乡五月”。

我们一起读课题。

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槐花怎么样?

4.是啊,槐花很多很白很美,还很香:

这香味啊在文中想藏也藏不住呢?

你们看!

(1)出示:香清香浓香醇香香喷喷香海香气扑鼻。

请这一排开火车读。

(2)能把它们送进句子中吗?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小蜜蜂采走了(香)的粉,小朋友家里的桌子上摆上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设计意图:

通过第一。

二、乐在其中醉槐花:

过渡: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河水香了,泥土香了,小蜜蜂变香了,连洋槐枝头飞过的小鸟是香的,洋槐树下跑过的孩子也是------香的。

难怪作者说:(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作者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出示)。

板书:孩子。

槐乡的孩子们会干什么呢?请大家又轻又快地打开课本。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用波浪画出来并读给同桌听。

(一)大家读得很投入,谁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1)请用铅笔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卧。

(2)你还觉得那个字或词用得特别好?

“傻乎乎”是真的傻吗?

(3)通常人们喝酒才会醉,诗人李白好酒“斗酒百篇”,所以被称为“诗仙”。

文中的小朋友居然被香气熏醉了,可见槐花有多香,把小朋友都变成小“醉仙”了。

卧在槐树下的小醉仙,怎么还不回家呀?

读出你的沉醉吧。

小朋友,天都快黑了,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小朋友,快醒醒,槐花瓣都落在你脸上了,你刚刚做了个什么好梦呀?

读出你梦一样的感受!

看来我们都被槐花的香熏醉了,把你的醉读出来吧!

2.出示: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一段。

你有什么感受?

(2)这段文字到底有什么奥妙,让我们这么想吃?

请你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点击变红:蒸,浇,撒,拌。

做一做这几个动作吧。

点击变蓝:麻油、蒜泥、陈醋、炒芝麻、槐花蜜。

有了这些佐料,槐花饭别提多香了。

你看,准确的动词描写和细致形象的名词,真是能让我们垂涎欲滴。

(3)看,这就是香喷喷的槐花饭。

出示:槐花饭图片。

你想吃吗?

读一读,你会感觉你真的吃到了!

把你垂涎欲滴的感觉读出来吧!

我们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看,这是《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蜂蜜美食,五月,还还可谓是“舌尖上的槐乡”啊!

3.槐乡的孩子还真是好客。

出示:“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指名读。

如果我是这位小朋友,我一定很舍不得走。因为做一个槐乡孩子一定有无穷的乐趣。

板书:乐趣。

4.(1)“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指名读。

这一句话中,有哪几个动词?请用铅笔圈出来。

这几个动词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板书:飘。

小姑娘为什么能“飘”呢?

采访:小姑娘,你的衣襟上还别着槐花,你想飘到哪里去呀?

带着你的美好梦想读!

发辫上戴着槐花的小姑娘,你头发都有香味了,你想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

小姑娘们,一起来飘一飘吧。

男孩子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指名读。

这里有哪几个动词?请用铅笔圈出来。

点击变红:装,拿,塞。

能学一学他们的样子吗?

你觉得他哪个动作表演得最传神?

板书:塞。

平常我们吃饭会不会这样塞?

采访一下小小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大把大把地塞呢?

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吧!

你快乐吗?

读出你的快乐!

你开心吗?

读出你的开心!

看看你们,可真是快乐如神仙啊!

男孩子们,把你们的乐读出来吧!女孩子们闭上眼睛,你能仿佛看到什么?

(3)槐乡孩子的快乐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也快乐地分享吧。

出示第三小节。

请一个女孩子读小姑娘这一句,一个男孩子读小小子这一句。第一句老师读,好吗?

你发现到投影上这段文字,和书上有什么不同吗?

其实呀,这是老师故意改的,洋槐开花了,大家多欢喜呀!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注意是感叹号哦!

所有女孩子读小姑娘这一句,所有女孩子读小小子这一句。

(配乐)师生共读。

尝试背诵:

这么多喜欢的句子,你能试着背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吗?

小结:槐花是槐乡孩子最好的伙伴,有槐花的地方就有孩子,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槐花!

所以,(出示,齐读)。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意犹未尽话槐乡。

1.从那些精准的动词,我们感受到槐乡孩子的无穷乐趣。学到这里,我们也像误入槐乡的小朋友一样,真不想离开呀。

出示:五月,洋槐开花了!我真想。

提示:注意用上合适的动词哦!

(1)生写。

(2)指名说。

出示《槐乡的孩子》片段。

师范读。

大家是不是很感兴趣呢,那就课后找来原文读一读吧。

下课。

板书:

孩子飘乐趣。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九

掌握积的乘方法则,并能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会进行简单的幂的混合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在运用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

积的乘方法则的运用。

难点

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以及幂的混合运算。

一、复习导入

1.幂的乘方法则是什么?

2.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

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1.思考: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你能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计算吗?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写出解答过程:

2.发现:

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了吗?换几个数或字母试试,与你的同学交流。

通过思考、交流,得出:(n是正整数)

要求学生完成法则的语言叙述和推导过程。

用语言叙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推导过程:略

3.思考: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质?怎样用公式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成果。

三、典例剖析

例1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板书,强调每个因式都要乘方,符号的确定,以及运算的步骤,培养学生细致、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例2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全班讨论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此题是幂的混合运算,正确分析计算步骤,正确使用运算法则,注意符号运算是成功的关键。

四、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3.计算:

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对于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第3题是混合运算,要分析运算步骤,处理好符号。

提高训练:

3.计算: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幂的运算法则,交流解答运算题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1.p40第3题

2.计算: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交线、垂线的定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能找到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推断等方法准确找到图形中的邻补角、对顶角,能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识图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以及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1、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相交线的图形,和同学们探讨自然界中还存在哪些相交线的图形,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

3、抽象图形:抽象出具体的图形,和同学们一起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5、尝试反馈:在和同学们的探讨中和同学们一起给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

6、在相交线的模型中,如果两条相交线形成的四个角为直角,介绍垂线的定义。

7、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时,讨论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之间的关系,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

引导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第七页,第二题,第六题,第十题。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良好感情则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依赖感,降低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互动,适当地增加问题的提问。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实际,问题的设置要尽量贴近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原来枯燥的说教方式。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学生才能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一)加强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个步骤,而细看当今中学生的答题试卷便可发现,因为审题出错的题目比比皆是,所以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关键步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如可以让学生在读题时用笔标出关键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小声朗读题目。这都有助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

(二)设置思维型问题,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

无论是课堂例题的设置还是课后练习题的设置,都需要教师动脑筋,教师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去吸引学生,并使之从中得到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思维发散的题目对于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益的。且这类题目一般形式新颖,学生对于它们的印象比较深刻,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吸收。例如,现有含盐15%的盐水200克,含盐40%的盐水150克,另有足够的盐和水,要配置成含盐20%的盐水300克。

1.如果要求是使用现有的盐水,但尽可能地少使用盐和水,应该怎样设计配置方案?

2.你还有其他的配置方案吗?这一类的题目就是一种思维发散的题目,第一问更多地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使他们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展开想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最终求得合理的配置方案。而第二问则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学生可以相互展开讨论,培养自己的求异意识。这样,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培养对错题的反思意识

对于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绩最有效的办法。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得还不够好。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错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做硬性的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去发散思维,得到新的启示。

学生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在做一道题时,反复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一经别人的提点或者一看答案解析,就立马想到了做法,实际上这还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学生要培养错题反思、整理的意识,在了解标准答案的同时还要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进行着重的记忆,在造成解题障碍的环节上多下功夫。另外,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往往能收获新的解题方式,或者能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思维锻炼的方式。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当将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应当注重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方式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锻炼。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有趣灵活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的可能性将更大。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初中生这一时期的特点,构建思维型和情感型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二

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中,体会利用乘法分配律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

灵活地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解决数学问题。

一、复习导入

2. 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

3. 类似的,对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比如

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单项式乘单项式来计算吗?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1.怎样计算 ?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将问题进行转化:

教师指出,可以把单项式看成一个数,把多项式看成3个数的和。

2. 下面的运算该如何转化成单项式乘单项式呢?请你试一试:

(1) ;(2)

利用变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板书,强调转化的过程中要把一个项(包括项前的符号)整个的看成一个数,这样能避免符号错误。

3. 你能根据上面的运算,用文字叙述一下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上面的运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成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通过乘法分配律,把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单项式乘单项式问题,这里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典例剖析

例1. 计算:

(1) ; (2)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同错误并点评,注意强调: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要特别重视转化的过程,初学时这一步不要省略,以后熟练了可以逐步省略。

例2 求 的值,其中

提问学生,可以直接把 带进式子运算吗?如果觉得运算很繁琐,你有其它的建议吗?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让学生尝试解答,之后教师板书示范,共同总结出方法:

计算代数式的值的一般步骤是先化简,再求值。

四、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计算:

(1) ; (2) ;

(3) ; (4)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切实夯实基本运算能力。

提高练习

3.已知 ,求代数式 的值。

4.已知 ,求 的值。

让学生自己分析,相互讨论,丰富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所起的作用,交流解答运算题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p41 第7题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教师自行准备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了,但是许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将本来应该是十分生动的.内容,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讲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知识时多考虑一下自己讲授的知识以及教授的方法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符号、枯燥的数学定理、复杂的证明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感性思维。(3)向学生讲述一下关于数学的小知识或者是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教师在讲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发现勾股定理的,或者是向学生讲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再比如,第十五章的知识点是轴对称,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体现轴对称特点的中国古代建筑物,比如说故宫的建筑模式。

素质教育要求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双方在教学内容上是传递与接受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有学生认为教师有的地方讲的不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给教师提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大度宽容,首先应该表扬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其次,仔细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出错了。最后,如果有错要及时改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

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导向、评价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置数学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问题的解决,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遵循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原则。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还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由于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特别集中,在一节课中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倦怠,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命题与证明》这一章时,教师应该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新知识又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等原则。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教师一定要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跟随时代的潮流,积极探索教学之路,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4篇)篇十四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2){-4,2.5,-1.5,3.5};。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相关范文推荐

    分摊协议书模版(优秀24篇)

    合同协议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合作规则,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你需要撰写一份合同协议,以下是小编为您提供的一些范文,供参考使用。乙方:xx。因集团公司规模不断

    面试导游自我介绍(精选17篇)

    自我介绍可以提前准备好,并根据具体的场合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下是一些有趣的自我介绍模板,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幽默和个性化的元素,吸引听众的注意。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下

    税务非税工作心得体会报告总结(实用21篇)

    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协调发展。在下文中,你将阅读到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工作

    社区干部心得体会和感想(专业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于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思考和观察可能会给

    党的光辉照我心心得体会(专业15篇)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中国共产党走过了

    参加党团心得体会和感想(精选19篇)

    在书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本地举行的少代会,这是

    欢送会致辞结束语好(模板17篇)

    7、致辞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请听众准备好,下面是一份精心准备的致辞,希望能够吸引您的关注和共鸣。

    农村兄弟落户协议书范文(19篇)

    合同协议的履行是双方共同责任,应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期限履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父亲:_________母亲:_________

    药厂辞职申请书(热门24篇)

    辞职申请书是一个表达决心和诚意的工具,也是离开公司前必须要完成的事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辞职申请书。

    电力整改申请书(优质23篇)

    申请书是对自己进行推销和展示的工具,它可以用来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申请人:委托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