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集锦(优秀12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琉璃教学反思集锦(优秀12篇)

保持诚信,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怎样营造诚信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教学反思集锦篇一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光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思考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思考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

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就应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用心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就应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

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教学反思集锦篇二

参考一

《离骚》远离我们现代这个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屈原,喜欢《楚辞》、喜欢《离骚》。就本人来说,不是很喜欢屈原的做法,虽然我来自屈原故里,却依旧觉得屈原太过清高。因此这种厌恶感,贯穿我备课的始终,对这一课的理解也只能按其他教案中说的,但是,当一堂课失去了自己的理解,就失去了思考的光辉,这篇课文也无法进入学生心灵。所以这堂课从备课开始就因为我的偏见成了一堂失败的课。其实,作为老师大可不必为了所谓的正面引导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既然你有这样的偏见,何不以此为切入点,带着学生们再去认识屈原,将自己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同时将文学史上的评论家们的评价介绍给学生,再通过讨论,看看是不是我的观点太过偏激,是不是文史家的评论过高,这样这堂课的思维闪光就得以体现了。

其次,学生不喜欢这一篇的原因是篇幅过长,其中夹杂的方言的很多,导致了理解困难。因此,在疏通诗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其中方言的解释。而且要在事先给学生做一定的心理建设,方言读不懂是正常的,作为从湖北到海南来教书的我,上课时同学在下面用方言讲小话时,我就听不懂,同处一个时代尚且如此,更何况,《离骚》可是上千年前的方言啊。破除了这样心理障碍,再引导学生去疏通诗句时,学生就不会感觉那样困难了。同时对这些古代楚地的方言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

对于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我的考虑是不用作为重点讲,毕竟是高一的学生,本就厌烦学习文言知识,另外《离骚》属于诗歌单元,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感情与思想。因此对其中的文言知识做两方面处理,对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做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

最后,对于本课情感与思想的处理。我想通过关键句进行总结学生会比较好理解。另外,屈原的“香草、美人”的意象系统的理解也是一个重点。这个系统进行讲解时最好放在中国整个诗歌发展背景中,联系其他诗词中的美人、鲜花的意象,让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屈原的伟大,而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可以不必加进来。

参考二

《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有责任必须把它的美原原本本的“交给”学生。

体会诗歌作品的美,是必须借助朗读的,所以,我将诵读作为一个重点。楚辞在语言上的特点可以通过诵读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感情,应该给学生示范。

疏通诗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楚辞的语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对这些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我认为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包括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考虑可以暂且放过,留待以后解决。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觉得此时讲太多不太合适,且本课是诗歌,重点不应放在此。

疏通诗句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提示学生找关键句,然后总结,我觉得学生比较好理解。诗歌是节选的,只有两节诗,我觉得没有必要将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加进来,在这两部分诗中,能把握住主要的感情即可。

我计划第二课时把重点放在艺术手法上,与《诗经》比较异同,让学生自己体会。屈原的“香草、美人”也是一个重点。

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基本完成了预想的任务,诵读的效果还不错,如果能再放得开些,在感情上再投入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反思集锦篇三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集锦篇四

还记得与旧课标相识是在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xxxx年,充满激情和斗志的自己与旧课标牵手,在语文教学这个大熔炉里磨砺着,成长着。在工作中旧课标就像老师,就像朋友,在我困惑时,它能为我指引迷津,在我小有收获时,它能激励我继续前进、、、、、、就这样我与旧课标一起相知,相伴渡过了10年。10年的与课标的耳鬓厮磨,10年的教学实践检验,我的老友-课标在10年风雨的洗礼下,以更加华丽端庄的容颜再现。我为它的变化惊喜不已,因为它没有辜负我这个好友的期待。

一、惊喜1一——新课标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说新课标降低了知识的难度,那是因为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xx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成低限――800字。

作为自己,一直苦恼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从开始写字起只写3-4个字,可是到二年级上学期骤然增加到每课写6—9个,下学期每课达到写十二个字。字词是一家,字不能单独放置识记。作为任教的自己每次都是将字和词和句连在一起。但是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有一部分孩子他们识记字是比较辛苦的。打到旧课标的要求是有一定难度的。有时自己有一种冲动,不想让孩子写那么多字,可是一想到这是课标要求的,知识是必考的内容。那种冲动慢慢平息。现在新课标要求会写的字降低到了800字,很好,自我感觉压力减少了许多。新课标更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我们教学的实际。写的少,孩子就会更加用心,才能达到熟练而且美观。

不仅是字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在学习得各个方面不仅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还希望他们能学得快乐,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成就感。但是在实际很多的压力下,我们发现确实有很多孩子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可是还是有不少的一部分学生他们跟不上这些孩子的进度,学习起来很吃力,横向比较起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遗憾在自己的班上也总有一部分学习得不是很快乐的学生,虽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我在很多时候还是期望我的老朋友课标还能在其它方面降低一点难度的。

xx老师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我认为尹老师的话和我们的新课标的方向是一致的,新课标给我们定的阅读积累量只是一个底数,要让孩子语文好,就要孩子多阅读,多积累。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兴趣和训练。新课标认为语文课就是要让孩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其实我一直都不反对字词句段的训练,我认为在训练中学生和我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能提高。但我在以前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时很少有让学生字词句训练,好像做某些训练就会割裂课堂的整体性。而把这样的训练集中在复习课上。虽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以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机械的、烦琐的、孤立的训练,已经扭曲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积累重要字词句、经典诗歌和文章等做法的兴起,可以说是改革的一种转向。现在的课标及教材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搜集资料、背诵默写类的练习大有提高。为了避免那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孤立的语文学习方式,避免学生从一个苦海跳到另一个苦海,避免语文教育从一种无效走向另一种无效,这些练习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领会它们的运用;在引导学生诵读大量经典诗文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国内外文化、文学精华,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是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每一个老师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方向,纵观这个新标准,发现老师如果仅仅是提高认识不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是难以达到,作为老师要真正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不努力学习探索是根本不能达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前提是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新课标的颁布对自己是一种极高要求挑战。不过人生因挑战而精彩!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已经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对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好文章等都有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簿上。每天将好文读与孩子听,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收到美文的熏陶。每天总在思考如何让孩子每天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学习。思考让自己越来越聪慧,衷心期盼自己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中自己能变成一个“新”老师!相信自己能接受挑战!

教学反思集锦篇五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教学反思集锦篇六

20____年1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港区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学习了高港中学两位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们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那份勇气,这是我最弱的方面。他们,给了我也想讲课的欲望,有了想跟他们比一比,看看自己差在哪的想法。

两节课的共同点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式,两位教师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有非常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借助讲学稿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课上得有声有色,这些太值得我学习了。

这两节公开课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此我想谈谈我的感受:

一、讲学稿的使用

讲学稿是我们高港区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学助手”,我校初一数学组正在使用讲学稿,这个“新型的助手”带给我们很多的帮助,让我们觉得课上45分钟更有紧迫感,更有效率。例如课前的预习。课前预习是学新课的前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不只重视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预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前预习尤为重要。使用讲学稿后,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预习,完成好讲学稿上的预习题,使预习效果更佳。高港中学的两位老师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二、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

两位老师上的都是初三的复习课,都注意到了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第一位老师由一个抛物线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将问题一拓展开,提出关于该抛物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的连贯性;第二位老师在讲“求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的面积”时,问学生有哪些方法,还有哪些四边形的面积可用这些方法。初三复习课更是要注意知识点的相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将相关知识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可见培养学生爱动脑动口、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是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协调个性差异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从这两节课来看,高港中学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如何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育是不断发展、改革着的。我需要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每天都要思索,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怎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促进学习;怎样适应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达到共同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集锦篇七

?火烧云》一课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写的词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叠词(金灿灿),二是对半式(半紫半黄),三是实物形容词(梨黄),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我在理解完书中几种颜色后,又及时的进行扩展词汇的练习。“想想天空中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相互启发,短短的几分钟,他们就说出了二十多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我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这样的设计,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对本文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思、互相讨论、大胆尝试。通过教学,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集锦篇八

3月11日,新冠疫情的再次爆发,让全体师生云端相聚。第一小学结合上级文件和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与努力下,线上教学工作平稳、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解读文件明确方向

在收到市教育局下发的“停课不停学”通知后,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专项会议,成立线上教学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各项工作,制定详细工作方案,科学安排各学科教学内容,要求各个年组就线上教学制定详细的周工作计划,并第一时间将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授课方式通知到家长,使线上教学落到实处,保证线上教学有序进行。

二、群策群力优化内容

为了有效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我校各教研组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开展线上研讨工作,针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法和有效策略,形成了“随时发现随时教研”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时交流分享经验,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

三、听课“把脉”引领前行

为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情况,以郑森校长为核心的教学领导每日深入云端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细节,认真记录、及时总结,提出建议。

为规范教师线上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了解学校线上教学情况。四平市教育学院田璐主任,双辽市进修学校王艳秋主任、张娜、陈彤、商慧萍几位教研员多次深入云端课堂进行听评课指导活动,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肯定其优点,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四、直播加答疑白板变黑板

为了更好提升教学效果,我校采用“直播+线上答疑”形式进行线上教学,并将希沃白板应用到在线课堂中。借助白板可以轻松创建生动精彩的课堂,将书写、批注、演示、互动等功能有效结合,更好地吸引学生进行线上教学。使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白板变黑板,增添了活力,优化了过程,使得线上教学更加高效。

同时,为了更好了解线上教学效果,提高线上教学质量,3月25日,我校设计并下发了《第一小学线上教学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形式共回收了1352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线上教学的课前预习、听课状态、课堂效率、课后作业数量及批改情况等问题进行调查。为后期调整教学模式或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五、寓教于乐五育并举

为了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双辽市第一小学注重五育并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

音乐教师精心录制了防疫歌曲、手势舞等活动视频,给学生带来别样的音乐体验。美术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为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们祝福!体育教师针对居家的局限性,制作了适合室内练习的热身操、健身操、力量练习等视频,让学生科学的锻炼。心理健康教师设计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防疫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

六、特色活动致敬先锋

为有效降低疫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切实增强特殊时期育人实效性,第一小学通过一系列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为应对学生防疫期间可能出现的恐慌、焦虑等心理状况,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按市进修学校要求组织全校学生收看由市进修学校录制的《中小学生居家学习心理防护要点》和心理疏导视频。引导学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轻视、不恐慌,营造健康、科学、乐观的防疫氛围。

2。云端升旗,厚植爱国情怀。利用线上进行升旗仪式,向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致敬、向抗疫一线的英雄致敬。

3。录制每周一次“阻击疫情,线上德育不停歇”系列活动,对居家好习惯、涵养好家风、抗疫“心”防线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培树学生优良品质。鼓励同学们做好自我管理、养成居家好习惯,并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

4。致敬逆行者,传播战“疫”正能量。开展绘制手抄报、录制短视频等丰富多彩的为抗疫助力活动。

待春暖,花开;

盼春来,疫去。

让我们脱离云端,校园重聚。

双辽市第一小学

20__年4月3日

教学反思集锦篇九

从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已有一段时间了,我的心情也是经历了几次变化,首先是向往,渴望,渴望自己也能这么给学生上课,渴望自己教出的学生不光是学会了知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各种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渴望自己的课堂真正能实现和达到学生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改变以前教师满堂灌得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感觉很难。

首先学生刚开始不适应这种模式,不知道在课堂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往往在讨论环节浪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展示和点评的时间少,而且一节课下来所展示的内容太少。现在一段时间已经走过,我们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改进一点一点的在前进,许多同学应经开始适应它了。结合这次我上《番茄太阳》的体会,我感觉:

1、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

2、自己必需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总是老一套,也要有自己的创新。

3、培养和锻炼学生,首先要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比你想的要做的好。

4、培训好小组长,让他带领其他小组成员一起搞好课上讨论,展示和点评。

5、自己要多总结多反思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教学反思集锦篇十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反思集锦篇十一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我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自信、坚强和自豪的语气说的读萨沙说的这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我先从文中描写的两处蔷薇花入手,让学生分别体会雨前、雨后的蔷薇花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答案。雨前的蔷薇花特别漂亮,雨后的蔷薇花显的特别娇嫩。文中这两处对蔷薇花的描写是为文中萨沙说的话做铺垫。我就借此引导孩子在文中找出萨沙所说的话。然后进行指导读出当时萨沙的心情。最后进行情境的升华。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孩子们课堂上善于思考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我很为孩子们骄傲。但也有很多瑕疵。比如:课文中的三个问号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付诸于我们的实际行动,要在生活中做强者、保护弱者的意识引导的不够深入。

最后,我告诉孩子们,萨沙的行为看似简单,却表达了一个孩子强烈的自尊,而这份自尊也将成为他成长中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做一个强大的人,不一定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你学会关心弱者,爱护弱小,并能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尊严,并努力的维护这种尊严,那么你就是强大的。

讲完这节课我告诉孩子们,你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反思集锦篇十二

?找春天》是一篇短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娕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文章呼唤着我们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天无处不在。

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因为他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因而“图文结合”成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不论是利用插图或是简笔画,甚至多媒体课件,都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输入过程,学生只能被动的看,缺乏交流和表达。而低年级的孩子是多么希望表达啊!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画画。

因此,我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设计了画一画这个环节,让学生拿起画笔画出阅读后的感受,变被动为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读着课文,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表达出来了。然后,再让他们根据画的画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又是一个把感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