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汇总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MJ笔神2023年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汇总8篇)

二年级教案不仅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一

1.通过印度舞蹈的欣赏及表演,感受、体验印度舞蹈的特点。

2.在欣赏、舞蹈、装扮等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印度歌舞的魅力,体会印度鲜明的民族特色。

重点: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印度舞蹈的特点及魅力。

难点:在学习印度舞蹈的过程中,初步表现出舞蹈的神韵。

教师搜集好相关录像、音乐、歌曲、图片做好课件,准备好相关道具。

学生搜集可用来装扮印度人的道具。

一、歌曲复习:

1.请同学们说说印度音乐、歌曲的特点。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摇篮曲》演唱的注意点:连贯的、连绵不断的气息。

3.请同学们有韵味的完整唱歌曲。

二、初步感受印度舞蹈:

1.印度人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在欣赏、并唱过印度的歌后,我们再来欣赏印度的舞,感受一下在舞蹈的元素中,有着印度人们怎样的感情与特点。请同学们欣赏《大篷车》、《流浪者》的歌舞片断。

2.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对印度舞蹈的感受。

4.同学们复习、交流在欣赏舞蹈或是表演舞蹈时,需要注意或是做到的地方。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引导一些要素:舞蹈中的眼、手、身段等。

5.同学们再次欣赏印度舞蹈片断,关注印度舞蹈中的要素、特点:眼睛会说话、嘴巴会运动、睫毛会颤抖、眉毛能弯弓、十指能传情等。

三、学跳印度舞:

1.请同学们结合欣赏的舞蹈及书本上的插图,模仿印度舞蹈中所特有的手势。

2.教师讲解并示范几个身体动作,供同学们学习,配合手势等的表演。

如:出场时膝盖屈伸及身体倾斜;分手膜拜时上步注意抬腿勾脚等。

3.同学们比一比,谁的动作学的更好。在同学们展示动作的时候,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并引导同学们发现在印度舞蹈中,有很多动作元素来自于佛教中佛祖及观音菩萨的首饰、形态。可见,在印度人们的心中“佛”是多么的重要。

4.请同学们随着印度音乐自然的模仿常见的印度舞蹈动作。提示同学们注意前面所提到的印度舞蹈的特点,特别是大家能做到的眼睛跟手走,眼睛会说话。

四、表演印度舞蹈

1.请同学们回忆印度舞蹈中,人们的服饰打扮有什么特点?如:头上的纱巾、头手上的首饰、眉心的红痣、手铃等。

2.在歌舞声中同学们利用自己带来的道具及老师准备的各种用具来将自己或是一组中的个别同学装扮成印度人。

3.请装扮好的“印度人”与中国的同学们进行联欢,随着印度音乐尽情舞蹈。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二

一,比赛内容:

1,参赛人数:10人以下

2,比赛时间:3——8分钟

3,表演形式:重唱,歌伴舞,群舞等

(报名时请注明歌为主或舞为主)

二,评分标准

a,舞蹈类:

1,节目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体现当代职高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富于时代风貌。(1分)

2,鼓励把具有民族特色舞蹈作品,进行大胆的创新,改编,使舞蹈作品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和时代性,又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2分)

3,表现力强,富于激情,动作流畅,配合默契,能较好地表现作品内涵。(3分)

4,具有较高的表演素质和较好的肢体控制能力,表演松弛自然,充满活力,技巧完成干净利落。(2分)

5,舞蹈,音乐,服装道具等与作品主题有机协调。(1分)

6,编排合理,观赏性强,整体效果好。(1分)

b,歌曲类

1,节目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体现当代职高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富于时代风貌。(2分)

2,声音要求:音色优美,位置统一,气息流畅。(4分)3,歌曲处理得当,表现力丰富。(4分)

三,报名办法

每个学校限报1项(教师,学生各1项,详见文件教职成[]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三

1.知识目标: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2.能力目标:能跟随音乐创编动作,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表演,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小旗两面、海军帽、音乐《小海军》、低音炮、哨子

2.学具:小海军帽(两顶)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1)出示海军叔叔图片。

师:小朋友们,下午好!请你们看看图片里是什么?

海军叔叔在干什么呢?总结海军叔叔保卫祖国的领海。

(2)教师戴海军帽、做海军手语展示小海军的风彩。

(3)组织幼儿整队,发出“立正”、“稍息”等各种口令,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2.歌曲欣赏

3.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让幼儿整体感知。

(2)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拍手念歌词。

(3)让幼儿跟音乐唱歌。(师:现在,让我们试着唱一遍好不好?)

(4)小海军不怕辛苦,不怕难。我们应该用这样一种声音来赞美他们。(教师范唱)

(5)让幼儿跟伴奏唱一遍。(这次老师要求小朋友跟伴奏小声唱一遍,老师看哪位小朋友唱得最棒。)

4.歌曲表演

(1)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教师用心留意幼儿的动作。

(2)逐句编动作,请部分幼儿逐个表现,由全体幼儿挑选最合适的动作。

(3)教师总结,整理幼儿的动作,完整地边唱边表演,幼儿跟着一起做。

(4)分组进行比赛,表现好的小组可获得一面小旗,从表现好的小组里挑选一位表现最好的获小海军。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四

毕业生可从事全国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工作。

1、掌握表演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五

小学语文小马过河原文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对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地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我……我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一面回答,一面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建议

1、童话课文故事性很强,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本文就具有这个特点,课文以小马过河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能讲得过多,面面俱到,应该抓住重点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结合课文谈出自己的认识,明白道理就可以了。

2、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去观察,结合语言文字体会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如:这时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松鼠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等。让学生分别去理解,去体会。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

3、这篇课文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的处理声音的变化:小马,声音稚嫩,语音清脆。老马,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老牛,稳重老实,读书时速度放慢。小松鼠热心胆怯,读书时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如果学生读书时有困难,教师可以亲自做好示范工作,也可以与班中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密切配合,使学生们感受到朗读艺术的感染力。

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从体裁来看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故事。介绍的是:小马的妈妈让他把一袋子粮食送到磨坊去,途中要经过一条河。见到小河,小马为难了,这时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正要过河,松鼠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不知怎么办好,只好回家找妈妈,妈妈告诉他要自己试一试,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大胆的试了试: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文篇幅很长,对话较多,有老马和小马的对话,有小马和老牛的对话,还有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这些对话构成了故事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小马的天真可爱,老牛的稳重,小松鼠的热心和胆怯,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六

1.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学习简单的秧歌舞,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随音乐跳起秧歌舞。

(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播放《秧歌舞》音频,教师跳东北秧歌舞。

生: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东北的秧歌。

师:东北的秧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听起来很热闹,非常的欢快、热烈,拿着手绢跳起来非常的大方……

1.听音乐练习十字步。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东北的秧歌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脚步,叫十字步,我们学一学。教师指导:指导学生练习十字步,首先每人在地上画一个十字,脚站在原位上,第一拍左脚向右踩到1点上,第二拍右脚踩到2点,第三拍左脚踩到3点,第四拍右脚回到原位。教师在练习的时候给学生数拍子进行慢速练习,比较熟悉以后加上音乐进行多次练习。

2.学习歌曲。(《秧歌舞》歌曲学习)

(1)播放《秧歌舞》音频,学生听音乐旋律走十字步。

(2)学生演唱歌曲旋律。

教师指导:这时候学生基本可以演唱歌曲的旋律了,重点指导学生演唱附点的节奏,节奏要准确。在歌曲中间的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一个八分音符要指导学生唱准,不仅要把节奏唱好,还要把音符演唱清楚。

(3)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读歌词,感受歌词表现的热烈情绪。

(4)演唱歌曲歌词。

生:播放《秧歌舞》音频,演唱歌词。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激发学生感受歌词的情绪,唱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1.歌表演

播放《秧歌舞》音频。

生:听音乐跳十字步。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听着音乐边演唱歌曲边跳十字步。

2.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民间秧歌舞视频欣赏)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手的动作与脚配合。

(1)手腕花;

(2)抖手绢;

(3)双手拿手绢手心向下放在胸前;

(4)双手打开转手绢。

3.分小组进行动作创编。(《秧歌舞》舞蹈创编视频)

4.分组汇报。

生:每一个小组可以边跳边唱,也可以有唱有跳等。

1.练习节奏。

师:指导学生练习秧歌舞节奏。

2.选择乐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锣鼓镲等乐器用下面的节奏伴奏。教师指导学生不要拘泥固定的伴奏谱,也可以自己创编。

3.听音乐进行表演。

师:播放《秧歌舞》音频。指导学生听着音乐敲锣打鼓扭秧歌。

师:大家的.表演真热闹啊,其实除了我们跳的东北大秧歌,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歌舞也非常的著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各少数民族舞蹈图片)

我们今天不仅跳了欢快、热烈的东北秧歌舞,还了解了满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新疆舞、藏族舞等等,我们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下学习一些舞蹈的知识或是舞步,把你学会的舞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七

汉族秧歌舞

本周我们进行着"我是人"这一主题.孩子们都为这一有着56个多民族的而感到骄傲,尤其是听到我们汉族人口最多时.孩子们对各个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及舞蹈等充满着好奇与求知欲。于是设计了这一音乐活动,让孩子了解汉族的常见舞蹈:秧歌的音乐风格、服饰(装扮)、发式、道具等。为了满足我们舞蹈班小朋友跳舞的愿望,我让孩子尝试选自己的喜欢的道具尝试在用自己肢体表达秧歌带来的热闹和喜气。

1、通过欣赏,让幼儿初步感知秧歌无,知道秧歌是汉族舞蹈。

2、初步尝试运用道具和自己肢体表达秧歌带来的热闹和喜气。

音乐《欢乐舞》,秧歌舞碟片,音乐磁带。

1、教师播放舞蹈:欢乐年。

师:今天陆老师带来了一些十分精彩的舞蹈,想不想看看?猜猜这是什么舞蹈?(这是我们汉族的舞蹈,叫秧歌舞。)

2、看了这段舞蹈后,你觉得这舞蹈的音乐听上去感觉如何?

3、你在哪里还听到过这种音乐或者看到过热闹的秧歌舞?

:秧歌是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大型歌舞表演。既可以在走街串巷中行进表演,又可以集中在舞台上做正式的歌舞演出。秧歌的特点十分热闹、喜气!

1、再次欣赏舞蹈。

师:还有的秧歌舞,想不想再看看?看看跳秧歌时演员是怎么装扮自己的?(服装、发型)

2、讨论道具。

师:跳秧歌舞时用了哪些道具?(手巾花、扇子、腰绸带、鼓、灯笼……)

1、初次尝试。

2、动作示范。(鼓励幼儿自由讲解示范)

3、再次交换道具合作尝试跳。

4、你们喜欢秧歌舞吗?那好我们下次可以到大舞台去和好朋友几个人一起跳!

歌舞表演活动教案中班篇八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

1、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3、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4、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5、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6、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7、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8、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9、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乐器先节奏谱练习。

10、课后拓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选一个项目(舞蹈、乐器、歌曲)进行研究性学习。舞蹈组:学习基本秧歌舞步,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唱歌组: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秧歌资料(文字或音响)。乐器组: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歌曲的能力提高。

1、学习民族舞蹈秧歌

2、复习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的:复习歌曲《秧歌舞》,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1、导入:播放回曲《秧歌舞》

2、唱歌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并教唱全体同学。

3、乐器小组汇报:

用学会的乐器演奏歌曲。

用锣鼓为秧歌伴舞,节奏可选用书上的固定节奏,也可是学生创编的新节奏型。

学生在乐器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4、舞蹈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舞蹈小组的组织下,一拍一动学习秧歌步,并能够在歌曲《秧歌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这具:手绢、扇子)

5、学生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

学生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情况良好,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提高。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