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通用8篇)

时间:2023-10-05 作者:BW笔侠最新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一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节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

1、教材的地位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多元(未知数的个数不止一个)方程组,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了解的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本思路。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方程(组),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生认识到一对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才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掌握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1、教与学互动设计:通过“篮球比赛积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很好的刻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做准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通过上述的两个方程对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呼应新课标理念中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进行新课的学习。

3、课堂练习:用幻灯片展示的习题,学生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知识,更加充分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

4、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及做习题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

生命在活动中丰富,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是活动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课堂在活动中精彩,强调通过师生之间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唤醒”沉睡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在活动中成长。由于我能力有限,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xy=222xy=40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二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本章中,学生又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等,能熟练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已初步具备了用方程组刻画实际问题的经验和基础,能正确地分析和理解题意,寻求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具备了继续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编题活动,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些规律、特点和方法,具备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部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紧接着学习的有关数字问题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字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相等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归纳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借助图表分析问题,感受化归思想。

4.让学生体验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策略的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学生会用图表分析数字问题。难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设间接未知数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flah播放器;若flash不能播放,请按绝对路径重新插入后播放。

本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新课讲解;第三环节:练习提高;第四环节:合作学习;第五环节:学习反思;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10x+y.

2.一个三位数,若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

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若在这两位数中间加一个0,得到一个三位数,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a+b.

4.a为两位数,b是一个三位数,若把a放在b的左边得到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位数可表示为:

1000a+b.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实际效果:提问学生,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经过知识的回顾,学生基本能熟练地用代数式表示有关数字问题。

动画,情景展示。

12:00是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7;

13:00十位与个位数字与12:00所看到的正好颠倒了;

14:00比12:00时看到的两位数中间多了个0.

5.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明和小华在一起玩数字游戏,他们每人取了一张数字卡片,拼成了一个两位数。小明说:“哇!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恰好是9.”他们又把这两张卡片对调,得到了一个新的两位数,小华说:“这个两位数恰好也比原来的两位数大9.”

那么,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吗?

(1)他们取出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分别是几?

(2)第一次,他们拼出的两位数是多少?

(3)第二次,他们拼成的两位数又是多少呢?请你好好动动脑筋哟!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吗?

教学过程:试一试

探究一

分析:题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 1——

2——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检测题

探究2

分析:甲作物的总产量=甲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乙作物的总产量=乙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过长方形土地长端约——米把这块土地分成两块,较大的一块种——,较小的一块种——

检测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作业

108页 4,9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五

执教者钱嘉颖时间xxxx年6月12日

1、选自初一年级(下)数学学科第八章(第一单元)第一节(课)(1课时45分钟)

2、教材内容简要分析

教材以引言中的一个实际例子,“一班和二班进行篮球比赛,总共打了22场。每胜一场得2分,每负一场得1分,已知比赛结束一班累计得了40分,思考:一班胜了多少场,负了多少场”来开展这次课程。以本例来首先回忆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内容,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用两个未知数来表示方程,借此进入二元一次方程的介绍。之后,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点来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答方法,本次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代入解答法(也称消元法)的详细解答过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运用及解答,让学习者更好的吸收及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法。另外,在本单元结束介绍了作为课外知识的“二元一次方程古代表示方法”。

3、学习内容分析表: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编号

内容

1

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及特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特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立的条件(未知数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法的具体解法

消元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间的联系

3

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运用

以实际例题列出方程并解答

未知数的假设以及运用已知条件列出正确方程。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云南省某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2岁。初一年级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年转化和个性逐渐成型的重要转折点,初一年级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生活而有手足无措的情况。而在这个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强烈,有了自己的兴趣,独立性增强,感情趋于丰富复杂化,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识记能力最强的时期。此时,进行的教育可以更加重视独立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引导教学,致使学习者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1、教学顺序

(1)复习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引入开篇实例。

(2)以一元一次方程解释实例引导对于二元的思考。

(3)以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建立方程,进而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特点并巩固。

(4)以本例引发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法的运用,并进行随堂练习以及随堂解答。

(6)在确定学生掌握消元法后进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例运用讲解以及随堂练习。

(7)复习、回忆、巩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课外延伸内容。

2、教学活动程序

(1)引起注意

以“上课”号令以及播放ppt唤起学习者的注意。

(2)告诉学习者目标

以ppt的播放以及言语刺激,明确告诉学习者本次课的内容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次学习的目标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法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实例运用。

(3)刺激对先前知识的回忆

回忆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定义、解法、实际运用),以实例进行先前内容的回忆并且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列式观念来与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产生共鸣。

(4)呈现刺激材料

在讲解过程中伴随着ppt的播放,并在关键需要注意的部分进行板书强调,在语调上有所突出。

(5)提供学习指导

以教材内容为指导,以及教师的提示语和示范性行为等进行引导。

(6)诱导行为

在重点部分题型注意,进行随堂练习,分为详细解答和对答案两种方式。在详细解答时要求同学与老师一同进行,必要时提问同学,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更好的理解信息并掌握学习内容。

(7)提供反馈

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从而使学习者能肯定自己的理解与行为正确与否,以便及时更正。

(8)评定行为

以随堂测验的方式进行随堂评定,并且在课后布置习题让同学们课后完成,再由教师进行评定。

(9)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设置教学活动(见附录),强化刺激,为学习者加深印象,并且促使其发散思维,将学习的知识广泛运用。

3、教学组织形式

本次教学中选择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组织形式

(1)讲解的形式

以教师的说明和解释为主,向学生传输新信息,是本次教学主要形式,因本次教学内容的特征,这种形式能够全面详细的解释本次教学内容,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提问的形式

这一形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刺激课堂,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作用,并且是对学习者某一知识学习情况的抽样调查,由教师找出学习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3)师生共同解答的形式

采用这个形式能够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提起课堂气氛,产生共鸣,引起注意,使大部分学习者都参与进来,也是一个小型头脑风暴过程,在学习者之间互相影响,从而对知识得到正确理解。

4、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次课程选择运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的教学方法。

(1)语言的方法—讲授法,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数学这门学科的解释性强的特点以及这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不够然而接受能力很强的特点而选择的。

(2)直观的方法—演示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学中出现了利用新媒体的需要,并且,对于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在课程开展中利用ppt来进行演示可以更加有效的刺激学习者感官,并且配合适当的板书,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由于我们已经具备了采用新媒体的条件。在课后,会以电子杂志的形式形成重点复习资料留给学习者课后复习。

(3)实践的方法—练习法,包括了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练习是这个年龄段学习者心理特征的需要,因为他们独立性还不够强,在进行口头练习的时候,比较能够跟上大多数人的思维,产生共鸣。书面练习是这个学科特征的需要,必须进行书面练习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随堂练习能及时反映出当场学习的状况。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六

本节课是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基本概念。因为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对方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学习起来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同时,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由浅入深,同时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组来学习,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接受和消化。

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原则,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使大多数同学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经历探究、思考、交流、归纳总结,及时练等活动中自然的获取知识。

首先,我通过引用学生感兴趣的篮球赛,赛后需要分析积分这样的事例自然的引出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解决。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这样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成为了本节课的主线,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等相关概念。同时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思路进行探究。而这些探究过程也是非常有效的,在探究过程中,老师积极组织课堂提问,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处理,我注重将其分解,逐个突破。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而四个跟踪练习环节则更好的帮助学生分解了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积极,各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比较成功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也有不足,个别学生因计算能力不足,理解能力不够,并不能准确及时的完成相关练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尤其是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七

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4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

2.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量

(2)同类量的单位要()

(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符。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要注意检验和作答,检验不仅要求所得的解是否(),更重要的是要检验所求得的结果是否()

4.一个笼中装有鸡兔若干只,从上面看共42个头,从下面看共有132只脚,则鸡有(),兔有()

新课探究

看一看

课本113页探究1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

(2)()

解: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和(),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母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出入。(有或没有)

练一练:

小结

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八

1、发现的问题:在解方程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手,对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掌握不透彻。对方程的多种解法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有关方程的解题速度较慢。

2、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是使学生正确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探索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反思: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另一方面,学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离开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有训练意识,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1、发现的问题: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时老是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很好,但很多时候是乱戴帽子,包新的法则当成旧的知识,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2、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又用于现实。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让他们学会通过实践活动解决数学问题。

1、发现的问题: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前面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有点类似,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愤涣散,效率不高。

2、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或“百鸡百钱”问题作为引入。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反思: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1、发现的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

2、解决问题的过程: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况,激活提问兴趣。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3、教学反思: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活动等也需要不同学科的老师配合指导。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要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在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是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 , 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 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了解 “ 消元 ” 思想。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二元一次议程组的解法,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问: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我们没有学习过怎样解,那么我们学过解什么类型的方程?答:一元一次方程。提问:那可怎么办呢?这时,学生通过交流,教师只要略加指导,方法自然得出,这其中也体现了化归思想,教学的最后给出了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同样也没有学过它的解法,那学过什么类型的方程组,这时又怎么办呢?与教学开始时方法一样,但这时不需点拔、指导,学生按“消元”“化归”的思想,化“三元”为“二元”,化“二元”为“一元”,这对学生今后独立解决总是无疑是种好的方法。有个别同学在选择方法上:是用代入法还是加减法,很犹豫,解答起来速度较慢,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即快又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