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文献摘要 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应用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BW笔侠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文献摘要 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化训练体系的应用论文(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文献摘要篇一

体育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其他学科类似,也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是一个相对缩微版的课程。微型课程让学生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也给教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1弥补缺失型微型体育课程

据了解,从应试教育阶段开始,我国体育课教学主要以讲授运用技能、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练习为主,对学生体育教学没有先从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面入手,而是直接给予学生行动刺激,造成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体育从行、到信、最后到知的发展过程,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一直停留在行的阶段,随时间推移造成行动力下降,体育随着他们学生时代的结束也一同在他们社会生活中画上句号。因而对学生进行体育兴趣培养、体育认知学习对于终身体育理念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5年下滑后,已止跌回升,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超重,肥胖,近视眼,运动能力低下,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字眼与我国青少年联系到一起,这是他们目前体质健康的真实写照。学校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保证,有人问: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再对学生进行体育兴趣培养、体育认知学习那需要很长时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占用体育课时间来专门做这些事的话,那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间能有多少?的确,在学生宝贵的体育课面前我们不能忽视,微型课程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微型课程以时间短、主题鲜明、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自居,在应试教育阶段,根据学生年龄增长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为他们制作适合的微型课程内容。如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主要是动画视频为主、内容主要是关于体育兴趣培养,播放一些关于体育趣事的小故事,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交流他们已经观看的小故事。对于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入最简单的体育认知知识,比如让学生观看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受伤事故如何应对的视频等。对于其他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予如营养知识、运动解剖知识、运动生理知识等。弥补缺失型体育微型课程的较好发展需国家、各级学校支持,在课程安排上保证一个星期或半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习,相信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此类体育微型课程的学习,会对他们进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2完善课堂型微型体育课程

我国体育课主要以讲授运动技能、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为主,传统体育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动作示范为主,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日益凸显,一些动作技术稍微复杂的`项目学生很难掌握,老师在做示范时,由于有些动作需要连贯性,尽管教师反复示范,仍造成学生对部分细微动作的忽略,不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已不能适应体育教学的整体要求。微型课程给体育教师带来方便,网上关于各种体育知识的教学比比皆是,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携带笔记本,对讲解的动作技术进行慢镜头反复播放,再加上自己的讲解示范,有利于学生对动作技术更准确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对低年级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效果更佳。

1.3自主学习型微型体育课程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代已经结束,现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正以惊人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和学习方式,广大学生也深受影响,社会关于学生与信息技术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诸如学生沉迷于网络等,就这需要教师、家长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成为他们学习的好帮手。在教师课堂讲授结束后,学生如果没有彻底掌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微型课程进行学习,或者是教师课后把课件下发到每个同学邮件供学生巩固复习。教师在讲授内容之前可以适当让学生备课,如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前滚翻动作,然后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讲授,这样网络微型课程就给学生提供了参考,他们可以提前在网上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结语

微型课程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其发展正日趋完善,在各领域中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目前其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较少,但更加激励我们对它的进一步探讨。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文献摘要篇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体育必修课级本科大学生160人,分别为散打选项课两个男生班80人和网球选项课两个女生班80人。实验期间该160名学生均是体格状况正常、无发生重大伤病的大二学生。

1.2研究方法

(1)实验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分别由1个散打男生班和1个网球女生班各40人组成,实验期间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同一名教师任教,且在实验前摸底调查获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平均体质基础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仅在于实验组每次课都结合技能教学融入“体适能”训练,而对照组只单一地进行技能教学。在实验时间上为一学年第二学期体育课的第2-13周,每周1次课,共12次。实验组每次课“体适能”训练内容与要求,在第14周进行体质指标测试与问卷调查。实验期间因下雨或节假日耽误的内容顺延至下周。(2)测试法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全体学生进行部分身体素质、机能等指标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肺活量,测试采用“继豪”品牌的国家标准体质测试仪器进行。(3)问卷调查法结合学生对体育课上进行“体适能”训练的意见以及掌握基本运动知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达到了学生掌握技能与提高身体素质的双重作用

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通过12周的课堂教学,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在身体素质指标上提高幅度更大。其中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的指标在实验前后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肺活量上实验后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育课总体上都能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提高,而实验组将“体适能”训练融入技术技能教学,在技能考核中两组学生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并没有影响学生学习技能,实验促进了大学生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但实验后在肺活量的增长上却表现不明显,说明仅仅靠课堂的时间不足以提高大学生肺活量。

2.2实验促进了学生掌握“体适能”相关知识,增强了体质健康意识

实验组“体适能”训练促进了多数学生对相关健身知识的认识,包括:91.3%的学生认识了其在运动与健康中的重要作用,92.5%的学生发现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81.3%的学生学会了制定课余体育锻炼的简便方法,82.5%的学生促进了技术技能的掌握,93.8%的学生认为与技术技能的学习应该紧密结合等,实验组全体学生一致认为“体适能”训练融入体育课非常有必要。调查结果说明当前大学生渴望获得运动与健康相关知识和方法,而“体适能”训练满足了这一需求,调查也证明“体适能”训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2.3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实施“体适能”训练的关键环节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怕晒、怕出汗”的思想,从内容看“体适能”训练以体能练习为主,单一的教学法极易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厌倦的抵触情绪,从而使教学计划无法实施下去。可见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将“体适能”训练内容融入技术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多通过游戏、比赛等方法激活学生练习热情,既避免了练习中枯燥乏味的感觉,也使大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参与“体适能”练习的积极性。调查获悉,93.2%的学生希望体育教学中多些游戏和比赛。此外训练中师生的互动也很关键,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教师只要做到互动,必能激发学生热情,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调查中学生们一致认同希望教学中多看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4生动的语言和合理的时间是“体适能”训练效果的重要保障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厌学的现象,对此大学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强度,再通过形象、幽默、风趣、逼真、亲切、自然、声情并茂、充满情感的语言鼓励、激励和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相信教师在为他们着想,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调查中95.6%的学生认可教师的幽默、风趣、亲切等语言。此外“体适能”训练也要注意时间分配,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极少长时间大强度练体能,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也不宜操之过急。调查获悉93.2%的学生认可短时间中等强度的练习。实验证实,一次训练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学生练习效果最佳,超出时间厌倦、疲态很快显现。

2.5有效的“体适能”训练促进了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

“体适能”训练在培养大学生人格品质方面具有其它运动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体适能”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大学生增强自信心和磨练意志品质的实践体验,在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增强健康意识的同时,也为健康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由于身体发展与精神成长往往紧密联系,“体适能”训练正是把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传递给了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多数都在舒适的`顺境中长大,缺少品质磨练的经历,实验表明“体适能”训练对提升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内在的驱动作用,尤其卓有成效的训练经历能使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内驱力,进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当这些精神品质迁移到人品塑造时就会促进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

2.6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教学周期短(仅一学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一是本次实验仅仅从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健康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实验,“体适能”的内容不能更系统地在教学中实施,以上设计、方法还不足以说明“体适能”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已非常科学;二是实验表明,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不能明显增强大学生身体机能,尤其耐力,对于大学生普遍都存在运动基础弱,技能学习还需要占去大量时间学练,因而肺活量和耐力的提高还需要其它时间加强练习;三是“体适能”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是每学期都全面地实施,还是考虑一学期中侧重哪些内容,或根据季节的不同制定训练计划,本次实验并未涉及更多;四是“体适能”训练是否应该在有限的课堂上精讲精练,或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更好等仍存疑问,都需要今后做更深入地实践探索。

3结论与建议

新时期“体适能”训练合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还需要一个科学的实践总结过程,要避免重蹈过去一边倒现象,在实践中更多考虑“体适能”训练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别、年龄、体质基础等不同分层要求区别对待,加强在时间、强度、量度等方面调控的实践探索,加强课内外结合的大体育课程下的“体适能”训练实践探索,以及加强“体适能”训练融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等。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文献摘要篇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期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这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建议,希望对小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高效、开放的课堂,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数学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因此,如何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一、创设适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让他们既能收获到知识,又能得到快乐,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讲《认识钟表》,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及会看整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在教学时我准备了多煤体课件和小闹钟等教学工具,运用猜谜的方式激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请听这个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你们猜猜我是谁?”这时有的小学生会立即猜出来是钟表。我再继续播放录音:“真聪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如果你们能在这节课里了解我,你们就会灵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听录音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带领小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以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之后组织小学生玩拨钟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拨出一个整时,试写出这个时刻,并在学习小组里介绍平时这个时间里自己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音视频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变难为易,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比如,讲《认识人民币》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懂得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大屏幕上出现了超市购物的场景,我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呀?”有的学生会说钱。然后我继续说:“是呀,钱的作用可真大,可以买食物,可以买玩具,还可以买书本。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人民币。”我让小学生把老师发放的模拟币拿出来,同桌之间互相介绍。然后让小学生按照课件上出现的某个面值的人民币拿出手里相对应的人民币,然后向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介绍。我还组织小学生把手里的模拟币进行分类,观察他们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最后板书:元做单位的钱有哪些,角做单位的钱有哪些,分做单位的钱有哪些。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践、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数学的奥妙。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让小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并引导师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根据刚才的实验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让小学生举出实际例子,经过师生交流探讨,最终学生知道推拉门、放缩尺等都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原理。

四、运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激励方式

有效的课堂激励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并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课堂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学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经常用到的课堂激励方式有物质激励、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上升较快的后进生,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数学成绩保持稳定的优秀生,教师要给予语言激励,给他们提供探究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定义为: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倾听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抓住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日常工作中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争取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我们满怀希望地鼓励小学生,正确地呵护学生,把他们当成课堂评价的主体,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永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

[2]宋贞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11).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文献摘要篇四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拓展训练是适应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通过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应用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拓展训练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拓展训练;应用对策

拓展训练,是一种有效训练方式,同时也是新兴体育运动。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心理抗压性提出更强大的挑战。拓展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拓展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拓展训练模式引入高中体育教学,将给学生带来新的活力,也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需要。

一、拓展训练的内涵与形式

拓展训练是指通过专业训练机构对人们所开展的一种野外生存训练,其通常会将山川、大海、森林等自然环境作为依托,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而达到陶冶人们情操、磨练意志、完善人格等目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和毅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健康成长能够起到有利的作用。拓展训练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所带来的效果不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人们团队合作、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等精神。其形式有雷区取水、信任背摔、毕业墙、流水线等。例如,雷区取水:在一个直径为五米的深潭中放置一盆水,队员需要运用一根绳子,在不接触到水的状况下取得其他成员的救命宝物。主要目标在于增加队员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得队员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共同努力达到最终目标。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往往学习的压力较大,学生会感到身心疲累,长时间沉浸于学习中身体素质容易下降,心理抗挫折能力也较弱,而开展拓展训练,则能够通过该种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使得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非凡。[1]一是有助于推动体育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能够促进教师采用自然化的形式进行体育运动的组织,这就能够要求体育教学的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同时采用拓展训练能更好地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高中生通常是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差,同学之间缺乏相互交流与沟通,因此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开展拓展训练,能够使得不同的学生相互组合进行任务的完成,一起努力,共同取得成果,这就能够推动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拓展训练技能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中体育教师的拓展训练技能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技能培养具有必要性。高中学校应当注重体育拓展训练,并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该方面的培训,可以聘请一些拓展训练方面的专家,或者与其他学校合作,引进一些该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能够对拓展训练的项目流程、内容、保护工作等等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此体育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拓展训练的.开展,推动拓展训练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拓展训练内容的选择和应用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拓展训练准备的时候,应当针对于学生的特点和年龄特征合理进行拓展训练项目的选择,确保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拓展训练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还应当使得拓展训练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感受到拓展训练的意义和乐趣,在推动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进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不断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1]这里教师可以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入到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超越自身的潜力,达到下一个阶段的水平,然后推进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信任背摔项目、毕业墙项目、流水线项目等等,让学生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多的乐趣和正能量,推动学生思想品质的有效健全。如,毕业墙项目的具体实施主要是:准备一面结实的木板墙,高度为四米,组织全班学生在没有任何器材的情况下逐个翻越墙壁。通过该种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奉献和服务精神,增强学生自我定位与管理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建高效团队,这对于学生后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受益无穷的。

(三)做好教学安全性的管理

由于很多拓展训练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安全性的管理,增强安全意识。在开展拓展训练的时候,应当确保所采用的流程符合规范,并教导学生注意安全,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避免学生不按规定进行训练的开展。同时,教师在选择拓展训练项目的时候,应当对其进行全面地分析,尽量选择那些危险系数较低的项目,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完成项目。同时,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合理引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四)做好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的融合

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并不是一味地进行拓展训练项目的运用,而是要确保在遵循传统体育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项目的融入,使得拓展训练能够与传统体育教学形式相互融合,不断促进学生体育学习项目的丰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因此要求教师合理对两者的结合点和相同点进行寻找,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创新,赋予教学更多的活力,才能够推动拓展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2]比如,由于高中体育课程的时间不多,可能很多学校会每周安排一节,学生往往得不到全面的训练,如果教师直接开始举办拓展训练,很多学生会因为运动强度太大而受不了训练。这时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几次热身运动,比如开展一些体操练习等。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得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而且还能够增强拓展训练的有效性。

三、结语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引入拓展训练,通过拓展训练项目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凝聚力,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辛艳军,于友先.素质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教育,(1).

[2]寇莉娜,李喜文.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训练学,(3)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文献摘要篇五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以及教育教学的高速发展,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发展背景下,技工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升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点。素质拓展训练作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意志,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等品质与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素质拓展训练相关概述分析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以运动为主要体现形式,以培训为具体方法,以提高心理与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是体能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素质教育模式[1]。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以户外实践为主要教学课程,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在既定的环境中进行体会与思考,并得到感知与启发,从而提升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训练用公式形式则可表现为“素质拓展训练=合作+潜能+核心+目标+心态+沟通+信心”。

三、素质拓展训练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技工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与实践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实现学生体能与综合素养的双重培养与提升,促进技工院校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的完美实现。首先,对于技工院校体育教学而言,素质拓展训练以期课程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强化了学生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知与理解,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单调而匮乏的缺陷,符合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改革需求[2]。其次,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而言,素质拓展训练特定的挑战环境,有利于强化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坚毅、勇敢、自信、乐观的品质,有效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并使学生认知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此外,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管理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教学引导与归纳能力的提升,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帮助。

四、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存在的问题

自拓展训练在我国出现并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后,拓展训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高职、技工、中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素质拓展训练的认识能力相对较差,导致我国技工院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推广程度甚微。同时,由于素质拓展训练课程需要特定的环境并设置教学情境,通过一系列教学项目进行有效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的应用增加难度。此外,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并不具备专业的素质拓展训练教师,体育教师在整合拓展训练内容过程中还欠缺专业性,在设计课程活动时,缺乏拓展训练与身体素质的融合,无法促进素质拓展训练作用的有效发挥。加之,一些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费用相对较高,所需设备与器材投入资金过大,技工院校自身无法满足素质拓展训练应用需求,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优化应用。

五、素质拓展训练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优化应用的对策

第一,构建合理且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完善的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有利于保证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化、合理化、系统化的发展,为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对此,技工院校可通过借鉴社会中完善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需求的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应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保证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吸引力、新颖性、生活性与社会性,从而保证素质拓展训练优势的有效发挥。第二,丰富技工院校体育拓展训练形式。针对目前我国技工院校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单一且具有局限性的发展问题,技工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包括经济、场地、教学目标、师资力量等),开设多元化素质拓展训练形式,用以实现拓展训练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性。例如,设置体育选修与必修拓展训练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设置多样性课程训练活动,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如竹竿舞、花样跳绳、攀岩、新版橄榄球等[3]。第三,开拓技工院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育教学资源。技工院校在提升自身对素质拓展训练应用重要性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投入力度,包括资金、设备、活动场地、训练实践条件等。例如,技工院校在校园内建设拓展训练项目体育基础设施,如高空组合架、信任背摔梯、攀岩墙、毕业墙等;技工院校也可以与社会、企业进行联合,利用社会拓展训练资源,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如户外生存训练、夏令营、潜水等,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第四,构建专业教师队伍,建立拓展训练基地。专业性、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素质拓展训练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关键条件。因此,技工院校应注重体育教师素质拓展训练职能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聘请校外专业化素质拓展训练专家、运动员以及知名人士参与到本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中,用以提升教学质量[4]。其次,技工院校也应结合自身优势,建立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为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顺利开展以供基础保障。第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反馈以及学生学习成效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教师及时发展并解决教学问题,并有效引导素质拓展训练的优化发展。因此,教师应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制定科学评价方法与制度,在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公正性、因材施教性等远侧设置分级目标,并实现现实评价与潜能评价的全面性评价,用以提升学生自信心、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拓展训练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符合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对学个性优势的发挥、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综合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此,技工院校在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时,应结合院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训练体制,采用科学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互动,用以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方洪璇林艺红单位: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2]杨良伟,戴亏秀,肖柳.“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改革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以南华大学为例[j].学周刊,2015(11):13.

[4]张宜向.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s2):48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