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优秀9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念青松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优秀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一

笔者系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职工,春种、夏管、秋收、冬贮,每年这几样规定动作,前两日在科技园区上种小麦,随着机声隆隆,二百多亩小麦两天时间便悉数种完。坐在地堰畔上和一位老农谈种小麦,老人感憾万分:“唉!社会发展真是快呀!大集体时种小麦一种就是二十天,就这还要起早贪黑。”老人的一句话,我不由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种小麦的情景。

常言说:“春风麦入土”,意思是到了春风这个节气,小麦开始入土种植,而现在由于气温的逐年升高,春分麦入土已经变成了到春分这个节气小麦要种进地里,所以说种小麦现在提前了一个节气。

河套地区有三大作物:小麦、玉米、葵花。大集体时种的最多的还是小麦和玉米,种小麦要挑好地,而且墒情要好,所以,种小麦的地从冬天便伺弄开了。首先是拉粪,每人赶一辆小胶车,前后十几辆,浩浩荡荡,虽然效率很低,但是,规模和气势却很大,经过数十天努力,地里如馒头般的粪堆堆满整档子地,粪拉到地里撒开,这时便要保墒了,队长会安排几个老农,赶着耕牛,套上石头碾子,吱粒吱恋纳音响着,地里的坷垃被碾碎压实,这样,地里水分散失便少了,墒情在春天种地时能够保住。如果一些地块坷垃太大,队长会带着男人、女人每个扛一个木榔头,随着木榔头的上下翻飞,一块块大坷垃在贫下中农的榔头下,被轧的粉身碎骨。

惊蛰一过,地里的老牛便在地里蠕动开了,打破了沉寂的大地。经过近半个月的整地,种小麦的地准备好了。那时播种用的是木头耧,木头耧前边绑着两根长长的“拉秆”,牛、马、驴、骡套在前边拉耧,还要有一个人帮耧,后面的耧斗子便是耧的关键部位了。耧斗子上安有拔籽蛋,拔籽钎和定籽板,这是控制一亩地小麦下籽量的调节部件,前边帮耧的一般是年轻的女人,而提耧的是非常有经验的,多年考验出来的老农。提耧的候选人很多,队长会在脑子里把这些人一遍遍地过,最后选出最好的几个人为耧头,选上的兴高彩烈,选不上的垂头丧气。

随着木匠几天的修整,陈旧的木头耧焕然一新。

春风节一过,天气依然很冷,但按老农的说法,小麦是种在冰上,收在火上。这天,随着队长一声令下,春播开始了,全队五六张耧一齐播种,帮耧的人把麦籽驼在牲口背上,牵着前面走,耧头肩扛着沉沉的木头耧,跟在后面,一步一步向目的地进发。到了地里,五六张耧一字排开,父亲每年被挑入提耧者的行列,这个工作既光荣、又实惠,别人挣八分工,提耧的`挣十二分工,每到春播季节,父亲的骄傲感总是写在脸上,我为父亲能成为提耧的感到自豪。因为提耧人提着木头耧,既要掌握一耧与一耧间的间距,又要考虑亩下籽量,还要保证播进地里的小麦种子均匀。所以,老农会不住地喊着“拉的”、“扛的”,帮耧的姑娘听到老农的声音,会把牲口向里拉或向外扛,保证前面的牲口和木耧与上一耧走在一个水平线上,老农为了保证播种质量,双手不住地摇着耧,以使小麦均匀播进地里。

那时,没有化肥,就靠土地自身的肥力和撒施的农家肥,所以,小麦行距为六寸,每亩播种量25-28斤,而绝不像现在小麦行距3寸,亩播量达到60斤左右。小麦产量也很低,每亩产量在300斤左右,而现在好一点的地产量均在1000斤左右。

小麦播种到半响午,人困牲口乏,大家席地而座,就在这休息的空当,一些年青人也不消停,掰手腕、扭勾勾,耍升级、压骡骡……。虽然人们那时吃的是“窝窝头”、“牙糕”、高粱米粥,生活贫因,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丰富多彩。

中午到了,队里饲养院房顶上的红旗倒下了,这是收工的信号,人们卸掉牲口,把木耧放在地里,把牲口牵回饲养院吃草料,人们便都回家了。生活好一点的人家,中午能吃顿白面条子,而生活差的只能是啃“窝窝头”了。不管吃什么,下午出工的时间一到,大家又牵着牲口出工了,一直种到太阳落下西山,一张耧也只能种3-4亩地。

晚上,在家里滚上锅水,用肥皂洗头发,条件不好的人家连肥皂也没有,把头伸进盆里洗去一天的尘土。坐在煤油灯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或者姊妹几个用自己贴的扑克牌玩扑克,父亲摇了一天耧,胳膊困的很,但是,为了我们姊妹七个能在开学前穿上一双崭新的布鞋,忍着胳膊的疼痛,捻着麻线,母亲纳着鞋底,家家如此。

十点多种,玩够了,也累了,身上某个地方突然有痒痒的感觉,这是虱子出动了,于是,脱下衣裳,就着如豆的灯光捉虱子,心里还在狠狠地想,不把虱子捉完,绝不收工睡觉。

十余天过去了,队里几百亩小麦已种完一半。种小麦种下了一年的希望,也种下了年青人爱的种子。邻家姑娘爱上了村里的地主子女,消息传开,姑娘的父亲气急败坏,哪能让自家的姑娘与地主子女通婚,为地主分子生儿育女。于是,邻居大叔提根棍子追打自家姑娘,嘴里骂着:“索赖赖的贫下中农你不找,偏偏看上个地主子女,你长了个瞎狗眼……”,前边的姑娘眼里噙着泪水,一边抽泣,一边躲闪。后来,大叔请来了政治队长、姑娘的舅舅做女儿的思想工作,工作做了半黑夜,效果不明显,父亲瞪着眼睛问女儿:“你是看上他甚了你?”女儿也不示弱,“我就看上他粗蹄笨胯好受受”,把父亲气个半死。

不管女儿决心有多大,年青人的爱情有多坚贞,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这样的婚姻被视为逆天行事,做不通姑娘的工作,政治队长做地主子女的工作,连哄带吓,地主儿子便乖乖缴械投降了,一对年青人的爱情就此夭折。唉,土地能长起绿油油的小麦,而却长不起两个年青人的爱情。

那个年代,每人分三分自留地,人们把心思都放在伺弄自留地上,清晨天一亮,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出工,于是,邻居相互帮衬,在自留地种小麦。有一年,由于秋浇时水少,我家自留地没有浇好水,墒情差,但又不能不种小麦,否则,一年只能吃玉米面了,所以,父亲把木耧调的很深,以便麦籽能探到墒。麦籽种下去了,父亲每天清晨去地里看看,用手抛抛麦籽发芽情况,看着有一半的麦籽难以发芽,于是,父亲担一担木头筒从井里担水,顺小麦行浇水,以使小麦能够发芽,父亲再辛劳,这只能是杯水车薪,小麦依然是缺苗断垅。这年,我家的小麦收获甚少,麦后父亲急忙种上了白菜和蔓菁,是秋后丰收的白菜和蔓菁救了我家的急。

清明前种小麦,先扎根后发芽;清明后种小麦,就扎根就发芽,为赶在清明节前种完小麦,种地的人加班又加点,经过二十多天努力,队里几百亩小麦终于在清明节前种完了,几张木耧擦洗干净,放入队里的库房,要到种糜子的时候,他们又派上了用场。

虽然这段用木头耧种小麦的历史过去了几十年,年轻人的记忆里,根本就没有这段历史,但钩沉岁月总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上次在奋斗中学闫友文老师的博物馆里看到木头耧,我甚是欣喜,也甚是感动,像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急急地过去,手轻轻扶在木头耧上,摸过来,摸过去,仿佛又摸到了过往的岁月,又回到用木头耧种地的年代。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二

科学老师叫我们带一些种子,张凯带了多肉,陈西西带了玉米和含羞草,朱子林和朱子杰带了红豆,只有我带了小麦。

我拿来了两个瓶子,一个大,一个小。小的瓶子里装了泥土,再在下面打了几个洞,然后把种子埋在了泥土里面。但我一不小心浇了太多的水,种子都浮了上来。我只好重新放了一点泥土,还是还是很湿,可我放在了一边不想管它了。过了很长时间,我看了它一下,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我觉得它已经死了。后来,我向林语新要了一颗的营养豆,放了一点点的水以后,把它塞进了泥土里面,我就又懒得理小麦了。

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家,外婆告诉了我说:“小麦已经长大了,我这几天偶尔浇了一点水,今天突然就长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小麦果然长大了,虽然只有大拇指长短,我心里想:“你要快快长大呀!”

我以为小麦已经没有了希望,可是今天居然长大了,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我忽然想到,生活中我也经常遇到跟小麦一样的困难,我都会觉得很烦,经常想放弃了。现在我要向小麦致敬,在困难的时候要坚强,不能放弃,只有不怕吃苦的人才会成功。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三

小麦作为我国主产粮食作物之一,一直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今天,我有幸参观了小麦的生产基地,深入了解了小麦的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麦对我们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在这次参观中,我重温了小学时学习的小麦知识,更懂得了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小麦的种植环境和过程进行介绍

在小麦之家,我们先了解了小麦的种植环境和种植过程。学到了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因素对小麦的影响,以及小麦的生育期和不同生育期内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了解到了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以及如何合理进行追肥等。这些确保了小麦的生长良好和产量的稳定。

第三段:对小麦的收获和加工进行介绍

在小麦活动中心,我们观看了小麦的收获和加工过程。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我们了解了小麦收割的时间、方式和实施条件。还学习了小麦加工的过程和设备,以及小麦在精加工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农民在小麦收获和加工过程中的艰辛和劳动。

第四段:对小麦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探讨

在小麦之家,我们了解了小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和意义。小麦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小麦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不言而喻,而且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之一。同时,在参观过程中,我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对粮食的浪费、对粮食生产的无知等问题,从而意识到了粮食精神和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第五段:总结感受,呼吁保护粮食资源,行动起来

通过这次参观小麦之家,我深刻了解了小麦的生长过程、收获和加工,更重要的是,对小麦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认识到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我要行动起来,为保护粮食资源、实现粮食现代化做出一份力量的决心。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餐桌上的“光盘行动”,信守“从我做起”的使命,让珍贵的粮食,更好地造福人民。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四

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农作物――小麦。小麦长得又细又长,大约有70厘米高,颜色是黄色的。小麦由根、麦叶、麦秆、麦穗和麦芒组成,一般分成两类:“春小麦”和“冬小麦”。别看小麦长得不高,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不过用起来,它可是全身都是宝。

小麦帮助农民伯伯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给了农民伯伯基本的生活保障,真是农民伯伯的好宝贝。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五

割小麦是农村人民在夏季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每年的小麦收割季节都意味着丰收的喜悦和勤劳努力的付出。通过参与小麦的割收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与智慧,也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第二段:割小麦的前期准备

割小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熟悉各种割麦机械的使用方法,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其次,要检查割麦机械的各项部件是否完好,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要提前组织人力资源,确保有足够的人手参与割麦工作,并且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段:割小麦的过程和技巧

在割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可以提高割麦的效率。首先,要从麦田的边缘开始割麦,逐渐向中间收割。这样可以减少小麦的压倒、打折,保证割麦的质量。其次,要注意掌握好割麦机械的速度,既要保证快速,又要保证割麦的质量。最后,要注意观察天气情况,在雨天前尽量提前完成割麦工作,以免影响收割效率。

第四段:割小麦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参与割小麦工作,我不仅收获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也领略到了农民艰苦劳动的辛酸。我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的智慧和勇敢精神,他们在麦田里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和汗水,换来的却是一年的收成和希望。同时,在割麦的过程中,我还与其他农民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感受到了农村团结互助的精神。

第五段:结尾

参与割小麦的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与智慧,也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收获。通过割麦,我更加明白了农民的辛苦和付出,并对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农田,保护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幸福和福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农业农村更好地发展,为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文我按您的要求完成如下,让您满意。谢谢!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割小麦是一项繁重而又有趣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农业知识,还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精神的愉悦。在与农民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农业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第二段:割小麦的技巧与挑战(200字)

割小麦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首先,正确掌握割麦机的使用方法,调整好刀片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割下的麦穗完整无损。其次,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条件掌握适宜的割收时间,避免麦穗湿重过多,以免机器因负荷过重而受损。此外,割收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杂草和土块会妨碍割麦机的正常运作,需要及时清理和维修。这些技巧和挑战使我更加认识到农业工作的复杂性和不易。

第三段:与农民的交流与体验(300字)

割小麦的过程中,我与农民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他们向我传授了许多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如何识别病虫害、如何选择合适的农药等。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农民们不仅需要勤劳和耐心,还需要对大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也为农民们的辛勤劳动所感动。他们每天从清晨开始工作到日落的时候,为了丰收而付出着无私的努力。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业工作的伟大和意义。

第四段:农业对于生活的重要性(300字)

割小麦让我更加意识到农业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农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粮食和农产品,也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粮食是人们的必需品,而丰收的小麦则是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农民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够安心地享受美味的食物。农业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它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减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农业工作表示敬意,并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劳动的意义(300字)

割小麦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劳动不仅是获取收入的手段,更是一种锻炼自己的方法。通过劳动,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劳动使我感受到了付出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看着一片片刚刚割下的小麦麦穗,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自豪。劳动教会了我如何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我更加感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结尾:通过割小麦这个过程,我收获了丰富的农业知识,领悟到了劳动的辛苦和精神的愉悦。与农民的交流和合作,使我更加明白了农业工作的复杂性和不易。同时,割小麦让我更加意识到农业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农业发展,传承和发扬农民的辛勤劳动精神,为农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七

一粒粒胖乎乎的小麦种子,滚进了翻开的肥沃的土壤中,开始了一场生命的轮回。大约第7天,我嫩嫩的尖芽儿钻出了地面,慢慢地长着,看着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是农民给我创造了生长所必需的条件,土壤中施了充足的肥料,土壤是湿润的,我出生在10月,秋播前下了一场透雨,这还得感谢上天的眷顾呢!

寒冷的冬天就快要来了,小麦苗快乐地生长着,我贪婪地吸收着冬日小阳春温暖的阳光,时而伸伸懒腰,这时我已经分出了三至五个分蘖,每个分蘖就像是我的孩子。

我生长得更茁壮了,叶子绿油油的,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地面上停止了生长,而我会利用12月到来年2月这长达四五十天的时间,努力扩大自己的根系,向四面八方和深处扩大自己的领地,农民说这是上闲下忙,积蓄一个冬季的能量,是为了来年更好的生长。老天又下了一场大雪,给我盖上厚厚的被子,暖暖和和的。

阳春二月我加快了生长的速度,褪去冬装,起身拔节,孕穗开花,灌浆黄熟。我在夜里快要黎明时扬花授粉,大约10天。

农谚说“一麦分九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也一样最多时一个麦穗上要生出六七十粒麦子,一亩地播种二十斤种子,最高产可以达到一千四百多斤,是播种量的70倍。夏收多在六月初进行,白居易的《观刈麦》写道:“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这是古人为我唱的一首田园风光的赞歌。

我的家族众多,分为早,中,晚熟多个品种,还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之分,我国北方是冬麦集中产区,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的主导品种,在国计民生中佔有重要地位。

我的品种很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小麦条锈病大流行,西北农大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宏璋敎授培育出了“碧玛一号”优良品种,为国家争了光,七十年代又培育出丰产三号良种,在全国推广种植三千多万亩,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李振声敎授在八十年代又培育出“小偃六号”,“小偃22”系列小麦良种,在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上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得国家重大科技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的新品种更多更好了,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收割全部机械化,连喷药都用上了现代化的无人机。

“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虽然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和粮食,但我并不渺小,人们只要把我抓紧抓牢,时刻不放松粮食生产,我就能为强国富民再立新功!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八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培育小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农民,我有幸参与了小麦的培育工作,并且从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培育小麦的经验和感悟,希望能够对农作为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培育优质小麦的关键。小麦有很多品种,每个品种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培育小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比如,对于寒冷地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品种,而对于酸性土壤来说,我们应该选择对酸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品种,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优势。

其次,合理施肥是培育优质小麦的重要条件。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氮、磷和钾等主要元素的需求更为突出。因此,在培育小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进行适当的施肥。例如,在播种前可施入基肥,以提供作物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在生长期中,我们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满足小麦对氮和钾的需求。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吸收能力,促进其健康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再次,合理灌溉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小麦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在缺水的情况下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因此,在培育小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灌溉。研究表明,在小麦生长的前期和中期,适当的浅层灌溉有助于促进根系的发达和养分的吸收。在小麦灌浆期,及时深层灌溉可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促进籽粒的充实和饱满。合理灌溉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最后,科学防治病虫害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的必要措施。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和虫害的侵袭。例如,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都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培育小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定期巡视小麦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这包括合理使用农药、恰当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合理轮作等。科学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小麦的病虫害损失,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培育小麦的实践经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培育小麦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农民们始终保持细心和耐心。只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我们才能够在培育小麦的路上走得更远。对于农作为朋友们来说,我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使我们的小麦生产更加高效和优质。

小麦现场观摩会发言稿篇九

小麦是农田里最常见的作物之一,而割小麦则是小麦种植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割小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以下是我对割小麦的体验总结,希望能对一起参与小麦收割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合理安排时间是割小麦的关键。小麦的生长周期是有限的,它的收获时间在大约10-15天。一般来说,小麦的成熟度可以通过观察穗上的颜色和硬度来判断。当小麦的颜色变成金黄色或者深黄色,硬度适中时,就是收割的最佳时间。尽量不要过度延迟,因为小麦的成熟度过高会导致籽粒的散落,造成收割效率的降低。同时,也要避免过早收割,否则小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收割时间是割小麦的基本要求之一。

其次,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可以提高割小麦的效率。天气对小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割小麦的过程中,云量不宜过多,尽量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收割。这样可以保证切割机的工作效果,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同时,割小麦时也要避开高温天气,因为高温会导致切割机的水温上升,进而增加磨损和故障的风险。此外,草原地区一定要注意天气突变的情况,避免因突然的下雨而导致收割工作的中断。总而言之,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对于割小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另外,使用合适的收割机具可以提高割小麦的效果。在现代农业中,收割机已经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割麦的方式,成为一种高效的小麦割取工具。对于农民来说,选择合适的收割机具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根据自身农田面积和种植情况选择适用的机型,另一方面是要保证机具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在割小麦时,我使用了一台先进的自走式切割机,发现它的割取效率高,切割质量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割小麦时选择合适的机具是能够提高效率的关键。

此外,加强团队协作是成功割小麦的重要保证。割小麦是个体劳动与团队合作的结合体,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协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收割任务。在我参与的小麦割取中,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形成紧密的配合关系。我们在预先划分好的小麦区域内进行割取,并及时协调完成清理和装运工作。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互相间互补、互相配合。正是这种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使我们的割取效率达到了最高。

最后,割小麦是一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挑战,需要不断努力和耐心。小麦的高度和密度使得割取工作繁重,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割麦的时候,烈日下的高温更是考验人的耐力。然而,这正是锻炼我们体力和意志的好机会。在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和积极的心态,不轻易放弃和气馁。尽管身体感到疲倦,但是通过不断地挑战自己,我不仅完成了割取任务,而且提升了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

总结起来,割小麦不仅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通过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使用适合的割割机具、加强团队协作,以及努力和坚持,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了农田劳动的辛苦与重要性,也更加珍惜粮食背后的付出与劳动。割小麦给予了我不仅对农田劳动的敬意,也培养了我的毅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