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GZ才子

会计师是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负责审计、核算和报告财务信息,为企业提供财务建议和咨询。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经典的会计总结写作范本,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一

破产清算会计对象是破产清算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是指破产清算期间企业资产估价、变现、清偿及分配等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有观点认为,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后,已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不存在资金运动。但笔者认为,从企业破产清算过程看,资金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破产清算企业要对财产进行变卖以清偿债务,这时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财产——变现收入——偿还债务”的运动过程,破产企业财产分配完毕,资金就退出破产企业,资金运动就此终结,不再形成新的循环。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持续经营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为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但在破产清算会计中,其会计要素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会计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破产清算会计要素应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算收入、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六项内容构成。其理由是“清算是为了偿债,而资产和权益是破产企业偿债的最后手段”,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应该保留。

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获取最大利润不再是清算期各项经济活动的目标,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已无必要,并且失去了核算基础。此时,清算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债权人受偿比例最大化,因此,清算收入、清算支出和清算损益应成为清算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企业清算经济业务的特点和清算会计目标为基础确定清算会计要素,因此,确立清算会计基本要素如下:清算资产,清算企业所拥有的用来清偿债务的全部资产;清算债务,清算企业所承担的需以清算资产偿付的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企业投资者实际享有的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其取决于清算资产与清算债务之差额;清算损失,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因发生清算业务所导致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减少;清算利得,企业在清算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增加。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学科领域最基础的观念,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用途;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持续经营下的财务会计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据以经济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而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其会计目标尽管仍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与持续经营下的会计目标相比发生了显着变化,破产清算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无论在提供信息的内容上,还是提供的对象、用途上均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二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何理解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3.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5.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三

一、国有资本增长因素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产总量为57,5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国家资本31,998.2亿元,国有资本公积20,007亿元,其他国有资金938.7亿元,国有未分配利润为-7,303.5亿元。

“九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净增加额为21,105亿元,其中,因国家投入、资本溢价、企业盈利等因素使国有资本增值42,945.7亿元。对“九五”期间及20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规模的持续增长因素,可大体归因于以下方面:

1.国家投入仍然是国有资产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对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和关键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不断投入,这成为我国国有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据统计,“九五”期间国家直接对国有工商企业的各种投入,包括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资本性税收返回等,共增加企业国有资本为10,107.2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长额的23.5%,其中,“九五”期间国家财政基建支出为7,526.1亿元,电力、铁路、民航等政府性建设基金支出约2,336亿元。另外,“九五”期间国家因实施“债转股”、“贷改投”等,将各级政府基建基金本息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银行贷款本息转为企业资本金,增加企业国有资本为3054.6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长额的7.1%。两项因素合计为13,161.8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30.6%。年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种投入因素增加国有资产3,322.8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35.4%。

2.企业经营积累是国有资产持续增长的基本因素。为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国家不断加大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使国有企业资本经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据统计,“九五”期间国有工商企业因经营效益积累因素增加企业国有资产为12,716.3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长额的29.6%。2000年国有盈利企业的盈利额为4,679.8亿元,企业各种经营积累结转资本及权益而增加企业国有资产3,892.7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38.3%。

3.资产评估确保产权变动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九五”期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产权变动行为日趋频繁。为促进企业价值在产权变动中合理定价,通过对产权变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资产进行专业性评估,促进了存量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合理衔接。据统计,“九五”期间,通过国有企业在产权变动中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增加企业国有资产5,509.9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12.8%。2000年国有企业因资产评估增值增加国有资产937.4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值的9.2%。

4.资本溢价是实现国有资产运营增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不断拓宽。2000年底我国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088家,境外上市公司52家,股票总发行股本为3,791.7亿元。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形成的资本溢价发行收入逐年扩大,构成近年来国有资产通过资本市场运营实现增值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九五”期间国有工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溢价,增加企业国有资产3,003.6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7%。2000年国有企业因上市融资形成资本溢价共增加国有资产达1,426.3亿元,占当年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增加额的14.1%。

5.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国有资产稳步增长。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国民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使得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资金的基建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以来,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3,600亿元,集中国家财力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国有资产规模保持增长势头。据统计,全国国有建设单位结存的国有资产总额为8,592.9亿元,较1995年结存额2,017.5亿元净增加6,575.4亿元,占“九五”期间全国国有资产净增加额的15.7%。

二、国有资本减值因素分析。

在国有资产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减值因素。“九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因专项核销、企业亏损等因素使国有资本减值21,840.7亿元,其中,2000年共减少5,908亿元。对“九五”期间国有资本的减值因素可作如下分析:

1.破产、撤销和改制剥离等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力度,对10多万户经营管理不善或亏损严重的国有中小企业实行改制、出售、撤销、破产等措施,“九五”期间由此而减少国有资产5,337.2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减少额的24.4%,其中,2000年因破产、撤销、改制等因素形成的国有资本减少额为1,421.7亿元,占当年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减少额的24.1%。

2.专项核销。为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管理,通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等政策,对管理不善或历史包袱严重企业的资产及权益进行专项核销;同时,在住房制度改革也进行了专项核销。“九五”期间由此而减少国有资本2,764.8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占用国有资本减少额的12.7%,其中,2000年因专项核销减少国有企业国有资本967.6亿元,占当年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减少额的16.4%。

3.企业经营亏损减少。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九五”期间因企业经营亏损挂账对冲权益减少国有资产11,540.9亿元,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减少额的52.8%,其中,2000年因企业经营亏损减少国有资本3,098.7亿元,占当年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减少额的52.5%。

三、影响国有经济稳定增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国有资产良性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分布结构、增长质量和运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国有经济发展和国有资产增长存在不平衡现象。一是国有企业效益主要集中在少数垄断行业,而多数行业国有企业效益低下。2000年石油、石化、电力、电信四大行业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共计1,740.9亿元,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的61.4%。二是国有企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2000年实现利润排名前50位的国有大型企业利润总额为2,319.2亿元,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的81.8%。三是工业企业国有资产增长呈趋缓态势。2000年作为我国产业经济领域主要支撑力量的国有工业企业国有资产仅比上年增长3%,比全国国有资产平均增幅低5.7个百分点。四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持续超高增长。“九五”期间全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增加额为18,203.5亿元,年均递增20.2%,比同期经营性国有资产增幅高出8.6个百分点。

2.国有资产分布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近年来,虽然通过调整投入结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出售等措施,使国有资产的行业和规模分布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和中小型企业中的分布过量和效益较差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2000年分布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工商企业14.4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总户数的75.4%,其中,亏损企业7.2万户,占全部国有亏损企业户数的74.2%,亏损额1,188亿元,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亏损额的64.4%。2000年全国国有中小型企业18.1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总户数的94.8%,其中,亏损企业9.4万户,占全部国有亏损工商企业户数的96.9%,亏损额1,086.8亿元,占全部国有亏损工商企业亏损额的58.9%。

本带动和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但从国有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看,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吸纳和控制能力亟待提高。一是2000年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工商企业(公司)仍多达14.5万户,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总户数的75.9%,比例仅比“九五”前期的1995年下降10.3个百分点。单一投资主体的企业数量过多,影响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的提高。2000年14.5万户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实现利润332.8亿元,仅占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的11.7%。二是在多元投资主体的国有控股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国有资本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限制了国有经济控制力和支配力的发挥。如2000年3.2万户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占总股本的平均比重仍高达63.5%。

4.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2000年全国19.1万户国有工商企业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不良资产为18,2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为31.4%,比重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比“九五”前期的1995年上升了约12个百分点;造成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大量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0年9.7万户国有亏损企业累积经营亏损挂账为7,981.3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13.9%。二是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实。据统计,2000年国有盈利企业当年新增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不良资产共计3,017.3亿元,占盈利企业盈利额的64.5%,占国有盈利企业当年新增国有资产的44.9%。三是结算秩序混乱导致企业间拖欠和赖账现象增多。2000年国有企业应收(预付)账款为19,653.9亿元,其中,三年以上应收(预付)账款为4,18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3.2%。

5.国有盈利企业经营积累绝大部分被亏损企业所抵消。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相差悬殊,亏损企业造成的国有资产减值,严重侵蚀了盈利形成的国有资产增值,这是当前我国国有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矛盾。2000年国有亏损企业仍达9.7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总户数的50.8%,形成了亏损额为1,846亿元。受大量亏损和困难企业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整体资本积累能力受到拖累。据统计,“九五”期间国有盈利企业经营利润结转资本增加的国有资产为12,716.3亿元,而同期亏损企业经营亏损造成国有资产减值11,540.9亿元,两项因素相互抵冲后为1,175.4亿元,即“九五”期间企业经营积累仅占同期国有工商企业国有资产净增加额的5.6%,而90.1%的盈利企业经营积累被亏损企业亏损额所侵蚀。

乡镇企业。

一、乡镇企业资本的形成。

2000年乡镇企业的个数为2,084.66万个(其中集体80.21万个,私营206.06万个,个体企业1,798.39万个),比减少10.78%(其中集体企业减少48.25%,个体私营企业减少8.09%);企业资产总额约为48,710亿元,比19增长54.22%,年均增长速度为11.44%。十几年时间,中国农民在基本没有获得国家直接投资的情况下,财产积累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还没有计算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带来的农民个人财产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整个乡村地区因此而带来的福利的改善与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乡村整体的效率增长和社会福利增加的结果来看,乡镇企业出现本身,就是农民进行制度创新、农村财产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因此,从这一历史过程来看,农村以财产关系调整为特征的制度变革应该早于包产到户的出现就已经开始。乡镇企业的诞生与发展是中国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影响巨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变迁是在地方政府广泛支持和参与之下自发地进行的。2000年乡村集体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892亿元,占全部乡镇企业资产总额的53.16%,比年增长10.94%,而在1996年集体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乡镇企业资产的比重为71.55%。联想到国有企业的艰难的产权制度改革,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令人震惊的变化。

二、乡镇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1.乡镇企业资本增长。乡镇企业的资产总量在22年间的增长是极其快速的,2000年的资本总额几乎为1978年的15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6.9%。其中,1978一198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8.85%,1986-1990年为8.38%,1990——1995为29.7%,1995-2000年为0.9%。值得注意的是自以来,其增长速度急速下滑。

2.乡镇企业的资本结构。1986年200家大型乡镇工业样本企业的平均资产总额为429.22万元,负债总额为239.42万元,企业权益为111.42万元,当年企业负债比率为55.79%,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72.7%。在1986年的总负债中,银行贷款为160.65万元,占到总负债的67.1%。1986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41,速动比率为0.77。到1990年企业平均总资产达到818.23万元,比1986年增长90.63%,总负债为446.64万元,企业权益为375.83万元,当年企业平均负债比率为54.59%,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79.22%。总负债中银行贷款为216.16万元,占到总负债的48.4%。1990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46,速动比率为0.75。以上数据说明,样本企业总资产的一半以上来自债务。在企业的总资产与其负债规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家样本企业1986年的r值达到0.92(f=1093.97)。从负债结构资料分析,企业债权人的多元化,显然大大分散了债权方面的风险,扩大了企业负债的可能。“负债经营”扩大了企业的实力,不过企业并不是为了扩大实力,而是要通过扩大经营实力盈利。从现实的经济过程看,没有预期的利润,企业负债决心和债权人出资的可能性都将受到削弱。样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可看平均的收益指标。首先是有较高的毛利率,样本企业即使销售成本全部通过债务获得,那么经营一年之后当年还息之余仍然具有较高的毛利水平;其次是乡镇企业的净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于目前任何平均的贷款利率,表明乡镇工业企业的负债经营是有利可图的。此外,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和企业盈利水平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周其仁等,1990)。

2000年乡村集体企业总资产比1996年增长10.95%。这与前述样本企业1986年-1990五年间总资产增长近一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1996年乡村集体企业负债比率为61.97%。2000年为57.73%,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负债比率的下降与银行贷款的大幅度减少密切相关。1996年长短期银行贷款为4,327.08亿元,占总负债的29.92%;到2000年银行贷款总额为4,108.76亿元,占总负债的比率下降为27.49%。从表3可以看到,近五年来乡镇企业的投资增长主要来自于权益资本的增加,特别是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的增长。乡村集体的资本金在此五年中均处于下降趋势,乡、村集体资本金分别下降12.39%、12.82%。显然,乡镇企业近年来增长速度的大幅度下滑是与资本投资增长缓慢有关,而投资增长的下降又与目前的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深远影响。

总体上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缺乏股权融资渠道,内部融资比例高。目前乡镇企业基本没有进行股权融资的渠道,二板市场尚在讨论之中,原有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已全部取消。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通过集资进行过大量的股权融资,但由于没有可交易的市场,企业职工手中持有的股权不具有流动性,这样一方面企业股权持有者承担着无限风险,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企业以此方式进一步融资的能力,致使企业无法降低负债比率,改善资本结构。

模的企业才能够获得资格上市,而且周期极长(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成本极高。况且,非国有企业上市刚刚获得准允,数年来通行的规则是:具备上市资格的首要条件是国有企业。显然,以非国有部门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没有可能在这一市场上进行融资。目前正在讨论关于第二板市场建立的问题,最终的运行框架和基本规则虽然还没有公布,仍需要进行相关的法律修订,但是,可以肯定这个市场主要是针对成长性好、科技水平高、资金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对那些以解决就业为主、盈利水平不高、成长性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一市场上上市的机会也不会太多。

2.外部融资中的债务融资存在很多问题,且债务融资渠道极其单一。(1)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经营,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严重不足。(2)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信贷资源投入到国有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由于国有部门的低效率,无法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不仅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同时也降低了信贷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乡镇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3)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化、官僚化问题仍然存在,加之信息不对称,对乡镇企业的信贷风险难以控制,导致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具有更高的成本。(4)乡镇企业部门进行债券融资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几乎很难以这种方式实现债务融资,况且目前中央政府严格限制企业通过债券发行进行融资的方式。(5)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缺陷大,发育程度低。虽然票据市场建立很早,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甚至在1988-1995年间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基本停止。加上乡镇企业本身的`信用程度不高,通过票据贴现、承兑等货币工具进行短期融资在目前情况下也具有很大的运作难度。(6)由于中国企业目前信用程度普遍不高,企业间三角债严重,因此财务报表上所显示出来的“企业间借款”或应收款的数额十分巨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很高。显然这并不是一种自愿的、正常的企业间债务关系,特别是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债务拖欠情况是十分严重的。

过度的债务融资,加上企业债务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导致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实现投资增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增长的资金供给义务,而作为商业银行又不得不考虑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企业过度的债务融资和单一的债务融资渠道使得银行体系处于“贷款不是,不贷款也不是”的境地;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放大机制”使得银行在经济增长乏力时,必将选择缩减信贷规模以规避金融风险,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大规模缩减,加重了经济的不景气。

3.乡镇企业债务融资信用普遍不足。随着商业银行体制的建立,银行信贷资金的抵押、担保制度日益完善。由于乡镇企业本身股本投资不足,再加上信用担保机制的严重缺乏,它们普遍面临着债务融资信用不足问题。从最近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看,为了解决信用不足的问题,一些企业不得不使投资活动偏离利润目标,将极为稀缺的资本投入到盈利能力很低甚至根本没有盈利可能的项目中。如在十分偏僻的小山村斥资数亿元建设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康乐宫等等旅游房地产项目,以增加其获取银行贷款的可抵押资产,结果不仅没有改善资产的质量,反而导致资产的流动性大幅度下降,增加了信贷资金的风险。

目前,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受到诸多限制。一是目前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非常紧张,能够拿出用作设立担保基金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政府主办的担保基金是一种政策性机构,因此收益性和赢利性并非其首要目标,这一限制使得企业或投资商不愿意拿出资金参与其中。资金来源不足是担保基金规模扩大的一个重大约束,而规模太小的担保基金又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纯粹的商业性或民间担保机构由于其对资金安全性和赢利性的考虑,关注的对象不会是就业创造型的普通中小企业。二是目前的担保体系无法覆盖县及县以下的中国90%以上的中小型或微型的企业。三是由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缺乏,国营大型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控制方式和手段的约束,以及它们对乡镇企业贷款的相对高成本,即使信用担保及其他相关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它们也会对乡镇企业的贷款有所顾忌。显然我们暂时还不能对信用担保体系能够发挥的作用估计过高。

4.缺乏为乡镇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造成投资失败率过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市场的门槛大大提高,过去10万元投资即能生产出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而现在投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市场的“入场券”。这样,企业一项投资失败就有可能导致业主全军覆没,不仅新的投资无法收回,甚至连过去积累的财富也将一去不回。中国的乡镇企业家是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变过来的。他们在早期的投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财富,这些成功的经验常常使得他们忽略了宏观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的演进状况,他们依然沿用过去不断“试错”的办法来进行投资活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及不断恶化的信用状况,投资的风险日渐增大,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已经到了只能胜不能败的程度。因此,科学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已经成为乡镇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与科学决策、管理相关的市场分析、项目评估、资产管理和交易、债务管理等中介机构的供给却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所反映的并非仅仅是企业本身的问题,已经触及到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民经济可持续成长的许多根本性问题,比如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如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货币市场进一步发育及如何利用现代金融手段和工具、资本市场创新特别是第二板市场建设、柜台交易市场的放开和规范等问题,甚至于包括中央银行监管方式、手段的改革等等。显然,没有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中国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非常复杂、艰难的过程,需要进行广泛的改革试验和认真仔细的政策设计,经历相当时间的制度建设过程。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四

20**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润表三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

(一)收进。

(二)用度。

用度“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该定义明确用度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排除了“非日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出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同样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进减往用度后的净额、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进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四)利润表关系式。

从利润的定义可以看出,利润表三要素之间并非简单的“利润=收进-用度”,按照定义,利润表关系式应为:

利润=收进-用度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损失。

从基本准则的规定来看,“利得”和“损失”并没有作为单独的利润表要素,但在计算利润时,却又作为单独的要素出现,这就使得利润表要素的定义与内容不能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纵的混乱。

二、全面收益观对利润表要素的影响。

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全面收益采用了与传统净收益确定的“收进用度观”不同的“资产负债观”。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是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净资产的增量。与传统的净收益概念相比,它涵盖的内容要广得多,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都是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如可销售证券上的利得和损失、现金流量避险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要在财务报告中揭示全面收益,必须对传统的损益表(利润表)进行改进或扩展。

一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利得和损失的规定尚不够明确,仅在第五章“所有者权益”部分给出了利得及损失的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进”,“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至于利得和损失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情况下应“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什么情况下应“直接计进当期利润”,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对于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罚款收进、捐赠支出等,仍然沿用“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的项目名称,并未使用“利得”、“损失”概念,使收进、用度和利得、损失混淆不清。

二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确认金融工具等“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并将其列进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进行了规范,不再计进治理用度等项目,同一计进“资产减值损失”。但上述两项内容并未与营业利润分开列示,即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损益)列进营业利润。

三是我国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中同时报告全面收益:一方面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另一方面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表露“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四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仍然记进财务用度,这种做法不够规范。由于用“用度”项目反映“利息收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在利息收进数额较大的情况下,会使利润表上的财务用度变为负数。此外,还给财务分析评价带来了不便,如“eva”、“mva”、“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要用到企业的'资金本钱数据,由于缺乏利息支出的必要信息,给资金本钱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三、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和格式重排。

(一)损益表(利润表)要素的扩充。

财务报表要素应能体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和财务目标的变革而不断发展。我国现有的利润表要素即收进、用度和利润,在列报企业财务业绩,尤其在列报全面收益方面尚显不足。在改进利润表要素的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点:1.涵盖性与穷尽性。报表要素要能涵盖全部经济事项,也即任何一项经济事项都能明确回属在特定的财务报表要素中。2.互排性。每个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各个要素之间不能有相互交叉的内容。3.适当性。要素的数目不可太多,否则就会失往回类功能的意义,但也不能太少,否则很难反映种别的特征。4.协调性。是指对要素的划分应与相关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相协调。由于财务报表要素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会计准则的一项内容,它都应前后一致,相互协调,存在一定勾稽关系。5.对等性。各个要素的层次应对等,切忌将存在包容关系的内容并列作为财务报表要素。

基于以上考虑,改进利润表要素具体的做法是:将“利润表”改称“损益表”,增加“全面收益”要素,将利得、损失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全面收益”除包括净损益外,还包括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将目前绕过损益表(利润表)“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及损失”,同一在损益表(利润表)中列示,使所有者权益只核算与所有者或股东有关的交易(投进资本、减少资本、股利分红)。损益表(利润表)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全面收益=收进-用度利得-损失=本期净损益其他全面收益。

或:

全面收益=收进-用度利得(已实现的利得)-损失(已实现的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及损失)。

经过调整后,损益表(利润表)要素有五个,即收进、用度、利得、损失、全面收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基本准则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使各要素的定义与内容首尾一贯、相互协调,同时又重新建立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即: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资-向所有者分红全面收益。

(二)损益表(利润表)格式的重排。

1.损益表(利润表)要提供猜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其相应的收进和用度项目必须具有持续性和可猜测性。所以,分别列示正常经营活动损益和非正常经营活动损益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前者才是持续的、可猜测性的经营活动,后者是偶发性的、非持续性的活动。

2.取消现有损益表(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代之以“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清楚地界定“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中的“非活动资产”。由于严格地讲,“非活动资产”包括“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如固定资产)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如长期投资),而“非活动金融性资产”的处置损益计进“投资收益”。所以,应将“非活动资产处置损益”修正为“非活动经营性资产处置损益”。

3.调整“投资收益”和“财务用度”的核算内容,将银行存款利息收进回属于“投资收益”,以免“财务用度”变为负数;同时在“财务用度”下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以利于资金本钱的估算及其他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4.应客观列示“财务用度”和“投资损益”对损益的影响,由于“财务用度”涉及企业的融资活动,而“投资损益”涉及企业的投资活动(股权和债权投资)。但对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来讲,最主要的、持久的利润来源是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应将“财务用度”从期间用度中分离出来,并和“投资损益”共同列示于“营业损益”之后。

5.关于“所得税用度”的列示题目。ias1将“所得税用度”列示在“非常项目”之前,而非“当期净损益”之前,即所得税用度是与正常经营活动有关的用度支出,与“非常项目”无关,所以在“非常项目”前列示更能够反映正常经营活动的实际利润贡献,使得财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但对我国损益表(利润表)而言,这种列示方法可能并不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由于除非能够将正常经营活动的所得税用度与非常项目的所得税用度予以分别列示,否则恰当的列示方法还是在当期“净损益”之前。

基于上述分析,损益表(利润表)的列示格式和内容应作出相应的修正,建议列报格式和内容如表1。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损益表(利润表)中用度项目的列示均是按用度在企业中的功能进行分类的。将用度按功能划分时,企业应表露关于用度性质的附加信息,包括折旧费、摊销费和雇员用度等,由于关于用度性质的信息有助于猜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企业在按功能列报用度时需作附加表露。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春贵.论我国利润表要素的设置和定义[j].审计与经济研究,,(1).

[2]孙兰婷.会计基本要素的探讨[j].会计研究,,(3).

[3]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a].大连出版社,2005.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五

会计要素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怎么解释会计要素这个名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资产

内容: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以交易性为目的的持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但暂未收到)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负债

内容: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内容: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

收入

内容: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费用

内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付出的相应“代价”。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内容: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利润公式: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错中复杂的,为了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置账户并记录账簿。划分会计要素正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没有这种分类,就没法登记账簿,也就不能实现会计的反映职能了。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必须确定分类标志,而这些标志本身就是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就无法设置账户,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会计报表应该提供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框架的基本构成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要素为设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六

“二八法则”,作为若干年来一直在营销界享有“统治”地位的市场理论,几乎被所有的营销人、企业家奉为“至宝”,却很少有人怀疑其科学性和客观实在性,但时至今天,这一理论是否还值得我们去捍卫,是否应该让它破产?在这个命题的背后却发人深省。

“二八法则”的前提。

“二八法则”的存在是有前提的,它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市场的目标客户或者销售网点必须是成“二八分布”的格局;第二个前提就是这一领域中的20%的客户对具备对这一行业的格局和发展进程起主导和支配的地位的能量。但是现在的市场格局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是如此,在医药行业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医药行业,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药零售这三大板块中除了医药流通业在局部地区形寡头垄断而形成“二八格局”之外,医药工业、医药零售这两大板块都没有形成这一格局,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医药工业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能在市场中具备左右市场格局的能量,湖南的老百姓不能,广东的海王星辰不能、辽宁的成大方圆也不能,或者这几家区域巨头加起来也做不到。因此在这种市场格局分布之下,“二八法则”就无法成为目标客户划分、市场资源投入的准则。但更为遗憾的是,这一理论被过多的误读、被过分的迷信,甚至形成一种思维的固执。而这一固执均源自于一种“教条式“的误读: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基于概率基础上的总结与提炼,而非绝对的数字公式,“二八法则”也不例外。但是,实际的市场实践中这一理论却被僵化地加以运用,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将“二、八”绝对化。有些领导甚至于要求下属将辖区的终端进行等级划分,然后硬性地挑选出20%的终端,将80%的市场资源投入其中,另外80%的终端却分享20%的市场资源,同时想当然的要求20%的终端产出80%的市场效益。但市场的结局却往往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将80%的资源投入到20%的终端,固然可将这些终端塑造成明星终端、广告终端,却很然形成效益终端。这种思维的固执所造成的弊端是明显的:。

二、导致促销过度:

80%的市场资源投向了这20%的终端(而且不是个别厂家的行为,大多数厂家都是如此),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促销之战不断升级,促销筹码不断加大,最终端导致促销过度甚至“拼光血本”。有专家指出,厂方的营销资源至少有50%是被浪费了,但是无法准确知道是哪50%被浪费了。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这被浪费的50%当中大部分都消耗在这20%的重点终端。因为厂家对这20%的终端倾注了80%的市场期望,当这些重点终端的销量还未达到80%的比例时,理所当然地认为还有潜力可挖(尽管潜力可能已经挖光了),于是乎不断加大市场投入,但这些投入可能都是无效的。

品牌的魅力在于吸引并稳固消费人群,而“品牌溢价”的基石就是“人口溢价”,只有一个品牌具备了相当规模的消费者人群,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才能实现“溢价”。而且只具备了更为庞大的消费群才能产生“市场惯性”以便为企业提供更为持久的市场收益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红桃k就是个现成的事例,当它的重点市场已经兵败如山倒时,在二三级市场的广阔终端却还是依然坚挺。而按照“二八法则”来衡量,这些二三级市场均属于其中的80%而不是20%的范畴。

四、推高企业的机会成本:因为企业对20%的重点终端的资源倾斜,导致另外80%的广阔终端投入不足,足以酿成对80%的终端原本可以获得的市场收益降低的局面,由此推高企业的机会成本。80%的广阔终端商圈覆盖广泛,所服务的人群庞大,远非20%重点终端可以比拟。这些点多面广的“广阔终端”也许很容易就能完成20%的目标市场收益(处于市场成熟阶段的产品尤其如此),这时企业可能会误以为这一范畴的目标市场的潜力已经挖空,便寻求下一目标市场。但事实证明这却是假象。只要是医药行业的人士对湖南老百姓和广东的海王星辰肯定不会陌生。老百姓旗下的门店全国共有92家,每一家门店的商圈范围大约是半径为600m的同心圆,总覆盖范围大约是104平方公里,而海王星辰旗下的门店有1500家,每家门店的商圈范围是以300m为半径的同心圆,总覆盖范围是433平方公里。如此比较,一个商品进入海王星辰获得的市场机会和影响力是进入老百姓的四倍,很显然将资源投入前者更为有效。但按“二八法则”,海王星辰的门店肯定是被列入80%的范畴而应压缩市场投入,而老百姓的门店则列入20%的范畴而进行资源的充分供给,岂不缪哉!

二八法则反例。

中国的银行业可谓诟病丛生、千夫所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各营业网点排长队、对各小额帐户征收“小额帐户管理费”。如此现象,枚不胜数,一时间舆论哗然:口诛笔伐者有之、咬牙切齿者有之。这时某银行的高管通过媒体向大众解释:根据二八法则,20%的客户给银行创造80%的收益,我们必须将vip窗口留给大宗客户,其他普通的储户只能在非vip窗口排队,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可以看出,在给20%的vip客户抛足笑脸的同时,却尽显出对80%普通储户的冷眼与傲慢。银行业的公众美誉度降到了历史的低点。当然,这些低美誉度暂时并不会影响到这些银行的高收益,更不会危及它的生存,因为普罗大众们没得选择,只有这些银行才能办理承兑、借贷业务。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行政垄断因素在撑腰,银行家们恐怕早就将“二八法则”抛进历史的垃圾桶,因为对品牌伤害最大的因素就是对顾客的傲慢,这些虽然低端却占80%的庞大客户群是绝对不可得罪更不可放弃。

而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代表的通信企业,则是完全按照“二八法则”的反面来配置资源,尽管其高端的vip客户给其贡献大部份的营业收益,其客户服务部门的绝大多人员和行政资源却在为收益不高却数量庞大的低端客户提供服务。如果按“二八法则”来衡量,这些投入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企业的收益也是不会太高的,但我们千万别忽略了一个事实,1999年才成立的中国移动,其公众及客户的美誉度在所有企业中却名列前矛,并且在2005年就成为仅次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公司之后位列“中国100强企业排行榜”的第五位。

“二八困惑”应当如何诠释?这个方程有解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七

我们知道健全有效的銀行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首要内容,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在商业银行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会计系统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新审视,认真分析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内部控制缺乏深刻认识。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深刻,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存在误区。没有真正建立基于全员风险管理观念的内控文化。银行员工的风险内部控制意识缺乏,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缺失,内部管理不符合业务发展的需要。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过程,但目前很多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一方面,最基本的岗位分离,权责分离并没有完全做到,会计内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不能完全落实。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业务不断推陈出新,但相应的会计操作规程未修订到位,有时还会发生抵触,致使操作中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制度忽视了宏观经济运行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变化,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制度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造成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这些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上的很多漏洞。

(三)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的审计制度建设滞后。

内部监控具有监督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的特点。由于其强调对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因而能将某些违规违法不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有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已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会计工作能否安全开展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因素。在新时期,很多新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直接增加了银行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难度。这使得会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认识,容易造成会计人员习惯性的违章操作。同时,部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日常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金融法规教育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会计人员自身免疫力较差。

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首先,要加强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它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对银行业现在和未来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人来实现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及控制机制也是由人来制定的,它牵涉到商业银行各部门中每一环节的管理层和员工,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是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文化的基础。其次,要加强遵纪守法观念。增强我国商业银行依法经营观念,增强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行为,才能发挥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强化经营风险防范。

(二)加强账务控制,设置规范的操作规程。

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目前银行内控制度已基本建立,但内控制度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联系不够紧密,业务环节不连续,风险防范必须从业务操作规程入手。根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严禁独自一人操作业务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因此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三)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重要岗位控制。

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相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

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新政策、新法规及时传达和组织学习;同时,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二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违法乱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督促会计人员履行各项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三要对职工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当其他人员接替原工作人员时,以往工作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容易暴露,轮岗可以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四要建立考评制度,对不胜任者和违法乱纪者及时更换。

(五)加强内部监督和评审。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均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因此,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被监督。商业银行应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对各机构、各业务部门的再监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职能,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漏洞和隐患,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具有双重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卢鸿.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张小霞.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八

车晶林(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摘要: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的核心机构,其源于债权人自助。规范破产管理人的职责、条件和责任,首先要明确其法律地位。关于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各国破产法存在较大分歧,但这种争论只存在于大陆法系国家,破产管理人主要承担违反勤勉忠实义务而产生的侵权责任。

关键词: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积极义务;消极义务。

中图分类号:d922.291文献标识码:a。

破产管理人是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依法成立的接管债务人企业、管理和处分债务人财产,并依法开展破产工作的专门机构。作为破产程序中的核心机构,各国破产法或商法典中称谓不尽相同。大陆法系国家通常称其为“破产财产管理人”、“破产管财人”,英美法系则一般称为“破产受托人”。我国旧破产法制度没有破产管理人,其仅仅是学术上概念,6月1日起施行的新《破产法》第一次确认破产管理人制度,用之取代“破产清算组”。

破产管理人的最早形式是债权人自助,法院根据债权人的请求,发布管理财产命令,允许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债权人自助容易产生以下不利后果,首先是债权人占有财产对债务人不利,因为债权人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清偿,债权人占有财产无法保证债务人的利益;其次是债权人人数众多时债务人的财产如何占有,即如何确定占有秩序。因此,允许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在债权人中选出管理人,即财产管理人充当拍卖财产的特别负责人。这里管理人的职责仅仅是拍卖,不享有分配破产财产的权利。债权人与破产财产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在一些拍卖中,出现了专门管理人。这种专门管理人地位中立,又是专业人员,很快得到法律的认可,逐渐形成今天的破产管理人制度。

在当今世界的破产法中存在着债权人自力救济和法院公立救济的分野。11英美法系破产法崇尚债权人自力救济,因而在破产管理人的任免及监督方面赋予债权人较多的权利。英美法系国家,特别是美国,引入信托概念,破产信托人的法律地位非常明确:破产财团的受托人。而大陆法系破产法公立救济色彩浓厚,法律在制度上着力维护法院的主导地位。因此,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论争只存在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破产法中。

(一)代理说。

这是关于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最早的学说。该学说认为,破产程序在性质上属于清偿程序,重在解决破产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私人清偿关系。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没有直接利益,其行为的利益归属于债权人或破产人,与民法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相似。根据破产管理人代理的利益不同,可分为债权人代理说、破产人代理说、债权人和破产人共同代理说。该学说的缺陷在于,首先,破产管理人的权利并非来自于债权人或破产人的授权。其次,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是中立的,其职能行为的后果有时对债权人有利,有时对债务人有利,这种角色的经常转换不符合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

(二)公务员说。

公务员说又称为职务说,该学说主张破产程序是全体债权人对破产人进行的强制执行程序,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执行法律,其本身与处理的破产事件没有利害关系,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相比较代理说,公务员说体现了破产管理人的中立性,克服了代理说无法论证的管理人代理行为在债权人和破产人之间经常转换的问题。但是公务员说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破产管理人虽然是法院任命的,但不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其产生是基于破产法的规定,而不是法院组织法规定的;对破产财产的占有、管理不是行使强制执行权的结果;破产管理人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如果破产管理人具有公务员身份,其失职产生的责任应由国家承担,这与破产法的规定不符。

(三)破产财团代表说。

该学说认为,债务人的财产因破产宣告而成为以破产清算为目的的独立存在的财产,这些财产整体人格化则形成破产财团,破产管理人是其法定代表机关。该学说从独立的.视角诠释了破产管理人的权利来源,视破产管理人具有独立法律人格,解决了破产管理人的责任承担问题。但该学说是建立在破产法律关系中的客体破产财产,必须上升为权利主体地位,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的民法观念和思维模式。此外,破产管理人如果是破产财团人格化的代表机关,那么破产管理人必须以破产财团的名义处理破产事务,但从大陆法系各国立法和实践来看,破产管理人是以自己的名义处理破产事务的。显然破产财团代表说对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诠释也不尽合理。

(四)管理机构法人人格说。

主张该学说的主要是日本学者。该学说认为,将破产财产作为具有法人地位的主体资格并不恰当,而应赋予破产管理人以法人资格。具体来说,就是将破产管理人的概念分为管理机构及其执行者两种,而对作为管理机构的破产管理人,承认其法人资格,并认可其对财产的管理处分权。

(一)债权人代表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破产管理人不是所有人利益的代表,而仅仅是债权人利益中的代表。由于破产清算程序中债权人的利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必须有一定的制度设计来保护债权人利益。破产管理人不是中立的第三方,应更倾向于债权人的利益,实现破产过程中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法定机构说。

这种观点认为,破产管理人是一个法定的机构,不代表特定方的利益,而是代表破产案件、破产程序中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新《破产法》对破产管理人的立场很明显,采用了法定机构说。破产管理人不是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代理人,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和报酬决定权赋予了法院。债权人会议仅享有更换破产管理人的建议权。

四、破产管理人的职责与义务。

新《破产法》对于破产管理人的职责与义务分别加以规定,学者们也多将其分开论述。但笔者认为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甚至交叉的。通说认为破产管理人具有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其中勤勉义务笔者认为与破产管理人的一般职责是基本等同的,其与忠实义务的区别在于勤勉义务要求破产管理人积极、合理地履行职责,而忠实义务要求破产管理人不得从事破产法等法律禁止的行为。因此,将破产管理人的职责与义务可以用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加以划分。

(一)积极义务。

所谓积极义务,就是以与破产管理人的知识和能力相适应的方式勤勉尽责地处理破产人的事务,实现破产财产利益的最大化、损失的最小化。因此,积极义务也称为勤勉义务。积极义务作为积极履行职责的义务,凡是破产法规定管理人应当进行的行为,都可以认为是积极义务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新《破产法》关于管理人的职责的规定中,包括七方面:一是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二是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报告;三是决定债务人内部管理实务;四是决定债务人的日常开支和其他必要开支;五是决定继续或停止债务人的营业;六是管理处分债务人的财产;七是代表债务人参加法律程序。

(二)消极义务。

所谓消极义务,是指管理人负有不违反破产法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破产财产,不得利用其管理职权谋求个人不当利益的义务。消极义务是法律基于对管理人忠实履行的信赖,由法院指定管理人,管理人为了破产相关人的利益管理破产财产。因此,消极义务也称为忠实义务。新《破产法》对于破产管理人的消极义务规定很简单,第27条规定,“忠实执行职务”,消极义务主要是强调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包括:第一,不得利用管理人的身份挪用或侵占破产财产利益;第二,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个人或他人谋求本属于破产企业的商业机会和商业信息;第三,不得擅自披露破产企业的商业秘密;第四,不得收受贿赂或者允诺的不当利益。

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其承担的责任重大,应勤勉和忠实的履行其职责,其违反破产法法规和不当履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新《破产法》130条规定,“管理人未依照本法规定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给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131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立法规定看,破产管理人主要承担的是违反忠实勤勉义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是基于破产管理人失职产生的侵权责任,造成破产财产损失,应由破产管理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付翠英,破解企业破产的10大法律难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10.

(日)石川明,日本破产法[m].何勤华、周桂秋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56.

王东敏.新破产法疑难解读与实务操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25.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九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划分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适应会计揭示的需要;另一个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依据这两个标准,我国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张基本会计报表。但是,企业进入破产状态后,破产会计的目标表现为向债权人、人民法院。清算组等提供破产企业资产变现、破产债务偿付程度等信息,监督破产财产分配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同时,破产企业资金运动经过接管、变卖、清偿、分配环节,以清算资金偿付债务、分配财产后,资金运动终止。其资金运动在空间上没有依次性和继起性,也不可能产生经营成果。这决定了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会计要素已经不适应破产会计的需要,有必要结合破产企业运动的特点,重新构建破产会计要素。

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结日这一清算期间内,将实现破产的最终结果――法人主体资格消失、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变卖资产并偿付债务。因此,破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是,资产、负债、清算净资产和清算损益能够清晰反映清算过程和结果,并构成破产清算会计报表框架的项目,这成为破产企业会计要素构成的内容。

(一)资产。资产是破产企业持有的用以在破产清算期内偿付各种债务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资产按其归属对象分为担保资产、抵销资产、受托资产、应追索资产、破产资产和其他资产。担保资产是指根据法律或协议规定,对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使债权人享有物资保证的资产;抵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与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以债权抵销债务的那部分资产;受托资产是指破产企业在破产前接受其他企业委托,所有权属于其他企业的资产;应追索资产是指所有权属于破产企业,但由其他企业、个人占有或因破产企业发生破产法所特指的无效行为或欺诈行为而转移的资产,这部分资产追回后归入破产资产;破产资产是指根据破产法规定,在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用以支付破产费用、偿付破产债务的资产;其他资产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国家专有、个人或社团组织所有的资产以及为满足社会保障需要而限定的资产。

破产资产的确认应符合如下确认标准:(1)破产资产必须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能够清偿债务的资产。(2)破产资产必须是破产企业可以独立支配的资产。(3)破产资产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时限的资产。(4)破产资产必须是可以依照破产程序强制清偿的资产。

依照破产资产的确认标准,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破产资产包括以下内容:(1)破产宣告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资产。(2)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资产。包括破产企业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形成的资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破产企业由于无效行为如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资产等,依照法律规定应由清算组追回的财产等。(3)破产企业未到期的、应在将来行使的财产请求权。(4)担保资产大于担保债务的差额。(5)抵销资产大于抵销债务的差额。(6)其他。

(二)负债。负债是破产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在破产程序终结前偿付的债务。负债按其对资产的要求权的不同分为担保债务、抵销债务、受托债务、优先清偿债务、破产债务和其他债务。担保债务是指有一定财产作为担保的债务;优先清偿债务是指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债务之前、从破产资产中优先偿付的债务,包括应付破产清算费用、应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应交税金;抵销债务是指破产企业与破产企业的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形成的能够抵销的债务;受托债务是指债权人不依破产程度而取回在破产企业存放的财产的权利;破产债务是在破产宣告前发生的,依法申报确认,并从破产财产中获得公平清偿的债务。

破产债务的确认标准为:(1)破产债务首先必须符合普通债务的条件,在破产宣告前成立并未得到偿付的债务。(2)破产债务必须是按照破产程序在规定的时间申报、经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确认、清算组核实的债务。(3)破产债务必须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整体财产的财产请求权,包括无财产担保债务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债务。(4)破产债务必须是按破产清算程序公平的、强制执行的.债务。破产债务的个别、自由清偿反为法律所禁止。(5)破产债务的履行受债务人财产价值的限制,破产资产价值是债务人履行破产债务的最高数额。

依据以上确认标准,破产债务包括:(1)无财产担保债务。指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没有提供财产担保、不具有优先受偿权利的债务。(2)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债务。(3)担保差额债务。指有财产担保的债务额超过担保资产的价值而未受清偿的那部分债务。(4)保证债务。指为破产企业的债务提供保证的保证人,在代破产企业清偿债务后形成的代为清偿债务。(5)抵销差额债务。指破产企业和破产债权人互为债权债务人时,破产企业的债务额大于破产债权额的差额。(6)赔偿债务。指企业被宣告破产、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后,由于清算组解除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而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损害赔偿额。(7)其他债务。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满足社会保障等需要而发生的债务。

(三)清算净资产。清算净资产是指破产企业所有者权益净额,它表现为资产可实现净值总额与确定的债务总金额的差额。它由接管破产企业时所接管的原所有者权益总额和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结日发生的清算损益构成。

(四)清算损益。清算损益是破产企业自破产宣告日起至清算结束日止的清算期间的清算成果。它包括清算收益、清算损失和清算费用。(1)清算收益是指在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和重新确认债务中,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发生的资产价值增加和负债金额减少。(2)清算损失是指在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和重新确认债务中发生的资产值减少和负债金额增加。(3)清算费用即破产费用,是指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合理预计的、为破产债权人的共用利益而由破产财产中支付的费用。它包括各项清算管理费用、诉讼费用、共益费用等。

破产企业应编制破产宣告日、破产清算结束日以可变现价值为基础的破产清算资产负债表和破产清算期间的破产清算损益表,表中各项目按破产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和排列。

----摘自《商业会计》第5期。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

我来自xxx学校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计要素》,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核心,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会计基础》一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会计要素中的一部分内容。会计要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只有明确会计六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数量的增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学习会计等式及借贷记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会计要素的含义;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会计平衡式和借贷记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判断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其感到懂得一些会计知识非常有用有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综合大纲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我把本次课重点定为:会计要素的内容。

难点定为:正确划分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要素分类操作。

本节内容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启发式为主,配合案例教学,将熟悉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具体的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复杂的内容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探究新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11级会计电算化2班新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经济常识贫乏,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难以感兴趣,缺乏耐心,存在着畏难情绪。但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多动手,对喜闻乐见的实例比较感兴趣。他们能意识到专业课的重要性,希望能学有所获,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主动学习性差。

(二)学法指导。

本节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找到学习的`乐趣,由生疑到探究到结论,积极合作,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形成自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答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在讲资产时。

首先抛出问题,一个企业,他有多大规模,他的经济实力如何,表现在哪一方面,资金占用分布在哪些地方?再比如说一个家庭,拥有居住的房屋,可能持有股票,基金,手头有现金,银行里面有存款,还可能被亲戚朋友借走了一笔钱,这都是一个家庭的资产。用这些现实的经济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给资产下定义,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资产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使同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资产的特征时,通过“想一想”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下问题:判断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

c、保留在企业仓库里面的已经霉烂变质,毫无利用价值的材料,还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吗?

说明只有符合这三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接着讲资产按其流动性质和存在的形态不同分类,这里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流动性,就是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资产的种类比较多,我通过多媒体把每类资产的名称和内容打到投影上,并配以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接下来讲资产的来源,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投入的,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引出另外两个会计要素,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解释完负债的定义后,再强调作为负债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a: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b:是一种现时义务c: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关于负债的种类: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通过投影进行反映和解释,适当的提及二者的区别在于偿还期限长短和举债目的不同。

最后讲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即: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这里只要求学生掌握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想一想: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有何区别?(让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三)小结及布置作业。

把黑板由左至右分为3份,左边三分之一写教学目标,右边三分之二写教学提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的要素。

会计后续教育答案——会计原理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一

(1)三方关系。

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审计业务涉及三方实体:

被审计单位在治理层(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审计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被审计人)。

(2)财务报表(鉴证对象)。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鉴证对象即财务报表。

(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标准的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4)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必要信息。

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审计证据包括支持证据和佐证证据。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证据数量)和适当性(证据质量)相互关联。

(5)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财务报表(鉴证对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当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程度的意见。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二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包括: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包括: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包括的主要内容: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

(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的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的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内容:

(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营业利润);。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利得,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增值。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损失,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贬值。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二)负债。

1.负债的含义与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负债的分类。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反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统称。

(四)收入。

1.收入的含义与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3.收入的分类。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五)费用。

1.费用的含义与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利润的含义与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利润的分类。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四

1.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a.现时义务。

b.潜在义务。

c.过去义务。

d.未来义务。

【答案】a。

2.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答案】b。

3.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净现值。

d.现值。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

a.商品进销差价。

b.委托代销商品。

c.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d.代销商品款。

【答案】d。

5.下列哪些不构成企业的收入()。

a.销售商品一批,价款80万元。

b.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1000元。

c.取得罚款收入400元。

d.销售低值易耗品收入500元。

【答案】c。

6.()不属于费用要素。

a.销售费用。

b.应交税费。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b。

7.下列各项中,属于表现企业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会计要素有()。

a.收入。

b.所有者权益。

c.资产。

d.负债。

【答案】a。

8.()不属于企业存货。

a.库存商品。

b.在产品。

c.接受外单位委托代销的商品。

d.原材料。

【答案】c。

9.“管理费用”属于()。

a.资产类科目。

b.成本类科目。

c.负债类科目。

d.损益类科目。

【答案】d。

10.()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a.销售商品一批,收到款项。

b.出租闲置厂房,收到款项。

c.年末获得股票分红,收到款项。

d.出售专利技术,收到款项。

【答案】d。

11.()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会计科目。

b.会计账户。

c.会计分录。

d.会计报表。

【答案】a。

12.()不属于流动负债。

a.短期借款。

b.应付账款。

c.预付账款。

d.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答案】c。

13.下列不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

a.存出保证金。

b.累计摊销。

c.商誉。

d.预收账款。

【答案】d。

14.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内容不同。

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会计科目和账户口径一致、内容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账户有结构和格式,而会计科目没有。所以d选项正确。

15.负债类账户的余额反映的情况是()。

a、资产的结存。

b、负债的结存情况。

c、负债的增减变动。

d、负债的形成和偿付。

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负债类账户的余额反映负债的结存情况。所以,b选项正确。

16.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

b.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c.企业不可以自行设置会计科目。

d.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答案]:c。

试题解析:由于各企业的经营特点不同,内部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允许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财务报表指标汇总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17.在下列项目中,与“制造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

a.固定资产。

b.其他业务成本。

c.生产成本。

d.主营业务成本。

[答案]:c。

试题解析:选项a属于资产类科目;选项b和选项d属于损益类科目;选项c和“制造费用”同属于成本类科目。

18.“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成本。

b.资产。

c.损益。

d.所有者权益。

[答案]:c。

试题解析:“其他业务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

19.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这一点符合()原则。

a.实用性。

b.合法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

[答案]:a。

试题解析:企业应该在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这是会计科目设置原则中实用性的要求。

20.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投入企业后,形成企业的()。

a.成本。

b.费用。

c.资产。

d.负债。

[答案]:c。

试题解析:投资人投入的资金称。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五

1、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会计法》自起施行。

a、1985年1月21日b、1985年2月1日。

c、1985年5月1日d、1986年1月1日。

答案:c《会计法讲话》第14页第3行。

2、会计上确认一项费用,主要遵循()。

a、客观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

c、配比原则d、谨慎性原则。

答案:c《会计法讲话》第112页第9行。

3、不能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

a、会计主管人员b、会计主管。

c、主管会计d、主办会计。

答案:a《会计法讲话》第150、151页。

4、因贪wu、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

a、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b、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c、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d、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答案:d《会计法》第四十条。

5、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账簿。

a、订本式b、活页式c、三栏式d、多栏式。

答案:a《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七条。

6、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

a、经办人员的私章b、会计主管的私章c、开出单位的公章d、单位负责人的私章。

答案: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九条。

7、干好会计工作的首要前提是()。

a、客观公正b、爱岗敬业。

c、遵守准则d、廉洁自律。

答案:b《职业道德》第56页第25行。

8、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是()。

a、认真b、诚信c、责任心d、敬业。

答案:b《职业道德》第32页。

9、《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自()起施行。

a、1993年7月1日b、7月1日。

c、201月1日d、年6月21日。

答案: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四十六条。

10、制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直接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答案: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一条。

1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于2016年6月21日由()第287号令公布。

a、财政部b、国家税务总局。

c、国务院d、全国人大会。

答案:c、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题注行。

12、()可以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制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编报办法。

a、财政部b、国家税务总局。

c、国务院d、全国人大会。

答案:a《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四十四条。

13、各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格式,由()统一规定。

a、财政部b、省级财政部门。

c、上级主管单位d、企业自行决定。

答案:a《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三条。

14、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对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正确的做法是()。

a、将原始凭证复印件盖章后交对方单位。

b、将原始凭证复印件盖章后留本单位,而将原始凭证交对方单位。

c、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

d、开给对方收款收据。

答案: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第(四)点。

15、()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

a、主管部门b、会计机构、会计人员c、单位负责人d、会计主管人员。

答案: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五条。

16、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

a、退回并要求更正、补充。

b、制止和纠正。

c、不予接受。

d、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答案:c《会计法》第十四条。

17、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

a、会计人员b、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c、出纳d、档案保管人员。

答案: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六条。

18、()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a、会计机构负责人b、单位负责人。

c、总会计师d、单位领导人。

答案:b《会计法》第四条。

19、()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a、单位负责人b、会计机构负责人。

c、移交人员d、接替人员。

答案: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十五条。

20、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应当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

a、一年b、二年。

c、三年d、四年。

答案: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条。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

a、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b、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c、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d、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对经济犯罪量刑。

答案:a、b、c《会计法讲话》第34页第17—20行。

2、会计档案定期保管的期限分为()。

a、3年b、5年。

c、d、和25年。

答案:a、b、c、d《会计法讲话》第101第12行。

3、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有下列哪些行为()。

b、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c、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d、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

答案:a、b、c、d《会计法讲话》第7页第10—16行。

4、《会计法》所指的单位负责人是()。

a、单位法定代表人。

b、单位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c、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d、单位所有行政领导人。

答案:a、c《会计法》第50条。

5、单位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人员()。

a、责令限期改正b、处以罚款。

c、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行政处分。

d、追究会计人员的刑事责任。

答案:a、b《会计法讲话》第196、197页。

6、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的岗位包括()。

a、稽核b、会计档案保管。

c、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d、债权、债务账目登记。

答案:a、b、c、d《会计法》第37条。

7、会计人员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对会计人员()。

a、处于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b、处于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d、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c《会计法》第四十二条。

8、《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会计报表应当包括()。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d、相关附表。

答案:a、b、c、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七条。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六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整理了关于会计要素的面试题,供参考:

答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会计的.3大报表是什么?

答案: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

3,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差异是什么?

收益性支出:也叫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4,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

其中直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5,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值?

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出现负值,现在的准则不允许负资产的存在,包括负商誉。

理论上固定资产超龄服役继续计提折旧,或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都可能造成固定资产出现负值,但这样做会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减少,而实际上其他资产价值并没有减少,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所以所有资产出现负值时,最多在备查簿上予以记录。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七

摘要:基础会计教学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既是会计职业能力中的基础课程,又是学生具有初级会计职业能力的“定型”课程,在会计学科学习中有杠鼎性作用。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从业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从业者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职业院校中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创新与突破,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知识自主更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学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职业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传统以“知识的灌输、从业能力的给予”为形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具备成为专业会计师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前会计教学应有之义,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另外,会计基础教学除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会计学习基础,作为入门课程也需要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之子啊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定位,并对其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最终结合分析的原则,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改进做出有益的启示。

1、基础会计课程定位。

2、基础会计教学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2.1启发与创新性原则一般情况下,基础会计教学是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也是在基础会计学习中开始接触会计学习,对于其中的学习内容陌生、对课程理解无明显感觉。在这个阶段,逐步加深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理解,对会计学习形成感性的认识,能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会计学习以及会计从业打下良好基础,也是学生日后能够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应具备的必要素质。另外,当前这也院校学生多数都是90后的年轻群体,具有严重的个性化倾向,也具有相应的自主创新意识,对新鲜事物本身就具有兴趣。因此,基础会计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充分开发,用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进步的最好的教师。2.2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直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发展为对理论教学有所侧重,对实践教学有所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要求能够用娴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搭建相应的理论体系,为实践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也要求能够用较多的实践,践行与检验理论,在理论中求得真知。具体到会计专业,由于当前经济形式发展快,仅满足于理论的学习也许能够在短期学习中取得相应的职位,但在长期的从业生涯中是难以维持的,且会计从业后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没有足够的实践是难以完成的,作为实践性强的科目,大量的时间必不可少。2.3市场导向原则职业院校的基础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具备专业素养的会计从业人员。学生毕业后最直接的就是面对就业问题。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素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基础会计教学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同时,与企业具有密切的联系,能够加强职业院校以及学生自身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扩展机会,增加就业率。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性,能够引导学生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充实自身,这样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就业会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概括说来,以市场为导向既是学生会计基础学习的必备素养,也是企业选拔人才时的重要参照,需要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来建立。

3、职业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策略性思考。

3.1构建整体知识体系。

由于经过会计基础学习后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从业的基本素质,并且作为会计学习的基础课程,在知识体系的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会计基础知识的构建有如下两种方式:

其一,具有整体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帮助学生在意识上树立学习会计的观念,一方面,在教学之初,就要帮学生构建相应的整体意识,解答学生的困惑,如:“为什么要学习会计、意义又在哪里”“学习会计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会计学习体系都包括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够让刚刚进入学习阶段的学生对会计学习有初步的了解,清晰学科的目标与意义,能够树立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参与者的岗位的自豪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与串讲。

其二,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渗透。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对于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包括会计从业的基本知识,也包括常见的经济法规、各国的基本经济动态、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揉入会计发展史、会计法规、经济动态等的知识,逐步进行学科渗透。这样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会计整体观念,并且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2注重实践教学基础。

会计教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以往的实践教学中,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以及实践内容都较为简单,学生所接触到的实践内容也多是简单的练习,严重削弱了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基础会计学科的实践需要从学校与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在学校方面,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模拟实践体系,帮助学生进行校园的常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多方位依仗多媒体教学设备;还要投入资金,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实践基地,为会计专业提供专门的校内实践基地。并且可以以校园为依托,将教育资源共享到社会,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压力,扩大建设投入;也可形成广告效益,进而形成品牌效益,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更为完善的教学目标。

在社会方面,广泛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在实战中锻炼应变能力等,这与学生在课堂环境中体验到的实践内容是不一样的。同时,学生能够有机会走进企业,在无形中增加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涉及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内容,企业一般会较为稳定的选用一些人,有效增加竞争力与就业率。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引进学生进入企业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财会专业的学生尽管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在理论上较为扎实,能够为企业财务发展的理论方面做出贡献;同时,由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企业理念、新应用的尝试等都会有较为清晰的理解,为企业发展添加动力。

3.3以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为目标。

基础会计教学要明确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为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作为一门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学生学习是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的,即就业,加强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自觉进行深入学习,为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基础课程只能引导学生入门,但深入的学习、终身学习,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的,没有良好的兴趣基础,学生很难坚持。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学习能力、会计操实践能力,这些对于会计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职业技能学校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培训,不仅要培养能够会计专业上岗的会计师,同时也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以及职业更新能力会计师人才。

4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于会计专业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要完美结合,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断进行自身的更新。培养出与时代发展更为适应的人才。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八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知识,欢迎阅读。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会计要素说课稿(优秀19篇)篇十九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关范文推荐

    网店客服工作心得体会网店客服工作总结(优秀18篇)

    在工作中,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自我反省的机会,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自觉遵守我司的规章

    无处不在的美演讲稿(实用22篇)

    演讲稿范文通过对历史上著名演讲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出一些常用的演讲模式和技巧,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进行演讲。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稿范文,它们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学校禁毒个人工作总结(通用22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月工作总结是每个职场人士都需要写的一份重要材料,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201x年,我局认真深入学

    餐饮年中总结报告(专业19篇)

    报告范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要点和重点。请大家注意,范文仅供参考,写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忙忙碌碌中时间过的真

    变小学生六年级(热门17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个性与想法。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他,有一张黝黑而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个人总结(热门24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不知不觉,我担任x中学初中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精选19篇)

    在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主角的内心挣扎。为了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读后感,下面是一些经典作品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铁道游击队》讲述了一个抗日

    许三多精神读后感(通用15篇)

    阅读一本好书后,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吸收书中的知识和精髓。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深思熟虑,想想

    世界的和平范文(15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作文范例,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欣赏。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可

    小白兔和大灰狼小班教案(汇总18篇)

    小班教案需要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活动设计,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下面是小编总结的一些小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和借鉴。利用瓶子开展各类运动型游戏,敢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