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ZS文王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提前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一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录音带、幻灯片。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事物——看(灯)

灯光 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 战友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二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以及“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意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通过词句的品读,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今天,在孩子们看来,每天享受灯光的光明与温暖是那样的理所应当,甚至不以为然。他们很难将今天明亮的灯光与战斗中那微弱的火光相联系,也很难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无数战士们的牺牲相对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咀嚼体味,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情感,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解放战争的相关资料,弄清“交通沟、胸墙”等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揭题,检查预习。

1.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第一组:电钮爆炸沙柳林凑到耳边夹着烟卷。

第二组:焦急憧憬暴露围歼战千钧一发。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战斗前: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郝副营长话语的句子。

2、反馈交流。

(1)解读第一个“多好啊!”课件出示:多好呀!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点灯吗?”

教师:什么多好呀?你从这短短的三个字中读出了什么?郝副营长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学法:学生齐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解读第二个“多好啊!”课件出示:“赶明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教师:透过这三个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法:自由读文,谈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口语训练。

选择身份说句子:让()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多好啊!

(4)理解词语“憧憬”

战斗中:

1、教师在情境中范读: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守敌的围墙被……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2、指导理解词语“千钧一发”。

3、继续读文,文中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4、交流反馈。

(1)学生读句子后出示幻灯片:后来才知道……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2)教师指导朗读。

(3)注视着郝副营长,倾听着枪炮声,透过这微弱的火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层次朗读。)。

(4)出示郝副营长的图片,直面郝副营长,改用第二人称朗读。(学生进行第三层次的朗读)。

(5)个别读,再画横线的地方,老师重复读。(师生合作朗读,进行第四层次的朗读,升华主题)。

今天:

1、播放天安门璀璨灯光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2、出示幻灯片,分层次引读重点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教师引读,升华主题。(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我()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

4、感受这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想对这位可敬可爱的战友说些什么?(音乐伴奏。

5、写完后交流。

(三)谈写法。

(四)布置作业。

生命之光。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三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课时。

课时一。

一、教师直接板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步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干,学习作者倒叙的表达方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2、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内容。

1学生读一读课文描写灯光的句子或段落。学习文章前后照应与倒叙的表达顺序。

2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灯光”,围绕“多好啊!”感受所今天这种充满光明、温暖的幸福生活。

过渡:

t:我因为什么把“天安门前的灯光”与“插图上的灯光”联系起来的?

3围绕课文的第二个“多好啊!”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体会主人翁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明白“灯光”象征着革命志士对光明而又温暖的幸福生活追求。

4学生读文章8、9、10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战斗的危急与惨烈,从而体会出郝副营长的为革命勇于献身的革命情怀。

t:战斗打响了,而我军遇到了生么困难?(顺便引导学生理解“千钧一发”)。

t:不解决这个困难将意味着什么?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t: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5学生读文章11、12自然段聚集情感,再读文章1、2自然段,然后读课题。说说读后的感想。

三、读文巩固所学。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本科练习册。

3、预习《为人民服务》。

4、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5、连线。

微弱的时刻宏伟的战斗。

漆黑的战友激烈的建筑。

危急的夜空璀璨的回忆。

年轻的光亮深深的华灯。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四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课时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下学习。”)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灯光

——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关心

下一代

灯光

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五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

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

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

2.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指名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3.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学生谈感受。

(2)师示范朗读。

(3)指名朗读。

(4)理解“憧憬”的意思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5)生齐读。

1.师:我想问同学们,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

3.学生汇报(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后,一个人说的。第二处是出现在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图片后说的。他感觉到电灯非常好。第三处是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正是因为郝副营长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当我突然听到“多好啊”这句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营长,想起了他的故事。

2.学生交流:

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3.深入理解好副营长所“憧憬”的是什么?(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

4.再读一读课题,以“灯光”为题有什么深意吗?

过渡:是啊!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5.投影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

过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请看大屏幕。

6.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1.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2.请你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随想,也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3.集体交流。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多好啊”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3、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二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节日里灯光璀璨的景象。

2、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灯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师导语引入课文:是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已经离不开灯光。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五、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1、学习金钥匙。

2、借鉴金钥匙中的读书方法,再读全文,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1—7自然段。

1、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4、交流反馈。

5、教师介绍背景,重点理解郝副营长说的话,体会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二)精读8—11自然段,体味真情。

1、郝副营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快速默读8—11,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再读8—11,思考: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他牺牲前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

5、师生合作,分别以作者和郝副营长的身份反复朗读。

7、指导看图,激发情感。

图上郝副营长正高举着那本燃烧的书。那火光虽然微弱,当在那一刻,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8、激情朗读10—11自然段:让我们全体起立,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顾英雄的壮举。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2、这是课文第几次提到天安门广场的华灯?

3、它与开头是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4、男女分读首尾两段。

5、因为看见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听到一句熟悉的“多好啊”,作者就想到了曾说过同样的话,渴望见到电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郝副营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师小结,激情升华主题。

师:今天的电灯已不仅仅是照明,他装点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灯下学习、工作、漫步时,又怎能不想起郝副营长?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交流颁奖词。

师:忘不了黑夜里跳动的那一星火光,它让胜利的号角吹响在敌人的阵地。沉沉黑夜挡不住你对幸福的渴望,你深情地点燃无限美好的梦想,照亮了今天光明灿烂的生活。火光中,你毅然挺立的身影光芒四射,如同一盏明灯,你的精神温暖着每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七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革命前辈们对未来的憧憬并为此作出的牺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4.集体交流。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3.搜索相关的资料。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八

一、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性命、没来得及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以多好啊!让学生懂得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一课时。

(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当写到灯光二字,你会想到哪些?

(二)生1:我会想到光明、温暖。

生2:幸福、安宁。

生3:家的温馨,因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着灯,我知道感到特别温馨。

(三)师:这些灯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一)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中教师插话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读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生1: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它在写灯光的什么?

师(在灯光后打上一个?):你能围绕课题为几个为什么,这就是高年级学生所学到的文题阅读法。再读课文,相信读完后,这个问号一定可以擦去。

生2:发现本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好多啊!

生3:我也发现了这一点。

生:文眼。老师以前说过的。

(一)抓住了文眼阅读,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多好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板书:多好啊)。

(二)生汇报,围线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师点拨:什么多好啊?(板书:多好啊!)。

生:天安门广场的灯多好啊!

师:他赞美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

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板书:赞叹)。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师;郝副营长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在电灯下看书多好啊!

师: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专注、聚精会神、羡慕)。

师:同学们,那是郝副营长对那个孩子的羡慕呀。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师:此时,郝副营长又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是呀,从这话中我们听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

生接:憧憬。(板书:憧憬)。

(三)品读描写灯光的句子,悟表达方面。

师:这么多的多好啊!都跟一个词有关,那是什么?

师:请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第五个句子让老师觉得特别耳熟。

生:因为它和第1个句子一样,都是讲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前后照应,让读者听出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给作者王愿坚带来的那种无法忘却的记忆。

生1:还有一句,那就是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生2:那是写火光,不是灯光。

师:也许它不是灯光,但它跟灯光却有着不可紧密的联系,那是什么联系?

生3:没有火光,就不可能有灯光。

师:是啊,正是那一闪又一闪的火光,那微弱的火光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一切璀璨的灯光,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的生活。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看图: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几张关于“灯光”的图片。)。

3、揭题:的确,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亮。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4、板书课题:灯光,读题。

5、了解作家王愿坚。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学习词语:

豫皖苏郝副营长憧憬。

黑魆魆划着火柴璀璨。

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浏览课文,理清文路。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倒叙)。

全文开头结尾是写现在,中间部分是写往事。分段如下: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了灯光又使作者想起战友来。

三、精读文本感受文章线索。

师:这是一篇回忆文,是哪句话让作者陷入回忆当中呢——是一声“多好啊”。过渡:是啊,“多好啊!”这是多么真挚又朴实的心里话。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了“多好啊!”?讲这话时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找找,画画,想想。

1、学生按要求读、画。

2、学习交流。

(一)学习第一次“多好啊!”

师“谁来说说第一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多好啊!’”

1、指名读。

多媒体:清明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又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师“(变红)‘多好啊!’他在赞叹什么?”板书:广场灯光。

出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3、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广场上的灯光,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5、让我们读出对美好生活的赞叹吧!

(二)学习第二次“多好啊!”

1、指名读“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2、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郝副营长自言自语地说出了‘多好啊!’?”生: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指名说、读。

5、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是啊!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灯光,注视着那幅图,自言自语地说,多好啊!此时,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

(也许看到了一按电钮就亮的电灯,也许看到一个个孩子在电灯下认真学习,也许看到了人们在电灯下谈笑风生,过着美好的生活。)。

(三)学习第三次“多好啊!”

生:“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心中美好愿望,(变红)读读这句话,‘多好啊’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2、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说得多好啊!我还想问同学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师板书:憧憬未来)。

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

3、指导朗读:边讲边读。

(1)指名a师评:我听出了郝副营长一颗迫切胜利的心。读。

(2)指名b师评:郝副营长不仅想到自己,更为了下一代美好的生活。读。

(3)指名c师评:这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战士。读。

4、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读出郝副营长一颗憧憬未来的心。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能从你们的语气中体会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多么美好的憧憬呀,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默读8—11段,找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5、交流讨论。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重点品读:

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的伟大,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像郝营长那样的肯于牺牲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体会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并决心不忘过去,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四、体会表达方式,升华情感。

1、课文以灯光为题,而且文中多次写到灯光,请找出描写灯光的地方,画出来。(在开头和结尾处写了灯光,还在第二部分里郝副营长的憧憬里写到了灯光。)。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两个自然段。

(首尾呼应,为了提醒人们:这样温暖光明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3、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面对这些先烈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对郝营长说几句话吧。

总结: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共和国来之不易的光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我们在灯下伏案学习时,又怎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同学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光明,努力学习吧,这才能对得起那些先烈们。

五、延伸拓展。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黄继光》、《董存瑞》、《英雄儿女》、《我的战友邱少云》。

2、缩写课文。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一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革命前辈们对未来的憧憬并为此作出的牺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4、集体交流。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3、搜索相关的资料。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二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课时一。

一、教师直接板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步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干,学习作者倒叙的表达方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2、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内容。

1学生读一读课文描写灯光的句子或段落。学习文章前后照应与倒叙的表达顺序。

2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灯光”,围绕“多好啊!”感受所今天这种充满光明、温暖的幸福生活。

过渡:

t:我因为什么把“天安门前的灯光”与“插图上的灯光”联系起来的?

3围绕课文的第二个“多好啊!”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体会主人翁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明白“灯光”象征着革命志士对光明而又温暖的幸福生活追求。

4学生读文章8、9、10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战斗的危急与惨烈,从而体会出郝副营长的为革命勇于献身的革命情怀。

t:战斗打响了,而我军遇到了生么困难?(顺便引导学生理解“千钧一发”)。

t:不解决这个困难将意味着什么?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t: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5学生读文章11、12自然段聚集情感,再读文章1、2自然段,然后读课题。说说读后的感想。

三、读文巩固所学。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本科练习册。

3、预习《为人民服务》。

4、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5、连线。

微弱的   时刻             宏伟的   战斗。

漆黑的   战友             激烈的   建筑。

危急的   夜空             璀璨的   回忆。

年轻的   光亮             深深的   华灯。

附板书。

天安门前           光明而温暖。

郝副营长             多好啊!

插图上             美好的憧憬。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三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二课时。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分辨事物和联想。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学习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自学例话,初步了解例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第三自然段讲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对阅读和作文都很有好处。)。

二、指导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学习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这篇课文想一想,《月光曲》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内容是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联想。(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例话中讲的三层意思:贝多芬由在茅屋里见到的事物而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听到的琴声而联想到大海的动态变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联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联系本组其他课文,加深理解。

1.《菩萨蛮大柏地》一课中,哪些是作者见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阳下“关山阵阵苍”的景色,还看到当年“廖战”留下的弹痕。作者由看到的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战斗;想到那累累的弹痕,把关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灯光》一课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背后传来的“多好啊”的赞叹声,是作者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对郝副营长牺牲经过的回忆,是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四、小结。

以后读书,就要像这样,注意分析文章里讲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完美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这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完美憧憬。

一、介绍作者导入:

1、师:《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2、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2、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此刻,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4、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资料,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研读往事部分资料。

1、学生默读这部分资料,找出描述“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随机出示学生讲的句子:

a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b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d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e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资料。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身边类似的故事。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五

《灯光》是一篇老课文,现在的孩子远离战争岁月,所以感受不到那种今天的幸福生活背后有着多少革命先烈在流血牺牲。下面请大家跟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灯光》的教学设计范文吧!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点教师抓住两个词进行:“多好啊!”与“灯光”。由“多好啊!”进入课文的学习,悟郝副营长那种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品读描写“灯光”的句子,悟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走出回忆,悟作者对先烈的怀念;写由“灯光”所想到的,在读文中融入深深的怀念。

一、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性命、没来得及”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以“多好啊!”让学生懂得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的含义

(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当写到“灯光”二字,你会想到哪些?

(二)生1:我会想到光明、温暖

生2:幸福、安宁。

生3:家的温馨,因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着灯,我知道感到特别温馨。

(三)师:这些“灯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整体把握、提纲契领

(一)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中教师插话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读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生1: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它在写“灯光”的什么?

师(在“灯光”后打上一个“?”):你能围绕课题为几个为什么,这就是高年级学生所学到的“文题”阅读法。再读课文,相信读完后,这个问号一定可以擦去。

生2:发现本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好多啊!”

生3:我也发现了这一点。

生:文眼。老师以前说过的。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一)抓住了“文眼”阅读,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多好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板书:“多好啊”)

(二)生汇报,围线“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师点拨:什么多好啊?(板书:“ 多好啊!”)

生:天安门广场的灯多好啊!

师:他赞美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

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板书:赞叹)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师;郝副营长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在电灯下看书多好啊!

师: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专注、聚精会神、羡慕)

师:同学们,那是郝副营长对那个孩子的羡慕呀。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师:此时,郝副营长又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是呀,从这话中我们听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

生接:憧憬。 (板书:憧憬)

(三)品读描写“灯光”的句子,悟表达方面

师:这么多的“多好啊!”都跟一个词有关,那是什么?

生:灯光。

师:请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第五个句子让老师觉得特别耳熟。

生:因为它和第1个句子一样,都是讲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前后照应,让读者听出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给作者王愿坚带来的那种无法忘却的记忆。

生1:还有一句,那就是“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生2:那是写“火光”,不是“灯光”。

师:也许它不是“灯光”,但它跟“灯光”却有着不可紧密的联系,那是什么联系?

生3:没有“火光”,就不可能有“灯光”。

师:是啊,正是那一闪又一闪的火光,那微弱的火光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一切璀璨的“灯光”,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的生活。

四、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板书设计

11. 灯光

赞叹

羡慕

憧憬

怀念

……

多好啊!

附:学生关于“灯光”的小诗:

灯光(一)

灯光

很亮很亮

是因为你那颗真挚的心在发光

灯光

很暖很暖

是因为你那年轻的身躯在燃烧

是你——

郝副营长

你的身躯在我们燃烧

你的血液构成了一盏盏明亮的灯

为别人开辟了一条挂满灯、充满希望的路

灯光(二)

作者:芮琦

灯光使人感到光明

灯光使人感到温暖

灯光的感觉就是家的感觉

谁知道灯光后蕴含着郝副营长的期盼?

灯光(三)

作者:朱杰

当黑暗来临时

你用一缕缕微光

照亮了我的前路

当失落袭来时,

你用一道道微光

点亮了我的自信

灯光(四)

作者:黎媛

有多少人为了你

去奋斗

有多少人为了你

流血牺牲

灯光,我要永远记住你

记住你背后的故事

灯光(五)

作者:应青

“多好啊!”

是我忘不了的回忆

忘不了

火光中的郝副营长

忘不了

电灯里有他的梦想

在战场上

他用鲜血点亮了那一盏盏灯

当天安门广场那千万盏璀璨的灯亮起

当每个孩子都能在灯光底下

静静地学习

享受着灯光的温暖和光明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那个永远年轻的郝副营长

灯光(六)

作者:许林

抬头

看见的是明亮的灯光

一位年仅22岁的战士

为了理想

点燃了书

点燃了胜利的道路

他在硝烟中倒下了

他身后

是一盏盏很亮很亮的灯

灯光(七)

作者:田鹏辉

你让迷路的人

在夜晚不感到害怕

不感到孤独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六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录音带、幻灯片。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事物——看(灯)。

灯光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战友。

灯光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专业17篇)篇十七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4、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

2、搜集作者王愿坚的有关资料。

3、查词典理解“千钧一发”。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郝副营长看图憧憬。

燃书献身。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文章。

相关范文推荐

    校庆主持词(优秀13篇)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我将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下面是一些主持人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他们的表演技巧。(茉莉花画外音)男: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在全国

    八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0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素养,它能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果你正在写教学反思,请务必参考以下范文,它们有助于提高你的写作质量。。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

    高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记录和沉淀,也是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新课改的大背

    大专升本规划(模板18篇)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制定一份明确的规划计划可以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规划计划范文,你可以对规划计划的目标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你的规划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7篇)

    教学计划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教育活动的计划,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丰富自己

    成绩分析方案大全(14篇)

    计划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规划和概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或学习计划。通过阅读这些计划书范文,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一份出色的计划书。我班现有注册学生34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优秀15篇)

    通过撰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明确工作重点和关键节点,提前制定解决方案和预案。请大家参考下面的工作计划书范文,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制定一份符合

    安全值班管理制度(汇总19篇)

    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规章制度的遵守是组织文化建设和良好工作氛围的基石,让我们共同遵循。为使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优质17篇)

    社会实践可以激发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勇气,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社会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

    工作年度计划表(热门15篇)

    我们每年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年度总结是一个回顾和评估过去一年的好方法。以下是一些不同领域的年度总结样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行业的年终总结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