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 小学数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7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XY字客最新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 小学数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7篇)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篇一

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篇二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纸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比较它们的大小得知道它们的面积,我们只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教师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还不会计算,(出示)小精灵提示我们先用数方格的方法试一试。(切换)

一个方格代表1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谁来数一数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出示)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出示)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出示)

(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

要想完成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1、想一想,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以小组为单位剪一剪,拼一拼。

(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信你一定行!)

现在开始自学,注意看书的姿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自学。

2、检测学生自学效果

师:自学时间到,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抽生到前面演示)

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师板书面积公式)

教师小结(展示动画):

同时教师口述:通过割补的方法,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为长方形,而且长方形的长和宽恰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边口述,边板书。)教师讲述: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简写成:s=ah。(板书)

下面就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出示检测题

出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高是4,它的面积是多少?

抽2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搜集学生检测中出现的错误。

(四)、后教

1、学生自由更正

在学生完成检测后,看黑板上学生的板演,注意做题的步骤,如发现错误和有不同见解的同学,上台更正。

2、讨论归纳

问:做题的步骤是什么?第一步写什么?其中的a表示什么?h表示什么?s呢?

板书:写公式——代入数——计算(单位)——写答话。

(五)、当堂训练

xxx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写公式——代入数——计算(单位)——写答话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篇三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现拟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在比一比、动一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应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教学,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4.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篇四

教学内容:

书第10至11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

小正方形纸片、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什么样的数是质数?质数有什么特征呢?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1,2,3,4,6,12

(1)让孩子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介绍: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你有问题要问吗?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二)活动二:探索活动

1、1-100中哪些数是质数?

一位聪明的数学家想出了一个寻找质数的简单方法。在书的右表中:

(1)划掉1;

(2)划掉除2外所有2的倍数;

(3)划掉除3,5,7外所有3,5,7的倍数,如此做下去,剩下的就是质数。

2、书第11页第2题

在表中圈出所有的质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2、3两个质数外,其余的质数都分布在哪些列中?

(2)把这个表扩大到90,在看此时质数的分布情形是怎样的。

(3)笑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把最小的两个质数相乘得到6(2乘3得6),用6去除其他的质数,余数一定是1或5。这个结果对吗?试一试。

(学生按照方法在表中试着做一做,再用彩笔将质数圈起来。)

(三)活动三:你知道吗?

让孩子介绍课外知识。

三、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板书设计:

课题:找质数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1,2,3,4,6,12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篇五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7—88页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数、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平行四边形、学习单等。

课前布置预习第87——88页内容,完成预习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交流与小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非常多的老师听课,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紧张,激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生:古时候有一个叫曹冲的人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头大象,没有办法把它称重。曹冲想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做好标记,再把石头装入船上到了刚刚大象称的刻度,那石头的重量就是转化成了大象的重量。

师:说的非常好,讲的非常详细,小小老师。对,曹冲称象其实就是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石头的重量。转化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就是把我们没有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关于转化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生:表面的大小,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宽。

师:对。说的很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现在老师手上拿着的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篇六

练习内容:

书p、36的第5、6题,及相应的练习。

练习目的:

1、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经历探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要求:在图3-5(a-b)中用阴影表示各分数,再说说体会?

1/31/3

(a)(b)

2、出示图形后,由学生说说应怎么涂颜色,教师板书配合,完成后再引导提问。

师:数一数,分别涂了几个?

生:一边是涂1个,另一边涂2个。

师:你有什么体会?

生:由于整体(总数)不一样,所以“部分”(1/3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二、专项练习。

完成书p、36的第5、6题。

1、第5题。

(1)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2)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2、第6题。

(1)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并和同学交流。

(2)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3)在完成第(2)小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接近0,什么样的数接近2。

三、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7----38。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2、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分饼。

1、讲故事引入。

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自己动手操作,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工得四分之三张饼。

师画图进行讲解。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

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用9个圆代替饼,分一分。

(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a)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

b)(2)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

c)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5、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自学概念,说说你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带分数的?)

2、师板书概念: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独立完成,重点用带分数表示。

自己写,全班交流。

自己完成,说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

(四)总结。

谁能把上完今天这节课的体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课题:分饼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篇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8---9。

教学目的: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学具准备:

每生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纸板、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

12=1×1212=2×6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自己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2、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

你是怎样找的?

(三)活动三:练一练。

1、填空。

24=1×2424=2×12

()=()×()()=()×()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8的全部因数: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活动二:试一试。

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

你是怎样找的?

活动三:练一练。

1、填空。

24=1×24=2×()=()×()=()×()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18的全部因数:

(2)21的全部因数:

(3)()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这样的因数叫做公因数。

3、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平方米,边长是整厘米书数。

(自己在书上画,然后找出16的全部因数。)

4、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1、19、4、32、11。

(自己试解决48人的排队方法。37人的请思考。48人排队和37人排队在方法的种类上有什么不同吗?)

6、这道题要用什么数学知识来解决?

介绍48是合数,37是质数。

三、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课题:找因数

1、填空。

24=1×2424=2×12

()=()×()()=()×()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8的全部因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