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也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一

诗歌之所以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其原因恐怕就在于诗的技巧要远远超出其它文体之上。它体制短小,尺水兴波;三言两语,含不尽之意。非精深非精致非精粹,不足以让读者来吟哦来推敲来击节。

古诗表达技巧千锤百炼,恰如其分。鉴赏其技巧应立足于修辞特点、表达方式、风格流派等主要内容。修辞常见的有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比喻、设问等;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叙事、议论等;风格流派有清俊飘逸、柔美婉丽、激昂悲壮、恬淡平和、旷达豪放等。理解表达技巧的一般思路是:理解诗句、感悟形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古诗说到底还是语言的艺术。鉴赏古诗语言要从词句入手,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特色。古诗大都是体制短小的抒情诗,虽然一首诗里用词不多,但蕴含的意像却丰富。抓住诗歌生动鲜亮的语言,体味语言的特色,就能领悟诗歌内在的意境。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三

第一部分:写边塞大雪奇寒的壮丽景象。(照应白雪歌)。

第一层(1~4句)写边塞大雪纷飞的奇景。

第二层(5~8句)用反衬手法写雪天的奇寒。写景。

第三层(9~10句)用夸张的笔法总写边塞冰天雪地、愁云惨淡的景象。

第一层:(11~14句)写军中设宴饯别。

第二层:(15~18句)写轮台东门送别。

课后小结: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四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

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更多。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其中心首先表达了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全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怀念祖国的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六

晚上,我有点坐卧不安,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新的“读”诗方法,能行吗?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人演读、唱读怎么办?思来想去,我决定若真出现此种情况,就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演读、唱读我来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并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主意打定,我选择了《三国演义》主题曲,开始了自己的唱读训练。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七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

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八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诗。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三、品诗。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

(2)引导联想想象。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3)引导感悟情感。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活,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同学们的联想和想象很精彩,现在,我们就结合刚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诵全诗。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诗!开始!

学生:背诵诗歌。

四、用诗。

教师:现在对这首诗已经学得不错了,大家知道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是运用。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用诗的.挑战游戏,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为难,先看两个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诗举例:

1、引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化用:“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教师:大家愿意选择哪句诗呢?看来大家都愿意选择诗中的名句。为了避免大家选择的诗句过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战其他诗句,我们可以给他加2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个人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创作内容。

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五、结语。

教师:仔细回味,诗人岑参留给了我们什么呢?边塞的奇异风光,丰富的思想感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记住边塞诗,记住岑参。

课即将结束了,请小组长如实的地将本组得分写到小组名下,这节课同学们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我们用掌声对获得优胜的小组表示祝贺。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九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

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更多。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十

风雨中的军营。

主帅帐内摆酒为武公子送行,胡琴、琵琶和羌笛演奏着充满漠北风情的优美曲调,增添了送行的氛围。

舞蹈的歌妓舞步华丽而寂寞,轻易的掩盖我那沉重的呼吸,他们问长安的女子:“牡丹花开的时候,长安是不是会被笼罩在一片片绯色的烟雾里?”她说:“这里永远不会有牡丹花大人。”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他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下子,便纷扬落雪。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

山还在,雪还在,君已不见。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十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7、表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拓展: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十二

1、反复朗读并理解背诵本诗。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领会诗词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

【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

一、出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幻灯片)。

二、听录音朗读,正音,朗读。

三、朗读,疏通文字,再朗读。

四、思考(幻灯片)。

1、本诗内容上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讨论、解答(幻灯片)。

咏雪。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天寒。

情暖。

六、欣赏品味。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联想想象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七、熟读成诵,不能完成的课后继续背诵。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十三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诗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十四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原野放歌”的四首边塞诗之一。为七言古诗,属歌行体,与其他三首虽为一体,但因人不同,风格自然不属。学习本诗,有利于掌握歌行体形式自由、格调奔放的特点;本诗结构明晰,以边塞为题材,劲骨奇异,句式整齐,含蓄典雅,适合诵读,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便于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

八年级的同学对诗歌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边塞诗的了解还较少,本诗对于初学者,字面理解不难,但品味语言及体会情感还需要重点点拨。

对古诗文的教学,新课标有明确的表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师用书》本科研讨要点也注重了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对其艺术特色的欣赏。因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边塞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诵读的方法;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以奇寒为美的豪迈乐观情怀和对友人回京的牵挂与惆怅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诗人的情感。

1、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对于诗歌,朗读一直贯穿于整节课;在重难点研讨中将以“自主、深入、交流共享”的方式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做到有用而不是夸大的辅助教学。

1、关于边塞诗(出示与边塞生活有关的一首词《渔家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是从题材的角度分类的。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等。)。

到底诗人用什么样的心情在描绘雪景诉说着离情别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文。

1.一读正音。(出示课件)。

2.二读节奏。(出示课件)。

3.三读流畅。

4.四读情感。(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课文呢?)。

1.选择你认为最美的画面,读一读,为那些最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做一下批注,感悟它的美。

2.再次感悟它的美,选择你心中的散文化语言为你喜欢的画图配词,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师示范。

(2)生写,配乐展示。

1.链接作者背景:岑参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时刚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写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他两次出塞都不是被动的,是他积极投身边塞生涯的一种主动行为,所以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豁达,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种豁达。

2.对朋友的情感(情感留白是岑参诗中含蓄之笔,这样的句子还有。)。

岑参(唐)。

咏雪(天寒)。

送别(情暖)。

豁达的情怀。

深情的牵挂。

淡淡的惆怅。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热门15篇)篇十五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

(2)引导联想想象。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3)引导感悟情感。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活,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同学们的联想和想象很精彩,现在,我们就结合刚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诵全诗。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诗!开始!

学生:背诵诗歌。

四、用诗。

教师:现在对这首诗已经学得不错了,大家知道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是运用。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用诗的挑战游戏,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为难,先看两个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诗举例:

1、引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化用:“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教师:大家愿意选择哪句诗呢?看来大家都愿意选择诗中的名句。为了避免大家选择的诗句过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战其他诗句,我们可以给他加2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个人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创作内容。

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五、结语。

教师:仔细回味,诗人岑参留给了我们什么呢?边塞的奇异风光,丰富的思想感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记住边塞诗,记住岑参。

课即将结束了,请小组长如实的地将本组得分写到小组名下,这节课同学们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我们用掌声对获得优胜的小组表示祝贺。

山东省中语会第十五次年会于xx年4月15日至17日在泰安举行,本人有幸在这次会议上代表初中语文教师做了发言,并荣幸地执教了一节观摩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上完课后感触良多。

感触之一:赢得学生之心至关重要。

这一次,提前见学生,我们的交流是在无意中的一个冷幽默中开始的。我说:“要想知道我的姓,就要先猜个谜语。”“你姓苗!”异口同声的大喊吓了我一跳。但我马上转过弯来,刚才他们的老师领我进来时就说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接下来我跟同学们聊起了自己,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别人误解为是个女老师;我和我的学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篮球、踢毽子等等。我讲得如以往投入,他们听得如预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热情、幽默,把他们的精力聚集起来。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开始喜欢我,甚至信任我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还看出他们热切期待着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由此我想起平时听到的一些抱怨,如“学生不认真听讲”,“学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许学生真的有些不足,不过,我们教师是否先这样扪心自问:“我真正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吗?我用最大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吗?你赢得学生的‘芳心’了吗?”等回答是肯定的时,也许你的忧愁就会烟消云散了。

感触之二:教师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

晚上,我有点坐卧不安,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新的“读”诗方法,能行吗?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人演读、唱读怎么办?思来想去,我决定若真出现此种情况,就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演读、唱读我来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并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主意打定,我选择了《三国演义》主题曲,开始了自己的唱读训练。

课开始了,很快我的担心消失得无影无踪。学生们精彩的演读、唱读,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也出乎所有听课老师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节奏快的,节奏慢的;两个人出场的,整个小组全体上阵的……。最精彩的当属其中一个小组,一首诗唱下来,竟然变换了五种曲调,简直就是歌曲串烧。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让我大吃一惊。虽然还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动作幅度太小,曲调节奏不太适合诗歌的情感等,但仅凭这份认真、勇气,就足以让我为他们喝彩。这节课一开始就使整个会场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听课的老师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热情的掌声也适时地送给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们。

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相信学生。

感受之三:课堂就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种极为热闹的课堂。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教师退居二线做起了旁观者。由过去学生当“厅(听)长”,摇身一变成为了教师当“厅(听)长”。虽说矫枉必须过正,但这种热闹的背后却是学生见解的不深刻、知识的不扎实。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一开始各种形式的“读”,就是动,而且是大动,另外七嘴八舌地说出诗中的“奇”,也是动的环节。接下来就让学生仔细揣摩诗歌创设的意境,发挥联想、想象,用散文化语言描绘诗中一幅幅奇异美丽的画面,体会所传达出的深厚情义,这就是一个静的环节设计。写完之后,小组合作修改完善写成的片段,又是适时的“动”。用诗环节,学生模仿教师所给的例子进行创作,再次进入静的状态。说实在的,别看有些学生说起来很热闹,但真的一动笔,就显得有些笨拙了。这也正是我们不能只图热闹,而让学生时常静下来的主要原因。

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还算良好,但仔细想来,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

首先,朗读未能贯穿始终。

这节课第一环节——各种形式的“读”,的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同样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关注,但接下来的所有环节中,读得太少了,这是一个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诵读、背读,相信会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课堂上我示范诵读了两句,赢得了学生的掌声。过后想想,他们对这种虽然是有些传统的读的形式,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惜,忘记了让学生亲自尝试。我觉得,这也是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一种表现。

其次,有些教学环节坡度太大。

我曾经在“用诗”环节上犹豫再三,但还是想挑战一下。这一次为了减小学生“爬坡”的难度,精心选择了两个示例,供学生借鉴。这样,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就可以较好地完成“用诗”的训练。但事实上,学生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看来正如上次在西安余映潮老师所点评的那样:“用诗”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需要厚实的铺垫才行。不过,尝试就会有收获,尝试的过程就是铺垫的过程,我坚信这一点。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当不懈追求,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趋成熟,力争使课堂日臻完善。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违规案例学习心得(专业21篇)

    写学习心得可以记录下学习的点滴进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下面是一些建议和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起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并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美丽的秋天六年级(通用14篇)

    在写作过程中,只有运用了恰当的词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合理的句式结构,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

    个人教研计划(优秀15篇)

    教研是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研项目,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思路和启示。1、上学期全体

    小学生讲文明的演讲稿(优秀18篇)

    小学生演讲是培养孩子们公众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接下来请大家共同观看一些出色的小学生演讲稿,和他们一起成长。本文目录。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工作总结报告人力资源部范文(22篇)

    一个好的月工作总结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本月的工作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个月的工作计划。接下来是一些企业领导对于月工作总结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供大家参考。

    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安全(模板14篇)

    国旗下是一个象征国家荣誉和民族团结的象征物,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在国旗下,有很多平凡人的伟大事迹,他们用爱心和勇气激励着身边的人。老师们,同学们:不知不

    企业评选活动宣传方案(热门22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风险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我们从实际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优秀的方案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一、以学习贯彻十-届-中

    毕业生个人总结例文(专业17篇)

    进行个人总结时,我们可以梳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分析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学习动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篇精选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短文中蝉教学设计七年级必修(专业15篇)

    编制教学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特点。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样本,欢迎大家参考借鉴。1.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

    医疗器械售后承诺书承诺书(模板19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