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汇总9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字海2023年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汇总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一

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两层:

(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三段:

(1)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4、指导学习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

――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2)逐句分析。

(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习6段

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

1.齐读第三层;

2.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细部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

3.讨论第7段首句的作用;

――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小结:

――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主体和重点。

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这段文字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

1.归纳中心: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当安排说明顺序,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2.试就议论、描写、记叙三方面的语言各抄几句。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二

一、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二、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就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这是教学难点。

四、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一、知识与技能:查字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鼓励学生运用诗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看看叶圣陶先生跟你们有没有同感。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作者分项概括,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是哪四个方面?

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5、结合是上述问题,标明全文说明顺序。

(电脑播放课件: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原文文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由发言。)

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结合图片,用语言再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图画美。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提供相应的图片、音乐,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2、文中优美的句子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六、质疑问难。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寻求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

七、拓展训练。

[学文与作文成为一体,意在指导学生注意作文的条理性]

试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不实写哪一处景或哪一件事,而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总印象:标本影响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三

我爱风光秀丽的苏州园林。它把自己打扮得如同仙境一般别有天地!

特别吸引人的是严家花园的奇石,有的像任重道远的'骆驼;有的像体态笨拙的大象;有的像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千奇百怪,个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还有清香四溢的花草来点缀苏州园林,让它更引人注目。

旁边有个古色古香的凉亭,它典雅美观,是人们乘凉、休息的好地方。

夕阳斜下,一天的游览要结束了。但那芳香的花草,奇异的石头,苍劲的松树却都历历在目。

这时,我抬起头,望着苏州园林,它被阳光照得像一张红润的笑脸,变得更加迷人了!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四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去位于苏州古城西北的园林名胜艺圃游玩。走进艺圃,迎面看见的是一片大池塘,池北有大型水阁——延光阁。延光阁横跨在水面上,厅堂在它的后面。池南以假山景为主,假山土石相间,小亭古树,高低相呵。假山下东西两面各有一个水湾,石板石桥,地平贴水。全园景色自然开朗,亲切可人,具有明代江南园林的.风貌。其中,最美丽的就要数乳鱼亭和响月廊了。

池子东南的乳鱼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建筑。走进亭子,就能看见一块大理石碑立在亭子的中央,石头上刻有一条大鱼,大鱼的四周可有许多浪花。石碑上的画面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能看见一条鱼腾空跃起。站在亭边向池中望去,清澈家底的池水里有许多金鱼在向乳鱼亭游来,好像在和我打招呼,真是一个观鱼的好地方。

响月廊是园主赏月的地方。晚上,园主常常来到这里观赏月亮,同时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响月廊四周翠竹环绕,月光倒映在池中,水面银光闪闪。我坐在响月廊里,闭上眼睛仿佛听到园主低呤地念诗,借助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也仿佛感受到园主内心的无比惆怅和孤独。此时,我想起来汪琬写的诗句:回廊何窈窕,所釿夜景情。

艺圃真是名不虚传,令人留连忘返!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五

拙政园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是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之一。拙政园建于明代,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整个园林山水环绕,树木葱葱郁郁,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们步入拙政园,走过一段石板路,就来到了主人接见客人的大厅——-远香堂。远香堂四面都有透明的玻璃,因此又被称为四面厅。夏天来临时,荷花陆续开放,香气四溢,再把玻璃窗推开,花香便迎面而来,空气也流动起来,使人心旷神怡,真是一举多得呀!远香堂的横梁雕刻精美,一只只凤凰栩栩如生,这样美的雕刻再加上使人心旷神怡的花香,果真是招待客人的好去所。

出了远香堂,在荷花的遮掩下隐隐约约能看到四座小亭子,它们分别是绿漪亭,荷风四面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是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命名的。我最喜欢的是荷风四面亭,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环绕着这个亭子,风轻轻的吹过,清新的荷香扑鼻而来,身处此中,是一种美的享受。

看完四座亭子,我们就来到见山楼,见山楼是一个水上建筑,以一座石板桥连接,岸边栽满柳树,时不时还有小鸟在婉转歌唱。走进去,仿佛穿越千年,里面充满着诗情画意。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见山楼主体色彩淡雅,底层的靠水外廊上有吴王靠,在这儿小歇一会儿,可以赏赏荷花,喂喂鱼。如果要在顶层浏览拙政园的风景,就得从后面的假山或石梯爬上去,你瞧,整个园林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呀!当时,苏州还没有高楼大厦,正如陶渊明所写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上见山楼,连拙政园外的苏州郊区也看的一清二楚。

我走出拙政园,脑海里却一直想着拙政园里古香古色的建筑物和一大片一大片的花海……

印象之二————狮子林

狮子林与拙政园相邻,建于元代。它既有古典园林之胜,更以大型假山著称,被誉为假山王国。假山外形曲折起伏,洞口甚多,再加上贯通四面八方的长廊,犹如迷阵。狮子林的古树名木令人赞叹不已,亭堂楼阁精美小巧,雕刻精细,不愧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

下午,我们来到狮子林,在亭台楼阁中享受,在假山中探索。

我们的第一站是门厅,俗话说,干什么都得

门当户对,这一回我可是真正的体会到了,门当石一般放置于大门两侧,是用来体现主人地位的高低,有吉祥、辟邪的寓意,门当便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户对则是雕刻着珍禽走兽的木雕,与门当相辉映。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门槛是很高的,如果是皇帝,则不需要门槛;如果是大臣或做官的,则需要一级门槛;而平民百姓,则需要两级门槛;如果是衣着不得体者,就得升至三级门槛,可三级门槛人根本跨不过去,这就表明主人不愿意让他进来。而我们这时享受的是皇帝待遇,因为管理员怕有人绊倒,就把所有的门槛都拆除了。

入了门厅,走过一段小径,我们就来到了假山群。哇!可真壮观呀!假山瀑布哗啦啦地流着,奔腾不息,假山屹立在湖中央,是那么宽广,那么威武。我迫不及待想玩这“真人版迷宫穿梭”了。我飞奔过去,见到一个洞口就马上钻进去,洞口漆黑阴凉,比外面的炎炎夏日可凉快的多了,我们先顺着楼梯登上一个平台,四周望去,狮子林的美景尽收眼底。啊!我身在此中可是一种享受啊。接着,我们又从平台上过了一座没有栏杆的石板桥,由于我特别兴奋,险些掉下去,吓的我起了鸡皮疙瘩,腿也发软了。过了石板桥,便是一段下坡路,我们绕了下去,竟然到了石板桥底,附近的石头有的光滑得像妈妈那双温柔的手,有的却比磨砂纸还粗糙,有的像一头正在怒吼的狮子,有的却像温顺的小狗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我不由得赞叹,假山真的像迷宫一般,而假山中的石头真是千奇百怪,形态多端!

大约半小时,我们终于出了迷宫,在附近休息一会,便出了园。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六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说写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勺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晰、相当典范。应注意对本文的语言加以品味。

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分组讨论、填表、比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2课时

1、投影仪。

2、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1、说话训练。课前进行5分钟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一处建筑物。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

3、分组竞赛。学习过程中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成员答对一个问题给本组加1分,课后评出“优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学生”,以激发课堂气氛和参与意识。

4、拟题训练。学习本文后,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或身边一个建筑物。”(自由发言,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吗?苏州园林现存近200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明确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下:苏州园林有100多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历功的园林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我国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成为其他地方园林的标志。如果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应错过。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是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具有一种艺术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在上面安排上桥梁,并且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岩,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各色金鱼或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开放,真是“鱼戏莲叶间”的入画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也相间。没有松柏,也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有的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开花的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无限繁华和欢悦。

苏州园林里也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大多无所依傍,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甚至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尽量做到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梁子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墙壁白色,墙壁下面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各种花明艳照眼。

2、为了加深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这样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说明文?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哪两类?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哪两类?

(3)如何理解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6)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有何区别?

(8)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9)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阅读知识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具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3)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指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说明事物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抓住了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5)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求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7)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在于: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而说明文要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地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8)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略)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3、生字词。(采取形式是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另找一名学生叫写,看谁写得对,写得规范)

如:轩榭 丘壑 嶙峋 镂空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

分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围绕这一总特点如何展开做具体说明的?

(3)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建筑布局方面有何特点?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方面有何特征?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如何理解?

(6)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引导学生明确回答如下:

(1)作者评价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首先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调的处理等七个方面,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

(3)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是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艺术美。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而苏州园林的池沼的特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中“隔”是指有墙壁隔着,“不隔”是指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界”是指有廊子界着,“不界”是指廊子两边无所依傍。这样就使园林层次多了,景致深了。

(6)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四)总结、扩展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进而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评出本节课获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同学”,给予表扬。)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拟题训练。

(二)整体感知

细读文章内容,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体会语言的多样性。

本文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使被说明的事物易被读者理解。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较突出。作者常常在与其他地方园林的比较中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这是指导我们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用彩绘的必要。

本文的语言多种多样。(1)以说明为主;适当进行描写和议论。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为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就记叙景物而言,它的手法与游记有很大的区别。游记描述景物,常在某个特定时间、某个固定的角度观察环境或者移步换形,境随人迁。本文则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章的记叙语言简洁、生动,赏心悦目地表现出景物的形象。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这些地方,稍加点染,便显得生机盎然,沁人耳目。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2)语言准确简练,耐人寻味。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就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再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中的“一切”、“决不”、“一律”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3)阅读说明文应抓住哪几个方面?

引导回答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等。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3)阅读说明文应该注意下列几个方面:明确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等。

2、具体研讨课文。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本文为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与哪些事物作了比较?各说明了什么特点?

(3)本文运用了哪些例子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课文中有不少概括性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并作分析。

(5)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句富有画意,试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6)“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句中“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如下:

(1)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下: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苏州园林总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二层(第3—9自然段),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

(2)第3自然段介绍布局时,用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与古代宫殿和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建筑特点。第5自然段介绍花草树木时与外国式的花园作比较,写出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特点。第9自然段在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物色彩时与北京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色调能给人们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这一图画美的特点。

(3)第5自然段,在说明花草树木的映衬时举了例“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形象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风采。第7自然段,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这样就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了,人们容易领悟和理解。

(4)课文中有不少概括性的句子。如“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全文中心,给人以总体的认识。“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它概括刊匿山的艺术特点。又如“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入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等。

(5)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盘曲的嶙峋”写藤萝的古色,“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等等。

(6)“据说”一词不能去掉。因为苏州园林究靠有多少处,作者没有考察过,去掉后变成肯定的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七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说写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勺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晰、相当典范。应注意对本文的语言加以品味。

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分组讨论、填表、比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2课时

1.投影仪。

2.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1.说话训练。课前进行5分钟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一处建筑物。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

3.分组竞赛。学习过程中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成员答对一个问题给本组加1分,课后评出“优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学生”,以激发课堂气氛和参与意识。

4.拟题训练。学习本文后,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或身边一个建筑物。”(自由发言,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吗?苏州园林现存近200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明确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下:苏州园林有100多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历功的园林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我国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成为其他地方园林的标志。如果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应错过。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是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具有一种艺术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在上面安排上桥梁,并且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岩,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各色金鱼或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开放,真是“鱼戏莲叶间”的入画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也相间。没有松柏,也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有的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开花的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无限繁华和欢悦。

苏州园林里也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大多无所依傍,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甚至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尽量做到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梁子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墙壁白色,墙壁下面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各种花明艳照眼。

2.为了加深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这样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说明文?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哪两类?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哪两类?

(3)如何理解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6)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说明文、记叙文和议http:///lw/论文三种文体有何区别?

(8)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9)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阅读知识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具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3)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指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说明事物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抓住了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5)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求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7)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在于: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而说明文要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地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8)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略)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3.生字词。(采取形式是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另找一名学生叫写,看谁写得对,写得规范)

如:轩榭丘壑嶙峋镂空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

分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围绕这一总特点如何展开做具体说明的?

(3)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建筑布《苏州园林示例》出自:网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八

教学设想与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继续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预习提纲:

1、通读课文,初步领会课文结构;

2、给生字词注音,初步扫清字词障碍。

课时分配计划: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认识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中国的园林艺术又怎样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我们又来学习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介绍中国园林建筑特点的文章《苏州园林》。

词语教学:读准下面的字词并解释:

轩榭:(见课本注解)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标本: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

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待点。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闲适:闲静舒适。

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丘壑:深远的意境或思虑。

嶙峋:(见课本注释)

镂空:雕刻出穿透材料的花纹或文字。

蔷薇:花名,落叶灌木。

学生看课本前面插图,说说自己的感觉。(自由发言)

自由朗读课文,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发言明确各段的中心句。(教师随时提示与点拨)

每段的中心句找到了,那么这篇文章的呢,作者对苏州园林有怎样的印象?(第一段中心句: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说明:“标本”一词,在这里比喻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物。也说是说通过苏州园林这样一斑可窥我国各地园林之全豹。足见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不该错过”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认识、欣赏价值。

问:苏州园林在哪一点上可作为中国园林的标本?这就是第二段中的内容。

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如在画图中”。这就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如何实现这一点?那就是四个“讲究”,一个“一切”。四个“讲究”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一切”是说处处讲究图画美。

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板书:

苏州园林

1节:是我国园林的标本

3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4节: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5节: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主

6节: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7节: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8节:门窗的图案美次

9节:建筑的色彩美

体会词语的准确性:(结合练习第二题进行)

本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呢?

学生找出来后发言,教师适时提示点评。

明确: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米到21.6米。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知识迁移训练:(练习四)

1、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因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道或小区等,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课后反思

苏州园林最老的园林篇九

今日,我们选择了苏州园林的精华部分——拙政园。一进园,一股淡雅的清香就扑面而来,我们顺着香气寻过去,只见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里开满了嫩粉色的荷花,一个个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一位小仙女穿着蓬松的衣裙;有的花瓣已经完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子是龙头,那弯弯曲曲、不知去向的长廊便是龙身,可是,龙尾却一直不肯露面,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用面纱遮住了自己的脸。这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呀!

随着我们的前进,越来越多的美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一条长廊直跨水上,我立即兴奋地跑上前去,拉住栏杆向下观望。

“哇!好大的鱼呀!”听到了我的惊呼声,父亲也闻声赶来,我开始这儿指指,那儿画画。紧接着,我又发现,这样的大鱼不止一条,而是成群结队、三五成群,颜色也是五彩斑斓、各种各样,有:橙色、红色、黄色、黑色……还有一条最大的花色鲤鱼王摆动着长须,在水里大摇大摆地游来游去,像是在向我们炫耀他的官职。父亲也一时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嘟囔出一句话:“是啊!这鱼实在太大了!可能已经生活了100多年了吧。”

突然,我的目光又被一座怪石林立的假山吸引了过去,那座假山还真是有趣,千疮百孔的,像是一位患了皮肤病的老爷爷。由于这些天天上的仙女老是哭泣,假山上已经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洼,又像一位刚洗过澡的壮男。

苏州园林,迷人的'风光;苏州园林,魅力的景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