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咚咚锵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笔舞小班音乐游戏咚咚锵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游戏咚咚锵教案篇一

1、让幼儿感受三拍子音乐宁静、柔和的气氛,让幼儿在听听、跳跳、画画中熟悉歌词。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边跟唱边游戏,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1、活动前熟悉乐曲的旋律节奏。

2、纸和笔。

3、音带。

1、律动《鱼游》进活动室。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到池塘里看看小鱼吧!

2、练声:和小鱼问好。

师:静静的小池塘真美呀!小鱼们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让我们跟小鱼问个好吧!

小班音乐游戏咚咚锵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重音部分带来的惊愕感和神秘感。

2、尝试用身体和声音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活动准备:

音乐、flash动画、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幼儿自主找好小椅子坐下来

师:好了,小朋友的小眼睛都找到祁老师了吗?今天和祁老师一起在这个舞台上听音乐做游戏。

二、边看动画边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变化。

师:今天,祁老师请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娃娃跟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小朋友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哦!(播放动画)

1、幼儿边看动画边欣赏音乐。

师:看到小娃娃了吗?小娃娃一开始是什么表情?(笑)她是怎么笑的,一起来学一学,笑给我看看,嘴巴是往上翘的,弯弯的,头还摇啊摇,真可爱。

师:小娃娃一开始的表情是笑的,后来怎么样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我们再来看一遍,小朋友可要认真听还要仔细看,小娃娃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动画)

2、幼儿再次边看动画边欣赏音乐,并观察小娃娃的表情变化

师:谁来说一说,小娃娃一开始的表情是笑眯眯的,后来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自由说说)

三、借助小丑、小兔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师:今天,祁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朋友都认识的(拿出小丑),这是谁呀?你在哪见过呢?(幼儿自由说说)

师:今天小丑叔叔也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注意看他有什么变化哦?(播放音乐)

1、教师随音乐摆动小丑叔叔,重音处拉下小丑的嘴巴。

师:小丑叔叔听到音乐,他的脸怎么变的?(幼儿学一学)

师:除了小丑叔叔,祁老师还带来了谁呢?小朋友最最熟悉的(拿出小白兔),小白兔也要和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看看小白兔听到音乐后表情有什么变化?(播放音乐)

2、教师随音乐摆动小白兔,重音处拉下小白兔的嘴巴。

师:小白兔听到音乐后表情有什么变化呢?(幼儿自由说说学学),小白兔看到了谁张大了嘴巴?(灰太狼)

小班音乐游戏咚咚锵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能用轻松、愉快的动作来表现享受音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小猫、小老鼠的挂牌。

2、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难点是: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老鼠们,瞧,小花猫在睡觉,我们趁着小花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会吧!

二.倾听乐曲,学习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的回到家休息一下吧。你们做得真棒,小花猫都没被我们吵醒呢!”刚才我们听得好听的音乐叫“惊愕交响曲”。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吧。

2、教师:“音乐听完了,小老鼠们,妈妈告诉你,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是《猫和老鼠》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

3、教师:“故事讲完了,刚才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呀?谁来说说看?你们来学学看?

4、教师:“哦,小老鼠走路有重重的,轻轻的。那你听到的音乐是不是也有重重的和轻轻的啊?我们再来听听看。(播放音乐段落)

教师:“哦,原来音乐重的时候小老鼠走路脚步也是重重的,身体直直的,音乐轻的时候走路轻轻的,身体弯弯的。你们做得真棒。那让我们跟这音乐来一步一步走一走。(播放音乐段落)

三、倾听乐曲,感受“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走回家休息一下。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这个音乐。听听看,除了刚才重和轻的音乐,还有什么特别的音乐。”

2、教师:“刚才我这是怎么了?”

3、教师:“那你吓一跳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4、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四、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个游戏,叫猫和老鼠。

五、活动结束。

教师:“小老鼠真能干,没有吵醒小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回我们的家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猫和老鼠》

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想到厨房里偷吃东西。一只大懒猫正在睡觉,小老鼠就轻轻地往厨房走去。突然大懒猫伸了个懒腰,小老鼠吓了一大跳!哎,大懒猫又睡着了,小老鼠这才走进厨房又吃又喝,吃饱喝足后还跳起了舞呢。

小班音乐游戏咚咚锵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2、会听音乐做游戏,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袋鼠图片(大、小各一个)、钢琴、

幼儿已会听“大灰狼”的音乐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练声

a:1313∣5—∣5353∣1—‖

小猫怎样叫?喵呜喵呜喵!1234∣5—∣5432∣1—‖

小猫怎样叫?喵呜喵呜喵!

b:1313∣55.∣5353∣11。‖

小猫怎样叫呀?喵呜喵呜喵呜!

1234∣55.∣5432∣11.‖

小猫怎样叫呀?喵呜喵呜喵呜!

2、听音乐游戏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快乐的自由游戏。

b——低沉缓慢的旋律:幼儿扮演的各种小动物立即原地蹲下不动。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恢复快乐的自由游戏状态。

3、出示袋鼠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小朋友的歌声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袋鼠)

“还有谁来啦?”(袋鼠乖乖)

4、引导孩子热情有礼貌地向袋鼠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旋律

(1)在录音磁带的.背景音乐下,袋鼠向全班小朋友问好,说明自己的来意。

“我知道今天许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到小(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我和我的乖乖也想来玩一玩,你们欢迎我们吗?”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幼儿向袋鼠问好)

(2)老师以袋鼠的身份范唱歌曲,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袋鼠妈妈和她的乖乖还准备了见面礼呢?这个礼物是一首好听的歌曲,你想听吗?”

(3)提问歌曲内容,幼儿泛说

“歌曲里唱了些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感受歌曲。

“歌曲里唱的真的是小朋友说的那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5)教师提问,教师用歌句总结回答,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a:袋鼠妈妈有个什么?

b:袋袋里面装着什么?

c:妈妈和乖乖怎样?

(6)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唱歌,教师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提示幼儿歌词。

2、歌表演

(1)激发起幼儿扮演小袋鼠的兴趣

“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在一起好幸福哟,何老师也想来做一次袋鼠妈妈,可是谁来做我的乖乖呢?”

(2)教师引导幼儿如何扮演袋鼠乖乖。(双手抱住老师的脖子,双腿环绕于老师的腰部)

(3)引导幼儿在歌词“相亲相爱”处做一亲密动作表示乖乖对妈妈的爱。(如亲吻等动作)

3、亲子游戏

“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了,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邀请你们一起游戏,请你快快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旋律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游戏的时候,何老师听见了一个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教师弹出低沉缓慢的旋律即听音乐游戏的旋律b)

“大灰狼来了怎么办?”(蹲下不能动,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乖乖,等大灰狼走了才能动)

5、完整游戏——辨别不同的音乐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仔细听音乐旋律,大灰狼来了,千万不能动,否则要被大灰狼捉走的,要等大灰狼走了才可以动”

a:歌曲《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b:低沉缓慢的旋律——家长保护自己的乖乖原地蹲下不动。

a:回复《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带幼儿去室外游戏——活动结束

“太阳公公也想和我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去太阳公公那吧。”

小班音乐游戏咚咚锵教案篇五

【活动设计】

平时每当孩子听音乐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到开心,快乐。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使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去。本活动音乐简单,内容浅显生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拍一拍、动一动、玩一玩,在游戏中使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我想音乐欣赏正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乐曲内容,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节奏感,能按节奏一下一下的拍出来和表演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吓了一跳》ppt及循环音乐,纸箱搭建的门,充气榔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引出今天的主活动。

二、熟悉、了解乐曲。

1、师:“刚才的儿歌里都有谁呀?”“今天,这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请幼儿分段欣赏动画片。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了解故事情节。

师:“小猫在什么地方?谁来猜猜它想干什么呢?”“老鼠洞里的小老鼠知道了猫来吃它们会做些什么呢?”“猫咪得到了什么惩罚?”“小老鼠们高兴吗,他们高兴的在干什么呢?”

3、完整的欣赏一遍。(第二遍音乐)边欣赏边出示图片。

教师讲述音乐故事情节:第一段音乐是猫咪在走路,走着走着肚子饿了,想去捉老鼠吃。哎呀,小老鼠真危险啊!听,“嘭”的一声。勇敢的小老鼠拿起了锤子向猫砸去,猫被砸晕了。第二段音乐音乐是小老鼠们开心的在庆祝,高兴的在唱歌跳舞呢。

三、音乐游戏。

1、师:“下面请小朋友坐着来扮演小猫和小老鼠,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把手放在腿上时,你们拍腿当作小猫咪在走路。猫咪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走一走,我们轻一点不要让老鼠听到了。‘啪’(拍手一下)哎呀!猫咪被老鼠发现了,我们一起来把猫咪砸晕。小老鼠们真高兴,我们一起来拍拍肩。”

2、跟音乐拍打声势。师:“好了听,猫咪来了。”(第三遍音乐)

四、表演音乐。

1、请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演猫咪走路、砸晕的样子和小老鼠们高兴跳舞的样子。(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2、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第四遍音乐)

3、在情景中表演。(走到老鼠洞前)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老鼠的家,我请小朋友来表演勇敢的老鼠,馋嘴的猫咪,和跳舞的小老鼠们。(第五、六遍音乐,让幼儿在音乐表演的'欢快气氛中,真正体验吓一跳的感觉。)

五、知识的学习。

“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今天我们听的这首音乐的名字叫《惊愕进行曲》,它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海顿的作品,记住了吗?”再次问幼儿音乐的名字。(表扬结束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