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烟花三月下扬州歌词(通用8篇)

时间:2023-05-29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一

于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读这样一本好书,那是最好不过了。明媚的光阴,虫鸟欢唱,日光温润着岁月的脸颊。

淡淡的花香划过烟花三月的扬州两岸,经春的桃柳次第开放。我手捧一阕宋词,从悠远处追溯。那青衫磊落的男子,驾着轻舟来往于古代的酒肆、庙堂、江湖之上。深闺背后,那无尽的悲欢和深深地幽怨,在那宋代细雨长亭的哀伤和柔和里久久回荡。

一抹烟云,一抹流霞,伴着酒肆里的香气缓缓而来。那是繁盛时的扬州,杨花盛开,来往于栈道的马蹄声络绎不绝,悠扬的踏响了一个又一个的的英雄,留下了一阕又一阙的诗篇。而这一切,终究逃不过岁月的侵蚀,多年以后,家国仇恨,扬州颓败的只剩一座空城,那些文人,也终究是在历史的滚滚黄沙里淘尽风霜,与他们的诗篇一起酿成经典。

春风拂过青衣,岸边传来一曲曲交错的琴筝之鸣。酒台花径,风萧依旧,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的江南雨夜。

歌舞繁华的扬州夜晚,窗外的花香缕缕飘来,瘦西湖江水悠悠,客舟里的词人一腔热枕,趁着如炼的月华酌几杯清酒,感叹年华。青楼里的珠帘撩拨起了词人的雅性,于潺潺流水的客舟里,流水飞絮浅吟低唱。

宋词的梦里,杏花春雨,词人捧一卷书,倚窗而站。试想一下,烟花三月,小屋田园,稀稀疏疏的春雨渐渐滴落,滴穿过词人的心坎,然后,化作一束流光,随着笔下成章的平仄穿越到现世,与有缘的人邂逅,继续了一场又一场浪漫故事。

雨后的沙路,泥泞了多少春光,踏马而来的将军,也只好在昨夜的轻柔里暂作歇息。尽荠青青、春风十里,北方的暮色,南方的堤岸,似是近在眼前。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花陌千条,天空云卷云舒,借一盏明月,剪辑一段心事,在竹亭小谢里默默相思;这样的场景是最好不过了。

千年之后的我们再去扬州,大明寺上,古运河旁,年年岁岁相似的花,却只是旧年不再,箫声不再。循着书里的故事,我听到了宋代词人太多的遗憾,那一抹孤凉的沧桑和太多无奈。苍茫的夜色一篇安静,淮河岸边,我仿佛听见那个惆怅的男子低声哀唱,“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二

五一劳动节,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和弟弟出去玩玩。去哪儿好呢?妈妈说,烟花三月下扬州,现在是农历三月,正是去扬州的好时节,于是决定带我们去扬州玩。

爸爸开车一个多小时,便把我们带到扬州。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东关街。哪里的人好多,我们左找右找,居然找不到停车位。正在着急的时候,幸好有辆车要出来,我们这才停好了车,向东关街出发。

东关街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街道比较窄,只有两米多宽,两边是青砖的小房子。东关街的路面,不是我们常见的水泥路,而是灰砖铺成的,走上去还会发出“当当”的响声,可有意思了。

东关街很热闹,有许多游客。两边的店铺卖各种有趣的东西:麦芽糖,棉花糖,陶瓷尿娃,陀螺——吃的玩的,什么都有,真是合了我的心意。我还第一次看到了捏面人,很有意思。感觉有点像南京的夫子庙。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看到那么多好吃的,我的肚子更加紧急地“咕咕咕”叫个不停,我要求爸爸给买点吃的。爸爸点点头:“我也饿了!我们买什么吃呢?”问我我居然答不上来,因为好吃的太多。前面有家臭豆腐店,门口聚了好多人,大概很好吃,我们也决定先买点臭豆腐尝尝。果然如老板所说,闻起来难闻,吃起来香。我们又买了一些烤鱿鱼边吃边逛。

妈妈看到前面有一家生煎包店,便决定在这家吃饭。我们点了三鲜馄饨和胡辣汤还有生煎包。“菜来了!”当老板把香喷喷的胡辣汤和生煎包送上来时,我便大口大口吃起来。呵呵,胡辣汤并不辣呢,相反还很好喝。我边喝边夸赞好吃!

出了小饭馆,我们继续逛街,不时看到一些小玩意,弟弟买了吹泡泡的玩具,我也收获了两枚叶脉书签。还买了一些牛皮糖回来吃。

逛过了东关街,我们又去参观了个园。这是以前的一个盐商家,家里可大了,一个人在里面走,一定会害怕,我估计自己会迷路。院子分了好多区域,如厨房,后花园,书楼,住宅区,最有趣的是古时的空调房——山洞。据说花了19年时间才建好了这个院落,真是个富贵人家啊!

因为逛了整天,很累了,我们没有再去其他地方,下午三点多就往回赶了!虽然很累,可是今天的扬州之行,真是太开心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三

天还未亮,黎明蠢蠢欲动,惊醒了枝头上的鸟儿。

我和妹妹的校服上,添了一件衣裳,不是天气微凉,而是对春天的向往,即将去扬州的我们,穿上了只属于我们德州晚报小记者的专属队服——印有“德州晚报小记者”几个字样的红色马甲。

镜头一:自然的灵气

汽车行驶在南行的路上,太阳虽未露头,但天边已有了淡淡光环,点多了,6 若在学校,该是朗朗读书声吧,在这满地的绿草和丛丛的野黄花中有一种凉爽、自然之气扑面而来,真想让时间就终止在这一刻,去享受,这天作之合,这大自然给予的灵气。

镜头二:婉约瘦西湖

进入扬州,满地的油菜花,一丛丛地聚在一起,金灿灿的,甚美。在这里,看不到低矮的平房,全是黑瓦白墙的二层小楼,真像古时的阁楼,稀稀疏疏地散落在田间。

瘦西湖,顾名思义,比杭州西湖婉约清秀。有山、有水、有塔、有桥、有阁楼,有花香、草香、风香,交织在一起的升华,不愧有“天下西湖,三十有六”之美誉。

大家在一起拍照留念,开心的笑脸定格在五彩缤纷的芍药中。在这里,我体味到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镜头三:“蒸饺写真”

沙县小吃,物美价廉,地方虽然不大,但我们一行人也算是挤进去了,桌子看着也全坐满了,上菜!

这的蒸饺,小巧玲珑,大家却迟迟不动筷子,拿出了相机,咔嚓咔嚓,拍了几张“蒸饺写真”,既然带不回给同学,就拿照片给他们吧,‘物’色可餐嘛。

镜头四:坐”“ 回富人

个园,以竹多而闻名,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个”字,所以,被称之为“个园”。

伴着油菜花的袭人香气,该回家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四

;

古诗有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小编我在清明假期之中有幸到此一游(当然,我没有在人家那里刻字)。

何园个园,无不是细腻精致的园林典范;
瘦西湖边,红花绿树掩映成趣;
东关街上,店铺林立小吃遍布。虽然你看见这篇推荐的时候已经是公历5月份,但我想要是立刻背起行囊出发的话应该还不会错过太多。更何况错开了高峰期,应该会有更加良好的出行体验吧。另外,我建议你再买个便携式的wifi,因为很多酒店只提供有线网络。到时候你把自备的wifi接上,岂不轻松惬意傲视群雄。

相关热词搜索:;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五

一盏薄酒,托付满心往事愁。

来到扬州,一个古朴的江南小城。地处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江苏省,扬州的安宁和平静便更显得与众不同。扬州的大街小巷,没有都市的喧哗噪声,没有村镇的低俗脏乱,入目皆是参天的古树,道旁古色古香的整齐商铺和袅袅婷婷的扬州姑娘。扬州,仿佛是一位穿过千年烟雨,款款走来的江南女子,一袭素衣,丝毫没有沾染一丝风尘。她的美貌,有多少骚人墨客为之倾倒;她的淡雅,牵动着无数江南人家的目光。

即使抛开一切的风景名胜,漫无目的地穿梭于扬州的街道,也未必没有丝毫收获。那爬满青苔的石墙后,是否还立着那位能于掌心起舞的扬州美人赵飞燕?叩开斑驳色彩的门扉,那锈蚀的铜环,是否还残留着朱自清少时手心的温度?长巷尽头的杨花树下,是否还有一位青年来回踱步,念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岁月变更几载,我们已无法抵达他们生活的深处,却可以看到尘土飞扬,草木呼吸,仿佛还置身于百年之前。

多么希望能够生长在扬州一隅,能依偎着清风,慵懒的翻一卷古书,悠哉地听一曲雨声。我正像那位无意撞入世外桃源的武陵渔人,可我再不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是多么留恋,留恋于古色古香的扬州小镇,留恋于无处不有的淡淡墨香,留恋于似与游人轻声絮语的江南风光。可我终究不过是一位匆匆过客,不曾奢望做归人,可也期望在离去的路上能采撷一片云烟,伴着自己,轻盈地踏上归途。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六

扬州,坐落在浩浩长江与千年运河的交汇处,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悠历史,璀璨文化,赋予了这座2500年历史古城的厚重、繁荣、精致与儒雅。“烟花三月下扬州”,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流连忘返,在这里奋力打拼,创造了几度辉煌,激起后人无数向往。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扬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挖掘城市内涵,以打造精致扬州为目标,彰显“人文、生态、宜居、和谐”的鲜明特色,不和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古城要古的经典,新区要新的现代”,着力推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精致产业,以打造文化博览城为目标的精致文化,以建设生态绿杨城郭为特征的精致人居。今天,站在长江岸边,沿江开发的强音,融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雄壮乐曲,响彻天地;站在运河岸畔,4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错落分明,一股大开发开放的激情点燃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希望。2007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1亿元,财政收入21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80亿元,小康综合得分96分,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一串串闪光的荣誉。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让城市更精致,让民生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460万扬州人民以心血、汗水、智慧,以创业创新创优的故事,续写扬州新的篇章。

“烟花三月,精致扬州。”在发展的热土上,扬州像一颗明珠,在长江之畔,运河之岸,熠熠生辉,再铸辉煌!

“广陵自古繁华地”。历史上扬州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州郡,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屡衰屡兴,绵延不绝,成就了其屹立千年的财富神话。今日,一度藉藉无响的扬州再度发出腾飞的强音,新凤清于老凤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互齐鸣。

从运河走来,向长江奔去。沿江沿河大开发,激励着扬州人畅想更加显赫的“掘金”梦想,以创造见证未来。扬州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策划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强势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打造精致产业,规划经济质态,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和企业二次创业,支持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着力引导资源要素向汽车、船舶、化工、电工电缆、电子信息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中。

在发展的过程中,扬州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并进,相与取利,避免无序开发,减少遗憾工程,科学规划,步步为营,精心打造产业载体,要求2011年前所有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先后建立完善“八区二园”,成为孵化企业的优良平台。近几年来扬州老城区共关停、搬迁58家企业;化工园移至下风口仪征,不仅避免污染城区,且与南京化工园形成规模效应;为避免各乡镇“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纷乱格局,要求乡镇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凡邻近省级开发区的乡镇一律不得单独建园、自鸣锣鼓。

自古以来,从吴王邗沟的折戟沉沙,到炀帝运河上遮天蔽日的锦帆龙舟,从汉代封都的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到大唐帝国的国际港口海上通衢,从宁启铁路钢铁巨龙一朝腾跃,到润扬双塔凌空江天飞虹,实现千年跨越,“公、铁、水”的三维网络,构建起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今天的扬州人终于有胆气地说:“扬一益二”说明过去我们在“运河时代”的“龙头”地位,当“长江时代”来临时,成为“龙颈”的扬州必会随“龙头”上海一起率先腾飞。

2500年通史性的文化积淀,东西通衢、南北要冲的绝佳地形,构成扬州的时间与空间之轴,铸就了其空前绝后、熠熠生辉的独特文化形象,汉代厚重博大、隋唐文采风流、康乾富甲天下,清脉长流,步步行至今日。近几年来,扬州着力推进文化扬州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扬传统、融通现代的文化工程,堪比春秋笔法之恢宏气度。

厚重的历史文脉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观,有理由让扬州人对文化产生少有的执著。打造文化博览城是文化扬州建设的神来之笔。扬州是“中国运河第一城”,古邗沟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扬州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现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近年来,市里出台了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馆,目前建成扬州双博馆、扬州工艺美术馆、扬州剪纸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近30座。如今站在蜀冈之上,鉴真和崔致远这两位文化先贤正遥相呼应,彼此诉说着扬州文化建设的新传奇。

扬州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并举,遵循国际上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跳出古城建新城,书写传统与现代的“双城记”。实践中,坚持做到“五个保护”,保护古城的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街古巷古井古树,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保持古城原汁原味的“历史形态”。目前,仅市区就有484处历史建筑,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16处。“双东”街区(东圈门,东关街)是扬州古城改造的成功典范、精华之笔,2008年一年一度的“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将设置在此,届时向中外来宾展示扬州古城改造的杰出成果。

扬州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造就了扬州种类繁多的民俗文化。扬州通过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活动举办,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在北护城河建设“绿色文化休闲长廊”,展示扬州漆器、玉雕及剪纸、刺绣、乐器、木偶制作等民间工艺;在教场地区建设“商贸民俗文化街区”,恢复一批“老字号”酒楼、茶肆、旅馆,重现扬州的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加强对扬剧、清曲等口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性改造。扬剧、清曲、漆器和玉雕等7个项目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历代文人墨客对扬州传颂不绝的褒扬,正是扬州生态秀美、环境宁静、精致典雅的城市个性的真实写照。现代扬州建设抓准了城市气质,没有走上建造“千城一面”的发展误区,着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绿杨胜地。

近年来,扬州以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为新起点,在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在这座2500年的古城里,彰显出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的城市个性。一水、一路、一街、一景……传统与现代、新城与古城、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蓝天碧水与城市神韵在这里和谐相应,保护与建设完美兼顾。

扬州尊重自然条件和城市基础,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再现“夹岸垂柳桃花”的优美画卷。重点做好“水”和“绿”的文章。扬州之名即源自“州界多水,水扬波”。水是城市的眼睛,眼睛亮了,城市才灵动起来。扬州先后投入330多亿元,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快水污染整治;在“绿”方面,全面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打造沿路、滨河、环城400多公里的市区绿化长廊和城区东西南北五大“绿肺”系统。每年,扬州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了200多个公共“小游园”,市区绿化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环抱碧水蓝天,栖居于此的扬州人在都市的喧嚣中重拾一份难得的诗意。

扬州高度重视人居建设,突出加强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销房、补贴市民购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针对特殊困难居民,实施“831”安居工程,对人均住房面积8平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扬州10年以上的困难家庭,政府建房以低于成本价定向销售,有3000户特困居民、近2000户老房户住上新房。

绿杨城郭、维扬风情、小桥流水……如今,一个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城风格,既有南方清丽又有北方雄健的扬州在世人面前展现出她美丽的容颜。老祖宗留下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和扬州人用双手创造的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东有广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区,高档住宅错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务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冈生态城,风景如画,生机盎然,宜居宜业;南有“扬州第二城”和“临港新城”,扬州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的主战场和承载平台初露端倪。

“绿杨城郭新扬州”,已成为扬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张亮丽“名片”。“惬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已经成为当代扬州人现实生活的写照。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七

提起扬州,我的眼前就会浮起这样一幅画面:暮春三月,杨柳依依,微风拂过,瘦西湖的柔波泛起层层涟漪,湖畔的石凳上,一群文人雅士或是赏柳,或是赋诗,偶尔飘起蒙蒙细雨,就更有意境了。所以,扬州在我的印象中主要就是水,杨柳以及文人诗作。

扬州依于海,成于江,兴于河,美于湖。东海的波涛,长江的巨浪,运河的碧水,瘦西湖的柔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扬州,所以水是扬州的底色。然而对于扬州,水之美又大都集中在瘦西湖一隅。瘦西湖位于扬州的西北郊,原名保障河,湖身清瘦狭长,虽不及杭州西湖那么宽阔,但却以独特的秀美闻名于世。湖光水色之美,淡雅而又浓烈,温柔而又任性,清澈而又深沉,令人倾倒与痴迷。又有虹桥,长堤,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等名胜的映衬,更是增添了瘦西湖的韵味儿。所以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骚客喜欢追寻瘦西湖美的足迹,行吟泽畔,留下了许多墨宝遗迹,诗文词赋,楹联碑刻,神话传说等。

扬州地处江北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然而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个“江南古镇”。所以扬州之水美亦表现在雨水之美。特别是在这样的季节,小桥流水,烟雨蒙蒙,撑一把油纸伞,独自走在江南的雨巷,也许在蓦然回首的瞬间就遇见了丁香一样的姑娘,何其浪漫啊!真的,扬州的雨细如丝,轻如絮,不像北方暴雨的雷电交加,只是绵绵的,细细的,长长的雨丝,像一层烟雾笼罩着整个城镇,一切都虚无缥缈,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朦胧美”吧。

在这样一个由水滋润的城市,历经千年,扬州人也不知不觉地具有了水性。他们许是看过了城市的繁华凋零;许是看过了财富的过眼烟云;又许是看穿了人生的流星一现。他们心静如水地过着闲适舒雅的生活,淡化了物欲,扬州人如水的虚静与从容也许就是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超然。

说完扬州的水,不得不让人想起扬州的柳,因为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柳。很多时候,人们常把杨和柳并称为“杨柳”,因而根据扬州的地理特性,许多学者认为“扬州”应为“杨州”。其实古代确实有“杨州”一说,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不知何时,“扬州”演变成了“杨州”。姑且不对此作考究,只说说扬州的杨柳吧。柳树是一种怕旱喜水的植物,因此非常适合在水源充足的扬州生长。在扬州,城里城外都是柳,所以一直流传一句“街垂千步柳”的说法,清朝诗人王士祯亦写过“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城里的柳树大都为垂杨柳,那路旁水边随风摇曳的柳枝,像极了舞台上的飘飘水袖,绵绵柳腰,它婀娜柔曲的优美形态,又与蜿蜒曲折的湖面,与轻盈的亭,拱曲的桥,逶迤的廊那么的协调和谐。所以人们都认为瘦西湖的灵气主要就是湖岸上的十里春柳。

然而,杨柳对于扬州居民来说远不止风景,扬州人爱柳、种柳,同时也用柳,比如柳器,柳茶,柳饼,柳鞭,柳花等等。穿梭在扬州的大街小巷,我们会发现扬州人的生活已经与柳紧密联系起来了。正是这种与柳朝夕相处的生活,使扬州人渐渐具有了柳的品格。杨柳不择土壤,因而有句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许多人认为杨柳太贱,但他们却不曾想到杨柳的这种“贱”实则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文静柔弱外表下的刚强之性。柳枝轻柔却不易折断,这也就像扬州人外柔内刚的品性。

扬州之秀水佳柳吸引了历朝历代许多文人的驻足流连,从而留下了许多诗文书画。比如汉代的枚乘,唐代的骆宾王、张若虚、李白、杜牧等,宋代的苏轼以及元明清的许多文人,他们所留下的作品就更数不胜数了。如果说唐朝是诗的鼎盛时期,那么扬州一定就是这一时期最绚烂的一笔。初唐时期,“吴中四士”之一的扬州人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一篇压倒全唐,留给了后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千古名句。晚唐诗人杜牧在扬州做官时,也留下许多诗章。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清代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在我国文学书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的画风冲破了时弊,别具一格,把理念转向大众化,通俗化,使扬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在扬州城一直流传一句俗语“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所以正是扬州这种崇文的传统铸就了今天扬州人的诗性。

没有扬州的水就没有扬州的柳,没有扬州的水和柳,就不会有扬州的诗词文学,不会有扬州的古典文化,因此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时代在变,扬州城也在变,历经了2500多年的沧桑变化,扬州人正以他们闲适从容的水性和柔中带刚的柳性来弘扬扬州的诗性,扬州人的诗性。

在当今的打舞台上,扬州正发挥着它的文化和生态两大优势,不断前行……我看到了曙光。

烟花三月下扬州篇八

扬州,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算是江北。可是在古代众多文人墨客眼中,扬州也算是江南,甚至是比江南还更富江南韵味。

扬州啊,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倒也想坐一条船,在烟雨朦朦的江上欣赏沿途风光,体会一下李白的心境。却是做不到的,怕这不过是一个妄想罢了。

母亲的一个朋友是扬州人,因而我总是吵着要去扬州,要去看瘦西湖,小秦淮,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只好作罢。曾傻傻的说要三月去扬州,可是却得到一句“三月怎么去?你不要上学吗?”之后恍然大悟,抱着内心的遗憾,只能品味他人眼中的扬州了。

偶然看到《扬州画舫录》,便兴致勃勃打开看了,虽然有一点儿看不懂,却并不妨碍我品味扬州的魅力,也正是未能全懂,才会对扬州这座城市更加向往。

常听到这样一个问题,扬州算江南吗?噢,当然算了,在我心里,扬州若不算江南,还能有几个地方算得上是江南呢?同许多文人墨客一样,扬州也是江南这个思想早就深深印在脑子里了。

总是盼着,盼着有一天能到扬州去,一睹扬州的风采,最好是在三月,莺飞草长的日子,去扬州看一看,满足我多年来的心愿。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大学生公司实践内容(优秀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最新高中的呼唤如何写(优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烟花三月下扬州歌词四篇(优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2023年光棍节祝福语搞笑十 搞笑光棍节祝福语(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最新房地产企业年终总结(大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最新小学生二年级童年趣事(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最新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年度总结(通用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

    最新一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优质10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

    参观北大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2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

    离婚分割协议书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通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