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GZ才子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实用5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实施方案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受到师校李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她的号召下我校积极响应,早在上学期伊始,学校就组织部分教师精心设计开展了供同学自由选择参考的综合实践活动。(种植一种花或养一种小动物)

在指导与跟踪孩子种花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基于新课程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这里着重就种花的过程谈谈个人浅见。

首先,从选择种植项目开始说起!

本学期九月开学,都到秋天了,稍有生活经验的都知道,秋天已经不适合植物生长了,种植什么好呢?既要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又要效果明显利于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这对于我们几个从小生活在城里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自然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我们苦苦思索也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请教了几个有农村生活经验的老教师,他们有的说种白菜,有的说种萝卜,这些都需要在田地里进行,不适合我校校情。正在我们几个苦恼不堪的时候,恰逢李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我们跟她谈及这件事,她建议我们指导学生制作“萝卜盆景”还详细地给我们讲解制作方法。我们听了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计划易于学生操作,实验周期短,效果明显,而且很有特色!于是,我们商量定了就指导学生制作“萝卜盆景”。作为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谈谈指导学生制作“萝卜盆景”的过程。

我们对这件事很好奇也很有兴趣,没进十月就把需要的材料上报到学校,学校领导很支持我们这项工作,但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我们萝卜要到十月末才能买到,让我们别心急,慢慢等!

终于到了十月末,这回我们却沉住了气因为我们知道要想指导学生做好,给学生讲清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亲自体验一回。掌握技术要领,获得宝贵经验。于是,我和李卓商定,我在校做一个,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李卓在家和她宝贝女儿作一个,体验养护照料过程。我用了整整一个中午才算作好。我的体验是:

1、萝卜要选大而圆的。

2、用刀削去根部1/3。

3、用匙挖去1/3的瓤

4、萝卜壁厚保留1cm。

5、里面可栽上蒜、圆葱、水仙等。获得这些经验之后,当天下午,就安排学生回去准备需要的全部材料。同学们积极响应,欢呼雀跃。第二天,我们便召集各班自然小组的组长到实验室指导他们怎样制作,正如所料,孩子们兴奋的不得了,有的切、有的挖、有的研究、有的合作。快乐的像一只小鸟!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被他们感染的很快乐很兴奋。我们请来了电教员梁老师给我们照了好些照片,并把这个欢快的场面录了下来。

各班小组长回去后,把经验转教给自己组的其他成员。没出三天,各班窗台上就摆满了同学们的作品。

观察是学生获取感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感知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观察和写好日记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做法是:1、激发兴趣明确目的2、抓住特征细心观察3、掌握顺序重点观察4、结合日记长期观察。在观察日记的内容上,起初我们要求的比较细化,如:注明日期时间,室内温度变化,芽的样子、颜色,出芽率,测量芽的高度,写出自己的心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的问题及想出的解决办法等。后来,我们采用了李老师设计的“植物生长发育情况表”来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生观察兴趣。

(一)、开交流会,把学生自从种花、做盆景以来的体会感受、所闻所见,与大家分享,增长见闻,借鉴经验,弥补不足。

(二)、组织学生互相参观,由于我校特殊的方位,教室存在向光和背光的差别,植物生长情况不同。阳面教室的植株生长发育良好,长势旺盛,阴面教室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长势虚弱,因此,及时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一下,十分必要。让学生了解了阳光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

(三)、与学生们一起测量记录,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五年四班的“萝卜盆景”长势最好,萝卜心里的蒜苗,经我们一起测量约25cm,萝卜缨也有7cm。叶子颜色翠绿,大家看了心情特别高兴。

首先,学生发现“萝卜有烂心”的问题,开始以为个别现象,后来杨主任检查工作时也发现了此问题,引起了重视。

我们师生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询问了有经验的老教师,于是我们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解决的方案,学生们群力群策,表现的非常踊跃,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归,纳出许多可行的方法:

1、烂心的萝卜,给它浇几次抗生素药水。

2、勤换水,防止腐烂。

3、将萝卜盆景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

4、给大蒜去皮,放入盆景中。

5、萝卜悬挂于阴凉处。

在现实生活中,失败当然是一件可怕的事,几乎没有人喜欢失败;可惜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家,我们要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态度,能直面困难,能感受成功也能体验失败。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工作存在很多失误和经验欠缺,导致后来“萝卜烂心”和材料积累不完整等问题的出现。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

最后,我们自然组的全体成员向给予我们支持帮助的同事们表示由衷地感谢,向五年组的几位班主任鞠躬致敬!

课程实施方案篇二

课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

一、《历史与社会》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

《历史与社会》主要整合了原有初中历史和人文地理的部分知识,以及部分与初中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人文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课有某些交叉,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内容不同。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情况是:初一以心理学为主要内容;初二以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初三以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知识(包括社会发展史的部分内容)为主要内容。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有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三部分内容。这些与《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有关社会学、文化学的部分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所没有的。

第二,角度不同。《历史与社会》中虽然有部分内容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教材第一册中),但那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谈到的。初一思想政治课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不同,表明课程的具体出发点不同。

第三,要求不同。在《历史与社会》中有部分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内容,其中,政治和经济的某些内容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一些重合,但是要求不同。高中的课程要求既有生活化的东西,也有学理化的内容,在理论的深度上不可能与初中有相同的要求。因此,具体内容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也不会相同。初中的教学只是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必须知道的、更具常识性的内容,如,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职业的分化情况,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和遵守的理由等等,都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懂得的基本知识,在理论上没有过高的要求,而高中的相关课程则有一定的理论要求。

二、初中综合课后是否有高中的综合课与之衔接

初中综合课后的高中课程仍然是分科教学。这是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必须经过分门别类进行研究才能够深化和精确。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决定,其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更具有直观猜测性、朴素整体性和模糊综合性。因此,课程的设置就不应该过于分化和精确,那样不利于其理解。但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浅层次的认识上,必须有所深化,而深化的可能前提就是必须将认识对象分解后才利于分析(到了高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阶段,分化将更为细致)。所以,高中课程将继续分学科进行教学。

但是,分学科教学不等于鼓励或强化机械思维方式,虽然近代的机械思维方式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由于人类已经发展到了现代,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分科教学过程中,强调综合思维。这既是现代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又是人类思维合乎逻辑的.延伸。这种思维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思维,既不同于古代那种直观的综合,也不同于近代那种机械的相加综合。它的基本特征是系统综合性、动态开放性和自觉创造性。高中的课程设置将保留近代思维方式所表现出的分析性,克服其静态性和机械性等特点。为此,高中的课程改革将会有一些变化。

根据一些地区的改革经验,目前的基本情况是:改革课程体系。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为基础,结合学生基本素质、特长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增删、整合,对课时进行调整,实行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相结合,形成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比较全面,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求具有梯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施具有可行性的课程体系。

同时,实行学分制学业评价体系。借鉴高等院校学分制的做法,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换算成学分,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并达到要求,记相应的学分,还要建立学分制运行的保障体系等等。

[1][2][3][4]

课程实施方案篇三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已经申报成功的省级和区级课题将在本学期进行开题,2个在研市级课题,1个区级小课题。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常态开展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潘国洪校长继续挂帅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并任教六年级及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尽管科组中多位老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新学期,我们继续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科组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南,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致力于将本校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融入综合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培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2、各班根据科组计划制定好班级活动主题、计划,立足常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3、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

4、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

5、整理优秀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并力争获奖。

6、配合做好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争取立项。

7、注重教学科研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立足新课程标准,以研促教,争取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并在全国第九届年会上获奖。

四、专题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研究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培训与学习

本学期围绕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积累,尽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生力量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资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加强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猎德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将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1、学生学业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评价

探讨教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围绕课题研究,加强科组建设

“教而不研则浅。”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落实每周的科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整理和优化已经结题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继续探索和完善“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教研模式,围绕“研究”专题,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要求老师们带着问题开课、听评课,通过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平。同时计划每月选择老师们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组的网络的主题研究,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附各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科组工作计划。

2、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论文、案例评奖活动。

3、配合申报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工作。

4、组织参加区教研活动。

十月份:

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做好省级和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做好“天河区巾帼文明岗”评估资料的检查工作。

参加市、区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讲座。

4、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2、检查和反馈各班主题研究进展情况。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4、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

一月份:

1、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回顾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3、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情况统计并公示。

5、学期工作总结及布置假期案例以及教学简案的撰写任务。

课程实施方案篇四

在上海市中小学第二轮课程改革中,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将有较大的变革,整个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其中的研究型课程(在小学阶段,称探究型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下面,笔者就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谈点看法。

一、研究到课程的定位

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1)在这个描述性的定义中,研究者将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仅仅归结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上,并且将课程与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混淆了起来。研究型课程的开展一般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式的学习来进行的,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这个“学习活动”的范围。就最一般的课程构成要素来说,课程由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所构成,在描述某一课程时,应交待清南在这些方面的规范,就是在描述研究型课程时,应就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作出回答。这样,要定义研究型课程,我们可以从分析研究型课程的特征入手。

在由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些课程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观点一: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

观点二;研究型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业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与发展儿童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形成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地、积极地、科学地探究的基本素养。

观点三: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旨在为儿童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时间,使儿童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

观点四:研究到课程不仅仅在于使儿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些观点中,共同的一点在于“探究”,包括深究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探究的体验等等。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研究型课程指向培养儿童或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课程的内容上,它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及学科间交叉的领域;在课程的实施和组织中,它主要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来进行;在课程的评价上,研究型课程主要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虽然研究到课程在实施中,提倡通过学习者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提倡儿童开展探究性学习,但它又不同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学校中所出现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式学习,后者强调通过严格的、按照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来发现某种知识,从而掌握这一知识。从课程的性质来看,研究型课程归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研究到江程的特点

考察研究型课程的特点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特点的研究有多种表述。

(-)从课程的构成要素来考察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研究型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其他课程的特点。

1.课程目标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儿童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儿童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除探究能力和探究粮神外,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是开放的。

2.课程内容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此类课程的内容弹性非常强,在保证一定的学习量的前提下,儿童所探究的内容和主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的学习小组,都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

3.课程组织形式上的特点。

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儿童的探究过程既有个体的活动,也有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既有体现独立性的个体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合作的小组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集体性的全班交流活动。在某一个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这几种形式都会出现。4.课程评价上的特点。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评价中,不适宜运用目标评价,而应该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这样,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从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来考察

探究型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思想。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载体。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以学习者、以社会发展为中心”等原则,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教育条件和具体特点的课程。这就涉及课程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成形式和组织结构。它一般取决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一是广义层次的决策,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另一是具体的层次决策,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等。在研究型课程中,课程的设计者除课程方面的专家、专门的课程设计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之外,学校和教师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这是研究型课程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三、研究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关于研究型环送的设计问民

研究型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编制上的特点,即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确立是由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编制的过程,课程的编制者由单一的课程设计者扩大到学校繁育中的各方面的人员,这种编制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课程编制。学校和教师已习惯于实施现成的课程,按照现成的教材和教参,组织教学、实施课程。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甚至学生是否能很顺利地参与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活动中,并使课程的价值得到体现,是在进行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和教师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是否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此类过程中?从一些尝试性的实践中发现,儿童对于研究型的活动的价值上的认识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它不重要,原因在于它与考试没关系(这是由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贯关注于考试这一惯性所造成的);另一是觉得它很有趣,自己感兴趣(该学校在开展此类活动前,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作过调查)。从学习者这一方面来看,儿童是否能积极投入到此类课程的学习,是由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所决定的。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编制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参与课程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被动的服从者,教师不会也不敢对课程、教材、教参中的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能否适应研究型课程所要求的那样,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这是在研究型课程实施中首先会遇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二)关于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学情境的变化,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有可能导致教师发现课程教材中新的课程潜能。研究型课程教材潜能的实现通常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师的能力和喜好。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也是课程编制者和课程潜能的开发者。在这个层面上,对于研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师对研究型课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和发展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开放态度、对课堂情境的感受能力以及组织课程教材、课题研究的经验都有助于教师对研究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

如何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潜能的发现和利用能力,在有效实施研究型课程中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研究型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信性来实施新的课程,旧的教学习惯也阻碍了教师对于新的研究型课程的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

(三)关于学生的全员参与问题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参与。但这类课程学习,无法通过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小组指导来完成,其活动的开展形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而我们的学校中,班级单位学生数相对来说较多,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研究型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否则又将会出现实施活动课程中的一些异化做法(将学习材料“朗读”一遍,就算“活动”过了)。

(四)关于研究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到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目的知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与基础型课程中向自然、社会等一些科目的教学相互区别和协调。在自然和社会科目的教学中,也倡导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使儿童对于自然和社会加以了解,并运用这些科自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印时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容易与研究型课程中的内容相冲突。研究型课程中所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关于研究型课程的评价问题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儿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活动状况的评价。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评价的难以解决,在各个小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呈现出简单、不统一的现象,评价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课程实施方案篇五

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活动课程是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都较为有利。因此活动课程应与物理课有机结合并渗透其中。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

1995年我校物理教师就曾组织初二级全体学生分组进行自行车拆装活动。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大多数学生热情甚高。当时物理课已授完,所以学生的话题特别多。说制胶那里是滑动摩擦,刹车时是有益摩擦,应使它增大而不能加油;说有滚珠的地方是滚动摩擦,它是有害的应尽量减少而要加润滑油;手制是变形杠杆能省力;一些较聪颖的学生还指出脚踏是轮轴;链条的传动相当于皮带转动,他们议论着若小轮带大轮将会有什么结果……。老师则到处走动,指导他们拆装,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考核评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单车擦得清洁光亮,在大操场试车时得到的心理满足,他们更觉得学物理有趣有用。这确是一次大规模的教学实验活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启示,要把活动课程引进常规物理教学中,促进物理教学。学校决定初二级在每周两节物理课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一节物理小制作课程,学生用简易的材料制作出弹簧秤、天平、杆秤、量杯、万花筒、潜望镜、潜水艇、小孔成像器等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起很大作用。近年我校物理升中会考取得较好成绩,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开展活动课程。今后我们还要更多、更广泛地开展活动课程,使学生在课内外都有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

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应体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

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

[1][2][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