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时间:2024-01-16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国外交心得体会(通用12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外交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家,外交事务一直是其重要的国家利益之一。中国外交人员作为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使者,肩负着宣传中国、增进友好交流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任务。多年来,中国外交人员秉持着谦和、坚定和实际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独特魅力。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外交人员要具备深厚的扎实知识和优秀的专业素养。外交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外交人员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高深的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在与国外政要、智库学者和媒体人交流时游刃有余。同时,外交人员还要懂得如何借助国际多边和双边机制来推动中国的利益,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其次,外交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交是国家之间的交往,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因此外交人员要具备在外语环境中流利沟通的能力。同时,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习俗,善于化解文化冲突,并且能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环境,是外交人员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再者,外交人员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政治敏锐度。外交工作是紧密联系国家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的,外交人员要在遵守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能够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出发。他们必须具备清晰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正确的政治判断,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战略目标。

最后,外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事智慧。外交是团队协作的工作,要求外交人员能够与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员和同事展开合作,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在处理复杂、敏感和具有挑战性的事务时,外交人员需要保持冷静、客观和理性的判断,善于以智慧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利益。

总的来说,中国外交人员在国际交流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他们深知,外交工作不仅是国家形象的展示,更是国家利益的维护。因此,外交人员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度,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事智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为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二

【内容提要】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前者起着基础性作用。历史经验还表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外交调整与之相配合。据此,为了因应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转变,中国外交需要继续坚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坚持“不结盟”的外交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调整:将更多外交资源应用于新的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构建;适当降低对发达国家的外交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投入,努力构建新的外交格局;更加积极地开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的领域外交,不断丰富其内涵,创新其形式;大力培养、大胆使用谙熟低位政治、善于经济外交的新型外交官,不断丰富外交官的来源和出口;努力规范外交参与者的行为,改革和完善外交决策机制、参与机制和协调机制。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中国外交;论文代写

一引论

近年来,中国外交调整、外交转型乃至外交改革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热门议题之一。相关文献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由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扩大,其他国家特别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和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忧虑和疑惧,并各自进行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既往的国际战略、策略和外交政策全部失效或部分失效,因此,中国外交必须调整、转型或者改革。应当说,上述思路和观点对于中国外交调整的解释无疑是有价值的,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仍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笔者看来,由于经济因素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作用,还由于内政对于一国外交的优先地位,因此,我们应当从观察中国国内经济活动的变化和影响入手,解释中国外交调整的根本动因,并由此出发思考中国外交调整的方向、目标等具体内容。而在中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近年来的焦点、难点,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必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所以,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角度观察中国外交调整,也许能够进行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做出更有价值的判断。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首先讨论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最后就如何因应这种变化、进行中国外交调整提出若干建议。

二简要的理论和历史分析

从理论上讲,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该国外交的目标、任务和布局。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成果分享方式、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增长方式是前提和基础。为了保证本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满足国民不断提升的物质需求,执政者除了必须维持一个大体稳定的国内政治和社会秩序外,还应当维持一个大体稳定和总体有利的国际环境,以保证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都能得到有效运用。而在本质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要维持一个对本国适宜的国际环境,执政者就必须充分利用既有的外交资源,并进行合理的配置。概而言之,一国外交的目标、任务和布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始终基于该国内政的需求特别是其经济需求。没有脱离内政需求特别是经济需求的纯粹外交事务。因此,一旦国家的经济需求发生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乃至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外交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能。

其次,一国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恰当与否,对其国际地位、外交空间均有重要影响。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经济运行方式、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国家战略目标等因素不同,各个国家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绩效也有明显的差别。采用恰当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的硬实力,并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地位,扩大其外交空间。反之,采用不当的经济发展方式,则很有可能导致国家发展失败或者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从而严重削弱国家的硬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外交空间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最后,一国外交的质量对其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空前提高的大背景下,一国外交事务与其国内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没有高质量的外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海外利益均得不到有效保护;国家的对外关系可能处于不稳定甚至是危险的状态,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的摩擦、冲突乃至战争可能此起彼伏。而一个在外交领域举措失当乃至严重受挫的政权,将面临国内公众、利益集团———特别是那些与他国有着广泛联系的国内公众、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往往转化为对政权合法性的威胁。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执政者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动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手段予以化解,从而无法有效地进行国内经济发展。

从实践层面看,一国经济发展方式与该国外交的密切联系也确实存在。

首先看一下二战后日本的案例。由于自然资源极为短缺,国内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经济对外具有极高的依赖度。用著名经济学家米切尔·曼德尔鲍姆(michaelman-delbaum)的话来说:“日本在必需品方面对外国的依赖大于任何一个工业大国。”而战败国的地位、非军事化的限制,又使其只能选择和平主义的国家发展路线。上述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日本必须采取以“出口导向”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这又对日本的外交战略、外交布局和具体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必须高度重视和优先处理好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以确保主要国际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好与主要资源供给国家、毗邻其海上战略通道的国家———主要是那些中小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资源供应的稳定。但后者往往又与前者发生矛盾,由此导致日本经常采取一些看起来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外交行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对国际局势做机会主义式的调整,一次次地随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而见风使舵。”比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面对海湾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武器威胁和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不得不采取与以往有着重大差别的“新中东政策”,其核心是反对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领土的占领,尊重中东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尊重巴勒斯坦人基于《联合国宪章》的正当权利。这既是战后日本在外交上第一次采取与美国不同的政策,也与欧共体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招致这些大西洋两岸国家的严重不满。又如,1989年之后,“在联合制裁中国的各国中,日本一直扮演着一个不太情愿的角色,只是为了维护西方的一致,才勉强同意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制裁中国的决议”。1990年,日本率先在西方七国中解除对中国的制裁,恢复对华第三批日元贷款。此举同样招致其西方盟友的强烈不满。日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也是因为当时国内低迷的经济状况。

其次看一下美国的案例。与日本不同,美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较为优越;但与日本相同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对其外交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立国后的数十年间,美国之所以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经济领域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除地理因素外,与其以农业生产为主且采用相对封闭的经济运行机制有很大的关系。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国际化成为美国的迫切需要,因此,它开始奉行对外扩张政策,秉持的是具有强烈霸权色彩的门罗主义。专攻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外交的著名历史学家布拉福德·珀金斯(bradfordperkins)曾写道:18战争过后,美国“迎来了民族主义的高涨,其标志是致力于促进美国贸易、扩大领土疆域并向那个以往关注甚少的西半球地区扩大影响。这些努力在1823年门罗主义那里达到了顶点”,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也因此跃升为世界级大国。而在整个20世纪,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方式与其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政策更加密不可分。在被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入江昭(aki-rairiye)称为“美国的全球化”的20世纪前半期,美国之所以有意愿和能力深度卷入世界各地的安全、经济和文化事务之中,与其依靠高效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全力推进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得益于这一经济发展方式,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其资金、技术以及商品更广泛地进入世界市场,从而为战后的国际秩序提供了经济基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为战后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安全和政治基础。美国也因此接替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在继续奉行贸易自由主义政策的同时,放弃了以往的粗放型方式,转而采取更加重视科技进步的集约化方式;冷战结束以后,更是进入了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美国的实力由此进一步提升。与此相对应,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也愈加浓厚,甚至一度出现了“美国不得不帝国”的论调。但这种咄咄逼人的“帝国行为”也严重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大量消耗了美国的实力,强烈腐蚀了美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近些年来美国的相对衰落、国内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乃至某种程度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也就不难理解了。总之,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在20世纪,美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和军事“这三种扩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又相互推动,成为美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982年举行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郑重承诺:“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之后,历次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均对此加以确认,并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为了贯彻这一基本国策,服务国家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30余年来,中国外交放弃了以意识形态画线的原则,改变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布局,逐渐确立了“不结盟”的外交原则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重点、多边是舞台”的布局,明确了“核心利益”、“重大利益”、“一般利益”的国家利益结构并进行了相应的资源配置,建立了外交政策咨询制度和相应的组织机构。从实际效果看,这种从“革命外交”向“建设外交”的转型总体上是成功的,外交工作“为国内保稳定、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到翻了四番多,达到5.8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8%增加到9.3%”。

基于上述概要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前者起着基础性作用;一旦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外交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要深入理解一国的外交行为、外交政策乃至外交战略,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变化,从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式入手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路径。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产生的影响

要明确此次中国外交调整的方向、目标和基本内容,必须深刻明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引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否则,相关的研究就很有可能陷入空洞、臆想的窠臼。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引发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领域、多层次的。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第一,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经验研究表明,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国家竞争力的上升将有助于增强其整体实力,进而引发地区和全球格局的变化。当今世界各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而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的现实也使其在技术领域需要依赖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这对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产生了微妙影响。只有不断增强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逐步降低这种依赖度,并逐渐使中国在与发达国家的互动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可以预见,实现这一转变将对中国外交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第二,中国的国际贸易结构将趋于平衡。国际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实证研究表明,由于产业机构、要素禀赋状况、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贸易开放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一直都在升级,只是在不同阶段升级的速度有所差异而已。这一特点对中国的出口市场结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出口市场结构变化迅速,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一降一升”。所谓“一降”,就是美、日、欧(盟)三大发达经济体占中国出口的总份额从的53%下降到的44%。就国别和地区而言,中国对美出口从超过20%降至17.1%,对日出口从16.9%大幅下滑至7.8%,对欧出口则从15.4%小幅上升至18.7%。所谓“一升”,就是中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份额大幅攀升。其中,东盟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7%升至9%,拉美则从3.1%升至6.4%。由此可知,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赖总体上有所下降,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依赖则有明显上升。《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如下战略目标:“促进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基于这一战略目标和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走势,可以预计,未来中国的贸易结构仍将延续上述趋势。而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重塑世界贸易格局。

第三,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di)结构将更为合理。一国的fdi与其经济发展方式、gdp总量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总量直接制约着该国fdi的规模,而其对投资领域和目的地的选择则不仅限于直接经济利益的计算,还有政治和安全战略方面的考量。近年来,由于中国的gdp总量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中国fdi的增长率和总额两项指标均急剧上升。从投资存量看,为330亿美元,20升至4247.8亿美元。从投资覆盖情况看,截至年,中国的ofdi已经辐射到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存量占89%。就直接投资对象国看,最大部分集中在邻近中国的亚洲经济体。从投资企业的数量看,亚洲居首,欧洲次之,非洲居第三位。从所涉及行业看,虽然分布广泛,但主导份额来自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无论是存量还是流量均出现下降趋势。《十二五规划纲要》所确立的境外投资战略目标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对外投资结构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影响

第一,涉外中央部委的涉外职能将进一步凸显和扩大。这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是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还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都需要增强中央政府的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能力。而要做好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中央政府各部委的努力。

第二,省级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的经济实力、治理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它们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意愿和能力也将进一步上升。

第三,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将使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更为明显,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受教育水平。与此相关联,普通公众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增加国内治理的难度,增加决策者和行政机构的压力。

总之,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它将引发多领域、多层次的变化,从而使中国对外部世界的需求、态度和行为方式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而这些变化和不同又会在不同层次上对中国与相关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国际体系、国际制度的关系产生或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的影响,从而改变中国的全球、地区特别是周边环境,并将部分改变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行为方式乃至外交战略、政策和整体布局。因此,中国外交确实需要在恰当评估国内外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以便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四中国外交调整的原则要求与基本内容

对于何谓“外交调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有些著述甚至根本就没有对这一概念加以明确界定。本文认为,外交调整是一国对其外交的构成要素、层次、内容进行部分或者全部改变的行为总和。从构成要素上讲,涉及外交理念、外交原则、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外交体制等;从层次上讲,涉及全球、地区、双边等;从内容上讲,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外交调整的最高层次是外交革命(diplomaticrevolution),即外交战略的重大变革,它通常意味着一国外交的改弦更张甚至是另起炉灶;在其之下则有外交转型(diplomatictransition)、外交改革(diplomaticreform)等区间。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此次中国外交调整主要是政策、策略、布局以及体制层面的变动,而非外交原则、外交战略的重大更改,其精髓应当是延续中的变革,坚守中的维新。因此,它并非外交革命,而与外交改革、外交转型有所类似。

从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看,未来中国外交调整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三个不动摇。首先,坚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不动摇。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无疑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要塑造这样的环境,既取决于我们对外部环境走向的准确判断,也取决于恰当的战略设计。如果说之前我们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基于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引发的全球、地缘和双边关系的变化对中国有利的话,那么在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这一判断的基础则是发达国家较长时期的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成长而可能引发的全球、地区的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总体上对中国是有利的。所以,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并没有因为近期出现的重大外部挑战而丧失。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信心。不仅如此,中国还应当着力经营好并尽可能地延长这一战略机遇期,不为暂时性、偶发性的事件所动摇,从而为实现在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真正崛起争得更多时间。

其次,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方针不动摇。尽管国内学术界对该方针存在激烈争论,国外学术界特别是欧美学术界对此贬多于褒,但在本文看来,如果我们真正弄清楚了这一战略方针的内涵,特别是弄清楚“韬光养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不为外部世界的鼓噪或者曲解而心烦意乱,不为词典中的解释所拘泥,其实是可以得出明确结论的。如果像戴秉国国务委员所强调的那样,韬光养晦的“主要内涵是中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当头、不扛旗、不扩张、不称霸,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果像曲星教授所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是在“韬意识形态之光,养经济建设之晦,为国际新秩序之为”,那么这一战略方针就必须继续坚持而不是予以放弃。我们必须始终明确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会继续增强,国际地位还会继续上升,但速度肯定不会像以往那样快,幅度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大;大而不强、无力承担过大的国际责任,无法全面、有效地主导国际事务的进程,将是中国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更何况,在提升自身力量、扩展国家利益、改善国际地位、增大国际影响的过程中,中国又必然与既有的全球和地区体系、秩序以及主要行为体发生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摩擦乃至冲突。因此,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甚至有可能较以往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当然,如何基于变化着的现实,在两者关系上进行适当微调,有所侧重,也是中国外交调整的应有之义。

最后,坚持“不结盟”的外交原则不动摇。“不结盟”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显著特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这一原则同样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不少学者明确主张放弃或者改变这一原则,与有关国家结盟,联手对付外部挑战———特别是来自美国高调实施重返亚太战略所构成的威胁。本文认为,无论是基于并不久远的历史经验,还是基于复杂的现实考量,抑或是对未来的基本预测,放弃“不结盟”原则的主张都是不可行的;结盟的实践则是不大可能的,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诉求或者极度简化的理论推演。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放弃了“不结盟”原则,某些结盟对象国也确有意向对此予以呼应,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加深国际体系中的守成大国特别是美国的疑惧乃至敌意,恶化而不是优化中国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从而与结盟的主旨相背离。

第二,将更多的外交资源应用于新的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构建,从国际体系事实上的既得利益者、消极适应者真正转变为积极建设者、主动塑造者。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是现存国际体系、国际制度———特别是两者的经济维度———的受益者;承认两者的合法性,并愿意接受它们的某种约束,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前提和基础。不仅如此,为了回应国际社会期待的提升,中国已经主动提供了一些国际公共产品,愿意承担与自身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企盼扩大和深化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构建更多的“利益共同体”。

但也应当看到,现存的国际体系仍处于大国主导的国际制衡状态,绝大部分国际制度、国际规则是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其不平等、不合理之处甚多。迄今为止,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确实还不多,承担的国际责任确实还不大,通过和平方式改变现存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中的不公正、不合理之处的意愿确实还不够坚决。这也正是中国实力上升与国家形象改善不甚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未来中国外交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随着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扩展,我们应当强化主动塑造意识,投入更多外交资源,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和安全、全球与地区并重的基本思路,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等全球性多边机构为抓手,以推进联合国改革和全球治理改革、落实自由贸易协定(fta)等为基本内容,稳健、有序地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推进新的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建设,并积极融入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价值观念,使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真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第三,适当降低对发达国家的外交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投入,努力构建新的外交格局。之所以如此,既与前文所讨论的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外贸易与投资结构改进有关,也是世界经济版图因此次金融危机而发生的深刻变化所致。对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尽管我们不能因为其暂时的经济衰退而忽视它们的发展潜力,但也不宜像以往那样,把过多的外交资源和注意力投放到这类国家身上,尤其要力戒“随美(国)起舞”的外交政策设计和外交行为取向,要懂得“实者虚之”、“险者夷之”这两句中国古老格言所蕴涵的智慧,并在战略和政策设计上加以体现,以进一步增强中国外交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对于具有相似历史命运和共同现实追求、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又有特殊重要性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应当投入更多精力,运用更多外交资源,巩固已有或者构建新的多样化、有效率的合作机制,其中特别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积极推动金砖国家机制的特色化、成熟化,使其有别于现有的跨区域国际合作机制;二是利用自己特有的国际经济地位,积极推动“七十七国集团”的转型,使其作为金砖国家机制的后盾和依托。要通过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真诚协作,互相帮衬,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集体成长,最终改变近代以来形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推进人类社会朝着更加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对于周边诸国,中国应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继续奉行开放性地区主义,展现最大的诚意和最大的耐心,运用最灵活的外交技巧,努力消除相关国家对中国发展和强大的疑虑和恐惧,力争形成厚基础、多支点、有活力、效益好的周边外交新格局。为此,除不断丰富双边合作的形式、机制和内容外,要充分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与中国(“10+1”)、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地区论坛等现有多边机制,在南亚地区适时创建新的多边机制。要有效管控各种危机,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妥善处理敏感而复杂的领土争端。要进一步发挥省级地方政府在中国整体外交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帮助它们进一步强化与相关国家特别是相邻国家的经济关系。要努力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辐射力有效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安全影响力,将彼此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有效转化为在政治上、安全上的相互信任。要通过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形式,深入发掘彼此文化的一致性,充分尊重彼此价值观念的差异,进一步增加彼此的区域认同感。

此外,对于后两类国家,中国还要逐步容忍和习惯来自它们的批评,有效化解它们在某些议题领域可能与发达国家联手对付中国的行为,由此进一步夯实中国外交的基础,增加中国在处理与发达国家关系方面的回旋空间。

第四,更加积极地开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的领域外交,不断丰富其内涵,创新其形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使得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适应中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未来中国经济外交所覆盖的领域将越来越多,内容将更加丰富,其形式上的创新将尤为必要。比如,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理念在国际社会的流行,新能源技术广受追捧,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中国在该领域是有比较优势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包装成为一种外交礼品,用于具体的双边外交实践。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凸显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且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合作。

第五,大力培养、大胆使用谙熟低位政治的新型外交官,进一步丰富外交官的来源和出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中国外交有着多方面的特殊需要,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新型外交官。新型外交官不仅要懂得高位政治,还(更)要懂得低位政治,特别是要善于进行经济外交。因此,外交官的经济知识和工作经验就显得尤为必要。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虽然有经济专家深度介入中国外交决策过程,有富有经济工作经验的官员出任中国外交部重要职位或大使,但数量并不多。因此,中国外交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我们应当适当拓宽外交人才的来源,不断丰富其类型,不断增加其出口。要选拔更多具有世界眼光、掌握现代经济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经济实践经验的人员,将其充实到各级各类涉外部门中去;与此同时,还要让那些年富力强的高级外交官到国务院其他部委的涉外职能部门、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省级地方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要改变以往外交官主要在外交部和中联部之间以及在外交系统内部流动、高级外交官的选拔主要局限于外交系统内部的局面。在这方面,美、日等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第六,进一步规范外交参与者的行为,改革和完善外交决策机制、参与机制和协调机制。由于省级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对中国外交决策的需求度和影响力进一步上升,也由于除外交部之外的国务院其他各部委、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的涉外职能进一步扩大,加之普通公众对中国外交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国内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如何有效整合上述外交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使其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如何进一步提升外交部门与国内公众打交道的本领,增加外交的透明度和包容性,强化外交的社会基础,将是未来中国外交决策体制、参与机制和协调机制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应当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外交决策体制、行政体制,以提高外交的统筹能力和决策效率;适当提升外交部的政治和行政地位,以增强其权威和协调能力。

五结论

上述研究表明,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事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对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对外需求的深刻变化,中国外交应当继续坚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坚持“不结盟”的外交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调整:将更多外交资源应用于新的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构建;适当降低对发达国家的外交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投入,努力构建新的外交格局;更加积极地开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的领域外交,不断丰富其内涵,创新其形式;大力培养、大胆使用谙熟低位政治的新型外交官,进一步丰富外交官的来源和出口;进一步规范外交参与者的行为,改革和完善外交决策机制、参与机制和协调机制。

鉴于相关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外交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较长过程。在此期间,我们的决策者和研究者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对于决策者来说,要有决心、信心、耐心和细心,特别是不能操之过急,要深知“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的道理。对于研究者来讲,则要在明势、识实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外交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思路和行动方案。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三

《大国外交》六集政论片日前开播,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讨论。这部专题片以__总__外交思想为主线,全面的展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内心深处一种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世事纷繁多元应,纵横当有凌云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并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我想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做到如此,5年来,__总__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足迹遍及五大洲,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了中国外交举要驭繁、砥砺前行,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每到一处便会刮起一股魅力之风。

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了沟通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造福各国人民,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共享、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已经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成为我国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为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同和热烈反响。亚投行的成立使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独行快,众行远。5年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实现新拓展,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更加紧密。面向未来,放眼全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必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在外交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外交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在党的__大即将召开之际,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必将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必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四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在报告中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文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阐述中,***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首次公开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马上引起国内外研究界、舆论媒体高度关注。

2018年5月15日上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此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研究不断开展。在研究中,***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起了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对之予以解释分析。

一、厘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几个主要概念

(一)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称史称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二)新时代

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提出新时代历史划分。这一思想成为我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代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外交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即:实现推进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全球与周边和平环境之中、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外交为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大旗,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什么是外交?什么是“中国外交”?

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是***外交思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贡献。

***外交思想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是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提法就是***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次讲座就是对***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解析。

(四)中国特色

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特殊性。

(五)大国外交

简言之就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传统、目前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禀赋因素决定和要求中国外交不能是不起和少起作用的外交,而是要起到和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禀赋相适应的国际作用、地位和影响的外交。中国外交要在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上发挥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成为一个与发展中大国身份相符的大国外交。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增加,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科学性。

例如,2020年国际形势热点恰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这是1918年以来人类遇到最大范围的流行传染病,也是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紧急危机。新冠病毒是人类公敌。它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肤色、国家、社会制度,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五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篇围绕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机遇和挑战,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深入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进入了新时代。

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复杂形势,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坚持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基本估计,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并且明确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正是基于这些判断和估计,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动员令,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即“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决心,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更是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强调中国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可以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任务,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优良品格与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兼顾中国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努力参与全球化,谋求共同发展并引导全球治理向更高水平迈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全球伙伴关系,一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意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注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在中国大国外交中占有特殊地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事关两国自身利益,也牵动整个国际关系。

其次,要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俄关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双方在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共同推动区域安全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能。中俄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多种形式的友好联系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关系的大局和时代发展潮流,也是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

再次,要坚持共同打造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国家联合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影响。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中欧关系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欧双方应继续推动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在凝聚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向前发同时,周边外交以及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中国是周边环境复杂的大国,处理好同周边国家关系对中国的繁荣发展十分重要。

总书记更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团结依靠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优势。

在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是重要抓手,是搭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开辟人类社会走向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之路。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全速推进,已经大大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水平。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谈到“一带一路”,他表示,中国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被庄严地载入党章,这艘史无前例的合作共赢之船,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破浪远航。

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肩负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将更有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能带动各国共同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新的路径。

这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具新时代特征的使命。

两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

专题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只有3篇文章共9页,全篇围绕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机遇和挑战,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深入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反复研读第十六专题文章,就会强烈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大国外交的自豪感。

提升综合国力,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古以来,弱国无外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已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始终沿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大力提升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对外经济合作,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了科学判断和战略定位。我们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展现大国担当,我国建交国数量越来越大。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当今的中国,正致力于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关系新路,处处展现着大国担当。我们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发挥产能优势,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发挥技术优30个国家派出32支医疗专家组;发挥制度优势,安排280余架次航班接回5.8万多名滞留海外的同胞,协助救治海外中国公民5600余人。我们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蹄疾步稳,中非友好合作换挡提速,中拉政治互信不断夯实。

我们的国际认同度不断提升,建交国数量已上升至180彰显大国自信,我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一文中,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坚持”科学回答了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的问题,是外交思想的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彰显着在外交方面的大国自信。在外交实践中,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讲求斗争艺术,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有力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我们突出文化自信,在外交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尊重,增进了合作,使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观看大国外交的心得体会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800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六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千百年来走过悠久而漫长的历程,不仅在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传承卓有成效,而且在外交领域也颇有建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外交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将结合我近年在学术研究及实践中对于中国外交的观察和理解,总结我对中国外交风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中国外交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向外扩张的国家,从汉武帝的“五次匈奴战争”到隋朝的“开皇之治”,都充满了强势的对外战争。作为古代最强大的大国之一,中国尤其注重对周边地区的外交,与东南亚、朝鲜半岛、日本、中亚一带的国家都在多次的交往中建立了友好关系。但在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由于国家内部的动乱和外部侵略主义的压力,外交工作基本上陷入绝境,这段历史我们称之为“封闭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才开始逐渐重振起来。

第二段: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成就帮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力量。中国的对外战略也随之调整,转向了外交多样性和综合性。中国积极参与世界体系的建设,尤其是成为WTO的一员,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消除了文化信任上的障碍,增进了国际社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第三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对外政策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策略是由中国主导的,目标是增进沿线国家的相互交流和经济合作。从投资基础设施、开展工业和农业合作,到科技创新与文化交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展示了一个新型的外交模式。它不仅在开拓市场、提升国际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带动了东亚经济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立。

第四段:反制经济贸易制裁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贸易量的增加,中国也正在成为贸易和政治规则制定方的一个强势影响者。但同时,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制裁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一项成功的外交政策应该需要持之以恒地坚守自身的原则,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已经开始对这种压力进行反击。从技术转移、扩大消费、创新能力和加强国内市场开发,中国正在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五段:中国外交的前景

回顾中国外交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出奇的现象: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演化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外交战略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它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总之,中国的外交政策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消除文化障碍,加强和促进多方面合作,从而帮助中国与国际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

结论:

正如我们所述的,中国的外交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也因此创造了许多出色的外交传统。我们看到了中国积极参与缓解国际冲突、加强与其他国家对话的努力,以及不断加强周边外交、追求互利合作和实现和平发展的政策。相信在未来,中国将会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合作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七

中国外交在近年来正在吸引全球目光。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作为一个关心国际事务的普通公民,我通过观察和研究中国外交,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围绕着中国外交的背景、原则、特点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了解中国外交的背景是认识其特点的重要前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些原则反映了中国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注重发展国内经济,又注重推动全球合作。这一背景为中国外交的特点和态度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外交以坚持独立自主为特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中国外交始终以国家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会轻易妥协或让步。同时,中国也坚持和平共处原则,通过和邻国的友好合作建设了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态度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出更加自信和坚定的形象。

其次,中国外交具有务实和稳健的特点。中国外交注重实际效果和长远利益,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以求共赢为目标。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不仅推动了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合作,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常常以中立和公正的立场发表意见,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中国外交的稳健特点让世界各国更加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

最后,认识中国外交对于理解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外交高度关注全球事务和国际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中国的外交智慧和经验对其他国家来说都是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在当前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学习中国外交的心得体会,可以拓宽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

综上所述,中国外交的背景、原则、特点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都是我们认识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外交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八

主张和平发展体现大国担当

2015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说:“中国人民重情重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支持的老朋友。”走得再远,前行路上仍将携手并肩。

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未来全球发展的看法,他表示: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人享有发展权利。

9月28日,*****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透过表象,直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病根”,还开出了舒危解困的四味“药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1月29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向与会各国领导人介绍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达20%。

加强大国关系注重合作共赢

2015年,*****和俄罗斯总统普京5次会晤。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强化了中俄战略互信,推动了双边务实合作稳步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用普京总统的话来说:“中俄关系目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9月,***在访问美国时指出,要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使和平、尊重、合作始终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旋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不断发展,更多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奥巴马总统再次重申,美方欢迎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崛起,这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美中两国齐心协力,将使世界更安全、更繁荣。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到白宫秋叙。***的美国之行增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信任,再次确认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勾画出了两国未来合作的蓝图,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0月,***访问英国,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步入第二个10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一致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中欧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出自莎士比亚1611年写的戏剧《暴风雨》。10月20日,*****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借用它深刻阐述了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中英需要共同携手、开创两国关系合作共赢的崭新时代。

从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年会开幕式到体验酒吧文化,从同民众互动到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的英伦之旅,充满浓浓的人文色彩。

从英国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这次访英给予的高规格接待,不仅反映出英国敏锐的外交触角和前瞻的战略眼光,也折射出英国对中国大国地位和发展前景的认可。英国在西方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眸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大国如何相处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大国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肩负着重要的历史担当和国际责任。面对历史的呼唤和世界的期待,中国致力于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国相处之道,着力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架构。

一带一路实质推进

2015年4月20日,***访问巴基斯坦。***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赢得了巴各党派人士的热烈赞赏和强烈共鸣。访问期间,中巴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设立的丝路基金签下了首单。丝路基金将中巴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作为首个支持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让中巴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也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和典范。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尼也是在“一带一路”的“南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了对接。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这三国均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

在访问过程中,中哈商定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衔接。中俄决定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中白携手共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15年秋冬之交,*****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走访了两个邻国——越南、新加坡。访问期间,中越加紧磋商在“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内合作。在新加坡,中新决定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积极探讨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沿线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范围之广,令世界惊叹。

中国同31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积极同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为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新机遇。

由***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历经800余天筹备,正式成立。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它同***于2014年宣布成立的丝路基金一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宏伟蓝图到具体成果,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却又不限于周边。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地区、给世界带来无限希望。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2015年12月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说:“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我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非关系定位再提升和新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布,是中非关系重要性的持续显现,也是双方各领域合作拓展的自然结果。

***郑重宣告: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基础设施合作计划等……每一个计划宣布后,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十大合作计划高度契合非洲大陆发展需求,启动了中非互利合作的升级版。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深刻阐述正确义利观,他表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这是中国对待非洲的态度,也是中国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需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非洲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非洲伟大的朋友,中方高度重视非洲国家令人钦佩。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中非团结不断巩固,非洲国家同中国已成为战略性伙伴。

2015年,*****的一次次出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各国的追求、共同进步融为一体,不断密切着联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纽带,推动世界各国同中国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2016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握历史接力棒,中国外交的宽阔大道在脚下延伸,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伸向远方。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中国外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全球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策略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曾有幸参与一次中国外交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中国外交的新认识和体会。本文将从了解中国外交的背景、中国外交理念、外交实践、外交挑战和展望未来五个方面,总结我对中国外交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中国外交背景(大约250字)

要认识中国外交,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外交的背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路径。中国是一个倡导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国家,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建国初期,中国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加注重实现和平发展,倡导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第三段:中国外交理念与外交实践(大约300字)

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多边主义,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地区合作贡献了力量。中国外交的特点之一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坚定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例如,针对中国周边热点问题,中国采取了主动和积极的外交策略,推动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稳定。

第四段:外交挑战与困境(大约300字)

中国外交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首先是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预期性。全球化、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贸易摩擦等问题都对中国外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其次是中国外交的公众形象问题。在全球舆论中,中国外交的声誉仍有待提高,需要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形象和价值观。另外,需要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利益诉求,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维护中国的国际利益。在面临外交挑战和困境的同时,中国外交也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肯定和认可。

第五段:展望未来(大约250字)

展望未来,中国外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外交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塑造国际事务。中国外交应该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外交环境。中国外交可以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打造更加全面的外交合作格局。同时,中国应加强多边和区域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国内外交人才的培养和外交手段的创新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总结(大约100字)

通过参与中国外交研讨和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背景、理念和实践,我对中国外交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外交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积极响应时代变化,不断优化战略,以推动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我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将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十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开播,该片生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绚丽篇章。从“中国梦”的阐述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再到“一带一路”等中国方案的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经历着深刻“蝶变”。

独具“深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外交实践不断印证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度。大国交往是中国外交实践的关键领域,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同时也希望世界人民过得好,在国与国相处的过程中,不分国土面积的大与小,也不论国家实力的强与弱,中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具的深度。

独具“广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赋予了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广度。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让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花结果;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共同进步。这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弹奏的交响曲,还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生的圆舞曲。

独具“温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提“新狮子观”,既是对中国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等的完美概述。中国人常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家庭成员,因此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抱有“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狭隘思维,开放、合作、共赢等朴实而有温度的现代化外交理念将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通行证。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十一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外交关系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张新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贸易、投资和合作,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此在这个趋势下,中国的外交风云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令我深入思考和总结我的外交体验。

第一段:外交风云的演变

中国的外交风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从与苏联的关系、中美的拆局、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合作,再到如今的“互联互通”的一系列国际合作和贸易,中国外交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演变。中国一直在寻求机会和方式来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在推动和维护世界的稳定和安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不断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改进和创新,已成为世界上最为活跃和重要的力量之一。

第二段:中国外交的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推进,推动东盟地区合作发展,搭建了中国—非洲、中欧和中拉美的合作桥梁。同时,中国大力改革自身的外交机制和流程,提高了外交团队的素质和专业性,这些举措都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此外,中国还成功主持并创立了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等国际合作机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使之成为理念的引领和实践的探索,为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段:中国外交的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国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但仍面临挑战。首先,中国的外交政策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调整和重建,而中美及经济全球化的紧张关系,尤其需要我们谨慎的分析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应当关注自身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如对非法渔民的处置和一些与海洋权益相关的国际法问题。此外,也有很多威胁中国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局势,例如朝鲜核问题、南海争议等。因此,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共赢都非常关键。

第四段:中国外交的未来

尽管中国在外交领域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中国仍然深信其自身的实力,坚定新时代基于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持续推动和完善自身的外交政策。因此,中国在未来的外交政策中需要继续强调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坚持自主、平衡、共赢的外交思想,建设性地促进团结合作,不搞军备竞赛和扩张,从而与其他大国一同承担更多的全球性责任和义务。

第五段:结论

总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的外交政策都必须行动自如,积极思考应对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的战略规划,增进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全球和平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范围内更好的实现中国的利益。做好一个外交人员,最重要的是高度重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发展的内在需求,全面了解各种问题的本质和危机的潜在可能性,以此为最高目标,为中国的发展尽心竭力。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篇十二

《大国外交》10篇观后感。谋求和平、实现发展的任务更加复杂艰巨,需要更多国家协力推动、携手前行。――《大国外交:大道之行》

1840年,鸦片战争撬开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大门,从此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固步自封的危害、强国建设的重要、强大军队的关键,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合作、共享、共赢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开展“大国外交”。

大国外交需要大国责任。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凸显得淋漓尽致,中国担当、中国胸怀、中国力量更是为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能量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总书记指出:“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中国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站上更高起点,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同时,不断加强经济组织合作引领,与金砖国家携手打造新的“金色十年”,开启“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投行,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扮演更重要角色……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运筹帷幄,与各国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给自己创造了机遇,也让全世界得到实惠。

但大国外交并非一路坦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势必会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激烈竞争,甚至形成掎角之势。不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不看好中国,从最初的“中国崩溃论”,到新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各种错误论断、偏激理论甚嚣尘上。但中国的“大胸怀”,让发展国力、合作共赢、包容和谐、拼搏奋进成了主色调,也进而得到了不少国家的理解、欣赏、信服。近年来、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吸引了外界的眼光,让国际社会在好奇、惊讶之余,更好地了解、研究中国,携手创新全球治理理念。

与此同时,大国外交需要大国担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区域维和、世界反恐、国际援助、和平谈话……中国用实实在在极大力度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是负责任、宽胸怀、有格局的大国,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也更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营造和平有序的氛围,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共享改革的红利。当然,大国担当不仅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威望,也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也门撤侨、亚丁湾护航、国际巡逻等,始终将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国就在身边。

5年的努力,我国外交硕果累累,但我们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的认识,始终明确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旧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我们务必携手共进、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把握好大国外交带来的机遇,勇于接受挑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疫情防控班会教案(推荐)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疫情防控班会教案(推荐)》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疫情防控班会教案(推荐)》的简介: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

    有关民主生活会对照发言材料通用(9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有关民主生活会对照发言材料通用(9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有关民主生活会对照发言材料通用(9篇)》的简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

    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推荐)(9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推荐)(9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推荐)(9篇)》的简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

    蔡松松事迹心得体会怎么写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蔡松松事迹心得体会怎么写》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蔡松松事迹心得体会怎么写》的简介: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

    2023年门店销售提升方案(优秀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

    2023年进修医院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范文汇总(5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如何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范文汇总(5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如何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范文汇总(5篇)》的简介: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

    最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如何写(三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最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如何写(三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最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如何写(三篇)》的简介: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

    推荐一般村干部述职廉洁自律报告(精)(五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一般村干部述职廉洁自律报告(精)(五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一般村干部述职廉洁自律报告(精)(五篇)》的简介: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

    有关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随笔怎么写(2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有关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随笔怎么写(2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有关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随笔怎么写(2篇)》的简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