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书香墨

教案模板中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材料。最后,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案模板的制作工具和软件资源,希望能够方便大家的教学设计工作。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一课是结合前面学过的量的计量、统计等知识设计的。旨在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六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从孟州的环境来讲,学生没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对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在本节课中,关键要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感染身边人节约用水。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大致确定为:

1、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折射出浪费的大问题,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联系孟州水资源现状将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孟州水资源现状的研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借助多媒体将孟州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用水情况整合进课堂与孟州淡水资源进行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水资源的匮乏,从而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针对以上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我将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数据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准备:调查周围浪费水的情况,收集节水措施 教师准备:课件、自制水龙头和量杯(每组一个)、水 3、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堂展练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落实思考:

1、在此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领略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由此告诉学生水是生命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1、水资源如此珍贵,我们的周围有浪费水的情况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现象,谈感受,在生生交流中,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2、做漏水试验,记录1分钟滴水量是多少毫升,填写实验表。

水龙头1分钟滴水量

组别 滴水量(ml)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平均滴水量 3

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引发思考“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同,用什么数来代表这些水龙头漏水的平均水平呢?”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进行统计。

3、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

(1)计算1小时,1天,1年的漏水量

时间 滴水量 1分 1小时 1天 1年 漏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这样的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必要性的认识。

(2)根据分析的数据,继续利用平均数进行推断:我们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根据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30万学校使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1立方米约重1吨)按照孟州水价2.5元/吨,一共多付多少水费?如果每人每年用30吨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年?全孟州约37万人,这些水可供全孟州人用多长时间?通过联系孟州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孟州水资源总量约为1.90亿m3(1m3的水约重1t),孟州市约有37万居民,如果按每人每年用水30吨计算,这些水大约可供人们用多少年?(孟州水资源污染网络报道链接和缺水图片介绍,如果不能做到环保、节约孟州也会出现这种状况)通过分析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震撼人心的图片叩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再次体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1、数据带给我们的震撼尚在眼前,节约用水势在必行。结合周围的浪费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水措施。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2、介绍节水措施 (四)拓展延伸,总结建议

1、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

(1)介绍世界水日:

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xx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2、课已终意未尽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节约用水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以小见大,用数据折射浪费的大问题。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容小视。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劳动号子》。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欣赏《劳动号子》是根据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国民体系实验用书——《幼儿园教学活动指导用书》大班艺术领域欣赏劳动号子一课内容来设计的。“铁人”王进喜是个秦腔迷,他对音乐的喜爱体现了劳动者的乐观精神,同时“铁人”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感染了工友们。在“人拉肩扛”的劳动过程中王进喜就用劳动号子指挥和鼓舞大家完成超乎想象的重体力劳动。体现了石油工人钢铁般的毅力和乐观团结的创业精神。本次活动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号子带来的感染力和促进团结协作的力量。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具体如下:

1、了解什么是劳动号子,以及劳动号子的作用和特点。

2、学习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喊号子,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劳动号子节奏和韵律。

3、了解老一代石油工人在艰苦条件下乐观的态度、团结的精神。

重点:感受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学习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喊号子。用即兴表演、肢体语言等亲身体验的形式来突破重点。

难点:感受老一代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过程和乐观团结的精神。在游戏中感知团结一致的作用和乐趣,来突破难点。

5—6岁幼儿脑结构较成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较准确的感知节奏和韵律,他们的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有力、动作整齐的表演。

通过观看丰富的视频资料、师幼之间的讨论总结、幼儿亲身搬运和喊号子。

的体验中,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实践体验法,帮助幼儿了解老一辈石油。

工人艰苦创业的历史。

1、活动前幼儿初步了解“人拉肩扛”的历史。

2、视频资料。

3、小红旗一面。

活动一历史再现。

1、《人拉肩扛》的故事导入。

设计意图:老师讲《人拉肩扛》的故事,再现石油大会战时期人拉肩扛的历史事件,加深幼儿对铁人王进喜和老一辈石油工人乐观、团结精神的了解。

2、发现人拉肩扛中的号子。

欣赏“人拉肩扛”的视频。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总结,然后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答案告诉老师。我会针对孩子的“我听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出“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提问、交流引导幼儿发现铁人王进喜爷爷用号子指挥石油工人团结一致的拉动了重达几十吨的钻机,初步了解“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

活动二艺术欣赏。

1、感受号子的形式。

带领幼儿再次欣赏“人拉肩扛”的视频,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去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工人干劲大啊!嘿嘿。困难咱不怕啊!嘿嘿。咱们一声吼啊!嘿嘿。地球也发抖啊!嘿嘿。)亲自感受之后老师抛出,“在劳动中为什么要喊号子”呢?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根据孩子的不同回答和疑问,师幼共同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用抛砖引玉的方法,通过模仿、体验、提出问题并回答,引导幼儿加深了解“劳动号子”在劳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2、游戏深化,艺术表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设计一个“快乐运输队”的游戏。我会准备一些较重的袋子请幼儿分成若干组进行两次搬运,第一次搬运只给出目的地。第二次配以号子指挥“预备,走。一二、一二”。让孩子们对比两次搬运哪一次更顺利、更开心。

设计意图: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游戏中,体会劳动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劳动号子”能够鼓足干劲,高涨情绪,指挥大家步调一致,这样劳动会更顺利更轻松,同时还能感到身心愉快。

3、艺术拓展。

让孩子们欣赏几种劳动号子,引导幼儿体会出劳动号子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参与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运用到多种劳动场面、一领众和、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等。

各位评委,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本次活动的过程设计我是利用“初步感受”“加深了解”“实践获得真知”的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以上各环节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将带领幼儿激情的表演来结束这次活动。

活动三情景再现,激发情感。

特点。

设计意图:为幼儿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听故事,使幼儿学会同情别人,学会安慰别人。

2、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指套偶:小鸟,牵牛花,小草,凤仙花。

2、卡纸,各种废旧材料,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看看,听听,说说:知道在别人痛苦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关心。

1、观看手指套偶(-),听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

(1)小鸟生病了,孤单单地躺在窝里,心里怎样?

(2)大树下有谁?它们有没有帮助小鸟呢?凤仙花是怎样做的?

(3)牵牛花看见了心里怎么样呢?

2、继续观看纸偶表演(二),听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

(1)是谁帮助了小鸟?

(2)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3)牵牛花看见了小鸟的病好了,它怎样了?

(4)牵牛花为什么很高兴?

二、想一想,议一议:知道别人的痛苦,学会安慰别人的一些方法。

(1)能告诉我们,你生病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感受,你又在盼望着什么?

(2)当发现有的小朋友身体不舒服时会怎样帮助和安慰他呢?

小结:哪怕是一句话,一张卡片,都是对别人最好的安慰和祝福。

三、动手做做,体验关心别人后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

今天×××小朋友生病了,你想用什么方法安慰他,祝他早日康复?(在不拘同一答案中进行分类,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区域活动。

一、设计:爱心卡,提供卡纸,包装纸,彩带以及废旧材料等操作材料。

二、准备录音机,磁带,帮助他们录制一句安慰的话和祝福语。

三、提供泡沫,铅丝、皱纸、彩带,制作花篮和水果篮。

四、小小慰问团,自编几个小节目。

活动延伸:让我们带着这些礼物和祝福去看望×××小朋友吧!

(本活动设计获常熟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二等奖)。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四

我执教的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二课时。本课时是在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得出计算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我在设计实践活动课“美化校园”时,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教学事例,从实际生活中选取,通过生活融合的具体情景数学化,进而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拓展教学的内容,活化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全过程就必须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能,教育的作用关键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潜能的挖掘不是靠教师一点一点的分析告诉学生知识,而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在课前需要学生分小组去进行测量,我只是在测量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结果我发现他们分工十分明确,每个小组都有负责测量的同学,也有专人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配合,共同商计测量的方法,体现了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在课上这个测量的过程,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学生学习的方式。测量生活中的物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测量完物体的长度时,计算出了物体的周长,通过计算得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优化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以上一系列活动中,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教学,乐于实践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感到自己就生活在数学之中,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数学。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讲课多,占用的时间多,而现在,以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孩子们是多么的快乐。而且孩子们在深度中会有所发现,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质疑中能发展自我。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设计着眼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课本知识,同时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五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教学片断。下面我将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六

我的家乡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每每谈到自己的家乡,孩子们的话匣子便关不住,俨然一个个小导游,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多媒体显示文本)。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教学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要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一特点,结合我州目前开展的桥头堡事业的良好契机,联系我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点,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教学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是“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说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他们的一些实践能力还亟待加强。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56人,分为:自然风光写真组﹑历史古迹探寻组﹑物产风情收集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这一环节我及时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旨在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在活动的第二阶段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第四阶段: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为此设计了“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的导游词。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队会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

五、活动效果。

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家园、合作互助、自强自律、勤奋努力等品质。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自己也从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家乡的人文资源的.探索略显单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说服力。

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高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示范,了解缝制过程——突破难点,学生制作——总结评价——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平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习,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八

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高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

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平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

评价总结。

学习。

评价。

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

评价。

更注重。

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

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习,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

专家。

批评指正。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九

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农家过春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为了将四大领域有机融合、彼此渗透,整合形成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课,使他们走进社会、走进民间、走近电脑,了解民风民俗,体验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农家过春节》。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充满了快乐和祥和的气氛,是每个人儿童时代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春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对于春节吃喝玩乐的表层体验上。为了让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使学生不仅爱过年更了解“年”,因此,我开展了“农家过春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

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1、教师活动前了解情况,制定活动。

方案。

2、教师先期收集有关的资料,初步确定活动展开的方面。

3、确定研究的形式、范围以及工具。

4、

提供。

一些必要的资料给学生做借鉴。

(设计意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教师通过先期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引路的工作。)。

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确立主题阶段。

2、制定。

方案。

阶段。

3、实施研究阶段。

4、

整理。

成果阶段。

5、

总结。

交流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成立小组。

第一步:游戏引入活动主题。

第二步:成立小组,确定子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

方案。

阶段。

第一步:设计活动。

方案。

第二部:

方案。

展示、修改。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

方案。

教师依据学生。

方案。

进行指点改进。教师并对。

方案。

进行。

评价。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以收集信息,

整理。

资料为主,也是小组进行《农家过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在此环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情况,教师要对一些问题给与指导)。

第四阶段。

整理。

成果阶段。

第五阶段、

总结。

交流阶段。

在整个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调查表了解了学生活动主题的兴趣和研究需要。这为我后面的活动定位做好了充足准备,同时在课题的确立上也充分以学生为本,满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有了学生情况的调查,为我后面的导入主题做了准备,我可以提前做好课前预设,通过适当方式导入我的实际教学目标,这样就满足了以学生兴趣为主,还不会偏离实践活动的目标。

整理。

活动环节,我利用。

整理。

讨论会和优秀成果展示会的形式,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拓宽了学生。

整理。

的空间。在整个的活动我每个环节都亲身参与,并适当进行。

评价。

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师的重视也亲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活动毫无顾忌完全放开了手脚。但在活动的实施环节由于各组学生活动时间的冲突我不能保证全程参加每个小组的活动这是还需要协调解决的不足之处。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

老师:

大家好!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

思想。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

总结。

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

评价。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发表感想,

总结。

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一

在这节课中付老师目标定位准确,复习引入简洁明了,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过渡自然。练习形式多样,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谈一下个人的感受、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一、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

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复习之后,付老师使用课件演示一天的时间演变,让学生直观形像的看出了一天中有24个小时。感受到了24时记时法的来历。同时渗透了时间的周而复始,并把抽象的时间和真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本课中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在进行巩固练习设计的:邮箱的`取信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阅览时间:9:00-12:00,14:00-16:30,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出发进行学习,体现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数学。

三、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进行新课时,付老师是这样提问的:“你最喜欢哪个时刻?”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习自己的数学,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时刻再变成24时记时法。在小结规律之后,付老师也是非常尊重学生的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本课的教学中付老师并没有使用课本提供的的“看一看”这个情境图,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以此为素材展开教学,效果很好。

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1、比如在进行练习“画一画”这个环节中,付老师学生用。

实物投影仪出示了一个学生的答案,但这个学生出现了错误,接着让其他学生纠正错误时,让学生说该怎样画。我想若能直接展示该生画的,会更加直观。由于时间关系等等种种因素,在这里付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上目标没有完全达成。

2、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很多,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有点偏少。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二

十月十四日是我们三年级社会的日子,今年的活动是采摘苹果和参观科技馆。

早上,没等妈妈叫我起床,我一睁开眼就“噌”地一声从床上跳了起来。飞快地洗漱、吃饭后,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跟着爸爸出门了。

我和同学们坐上了车。大概一个多小时后,车子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停了下来。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排好了队,兴奋地跟老师进了采摘基地。

进去一看,苹果可真不少!有熟透了的红苹果,也有黄苹果和青苹果。圆圆的苹果挂在树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诱人。老师说每人可以摘十个苹果,我在心里盘算着:我要摘四个红苹果、三个黄苹果和三个青苹果。

到了我们班的采摘区,随着老师的一声:“解散!”同学们犹如箭一般地窜了出去。我先摘了低处的红苹果。一会儿,我发现眼前只剩下了一个青苹果,红苹果和黄苹果也都被别的同学摘走了。于是,我就用我的“爬树技术”把高处的苹果摘了下来。

苹果一直是我和妈妈最喜欢的水果。我要让妈妈尝尝我亲手采摘的苹果,想着妈妈的笑容,想着苹果那脆甜的滋味……啊!这大概就是丰收的喜悦吧!

离开采摘基地,我们又乘车去了科技馆。我们参观了从一层到四层的所有展馆,这里既有趣,有刺激!我们进了一个黑漆漆的洞,里面有恐龙标本,还不时地传来恐龙的叫声!我们还体验了模拟开车、走镜子迷宫和神秘变色屋等。

这次的社会,我们玩得非常开心,也获得了许多不可多得的特别体验。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了。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三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四

在11月5日到6日,我们去参加了宜兴,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好玩。

我们首先参观了著名景区善卷洞,这个洞分为四个部分: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在水洞,我们还乘了船,游览了水洞的美景。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宿舍,放好东西后,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我们首先去了人民安全体验馆,了解了心肺复苏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呼吸,一种是心肺按压。在就认识,我们应该做5组搭配,比例为2:30。人工呼吸没量秒一次,胸部按压不得低于五厘米,并且还要做到100次每分钟。接着,我们又了解到地震时应该躲在高大的建筑物旁,双手抱紧头。当火灾时,我们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然后,我们还做了陶艺,老师先交给了我们几个步骤:1、把一团你用工具桥大道扁平。2、到正好大小时,将泥放入模具里,用力按压。3、用竹刀划去多余部分。4、用泥将外形拿出。5、割去多余的部分。最后,我做了一个兔子,一个猴子,还有一条蛇。

第二天,我们还参加了高难度的低空拓展,特别的风筝制作和有趣的多米诺竞赛。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宜兴。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六

老师:

大家好!

请大家伴着《童年》这欢快的乐曲一同与我走近传统文化,走近十二生肖。

大家对十二生肖并不陌生,甚至会倒背如流。(教师展示十二生肖图)“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生肖文化丰富而深厚,生肖动物形象影响也极其广泛。十二生肖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崇拜,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亲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对于现在保护自然、保护动物仍有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的浸染,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年级的学生对生肖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并不全面,我在上这节课时,通过一系列问题来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研究活动。

所以鉴于以上原因又根据我市教科所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本教材,确定了《走近十二生肖》这个课题。

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总目标。

(出示知识目标幻灯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考查外国是否有“生肖”,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信息的方法,能把把丰富的活动体验写下来。

(出示技能目标幻灯片)。

2、技能目标:

和实践操作能力。

(出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幻灯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情和勇于探究的。

精神。

培养学生与他人学习交际时彬彬有礼、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协作意识体验研究的乐趣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1、教学重点: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理解并能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

2、教学难点:破除迷信,通过具体事例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引导法,着重指导学生的。

方案。

设计及小组的合作行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在材料收集时,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提高活动的效果。

(出示整体思路幻灯片)。

本主题活动的整体思路是:

1、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

2、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

3、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

4、能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

5、考查外国是否有“生肖”。

6、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

7、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8、展示活动成果,把丰富的活动体验写下来。

这次活动预计一个月完成,分为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

方案。

修改并确定并实施活动。

方案。

研究成果汇报。

总结。

拓展活动四个阶段,共计四课时。

(出示活动四个阶段幻灯片)。

第二阶段,在上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对各组初定的活动实施。

方案。

进行了讨论、

评价。

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己能发现。

方案。

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的修改意见的,我会给及积极的鼓励性。

评价。

;对于。

方案。

中学生无法找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同时给予鼓励。在修改。

方案。

后,我通过实物投影将修改过的。

方案。

展示出来,通过讨论并确定活动的。

方案。

;同时,我会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发现。

方案。

与实际活动之间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进行调整、修改。

在活动。

方案。

确定并实行后,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成果汇报。

总结。

阶段。首先,各小组将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以各种方式一一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我会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我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

评价。

当所有小组的展示都结束后,我先给学生安排了几分钟的自我反思时间,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自己或小组的其他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谈谈感受、收获,并鼓励他们写下来最后,我对学生们的活动表现进行。

评价。

后,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活动资料的收集。

在拓展活动阶段,我先请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以讲故事、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针对“属相与成功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个人成功与否,与属相不存在联系。从而达到是学生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的教学目的。

(教师出示谜语、生肖图、博士帽、百宝箱)。

在情境设置上,我把握学生荣誉感、探索欲强的特点,在学生猜出谜底后,让学生知道只有找到百宝箱中问题的答案才能赢得博士帽,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看火口已到,就说“同学们,你们愿意走近十二生肖,帮助生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吗?”这样就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走近十二生肖》这一活动主题。

下面我主要说的是活动的第一阶段——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

方案。

我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活动主题:

(出示谜语幻灯片)。

(出示十二生肖图、博士帽和百宝箱)。

当学生猜出谜底后我会依次出示十二生肖图、博士帽和百宝箱。并且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只有找到百宝箱中问题的答案才能赢得博士帽。同学们,你们愿意走近十二生肖,帮助生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吗?”

这样设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出来。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确定了《走近十二生肖》这个活动主题。

二、游戏热身,提炼子课题:

(出示成语接龙幻灯片)。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从百宝箱中获得问题,每个小组获得两个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

当六个小组都得到问题后,我会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各小组成员从他们获得的两个问题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作为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并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形象的名字,然后将所选问题贴和小组名字一起贴到黑板上。

(出示问题和组名纸条)。

到此就确定了本主题活动的六个子课题。

三、小组合作,设计活动。

方案。

在子课题确定后,我会出示一张《小组活动实施。

方案。

》的表格,先请一名同学谈谈他想怎样填写这张表格。

(出示《小组活动实施。

方案。

》表格幻灯片)。

这样可以给其他同学一些启示,便于各小组制定各自的活动。

方案。

接下来六个小组分别讨论填写各自的《小组活动实施。

方案。

》表。在这一过程中,我到各个小组中去,观察他们的完成情况,并给与适当指导。

四、集思广益,讨论活动。

方案。

(出示第四环节幻灯片)。

当观察到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小组基本完成自己的实施。

方案。

后,我请学生暂时停止活动,然后从已完成的几份实施。

方案。

中选取了两份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和学生一起。

总结。

我在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实施。

方案。

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修改建议的同时,适时对学生给予积极鼓励,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阶段的。

方案。

修改和确定埋下伏笔。

五、

小结。

本课,引起学生期待:

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出示幻灯片)。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挖掘、去体会,并以鼓励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充满信心与自信,更有兴趣地去完成自己的研究。

(出示结尾幻灯片)。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真理,它诠释了新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内涵:打通书本小世界与天地大世界的通道,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求知,在探索中成长。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七

提起纸,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它.因为纸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隐藏着无穷的奥秘,所以,我和我班的同学们共同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就是:走进纸的王国。

一、研究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纸的知识,对纸的发明、制造、包含的科学道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懂得充分地、合理地、环保地利用纸。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在实践的访谈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研究,在学会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纸的研究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的自我体验与感悟。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很多,我采用了主题分解的方式,即将一个大课题分解成六个子课题:分组进行探究。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很多,我采用了主题分解的方式,即将一个大的课题,分解成六个子课题,进行分组探究。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确定课题,准备方案,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决定课题(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境,同学们,请打开你们的书包,你发现书包里什么最多?(书、作业本)。

对,书和作业本都是用什么制成的?(纸)说明我们每天学习离不开纸。

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谈谈你对纸了解多少?

(学生充分的说)。

有的答纸的种类名称、用途,有的答纸艺作品,也有的说知道四大发明、纸的发明史.。

教师借势引导,纸的身上有这么多的学问,那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走进纸的王国。

接着提出问题请大家讨论:你还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我将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根据问题确定了六个研究小组,分别是历史组,制造组,调查组,环保组,科技组,和手工组。

二准备方案阶段。(一课时)。

各个小组共同商讨,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和探究方法。(如图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

三、实践体验阶段(十课时)。

这一阶段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阶段。应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按自己组确定的探究方法进行自主实践活动。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否则教学过程就会流于表面,没法深入的开展下去。首先,我来介绍“历史组”的活动情况。

(一)历史小组,一开始,历史小组的同学仅仅把关注点,放在了搜集有关“纸的发明与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上了。我建议学生要拓宽思路,从包含“纸”字的成语入手,去深入挖掘“纸”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后来学生共搜集到含有纸字的成语32个,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小组的同学对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建议他们可以将这个成语故事改编成剧本演一演。

(二)制造小组:

制造小组的任务之一,就是到造纸厂去参观,可是,学生几乎跑遍了大半个沧州市区,却没有找到一家造纸厂,就在学生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建议:“为什么不上网试试看呢?”这一试,学生们搜到一条宝贵的信息:在市郊白官屯有一家生产再生纸的造纸厂,叫做明珠造纸厂这就是学生到造纸厂参观带回来的录像,(课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不仅如此他们还亲自动手当了一回现代版的“小蔡伦”亲自动手制造再生纸。请看视频。

(三)调查小组的工作起来也不容易,同学们为了调查使用纸张的情况,不但在学校内调查了学生用纸的情况,在家庭中调查了家庭使用卫生纸的情况,还分别去了商场,采访商场收银员,调查打印用纸的情况;去了花店,采访花店老板调查包装花束的用纸情况;还在家庭就家庭使用卫生纸的情况展开了调查。

在面向社会进行采访之前,我交待了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向别人询问要有礼貌,并且要事先想好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顺利获得有价值的采访结果。由于准备充分,学生收获还真不小,同时,他们也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了社交能力。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完成调查报告并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展示学生用纸的调查报告)。通过孩子们的自主实践,他们深深地意识到纸张的节约刻不容缓,于是他们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如作业本双面用,尽量使用再生纸,多用手帕,少用纸巾等。更为可贵的是:为了让全校的同学们都了解,目前纸张浪费的现状,他们写了一份倡议书。由我联系广播站的老师,让他们在校园广播电台进行广播。

(四)环保小组他们在网上搜集了一组图片题目是《癌症村的悲哀》,内容是滑县一些造纸厂随意排放污水,造成生态灾难。通过这组图片他们能深刻地意识到,造纸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环保组的杨雨萱同学有“小诗人”的美誉,我建议她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于是,她做了一首诗《纸的心声》。由他们组的“朗读明星”王楠同学来朗读。

我又指导他们为这首诗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在成果展示时,伴随着这首时而低沉时而轻快的乐曲,王楠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震撼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

(五)科技小组的同学也不简单,科技小组的同学在搜集了大量纸的分类用途性能方面的知识之后,我又向他们推荐了几种新型的纸张,如,发声纸,除臭纸,等。他们将这些知识巧妙的融合,完成了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童话剧《纸张争功》。

(六)最后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手工小组,手工小组的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就建议他们向美术老师请教,在美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艺品。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一课时)。

1、各小组成果展示,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评价。

2、反思自己的收获。

社会学家小组的王博同学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

科研专家小组的张宇西同学说:自己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

历史小组的孙博宁同学说: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而制造专家小组和手工制作小组的同学都表示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

3、畅想未来的纸。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创设了一个召开新型纸张发布会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更加环保,更有特点的新型纸张,学生的思绪飞扬:设计出了“草生纸”“带路纸”“放电纸”等。学生的表现可以用“创意无限,精彩连连”八个字来概括。

4、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研究结果是丰富多彩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了世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纸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我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有关纸的问题,在生活中做到合理使用纸张。

在这一阶段中我认为值得大家关注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并将这些收获带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水平能力的限制,对“纸中的科学”挖掘不够,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八

火山喷发后留下了珍贵的火山石资源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加工后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我县独特的地域资源,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火山石,特设计了《走近火山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渠道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

1、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我选择五年级学生作为本次活动对象。

六、说活动准备。

(一)制作课件。

(二)设计探究计划表、实践指南、外出活动申请表、采访表、探究日记、学生活动评价表。

七、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观察法。

八、说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一课时)。

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展示评价(一课时)。

(一)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时,我播放课件,主要向学生介绍火山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此时,学生被神奇的火山石深深打动。

(1)你想知道关于火山石的哪些问题?

(2)学生提出想探究或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筛选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学生有能力探究的问题。

2、确定探究小组,设计探究方案。

(1)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教师指导分组,确定小组名称,制定活动口号。

(2)指导小组制定探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1、教师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联系相关部门专业人士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2、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配合。

3、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各小组根据探究计划分步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小组需要收集大量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对探究问题进行了解、筛选用于介绍、交流、汇报、展示本组的收获。有的小组是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有的小组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走访、参观、调查本组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安全,我争取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配合,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每个组在进行实践调查时,都有老师、或家长引领、陪伴。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后,各组都有一些收获。学生们那一份份调查的资料,现场拍摄的照片、访问记录,宣传小报,呈现在我面前,有了这些依据,我引导学生怎样进一步的应用,深入活动,真正才能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的关系。

1、整理资料,完成阶段性小结。

2、跨组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分享他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完整认识。

3、把四个探究问题整合成四张展板。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汇报(一课时)。

1、师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

2、各组进行成果展示。每组在一名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展示(图片、资料、视频展示)。

出示实践活动评价表,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最后,通过交流与汇报,评选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合作最默契的评为——最佳合作奖在探究活动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为——最佳探究奖,在成果展示中,准备最充分,展示最精彩的评为——最佳成果奖。在访问过程中,表现优秀的评为——最佳访问奖。

4、活动延伸。

引导学生:你准备怎样把这次活动的收获传播给身边的人?他们通过讨论得出: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宣传小册子进行活动的传播,使更多同学和身边的人关注、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起携手保护我们身边的珍贵资源——火山石。

经过三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活动顺利完成,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筛选主题、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确定有效的探究途径和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体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践活动说课稿范文(19篇)篇十九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晒晒我的零花钱》。

我主要说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针对这一状况,我校四(6)班提出了“我的零花钱”这一课题。

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并知道这些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花血汗挣来的,要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并在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此,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了以《我的零花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参与年级:四年级。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2、学会合理设计、运用调查表格,发现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问、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活动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1、问卷调查。

2、观察、访问。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形成研究主题,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实际研究阶段——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途径,例如通过调查、观察、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帮助完成研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通过活动计划表、访谈表、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表、图片、倡议书、畅谈感想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参与本次活动的所得所想。

三周。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

活动计划(一周)。

一、活动课题的生成。

1、师: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门口的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解老师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播放实录:在校园门口,一些学生围着小吃摊拿出一元、两元钱买烤的“串”吃,围在小商店门口,拿着玩具玩。

3、谈感受,确定研究主题。

师:你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想法?请自由说说。

(学生可能从来源、用途、数目、家庭情况、身体健康、吃零食的危害、行为等方面做出反映)。

3、小组讨论,归纳研究内容,生成次主题。(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

(2)调查零花钱的用途(3)调查家长的收入情况(4)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

二、组织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1、分组分工:1组(阳光组)主要负责对零花钱来源及数目的调查分析;2组(侦探组)主要对学生零花钱用途的调查分析;3组(收入组)主要对家长收入情况调查研究;4组(精灵组)主要对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进行调查研究。

全班同学可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调查研究方法,全面收信其它组信息,对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倡议。

2、各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填写活动计划表:(略)。

(在学生开展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在第一阶段里,我的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一周)。

根据调查内容讨论交流,一起制定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附1:“我的零花钱”学生调查问卷(略)附2:“我的零花钱”家长调查问卷(略)。

敬爱的家长,您好!本次调查是我校实践活动之一,调查结果仅作为一种了解,您。

教师指导各组制定采访记录表、调查统计表。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在整个实施阶段里,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计划展开了调查。调查本班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时,鼓励学生说真话,并依据学生回答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统计活动做好铺垫。现场统计结果活动,是希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这时,教师要充分的给予学生自主权,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商量,制定简单的调查表。在统计结果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师只做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此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倾诉,并从中发现问题。教师做出相应的小结,让学生更加明晰此项活动的目的。)第三阶段:你言我语,晒成果(一课时)。

(这一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将活动后的成果用何种方式进行展示上。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是非常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最能表现活动效果的方式进行展示。)。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9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一学期内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阅读以下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

    党政机关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范文(16篇)

    这个月的工作总结中,我们需要全面总结整个月的工作内容和进展情况。以下是一些企业内部的月工作总结,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镇党委始终围绕中心,加快转型,

    描述母亲的初中(优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xx年阳历3月2日午夜十分,母

    小学寻找春天(实用18篇)

    优秀作文能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恰当的语言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我爱到了公园里,公园里的小草都绿了,看见远处

    中班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通用16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评估和反思,以期望在下一学期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阅读这些范文时,可以

    科学怪人教案(模板19篇)

    教案模板可以规范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系统、有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

    月人民教师入党志愿书(优秀24篇)

    入党是一个对党员自身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的提供,党员应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和组织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党组织生活。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入党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下面是一些

    由错过想到的初三(精选18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审题准确和把握篇幅节奏的准确性,以及语言优美和句法结构的流畅性。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摸

    学校党校工作总结范文(20篇)

    月工作总结也是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帮助我们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和问题。阅读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和总结要点

    实用婚礼嘉宾致辞(通用15篇)

    通过致辞,人们可以向他人表达欢迎、祝贺、感谢等情感和观点。感谢大家的光临,接下来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庆典活动致辞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尊敬的各位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