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笔砚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质8篇)

阅读范文范本能够拓宽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写范文需要多练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李时珍》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7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如:“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编写《本草纲目》前做了哪些准备?”等情节描写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事例,这就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非常适合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想象的能力,如能巧妙地让学生想象、补充具体事例,学生不仅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掌握重难点,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实施过程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通过李时珍的事迹来表现李时珍性格、品质是教学的难点。下面,我就《李时珍》一课谈谈我是如何利用载体、找准契机、训练学生写作的。

环节一:借助教材,根据关键词进行连词成句

导语: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李时珍是怎样的人?(湖北蕲春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伟大)

生1: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2: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3:李时珍是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4:《本草纲目》是由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的。

环节二:运用教材,根据内容创设情境进行插写

出示课件:(学生填空)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                         )

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生1:他想:如果医生按照错误的药方给病人拿错药该怎么办?

生2:是呀!他会想:如果病人按医生开的错误的药方吃药,没准不但看不好病,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

环节三:理解教材,根据语境合理想像进行扩写

李时珍重编《本草纲目》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对照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想象李时珍在深山野岭采药的情景,以“有一次……”为开头编故事。

有的学生想象李时珍为了采药不甚跌入山下,后来被一老农救了,从老农那里得到了一种民间治疗跌打损伤的药方;有的学生想象李时珍亲自尝野草中毒;还有的学生想象李时珍被野兽咬伤,后来得救并得到了解毒良方等等。

环节四:驾驭教材,根据篇章结构感悟写法

导言:这篇课文有很多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用一些数字来告诉读者《本草纲目》是一本伟大的药物书,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时珍是多么的伟大!(数字说明法)这篇课文又是用两件事来描写一个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的呢?仔细默读课文,找找两段的衔接处的句子,看看哪句话能承接上面的文章,又能引出下面的文章?(过渡句)

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那句话,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过渡句,但能感悟到这样的句子能把两件事连到一起的写法了。

三、案例反思

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随堂设计机动灵活的小练笔,抓住课文中的疏可走马处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对学生理解文本的考察和延伸。将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想象纵横驰骋,能动表达。

正如《李时珍》这篇与众不同的以事写人的文章,它没有具体的事例,那么,我就引导学生把只言片语的事例写具体。课上,我鼓励学生结合资料放胆去写,尽情发挥,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写下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理解。同时,探究文章中过渡句这一写作方法,让孩子学习写作的章法。

总之,挖掘教材,就能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教材中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描写动情处、思维创新处等等,都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只要老师充分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巧妙地找准契机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人物:李时珍

(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时间:夜

地点:古寺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阅读配套阅读。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和医学成绩,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绩之高,让人张口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局部(简)。

1、揭题并考虑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局部。

三、学习第二局部(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示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常年累月地奔走,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走?)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局部。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和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标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课件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七、再读生字词

八、生字描红

九、作业

收集常见中药名称及药效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六

教学重点:

1.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了解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2结合课文明白“完善”的意思。

3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导入

1.(课件)自读全文,思考: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了解?

2.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

2.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

3.为什么说“比较完善”,不说“十分完善”“比较”是相对谁说的?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

5.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别受感动,画下来。

四、总结

1.这xx年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

2.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

3.作者怎样评价他?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七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4)组织朗读,体验人物感情。

(5)指导互评读对话的得失。“笑”的探究:庞宪对师傅的敬佩。李时珍的崇高精神。

3、学习第三阶段(8-13节)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记下寻访所得。)

(2)引导学生理解“端详”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4)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5)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现“夜宿”中的时间推移的?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将要入夜)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渐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动到了当空”。(夜已深了)

(6)这与李时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关联?(李时珍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多么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引导学生理出复述纲领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2、 学生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1、 抄写词语

2、 完成课后练习4。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李时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八

(一)简介李时珍。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三)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救死扶伤——救: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扶:扶助。抢救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在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诊费——诊:医生为断定病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费:诊治疾病所收的钱。中医专指药费以外的诊断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设计一份春节活动方案 设计一个小班新生入园活动方案(汇总6篇)

    婚礼策划师需要和新人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婚礼梦想,以便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个独一无二的婚礼方案。好的调研方案是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

    最新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6篇)

    考试总结是我们接受教育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来源之一。军训使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保家卫国的信念和理想,激发了我投身军队事业的决心和热情。培训

    孝心语录经典(模板8篇)

    一分钟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如何在一分钟内克服困难和挫折?别人也许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成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经验分享。孝心语录经典篇一(一)亲者

    对一个女生表白的话说(通用8篇)

    梦想是一座高山,我们要勇往直前,攀登梦想的巅峰。追寻梦想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下是一些关于梦想的励志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对一个

    最新同学生日祝福语的短句子(汇总15篇)

    一分钟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就看你如何利用它。如何在短暂的一分钟内,思考清晰、表达准确,把握住读者的注意力?以下是一分钟内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他

    开完家长会写心得体会感悟 班主任开完家长会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总结经验,更是不断探索教学的改进之路。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工作心得,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开完家长

    最新采购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6篇)

    党委党支部是进行党员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场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销售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采购个人工作总结篇一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指导下,我积

    劳动教育教学方案和活动内容(汇总8篇)

    整改措施的跟踪是为了了解整改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婚礼策划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活动策划,下面的范文能让您了解到更多细节。劳动教育教学方案和活动内容篇一1、通

    2023年住校的协议书有效吗(实用8篇)

    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怎样在一分钟之内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勇气?以下是一些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启示。住校的

    2023年给妈妈发的微信 三八妇女节给妈妈的微信祝福语(模板8篇)

    对于这个特殊的场合,我们需要用一份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来迎接大家的到来。在写欢迎词时,可以适当结合幽默元素,增添欢乐气氛,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欢迎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