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JQ文豪最新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优质14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二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

(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

(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面、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学习过程:

一、主题图导入

同学们,这节数学课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找到哪些面?它们谁大谁小?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总结方法

四、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我们来看这两个正方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3、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4、汇报

5、总结,我们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去测量。我们给这些用来测量面积大小的小正方形起个名字,叫面积单位。

五、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读书,看看你都知道了哪些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分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说一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我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米

同学们,请用平方分米来测量我们这间教室地面的面积和橡皮表面的面积,你们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发表建议)

比平方分米小的面积单位会是什么呢?(预设:厘米比分米小,那么平方厘米肯定比平方分米小)

那你能说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那你知道比平方分米大的面积单位吗?(预设:米比分米大,所以应该是平方米)

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说一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总结:我们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面积的大小,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六、巩固提升(课件出示)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老师马上就要和你们说再见了,能告诉我,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要想测量老师的身高要用什么做单位?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和厘米。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面积的,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下课!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85—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并体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获得关于它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具准备:在课本后面剪下1平方分米一个,1平方厘米8个(一排)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蒋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有早起的好习惯,我们起床以后做什么呢?(洗脸、刷牙)对,我们洗过脸以后,为了保护皮肤,还要在脸上擦一些面油,对不对?大家觉得老师每次擦得多一些,还是这位同学擦得多一些?为什么呢?(也就是老师脸的表面比较大,这位同学脸的表面比较小。)板书:表面。

1、观察实物,认识物体表面。

2、讨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我们就称之为:他们的面积。(板书:叫做它们的面积)

3、运用面积。

师:谁会用面积来说一说你手中的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要说清是哪一个面。如:课桌上面的面的面积比课本的封面面积大。

看投影:(1)热水瓶和煤气瓶,哪一个表面面积比较大?(显示一下)

(2)排球和篮球,哪一个用的皮要多一点?

4、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还知道那些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围成的平面图形,教师出示

这两个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小结:看来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5、谁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

总结:刚才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是他们的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他们的面积,谁会把这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学生概括后教师加上一个“或”字。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1)拿出发给你们的1号、2号纸,看一看,能判断哪个大,哪个小吗?可以不可以证明一下?用重叠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数方格:电脑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纸片,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面积的大小,再重叠一下,仍不能比较大小,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先数一数方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把长方形的方格移过来,再确认一下。

讨论:用数方格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计量面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用一样的正方形。

三、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小方块:这个纸片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用它来量面积的大小。大家看,它是什么形状?是正方形,哪它的边长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小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这就是厘米与平方厘米的联系。生活中有那些东西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用小方块比一比。)

(开关按钮、手指甲、相互笑一笑露出大门牙等)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火柴盒,他的面积是多少?

2、刚才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了火柴盒的`一个面的面积,如果要你用它来量大一些的面,比如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可以用大一点的正方形),这里有一个大一点的方块,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拿出同学们自己的1平方米,量一量他的边是多少。哪些东西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大约1平方分米的地方?(脸、开关等)

3、中期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来量面积大小的两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这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是面积单位。

4、如果老师要同学们用这两个面积单位来量一量这个教室的面积?你觉得行不行?

(1)挂出1平方米的教具,让学生用手比划:横的是一米,竖这是一米,下面要封口。

(2)看一看1平方米上面可以站多少同学。(把纸取下来)

(3)沿着一平方米的地方走一走,只能走四步,有什么感觉?

(4)介绍我们的小足球场大约是平方米左右,

(5)根据1平方米的大小,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练习:投影。

五、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实践任务: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五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面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六

一、联系生活实践,激发探索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新知。本节在新课导入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在抽象出这些物体的某个侧面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这些面的大小从而求出面积定义。采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拉进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的探求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注重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理解认识这些面积单位。不仅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而且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至76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经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儿一个游戏,大家看一看黑板上,黑板上有两个三角形,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们找两个同学来涂色,谁涂色的速度快谁就获胜。(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说开始一起涂)

2、谁是获胜者,为什么他涂的快呢?

生: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大,一个三角形的面小。

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很好。

3、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两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为什么黑板擦的慢,桌面擦的快,这是为什么呢?

生:桌子的面小,黑板的面大。

师:我们把桌面的表面叫做桌子的面积,把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4、今天老师用到一个词,面积,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什么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词。

生:

师: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再卖房子的时候看见面积两个字,我们就知道是什么含义了。

5、面积和物体的表面是有关系的。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现摸一摸课桌的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的面,再摸一摸咱们做的凳子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面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6、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摸,你发现物体的表面的有什么,在摸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生: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师:这就说明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板书:的大小

结论:所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就是它们的面积

7、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和光盘画下来,这两个图形就叫封闭的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师:讲解什么是封闭的图形?就是没有缺口,从头到尾相连的。

师:再画一个有缺口的,问这是封闭的图形吗?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哪些是封闭的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分着齐读面积定义。

10、让学生把这两句话总结成一句话?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或

11、谁能起来举一个例子: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或者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

12、比较两正方形大小,方法是重叠一下。

13、拿出两个长方形,比较两长方形大小,用重叠的方法不行了,怎么办?

生:用小方块摆一摆,谁摆的多谁大。

14、小组交流: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用哪种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

生:最适合的是正方形。

15、老师翻过来,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可以吗?

生:不行,这样摆同样不行,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无法比较。

16、怎么办?

生:我会想到用相同的正方形去摆到两个长方形上,看谁摆的多,比较大小。

17、我们知道了要在物体上或图形是摆小正方形时要统一单位,用相同的正方形来摆。

18、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面积单位,我们给这些小正形起了一个名字叫面积单位。板书: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3,看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三个面积单位

19、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多大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看它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举例)田字格,1角的硬币,大拇指盖,

20、打开数学书p74做一做1题,先估一估,看谁估的准。摆一摆是多少?

21、为什么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呢?

生:因为它能摆8个小正方形。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盖住了。

22、老师让你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这个课桌的面积你认为怎样?

生:不合适,为什么?1平方厘米太小,桌子面积太大。

23、我们来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你能在桌子上找到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吗?举起来看看。

24、同学们都找对了,现在用尺子量一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几厘米?

生:发现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1平方分米。

25、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26、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桌子的表面。

生:大约是……

生:(举例)光盘、电源开关、手掌等

27、老师让你用1平方分米去量教室的面积你认为可以吗?

生:不可以,师:可以。方便吗?生:不方便?

28、我们学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通过刚才的看书你认为1平方米有多大?

生:1块地砖,

29、教师用彩绳围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量一量,举例。

教师小结:面积:

面积单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十八第一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一块黑板的长是4()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

学生谈谈收获?自我评价?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八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根据课前我对教材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概括、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等。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辅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的进行,我的课前准备有:

1、教具:课件;米尺、常用的面积单位。

2、学具:两张长方形卡纸,绳子,正方形、圆形等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学程序。

这个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师: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表面)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

第二个环节:充分感知,引导建构。这一环节我通过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第一步: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

归纳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让学生认一认、指一指、比一比。

第三步: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认识了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四步: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拿出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

方形卡纸。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然后提供学具动手拼摆,合作探究。在学生操作完之后进行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方便。

第五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73、74页内容。然后分层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以“教”为主;通过(找——想——比——画——量)各环节强化认识“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并建立正确的表象。“1平方分米”“扶”为主;“1平方米”以“放”为主。

『以上利用多种方法教学,促使学生认识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再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在面积单位的强化上,每小组用同样长的绳子围出一个图来,各组一比较就发现周长相等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不相同等。

第三个环节:结合实践,综合练习:

1、我是填空小专家。

2、我是公正的小法官。

3、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4、有关各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第四个环节: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说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总之,本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从而建立正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说课完毕,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九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阿凡提的故事吗?让电脑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阿凡提的故事!

(播放)……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这一份契约:“将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是表示长度。

生: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一块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二、感知面积

师:拿出课本,摸一摸它的边,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是一条线。

师:如果想量出边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工具?

生:尺子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再仔细观察,课本的封面与桌面哪个大?

生:桌面大

师:再摸一下,和摸课本的边的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封面和桌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

师:如果要知道面的大小,能用尺子去量吗?

生:不能。尺子量的是长度,不是面的大小

师:说得对。我们给物体表面的大小一个新的名称,叫作“面积”。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面积吗?

生:(略)

生:长方形最大

师:你是怎样比的?

生:把圆放在长方形里面,还没放满。

师: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呢?

生:三角形可以放在圆里

生:正方形可以放在三角形里

师:说得真好。现在谁能说说,哪个平面图形最大,哪个最小?

生:长方形最大,正方形最小。

生: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三、引导探索面积单位

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1和图形2,比比哪个大?说说怎么比?

生:图形2大。我是把图形1和图形2叠起来,图形2还有多出来的部分。

师: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么你还能想办法比一下图形2和图形3,谁大?(说明:图形2和图形3重叠后,都有一部分多出来,只用重叠法无法比较)

生:老师,我先把它们叠起来,再把图形2多出来的剪下来,剪下来的部分再和图形3多出来的比(学生边剪边说)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你真会动脑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发现他们的边有长短,用尺子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也可以比。

生:还可以算一算。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但如果要比较两张桌面,你还能用剪的方法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如果剪桌子,桌子就坏了。我们要保护桌子。

师:你真有爱心!是呀,我们不能用剪刀去剪桌子,要保护他们,他们是工人叔叔辛苦生产出来的。

师:老师给你两张铅画纸,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以在铅画纸画出桌子的大小。

生:做一个桌子的模型。

师:但是,如果只有这么小的铅画纸呢?

生:可以一个个摆过去。

生:一个(长方形)要摆8个小方块,另一个(正方形)要摆9个小方块。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个比较大?为什么?

生:正方形大,因为它摆了9个,比8个多。

生:有4个小方块那么大。

生:不对,应该是9个。

师: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吗?

生:是的。

生:没错。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小方块的大小不一样。

生:小方块小了,所以摆的个数就多了。

师:观察得真仔细。如果这个方块再做得小一些去摆,结果会怎么样?

生:需要的小方块会更多。

师:做得再小一些,再小一些,还可以再小一些……

生:老师,这样方块的大小就定不好了

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先预定好有多大。

师:“预定”这个词用得真好!小方块需要有统一的大小才能进行比较,而且这大小不是我们统一就行了,国际上都要统一。我们就把确定下来的统一的大小,叫做“面积单位。”

四、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平方厘米,它是指边长1厘米大的正方形的大小。请同学们先在铅画纸上(说明:教师课前发下,上面已画好所需要的图形)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下来,贴到黑板上来。

生动手操作。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

生:开关的按钮

生:信封上写邮编的格子

生:指甲

生:……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我们来估计一下图形1有几平方厘米?

生:(略)

师:到底对不对?让我们来测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并汇报。(教师发给学生装有很多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信封)

生:一共有16平方厘米。

师:大家再用这些小方块来测测课桌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生:小方块太小了,很麻烦

生:把小方块做得大一些就好了

师:那么,我们就需要再大一点的面积,是吗?你觉得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会是哪个?

生:平方分米

师:你能从平方厘米中得到一点启示,说说什么样的叫做1平方分米吗?

生: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

生: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起来就是1平方分米。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不同意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纸片比划)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有道理,相信刚才说错的'那位同学也能及时改正错误。

师:请同学们再从铅画纸中找到1平方分米,剪下来,比比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谁大?

生:1平方分米大。

师:想象一下,现在我们的头脑中又多了一个方块。找找生活中有哪些1平方分米?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用1平方分米来测测桌面,小组合作,哪组最先测出来?

生:24平方分米。

师:猜一下,下一个要学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生:1平方米

师:什么是1平方米?从铅画纸中找出1平方米来……

生:老师,找不出来了

师:为什么?

生:你发给我们的纸太小了

师:那要多大呢?

生:边长要1米长。

师:原来是这样。老师这儿有1平方米,请看!(缓慢展开)你想到了有这么大吗?

生:我没想到1平方米有这么大呀!

师:是呀,1平方米确实挺大的。谁想到上面来站一站,感觉一下到底1平方米有多大?

(生上台)

师:现在你感觉如何?

生:我感觉很舒服,像在白地毯上(师生大笑)

(另一生上台)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空

师:也就是还可以站一些同学?

生:是呀

师:你估计一下最多可以站几个同学?

生:6个

师:好,我们就来试一下!(6个学生上台)

生:还是很空

师:你觉得还可以再多几个?

生:再上3个(3个学生上台)

师:现在还可站吗?

生:我觉得再站3个也没问题

师:谁愿意来?(3个学生上台)

师:现在还可以站吗?

生:差不多了

师:同学们,你觉得1平方米怎么样?

生:很大

师:想想1平方米可以测哪些东西呢?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大家看到的契约,现在你能估计一下问题出在哪儿?

生:我觉得问题就是出在60米上

师:怎么讲?

生:60米是指长度,而巴依老爷是想得到一块地,应该写地的面积

师:那么,你们觉得正确的应该怎么改?

生:改成60平方米?

师:这样改和刚才的60米有什么不同?

生:60米只有一条边,60平方米才是整块地

生:60米是线段的长度,60平方米是面积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巴依老爷是想从阿凡提手中廉价买这块地,但阿凡提抓住他不懂数学的缺点,机智的保护了自己的院子,还使他白白地丢了10元钱,真了不起!相信同学们也能像阿凡提这么聪明!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疑惑吗?我们一起来共同解决!

生:(略)

师:你想想还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

生:平方毫米,平方千米……

五、应用巩固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笔记本的大小是24______,黑板大小是4______,讲台桌面是50______,篮球场是420______。

2、按要求测出长方形5(信封中)的面积:首先判断用哪个面积来测?再动手测一测。

师:有没有用的小方块比其他同学少的?说说你是怎样测的?

生:长边放5个,宽边再放2个(演示)

师:为什么这样也可以知道是15平方厘米?

生:因为长边放5个,就相当于每排放5个;宽边放3个,就相当于有3排。5×3=15个。

师:好办法!有没有更少的呢?

生:只要一个

师:只要一个?怎么放?

生:一个放好后,翻过去再放……数数一共放了几次

师:这个办法更妙了!还有更少的吗?

生:这样不是一个也不要了吗?

师:是呀,你能不能不用小方块,也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可以,用尺子量

师:怎么量呢?

生:先量出长,再量出宽,然后再……

师:这位同学想到用量的办法来算面积,很聪明!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至76页教学内容。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经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儿一个游戏,大家看一看黑板上,黑板上有两个三角形,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们找两个同学来涂色,谁涂色的速度快谁就获胜。(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说开始一起涂)

2、谁是获胜者,为什么他涂的快呢?

生: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大,一个三角形的面小。

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很好。

3、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两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为什么黑板擦的慢,桌面擦的快,这是为什么呢?

生:桌子的面小,黑板的面大。

师:我们把桌面的表面叫做桌子的面积,把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4、今天老师用到一个词,面积,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什么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词。

生:

师: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再卖房子的时候看见面积两个字,我们就知道是什么含义了。

5、面积和物体的表面是有关系的。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现摸一摸课桌的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的面,再摸一摸咱们做的凳子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面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6、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摸,你发现物体的表面的有什么,在摸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生: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师:这就说明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板书:的大小

结论:所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就是它们的面积

7、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和光盘画下来,这两个图形就叫封闭的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师:讲解什么是封闭的图形?就是没有缺口,从头到尾相连的。

师:再画一个有缺口的,问这是封闭的图形吗?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哪些是封闭的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分着齐读面积定义。

10、让学生把这两句话总结成一句话?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或

11、谁能起来举一个例子: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或者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

12、比较两正方形大小,方法是重叠一下。

13、拿出两个长方形,比较两长方形大小,用重叠的方法不行了,怎么办?

生:用小方块摆一摆,谁摆的多谁大。

14、小组交流: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用哪种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

生:最适合的是正方形。

15、老师翻过来,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可以吗?

生:不行,这样摆同样不行,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无法比较。

16、怎么办?

生:我会想到用相同的正方形去摆到两个长方形上,看谁摆的多,比较大小。

17、我们知道了要在物体上或图形是摆小正方形时要统一单位,用相同的正方形来摆。

18、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面积单位,我们给这些小正形起了一个名字叫面积单位。板书: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3,看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三个面积单位

19、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多大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看它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举例)田字格,1角的硬币,大拇指盖,

20、打开数学书p74做一做1题,先估一估,看谁估的准。摆一摆是多少?

21、为什么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呢?

生:因为它能摆8个小正方形。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盖住了。

22、老师让你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这个课桌的面积你认为怎样?

生:不合适,为什么?1平方厘米太小,桌子面积太大。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十一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十二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

小学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十三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认识物体表面。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十四

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 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画角》

小学数学说课稿《周长》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安检员申请书 安检辞职申请书(优秀19篇)

    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申请书写作方法。贫困申请书可以是个人的心声,也可以是整个家庭的呼喊,以下是一份真实的贫困申请书范文,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最新高中生实践活动报告(优秀8篇)

    在竞聘报告中,需要明确表达自己对该岗位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为什么适合该岗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高中生实践活动报告篇一在学校的我

    2023年小学冬至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汇总10篇)

    游戏策划要考虑游戏的各个方面,包括游戏的剧情、关卡设计、游戏系统等。这里收集了一些经典的营销策划案例和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小学冬至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一

    2023年好句的摘抄(精选8篇)

    就职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一个人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士。在就职时,我们要注重细节和品质,时刻保持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谨态度。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就职经验

    讲诚信的作 学生讲诚信的演讲稿(大全8篇)

    环保宣传的重要性环保宣传语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幽默或戏剧元素,增加吸引力和趣味性。环保宣传范文:《绿色出行,关爱健康》讲诚信的作篇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最新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创新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通用8篇)

    公益活动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写公益总结时,应该突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益活动案例,仅供参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创新教学设计篇

    最新愿望的好段落(优秀19篇)

    岗位职责是指在特定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工作任务和责任,它是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基础,我们对岗位职责有了全面的了解吗?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了吧。员工应该明确

    2023年教学设计原理(模板11篇)

    安全标语是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常见的一种安全提示方式,通过简单有力的语言传递安全知识。制作安全标语时可以借鉴其他安全标语的经验和效果,但要避免抄袭和雷同。安全是一

    2023年祝福生日的短信格式(通用12篇)

    公司宣传语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首先,要明确公司宣传语的目标受众是谁,以及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公司

    国庆祝福语老板送给员工(大全8篇)

    青春是人生中最艰辛的时期,充满了奋斗和努力。如何利用青春的激情和才华追求自己的理想?以下是一些关于青春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