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飞蜻蜓的故事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质11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琉璃最新放飞蜻蜓的故事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优质11篇)

就职是踏入职场大门的起点,代表着职场新人的身份。新工作的第一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给自己一个好的开始?如果你正处于就职的阶段,那么以下的成功就职经验分享可能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一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走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二

学习了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蜻蜓有关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然而在备课的时候我觉得文章既然写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故事,还有一定用意,于是看到了课文里提到陶行知“慈爱地抚摩着翠贞的头”、“用商量的口吻说”,课堂上我便抓住“用商量的'口吻说”这句话让学生揣摩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另一个写作目的——体会陶行知尊重学生的注重劝导方式。

文中有个词: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我让学生辨析为什么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学生在讨论中七嘴八舌地说:“拿”只是普通的要过来,没有体现一种尊重,而“取”却更体现先生与孩子们的平等相待,“取”的动作很轻微,也很小心,因为先生同样小心翼翼地对待他手里的蜻蜓。确实,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探究与辨析中,这个细小的情节描写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了教育家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教者也深有启发:不仅教知识,更是教学做人。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三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四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学习“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谁捉蜻蜓?为什么放蜻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愿意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

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检查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齐读。

然后分组出示,理解词义:

(1)苍蝇、蚊子、孑孓

发现了什么?

(“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害虫。)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那你知道“苍蝇”、“蜻蜓”幼虫的名称吗?“蛆”,“水虿”。)

(2)一撅一撅、抢着说、掌握、据说

观察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

(出示文中句子,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给“据”组词,“根据、依据”;据谁说?别人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看到过蜻蜓咬尾巴的`现象吗?人们还根据这种现象编出一句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当然,依据别人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觉得呢?老师也不知道答案,怎么办?留作课后查找答案。)

(3)结构、复杂

(“复”这个字怎么记?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慈爱”,直到写“慈”,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

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谈蜻蜓”或“识蜻蜓”)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三个内容?

5、愿意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这个故事吗?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1、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介绍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作业。

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2、阅读《拓展》上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捉蜻蜓

19、放飞蜻蜓谈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爱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五

《放飞蜻蜓》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主要从认识蜻蜓和走近陶行知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同时补充陶行知的故事,从而体会陶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六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七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见解,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本课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位语言文字,激起对蜻蜓及其他动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1、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体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上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吃虫子、陶行知)

所以孩子们要——读题。

2、你从哪里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什么?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指名)

二、教学课文7—10小节:

1、这节课,我们就当自己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认真读一读课文的7—10小节,想一想:你愿意放飞蜻蜓吗?找找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划一划有关的词和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3、课堂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

(1)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理解“据说”: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了资料?请你为大家做介绍。(蜻蜓繁殖后代时,由于生理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真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啊!(板:尾巴 保持平衡)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其实是蜻蜓在河里产卵。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2)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多可爱的昆虫呀!你有没有看到蜻蜓的样子?谁还会补充几个这样的句子?

蜻蜓好象会说话,你听到它说什么了吗?

哪个词给你印象比较深?“成千上万”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板:眼睛 四面八方)

(更喜欢蜻蜓了)

(5)是呀,因为了解蜻蜓,才会更喜欢蜻蜓,也才会——读题(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八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九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作者:莺语流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课件1个,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  陶行知  慈爱  抚摸  孑孓  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      蝇——绳      纹——蚊

钩——构      饿——我      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 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b、 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十

《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喝斥,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引导,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相关知识,教育孩子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愿主动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的故事篇十一

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

(1) 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2) 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3) 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哪里看出?

(4) 个别读孩子的话。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读这种心情来!练习朗读。

3. 激起悬念。

1. 自渎课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吗?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明自己乐意放飞蜻蜓原因的句子。

2. 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桌商量。

3. 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1) 从蜻蜓本身讲。(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2) 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讲。

a.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b. 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c. 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

4. 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放飞蜻蜓。

5. 你们愿意同桌分角色来朗读一下课文吗?

6.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老师指着题目,问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孩子为什么同意放飞蜻蜓吗?

2. 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时,此时,你们会想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么?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进学生会自荐信(精选10篇)

    编辑是对文字进行润色和修饰的过程,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编辑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文本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

    部门工作总结个人学生会(通用13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卫生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些年度总结的范文,希望

    2023年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优质11篇)

    工作心得是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经验和体会的总结和概括,通过写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效率。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

    2023年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心得 职业工匠精神心得体会(优秀8篇)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教学优点和不足,并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军训的心得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心得篇一职业

    最新个人简历主要突出 个人简历制作需要突出特点(模板8篇)

    致辞致谢是在重要场合或活动上表达感激之情和探讨主题的一种正式演讲方式。首先,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致辞致谢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要感谢的人或单位进行充分了解,并确定

    医院离职原因(大全8篇)

    医院离职原因篇一各位领导:你们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这几个月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这x个月来的工作情况,觉得来到xx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一直非常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实用18篇)

    在竞聘中,我们需要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和仪态的培养,以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撰写竞聘材料时,我们需要突出自己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

    最新保教工作的计划(精选9篇)

    读书计划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形成团队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氛围。保教工作的计划篇一坚

    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15篇)

    教师总结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接下来是一些知识点总结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1.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人体躯

    2023年地震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8篇)

    军训心得是展示自己在军事训练中所取得成绩和进步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地震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一在我校的消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