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雨小班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雨中梧水变雨小班教案(通用8篇)

四年级教案是教师把学科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的产物,它既是教师教学的计划,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大班教案范文,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一

美术活动:

彩色树叶变变变

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创造出一种形似的动物或其他事物。

2、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粘贴方法;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3、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作品的制作方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美术》《彩色树叶大变身》,作画工具。

2、事先采集各种颜色的树叶,擦干后压平。(前期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

3、油画棒、浆糊、抹布、剪刀、彩纸等辅助材料。

4、“树叶乐园”:装饰主题墙,作为展示作品的背景。

5、歌曲《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树叶的想象

1、出示树叶拼贴作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3、根据幼儿的想象,示范拼贴和添画,使树叶变成某种东西。以孔雀为例:这片树叶像孔雀的尾巴,孔雀还少什么?(头、身体、脚)可以用神秘来代替孔雀的身体、头部和脚呢?(椭圆形的树叶可以做身体,圆形的树叶可以做头,脚可以用记号笔添画,也可以用树叶的柄来制作,还可以把树叶剪成孔雀的脚的样子)。

二、树叶变变变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色彩,通过拼贴和添画的方式,创作出形似的一种动物或其他事物。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大胆地给树叶变身,并利用树叶不断丰富画面。

3、了解能力较弱幼儿的想法,观察他们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似,帮助其构图,表现事物特征。

三、树叶乐园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你把彩色树叶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2、引导幼儿看看自己的作品中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和哪些颜色的树叶。

3、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墙上的:树叶乐园中。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幼儿食品)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

1.引导幼儿能发挥想象。

2.将想象结果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二、想象活动

1.这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

2.(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状):香蕉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三、分享

1.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

(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2.师:下面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3.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

(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师:下面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树叶进行拼贴作画,并能适当添画,丰富画面。

2、根据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表现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3、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收集各种树叶,幼儿已认识许多不同形状的树叶。

2、双面胶、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师拼贴树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树叶,这些树叶一样吗?

2、今天老师要请这些树叶宝宝帮忙和老师一起来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

3、提问:你们看像什么?

4、教师把两片树叶拼贴好后,用彩笔添上旗子,在周围画上海水。海鸥,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二、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怎么来拼贴。

1、教师出示不同的树叶。

师:我这边有许多我们上次去捡的树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形状呀?

2、我们有这么多的树叶,你想选什么形状的,然后怎么拼,变成什么呢?

3、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准备选择怎么样的树叶,要变什么东西?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操作要求:

(1)小朋友你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最后用双面胶固定住,注意双面胶不要抢,你可以等其他小朋友用好了你在那,做一个懂礼貌的,爱谦让的好孩子。启发幼儿用彩装饰画面。

(2)指导和帮助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四、欣赏作品。

共同欣赏全体幼儿的作品,对大胆想象、画面整洁的作品给予表扬。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四

1、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多层过滤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水污染课件。

2、毛巾、海绵、纱布、饮料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给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用手抓不起,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水被污染的课件。

2、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鼓励幼儿运用物品大胆尝试。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多层过滤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用于探索与表达。

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用手抓不起,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师幼一起讨论: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教师播放一段水被污染的视频。

2、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有什么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呢?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鼓励幼儿运用物品大胆尝试。

3、请幼儿分享操作成果:

4、教师小结:鹅卵石的空隙比较大,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虽然有些较大杂质被截留,但水还是脏的;白细沙的空隙比较小,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活性炭为颗粒状,表面积大,吸附性较强,对水质浑浊有明显的澄清作用,所以水看起来相对干净。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多层次来回过滤,试试污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7、教师利用教具进行实验。

8、教师小结:过滤器里的每一级过滤都把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师:我们人类很需要水,没有了水,会感觉很难受甚至晕倒、死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结论: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

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六

活动背景

每次出游,孩子在“消灭”了满背包的食品之后,留在场地上的食品包装盒,总是一片狼藉的景象。尽管在离开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收拾,却也手忙脚乱,不够有序从容。

于是,就有了本活动。

活动前可以带孩子感受污染环境所带来的不方便,如参观脏乱的市场等等。

内容与要求

1、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

2、尝试用不同的粘连方法制作玩具。

活动准备

1、小动物“春游"的情景表演。

2、河水被污染的录像或蚊蝇乱飞的图片。

3、各种包装纸盒以及粘连材料。

过程与指导

1、看表演:斑马老师带小动物们去游玩。中午,大家在小河边的草地上,边说边吃。小猴把牛奶盒扔在草地上,小兔把橘子皮扔到了小河里。

——用童话表演来表现孩子生活中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关注,激发孩子的`兴趣。

2、讨论:

(1)过几天,这里会发生什么事?用河水被污染的录像或蚊蝇乱飞的图片引导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用表演中的角色,进行引发,如斑马老师“这里怎么变成这样啦”等等。

(2)你还看见哪里有污染?

——把视线引向孩子的周围生活,使讨论的话题变得有现实意义。

(3)怎么样才不让污染出现?(可以用小猴等来引导讨论)

小动物表演:

老师(小结)环境污染的害处,并按大家讨论的结果,处理和收拾这些包装盒等垃圾。

二、利用废物,尝试制作

斑马老师出示用纸盒制作的玩具(猫头鹰),引发兴趣:这是用什么做的?

讨论制作方法:这么多盒子是怎么变成玩具的?

介绍:这里有许多我们游玩时收集来的包装盒,你们也试试做个玩具,这里还有许多胶水、玻璃胶、双面胶、图钉……你试试哪些是你用得着的。

幼儿制作,老师引导。

——引导孩子无意识的制作,变成有目的的制作,因为,有的中班孩子,还会目的不明确地做到哪里算哪里,如受到“这两个盒子蛮像小猪的耳朵”的暗示,就制作小猪了。

另外,提示孩子粘连得尽量牢一些。

三、玩具展览

1、将做成的玩具放在一起展览。

2、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材料。

3、介绍并讨论:怎样粘连才会更牢一些。

——这个活动后,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将家里的废包装带到幼儿园来,于是,教室里多了一个大筐,供孩子收集、储存使用。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乐曲的.旋律。

2.能跟随音乐做出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变变变》;

2.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小鸡。

活动过程:

一、幼儿做动作模仿,了解乐曲名称。

1、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猴子?你能用动作学一学吗?

2、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3.教师以故事《猴子变变变》引出乐曲名称。

二、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教师引导幼儿律动表演。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欣赏乐曲,并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2.引导幼儿创编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1)提问:小猴遇到小花猫时,变了几下小猫的动作?

(2)带着问题再次听音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变变变。

(3)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还可以变成什么动作?再次跟随音乐做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4)鼓励幼儿跟随音乐不但要做动作而且要发出小动物的声音。

(5)教师请一名幼儿跟随音乐做变变变的示范,其他幼儿观看。

(6)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变变变的动作。

(1)猴子玩累了要休息,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2)请幼儿自由创编自己想变的动作并做以展示。

(3)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完成创编动作。

(4)请一名幼儿领舞,其余幼儿一起学做。

三、幼儿一起表演乐曲。

1、幼儿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表演。

水变雨小班教案篇八

现在的环保问题正面临着挑战。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垃圾到处可见,特别是河里原本清澈的水都变色了。环境被污染,人以及动物都受到危害。通过故事和画面,以及做实验“小鱼的家”来了解水变脏的原因,从而使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爱护水资源,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1、初步了解水是怎么变脏的。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爱护水资源,学习一些保护水质的具体办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1、清水和污水各一缸,两条金鱼

2、符合故事内容的课件

一、欣赏故事,初步了解小溪生病的原因。

(出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二、看图回答问题

1、在小溪的旁边住着谁?小溪的水怎么啦?

2、河里的鸭子和鱼还喜欢小溪吗?

3、为什么说小溪生病了?

4、后来,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回答问题。

三、做实验:小鱼的家

我们应该怎么做?(把小鱼救出来)瞧,小鱼又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教师小结:所以说,清水能用,人能喝,鱼儿能生活;污水不能用,人不能喝,鱼儿、虾等动物也不能生活。

四、讨论水怎么变脏的

提问:你们知道水是怎么变脏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幅。想一想你们喜欢哪一幅图?

你们还见过什么地方的污水流到了河里,使水变脏了?

你家附近的河水脏不脏?你看见水面上有什么?。

五、讨论怎样使水变得清洁

师:河水变脏了,我们吃的是脏水,用的是脏水,这样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幼儿讨论。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使水变得不脏呢?

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从今天起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就来当环保小卫士去检查我们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有没有垃圾。好了,小卫士们,我们出发吧。

通过本课学习,使大部分幼儿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懂得水被污染后的危害。更加懂得了怎样去保护好水源。本节课结束后,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有点乏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多下功夫。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