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成长之路读后感 华为成长之路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琉璃班主任的成长之路读后感 华为成长之路读后感(精选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班主任的成长之路读后感篇一

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这是任正非2001年在《华为的冬天》中的讲话,距今已快20年了。2019年5月16日,美国对华为进行制裁,断供所有芯片及技术。5月17日,华为芯片公司海思向全球宣布,启用准备了15年的芯片“备胎”。所有华人都在为华为的高瞻远瞩喝彩。

《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华为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可以用任正非的六个字概括:未算胜先算败,这六个字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成长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华为成长之路》一书中总结了华为公司成立以来的22个关键事件,每一个事件背后都能看到“未算胜先算败”的影子。

1983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进入深圳南油集团下属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因缺乏经验,被骗200多万元货款后,他被迫离职。

4年后的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创办了华为。企业成立之初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活下去,为了生存,任正非决定除了违法的事,什么生意能赚钱就做什么。于是,华为进入了通信行业。

任正非的起点是对市场经济一窍不通,从商失败的转业基建工程兵;华为的起点是误打误撞,钻进通信行业大象阵营里的一只小蚂蚁。但是仅仅过了6年,任正非和华为就依靠自己的内驱力和学习力活了下去。1992年,华为的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这是华为成长的第一个里程碑,正是靠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才驱动了这个企业实现了第一次量变到质变。这六年中,华为从代理销售走向自主研发,开始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并在有“凤”的地方筑“巢”,网罗技术人才。

很多人以为华为的发展战略和持股计划等是早就设计好的,但事实上更多是被动的选择。

华为在度过了第一阶段的生存危机后,开始了市场快速复制期,著名的《华为基本法》就是在这一阶段诞生的。

野蛮生长曾一度让任正非困惑,企业是在变大,但如何才能变强?通信行业要么做强,要么做死,没有第三种选择。

于是,华为开始推行狼性文化,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危机意识下,华为一开始扩张就有着大格局:用“全球”代替“国际”,把“中国”放在“全球”,避免了和“国际”的对立。1999年,华为的营收达到120亿元。

胜败在一开始就已注定,正是预想到了国际竞争可能导致的失败,才有了用全球资源做全球生意的布局。

格局决定成败。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内驱力,运用失当会造成自我的迷失和毁灭。华为经过了市场复制期以后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企业,人治体系使企业做强,但却不能使之做久。

华为开始了引入ibm等全球顶级咨询机构的历程,也确立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模式。2001-2003年,华为的冬天来临。任正非母亲遭遇车祸逝世,华为营收下滑,面临思科的巨额诉讼赔偿,以及任正非的抑郁症和癌症手术。华为险些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摩托罗拉公司。

危机时刻顺应自然。华为通过管理变革、建立知识产权体系等一些列动作度过了危机。芯片公司海思正是成立于2004年。2011年,华为营收达到2039亿元,实现了不依赖“能人”、“英雄”的“王在法下”体系,为做久打下了基础。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名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和华为的“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为已站在了行业的顶端,但如何保持长久的生存,是任正非时刻在考虑的。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华为构建了生态圈和生态文化,帮助上下游企业甚至竞争对手成功,实现共赢。并在内部先后启动轮值ceo制和轮值董事长制。2019年至今,华为因受美国打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但我们惊喜地发现,十九万华为人早已做好了准备。

“危机”是一个很奇妙的词,“危”中本就包含着“机”。纵观华为三十余年的发展史,华为的“危”从来都没有断过,她之所以能转危为安,实现跨域式发展,其根源正是在于“未算胜先算败”这几个字。企业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班主任的成长之路读后感篇二

任正非43岁成立华为,他称自己是由于幼稚才进入通信行业,他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很能说明当时通信行业的现状,初创的华为就像一只蚂蚁,站在大象的脚下。当时进入通信行业的都是像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这种大企业,所以华为早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任正非通过战友引荐开始做的是代理交换机业务,头几年也赚到了一点钱,但是代理别人的产品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订单的时候,厂家不供货,没有产品卖,公司就赚不到钱,没钱赚就活不下去。为了活下去,任正非做出了一个决定,花大钱研发自己的产品。

华为这样的民企,在产品没有研发出来之前,是很从银行贷出钱的,为了解决钱的问题,任正非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员工持股,把员工和公司利益绑定在一起。据华为创业元老、华为北京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刘平回忆,有一个阶段,华为在发薪时,只发一半,另一半打白条给他,这些工资算在账上,后来变成华为的股份,最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看到现在成功的华为,我们会忍不住感叹任正非真的太牛了,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但从那个时期看,任正非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一切决定都是为了华为能活下去。

班主任的成长之路读后感篇三

书籍要义:我们不是学习华为的现在,而是学习华为如何走到现在。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华为在不同时期给出了不同答案。邓斌先生,作为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在华为任职11年。

它在《华为成长之路》一书中以时间为轴,沿着华为的成长轨迹,全景式再现了华为的成长奋斗史,解析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所经历的四大阶段:产品定位期、市场复制期、管理规范期、生态联动期。解读了华为在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的抉择和突破,深度还原了华为在成长之路中的r若干个关键事件,为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借鉴。

华为30多年的成长史,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史;华为未来成长的高频词,也许就是未来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词。本书将华为的成长之路做了系统性解构,从中梳理出支撑其发展,滋润其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管理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以致用。

出了纵向地按照时间轴给出华为的诞生发展壮大的路径,我们也试图横向来解读一下华为的成就之梦。

华为的成绩:1987年成立到2019年统计数据,由成立时候的14人到2019年的19.4万人;销售收入从1988年的800万到2019年的8588亿。其中的跨越可想而知。

班主任的成长之路读后感篇四

5g时代的到来,让华为一下子走到了浪尖之上。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不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科技公司。

华为公司的产品广为使用,受到很多人的认可。从1987年创业之初,一个不入流的小公司,到如今全球范围内近20万员工,约9000亿的营收,我们不禁好奇,华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曾就业华为公司,任职11年的前华为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邓斌,在“华为管理之道”系列课程中曾说过,华为走到现在,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下来。

他在著作《华为成长之路:影响华为的22个关键事件》中,详细地帮我们解析了华为经历的四大阶段,着重介绍了影响华为成长的22件大事。

在这22件关键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是如何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坚定地走到今天。华为成功的经验,可以让中国其他高科技企业从中汲取经验,得到实用的参考和借鉴。对高科技企业而言,一般都有四个发展阶段:从产品定位期,时常复制起,管理规范期,到生态联动期,每一时期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转折,如何把握,如何抉择,直接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我们从中梳理三大要点,一起领略华为精神和它的管理思想,帮助其他企业学以致用,获得更好的发展。

明确使命,确定方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目的地经营和运作企业。提到海底捞,大家吃的不是食材,而是享受它的服务,这就是海底捞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众多的火锅企业中,它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经历过反复碰壁后,任正非明确了一点,华为要做高科技产品,先成为国内的佼佼者,然后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所以,从1987年成立后,一开始只能代理其他厂家的产品,做个二道贩子,再到后来,华为主动出击,自己研发和生产,有了自己的产品,企业就有了自己的底气和灵魂。华为进入通信行业,实属巧合。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在上世纪90年底,通信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任正非就这样把目标瞄准了它。

提到人力资源这个词,大家不陌生。

人力就是资源,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对这种资源如何管理,如何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是每个企业都会碰到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如何管理企业的员工。任正非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他说:“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的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稍微知道华为的人都很羡慕,华为人的收入绝对是业界的翘楚。华为懂得给员工最好的待遇,甚至是超级好的待遇,一是和员工承担的工作责任,创造的价值相关,二是为了留住好的人才。

华为在招聘方式,提拨任用以及末位淘汰等管理方式上,都有着可以拿来参考的模式。每个华为人,进入华为后,都能主动把客户利益,企业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大家都听说过“行军床文化”,它在华为是一种特色。每个人都准备好一张行军床在办公室,为的就是随时为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要来加班加点,睡在公司是常态。

员工如此拼搏,背后就和华为的用人之道有很大关系。在华为,每个人都是该专业、该领域的佼佼者,可以说,天下英才汇集华为。全球近20万员工的管理,考验一个公司管理能力,也考验企业掌舵人的格局。根据公司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定需求,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

但是不管怎样,华为的用人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实力和适用并存。实力是硬性指标,适用是弹性指标。有实力,和公司发展需求合适的人,就是人才。

不可否认,今天的华为确实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在2011年,华为就提出了生态联动的理念。目的就是要带动行业,健康发展。用华为人自己的说法就是,过去我们是为了赚点小钱,现在是只有胜利别无选择。

公司稳步发展后,做得更大,更强,更持久就是每个公司和企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过去的九年时间利,华为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做了这么几件事。一是华为“三驾马车“分离,二是启动轮值ceo制,三是创立2012验室。企业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当前全球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企业如果没有紧跟大环境的发展,就很容易落后过时,失去发展的契机,被时代所抛弃。对华为而言,“4g改变生活,5g改变世界”,如何让5g更有生命力,让华为在这一波科技发展中,继续得到红利,做大做强。

华为开始和运营商联合创新,共同探索未来。创新的同时,要让创新变现,实现商业价值,因为没有利润的商业活动,都是失败的。这个技术创新,不仅是看到未来两三年,更要放长远眼光,看到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华为意识到技术创新是势在必行,因此,在将自己的三架马车分开行动后,它还创立了自己的实验室,ceo们也开始轮值。

一切调整,都是为了让华为更加强大,拥有抵御风险和挑战的实力。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进程中,不被淘汰,存活得更好更久。这一点也教会我们,没有哪个企业,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活下去的。

但共同点都是脆弱,经不起大环境的风吹草动。企业小,经营灵活,但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大,抗风险能力强,但不够灵活。企业不能仅仅关注自身规模的大小,更要关注自己是否足够强大。强大后,还要持续在市场经济中“颠沛流离”,持续经营。企业只有做大做强做久,才是真的强大。

就像华为一样,不断顺应市场需求,跟着大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向和策略,让公司灵活机动地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这样才能把它做大做强做久,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的是什么?华为在不同时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邓斌在《华为成长之路:影响华为的22个关键事件》中,按照时间轴的进程,循着华为的成长轨迹,再现了华为的成功史。

在华为的四大阶段中,一共22件大事体,清晰展示了这家高科技企业,如何在每次重要时机中,从产品定位到做大市场,再到规范管理,生态联动,把企业做强大。

这其中,既有领导人的眼界和智慧,更有所有华为人的努力和付出。在华为30多年的成长史中,它见证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预见了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运营的成功与否,在我看来,和三个重要因素密切相关。

一是产品,二是人力,三是管理。很幸运,华为在这三点上都做到了。在《华为成长之路:影响华为的22个关键事件》中,每个企业都能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着类似的感受。学会华为的文化、精神和管理思想,我们能更好地克服当下困难,展望更远的未来。

班主任的成长之路读后感篇五

众所周知,华为成了美国对我国信息产业打击的硬骨头,在其它大块头纷纷因为核心技术跟不上而不得不臣服在洋鬼子的淫威之下时,华为总体没受太多冲击,经营业绩不降反升,2019年以8588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1%,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

自2018年“孟晚舟事件”以来,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一直在升级,2019年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制裁名录,2020年又专门针对华为独家修改了游戏规则,但华为却是那只不死鸟,越挫越勇。

我国先秦哲人就说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华为形势一片大好、同台竞技的人越来越少之际,任正非是忧虑的。他数次在华为内部展开自我批评希望戒骄戒躁,但在和煦的阳光与微风下,这一切更像一场游戏,许多中坚力量可能只是把它看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也许并没有多走心。

一直说狼来了狼来了,都是假,可这一次,真的是狼来了,而且把华为视为终极目标一次比一次咬得更紧,所以,华为人很快进入备战状态,对呼唤来的这一声炮火充满了感激,让他们可以真正施展拳脚进行一次久违的亮剑。

创业的人无数,可中道崩殂几乎成为99%的命运,经过三四十年的风雨,华为从一贫如洗的负债中崛起,每一次面临着的都是生死存亡,但它在一群混战的创业者中一路走到了至今,同路的人越来越少,以致于它成了领头羊。

领头羊是孤独的,任正非在人民大会堂曾讲道:“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迷茫境地”,并且“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所以,高处不胜寒也许说的就是这种境遇吧。

我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曾经有梦想,有些梦想很大有些梦想很小,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价值的渴望都是相同的。

然而,有很多人沧桑了自己的容颜,在恋恋风尘里却只留下了一个伤心的传说,如何让他们明白他们败在了哪里又可以在哪里崛起,这本书可以带给你全新的认知。

相关范文推荐

    购买电脑的售后合同(汇总10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

    最新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读后感 吴承恩的西游记读后感(模板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

    合同评审需要对合同进行评审(汇总6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2023年产品顾问具体做 销售顾问工作自我鉴定(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2023年哲学书读后感(实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

    一年级新生军训发言稿(汇总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2023年中外地理学家 中外神话故事读后感(实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2023年海安劳动合同书 大学劳动合同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这里我整理了

    最新铁路电务自我鉴定 铁路职工自我鉴定(优秀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最新口腔自我鉴定大专(通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