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通用5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FS文字使者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篇一

(一)科学决策(分值:9分,自评分:9分)聚焦建档立卡户,以尊重群众意愿为根本,努力调动贫困人口生产积极性,实行精准帮扶,做到因户施策,明确建档立卡户稳定、长期受益的产业作为帮扶重点,避免出现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的现象。结合全村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制定了大寨村精准帮扶计划,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科技人员优势,在民族村寨用民族文字、民族语言讲解科学种养技术知识,全年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推广、现代种业新品种示范、水稻及甘蔗病虫害防治、坚果种植、稻田养鱼、晒黄烟、冬马铃薯种植、畜禽养殖、电焊工技能培训等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会15场次,累计培训农民群众2000多人次,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2万元;在培训过程中,发放了价值10万元的化肥、种子、农药、性诱器、防虫黄板、鱼苗、兽药、牛羊糖蜜舔砖、黑麦草种等物资。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农户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也更加坚定了发展产业搞好生产,尽早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改善民生(分值:18分,自评分:18分)

1、认真抓好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89户797人,其中,xx年脱贫29户137人,xx年脱贫64户258人,xx年脱贫64户278人,xx年预脱贫29户113人,社会保障兜底3户11人。一是继续抓好建档立卡户x—xx年建房工作,大寨村157户建档立卡户需建房的有111户,其中x年已实施建房34户,xx年计划建房77户,为确保建房户如期完成建房任务,积极协助“村三委”就建房政策进行了宣传,督查贫困户严格按照上级危房改造政策要求,从建筑质量、图纸选用、施工方选择等各方面抓好民房建设,截止xx年11月31日,全村111户建档立卡户均全部主体完工,95户实现了入住,每户建档立卡户都享受了6万元的建房补助和6万元的建房贷款,47户景颇族户享受到了三峡集团帮扶每户4万元的建房补助;二是从9月份开始聚焦“四类重点对象”,认真抓好了新认定的8户c、d级危房改造工作,截止11月底,危房修缮及重建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c级危房修缮加固3户。

2、抓好产业帮扶,培植增收渠道。一是种植业帮扶,巩固发展传统产业水稻种植,采取了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为主攻方向,先后推广“明两优527”、“宜香优2115”、xxx优系列等优良品种1000多亩,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扶持建档立卡户65户发展马铃薯种植526亩,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了价值13.77万元可种植255亩的马铃薯种薯51吨。积极发展晒黄烟和香料烟种植,全村发展烟叶种植203户,其中建档立卡55户。晒黄烟1060亩,建档立卡种植265亩;香料烟150亩,建档立卡户种植37.5亩。继续加强甘蔗种植,针对大寨村蔗区赭色鸟喙象危害严重问题,开展技术培训,发放甘蔗赭色鸟喙象防治技术资料180余份,发放补助防虫农药729公斤,价值2万余元。探索发展白芨种植,进一步拓展农户增收致富渠道,在河头山上、河头山下两个村民小组示范种植白芨20亩,投入资金30万元,涉及种植户6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户。二是养殖业帮扶,对x年发放的母猪做好各项技术指导服务,截止11月,7户建档立卡户循环仔猪14头。努力发展稻田养鱼,为深挖xxx潜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大寨村示范发展稻田养鱼80亩,涉及农户2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每亩补助鱼苗20千克,共投放1600千克鱼苗,投入资金2.5万元,并与盈江县邮政分公司合作,采用“互联网+”销售模式,共销售稻田鱼766斤,农户实现收入超万元。除了电商销售以外,农户还自行到市场上销售,据统计,养殖户每亩平均达到了收入900元。由盈江县利安养殖合作社牵头,采取能人大户带动的模式发展肉牛养殖140头,投入资金70万元。

3、抓好三峡集团帮扶景颇族的基础性工作,对大寨村231户702人景颇族家庭人口进行了准确信息采集,研究制定了大寨村景颇族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兑现了建档立卡户景颇族户危房改造资金188万元。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篇二

为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统战部关于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根据xx市教育体育局对第xx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要求,xx小学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鉴于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校的宣传月活动主要以线上宣传形式开展,不举行群体性聚集活动。

1、通过led显示屏宣传字幕、微信推送信息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

2、通过国旗下演讲宣传民族英雄事迹,宣传各民族兄弟为中国革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6个民族人民一定要相亲相爱,携手共进。

3、各班班主任利用网络直播的班会时间,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深对祖国大家庭56个民族的认识。明确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强大。

4、各班

学生

充分利用手抄报、绘画报等活动,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育

,营造民族团结和谐一家亲的校园大家庭。

5、教育学生通过学唱民族歌曲、拍摄视频等活动,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培养未来国家主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学生观看民族团结的影片,并用简短的文字在微信群内谈感想,交流互动,达到热爱祖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教育目的。

,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篇三

20__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__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__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__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__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__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篇四

1、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网上信访的答复工作,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都做到了有访必回,xx年至xx年5月,共接待各族群众来信来访9件次(网上信访7件,网上服务大厅1件,群众来访1次),内容涉及政策扶持咨询、道路交通安全、违法电捕鱼、违法生产饲料等问题,我局均进行了认真回复,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二是积极配合州委、州政府和州信访局做好涉及xxx农村问题和力量生物公司拖欠各族蔗农蔗款的维稳工作,参加州政府协调指导组,深入糖厂、蔗区进行维稳、劝访工作,实行领导包案制,每月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进度。(分值:8分,自评分:8分)

2、结合州xxx实际,制定了《xxx州xxx处置民族矛盾纠纷和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民族矛盾纠纷问题纳入单位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信访工作中,每月定期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单位内部矛盾纠纷化解排查工作,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反恐怖主义法》和《xxx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干部职工的反奸防谍、反对____、维护祖国统一意识。每年在单位内部开展“平安站所”、“平安文明科室”、“平安文明楼院”及“平安文明家庭”的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分值:7分,自评分:7分)

(二)保障合法权益

1、每逢地方民族节日活动,安排、组织干部职工代表单位积极参加各类民族节日活动。一是今年以来,共安排干部职工参加xxx等县市的阔时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泼水节等xxx世居少数民族节日15场次,增进了机关干部职工与民族群众的情感交流。二是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参与少数民族节日大型活动筹备及参与民族工程项目建设,xx年以来,共派出xxxxx干部职工半脱岗式的参与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被xxxx学会、xxx州xxx组委会、xxxx组会委授予表彰。三是将产业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以民族节日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今年以来,协助国家农机协会在xxxx举办了“xxxx)甘蔗机械化现场推进会”;以xxxx活动为契机,投入资金24万元,与xxxxx共同承办了“xx年xxxx文化节暨中华茶商xxx行”活动;泼水节期间,投入资金19万元,协助国家xxx农村部和xxx政府在芒市成功举办了“xxxx论坛”。(分值:8分,自评分:8分)

2、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政策,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xxx州xxx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管理办法》,xx年因机构改革,原州畜牧兽医局、州蔗糖办、州生物办均并入xxx州xxx,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局共有1个局机关,18个局属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372人,少数民族干部106人,占干部职工比例28%(其中: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处级领导干部比例占44%;科级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占21%;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比例占23%)。xx年以来,在本系统内共培养出4名副科级(事业编)少数民族干部,向组织推荐16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州委党校组织的各类干部再教育培训。xx年,向组织成功推荐1名正处级阿昌族干部作为xxx州副厅级干部候选人,选举为xxx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中缅xxx项目合作立项以来,在全州xxx系统内共选派出3名xxx科技专家(其中:xxxx专家2名)参与援缅xxx合作,并得到了缅方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分值:8分,自评分:8分)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长期以来对我镇民族工作的关心,并在项目资金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课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中课镇地处西盟新县城北面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东与澜沧县的竹塘、雪林、木嘎乡三个乡相接,南与勐梭镇相连,西与勐卡镇相连,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93公里,国土总面积313.3平方公里。全镇辖有中课村、班箐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共50个村民小组,共有3748户11195人,其中农业户数3439户10596人,占总人口的94.65%。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课镇牢牢抓住西盟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把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党政办,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从中课镇地处边境山区,社会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制定了《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建设格局。

(三)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围绕我县提出的“重点实施五大示范、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积极探索两大创新、着力实现三大跨越”的思路,及时协调、加快推进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抓好落实,抓重点、抓亮点、抓试点”的要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努力,打造好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一品牌,为全县示范创建工作作出表率。

(四)围绕主题,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把项目作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好。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的宣传,加强对中课示范镇建设新举措、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使示范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示范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示范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每项责任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资金,优先向我镇示范建设项目倾斜,与美丽村寨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建设效益,确保我镇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底,完成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58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县级整合及群众自筹2067.3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共扶持甘蔗种植4500亩、茨竹种植500亩,市级资金100万元共砂仁种植833亩,核桃种植1400亩,实施8公里砂石路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嘎娄村二组和永不落村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三是继续巩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加大对永不落村六组、窝笼村六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投入,继续打造成为我镇示范典型。窝笼村六组2016年被上级评为“民族特色村寨”。

中课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打造了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中课镇积极推进示范创建项目,打造了体现特色发展及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创建工程典型。

(一)民族经济稳步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落后的实际,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培植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6万元,同比增长11.4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3.62万元,增长14.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8万元,增长11.6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农田面积26059亩,同比增长0.32%,实现粮食总产量637.04万公斤,同比增长0.47%;橡胶面积12961亩,产量184.41吨,产值151.22万元;核桃面积13474亩,产量6.68吨;甘蔗面积10376亩,榨季产量37481.45吨,产值1630.44万元;生态茶园面积1932亩,茶叶产量152.69吨,产值213.77万元;茨竹面积3079亩;咖啡面积887亩。

(二)民族文化繁荣进步。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目前共有文化活动室47个、农家书屋5个。全镇50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广电网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镇目前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6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创作了《头箍女人》、《中课印象》、《中课随想》等优秀佤族原生态音乐舞剧,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任务,为我镇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126万元完成拉勐纪念碑建设,有效推进班箐村二组民族特色旅游点创建工作。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共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16.6万元、城乡低保金47556人次5134.26万元、“五保金”23人次4.28万元、养老保险金8932人次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99.84%。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完成2508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实现154户530人脱贫出列,完成了一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镇林地面积368379亩,森林覆盖率69.59%。围绕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016年,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299.4亩、专项规划造林596.8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亩,完成沼气池456口,发放节柴灶150台,兑现各项林业惠民资金134.36万元;同步推进乡村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课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中课镇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长远大事来抓。目前,中课镇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人,占全镇干部职工总数的78%;少数民族科级干部8人,占全镇科级干部总数的67%;少数民族公务员18人,占全镇公务员总数的72%;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适应,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六)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中课镇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弘扬阿佤民族“拉勐”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忠诚、团结、奋进、和谐”的新“拉勐”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全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016年,我镇共开展各类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8次,1700人次参加。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镇在推进示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不明显;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备受关注;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四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落地难的瓶颈尚未有效**。由于我镇财政困难,示范镇建设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部门资金用途及下达项目时间不统一,整合资金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中课示范镇建设措施和工作机制,立足于用实际行动,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一是紧紧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性作用,全面推动中课示范镇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全镇力量参与示范建设,同时,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开展宣传;三是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嘎娄村二组、永不落村一组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为全镇做出示范;四是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坚持把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示范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突出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撑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增强示范镇建设发展后劲,为中课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