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紫薇儿2023年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一

1、学念儿歌,学习词语"红艳艳""笑盈盈"。

2、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各种花的颜色、形状、香味等主要特征,四季花开的繁茂景象。

1、布置"春夏秋冬"四个板块。

2、挂图《花开歌》

3、语言磁带。

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各种花的颜色、形状、香味等主要特征,四季花开的繁茂景象。

学习词语"红艳艳""笑盈盈"。

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花是大自然的笑脸,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在哪儿看到过。

这次语言活动让幼儿学习念十二个月的花,这种儿歌很好听,很押韵,也包含了很多的'只是在里面,非常值得学习。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其实学习时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度之一是幼儿对有些花不是很熟悉,所以总是记不住;难度之二是儿歌中,在儿歌中对花的特点概括得很好,语言也很精炼,但是对小朋友来说,学起来就有点难度。考虑到这些情况,我采用了一个新的方法进行学习。那就是用问答式方法来学。这个方法也是根据这首儿歌的结构特点来选择的。儿歌中的每一句结构都相同,都分为三个部分:月份、花名和花的特点。这样,我就分门别类地来提问,比如第一次提问花名,第二次提问花的特点,最后提问月份。当幼儿有点熟悉之后,我再让幼儿来当老师,向我提问,他们也问得很好。而且在问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记忆儿歌的内容。这样的方法要比死板地完整地念效果好很多。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二

这是一首带有散文形式的诗歌,里边将灵珠山的各个景点以及有特色的小路、村落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用优美的诗句表现出来。朗诵起来很有诗意,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美丽的灵珠山,感受灵珠山的美。

1.理解诗歌内容,指导诗歌内对灵珠山的描述。

2.会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3.愿意学习儿歌,喜欢儿歌的优美意境。

物质准备:ppt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学习儿歌的经验

1.教师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灵珠山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喜欢这里?

小结:灵珠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非常的迷人,我们都非常的爱它。有人专门为它写了诗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整体感知

师:我们共同感受一下,我们美丽的灵珠山用诗歌写出来是什么样的。

小结: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所见到的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

3.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尝试改编诗歌 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编情况进行指导。

4.幼儿完整朗诵诗歌,将仿编内容一起朗诵

师:小朋友仿编的都非常好,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吧。

5.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区角内将诗歌进行表述。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三

1.理解远\近方便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2.乐意与人交流,大方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结交新朋友。

3.认读重点字词:搬家\办公室\近\上班\方便\超市\买菜\幼儿园\上学\远。

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小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活动

2.过渡语,有个小朋友也要搬家了,我们来听听,他说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挂图,播放诗歌音带,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

三,理解活动个

1,幼儿自主阅读

2.师幼共同讲述

3.故事朗读

四,游戏活动

游戏:找朋友

每位幼儿手上拿一张小字卡,教师随意举起一张大字卡,并大声询问“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相同小字卡的幼儿赶快跑到教师身边,并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你的朋友在这里。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四

1、体验活动中“亲”与“被亲”的快乐,乐意与同伴分享爱的情感。

2、运用己有经验进行创编诗歌,并学会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诗歌内容。

3、感知理解诗歌,知道“亲”代表的的是爱和关怀。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课件《我被亲了好几下》。

1、启发幼儿回忆有谁亲过自己,引出儿童诗《我被亲了好几下》。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你被谁亲过?你亲过谁?是怎么亲的?你想亲谁一下呢?

(2)教师尝试“亲”不同幼儿及不同地方,如:手、脸、耳朵等。

2、出示教学课件,学习儿童诗《我被亲了好几下》。

(2)出示教学课件,教师朗诵儿童诗,幼儿欣赏。

(3)根据画面内容,教师提问:他们谁亲谁了?

(4)再次欣赏,进一步理解诗歌。(在朗诵的过程中,可采取等待、留空的方式让幼儿参与进来。)

3、帮助幼儿感知并理解“亲”的含义。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他们都在“亲”,那么“亲”是什么意思呢?

(2)教师小结:“亲”代表谁和谁碰了一下,还代表爱和关怀。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表演诗歌并感受“亲一亲”的乐趣。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2)教师:诗歌好听吗?你喜欢哪句?为什么?(请幼儿用动作表达出来,感受“亲”的乐趣)

5、迁移经验,启发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创编。

(1)教师提问:还可以谁亲谁?(提醒幼儿用诗歌里的话说)如:我想亲xxx的耳朵(脸)一下。

(2)幼儿讨论:除了人与人之间会亲,还有什么之间会亲呢?请你和旁边的好伙伴说一说。

(3)请个别幼儿尝试创编诗歌,自由结束。

这首诗用简单的充满童趣的语句来表现人们生活中有趣和快乐的情景有助于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来进行仿编和艺术创作感受爱的情感。对于即将踏入小学的他们来说一个“亲”字更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并体验同伴间!群体中的亲密友好,相信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表述会很丰富,情感体验也会很深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五

遇到困境,该怎么办,要怎样寻求帮助,是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常识,也是孩子从小就需要学习的能力。《请你快来帮帮我》这一主题就是从幼儿的这一需要出发选择的。

1.乐意根据故事《请你快来帮帮我》的情节发展,进行情景表演。

2.尝试扩展故事的情节,进行创造性表演。

3.在表演中,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语句《请你快来帮帮我》《快快拨打120,它会帮助你》。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语句。

1.故事图片。

2.小羊,牛妈妈,小狗,小兔的头饰若干套。

3.录音机,故事磁带。

4.事先把桌子摆放到活动室的四周。每张桌子上有一套小羊,牛妈妈,小狗,小兔的头饰。

1.复习故事。

教师:“请小朋友听故事录音,然后告诉老师,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着图片讲故事。”

教师:“请小朋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2.表演故事。

(1)示范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着图片讲故事。”

教师:“老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请两三组幼儿到前面表演。

(2)分组表演。

教师:“每张桌子上都有头饰,请小朋友选你喜欢的桌子,去表演这个故事吧。”

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对话。

(3)个别组到前面来表演。

教师:“哪个组想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可以多请几组)。

把材料留在活动室,以便幼儿自由选用。

本次活动中,通过示范表演和分组表演,让幼儿明白遇到困境时,怎样寻求帮助。通过表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六

1.观察画面,感知画面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以级重复的故事结构。

2.借助图片,感知动物出场的顺序以及动物的大小,完整阅读图画故事。

3.能与同伴友好的协商扮演角色,并根据故事情节,依次轮流出场表演故事。

《鼠小弟的小背心》ppt课件,各种小动物图卡,表演道具-小背心。

1.利用ppt课件导入情境,幼儿根据图片猜想故事

1. 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体会重复的故事结构

师:请你们看一看这个故事,然后告诉我,小背心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尝试复述故事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描述出示动物卡片)

3.根据动物卡片发现动物排列的规律

师:这些试穿小背心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邀请幼儿分角色表演

师:有没有人愿意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请1-2次幼儿表演。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角色的分配,注意轮流上场,注意表情和动作的使用,注意所说的话)

师:休息的时候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来表演吧。

本次是大班幼儿的语言活动,在活动中,由于教师讲故事的部分份额不够充分,对于动物们的表情和心情的理解不足,幼儿在表演时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其中让幼儿表达的机会也较少,使2句基本句式没有很好地体现,不过大班幼儿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也能根据故事情节生发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其中的对话进行解读并尝试说出来,说明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说,而是理解和创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七

1、在游戏中体验用多种方法进行7以内凑数,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会玩新授的游戏,敢于在游戏中大胆用沪语交流。

多媒体

一、学会沪语童谣,掌握游戏口令师(对全体幼儿):“在后面的游戏中,我要用上海话和你们交流,如果听得懂,也会说,就用上海话和我交流;如果听得懂,不会说,也可以用普通话和我交流;如果既听不懂也不会说,可以试着猜一猜,或者马上告诉我,我会用普通话再说一遍。你们觉得可以吗?”

(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开场白是为了告诉幼儿,活动中可以大胆用自己擅长的语言自由表达,即使听到教师说的是沪语,也并非一定要“逼”着自己说沪语,可以先给幼儿一个心理上的准备,然后逐步实现大胆用沪语玩游戏的目标,获得愉快的体验。)

1、学习沪语童谣,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游戏情节,使幼儿融入游戏。

师:今朝我是张伯伯,开了一家玻璃店,不过想要告诉依“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敲碎玻璃老价钿”。能听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试试看,跟老师一起用上海话说一遍。

(说完以后跺一脚,营造敲碎玻璃的声效。)师:呀!这是什么声音?

幼:玻璃真的碎掉了!

2、续编童谣。

师:侬把玻璃敲碎了,张伯伯我要生气了,请侬讲讲哪能办?

幼:要赔礼道歉;要赔钞票(引导幼儿一起续编沪语童谣的后半部分)。

“张伯伯,张伯伯,不生气;敲碎玻璃对不起,侬讲我要赔几钿?”

二、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

1、游戏玩法:

说完“侬讲我要赔几钿”之后,根据教师给出的价格,各方(幼儿分成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迅速抱团,凑到指定数量的队伍过关。

其中男生有1元、女生有2元。

(幼儿运用直接经验与代币法结合的方式开展游戏。建议14名幼儿中男女生人数不同,人数较多的性别所代表的币值较小,如男生人数多,则男生表示1元,女生表示2元。因为如果币值较小的那一方人数占多,那么同一数字可以出现的凑数方式则多,这对实现目标来说相当重要。之后的游戏中由于男女生比例不同而遇到不同的思维挑战,对游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选取了5名女生、9名男生开展活动。)2、游戏规则:

只有在念完口诀以后,才能开始凑钱。

在听到教师叫停以后,要迅速抱团,不能放开。

检验,“凑钱”正确的小组获胜。没有凑对,或者没有凑成功的幼儿可以站到教师身边。

三、玩游戏教师指导:

第1~3次玩游戏:凑3~5其中任意数字。通过游戏调动幼儿发现和挖掘多种凑数方法。

1、请价格凑正确的小组成员分别去检验其他小组。

追问:为什么有些小组人数不同?

(如凑4,有4个男生一组,2个女生一组,2个男生、1个女生一组,此处的追问让幼儿意识到光自己对还不够——“别的小组人数与我不同也能凑对吗?他们为什么能凑对呢?”激发幼儿思考原来凑数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小结:原来一个数字不仅仅只有一种凑数的方法。

2、师(对在每个回合中都没有凑成功或者凑错的幼儿):大家一起再念一次口诀,你们再来凑一凑,若是能凑出不一样的方法也算你们过关。

3、将幼儿凑价格的方法展示到ppt上,请大家一起来验证,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凑价格的方法。

凑成功的小组上台,没有凑成功的幼儿站到教师身边。

4、巩固与提升续编儿歌:“赔不出钞票难为情,大家一道帮帮伊!”

请过关的幼儿根据没有凑成功的幼儿的人数,随机组合,保证凑数正确。

(教师的机智之处在于可以根据已经出现的组合情况和剩下的人数,随机刻意增加“门槛”,提升幼儿的'思维,逐步引出一些幼儿没有呈现出的不同的凑数方法。如凑6的过程中,出现过:6男;2女2男;剩1女1男不成功。教师则可以要求这次只能让男生来帮忙,即可出现1女4男的情况,以此类推。)

补充规则:要看清需要帮助的伙伴的人数和情况,想清楚才能帮忙。一旦人数符合凑数要求就可以“解救”伙伴。

(在开始的几个回合的“帮助”过程中,幼儿往往会蜂拥而上,此时教师可以幽默地引导:“哇!你们每个人都给我这多钱啊,太多了,太多了!给这么多钱不一定能帮得了忙哦!”这样可以引导和告诉幼儿,这是一个团队游戏。其次,幼儿也会发觉,一窝蜂而上也不能迅速获取胜利。此时总会有几个“机灵刀的幼儿主动选择退出,站在外围清点人数是否符合要求,教师又可以继续引导:“瞧,台上还有一个小指挥在数着呢!这也是在帮忙哦。”教师在幼儿行动以后的指导,是在实际问题中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凑数习惯,以及不盲目帮助别人凑数等。)

四、总结与延伸

今天大家与同伴合作凑够了钱,赔偿“张伯伯”的玻璃,获得了成功,请和自己的同伴拥抱一下,和对手友好地握手。但在日常生活中敲碎玻璃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要懂得自我保护。今天的游戏我们用上海话来玩,我发现大家很快乐,下回我们再用上海话来玩其他的游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