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书信活动方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文锋留守儿童书信活动方案(汇总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守儿童书信活动方案篇一

公元6,晋襄公死后,他的儿子夷皋继位为君,即晋灵公。

当时,晋灵公只有七岁,便由相国、中军元帅赵盾执掌国政。

过了十多年,晋灵公长大成人,便亲自掌握国政。晋灵公生性残暴,生活十分荒淫,且又经常滥杀无辜。赵盾见了,十分着急,几次向灵公进谏,灵公当面不说什么,心中却把赵盾恨得要死。

当时,晋灵公十分宠信大夫屠岸贾。他和屠岸贾商议后,派了一名刺客去行剌赵盾。不料刺客来到赵盾府上,看到赵盾四更起来,坐在屋里等天亮上朝,不由被赵盾忠心为国的精神所感动。他不忍下手,告诉赵盾有人要谋杀他后,就一头撞死在一棵大树上。

晋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假意召赵盾进宫喝酒,想用一只训练好的猎狗咬死赵盾,不料诡计被赵盾的侍卫提弥明识破,当猎狗扑向赵盾的时候,提弥明猛冲上去,一下子就扭断了猎狗的脖子。晋灵公大怒,立刻下令武士们去杀赵盾和提弥明。提弥明非常勇敢,一个人保护着赵盾,一面还手,一面跑。提弥明一连杀了几个武士,但寡不敌众,终于被武士杀死。

赵盾幸亏武士灵辄相救,才逃出了宫。原来,赵盾五年前曾救过灵辄的命,灵辄才在赵盾危险的时候救了他。赵盾出了宫,正巧他儿子得了消息,率领家丁前来救应。赵盾脱了险,父子俩不敢再回相府,急忙出了西门,想逃到国外去。

碰巧,他们遇见了打猎回来的族弟赵穿。赵穿看到他们慌慌张张的样子,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赵盾说完后,赵穿说:

“你可不能离开晋国,我自有办法请你回去!”

赵盾不知道赵穿要干什么,心中很矛盾,于是又像点头,又像摇头地说:

“我暂时在河东等着。不过你得小心,千万别再惹出祸来。”

赵穿回到城里,用计取得了晋灵公的信任,又以搜罗美女为名,把屠岸贾支到外地去,接着,便在晋灵公到桃园喝酒游乐时,指挥卫士把晋灵公杀了。

赵穿马上把赵盾接回降城,赵盾便继立晋文公的小儿子里臀为国君,便是晋成公。

对于赵穿杀晋灵公这件事,晋国的百姓因为怨恨灵公,没有人责怪他。但赵盾觉得灵公总是个国君,谋害国君的名声实在太难听,对于世代忠良的赵家,真是清白的脸上抹了一块黑,成为他的一件大心事。

一天,他找来太史董狐,让董狐把记载朝廷大事的史简给他看看。董狐把大事记交给赵盾,只见上面写着:

“秋七月,赵盾在桃园谋害了国君夷皋!”

赵盾大吃一惊,说:

“太史,你弄错了吧!谁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杀的,那时我还逃亡在外,怎么能归罪于我呢?”

董狐耿直地说:

“你身为相国,国家大事全由你掌管,你虽说跑了,但没离开本国的地界。要是你不允许凶手这么办,那你回都后为什么不治他的罪呢?显然,这件事是你主谋的!”

“可以修改吗?”赵盾又问。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董狐头可断,此简决不可改!”董狐回答说。

赵盾听了,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留守儿童书信活动方案篇二

在上古时期,人们的名字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名人有孔甲、盘庚、外丙、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命名,这可能与当时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名字也越来越复杂,甚至代表了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因而,古人往往对名字的内涵慎重考虑。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汉末王昶为儿子与侄子起名的故事上得到印证。

王昶,字又舒,山西太原人。他开始时担任主管皇帝衣着的典衣官,后来又担任洛阳的典农官,主要任务是督导百姓开垦荒地。王昶为官期间,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他曾经写了二十多篇《治论》和十几篇《兵书》呈送朝廷,表明自己的治国主张。

王昶是个十分有修养的人,他提倡谦虚、诚实,反对骄傲、虚伪。他要求儿子学习当时北海人徐伟长不慕虚名、淡然自守的品格,学习乐安等谦逊与内省的长处。为此,他给侄子与儿子起名与字时,都颇费心思。

王昶给大侄子起名为默,字处静;二侄子名沉,字处道;给大儿子起名为浑,字玄冲;二儿子名深,字道冲。王昶还写文章告诫他们说:“我给你们起的名和字,是想让你们懂得,为人处世要遵循孔子和孟子的教诲,实现老子和庄子的主张。所以就以‘玄默冲虚’这些圣贤的基本理念做你们的名字。想让你们看到名字,就想到这些做人的道理,不敢违背。古时候,人们盛东西的器物以及几案、手杖上都有铭文或诫言,随时可以看到,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犯或少犯错误。铭文和诫言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的名字,能不顾名思义、引为借鉴吗?”

留守儿童书信活动方案篇三

1)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2)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3)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把爱献给每一个孩子。

4)踏踏实实地做,心中也踏踏实实。

5)用爱奉献一生。

6)不苛求过去,满怀信心对待未来;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7)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8)让青春在幼教事业中闪光。

9)爱心、微笑,用最真诚的心,做孩子们永远的朋友。

10)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11)信心加认真听讲加检查等于好成绩。

12)刻苦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诺言,也是一辈子的誓言。

13)育人铸魂益智强能。

14)爱每一位幼儿,在爱的国度里跟他们一同成长。

15)学习是一份收获。

留守儿童书信活动方案篇四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时光荏苒,转瞬间,又一个国庆已来临。此时的我,正伏案握笔,给你们写信。窗外树叶沙沙,勾出了我心底无限的思念。原本我们说好了的,这个国庆长假,你们可以回来陪我。但,工作的繁忙,终于没能让你们踏上回家的路。作为你们的女儿,我深深地理解你们的无奈,可还是免不了那隐隐的悲伤。

爸爸、妈妈,当我刚刚蹒跚学步时,为了生计和我将来生活的美好,你们离开了家到大城市打工,把我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虽然他们全心全意地呵护、培育我,但,你们能想到一株正在生长的却得不到父爱的阳光与母爱的雨露滋润的小草是多么的痛苦!现在,我13岁了,已是个步入青春期的女孩,我的.心里有太多太多的想法,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又不想让他们为我多操心,所有的话我只能闷在心底,无法倾诉。我觉得我就像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中那个孤独迷惘的钓鱼翁。爸爸、妈妈,好想这次国庆节你们回家,能够帮我卸下我的心负,让我重拾快乐,尽享天伦。但,我得到的,是又一次的失望。

上个月学校开家长会,爷爷、奶奶来与老师交流。当别的同学的父母围着老师急切地询问孩子学习情况的时候,我看到爷爷、奶奶站在一旁却不知所措[注: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那样子让我既心酸又伤心。长大的我,渐渐地与老师远了,跟同学也不近了,我把自己像蚕蛹一样包裹起来,以为那样可以让自己坚强一点,但我发觉,我错了,我越来越不快乐。

爸爸、妈妈,好几次想与你们电话交流,可一提起沉重的话筒,却欲言又止,千言万语埋在心头,不知从何说起。我的心情你们理解吗?我的状况你们又是否感到揪心?我是多么迫切的想得到你们的爱啊,就连早上上学的路上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听在我的耳里也成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爱你们的孩子:高xx

20xx,xx

留守儿童书信活动方案篇五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旽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老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遍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