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寻找教师的幸福感 寻找教师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09-18 作者:念青松2023年寻找教师的幸福感 寻找教师心得体会(汇总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每个教师都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能够有效地教育学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寻找、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够获得心得体会,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首先,教师在寻找心得体会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颗永不满足的学习心态。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上,应该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接触新的教育理念。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思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们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

其次,教师还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心得体会。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事业。只有通过实践,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和实践教学新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成功和失败,并进行反思。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教师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寻找教师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航者和引路人。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才能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最后,寻找教师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善于发现和借鉴他人的优点。教师是一个团队合作者,和其他教师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并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这样,教师能够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并与其他教师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智慧。

总之,寻找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学习心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学生互动,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只有通过不断寻找心得体会,教师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因此,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寻找教师心得体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进步和成长的机会。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二

“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三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初恋,它曾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美好回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生的变化,我们可能渐渐地将这段初恋故事深埋在心底。然而,当你是一名幼儿教师时,你会发现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初恋的感觉还是如此珍贵。因此,当我决定去寻找我的初恋时,我开始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成长。

第二段:寻找初恋

我从朋友圈里发现了我的初恋,然后我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他现在的情况,比如他的婚姻状态和工作情况等。我甚至向共同的朋友询问过他的相关情况。当我付出了越来越多的努力时,我开始思考到底为什么我要去寻找我的初恋。随着我的不断思考,我发现,我在寻找过程中感受到了令人惊喜的惊奇和兴奋,同时也开始更好地了解自己之前的意愿和愿望。

第三段:找到初恋

最终,我在某个社交平台上找到了我的初恋,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聊天。我们聊到了彼此的过去和现在,重新点燃了之前我们的感情。我们分享了许多人生的经历和成长,发现我们仍然有很多共同点。我们的聚会很特别,让我认识了旧日的自己和那个让我回想起不过往情的人。

第四段:得到的启示

这段寻找初恋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些成就都可能成为我们的障碍。我们需要时常回顾自己的过去,记住自己曾经的想法和愿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明未来的方向。同时,我们需要信任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坚定自己的决心和理想。

第五段:结论

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容易,但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时常清醒显现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带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寻找初恋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它不仅仅能让我们重温过去的美好,更能让我们回想起我们内心深处潜藏的那份梦想和欲望。这些体验和感悟将与我们一起成长,并在以后的岁月中,秉承着这些智慧和成长,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四

“这次我又考差了。”大家总会在考完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几乎所有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比起起每次考完试后说一句这样的话,大家有没有试着去改变呢?那不妨让我们看一看这些人是怎么做的吧。

早上是读书的好时间,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拥有10分钟的读书时间,相信这时大家总会听见一道响亮的声音响彻耳边,循声望去你便可以看见端正站着的李同学。他一只手里拿着英语书,另一只手拿着红笔,一边认真的读着,一边在书上勾画批注着。他无视了身边看来的所有目光与嘈杂的环境,只是专心的低着头读着自己的书。可别小看这短短的10分钟,这10分钟内你可以背下一小段英语课文,记住1单元的单词,背下一首古诗……在这10分钟内你可以干这么多事情,你又怎能不好好利用呢?李同学为我们很好诠释了好好利用这10分钟认真读书的作用,所以他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熟练,在课堂上总能积极回答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步入初三,我们的学习任务变得繁重。在课间,你一定可以看见这样一道背影:她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的干着自己的事情。她时而拿起笔,奋笔疾书;时而放下笔,脑袋里认真的思考着。每当下课时她不会随意走动,而是一定在利用着这零散时间做着作业或刷题复习。她就是杨心怡。大家以前对她的认识可能是在她几乎每次考试都做不完试卷上;下晚自习后,她总是还要在教室里留几分钟,做着没写完的作业;有时甚至还要带回寝室。但是现在她懂得了利用课间的十分钟,知道了珍惜时间。那次她站起来说:“我很好的利用了课间时间,在晚自习之前就已经做完了一科多的作业。”她的改变不仅仅是利用时间做完了繁多的作业,我还看见了她在寝室学习时总是刷起了数学题,复习起了英语,巩固每日所学的内容。或许她也就是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好成绩。

认真早读,好好利用零散时间,这两点看似很小的事情,却也与我们的成绩高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做一天不算什么,但像李虹霖那样一直坚持认真读书,像杨心怡那样一直坚持好好利用时间,也就成就了他们不错的成绩。

如果想要考一个好成绩,达到自己的目标,那就先将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吧!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五

寻找福气是每个人生活的目标,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积极主动地寻找福气,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以下是我个人对于寻找福气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学会感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感恩,感谢学生、家长、同事和上级的支持与信任。他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力量,他们的信任是我们不断成长的动力。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学会感恩,我们就能从中寻找到福气的源泉。

其次,要坚持不懈。福气并非可遇不可求,而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耐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常常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备课、批改作业和与学生进行交流。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放弃,我们终将会收获成功和福气。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乐观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

第三,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是我们事业的核心,也是我们寻找福气的重要对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增强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进而更好地影响和教育他们。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和问题,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引导。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寻找到福气的线索。

第四,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引路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学习与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从而获得真正的福气。

最后,要善于总结与反思。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有善于总结与反思,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我们要及时进行教育经验的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与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只有不断总结与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寻找到福气的方向。

总之,寻找福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学会感恩、坚持不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善于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找到福气的源泉,成为一名成功而有价值的教育者。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六

十六年前,余秋雨老师和凤凰卫视的工作人员们一起踏上了探访人类文明的荆棘之路,感受千年文明的起落兴衰。十六年后,在父亲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这本书。拿起这本父亲曾经在多年前读过的书,一阵时间的沧桑感不禁飘过。十六年很长,从二〇〇〇年到现在,我们生活的变化翻天覆地;十六年很短,和那些曾经繁盛了几千年的文明相比,这只是一粒尘沙。好像已经习惯了按年月度日,余秋雨老师一行人的旅途四个月有余,乍一看不算太长,但他用这一本厚厚的文字把一步步思忖着文明的旅程融进了时间这条苍老的长河。

翻开书,父亲当年的圈圈点点映入眼帘,这是对这次行程最好的注释。起初我并未对这次旅程有特别深刻的理解与印象,只是觉得这次活动很有创意很新颖,但却对余秋雨老师为什么参加这次活动而感到不解,为什么一个人会不辞辛劳,不顾危险,用行车这种方式完成对文化遗迹的考察?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深深地体会到,这是因为一个文化学者的责任与良知。在书上我又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抚摸历史,抚摸文明,就是在鼓励自己。

去探索古代文明消亡或传承的原因,去比较古代文明和年轻文明的相似与异同,去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经历五千年风雨沧桑却仍旧焕发生命力的奇迹。

这样应该会对历史和文化有所敬畏与反思,应该会对当下和自身有所了然。余秋雨老师在自序中的一段话我很喜欢:“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好像又是专门说给年轻人听的。忽然想到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这是一场按照当年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徒步穿越戈壁的比赛,全长好几百公里,和余秋雨老师的行程有点像。又忽然想到了央视记录频道的一段广告词:

路为纸,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

希腊——梦醒时分

游记的第一站便是希腊。一提到希腊,首先映入脑海的可能是熊熊燃烧的圣火,波光粼粼的爱琴海,还有气势恢宏的巴特农神殿了。余秋雨老师对它们的描写已非常细致,在此就不赘述了。关于奥林匹亚的叙述我倒很感兴趣。

古代运动会发源于希腊的奥林匹亚,这里还保留着竞技场的遗迹,虽然老旧,但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到当时的壮观与辉煌。为什么运动会会发源于这里?因为在希腊文明中,“健康是他们的宗教”,“把智力健康,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再结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的理想。”这也正是中华文明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很少关注个人的发展与完善。既然这是文化遗留下来的不足,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从自身去改变一下呢?有很多问题不是没有办法实施,而是没有办法清楚地认识。

希腊很美,真的很美,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希腊早已是经过痛苦沉淀过的美,这种痛苦包含着希腊人和希腊文明被统治和侵略的血与泪,美得干净,美得悠闲。如果把古代希腊比喻成一场梦,那么现在的希腊便是梦醒之后眼中的光芒。余秋雨老师关于雅典城邦衰落的评论脍炙人口:“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是它与周际的生态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它注定要与野蛮和愚昧为邻。如果两个方面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必定时时起战火;如果两个方面属于同一个政治范围,必定天天有内耗。由此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孝文帝改革,很有道理。

埃及——一直神秘下去

余秋雨老师关于埃及写了很多思考与感悟,就来写写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吧。

埃及的代表是金子塔,很多金字塔至少建于四千年前。历经了四千多年的风雨洗礼,金字塔不仅岿然不动,而且石方之间连一个薄刀片划进的细缝都没有。这样的世界奇观,却因为史书和文字的消失,没有办法被解读。偌大的金字塔只能寂寞地坐在原地,接受着人们的赞誉和惋惜。

曾经辉煌一时的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源头,有令世人震惊的众多遗迹,竟然就这样消失了。“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中华文明在历经了岁月的冲刷后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文明如果追求神秘和封闭,结果只能故步自封,终于难以为继。”“中华文明之大,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它的普及企图和传播力量。”文明传承的载体可以是书本,可以是建筑,可以是故事,但最根本的媒介还是人,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继承,创新,发展。由此联想到现在讨论的“西化”问题。中华文明向来包容,吸收了如佛教等众多外来文化,发展至今,文化交流不应成为一种障碍。但很多人凭着自己对文化的一知半解,用西方的观点对中国文化指手画脚,有些可悲。我认为文化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已经掌握一种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也不至于丢弃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呢?因为浮躁。新事物这么多,新思想这么多,而现在的社会如同跑步机一般容不得人们有半点的喘息和思考,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倒也变得“单纯”起来,凡事利己就好,就像在二〇〇四年新闻调查中的一个煤矿老板,哪里会把环境放在眼里中。一想到现在还有许多浓浓黑烟从工厂的烟囱中冒出,就觉得一丝哀伤。

以色列——绿洲的国度

一说到以色列,耶路撒冷必须要提到。作为三大宗教圣地的耶路撒冷承载了太多。灾难一次次降临在它头上,它就这样不断被摧毁,重建,摧毁,重建,直到现在这个苍老的模样。但以色列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耶路撒冷,因为这里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历史与故事,而是以色列这个国家。

以色列四周都是沙漠,但以色列人却在这些寸草不生的沙漠中种出了蔬菜,水果,不仅自足,还大量出口欧洲,用的正是滴灌技术。尘黄的沙漠硬是被装点得五颜六色。余秋雨老师称这是“向自然争夺”。当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关系非常紧张,经常发生流血事件,寸土必争,但这些和“向自然争夺”相比,是不是过于渺小了些?人类诞生才多久,就在自然面前彼此争斗,你死我活。而自然呢?只是笑笑,在它看来只不过几天的时间,连胜利者的踪影都会消失。一个成熟的文明不应该是这样。就像余秋雨老师所说:“当人们终于懂得,笼罩荒原的不应该是战火而应该是暖棚,播撒沙漠的不应该是鲜血而应该是清泉,一切就走上正路了。”

不要流血。但不得不说遇刺身亡的以色列拉宾——一位呼唤和平的老人。余秋雨老师和他的妻子在悼念墙上用汉字写了三遍“和平”。这样的虔诚与气度让我敬佩,这样的文明让我自豪。

但愿全世界的文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能如此。

约旦——在缝隙中生存

约旦和以色列相同,也是一个沙漠上的国家,但它百分之八十是不毛之地,仅靠着约旦河旁的公路维持着脆弱而坚强的生命。地理上的劣势使约旦别无选择,只能在贫困中挣扎。但即便如此,约旦几乎所有人都在缅怀一位国王——侯赛因,他用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给约旦人民带来了和平与安康,并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不同文明而言更是如此。每种文明所处的生态不同,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不尽相同。作为中华文明子民的我们,不必太过担心像约旦那样没有选择的问题,相反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目前所用有的。又突然想到,不论是什么形式的侵略,都是把一种文明强加在另一种文明的头上,结果呢?大多两败俱伤或者胜利方也没捞到多少好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两千多年前先秦诸子告诉我们的哲学。

那么文明也应该一样,心存感激,尊重他人。

伊拉克——可怜与无知

如果说希腊文明闪耀着光辉,那么比它还早绽放的便是埃及文明,比埃及文明还早的则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之一的底格里斯河便流经伊拉克。按理说伊拉克所在地区的历史久远,应当有所继承和发展,但事实恰好相反,这里全都是被枪炮毁灭过的痕迹,包括文化。文明消亡的表现之一便是权力和利益凌驾于文明之上,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人民的思想也变得麻木,只有服从与仇恨。这里当然有国外强权政治的影响,但那些吃得肥头大耳,住在和卢浮宫差不多奢华的总统府的官员们,他们的责任呢?在这片国土上,我看到了文明被所谓的“文明”裹挟,却只有哀叹的份。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于任何一个国家。

伊朗——学会和平与宽容

伊朗也算是一个王朝更迭频繁的国家,但其中有几个统治者因宽容仁慈而出名——居鲁士和大流士。公元前六世纪的米底王国被来自波斯的居鲁士征服。居鲁士不仅解放了当初被尼布甲尼撒掳掠来的数万犹太人,还对各民族的宗教及其尊重。这在当时以残酷为代名词的巴比伦实属罕见的。他的后继者大流士倡导天下各国应平等往来,和睦相处。他们共同倡导的和平睦邻关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纵使时间流去已有千年,这两位统治者的执政理念被永久的记录在史册上。

尽管两位统治者只是伊朗史上的一瞬,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给伊朗的文明增添了一丝和平宽容的色彩。和平的意义不用强调,宽容也无需赘述,可能是我比较喜欢政治吧,我把二者在政治方面的功效看得比较重。我想起了唐太宗,想起来他对少数民族的和平外交政策,最终的结果非但不是战争,反而是“天可汗”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又想起西方国家宣传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发展起来就一定会和其他国家血刃相见吗?中华文明的根源主张和平自守,战争在人们眼中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一种文明企图通过暴力手段获取财富,那么它最终要么走向灭亡,要么被众多力量所制衡,终究没有称雄时的威风凛凛。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和平宽容倒成了避免走向毁灭的良药。

不管于国家还是一个人,和平与宽容都是一种成熟后的道德。

巴基斯坦——发现和玄奘

巴基斯坦什么最有意思?车。说的确切一点是改装车,说的形象一点是棺材车。关于对棺材车的记述余秋雨老师已经写了很多。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的人们热衷于把车改装成这个样子。余秋雨老师没有说,却论证了美与丑的关系。这就给我留下了广阔的猜测空间。这究竟是当地的贫穷导致的还是文化导致的?如果是贫穷的原因,买辆车已很不容易,更何况改装还是一大笔费用?如果是文化原因,为什么在曾经诞生了犍陀罗这一伟大艺术瑰宝的地方,人们的审美观念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既然人们都愿意把钱花在改装棺材车上,为什么不愿意投资教育呢?赤脚流浪的儿童满街都是。真不知是碍于面子还是承认了自己的贫穷而引发的心理上的畸形竞争。所有的一切都不得而知。

当然以上的猜测全部是出于我个人的无知,所谓无知者无畏,不知是不是像我这样。

但贫穷和奇怪的审美在这片土地上变得渺小起来,是因为这里有法显和玄奘来过的地方。文明不是流行于一时的景物,而是贯穿在骨子里的坚强。在现在的探险队员都认为艰苦危险的路线上,法显和玄奘两位僧人进用脚步度量出山的高低,路的长短。

首先惊异于他们是靠什么挺过了这段旅程。余秋雨老师曾经说,古代中国走得比较远的有四种人,一是商人,二是军人,三是僧人,四是诗人。其中具有明确的文化意图并能远行的只有僧人。僧人成了文化传递的使者,而鼓励他们的正是文化本身,换句话说,便是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想到许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记得白岩松曾经说过,有一亿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有一亿人说他们信仰各种宗教,那剩下的人呢?好像没有信仰。不知道现在社会上的浮躁和信仰的缺失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就想想法显和玄奘当年走过的路和他们的心吧。

重新说说这两位僧人的远行。正如余秋雨老师的这句经典的总结:

“一切深层沟通都不能仅靠文字资料,而必须以脚步、目光乃至整个血肉之躯作为船筏。”

印度——矛盾的集合体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是一个曾经让无数僧人神往的地方,但在余秋雨老师笔下,我感受到的印度,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它有童话般美丽、杰出的建筑泰姬陵,有曾经领导印度走向民族独立之路的圣雄甘地,有释迦牟尼苦心悟道的菩提树,但是,它也同样面临人口爆炸带来的危机,也遭受着大范围的整体贫困,也有严重的污染和落后的管理……当所有的一切都融合起来,不论古今,不分先后,就形成了现在的印度——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但在我看来,现实问题的严重性掩盖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印度文明,因为没有一种文明适合生存于这样的状况之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也是我认为的任何文明的基础,不因别的,只因文明最重要的载体还是人。

贫困会给一个国家带来很多灾难,包括物质上的和思想上的。希望印度能够率先解决人民的贫困问题,这样以后谈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结语——思想的启示

读完了,感觉很快。余秋雨老师的这本书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整个旅程的险象环生,许多文明的起落兴衰,每一篇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每一篇都蕴涵着新的思考,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位文化学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读来永远新颖,不会困倦。

其实这本书的读后感写得很费劲。余秋雨老师在每一篇中的思考都发人深省,足以让我豁然开朗,每一次都伴随着原来如此的惊喜和深深的佩服。我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阅读的,更像是一次思维的启迪或扫盲运动吧。要提笔写,真不知该写些什么。但有一点我要感谢余秋雨老师,他让我感到了自己还很无知,他告诉我在探索的道路上我还很渺小,他教给我以后要虚怀若谷,不要狂妄自大。读一本好书,可以读出人性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有两点我比较感兴趣。

一个是文明与权力的关系。一直以来我认为文明滋养了权力,权力只是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权力的运作会导致文明的兴盛或衰亡,但它们仍然是从属关系。如果权力导致了文明的毁灭,那么应该从文明自身找原因。而余秋雨老师讲到:“文明和权力毕竟是两个秩序系统,至少在古代一直没有找到协调之路,因此两方面迟早产生抵牾。两方面的力量越强,抵牾也越严重,而严重抵牾的结果必然是严重失序。”原来它们之间还可以分得再开一些。不是所有人文灾难都是文明的错。

还有一点就是文化学者的责任。以前我一直以为文化学者的工作大多应该在研究浩如烟海的典籍,有时联系中外,贯通古今,解读文化的深层含义。然而余秋雨老师以车轮考察各个文明的方式逐渐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文明需要传播,文明需要交流,文明需要借鉴,文明需要自省。“人生太短促,要充分理解一种文明已经时间不够,更何况是多种文明。于是大家都变得匆忙,而匆忙中又最容易受欺,信了一些几经误传的信息作为判断的基点,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的文明。因此,应该抓紧时间多走一些路,用步履的辛劳走出受欺的陷阱。”那么,对于我们,这年轻一代,老祖宗留下的千年遗训没有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七

第一段:引入话题

人的一生中,寻找自我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一直是人们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陷入功利性的追逐,很难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最近,我在一次心灵启示的课程中,接触到了一种有关“寻找灵魂石”的思想,这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探索自我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人的内在最真实的部分就是我们的“灵魂”。而“寻找灵魂石”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探寻我们内心深处的真诚与善良,找到那块属于自己的灵魂石。这块石头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找到,它包含了我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等。探索自我,找到自己内心的真诚与善良,才能走上一个更加完整、幸福的人生道路。

第三段:克服挑战

寻找灵魂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会遇到各种挑战,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内心和不断克服的勇气。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曾面临无数困难和挫折。但是每次我都告诫自己,不放弃寻找自己真正的内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那块属于自己的灵魂石。正因为坚持不懈,我成功地找到了它。

第四段:实现个人价值

寻找灵魂石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人的价值,用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去改变世界。通过寻找灵魂石,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致力于从事教育工作。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寻找灵魂石,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发挥最大的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第五段:感恩与传递

在寻找灵魂石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感恩与传递。感恩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有在感恩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在寻找灵魂石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传递正能量,帮助更多的人走上寻找灵魂石的道路。

在我重拾寻找灵魂石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喜悦,也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与付出,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寻找他们的灵魂石,实现更完整、幸福的人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寻找灵魂石的旅程只有自己才能走,但是我们可以相互携手,共同成长。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篇八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真是太感人了!

就在这一个晚上,《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的主题是:“我们众里寻你,爱是唯一的指引”。《最美孝心少年》主要讲述了:黄凤、赵文龙、吴林香、徐沁烨、林章羽、何秀巡姐、弟、高雨欣、路玉婷、龙花、邵帅、王芹。十位孝心少年真实、平凡动人故事。

看完《最美孝心少年》后,我明白了: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