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 初三化学溶液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3-08-28 作者:翰墨2023年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 初三化学溶液教案(精选7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篇一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会识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溶解性的涵义。知道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也与外界条件有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进一步练习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和振荡试管的操作。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托盘天平、量筒(10

ml)、烧杯、试管、药匙。

高锰酸钾、淀粉、硫酸、医用酒精、硝酸铵、硝酸钾。

四、教学过程

[当堂配制并展示下列几种液体]

(1)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搅拌均匀;

(2)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淀粉并搅拌均匀;

(3)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硫酸并搅拌均匀;

(4)浓度为70%的医用酒精。

生甲:属于溶液的'有高锰酸钾溶液、硫酸溶液和酒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中,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硫酸溶液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师:__×回答得是否正确?谁有补充?

生乙:应该叫做高锰酸钾水溶液、硫酸水溶液、酒精水溶液。

以上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进行讨论,提出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巡视,不时地参加同学间的议论]

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篇二

1.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投影仪、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

〔演示〕实验三

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显示投影卡片:

〔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篇三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指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最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5)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如硫酸铜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蔗糖溶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一般为水。

(6)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 na2o,so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 naoh和h2so4,因此溶质是naoh和h2so4,而不是 na2o和so3;将足量锌粒溶于稀硫酸中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znso4),若将蓝矾(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是硫酸铜(cuso4),而不是蓝矾。

中考化学知识点口诀记忆

中考化学知识点:酸碱盐反应 

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定义


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篇四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植物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4.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篇五

(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

(5)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篇六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试剂,准备蔗糖溶液、食盐水、果汁各一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海洋图片,由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物质,而我们又看不见他们的存在入手,引入我们要探究的课题—《溶液的形成》。

1、 探究实验一:老师演示蔗糖分子溶解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些固体跑哪里去了?观看物质溶解的微观模型图,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设置真实的情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生亲身体验,并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师生互动1:

(2)观察溶液是否分层,得出溶液的另一个特征;

(3)

问:形成的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

答:能(不能)

老师给出答案并说明原因

(4)问:此时的液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答:混合物

总结:通过上述探究得出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思考:如何判断一种液体是溶液?

溶液概念的建立,注意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想,遵循了由宏观到微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强化对溶液特征的理解。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过渡。

师生活动3: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表格,得出结论(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学习对比实验方法。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等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溶质、溶剂判断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充当的角色可能不同。

师生活动5:既然已经知道某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区分,再引导学生进行溶液命名的探究,说出命名的原则,根据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 巩固练习:

课后小结

学生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总结。

化学溶液颜色总结初中篇七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

1、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 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这三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

师:利用胶片展示完整方案。

结论: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

师: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 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

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

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 物质溶解度大。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总结。

3、溶解度曲线。

师:用胶片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

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 溶解度为110克。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我与书的故事演讲稿三年级 我与读书的故事演讲稿(精选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最新治安防范演讲稿(精选5篇)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演讲稿模板

    2023年苹果的演讲稿(通用10篇)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

    冬至的演讲稿(汇总5篇)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以下我

    一年级交友自我介绍演讲稿 小学一年级自我介绍(精选8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

    最新父母沙龙演讲稿(汇总5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读张謇事迹有感(汇总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最新大学一年级学生演讲稿简单(优质10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最新教师家园演讲稿三分钟 爱我家园演讲稿(优质10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小学生拒绝浪费食物倡议书(通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