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实用9篇)

时间:2024-01-21 作者:储xy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一

唐太宗善于深入官吏的心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曾语重心长地对臣下说:“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唐太宗告诫大臣,贪婪的人其实不懂得爱财,不懂得贪财的危害。他说:“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唐太宗“谈心式”的廉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代历史上清官举隅

“以不贪为宝”的子罕

宋国有人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其宝也。不若各有其宝”。一个“各有其宝”的推辞,让保廉者保全操守,令送玉者心悦诚服。

“一钱太守”刘宠

东汉刘宠曾任会稽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

“悬鱼太守”羊续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五代清郎”袁律修

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二不尚书”范景文

明代的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三汤道台”汤斌

清代著名清官汤斌,为官多年,崇尚简约,两袖清风,他在担任陕西潼关道台期间,廉洁自律,居家简朴,一日三餐不离清水豆腐汤,加之他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了汤斌“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的说法,“三汤道台”的雅号就此广为流传。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二

1.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时伤世、昔盛今衰、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厌恶官场黑暗等。

3.壮志难酬、悲叹年华消逝、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等。

4.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谭臣心志的告白等。

5.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抒发闲适轻吊等。

6.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杨木、激愤等。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泥人、对偶、对比、夸张、梵文、反诘、反复、排比、饮用、顶针、互文等。

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平白如画、不事雕饰、通俗流畅、形象生动、典雅绮丽、含蓄隽咏、简洁洗练、活泼明快等。

1.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豪放飘逸、沉郁顿挫、豪放、婉约、隽秀、单元、闲静、恬淡优美、清新自然、雄健高峻。

2.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远等。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钊颖、伏笔铺垫等。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语文考试中古诗欣赏常用术语,相信大家一定能牢记。术语在手,考试不愁。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三

反腐与倡廉,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反腐必须倡廉,倡廉的基础是切实的反腐。历代王朝在与腐败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惩于事后、防于事前、防惩并举的反腐思路。在中国古代林林总总反腐倡廉的具体措施中,如下四个方面对于当下反对腐败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其一,正人先正己,养廉先养心。

在私有观念还存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欲求,都有人性的弱点和阴暗面。如果人的欲求得不到有效约束并超过合理的界限,腐败就容易滋生。治腐先治心,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只有扎好心灵篱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淡泊名利,抵御诱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提出了许多治腐心、养廉心的思想认识,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儒家把人生目标定位于成仁成圣,主张官吏要正身修己,仁民爱物,这些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校教育和相关考试制度浸润到人们的心中,起到了很好的防贪拒腐的作用,中国古代一些清官廉吏,如东汉的杨震、明代的海瑞都是儒家文化的忠实信奉者和践行者。宋代吕本中撰写《官箴》,强调“为官之法”,惟有清、慎、勤。包拯以遗训的方式为子孙立下规矩,“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周公把商纣王作为反面教材,规劝周武王、周成王要敬畏天命,要立君王之德,不可贪图安逸,弃德任刑,这些教育内容都保留在《尚书》中的《多士》、《无逸》、《多方》等篇章中。

其二,表彰廉吏,斥责贪官。

在中国古代社会潜规则盛行,要做一名清官廉吏确实不容易,压力很大,要抵御金钱美色的诱惑,要排除大大小小权力的干预,要摆脱复杂人情世故的羁绊。为官清正廉洁,就意味着要失去许多物质利益,甚至可能失去权力,失去朋友,失去亲情。从中国古代倡廉的历史实际看,表彰清官廉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失为倡廉行廉的有效办法。

司马迁《史记》设立《循吏列传》以后,历代正史大多设有《循吏传》《良吏传》,宋代费枢专门撰著《廉吏传》,让“以不贪为宝”的子罕、“一钱太守”刘宠、“二不尚书”范景文等廉吏彪炳史册。历代封建统治者也都注意褒扬“廉吏”、“循吏”,通过增秩、升迁和死后追赠追谥等方式,树立廉吏的形象,通过廉吏的言行表率作用给予社会正能量,弘扬正气,荡涤官场歪风邪气。汉代南阳太守召信臣节俭清廉,为民兴利,人称“召父”。蜀郡太守文翁兴办学校,勤政为民,政声显著。汉哀帝下诏为文翁立祠,又命郡二千石官员奉祀召信臣坟冢。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后追赠“武穆侯”印绶,谥为“忠武侯”。

与表彰廉吏相对应的,是对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谴责和鞭挞。我国历史上早期称贪污为墨罪,也称赃罪,“贪以败官为墨”,贪腐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污黑不净。《诗经》对那些居官行贪,或凭借政治地位和权势攫取各种非法利益的贪人用“败类”予以贬斥,表明人们对于贪腐的憎恨和厌恶。明清时期文学家更是把百姓对贪腐的憎恨融入小说、戏曲、笔记之中,嬉笑怒骂。

清廉光荣,贪腐可耻,表廉吏,斥贪官,一褒一贬,让清廉者名垂史册,将贪腐者钉上历史耻辱柱,善恶彰显,是非明辨,引导人心向善。

其三,立制反腐,巡察地方。

官吏的道德自律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腐败,但这种软性约束弹性很大,效率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中国古代政治家们也领悟到,只有依靠较完备的法制,才能保证行政机构的有效运行,有效遏制腐败和处置腐败。所以,无论是皋陶之刑、《禹刑》,还是《秦律》、《唐律》对贪腐都有明确的惩罚规定。在防治腐败的制度中,最有创新意义的,一是察举、考试任官制度,二是刺史巡察郡县制度。

防治腐败首先要把好官吏的入口,选出贤能的好官,建立一套良好的官场“准入”制度。什么样的官是好官?一是有“德”,二是尚“清”,即廉洁。为了选到高素质官员,在先秦时即出现了“察举”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推荐官员。这种察举手段,民间叫“举贤”。两汉时期,察举贤良方正已成为官员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防止“察举”中有违规行为,先秦时的秦国就规定,如果所推荐的官员“不善”,推荐人也要治罪,在汉代则叫“连坐”,即举贤者要负终身连带责任。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取士制,都是古代为了选拔到“好官”而采取的手段。其次,对官吏进行有效监督,形成权力的制衡。汉武帝设立十三部(州)刺史,刺史受命于皇帝,代皇帝定期巡察地方,以“六条问事”,主要巡察地方二千石等高官的腐败行为。刺史虽然只有六百石,但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守相,行政级别虽低,但任重职大。刺史巡察郡县,对于整肃吏治,发现和震慑腐败,笼络民心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四,铁腕治贪,形成威慑。

在中国古代,遏制腐败的一个手段就是重典反腐,甚至运用严刑酷法惩贪。夏朝时定了“昏、墨、贼、杀”之刑,贪墨之官是要掉脑袋的。商朝凡是收受贿赂的贪官都被列在淫风中之“货”罪,要处以墨刑,即在贪官的额上或脸上刺字,以示羞辱。西周把官吏营私枉法、贪污受贿等列为“五过之疵”。

汉代重用一批铁面无私的循吏,对贪腐者进行定向打击。北魏规定“枉法十匹,罪之以死”,仅太和八年被处死的贪官就达40多人。明朝更是重典治贪的典型。在《大明律》《大诰》之外,朱元璋组织人员编写了《醒贪简要录》,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朱元璋反腐惩贪的决心大,力度强,措施有力,对于贪腐者确实起到了强烈震慑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四

(由第一单元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入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

2.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让学生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5.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中景、理、情。

自读法,讨论法

(一)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审美想象的过程有三种方法

1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什么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

2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3、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二)缘景明情

1.篇幅短小,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

2.意象跳跃性大,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3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举例:

1.李白《蜀道难》中写蜀道的难行,山势的高危,通过神奇的传说和瑰丽的想象,并非生活中现存之物、实有之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那个奇幻的世界,天马行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李贺素有“诗鬼”之称,她在七言歌行的创作上,追求意象怪诞、构思奇特、词才华艳、结构跳跃、境界奇幻,形成一种光怪陆离的意境。李贺《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歌行体。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直接描写了音乐的音色和表情。“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还通过天上人间的想象描摹音乐带来的感受,间接地描写音乐。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习俗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广西省: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霑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普渡: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

放水灯:是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戏水溺毙或船员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陆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顾水中的'。台湾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每年中元节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

抢孤:台湾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抢孤”的活动,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四边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抢到的队伍获胜。这项活动在头城中元已成为最重要的活动,并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参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六

古代诗歌鉴赏 一 测试要点 1.鉴赏古诗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内容,如果连内容都不懂,那其他就都谈不上了。怎样才能读懂内容呢?当然先要看诗歌的题材,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是写景的还是抒情的;再看具体的人、物、景。同时咏史的,还要看作者是客观评价呢,还是借诗咏怀呢? 请看1994年这道高考试题: 对下列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第二句表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用,极富艺术感染力。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 ”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诸葛亮。

该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词句的意义。答案为d.这首曲为元代诗人阿鲁威,题目是《双调·蟾宫曲》。a项“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语出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该项的意思与原诗完全相符。b项的干扰因素较大,《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故此处有人认为错了。其实从当时的历史形势来看,主要是曹操与孙权之争,刘备连立足之地还没有呢,刘备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c项“便成名八阵图中”一句出自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指由田、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诗歌前两句正式说明了诸葛亮在辅助刘备创业中的功勋。d项是对最后一句的分析。该项的分析偏离了愿意,该句是紧承对诸葛亮的描写而来的,又对魏、吴、蜀三方作了一个小结,并非指明刘、孙、曹三位英雄。

3.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有构思立意方面的,也有语言修辞方面的,了解诗歌的表现技巧,更有利于理解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如1995年高考试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的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响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有形象的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的鉴赏能力。答案为c.a项考查理解这首曲的结构,b项考查理解词语运用的作用,d项考查鉴赏作品的风格,对照这首元曲,这三项都是正确的。c项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楚该曲的基调。这首曲虽然风格雄健、高昂,但全诗主要是对历史做出客观的评价,并非要表现什么“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业”。

(一)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合画面。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夜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色。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他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香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的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两首诗都巧妙的以“螺”作比,但一首将浩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得青螺,一首将倒影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五)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 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船。“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试题分析]

(一)答案为c.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能力。宋代赵师秀的《约客》,写的是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景。前两句描写环境:黄梅时节,雨多天闷,长满青草的池塘里蛙声不断。雨声、蛙声为什么特别清晰?原来是他在静候着友人的到来,夜越深,声音就越显响亮。第三句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最后一句只是写了诗人的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的细致入微。由于孤独一人,下不成棋,“闲敲棋子”,正体现了主人公孤独中的苦闷,而不是如c 项中所说的“表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

(二)第1题,答案为c.能力层级e极。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杜甫很喜欢用这种题个,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种景色,两副对联,十分工整,但合起来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这首《漫成一首》写月夜泊船,写夜景,但作者并没有从天上之月写起,却先写水中之月影“去人只数尺”,意思是说月影靠船很近,与“江清月近人”意境是完全一致的。第二句写船中樯杆上挂着照亮的灯,在灯光下,显得宁静、柔和。可见此时的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平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这两句由“江月”到“风灯”,由远及近。接着三四句又由近移远,写到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非常和谐。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的诗人猛地惊醒,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但读者的感受恰还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c项的错误有两处:第二句中的“风灯”,是一种有罩子能防风的灯,并非“江风吹打桅灯”;如果把它与前一句“江月”相对应来看,也不能理解为动作。

第二处是,这一句写的还是静景,说它与第一句的“静”“对比鲜明”,也是不当的。第2 题,答案为c.能力层级e极。题干上将《漫成一首》在写作上的特点已经说明,即每句写一景,四句分别写了越、灯、鹭、鱼四景,而四景又组成了统一的意境。c项诗中分别描写了丽日、花草、飞燕和鸳鸯四景,动静结合,组成了安谧、宁和的意境,与原诗确有异曲同工之妙。a项诗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只有前两句写了两景,而后两句是述怀。b项诗为唐朝裴度的《溪居》,写了“清溪”、“古木”和“水禽”三景,第四句“红尘飘不到”不能算写景。d项诗为柳宗元《江雪》,前两句写了两景,后两句合起来才算一景。故这三首诗的写法与杜甫《漫成一首》诗写法都不同。

(三)第1题,答案为b.第一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是说平时很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庭院和小路上都长满了荒草。该项却理解为“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原因是对“少”字理解错了。第2题,答案为c.该项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没有错误。第二句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完全正确。因为首联只是写了李凝所居的环境,并未有“隐逸思想的流露”。

(四)这道题选了两首唐诗作比较鉴赏分析。第一首《望洞庭》,诗人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诗的大意是:澄澈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秋夜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一派宁静和谐的境界,迷蒙的湖面仿佛是一面未磨的铜镜。在皓月银辉之下,山越显青翠,水越显清澈。山与水浑成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第二首《题君山》,诗人从水中的倒影来描写,并生发联想。起笔先描写君山的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洞庭比作湘水女神的妆镜,把君山想象成镜中映出的倒影,女神正对着妆镜欣赏自己的秀鬟。诗的大意是:广阔的洞庭风平浪静,烟波浩淼,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是多么凝重,凝视倒影,只见翠山不见碧水。这大概就是水中女仙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映的君山多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第1题,答案为b.本题考查对诗中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级。这两首诗描写的洞庭,角度是并不相同的。雍诗所见的景象完全是在白天,并无半语出自月夜。所以“烟波不动”没有写月光下的景象。第2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鉴赏能力,能力层级e级。这两首诗意在描绘洞庭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刘诗高旷超俗,雍诗精巧清丽,但无论是哪一首,要说是读后就能“油然而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可能过于勉强了。

(五)答案为d.本题考查是个鉴赏能力,能力层级e级。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代托咏蝉寄意的名作。诗歌并未写景,哪里来的“ 寓情于景”?“事、景、情、议融为一体”的说法更是完全偏离了本诗的写作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七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 级(鉴赏评价)。

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一是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刻画的 人物形象),

二是景物形象,三是事物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 握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歌 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八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 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1、寻读诗歌意象

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

景物:月、松、泉、石

人事:浣女归、渔舟下

2、意象解读

这些意象有哪些特征?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能答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

教师总结归纳。

明月:皎洁、静谧、安宁 —— 内心平和,情操高尚。

松柏:坚挺、傲岸、耐寒 ——正直,高洁,坚强。

清泉:清灵、洁净——生命,活力,高洁。

翠竹:本固性直,宁折不弯,心空节贞 ——积极向上,正直谦虚,气节坚贞,品质高洁。

3、融入体验,再现诗境:

欣赏意象的美需要巧妙地组合意象,而意象间的组合连接要依据诗歌所提供的时间、地点及特定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

学生分四个组,每组描绘一句诗。然后全班交流。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明月松林图 明月清泉图)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阵阵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在嬉戏着、追逐着,银铃般的笑声飞出竹林,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蓬移动,水波荡漾,原来是满载而归的渔舟穿过荷丛,顺流而下,荷塘里的月色顿时跳荡起来。(浣女晚归图 月夜归舟图)

小结: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

1、找出诗句中蕴含的几组对比:

学生列举,归纳。

可从这几个方面谈: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2、以“竹喧归浣女,渔舟下莲动”为例深入研讨动静结合的写法:

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喧”来反衬“静”:

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小结:熟悉诗歌的常用技法,如情景交融,对比映衬等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情境和要旨有很大的帮助。

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

1、教师补充资料:秋的一般意象。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探求本诗秋的诗意。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

表达了诗人远离仕途之路,喜爱隐居山中,过宁静的生活的情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教师补充: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从他的其他诗句中也可看出: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

3、尝试给此诗加一个副标题:

如:隐居者的恋歌

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山间月夜图

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一定意义上说,古诗词乃是前代文化精英们用诗语的形式集体写成的一部大型“人生百科全书”。它所积淀的某些人生意蕴仍可对当代读者的修身养性提供一定的帮助。就像这首《山居秋暝》,读它,让我们安于平淡,诗意栖居。

五、鉴赏方法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

鉴赏古诗的一般方法: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

(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

六、拓展训练:欣赏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画面有何特点?人物的心情如何?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写篇九

中元节是中国民俗中祭祀先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节日,传扬了中华文化“讲孝悌,重传承”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的中元节,却少见古人诗文中“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的.清朗景象。

为了继承中元节静思追远的文化内涵,弘扬绿色节俭、互相关爱的文明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盘县交通广播作为本地媒体,现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一、绿色过节。

拒绝购买冥纸及其他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不在公共场所抛撒、焚烧冥纸,倡导网上祭祀、鲜花祭祀等环保安全健康的祭祀代替焚烧冥纸,还中元节一个月明星稀、追忆悠长的绿色节日环境。

二、文明过节。

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讲家风故事、忆先人音容、诵读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破除殡葬祭祀封建迷信陋习,让中元节回归慎终追远,彰显源远流长,期望子孙藩昌的节日本意。

三、安全过节。

不销售、使用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以身作则,教化后人;不污染、破坏公共环境,为邻居、朋友保留一份绿色天地;不私自烧纸,注重消防安全,过一个平安和谐的中元节。

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营造绿色、文明、友爱、安全的节日生活,共度一个静思追远、心诚意至的中元节。

相关范文推荐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每一章(优质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最新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字4篇(汇总)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

    最新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模板(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以奋斗为主题优质(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环保建议书字(汇总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环

    最新股东股权债务协议书(精选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学校运动会通讯稿(优秀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学校

    六年级的建议书及 六年级的建议书字(实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六年级建议书字左右5篇(大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2023年努力奋斗周星驰 努力奋斗的文案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