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梦幻泡

计划书是一种对未来工作或项目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和步骤。通过阅读计划书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领域和行业的计划书写作规范和套路。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一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必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过程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称。简言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合成系统,透过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能够构建出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近,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二十大问题”之一,教育部就“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文理分科的思想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论”,认为在文科和理科之间,集中精力专注其一,能提高全社会的效率。我国建国后实行文理分科的直接原因,是全方位仿效了前苏联的高考制度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前苏联在“二战”中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战后重建又急需超多专业人才。于是,便采取并强化了“分科教育”的办法,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这种“分科教育”,配以计划经济下大学毕业生“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分配制度,周而复始地生产着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大学生。

建国后,一切从零开始的新中国同样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很自然地拷贝了苏式的“文理分家”之路。客观地讲,文理分科在历史上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21世纪仍然完全是合理的。大学四年,文科生对科学所知甚少,理科生也可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种长期局限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学生日益被束缚于狭窄的学科划分之中。而事实是,在校园学的再多,也不可能穷尽社会需求,没有一个稳定的、基本的、综合的素质,在面临新的挑战时,必然茫然失措。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的知识和潜力要素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从只强调“专才”教育,到“专才”、“通才”、“复合型人才”和“交叉型人才”并举。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实现4个转变:即,由单纯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加强基本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实践潜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教育、因材施教转变,由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向注重工程的综合性转变。

1、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是指按照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透过科学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提高。换言之,素质教育是使知识和潜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教育,简单地把素质等同于“琴棋书画”等才艺,是完全错误的。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改变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而不是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机器,大学教育的目的应以“君子不器”为准则。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专业知识外,还就应培养学生有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热烈的心。只有这样,他才会主动去了解和适应社会,具有对是非的决定潜力,对有价值的东西懂得欣赏,他才不至于只理解现成的结论和表面的东西,不至于人云亦云,在大是大非面前丢失自己。

爱因斯坦曾言:“校园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校园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事实上,除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对应聘者专业及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为严格外,不少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已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看校园、二看学历、三看专业”的招聘模式,更加务实。他们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的甚至在招聘启示上打出了“专业不限”的字样。

据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的调查指出:参加招聘的大学毕业生,除了实际潜力和工作经验不足外,在综合潜力和个人素质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具体表此刻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素养,欠缺团队精神,不愿从基层做起,忽视职业职责和人际关系等;有的用人单位还认为一些学生忠诚度和稳定性差,就业期望过高,频繁跳槽,品德素养方面有欠缺等,这些都表现为大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

学生时代足够多的工程训练、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固然重要,但只挑有用的知识学,尽管能够在短期内带来收益,而由此带来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和思维方法的局限性,必将对青年人长远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后劲还是有赖于理解比较全面的教育,个性是人文的关怀和修养、人格的健全,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2、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个性就是特色,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同一个类型、同一个规格,就意味着扼杀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忙,尽可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但不要求其各方面平行发展,以发挥其特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树立注重实践、注重创新教育的思想。

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很少鼓励学生探究问题。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科技领导小组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教学改革问题时说:“此刻,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我一向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当今社会正发生着快节奏的变化,科技更是异乎寻常地高速发展,新知识在不断地超多涌现,并有部分的知识相应的被淘汰,以致许多新成就来不及写在书本之中,一些过时资料来不及从书本中剔除。应对这种状况,务必以变应变。要下决心、花大气力将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实践环节)、研究问题(论文),减少传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多一点在实践中提高的欲望,多一点在创新中发展的精神,少一点书呆子气。

4、树立教育国际化的思想。

21世纪国际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是一次人类资源的再开发,各国都将面临因此而产生的实力和地位的重新划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人才,是能够主动适应、用心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人才。我们要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健康的个性、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交往、竞争与合作潜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年度校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实践潜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建设,优化实践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立足于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潜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导向,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载体,组织实施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构建因材施教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同经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我们务必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学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真正树立市场导向、社会需求导向的思想,树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的思想,树立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实现校园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即: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潜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职责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学习知识和学以致用的潜力、较强的表达沟通潜力、团队协作潜力和组织协调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思想文化的拥护者和捍卫者;培养利用先进知识和技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践行者和开拓者。

总结精选(4):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向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必须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构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一、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

就应说,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适应社会现实、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对就业形势严峻性的必然反应。它的核心在于,以提高教学和教育的质量来提高培养的人才质量。但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料和方法从总体上看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构成和变化的需要的。具体表此刻如下两个主要方面:

安排中,必修课、选修课的设置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重缺乏系统设计和科学论证,个性是课程设计缺乏特色性、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实效性,专业模块不够清晰。不少高校仍然存在因教师而设课的问题。其七,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甚明确甚至“全无”,由此带来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对自己究竟要学什么、要干什么和要朝什么方向发展既没有概念更没有理念,也就根本谈不上要创新什么以及要培养什么创新潜力。

二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内涵要素的认识有所偏差。

国内外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虽有不一致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即都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务必具有的创新动力、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力和创新习惯等素质。在我国,通常把创新型人才定义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潜力结构和健全的创新人格,能以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创造新成果、新技术或新方法,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实,创新型人才是既能够分为理论创新型人才、实践创新型人才和生活创新型人才,也能够分为原始创新型人才、组合创新型人才和模仿创新型人才的,总之是生活处处都需要创新。新形势下的创新型人才不仅仅就应充满创新思想,而且还要具备创新型人格。

概括起来,创新型人才起码就应具备以下六方面素质:一是要有一种不懈奋斗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其中必须要有理想、事业和为之的追求和奋斗;二是会动脑筋,会独立思考,要有别具一格的、别人没有的创新思维,要能想出一般人想不出的东西;三是要有勇气,要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要接触别人不敢接触的东西;四是要通才识,要广泛涉猎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思维和技术并且要善于联系联想和乐此不疲,尤其是要具有必须动手的潜力;五是要有豁达心态,不仅仅在学识上要兼容并包,而且在人格上要相互尊重;六是要综合全面,要有文化底蕴,主要是要有必须的文学艺术修养,个性是对艺术,不必须要会操作,但必须要会欣赏。

客观地讲,创新型人才目前虽然从表面看主要是数量和质量问题,其实却是社会和高校及其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环境氛围存在问题。个性是成才的环境问题要引起个性注意。所以,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创新和探索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毕业生能否就业和是否有一个好职业,并不取决于是否受过高等教育,而是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一个创新的思维与思路,也取决于是否有专业特长和特色、动手潜力或实际工作潜力、创新潜力。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着眼点要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内涵上做足文章,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于营造民主、活跃、浓厚的学术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学术权利与多维的学术视野,并强调实践教学与启发式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从中培育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创新的思维与思路。

高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务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它能够由5个方面组成:其一是拓展学科基础,在办学中要坚持加强基础、文理结合、通专结合、脑手结合、拓宽口径,强化通识教育,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潜力的培养;其二是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互动的教学和教育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思维活力,构成教学和教育的良性互动;其三是把学生课堂内外获取的不同知识、专业和兴趣,及校园对之的提倡和限制、规范和发散、处分和奖励等以同步、同幅、同度合力向前推进,以便对人才培养产生一种混合和综合的效用、效应和效果。其四是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鼓励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用心性,构成以创新教育带动常规教学的长效机制;其五是进一步充实培养方案的资料和内涵,将品德和品行培养、基本知识和见识培养、基本技能培养等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方面面纳入其中,把“专业培养计划”提升为“人才培养方案”。

营造一个良好和良性的能促使学生更好成长、成才和成熟的环境。

总结精选(5):

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

一、注重因材施教。

第一,注重学思结合。

第二,注重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也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潜力的统一。从总的来说,教学是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过程,即掌握人类科学文化制度化的过程,但是,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人生的幸福生活奠基。而且,掌握知识的过程也要求既动脑又动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障知识的有效习得。现实中知行脱节、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典型案例时有发生。提高教育质量,贯彻知行统一的观念是重要的前提保障。学习知识就应与已有经验相结合,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由于我们的教育过分地看重知识的获得和记忆,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成为知识考试的机器,害了严重的知识脆弱综合症。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忙机制。改善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善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阶段、高等校园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综合以上几点,这些不仅仅是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二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管教改班招收文法经管医类专业学生,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工程教改班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招生。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依据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要求列专业前30%,并采用面试选拔的方式。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每年的招生计划、类别和方式由学校根据当年情况确定。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五、管理方式

1. 由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创新学院院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及主要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下设教改班项目实施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2.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学院和相关学院共同负责。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学院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创新人才培养学院负责。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由学院正常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六、其他

本实施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由教务处协调各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引言:在现代的信息是会里,知识的更新,开拓是极其迅速的,人的社会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它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人才在今天的校园里,然而,我们现行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不能创新甚至是不敢创新。这就与社会的要求严重的不相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社会接轨的大学教育。近年来我国针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虽然这些措施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效果却不慎明显,始终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从6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对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招生是大学教育的源头,新生质量的好歹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良好的招生政策才能将学生的特长鉴别出来,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现行条件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面临高校扩张的严重性,也不可避免的使得招生方案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学生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的高校应当严把招生这一环节,要严格的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而不能盲目的扩招。同时我们的高校也可以采取以高考为主,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的策略。比如可跟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合理的自主招生方案。

2 硬件设施

由于中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过早的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一些是只见树木不见森里的理科生,一些是只见森淋不见数目的文科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不能全面系统的考虑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设臵上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前两年的基础教育中注意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一些必修的人文学科课程,为文史哲类等提供必修的一些数学,物理学等课程。当然要给学生留够必须的课余时间,以使得他们能够学会如何自主安排时间,更好的抽空认识自己等。同时也可仿效一些学校推行的三学期制,即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生活感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在后两年的专业课设臵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而不是多少年更古不变的教材,同时也可适当的加深的深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能更好的在实际实践中发挥出来。

4 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老师的重要性。对于大学,这里的教师教授的是祖国的饿栋梁之才,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祖国的未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当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针对从事教学这一环节的老师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学校应当严格控制教师的质量,在教师的聘请方面,要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方式比如:发散,收敛,反向,系统等。最后,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度的调研项目等,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试方式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外界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环境,我们不去运用也是枉然。知识不是灌输进来的,是我们主动接受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首先,我们应当全面的自我剖析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于自己的不足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严格的执行下去以求去全面的提高自己。其次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追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发展策略。最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书本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总结:大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关系重大。大学教育应当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把握好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只有使得每一个环节达到相对最优才能使得整体有值得飞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我系14春机电技术应用2班是我院与兴安银铅冶炼动力分厂校企合作的成果,主要是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学交替模式就是指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两部分教育形式。它是在不突破现有学制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学习,而且也能使学生的工作实践顺利进行。同时生产实习环节基本统一安排,分散进行,双向选择,灵活多样。主要是按照每个生产实践环节的要求,由学生主联系实践单位,只要能满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即可,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巡查,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学习生产实习情况。我系14春机电技术应用2班在工学交替方面,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在课堂学习方面,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化技能,注重素质,设置了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大课程模块,为学院实施工学交替奠定了基础。

我系14春机电技术应用2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电气运行专业、汽机专业、锅炉专业,该班开启了我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该人才培养模式顺序开展,我系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德海、伯彦广

副组长:王家祥、哈斯花

1

组员:王琳辉、林萍、杨洋、陈国伟、庞博、李猛

2015年春,我院与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公司动力分厂经过多次互访与认真磋商,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书。本次联合办学是我院办学实践中,初次彰显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头戏之一,它开辟了我校与本土国企联手育人、工业职教集团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先河,有效实现了学生在校专业学习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对接”。具体做法是:

1.统一组织,实现管理一体化。

企业与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小组”,共同负责学生从招生至进入企业的全过程。招生过程是由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公司所在地克什克腾旗劳动局、学院与企业三方共同面试考核完成,第一届联办班共招收67人。

2.统一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实现教育、培训一体化。

学校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与成果的共享。联办班的专业培养计划针对即将上岗的岗位,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清晰明确。

3.师资队伍共建,体现教学过程一体化。

2

论教学。

4.利用职教集团优势,实现教学实习一体化管理。 在第二阶段(教学实习12周),我院利用赤峰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将学生按发电厂锅炉运行、发电厂汽轮机运行、电气运行三个专业方向分为四组,分别安置在“赤峰药业集团”、“内蒙古润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赤峰京能集团”、“赤峰远联钢铁集团公司”四个企业实训,学生管理由学院派出的班主任、兴安银铅冶炼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实习单位的带岗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管理团队,按照教学计划,共同开发实训计划、实训内容、考核办法。

5.引校入企、完成学生专业学习与企业岗位“零对接”

在第三阶段(顶岗实习12周),学生整体进入兴安银铅冶炼公司实际岗位整体实习,学校专业教师随学生一起,一边参与管理,一边学习参与企业实践。

本次校企合作的实践,从许多新亮点,在建立共享机制,发挥职教集团实训基地功能、校企统筹协调学生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推进了校企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促进校企文化交流,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积极探索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为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育教学、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实践与指导,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溶合的培训交流平台,为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加接近企业文化打下良好基础,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文化需求和谐发展,也为学院提供了稳定的教育教学科研基地、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同时学院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的稳定人才储备。

3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三

摘要:创新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很多方面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发展。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而要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先者,就必须在技术革新上领先,所以,企业急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职业教育更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但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注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国家战略。

职校学生性格浪漫不羁的居多,不易管教。换个角度看,相较于循规蹈矩的学生,这也可以成为他们发挥奇思妙想的创造能力的优势。陶行知先生说:“彼泥古之人,以仍旧贯为能事。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虽害不问;无例可援,虽善不行。”他还认为:“中外情形有同者,有不同者。同者借镜,他山之石,固可攻玉。不同者而效焉,则适于外者示必适于中。”尊重职校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才,是新的时代要求下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积水成渊,聚沙成丘,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各种方式的“组合拳”出击下,经过时间的酝酿发酵,才可能有所成就。

对于比较轻松的公共、通识类课程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

第一阶段: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教师做理论讲解。

第二阶段:小组交流,推选组长,确定本学期课程研究主题及研究方式,教师对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式做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自行收集第二手资料,课程有需要的可以外出实践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向教师做进度汇报。(利用周末,教师带领或学生自行调查研究、采访)。

第四阶段:组员分工协作,写作期末报告,并以ppt等形式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各小组的报告做优、缺点的点评和反馈。

小组形式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发挥群策群力的智慧。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起辅助作用,有利于培养兴趣,发挥自身优势。自己组织研究,有利于培养独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期末报告和展示是对学习的巩固和深化。

二、鼓励学生课堂发言,课间与学生多交流。

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灌输创新意识;在交流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引导。

道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创新萌芽在教师的“语(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三、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

温总理说过:“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人才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践行“实践出真知、出新知”的理念。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树立远大的目标,将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奋发图强。这些都是职校教师的应有之义、分内之职。

总而言之,创新人才从学校培养起,在社会历练而成。教育者要胸怀栽培之意,行辛苦栽培之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参考文献:

[1]王阅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文学教育:中,(10)。

[2]刘锟。创新教育学习观的内涵与特征探微。教育探索,(3)。

[3]陈若松。论创新能力的整合培养。华中师范大学,.

[4]陈永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学校)。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四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人才培养机制比较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1977年,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如哈佛商学院的mba班,对学生有严格要求。辐射式培养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

美国的创业教育还延伸到中学阶段。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在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属于新兴事物,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在培养机制上,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觉的局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曾表示,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搞科研,要让中国的科学家做一个题目能做得很好,但问题是没有一个创新的体系。创新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经济行为,是一个企业家行为,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动力,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从美国和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比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 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纵深培养,既要提升人群覆盖率,又要推动创业的动机提纯和创业层次的提升。

加强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讲台,才能真正帮助创业者。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创业中心 我们应该在组织上强化保障,建立创业中心,重点关注校友网络的人才,并提供资金保障。

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全程孵化 我们应该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从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团队孵化、市场对接、转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总结,我们建立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最底层是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即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家长思想和教育体制下,让创业者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是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中间层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激发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和把握创新创业动机。最顶层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人才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计算风险的能力等。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体、学校、企业、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和学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格至关重要;政府、媒体、学校和企业可推动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而学校和企业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实现校、企、政、家四方互动,则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易创计划”

“易创计划”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做出的一次创新。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2011年,易才集团推出了“易创计划”。作为一项完善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该计划致力于培养1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打造一个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hr专业支持的公益平台。

“易创计划”体系由易创培训、易创大赛、助创服务三大模块组成。易才将举办易创培训100次,并将培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普及层次的成功者宣讲。如果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能够识别出他们。所以,举办成功创业分享会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分享,可以间接培养创业者的独立人格和创业意识。第二个层次是创业人大学堂,邀请专业讲师面向大学生创业人提供创业系列培训,旨在提供创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如创业领导力培养、如何发现并把握商业机会、如何进行创业前的准备、如何建立并带领团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与融资等。易才每年还将举行易创大赛,给创业者提供真实的演练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同时,易才会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助创服务,如创业企业体验行、创业沙龙、创业企业hr服务、项目融资服务等。

所有通过培养计划正式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人项目,不仅可以获得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机会,还可获得独具特色的创业人支持方案以及创业型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方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人才培养机制比较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1977年,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如哈佛商学院的mba班,对学生有严格要求。辐射式培养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

美国的创业教育还延伸到中学阶段。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在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属于新兴事物,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在培养机制上,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觉的局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曾表示,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搞科研,要让中国的科学家做一个题目能做得很好,但问题是没有一个创新的体系。创新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经济行为,是一个企业家行为,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动力,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从美国和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比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纵深培养,既要提升人群覆盖率,又要推动创业的动机提纯和创业层次的提升。

加强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讲台,才能真正帮助创业者。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创业中心我们应该在组织上强化保障,建立创业中心,重点注重校友网络的人才和资金保障。

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全程孵化我们应该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从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团队孵化、市场对接、转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总结,我们建立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最底层是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即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家长思想和教育体制下,让创业者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是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中间层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激发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和把握创新创业动机。最顶层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人才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计算风险的能力等。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体、学校、企业、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和学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格至关重要;政府、媒体、学校和企业可推动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而学校和企业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实现校企政家四方互动,则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易创计划”

“易创计划”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做出的一次创新。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2011年,易才集团推出了“易创计划”。作为一项完善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该计划致力于培养1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打造一个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hr专业支持的公益平台。

“易创计划”体系由易创培训、易创大赛、助创服务三大模块组成。易才将举办易创培训100次,并将培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普及层次的成功者宣讲。如果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能够识别出他们。所以,举办成功创业分享会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分享,可以间接培养创业者的独立人格和创业意识。第二个层次是创业人大学堂,邀请专业讲师面向大学生创业人提供创业系列培训,旨在提供创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如创业领导力培养、如何发现并把握商业机会、如何进行创业前的准备、如何建立并带领团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与融资等。易才每年还将举行易创大赛,给创业者提供真实的演练机会,帮助提升他们的技能。同时,易才会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助创服务,如创业企业体验行、创业沙龙、创业企业hr服务、项目融资服务等。

点、全国40多个城市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及上万家企业丰富的岗位需求,现阶段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也可获得实习、就业机会。

较之单一的比赛或其他短期项目,“易创计划”体系较为完备,因此,对创业者的吸引力较强,创业者参与后,收获和满意度也较多。

只要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健康、持续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本地化培养,完全是可行的。在此,我们也提出几点经验供分享:

a.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时间,需要让双方都明白,不可操之过急。

b.前端的创新创业人才甄选过程必不可少,需巧妙设计。

c.创新创业人格、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训需要言传身教、来往反复、团队互动,可采取聚焦与辐射结合的策略,实现普及中抓重点。

d.创新创业是种能力,不是知识,因此必须通过实战、实训提高。

e.需要全程孵化,贯穿创业准备期、创业初期、高速成长期、规模成长期,有始有终。

2012年,全球经济继续低迷,中国经济虽增速放缓,但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也给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更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另外,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平台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的可选性方向也越来越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校、企、政、家四方联动”,积极推进、适当引导、合理规范、坚实保障,创新创业将可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定助推器。

21世纪是一个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承担高等教育重任的大学,理所当然要积极应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构建适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的体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将是高等院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是高等学校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体现和落脚点

坚持在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以创业家培养为核心,培养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家或企业家。在具体实施上,学校通过基础层面的教育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制度层面的不断建设,为学生提供一片个性成长的天地。建立以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思路;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不只是针对少数自主创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必修课。提高学院全体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创业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协调。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进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培养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强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务之急。

学校应提供有利于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专业结构发展的土壤,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条件,提供加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较大空间。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动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措施,首先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最终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出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当今的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倾注于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上,从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轨迹上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应该由就业教育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模式上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强调学生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同时要求高等教育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这是一种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1.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层面 基础层面包括专业创新课程模块、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认证课程模块、创业培训课程模块、复合知识模块。

专业创新课程模块。为了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

新创业意识,学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核心的思想,在教学计划内开设了创新课程,这部分创新课程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课程在内容上和教法上都体现了创新性的要求,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对于了解专业前沿热点问题和交叉学科的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并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除了专业教学中的创新课程之外,建立一个“三创”选修课的平台,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线,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三创”理论类、“三创”实务类、职业就业类三大类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不仅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平台。此类课程与学校任选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做了创新性的规定,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注重课程的创新性、互动性,强调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认证课程模块。在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通过各种权威认证能够学到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学校开设适应产业、行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国际认证、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学校在原有认证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专业师资,扩展培训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和咨询服务。此类培训纳入教学计划,获得认证证书后,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

知识结构。 实施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充分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突破单一专业的格局,而形成多种专业知识组合的跨专业模式,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开放式选课管理模式,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有系统的选择其他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作为主修专业的选修课程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创业实践模块。通过大学生创业园、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打造学生真正的创新创业平台。

学生科技创业园:成立以学科专业的项目为依托实行学科交叉、年级互补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学校可投入创业种子基金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项目团队。

技能培训基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建立一批学生技能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各项专项技能。 校企合作:学校以“大学生实践企业合作(spec)计划”为基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合点,创建学校与企业互通的渠道,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建立企业家指导教师团队的同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纳入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规划。

习成果、制作设计、外文资料编译、发明制作等多种途径获得学分。

建立分类指导导师制,形成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学分制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学校建立一个面向学生的个性指导体系。学校建立起了学业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和创业导师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

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不仅在学生选课、专业学习、学术研究、人生规划等学业领域提供全面指导,而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其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在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挖掘和展现自己的内在潜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学业导师应是优秀教师,给以一定待遇。

创业导师。创业导师紧紧围绕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案例式指导,使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逐渐掌握获得的思想和创业的技能。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学校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标要求纳入到全校评估指标体系中,在评学、评教、评管中充分体现创造、创新、创业的要求,在“三评”并重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明确提出“创造、创新、创业”的观测点。在《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三创”活动与成果的评估指标,从参与程度和效果方面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五

一所大学,创造了540万个就业岗位,全球3.99万个企业与其渊源深厚,年收益达2.7万亿美元,如果将其看作一个国家,将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这就是短短几十年间在美国迅速崛起的斯坦福大学。

大批毕业生在创新创业上的杰出表现,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的集中反映,其独具特色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受到广泛关注。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鼓励师生积极投身产业界。斯坦福大学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离岗一天到公司兼职,也可脱岗1-2年创办公司或去企业兼职,学校职位予以保留。允许学生休学两年创业再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战略咨询的综合研究机构;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全力推广师生的技术创新成果。学校还设立了研究激励基金、鸟饵基金、缺口基金等孵化资金,为师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支持。 制定以利益共享为原则的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对师生的专利转让收入,除扣留15%作为专利申请费和技术许可办公室运营费用外,其余收入由发明者个人及其所在学院、系平均分配,实现了专利技术的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良性互动。

创新教科研管理体制,为出成果、出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实行大学院制。作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只设7个学院,其独创的“大学院”制对学科的交叉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如人文与科学学院,下设文史哲类和理学类30多个专业,承担了全校80%的本科教育和学位授予工作,以及40%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

设立跨学科中心。学校组建了17个独立的由副教务长、科研处长直接领导,以教授、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所。这些机构是有单独编制、预算、办公(科研)场所的实体机构,占全校科研力量的20%。这些机构鼓励学科交叉,强调与各院系合作,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有效平台。

坚持科研项目导向。学校规定每个教授都必须有科研项目,所有教授都必须指导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从事科研实践。学校要求教授必须承担至少50%的研究生学费,学生必须完成教授规定的科研任务,而学校每年只支付教授9个月的工资。

创新课程设置和培养机制,造就领军型人才

的课程管理制度,突出教学主体性,照顾学生的差异性,有效保证了具有广博知识的多元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灵活的授课方法。教学围绕专业特征和教学对象,采取讲解式、讨论式、问答式、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互补的、全面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接受多层次的综合培养。

产学研紧密结合。17个独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所是产学研一体提供专业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的主力军。它们开设的很多课程由教授与产业界、社区领袖组成导师团队授课,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际问题,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教学服务于个性化人才培养

学校为学生的考核制定了多元化评价标准,按学历层次、专业领域区别有不同侧重。具体体现为考试考核多样化,采用课堂小论文考试、课后小论文考试、客观测试、口试、正式论文和项目设计等不同形式进行;激励学生投入科研实践,所有学生结业前必须经过科研成绩考核,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专题报告会、学术会议演讲、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完成独立的科研项目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等不同形式进行;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8学分的课外实践课程是学生评价的基本指标之一,学校的20多种创业课程均要求安排学生到业界实习,考察学生实践活动效果重质不重量。

斯坦福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重构本科教育,重视从基础层面培养学生未来对科研的兴趣,开发其研究潜力。我国应以“211工程”建设为重点,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纳入本科生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得本科教育不但培养可以直接创业、就业的劳动者,也可以为更高一级学历教育提供高质量人才储备。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大力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我们有必要打破目前大学内部各院系相对封闭的格局,鼓励、引导学科交叉,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研究现实社会问题,鼓励师生创业,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精神。应“以我为主”,围绕整体人才培养战略和教育目标,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整合、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内外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作者系我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教育参赞)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六

“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说,也表明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人才培养机制比较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1977年,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如哈佛商学院的mba班,对学生有严格要求。辐射式培养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

美国的创业教育还延伸到中学阶段。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在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属于新兴事物,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在培养机制上,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觉的局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曾表示,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搞科研,要让中国的科学家做一个题目能做得很好,但问题是没有一个创新的体系。创新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经济行为,是一个企业家行为,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动力,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从美国和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比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纵深培养,既要提升人群覆盖率,又要推动创业的动机提纯和创业层次的提升。

加强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讲台,才能真正帮助创业者。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创业中心我们应该在组织上强化保障,建立创业中心,重点注重校友网络的人才和资金保障。

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全程孵化我们应该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从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团队孵化、市场对接、转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总结,我们建立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最底层是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即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家长思想和教育体制下,让创业者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是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中间层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激发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和把握创新创业动机。最顶层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人才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计算风险的能力等。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体、学校、企业、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和学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格至关重要;政府、媒体、学校和企业可推动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而学校和企业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实现校企政家四方互动,则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易创计划”

“易创计划”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做出的一次创新。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2011年,易才集团推出了“易创计划”。作为一项完善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该计划致力于培养1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打造一个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hr专业支持的公益平台。

“易创计划”体系由易创培训、易创大赛、助创服务三大模块组成。易才将举办易创培训100次,并将培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普及层次的成功者宣讲。如果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能够识别出他们。所以,举办成功创业分享会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分享,可以间接培养创业者的独立人格和创业意识。第二个层次是创业人大学堂,邀请专业讲师面向大学生创业人提供创业系列培训,旨在提供创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如创业领导力培养、如何发现并把握商业机会、如何进行创业前的准备、如何建立并带领团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与融资等。易才每年还将举行易创大赛,给创业者提供真实的演练机会,帮助提升他们的技能。同时,易才会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助创服务,如创业企业体验行、创业沙龙、创业企业hr服务、项目融资服务等。

《如何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七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管教改班招收文法经管医类专业学生,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工程教改班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招生。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依据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要求列专业前30%,并采用面试选拔的方式。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每年的招生计划、类别和方式由学校根据当年情况确定。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五、管理方式

1. 由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创新学院院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及主要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下设教改班项目实施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2.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学院和相关学院共同负责。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学院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创新人才培养学院负责。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由学院正常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六、其他

本实施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由教务处协调各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引言:在现代的信息是会里,知识的更新,开拓是极其迅速的,人的社会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它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人才在今天的校园里,然而,我们现行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不能创新甚至是不敢创新。这就与社会的要求严重的不相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社会接轨的大学教育。近年来我国针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虽然这些措施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效果却不慎明显,始终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从6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对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招生是大学教育的源头,新生质量的好歹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良好的招生政策才能将学生的特长鉴别出来,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现行条件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面临高校扩张的严重性,也不可避免的使得招生方案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学生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的`高校应当严把招生这一环节,要严格的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而不能盲目的扩招。同时我们的高校也可以采取以高考为主,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的策略。比如可跟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合理的自主招生方案。

2 硬件设施

由于中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过早的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一些是只见树木不见森里的理科生,一些是只见森淋不见数目的文科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不能全面系统的考虑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设臵上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前两年的基础教育中注意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一些必修的人文学科课程,为文史哲类等提供必修的一些数学,物理学等课程。当然要给学生留够必须的课余时间,以使得他们能够学会如何自主安排时间,更好的抽空认识自己等。同时也可仿效一些学校推行的三学期制,即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生活感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在后两年的专业课设臵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而不是多少年更古不变的教材,同时也可适当的加深的深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能更好的在实际实践中发挥出来。

4 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老师的重要性。对于大学,这里的教师教授的是祖国的饿栋梁之才,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祖国的未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当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针对从事教学这一环节的老师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学校应当严格控制教师的质量,在教师的聘请方面,要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方式比如:发散,收敛,反向,系统等。最后,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度的调研项目等,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试方式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外界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环境,我们不去运用也是枉然。知识不是灌输进来的,是我们主动接受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首先,我们应当全面的自我剖析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于自己的不足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严格的执行下去以求去全面的提高自己。其次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追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发展策略。最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书本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总结:大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关系重大。大学教育应当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把握好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只有使得每一个环节达到相对最优才能使得整体有值得飞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八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管教改班招收文法经管医类专业学生,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工程教改班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招生。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依据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要求列专业前30%,并采用面试选拔的方式。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每年的招生计划、类别和方式由学校根据当年情况确定。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五、管理方式

1. 由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创新学院院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及主要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下设教改班项目实施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2.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学院和相关学院共同负责。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学院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创新人才培养学院负责。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由学院正常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六、其他

本实施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由教务处协调各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

1. 活动背景:2011年高校生毕业离校在即。活动旨在进一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就业经验,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双选会”新命名一批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并发现和培养一批青年创业人才。

2. 双选会时间

拟定于2011年8月中旬

3. 双选会地点

人才市场

4. 主办单位

xxx

5. 工作内容

征集见习基地参加活动

征集见习基地参加活动

组织部分创业项目参加创业见习供需洽谈会

联系有关高校,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供需洽谈会。

宣传发布供需见面会信息。

6. 经费预算

信息发布:8000元

招聘人员午餐:2000元

合计:10000元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深入研究探索创业者胜任的素质模型,对有创业意愿和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理论以及相关工商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国工商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工商管理的政策法规,掌握创办及经营企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应对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开拓新兴岗位、创造社会价值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

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方面:

1.了解基础的科学文化、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法律等涉及创业的通识知识;

3.掌握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素质方面:

1.具备南信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

3、具有较高的预见力、构想力、创造力、组织力、洞察力和表达力;

5.具备将基础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具备有利于提升团队合作的技巧与创新素质。

能力方面:

3.能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实践、案例编写、创业计划、模拟经营等方面。

三、主干学科

创业学、管理学、创业经理学

四、专业知识体系构架

创新创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由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实践训练等方面的知识组成。

五、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四个课程平台构成,见下表: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九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石油资源的“存库”在慢慢的减少,这使中国在不可再生资源的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国应该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创新思维,充分重视石油资源的研发探究。

我国是石油大国,经济的发展促使石油行业推动我国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同时也比许看到我国石油资源在迅速的骤减。采用有效合理的提取石油方法对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越来越重要。在对提取石油方法的工程技术上,我国的工艺方法还较为陈旧,这就降低了提取石油资源的效率,我国必须要从提取石油资源方面的技术着手探究。

1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石油提取技术的开发领域存在若干问题。第一,我国政府在发展之初在对石油提取技术上的开发没有过多的重视,从而不能够满足国家对于石油的整体需求,所以就形成了生产力的严重滞后,也阻碍了石油方面的技术改革。第二,我国对提取石油的利用率构不成正比。客观上我国的`石油资源的分布不够集中,零散在各处,一些油田的开采规模小,开采效率低。石油资源没有达到充分的利用。第三,对于石油工程的管理机制问题,有处于迟缓的状态。新型的技术和管理上的研发使用对于石油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石油开发在对内的管理制度上没有突破性的改革,就会使整个石油工程长时间的处于一个止步不前的状态,这对石油工程发展是不利的。第四,石油需求的盲目认知。社会对于石油需求程度的调查信息具有调查方向性的不明确性,信息资料的整体性缺失等等。这些问题会给石油工程的内部工作人员的判断带来迷失感。会使工作人员对市场的需求方向无从下手,从而影响了石油技术的发展。

2在石油研发中应注重的创新策略。

(1)不断探索和建立石油创新发展体系。

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技术的研发,创新的重要性显得尤其的重要,只有创新,才会有突破,只有创新才有新技术的出现。所以创新实在石油工程上的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发展战略选择上应以国家勘探开发总体目标和石油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为核心,围绕勘探开发重点领域中的关键瓶颈和难题,加强核心装备研发与制造,培育占领技术制高点的战略性技术,提高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的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多元化交流平台。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需要有面向世界资源的更广泛的发展。这就需要紧密跟踪全世界在石油工程上的最新信息及需求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含有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的模式。这样能够全面的知道,石油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及所需技术含量高低的最新消息。同时能够跟其他国进行管理和技术上的交流,能够取长补短。促进各国的石油发展。牢牢抓住国家发展的大机遇,使石油行业的发展得到更多的新技术,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3)在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同时,提高相关人员全方面技能的培训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行业,尤其是石油工程方面的从业人员,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作人员,这也是当前最急迫的问题。对于劳动力质量的提升问题成为了我国面对的重中之重对象。在某个程度上加强对石油工程研发团队的管理能力和针对优化人员要做好对人员上岗工作的培训问题,及从社会中全面实行众多取优的原则以及在教育机构上对石油工程未来人才的不间断培养。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进程。(4)工程技术的创新是行业发展创新的活力在众多创新领域中,工程技术的创新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对行业发展创新影响最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引入世界新型技术到传统的石油勘探开采及炼制领域。如:新材料技术、信息及通讯技术、自动化及智能化技术以及环境友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在未来石油工程技术中更好的体现跨行业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推动石油工程技术的变革。(5)加大对工程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在对石油工程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在研发技术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给石油工程的研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政府对企业机构要有政策指导,使石油工程相关的部门能够有足量的资金去研发。有了足量的资金环境,石油工程技术研发团队才能及时的更新投入使用的设备。在其中石油企业内部对资金也要有个合理的管理,使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得到更快的更新和提高。

3结语。

结合上面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对于我国的石油工程的发展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为我国的石油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石油工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所以发展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是刻不容缓的。不管是在石油技术的改革还是对于工程内部管理的提升都需要创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杨志民,徐锡远,张国强,陈婕.石油工程技术企业实施标准领先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

[2]闫娜,叶海超,邸伟娜.石油工程技术商业化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6:119+123.

[3]邹才能,杨智,朱如凯,张国生,侯连华,吴松涛,陶士振,袁选俊,董大忠,王玉满,王岚,黄金亮,王淑芳.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测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j].地质学报,,06:979+1007.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十

深入研究中职学校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当代测绘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测绘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导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全面促进中职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一、人才培养计划的特点。

1.以二级学科教育为基础,强调宽口径。

无论是什么教育都离不开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是一切专业类教育的基础。学生先学习了通识教育对一些学科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后,接下来进行一些专业类的技术学习才不会觉得天马行空。在测绘工程这个专业中也是如此,学生要经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再进行工学的学习。中职学校测绘工程教学将专业教育放在后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测绘课程,扩大学生关于测绘的知识面。

2.免百校一面,突出本校测绘专业特色。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如果每一个学校都按照教育标准进行测绘教学,那么会导致所有测绘人员都掌握相同的技能,就不存在竞争,测绘会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不会继续发展,这对整个测绘行业是不利的。所以,学校应该在一些传统的测绘工程基础上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突出本校测绘专业特色,提高学校在测绘专业教学中的综合能力。

3.重视学生个体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工作在测绘现场一线,使用先进的测绘仪器,面对各种各样的工程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学校要不断培养新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相关技能。测量学从模拟测图到解析测图,再到今天的数字化测图技术,是社会需要和一代科学家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果。方兴未艾的数字地球,其实质是以测绘高新科技3s集成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测绘学科才能发展和进步。

二、测绘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与思考。

1.更新实验设备,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所有行业都在不断发展。测绘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其发展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测绘行业的发展,测绘设备在不断更新,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测绘方法。但是,一些学校对在测绘行业中已经随处可见的一些测绘设备处于空白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新式的测绘设备,导致学生毕业后不会使用一些新式设备。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应引进新式设备,将其引入测绘教学中。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面对着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所以一些学校对课程的设置不相同,各有侧重。一些学校出现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时间设置方面的.问题,这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避免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减少课时的浪费。学校要引入一些现代化教学的放法,提高教学效果,解决课时分配不均的问题。

3.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业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离不开基础知识,人们有了牢固的基础才可以有接下来的发展。其次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描绘出来。再次需要学生有创新意识,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注意课程设置在学科内、学科外的拓展。如果课程设计能力培养需要相关内容,学校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培养目标与措施,这能够保障实践实习的质量。在学生实践实习中,学校要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创新考核方法,增加课程考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教育。

测绘科学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够保持行业活力。因此在中职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新的教学技术,保障教学质量,应该积极开展测绘基础教学,设置相关课程,如数字测图、遥感地理测绘新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通过增加这些新课程,学生掌握先进的测绘技术,满足国家对测绘工程人才的新要求。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中职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问题。测绘工程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以及专业发展需求,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严格依据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与严谨,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国家测绘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先领.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教学[j].中外企业家,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十一

工程测量人员必须通过熟悉设计图纸来对其放样坐标、高程等进行核审核计算,杜绝放样施工前存在任何错误,放样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操作,并要对中边桩偏位、各结构标高及宽度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公路工程渐变段、变坡点以及桥涵等街购物的工程测量,测量人员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放样技术后测量人员要对其进行校核,若要发现不达标的放样则要求施工人员重新操作,如果在实地测量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漏洞或质量问题,则立即向上级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进行上报。最优测量人员一定要加强一些隐蔽性、变更工程的测量工作,因为这些工程的测量结构将会对工程造价及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1平面控制测量。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对工程测量工作的精确度有着更高要求,在针对地物点与点之间的测量误差要控制在0.5mm以内,因此,要求测量人员在首级平面控制点位中的误差要控制在0.2mm以内,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测量工作成效可以满足高速公路要求。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中平面控制测量一般都采用gps导线与光电测距导线相结合的`测量方式,gps测量技术是通过在导线上设置接收机来接受其卫星信号,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来获取该地的大地坐标,光电测距导线技术的工作原理与gps测量技术基本相同,只不过后者在工作中是利用电磁波测距仪来对两点距离进行测量,而该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角度影响而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布设在不受距离测量系统误差影响的直伸导线上,而工程测量中将两种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便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2.2高程控制测量。

公路工程施工中高程控制测量最好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并利用相应等级水准对其进行测量,在同一条公路上最好要采用同样的高程控制测量系统,若要更换系统则要确定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2.3地形测量。

公路工程施工中针对地形测量一般会运用大比例呈尺带状的地图,常用的地图比例分别为1:100、1:1000以及1:2000等三个规格,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一般会采用全站仪测绘法、航空摄影测量法以及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测绘法来进行地形测量。全站仪测绘法是在野外数据收集、微机以及数控绘图仪基础上的测量技术,起可以实现公路工程地形数据的采集、处理、编辑以及绘图等,航空摄影测量法是通过对城市地图进行大比例绘制、更新以及勘测等技术手段,能够为公路工程施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地图,最后一种测量技术可以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动态、实时测量,对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4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由于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场地条件十分复杂,所以会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公路工程准备阶段便要完成工程测量工作,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两项工作,通过合理的测量技术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并绘制出满足工程建设标准的地图来促进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这对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工作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基础项目,其在实际上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为公路工程前提准备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要为公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提供各项准确依据,以便于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十二

药物合成技术在整个制药工程技术体系中处于顶端位置,具有复配型居多、药物更新快、工艺复杂、周期较长等特点,我国制药工程技术整体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人员因素占据很大部分。现代制药工业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知识、理论较为缺乏,尤其是涉及制药工业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即缺乏理论方向,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境;因此,必须确立高新技术制药人才的重要地位,积极构建培养的环境,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工程技术模式。

2.2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生产经验。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任何产业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再合作范围上也从国内延伸到了国际。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制药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成果,不断弥补我国制药工业的技术缺陷,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自身健康维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药品安全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这直接对我国制药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国家法律要求和市场的认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同时,积极创新制药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十三

慰问创新创业人才,是对他们奉献、创造和努力的一种肯定和表达关怀的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慰问活动既是对个人的回馈,也是对整个创新创业事业的支持。通过参与这一活动,我受益匪浅,增长见识,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第二段:感受。

参与慰问创新创业人才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创新创业人才的独特魅力。他们矢志不渝地追求梦想,不畏艰辛,不怕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却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所创造的成果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让人由衷地钦佩。

第三段:启示。

慰问活动不仅是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和鞭策。通过亲自走访和了解他们的创业经历,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启示。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只有对自己的梦想有着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向前的态度。其次,要善于转化挑战为机遇。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困难常常伴随着机遇。能够灵活应对,善于把握机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要勇敢面对失败。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失败是难以避免的。面对失败,要勇敢面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改善。

第四段:对未来的期望。

通过参与慰问创新创业人才的活动,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我希望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和鼓励他们,让更多的人敢于追求梦想,勇敢创新。

第五段:总结。

参与慰问创新创业人才的活动,不仅是对创新创业人才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和启迪。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教益。这些启示将成为我未来努力的动力和指导,使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创新创业事业作出贡献。愿慰问活动能够不断丰富和提升,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蓬勃发展。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14篇)篇十四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创造教育学术会日前在内蒙古通辽市举行。与会代表围绕着“建立中国特色中小幼创造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关于“中小幼创造教育体系”的“中国特色”内涵问题。通过研讨,代表们逐步认识到“中国特色”至少包括如下要下:1.中国的中小幼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要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是中小幼创造教育的根本指针;2.要吸收我国从古至今著名教育家的创造性教育思想,这是历史文化的根基;3.从当今我国中小幼创造教育的现实出发,不能全盘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创造教育的做法,必须走自己的路。

二、关于知识经济、知识创新与创造教育问题。代表们认为,知识经济、知识创新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造教育。就目前的现实来说,中小学教育的实践距离知识经济、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采取必要的战略措施,广泛地开展创造教育,为我国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工程提供创新人才。

三、关于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代表们认为,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创造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素质教育要真正提高水平和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借助于创造教育,使教育教学、课程内容、评价决策与领导管理富有创造性,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创造教育。

四、关于创造教育的目标问题。代表们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创造教育的目标。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创造道德品质、创造美感。这些品质是创新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中小幼创造教育必须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这些创造品质。

五、关于创造教育的途径问题。代表们较多地集中到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然教育及其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上。社会教育包括少年宫、青少年科技辅导站;家庭教育包括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创造教育素质等;自然教育包括利用美妙无穷的大自然,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指导学生欣赏、领略、感悟大自然的奥秘,从中爱到遍和陶治。对中小幼学生进行造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然教育相结合,协同作用。

六、关于中小幼创造教育的衔接问题。代表们认为,中小幼创造教育的相互衔接至少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中小幼三个学段创造教育目标的衔接,要先确定邮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各自的目标定位,进而使三者在内容和层次上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二是中小幼三个学段创造教育课程的衔接,发研究现行中小幼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三是中小幼三个学段创造教育评价标准的衔接,这对于三个学段创造教育实践的连续性、一致辞性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摘自《中国教育报》。

返回。

相关范文推荐

    城区防汛工作方案大全(17篇)

    工作方案是在实施各项工作时,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制定的详细步骤和安排。工作方案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为实现具体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它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一个

    仓库文员度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份简短而精彩的月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教体局防汛抗旱工作方案(模板17篇)

    工作方案是指针对某项工作任务,制定出的详细步骤、计划和安排。通过下面的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成功的工作方案是如何帮助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各项防

    端午节粽子做法优选(实用14篇)

    优秀作文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是感悟人生的深度思考,是文字的魔力和灵魂的舞蹈。下面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思路。材料:长糯米、猪肉

    写人的三年级的(专业21篇)

    优秀作文是语言优美和文采斐然的,它能够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写一篇出色的优秀作文,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说起我的小伙伴,我就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汇报县委(通用16篇)

    通过总结范文范本的共同特点和写作思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写作规律和技巧,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

    幸福是朋友范文(22篇)

    优秀作文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跟随思路。总结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和共鸣。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

    我的暑假旅游小学生(精选17篇)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作文水平,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二以沟通为话题(模板21篇)

    优秀作文是在各个学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它能够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感受作者对于生活、人物和社会的深

    我的父亲高二(专业19篇)

    优秀作文能够凸显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因此我们要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大家能够从范文中找到写作的乐趣和动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