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影墨

教学计划的优化需要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的良好氛围。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一

自从一年级起,我就坚持训练学生每天吟诵故事。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初步产生了阅读古诗的兴趣。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才。本节古诗欣赏的教学,我注意了课内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互相启迪,从而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这样做,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的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交流、展示、背诵、品位诗句,丰富古诗积累。

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并感悟、欣赏古诗的神韵,激发进一步阅读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桃红柳绿的春天悄然来临。瞧,小草也急忙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古诗《草》。

欣赏古诗《草》。

画面欣赏,感受意境。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草》的画面。)

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简要介绍,了解情况。(课件出示。)

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诗人。

你读过多少首他的诗,记住了几首,是从哪里读到的?请背诵一两

首。

(3)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背诵,可以看出,白居易写的诗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说明他平时爱生活、善观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

交流诗意,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白居易的诗,还能带着充沛的感情背诵出来,你们真棒!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看看你最喜欢哪个词、哪句话,还有哪句不懂的,请你在书上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听取学生意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汇报刚才合作学习的成果?(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张扬个性,再现意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愿意朗读的同学到“读一读”这一组,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愿意表演的到“演一演”这一组,用形体语言来再现这首诗的意境;愿意画的同学到“画一画”这一组,用图画来再现诗的意境;愿意制作的同学到“做一做”这一组,做成诗签来再现诗的意境。请同学们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吟诵、品位这首诗,并推荐出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指导。)

展示成果,回味意境。

师: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

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位这首诗的韵味。(各小组的代表一一上台展示成果。)

品句激情,拓展积累。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现在,同

学们看一看,在这首诗中,有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仍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找一找是哪一句。(学生找。)

师: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吧!(课件出示名句,配古乐,师生齐诵。)

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背诵这句呢?(配古乐,学生齐背。)

师:你还知道哪些名句?请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师:这首诗原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谁能把后四句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游戏激趣,古诗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

范围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请同学们准备好,一会儿抢答(课件一一出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由学生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也由学生出。)

请用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

请用诗句表现故事内容。(故事内容由学生出)。

练功房。

请你试着写一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在游戏这一关难分胜负,看得出大家在课

(此时,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我刚说完,他们就高声回答:“想!”)

师:那还等什么,快快行动,小诗人们!(学生当场写诗,完成之后,朗诵给同学听。)

师:今天这节课展示了同学们搜集古诗、欣赏古诗、尝试练

笔的风采。就让我们在喝彩声中结束这节课吧,老师会永远为你们的精彩创造而喝彩!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其他诗篇,下节课欣赏。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二

1、认识传说中的风火轮是怎么样子、有什么作用的。

2、想象假如自己也拥有风火轮的`情节并大胆作画。

3、乐意交流自己的想象,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1、教师:相关视频、图片;。

2、其他:画笔、画纸。

1、欣赏视频《哪吒传奇》(约5分钟)。

2、提问:“这个动画片小朋友们有看过吗?”;“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他是靠着什么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预设答案:《哪吒传奇》;哪吒;风火轮)。

1、假如我有风火轮,那还是怎么样子(画面想象:飘离地面、脚下都是火、会不会很烫?有两个旋转的轮子,可以飞)。

2、假如我有风火轮,可以做什么?(功能想象,教师要注意横向引导,让幼儿发散想象;假如老师有风火轮,老师可以踩着风火轮去沃尔玛买东西,沃尔玛实在太远了,老师又没有车子……”)。

3、鼓励尽可能多的幼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1、教师示范:风火轮的基本画法(重点突出“火焰”的表现方法)。

2、幼儿想象画: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假如我有风火轮”的样子,要求幼儿能在画中表现出自己踩着风火轮时候的样子、正在做些什么。

教师让部分画面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来分享自己的画作,以幼儿自己讲解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在日常活动中我利用活动间隙给孩子们介绍过有关花的百科知识虽然已经有些时间了但孩子们仍然记得很清楚,所以能正确说出一些常见花的名称。由于有一些生活经验孩子们还说出了一些花的特别用处。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孩子们对“菊花不能送病人,适合在祭扫时用。”这点有正确认知,看来对于老师讲过的特别提示孩子们记得很牢。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关心,关爱身边每一个人的美好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说一说对同伴、家长、老人的关心和关爱,他们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很强。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好像突然间懂事了许多。为了让他们能够把关心关爱他人的情感能多渠道地抒发我准备引导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来继续这个活动。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三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展示:

学生活动:欣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春天景象的画面,谈谈自己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1、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读文,同学间合作学习、纠正。

3、齐读课文。

1、自主阅读,对照注释对文本进行感悟、品味、欣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穿针引线,适当点拨引导,释疑、解疑。

a、盼春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b、赏春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c、颂春赞美春春早人勤。

1、你觉得作者描绘的春天美丽吗,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绘春天?

提示:

a、春意盎然、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b、五个完美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

2、赏析文章。

a、我最欣赏的一个画面。

b、我最欣赏的一种声音。

c、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息。

d、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氛。

e、我最欣赏的一种感觉。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究,寻找出自己的最爱,并组织好语言,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作者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抒胸臆,同时运用想象与联想、排比与比喻给读者描绘出一个春意盎然、热闹非凡而又平静如水,色彩缤纷而层次分明的一幅乡村鲜灵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奋发向上的情感。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四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开始学走路时的情景,现在谁来说一说你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说得多清楚,可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事隔这么多年,为什么你的父母仍然清晰地记得你学步时的情景?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读著名作家赵丽宏的《学步》,我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收获。

1、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哪个小组来读读本文生词?你弄明白了那个词的意思?

潜伏鼓槌戳出脸颊伤疤一骨碌踉踉跄跄。

防不胜防跃跃欲试乐此不疲心如刀割脚踏实地。

3、那同学们一定也知道课文是围绕什么写的?(孩子学走路)。

(一)、品读孩子的感受。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学会走路孩子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兴奋、紧张、美好、委屈)。

1、你从哪些句子发现的?

(二)、品读父母的心情。

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那样的好奇、兴奋、感觉是那样的美好,而在一旁一直默默注视着他的父母呢,他们又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自己的孩子?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来读书。

出示小黑板:

读书提示:孩子学会走路了,一旁的父母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看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读书写体会)。

汇报、交流、品读:

1、品读惊喜。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

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那个词让你感受到父母的欣喜?谁来读一读?

从沙发到房门不就是四五步路吗,为什么父亲如此惊喜?你能用文中原句来回答吗?(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

2、品读担忧、心疼?

“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成为凶器将你碰痛。当你踉踉跄跄在房里东探西寻时,不是撞到桌角上,就是碰翻椅子砸痛脚,真是防不胜防。”

学生谈体会,指导重读“从来、处处潜伏、凶器、防不胜防”来体会感情。

“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五

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件。

第一课时。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读读课文,去追寻这篇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知课文,梳理内容。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

(2)学生找出易出错的字,正音、指导书写。

(3)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3.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1)交流反馈。

(2)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4.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

三、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可怕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交流汇报,相机分析,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3.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及洪水的可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抓关键词和有感情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4.小练笔:同学们,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写出雨大及洪水的可怕,烘托小说的环境。你能用这样的环境描写方法写写3月31日上学时的那场暴雨及周围的情况吗?先说说,再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2.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小说的结尾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我们下节课再学。

3.作业布置:课外,请同学们去阅读《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如《放心不下》、《一丝不苟》、《无名母亲》等。

16桥。

洪水可怕。

老汉?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聚焦老汉,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3.理解题目所蕴含着的深刻含义。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一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再次指引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成《桥》第一课时教学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一、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二、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多次、反复、分层次朗读,真真切切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1.展示每天语文课十分钟写字时间。

本课生字较多,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分组合作相互学,让学生识字正音,牢记字形,练习书写,结合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成每天语文课十分钟的写字教学目标,扫除学习障碍,为学生能顺利进入文本、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2.抓好多形式、分层次朗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各种“读”的任务明确,各有侧重,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领悟文章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扫除了障碍。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扎实进行,但我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需加以研究和改进:

1.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节教学中有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放心不下,总想让学生围绕老师为中心,使劲往预设目标上引,结果导致教师占用了本应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因此,今后教学中要变较多的老师引导为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要充分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初步从洪水可怕中感知老汉的形象,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洪水的危害,对党员、党支部书记等特定身份还不够了解,这对小说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对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影响。课前,我虽然对这一学情已经做了分析,但没有给予充分的解决。所以我想,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党员干部的资料或事迹,或者结合时事,了解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及生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那么课堂上学生会更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会更好地与作者、文本人物产生共鸣。

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成功和遗憾都是收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与研究,让教学艺术拾阶而上。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六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加强背诵指导。

4、学以致用,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一课时。

投影画面)。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

(音乐起)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为了更好地诵读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谁能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

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诗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诵读此诗。

指名背诵。

律诗,我们从小至今也学了很多首了,从理论上我们对诗歌的写法也做了分析指导,那么下面我们就该牛刀小试一下了吧!

自行创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内容不限。要力求符合律诗的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要求格调清新向上,不做无病呻吟。

2、修改自行创作的律诗。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七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1、放音乐《二泉映月》。

2、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全诗。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师再朗诵,学生跟读。

4、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3、启发式教学:

(1)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3)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

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像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要求学生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师生共读)。

(6)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由落水,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生命怎么样?长久还是短暂?

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5、集体背王维诗《九月九回忆山东兄弟》。

6、讨论杜甫的人生。

1、学生自学。

2、每首诗歌指一名学生分析讲解,其余学生讨论是非。

1、小结课文内容。

2、背诵全诗。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八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重点)。

3、初步掌握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难点、重点)。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鲸》(板书:鲸)这篇课文,请问这个字怎么念。

这个字哪部分表示读音?

(右边的“京”表示读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什形声字。

形声字由哪两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组成,声旁表示声音,形旁表示意思。)。

这个字的形旁表意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因为鲸生活在海洋里,它的体形像鱼。

不正确,鲸不属于鱼类。)。

为什么说鲸不属于鱼类鲸属于哪一类动物?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鲸属于哺乳动物,因为鲸用肺呼吸,是胎生的`,这些都说明鲸不属于鱼类。)。

人类对鲸的认识,是从体形特点到生理特性的。其实,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完善的。鲸不属于鱼类,用“鱼”做偏旁显然是不恰当的。不过,人们约定俗成也就沿用至今了。

2、学习文章第二段。

1)鲸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默读课文第二段。

2)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鳍、上颚。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3、文章其他各段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读一读。

了解文章各部内容,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1、出示第一段,:齐读这句话——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齐读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2、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3、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作业:

2、查阅有关鲸的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3、模仿课文第一段,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特点。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九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

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读——;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读——;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读——。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一起读——。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他还想,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七)板书设计:

生命桥逃生桥希望桥。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2、交流:

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一

2、写景与抒情及人物塑造(重点)。

3、人物品析——人物群体形象(重点)。

4、平桥遗梦——童年记忆中的桃花源(难点)。

1、以结构情节分析为切入点。

2、核心问题——“乐”与“不乐”。

3、激活学生的童年体验,激发学生的通感共鸣。

4、目标1、3以学生探究为主,目标2、4学生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5、加强朗诵示范与指导,体会抒情小说、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6、注重阅读规律与技巧的探究、渗透、提炼、整合、运用。

7、注意结合作者时代、当代现实。

三课时。

要点。

1、结构分析。

2、作家作品。

3、字词。

一、导语。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呐喊自序》。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小引》。

鲁迅的小说,有一些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它们带有更其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抒情小说、散文体小说。,《社戏》就是其中之一。

学生读课文搜寻、概括解答。看社戏也是且是最重要的原因。

写看社戏包括哪些段?(细部分析)。

1、如时间不够,上面第四部分可以作为作业。

2、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部分。

3、读一读,写一写(带音抄五遍)。

要点。

1、情节结构与节奏(乐与不乐)。

2、人物形象分析。

3、品析“不乐”之处。

1、曲折与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心情)。

2、人性、风情——群像、双喜。

3、戏好看么?

1、预习分析写“乐”之处。

2、同步训练二,阅读部分。

第三课时。

要点。

1、品析看戏之乐。

2、写景——抒情与人物塑造。

3、平桥遗梦。

一、月夜行船。

1、动词与心情。

2、多角度感觉。

3、虚实、动静。

二、午夜归航。

与“月夜行船”内容角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结尾的理解。

平桥乐土——平桥遗梦。

1、同步训练全部。

2、读后感。

板书设计。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二

《拿来主义》 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民国政府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并掌握杂文的特点;

2.理解鲁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

1.齐读文章,用一个词说出你对文章的印象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观点

明确: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或: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化遗产

1.揭批“送去”的行径

2.提出“拿来”

3.剖析“送去”的危害

4.引出“送来”

5.提出“拿来主义”

6.分析“送来”的实质

7.提出“拿来”的原则,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8.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9.阐明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

10.总结文章,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品质要求和重大意义

明确: 正反流水穿插结构

反面 正面

1.揭批“送去”行径

2.提出“拿来”

3.剖析“送去”的危害

4.引出“送来” 5.提出“拿来主义”

6.分析“送来”的实质
7.提出“拿来”的原则

8.批判错误态度

9.阐明正确方法

10.总结文章,阐述意义

杂文特点一:尺水兴波,摇曳生姿

(一)问题:这样一种杂文的结构思路跟一般的说理文有什么不同?

1.思考一般说理文的特点

2.探究:一般议论文与鲁迅杂文的区别

明确鲁迅杂文的'特点:

(1)鲜明的针对性 【简介写作背景】

(2)选材的隐喻性

杂文特点二:大题小做,针对性强

郁达夫这样评价:“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比喻之巧妙,文笔之简洁,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1.讨论:你觉得文章哪些语句很生动很幽默?

2.作者是用哪些手法来达到讽刺效果的呢?

杂文特点三:泼辣犀利,写意传神

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鲁迅杂文集中,选择一本阅读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三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麻雀关爱同伴的美好情感,助别人的真正快乐。

2.胆表演小动物们的对话,理解词语“又”、“继续”。

3.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故事表演中。

自制图书、故事录音、头饰。

1.引出活动,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出示图书,展示用树做的封面,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树的最上面?”“谁住在小麻雀的下面?”“谁住在树的最下面?”

(3)提问:“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为什么呢?”

3.师生合作讲述故事。

(1)老师一边放慢速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一边欣赏图书。

(2)幼儿有表情的模仿小动物的对话,并初步理解词语“又”、“继续”。

(3)分析讨论: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现在不能唱,谁能它想个好办法!

4.听录音进行故事表演。

(1)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小麻雀告诉家: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更快乐!

5.延伸活动:小麻雀为家唱歌,家为它伴舞。

6.小麻雀依依不舍地向家告别。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四

一、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六、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本文介绍了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1)鲸非常大(2)鲸是哺乳动物。

(3)鲸的种类(4)鲸的生活习性。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借机点拨。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鲸的大,那么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作者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好方法呢?大家试着找找吧!

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

句2不仅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我国一个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

四、引导学生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说明方法,试着找找。

2、尝试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件事物。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

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千辛万苦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安定日子。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六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收看央视一套晚六点十分的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

2、收集了解鲸的相关资料,顽皮头像若干个。

三、学习时间。

4周。

四、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外学习阶段。通过收看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把《顽皮家族》栏目搬如课堂,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收集相关资料。(3周时间)。

第二阶段:课堂交流阶段。把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请进教室,在学生参与顽皮家庭主持人的竞聘中,与“顽皮主角——鲸”零距离接触,使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即使学生全面认识了鲸,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时间:1节课)。

第三阶段:课外延伸阶段。

1、课后,推选小小主持人,开展“我到顽皮家族来做客——鲸博士研讨会”。

2、指导给顽皮写信,介绍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1周时间)。

五、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收看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把《顽皮家族》栏目搬如课堂,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一)“顽皮进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师生共唱《大风车》主题歌,在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的问候中,贴出本次的顽皮主角“鲸”。

2、激发兴趣:同学们,昨天,《顽皮家族》的主持人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给老师打了个电话,他们要在全国五年级的小朋友中发展一名小主持人,参与下周的顽皮主角活动呢!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参与这次活动,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特地把鲸的相关资料编成了课文《鲸》,并请小语会的叔叔阿姨们将课文编排在第九册的书中呢。

(二)我来做准备——品读全文,赏析汇报。

1、熟悉课文,准备参与主持人的选聘,自由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鲸那些方面的知识,并简单汇报。

2、四人小组学习要求:

1)选读本组同学最赶兴趣的内容。

2)思考选取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比较等……。

3)小组学习的汇报方式:或朗读、或表演、或画画、或自述……。

3、小组以自选方式汇报对课文的学习情况。

三、我们来应聘——合作学习,推选代表。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然后适当将资料与课文融合在小组里先推选出一名同学并帮其出谋划策,准备参加“顽皮主角——鲸”的小小主持人竞选。

出示友情提示:

1)介绍内容以书为主,资料为辅,可介绍,可自述,可全面把握,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或重点,最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请注意:你的观众是全国的小朋友,你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我是小小主持人——展示风采、点评主持。

1、每小组代表上场,分别顽皮1号、2号、3号等(帖上标号的顽皮图象),每小组在邀请一名同学担任评委,其余同学均为现场观众,参与点评。

2、老师客串主持,在一两小主持人展示风采以后,适当安排评委和现场观众对小主持人的表现进行适当点评,并初步推选出第一轮如围选手2——3名。

3、顽皮a、b猜抢答题,对初选入围选手进行竞猜活动,推出小小主持人1——2名。

抢答题:

1)鲸字是“鱼”字旁,所以鲸是鱼类。

3)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齿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

4)鲸的祖先就生活在海洋里。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七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含义和特征。

【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教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讨论归纳法。

【学法】体验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归纳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课前准备】《中国梦我的梦》。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时政导入】。

(设计意图:引用时政热点导课,体现思品课的思想性,引出课题,燃起学生心中的梦想之火,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授新】。

第一环节:感知教育的含义。

交流活动:1.你的未来梦想是什么?

2.实现你的未来梦想要储备哪些知识?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经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深化导课问题,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点明“教育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总结教育的含义。)。

第二环节:感悟教育的力量。

1.体验活动——魔术鸡蛋。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悟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收获。)。

2.活动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1)现场活动——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学科,为什么喜欢?它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切身体会,加强学生对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师引航——出示资料,烘托学习的意义。

活动二教育助圆中国梦想。

1.出示视频《中国十年成就》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资料及教育对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示意图;

3.概括教育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学任务。

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2.小轼牛刀,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举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引领学生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

【课堂延伸】。

1.播放视频《中国梦我的梦》。

2.师生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知识助我成长。

教育。

对个人,知识改变命运。对国家,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需要学习我们必须学习。

权利义务。

珍惜履行。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1、学生活动。

2、汇报。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提出测量要求。

2、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九

3、尝试运用所学的有关“鲸”的知识完成口语训练。

重点:了解鲸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介绍说明的写作方法。

1、电脑软件。

2、预习要求:

a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

b在自学课文的时候,要抓住自然段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以求较快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c结合自然课上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哺乳动物的认识,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d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找出文章中相关语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大朋友——鲸。能谈谈他给你的印象吗?

(体形庞大、可分两类、哺乳动物、食量惊人、呼吸喷水、睡觉特别、生长迅速)。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够体现鲸的这些特点的语句,而后讲讲,鲸的哪些特点给你印象最深?也可以先读书,而后用你的画笔,画一下它呼吸、吃食以及睡觉时的样子,一会儿拿着你的画,结合课文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

2、生读书,师巡视(适当指导提示;鼓励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交流汇报。

如果老师“挖个大池塘”,“养鲸”可不可以?如果成功了我会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

(提示:如果你反对,你必须很好地运用文中关于“鲸”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说服老师放弃这个宏伟计划!如果你赞成,也必须讲清楚你的依据和想法!)。

快读书、画重点、想对策——拯救这位快疯掉的语文老师!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展开学习讨论:老师“养鲸的计划”能否实现?。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但是都食量大。(鲸吞蚕食,很可怕)。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用肺,喷水柱——伤人。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池塘不可以!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摆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生长迅速——定会需要极大的食物储备?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进化。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我想通过“养鲸”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的理想从理论上讲,就不成立!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大家刚才对这位糊涂老师的劝告,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如果你是自由自在生活在大海里的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要求: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1、关于“退化”的研究:鲸的后肢、类人猿的尾巴。

2、鲸的自述。

相关范文推荐

    谢师宴开场的致辞(热门15篇)

    一篇优秀的致辞可以通过生动的表达、自信的姿态和深思熟虑的观点,赢得听众的认同和激发听众的热情。这些致辞范文充分展现了演讲者的个人特色和情感表达,令人动容和鼓舞。

    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及感受(模板21篇)

    军训心得体会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不仅对于军人的成长有帮助,对于人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想了解更多优秀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文

    国家双减政策个人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的深度思考,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上级减负意见的出台,

    四年级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汇总16篇)

    梦想是心中的星辰,它闪耀着希望,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梦想实现的必备条件和关键要素。现在已经是高科技时代,汽车也是花样百出。但是还是没

    新一年的展望(实用23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准确和流畅,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力量。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1.昨天已成为过去,今天

    骨干教师申请书大全(20篇)

    良好的申请书不仅能够有效地展示个人的优势,还能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更多申请书范文时能有所收获,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申请书。我叫xx,女,今年xx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家风大全(21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追求。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典型例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那是在一个阳光洒满大地的下

    个性自我介绍ok(精选14篇)

    自我介绍不仅可以让他人了解我们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展示我们的个性和特点。在自我介绍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范文中找到一些启发和参考。前辈们好:我叫吴锦彬我是09法学院

    童年的谎言(通用17篇)

    优秀作文具备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立意新颖、表达流畅等特点,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

    登鹳雀楼教案(通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