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BW笔侠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文件,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每位教师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一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二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三

1、“帮你识字”里的字我们大家都认识了,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组词。(领读词语)。

2、“我会组”和“我会填”的部分最后留出时间做。

3、思考一下“我会想”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先自己思考一下,在同桌之间交流你的想法,最后提问同学站起来说。

4、“快乐阅读”:先齐读一遍,再请学生站起来分别读,最后分角色读。

5、“智力游戏”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

三、学生做剩余题目,师巡视指导。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四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五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六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七

《充气雨衣》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是一篇默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描写了小林在下雨天穿雨衣弄湿裤脚而想到要把雨衣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边想边做,终于制成了“充气雨衣”的过程。小林是一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而且勇于付诸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学情分析】。

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在内容上的联系。

4.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2.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1.大家在下雨天都使用什么雨具?穿雨衣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举手回答)那同学们想不想改变这种让人烦恼的事呢?接下来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小林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发明了一种新式雨衣,名字就叫做“充气雨衣”。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次默读,整体感知。

1.指明默读的要求,(指名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默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谁能告诉大家默读的要求?

生: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默读完之后提问: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给大家说一说。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课件)(提问反馈)。

三、学习生字1.出示带拼音词语。

充气、膝盖、联欢会、旋转、暑假、游泳、气囊、剪刀、塑料膜、压成、内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哟、真棒(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不带拼音生词。

充气、膝盖、联欢会、旋转、暑假、游泳、气囊、剪刀、塑料膜、压成、内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哟、真棒(同桌互读)。

3.出示生字。

充膝联旋暑泳囊剪膜压胎差粘嘿棒品(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重点是“囊、粘、差、假、膝”几个容易出现错误的字。

4.和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a.拆和法识字:联暑剪胎粘嘿棒(出示课件)。

b.组词记忆:囊(图片展示)旋膝(实物展示)。

c.出示多音字:差假缝称(出示课件,做选一选)。

四、再次默读,感悟课文内容。

1.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小林遇到几次难题,分别是什么,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请在文中画出来。

2.全班交流。

问题一:

ppt展示: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1)这是充气雨衣制作的(原因)。

(2)他是如何解决的?

ppt展示: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

(3)他是如何想到这个办法的呢?

ppt展示:“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了舞蹈。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摆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a.大家说这些语句描写的好不好?好在哪?(指名回答)那谁能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预设:徐徐、渐渐;比喻句。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这些句子描写得也很优美,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积累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在以后写作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b.这样的雨衣好用吗?为什么?

预设:不好用,无法折叠。

ppt展示: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折叠呢?

问题二:新式雨衣无法折叠。

(1)那对这个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

ppt展示:用能够充气的塑料塑料环代替铁丝环代替铁丝圈,不就折叠起来了吗?

(2)这个办法好不好用?他是如何想到的呢?

(3)想到这个好办法后,他有没有付诸实践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了?

ppt展示:他没心思游泳了,换好衣服往家跑。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摸,有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做成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在雨衣的里面。

a.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动作描写。

b.小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爱动脑筋、爱动手。

c.到现在为止,小林最初的问题解决了吗?

ppt展示:充气雨衣做好了。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了!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

你觉得大家会怎样称赞小林呢?

预设:小林,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真爱动脑筋,我要向你学习……。

那这句话应该是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预设:满意、高兴(用你的语气来表现你们的满意与高兴吧。)。

五、回顾总结。

1.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的全部过程,谁能总体来说一下小林制作雨衣的全部过程?大家先讨论一下。

2.课件展示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并由学生(或老师)讲解。(重点第5段剪下游泳圈的气门儿,买塑料膜,压成气囊,给气囊充气,粘在雨衣上)。

3.介绍小林。

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林是谁?

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岁)。

发明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小林发明充气雨衣时仅仅是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见发明家并不是距离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远,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动脑,多思考呢?)。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八

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 张玉松。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

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小林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周庆红。

当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班的小机灵陈毅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老师,我知道小林是个女孩子!”有些学生马上举手说:“不对,小林是男孩子。”我一听,愣了一下,因为从来没有为一个人的性别进行过争议。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请学生说理由。陈毅说:“你们看课文的插图,一看就知道小林是个女孩子。”有些学生仔细观察了插图,也说:“真的,你们看,小林的刘海那么长,男孩子谁留那么长?”一个学生说:“就是,你们看她的刘海和旁边那位撑伞的女孩子的差不多长。”我仔细一看,觉得他们说的还真有道理。又有一位男同学说:“还有她穿的鞋子是红色的。一般,我们男孩子都不大穿红色的鞋子。”这时,我们班的班长龚瑶说:“老师,我们不能光看插图,主要要看课文。课文中用的都是单人旁的‘他’,说明小林肯定是男孩子。”他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多数人的赞同。顿时,教室里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不仅会读书,还会仔细观察插图,并能有自己的看法,非常好。老师觉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回家之后我们再查查资料,还可以将我们的疑问向编辑叔叔、阿姨提出,好吗?”大家都说好。

课后,我和学生们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文中的小林确有其人,原名叫林恒韬,是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学生,是男孩。于是,我把材料给全班同学看,并和全班同学一起给“人教网”的责编发了一个帖子,给本文的插图提意见,期待他们的回复。

《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为了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九

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四年级的小林和同学们一起,顶着大雨往家走。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衣流到裤腿上了。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放暑假了,小林和同学去游泳,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他没心思游泳了,换好衣服就往家跑。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摸,有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压成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里面。充气雨衣做好了。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了!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

(板画)。

(板画)。

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一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二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四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二)、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三)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五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本文的主人公是与学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与学生生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触动力更为现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六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字词卡、课件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在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二)、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b、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c、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4、板书关键词: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呀!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3、孩子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1、动动脑筋,做一个小制作。

2、读一读有关发明家的故事。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七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八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走马灯为什么会转。

茅以升七岁那年的元宵节,他们家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抬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越看越入迷。

“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茅以升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十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

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

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2.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3.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4.能穿,5.下雨穿上最神气。

6.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7.如果是一样的,8.大家互相拍拍手,9.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10.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11.他是谁呢,12.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1.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3.把字音读准。

4.互相对读(同5.桌每人读一段),6.相互检查,7.遇到读不8.准的字音,9.相互纠正,10.碰到较长的句子,11.多读几遍,12.把课文读通顺。

13.课件出示生字,14.请同15.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16.指17.名18.读课文,19.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1.朗读课文,2.想一想,3.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4.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5.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6.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7.再把课文读一读,8.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9.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2.对你有什么启示?

3.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一

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1、会认14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2、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了解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

3、学会思考,实践,并愿意尝试改进生活中的日常生活用品。

学会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掌握故事大意。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一课时

1、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大雨中行走会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2、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理解雨衣的下摆)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名认读(先注拼音,后去除)

膝下 联欢会 塑料气囊 旋转 塑料环

自行车内胎 塑料膜 剪刀 压成

暑假 差不多 粘在 缝雨衣

(2)指名分节读通课文,注意引导长句子的朗读及有问号的句子。(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想到 看到 做成

一般的雨衣———————————— ————————

想 看

----——————————————充气雨衣

2、小组长汇报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怎么想,怎样做的句子) 在汇报讨论过程中逐步出现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

小结:小林是一个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真棒啊。

(3)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小结: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观察,随时随地去发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厉害。

(4)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过渡 :瞧,他不仅想,不仅去看,还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膜,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助压成一个气囊。

小结: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

1、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

把你预先收集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人或事迹介绍给大家,好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想发明什么来解决问题呢?把它写下来。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二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系雨衣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三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的演讲稿(实用20篇)

    演讲稿的撰写需要从选题、结构、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考虑。演讲稿范文是一种以文字表达的演讲内容,用于在公众场合传递信息和观点。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在准备演讲时对自己想

    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武活动方案(汇总16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经费的预算和管理,合理控制经费的使用可以提高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鉴一些优秀的活动方案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在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时更

    养乌龟教案(精选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选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进度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一种重要文件。以下范文帮助我们了解到教学工作计划的结构和内容,希望对

    青春无悔七年级学生大全(17篇)

    青春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时期,它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关于青春成长的书籍推荐,或许能给您提供一些思考。青春,汲天地之精华,取万物之灵气,它是世

    微积分教学的体会论文(模板15篇)

    心得体会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

    面试自我介绍简单大学生范文(15篇)

    自我介绍需要包含核心信息,如姓名、职业、教育背景等,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个性化的展示。这些自我介绍范文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表达与展示,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自我介绍起

    父母课堂读后感参考(优质17篇)

    读后感可以是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启迪、知识上的延伸,它是书与读者的桥梁。接下来,我们将分享几篇读后感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中的故事。孩子学校里定期会

    中班中秋节活动的教案(优质14篇)

    中班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细致规划的重要工具。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中班教师编写的教案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镇级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模板13篇)

    汇报工作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工作能力和状态的机会,我们应该善于把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汇报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根据省州政府的

    小学教学期末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