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雅蕊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一

在当今社会中,家务劳动已成为每个家庭的常态。然而,许多人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务劳动,做好家庭管理却十分茫然。针对这一问题,我参加了一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并获得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学到了合理组织家庭时间的重要性。在过去,我常常陷入家务劳动的困境,感觉整个家庭大大小小的事情无法分配和安排。然而,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技巧。例如,我了解到可以制定一个家庭日程表,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时间,从而提高家务劳动的效率。这种合理的时间规划不仅使我不再感到家务劳动的压力,还让我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家人相处。

其次,线上家务劳动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管理家庭预算和财务。在过去,我对于家庭财务的管理只是凭经验和感觉,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然而,通过课程,我学到了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预算,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来优化家庭财务,并学会了一些投资和理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让我对家庭财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家庭的金钱。

此外,通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家务劳动的技巧和窍门。在过去,我对于如何高效地打扫房屋、做饭、洗衣等方面一直是摸索和尝试。然而,通过课程,我学到了一些科学的家务劳动方法和技巧,让我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例如,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地利用清洁工具,如何安全地使用厨房设备,如何正确地处理不同类型的衣物等等。这些小窍门让我的家务劳动更加顺利,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在课程的过程中,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通过线上讨论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经验和困惑,从而增进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流,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还拓宽了我的思维。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务劳动是一种智慧和技能,也是一种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表现。这种交流和互助的氛围让我在课程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共同进步的力量。

综上所述,通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学到了管理家庭时间、财务和家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让我在家庭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和满足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助,我也收获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家庭管理者,在家庭中创造出一个温馨、有序、幸福的生活环境。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二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空间主要停留在课本上,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或忽视,整个教育过程被考分左右,为题海困惑,教师视教材为全部,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盘接受,最终造成学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也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发展带来障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每个新世纪公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更要学会做人,重建起新一代中国人的人生信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古诗等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

新时期的少年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深受父母的宠爱,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校正视现状,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条件,利用校园文化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系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磨练学生意志,以期形成坚强果敢的品质。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举手表决、选项填空、直接答卷三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书法、唐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比较感兴趣。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作支撑,开发书法艺术、古诗贤文和学生操行等校本课程资源,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交流性。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1、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灿烂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3、彻底改变教师“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培养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4、让学生拥有熔铸在书法、古诗、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5、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的水平,争取在各级论文大赛上获奖,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和有特色案例。

1、实施原则。

(1)强调主体性,突出个性化。尊重学生的意愿,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2)重视可行性,力求多样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设计教学情境。除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将口语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

(3)加强针对性,注重兴趣化。校本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想上的积极性,课程生存就面临危机。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校本课程才有开发价值。

2、研究与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制和设计,负责课程实施的督促和检查,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适时修正和完善课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本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各班主任按照顺序在各年级实施。

(5)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原则上每周一节,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为书法入门,三、四年级为唐诗鉴赏,五、六年级为养成教育,可对课时进行弹性安排。

(6)本课程实施形式实行课内与课外、讲座与实践、交流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本课程实施实效。

(7)加强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本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期末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8)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每一块内容,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9)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教法,倡导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伙伴互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

(10)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针对性等原则选择、组织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课程内容。

3、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1、对教师的评价。

(1)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各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每一环节、步骤上,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满怀激情到给予积极的评价。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思想、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反复”、“反弹”,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总给学生以信心,总给学生以希望,寄学生以期望。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发展情况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3、评价内容。

(1)对写字、古诗和习惯养成的学习态度。

(2)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对师生成长的作用、效果。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三

1、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观看影视,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色调,学生从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提高育人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电影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

审美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对人的同情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与扬弃,对自己的认知与调控,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3、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各地学校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开发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数以百计的中外电影名片则可提供给各校足够的选择,各校完全有可能从中选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电影组合,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电影课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必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重大变革,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特点,把呆板、乏味、说教的方法转变为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方法,把约束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使电影有效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常规和操作体系,能进入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电影教案、教辅活动设计仍然匮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定《电影课程开发》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条小学电影课教学的良好途径。

1、形成电影课开课教材。要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电影课程开发的研究,就要从数以百计的影片中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

2、研制出以美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各年级教案、教辅活动设计。

3、形成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观片的可行性常规,如课时安排、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规范电影课程操作体系。

4、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研究,研究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和组织管理方法等。

1、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挑选出每个年级适合观看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

2、采用经验总结法编写电影课程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先由各个班级语数教师讨论、设计出初稿,然后全年级其他班级教师试按照该方案进行教学,并认真写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对初稿的修改意见,最后由全年级教师再讨论,由初稿执笔者定稿。

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展开对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的研究。

教案的设计是电影课程开发的重点,电影课教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电影课的优势,突出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观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观”,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观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习的指导者,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把教案编写的重点放在“导”和“促”上,而不是“填鸭”、“牵牛”或“放羊”,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2、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素质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禁锢学生发展的能动性,阻碍学生的发展。电影课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诉、讲解,也不能靠灌输、命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实现与影片的共鸣,使电影课充分发挥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满情感、知识和教育性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辨别影视片中、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所以电影课应该摒弃填鸭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鉴赏、质疑、争辩、联想、求异、进行知识再创造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境地,主动去“觅”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同时,在教案设计中要把握三个环节:

2、观影中:要把握情感激发点、想象激发点、审美关键点、知识关键点和心理作用点,适当点拔、激发,恰当地提出审美、思维或想象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讨论,使学生受到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或潜在智慧的启迪。

3、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

1、自主性原则:电影课以其色彩、声音、影像集于一体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电影课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思维境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和评价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教辅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情境式、表演式、训练式、辩析式、讨论式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发展各项潜能。

3、综合性原则:设计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应进行综合性考察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仅从单一学科角度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4、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行为自由;活动空间可不受课堂场地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心理空间,开放教材的育人空间,开放学生的经验空间和课外生活的空间。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电影课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观看《家洁公司导看纪实》等录像,学习怎样导看、怎样编写电影课的教案,教学的原则、方法等。

2、检查各班vcd、彩电等设备的情况,有故障的及时修理。

3、检查教师运用vcd定格、回放、选时播放等技术操作情况,对新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补课,强化教师上电影课的技能技巧、熟练程度。

4、打印出500部影片的目录、简介,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由各年级老师通过调查、讨论确定20xx—20xx学年下学期(即20xx年4月至6月这十四周内)选看哪七部片子。由下列教师负责登计、协调:

一年级:赖浩二年级:吴小红。

三年级:刘小明四年级:刘小玲。

五年级:刘跃辉。

5、把每部影片落实到每个班的老师,由搭班的两位老师于4月1日前合作编写好第一次观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影片和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年级内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或另一教法、活动方案,修改、增删、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逢单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第三节课开设电影课,组织观影。以后每学年选二十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2、逢双周结合所看影片,设计并开展阶段性活动。

3、认真检查教案,深入听课,开展研讨活动,推出典型教案、课例和活动,提高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质量。

4、及时对电影课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电影课评价体系。

5、定期回顾、总结实验经验,根据实验情况,对观影次数、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常规做出相应调整。

6、下学期初多媒体综合校园网建成后,立即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助餐的研究。

7、开展教案设计比赛、优秀教辅活动评选等评比,进行成果交流,推动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全面总结,明确电影课开课的次数、活动安排、教学基本程序、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评价体系等常规性做法。

2、对各年级观看的影片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并提出运用该教材的指导意见。

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级观影的教案、教辅活动设计,按教材顺序荟集成册,形成各年级电影课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

4、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做出实验研究报告。

1、20xx年4月至20xx年9月,撰写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每周观片常规化的研究论文及课程安排表。

2、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遴选出100部优秀的、适合不同年龄学生观看的电影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组合,使之成为各年级电影课程教材。

3、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编辑好100部电影片的观映指导(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形成《观影指导》专集。

4、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将电影教学示范课拍成录像。

5、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撰写电影课程的课型比例、结构研究报告。

1、领导机构:

组长:伍世冯。

副组长:王万辉刘跃辉。

成员:刘小明、吴小红、刘小玲、赖浩、张玉胜。

2、具体分工:

伍世冯校长负责本课题研究规划,课题实施的安排、评价、调整等,指导实验顺利实施。

张玉胜负责课件制作、收集与处理各项图表、数据等材料,进行结果分析、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等。

赖浩、吴小红、刘小明、刘小玲、刘跃辉分别负责一、二、三、四、五年级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如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四

近年来,线上教育发展迅猛,各种在线课程层出不穷。然而,较为遗忘的一类课程是家务劳动课程。尽管家务劳动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正确进行家务劳动以及管理家务等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困惑。为了弥补线上教育中这一空白,线上家务劳动课程出现了。我报名参加了一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

第二段: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200字)。

这门课程分为多个模块,内容涵盖了家务劳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清洁卫生、家庭日常管理、衣物的处理等等。每个模块都有相关的实践任务,需要学员在实际家务劳动中应用所学知识,并反馈效果。我喜欢课程设计的方式,因为它让我在学习家务劳动的同时,也能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线上家务劳动课程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包括视频讲座、小组讨论和在线提问等。我觉得这些学习方法相辅相成,并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视频讲座提供了详细的理论知识,小组讨论则让学员能够与他人交流心得,而在线提问则能及时解答学员的问题。

第三段:课程的收获(200字)。

通过这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学会了很多关于家务劳动的技巧和知识。以前我对于一些家务工作总是不得要领,但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进行清洁工作、如何分类整理物品等等。这些技巧和知识让我在家务劳动中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我学习到了家务管理的重要性。课程中专门有一章讲解家庭日常管理,包括时间管理、任务分配等。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一个家庭的运作需要有条不紊的管理,而不只是简单地完成某项家务任务。我在实践中尝试了一些课程中提到的管理方法,发现家庭的运作变得更加井然有序。

第四段:与其他学员互动与合作(200字)。

这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学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每个模块结束后,我们会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分享实践心得。通过与其他学员的互动,我能够得到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有时甚至会得到一些实用的建议。这种互动和合作的氛围让我感到很温暖,也增加了我学习的动力。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200字)。

通过这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对于家务劳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除此之外,我还通过课程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交流并互相支持。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觉得这门课程的设计非常合理,能够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和实践所学,不断提高自己在家务劳动中的能力。同时,我也期待看到更多人能够意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并通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管理能力。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掌握好家务劳动,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更加美满和谐。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五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培训。

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统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xx.7~20xx.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20xx.7~20xx.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xx.9~20xx.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7~20xx.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6.对小学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7.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研究报告。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六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七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命根基;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八

加强口算是一个世界性小学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从各国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都可以看到。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靠计算机或计算器完成。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往往是口算和估算。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正确是反映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表现之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统整校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积极促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抓住新课程通识培训、社会宣传、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验证、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发展性教师和学生评价这些重点工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很少从思维和应用的价值取向上去审视口算的教学目标。

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教育部深入。

推广的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试行)》、以及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推广工作的意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为要求,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时间:xxxx年9月——20xx年8月。

科目:一至六年级数学科。

范围:上京中心小学的所有学生(大约680人)。

规模:上京中心小学的各班数学科任教师(全体参与),计19个班科的15位科任教师,具体如下:

一年级教师:涂雪飞。

二年级教师:刘宏凌、田民建。

三年级教师:陈振森、陈振荣。

四年级教师:郑宗琬、刘六五、叶正兴。

五年级教师:陈长樟、程功淦、张四六。

六年级教师:俞上泼、陈维祥、郭传塔、林初生。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九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特制定此方案。

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

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

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内务整理:提高个人内务整理能力,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保持自己的衣橱衣物整齐。

物品归整:掌握物品分类摆放、物品归纳技能,能够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并学会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学会简单烹饪、掌握2-3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能够使用手工工具,掌握-项手工技能。尝试制作鸡毛毽、编织、贴绣、剪刻手工装饰等。

衣物洗涤:掌握衣物洗涤分类,能够洗涤自己和家人的简单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种植养护:根据花草的具体需求,对花草进行的修剪、浇水、换土和施肥,学会给动物消毒等。

照顾家人:学会照顾家人,掌握一定照顾技巧。帮助穿衣换衣、简单喂食、哄睡等。

1.设立家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每月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一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校本课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开始告别长期的单一国家课程,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和课堂将拥有部分课程决定权。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快速推进,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普遍的共识,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热潮。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利的一次再分配。目前,国内对校本课程开发尚无一致界定,其中,较为科学全面的含义具体可概括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我校已完成研究的加兴市立项课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素质教育合力的研究》和正在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后续研究》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师资上的优势。目前,本校已建立了一批校内外的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体验教育实践基地等,为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校优势和所在地区的资源,在借鉴其它学校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校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和主体。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具体持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第四,校本课程开发属“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合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达到以下目标:

(1)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掌握课程开发的技能,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2)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本校教育资源优势和本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社会实践、社会考察、社会服务等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优秀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一)、课程内容的确定。

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基本框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教育资源,积极做好与本地各种机构(如政府、街道居委会、文化、公安、税务、医院、工厂等)的共建共育工作。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让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一代的教育。

注重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拓展性,重在实践体验,以开放式学习为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德育基地、体验教育实践基地、校内外的劳动实践基地、暑期社区活动等系列活动的开展。

课程的形式:课程以开放的形式存在,以书面形式形成某一课程,确定课时目标、课时内容、授课的基本手段等。课时长短以具体的需要来确定,对某一具体课程不定授课日程。

课程的形态:坚持校内外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外出考察活动、主题表演等相结合,由“形式课堂”走向“非形式课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三)师资配备。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支素质较高、学有所长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在校内发掘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一批专业性较强、热心于下一代教育的相关人员来校讲座或作为校外活动的辅导员。

1、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保证科学性。

2、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3、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4、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和探究性。

1、xxxx年5——7月,课题立项,组建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前期论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发展、学校与社区需求,分析整合学校课程资源。

2、xxxx年8月——xxxx年7月,初步明确校本课程实施思路,组织实施,选定实验班级,撰写校本课程教材,调查反思,积累初步经验。

3、xxxx年8月——xxxx年12月,进行全校实验,总结评价,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4、xxxx年,新一轮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组长:陈爱秀。

副组长:严明强、劳明强、沈卫锋、黄建健。

组员:吴炳加、胡金娣、李洪年、吴锋飞。

2、校本课程管理办公室。

教科室:负责人,吴炳加,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导处:负责人,黄建健,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3、实验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沈卫锋。

组员:严明强、劳明强、黄建健、吴炳加、胡金娣、李洪年、吴锋飞(课题组其它成员待定)。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二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我校倡导悦享文化,着眼于学生的在校快乐与人生幸福的缔造与培植,学校遵循“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育人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支柱,通过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了五大核心素养课程,分别是“悦学——培养智慧之心的文化学科课程”、“悦动——培养健康之心的体育课程”、“悦美——培养审美之心美育课程”、“创享——培养创新之心的科技课程”、“乐享——培养社会之心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及少先队课程入手,构建了悦享课程体系。

“健康又自信,独立能合作”是我校的育人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校文化课程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结构,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生长点,不效仿,不照搬,实现校本课程特色化,推行悦享课堂。我们构建了以“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打造和悦、自主、有效、创生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主动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的体育工作方针是:坚持“普及性学生体育为主,提高性竞技体育为辅”的原则,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在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开发整合,建设特色。

我校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了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学校充分利用了下午大课间,整合利用一切师资力量,推行了每天下午一个半小时的“悦享课堂”,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时空,延伸了体育课堂,构建了全新的体育大课程观,充满快乐的悦享课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校园足球,形成特色。

我校自20xx年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来,坚持以“足球”作为育人的杠杆来撬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全员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目前已举办了八届校长杯足球赛,足球运动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几年来,我校足球队多次在市区级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xx年10月,代表河东区参加临沂市运动会,获得亚军。

3.品牌活动,铸就特色。

近几年,开发区一小提出了“悦动校园”的口号,开展了体育节系列活动,推出了以“诵校园文化、做正气少年”为主题的“悦武校本操”。每年以“悦动校园”为主题举行田径运动会和阳光体育运动会,“悦享”教育的成果在运动场上大放异彩。

美育是一种复合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美术、音乐课堂。我校的悦美课程,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养成教育塑造美。

2.艺术教育展现美。

1.养成教育塑造美。

学校本着“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指导思想,构建了和悦礼仪课程,包括了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八大文明礼仪规范,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主题队会,融合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在礼仪课程的潜移默化之下,深化了我校“学思蕴乐、美善共享”之学风。快乐学习、快乐用餐、快乐玩耍的画面为开发区一小悦享课程镌刻了生动的印记。

2.艺术教育展现美。

我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集中构建了以军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社为主体的学校艺术教育框架,开发了以艺术特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逐步摸索出一条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由15种乐器,120人组成的军乐团,不仅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训练中,还不断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形成团队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各级活动中有力体现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管理特色。我们以学校的校花——向阳花命名成立的“向阳花合唱团”,先后与世界五大童声合唱团的法国巴黎圣十字、木十字合唱团同台演出,在世界级的专业舞台上,他们领略了不受语言和国界限制的合唱艺术。合唱团参加xx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获得一等奖。

几年的育人足迹,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需要全面发展,更需要学有所长,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满足和对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学生的受益、家长的满意、社会的需求让我们看到了持续发展的空间。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艺术特色,完成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格局。

少先队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是培养爱国主义的政治启蒙教育。我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构建了少先队活动课程,形成了以班会、主题队会、课外实践为载体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使我们的学生充满正能量,保持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的情感取向。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客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我校建设了以航空航天模型、机器人、科技创新等为课程的校园创客空间,为学生带来开放、开源、创新及创造的新体验和新价值。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三

“雕刻”是以各种不同材料雕刻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雕刻艺术的内容极为丰富,从中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和雕刻工艺,及雕刻知识和各种雕刻技艺,受到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雕刻艺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运用雕、刻、琢、磨、钻等方法制作出具有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的艺术作品。根据雕刻材质不同,可分为石雕、木雕、竹雕、砖雕、角雕、牙雕、核雕、食品雕刻等;根据雕刻形式不同,可分为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一般要经过构思、选料、雕刻、修整、美化等步骤。

在食品雕刻中使学生基本掌握基本雕刻手法和基本雕刻刀法,为以后自主研究石刻、砖刻,角刻等提供了可以借签的经验。雕刻是常见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喜欢雕刻。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了解雕刻的历史起源,雕刻是传统艺术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是祖国文艺百草园中的一朵奇葩。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自足学习和老师必要引导,基本掌握雕刻常用章法与刀法。

3、情感目标:通过综合实践课,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作业习惯,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良好情感,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与表现能力。

1、雕刻的释义。

2、雕刻的发展及起源。

3、雕刻工艺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领。

4、雕刻的种类及用具。

5、雕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1、在教学方法中运用“讲解—示范—模仿”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示范演示动作、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原理。

2、“自学—发现”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其中知识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便于学生学习方法。

3、在方法上也可采用分析、启发、探究、实践的方法。“指导—实践”。指导学生看、想、做、动手、动脑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突出劳技课特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劳动实践,有利于学生掌握劳动技术与技能,有利于锻炼学生意志,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正确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学校电脑室,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疑问上网查资料。了解雕刻历史与起源、印文章法、看课文“自学—发现”的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其中的知识、技能、奥妙。掌握操作要领,懂得操作一般步骤。

教育难点突破有赖于学生实践操作“听到的易忘记,看过的记得牢,做过了才能学会”。在实践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现场演示讲解,用课件制作教学手段。学生根据现有水平灵活运用,发挥优势学生楷模作用,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使学生作品得到最佳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手段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脑室,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学习各种雕刻手法,上课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及展示往届学生优秀作品,为学生创造一个深入其中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缩短理论和实践距离,加快学生对章法、刀法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4、在学习方法上,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知识正迁移。如,导入“雕刻艺术”让学生观赏、分析课文中雕刻,感受各种不同雕刻种类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欣赏往届学生雕刻及名人雕刻,感受到雕刻就是以物作纸,以刀代笔。民间俗语(做时短,看时长,予人方便,予己方便)。看书模仿、学习、试试看。在实践中以组为单位,边学习边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由于中小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一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而且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不满足于教师的传授讲解,总想自己亲身探究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雕刻课中许多内容可精讲,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自悟、发挥想象,让其大胆去试、去探索、去琢磨。即使走一些弯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创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动口、勇于动手,在操作中互相讨论、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减些,变一下形,换一种材料或加工方法会怎样?这种技能和方法还能用于什么地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课可分为分七个学年进行,每学年至少安排一个周。通过实际操作演练,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至六年级:了解雕刻的定义分类以及雕刻的历史来源。

七年级:了解雕刻的定义分类以及雕刻的历史来源,基本掌握木雕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要领。

八年级:了解雕刻的定义分类以及雕刻的历史来源,基本掌握木雕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要领,并可以简单的制作雕刻作品。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石刻刀一套、印床一付。

学具准备:青田石、石刻刀、复印纸、拷贝纸、2b铅笔、水砂纸。(如用转印法渡稿,还需用毛笔、墨水)。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四

2.突出实践体验。

3.以序列化方案使学生受到系统教育。

1.一年级春游,每年春天;。

2.二年级学先烈精神,每年春天;。

3.三年级学农活动,每年春天;。

4.四年级学工活动,每年秋天;。

5.五年级学军活动,每年秋天;。

6.五年级学雷锋活动,每年春天;。

7.六年级学法律活动,每年秋天;。

8.六年级学商活动,每年春天;。

9.入队仪式,每年12月底。

1.游学校附近公园,半天时间;。

2.上午家长送到公园,中午在公园由家长接回;。

1.参观江心屿,祭奠革命烈士活动,半天时间;。

2.上午家长送孩子到江心屿码头广场,中午江心屿码头广场由家长接回;。

2.车辆由德育统一安排;。

3.上午学生从校区出发,返回校区由家长接回;。

2.参观温州日报的印刷厂或者其它大型工厂;。

3.若需要用车辆由德育处统一安排,上午学生从校区出发,返回校区由家长接回;。

4.若不用车,上午家长送孩子到工厂,中午工厂由家长接回;。

1.每年10月份的一天,四个校区统一安排时间;。

2.全体学生到雪山军营部队体验军营生活;。

3.上午家长送孩子到雪山脚,中午雪山脚由家长接回。

1.每年3月5日前后的'任何一天,分班级组织;。

2.开展清洁校园、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等;。

3.不安排车辆;。

4.活动时间外的功课照常进行。

2.半天时间参观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视情况组织法律讲座;。

3.上午家长送法院门口,中午法院门口由家长接回。

1.新春义卖活动,春季开学后第二周一个双休日,时间半天,遇雨天顺延。

2.由四、六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南校区设摊;。

3.四、六年级学生全员参加,其它年级学生自由参加;。

4.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5.义卖所得专项用于慈善经费:。

(1)结对某山区小学,用于该校“爱心菜”专项;。

(2)结对某山村党支部,用于该村困难老人;。

(3)捐赠区慈善机构。

1.一年级全体学生入队时间统一为11月20日;。

2.分校区进行,参加学生由校区酌定;。

3.以少先队大队主题队会形式举行;。

4.由五年级队员与一年级队员结对,并在一年内长期结对帮扶。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五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六

一年当中,各类传统节日是学生们比较喜爱、比较开心、也是更为向往的。我们在每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结合节日的显著特点,提炼出一个中心阅读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形成“传统节日悦读”校本课程体系。传统节日悦读,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度过一个个愉快、难忘、有价值的节日;也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节日文化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更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将学校的课外阅读实践和研究向纵深推进,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体学生参加。活动时间覆盖全学期,根据阅读主题,确定各年级阅读活动重点,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由班主任负责实施。

根据具体传统节日的情况,确定阅读主题,做到阅读内容细目化、序列化。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年级将阅读内容规范化、具体化,分层次制定阅读要求和目标,制定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阅读实施细则。形成每个年级都有中心主题、阅读内容、活动要求、实施细则,从而将“传统节日悦读”形成系列化、规范化、稳定化的培养内容体系。

1.“传统节日悦读”活动分层次逐步实施。

每次的传统节日的主题阅读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时机,宣读该传统节日主题阅读的倡议书,宣读该传统节日阅读活动方案及重点活动内容。同时以传统节日阅读主题布置校园宣传橱窗和班级黑板报,利用书香广播站等渲染活动气氛,进行全员发动。

第二阶段为生态阅读,按照年级的主题阅读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主题阅读活动的意义。

第三阶段为实践活动,围绕阅读主题,各班级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体现团结协作的快乐和精神。

第四阶段为展示总结,以班级为单位,通过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将过程性资料、学生的阅读成果公开展示;班级召开主题阅读汇报交流会,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活动收获;学校以阅读主题为内容出一期校报《香樟园》及《小蜜蜂报》,及时展示师生的阅读成果。

2.将“传统节日悦读”活动与德育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主题阅读过程中强化常规训练,培养良好习惯,落实养成教育。因此要将主题阅读活动与学生“五星评比”活动有机整合,形成一致,通过争当五星少年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活动。

3.各班主任是“传统节日悦读”的直接负责人。要自始至终抓好此项工作,将每次的活动落到实处,力争做到“组织到位,决策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各班级将主题活动的重点放在“实践活动”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活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被动走向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班级在每次活动结束时按时将相关材料上交德育处。

5.德育处建立“传统节日悦读”活动专栏,积极主动地将每次的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图片、做法经验等及时宣传公布,并实时更新。同时开展“每周点评”,每周利用一次集体晨会总结上周活动开展情况,落实情况,并表彰主题月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

1. 每次在主题阅读活动总结时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给予表彰;

2.对班级实行整体评价,作为学期末先进班级的重要依据;

3.学生的综合评价和“五星少年评比”合为一体。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七

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以“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国家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研究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管理科学等原理,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软件系统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类流行软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控制软件质量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落实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还要构建能够满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贯彻落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培养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的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达38%,对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软件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但是,我国社科院的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还不是软件大国,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目前,在我国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员大约400万,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软件人才在数量和结构上仍存在重大缺口。据信息产业部预测,软件人才需求的增长率将保持在每年l0%以上,人才的结构比例呈现为“橄榄型”,即“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程人员)严重短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严重不足。

根据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开发人员缺口在50-60万左右,未来5-10年中将缺少更大数量的软件开发人才。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就业难。核心问题在于,高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人才与岗位需求不对接。国家“卓越计划”也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旨在鼓励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工程师后备人才。

2.1 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建设难度大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深化,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

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工作后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软件工程课程是对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专业课程之一,但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此却认识不足。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基础理论介绍,主要介绍有关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不开设课内实验课程,强化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其他辅助课程也很少,实践教学建设起步晚,发展比较薄弱。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已经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在企业任职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变成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教学环节。

虽然学校目前在企业实训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校企合作难度大、合作水平较低、合作机制不灵活等情况,大部分校企合作仅局限于“学生短期实习”等浅层次水平,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作用有限。

2.2 课程群意识薄弱,课程建设孤立

现代软件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学科乃至国际化的团队协作,有效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工程的重要标志。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前者包括课程设置中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等侧重基础理论的课程,后者包括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侧重工程实践的课程。理沦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微观生态环境——课程群。

软件工程课程群中的课程从理论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划分和衔接到配套实践课程验证理论,每一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在实际课程建设时,任课教师往往只关注于自己负责的课程建设,缺乏课程群意识,每门课程各自的实践课程只从与本课程相关的方面进行设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导致课程间交叉内容重复过多、基础内容薄弱、课程间衔接不力等问题。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

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孤立、重复等问题,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宏观调控

(1)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度,划分课程群。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将课程划分为若干课程群。根据课程知识模块,课程群一般包括两门以上课程。例如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java课程群包括java编程基础、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

(2)对应课程群,成立课程组。每一个课程组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承担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组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各门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材选报、试卷材料等)的审核、组内各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分配等工作。

(3)执行“课程一课程组一系”三级负责机制,实施“课程一课程群一专业”分层次建设机制。在已建立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机制,任课教师负责课程建设,课程组负责课程群建设,系部负责专业建设。

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机制的实施,一方面使课程能够持续深入建设,另一方面使“课程一课程群一专业”成为一个有机的建设整体,避免了重复建设、孤立建设等问题,最终能够有效地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3.2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软件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导向,在满足能力培养需要的前提下,学校以“必需、够用”为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课程群中各课程的相关性、课程知识的互补性进一步整合课程,重新拼装知识模块,构建整个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分散、泛而杂等现象,从而达到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的目的。

(1)优化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提要及教学深度、广度、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实习、实验、作业安排等。软件工程课程组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设置,按知识模块整合课程,修订教学大纲,使各门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间联系,实现从理论内容到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按培养目标强化课程构建,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2)建立健全课程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秩序。课程教学文件包括:有关本课程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资料、教学大纲、教材、优秀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试卷分析、教学检查情况、教学总结及改革计划等。通过健全教学文件,分类保管,发挥教学文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3.3 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无论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卓越工程师计划,无一不在强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l)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构建“实验一案例一项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实施“课堂实践教学一课程实训一学期实训”的多元化全方位训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调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案例与项目贯穿课程始终,有效衔接其他课程。

(2)引入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就业。对于二本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行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合作方法要灵活多样。学校要加大与知名企业的联合力度,创造合作机会,例如和惠普合作的项目中,动员学生走出去,到惠普的基地进行长期实训。同时,聘请与学校合作的短训公司高级工程人才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践,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真正结合起来,把握高层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情况,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高质量就业。

3.4 实施“全方位训练式”教学模式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卓越工程师的实施为契机,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全方位训练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项目的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化实践。首先保证相应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以便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为重点课程增加课程实训,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展开学期实训,使学生对课程群中的多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利用“课堂实践教学一课程实训一学期实训一岗前实训”,全方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堂实践教学以知识点的实验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训对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学期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跟学校小学期结合,对课程群相关课程进行总结和验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全方位训练的模式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课题研究、工程项目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加大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学生自学平台

高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但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通过建立界面友好宜用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还应建设互动式教学平台,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建立课程,开发课程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实验指导、相关站链接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同时提供在线测试、网上答疑等,扩充课堂教学区域,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互动学习。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依据市场以及信息产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提出了能力导向型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案。该方案现已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试运行。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便进行合理改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八

浙江省教育厅从下半年开始筹划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基本思路就是“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可选择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根据此次出台的方案,浙江省高中必修学分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选修课学分比提高到总学分的三分之一,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解读这份新方案时表示,此举意味着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

“这是一次循序渐进的课程改革,与高考无关,但希望能变成浙江教育界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希望浙江高中生能提早规划未来。”该省教育厅人士称。

但是,走在浙江前面的改革实践看起来并不乐观。

江苏省早在20xx年开始新课改试点。实施一年之后,江苏省教科院20xx年7月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很多学校采用新旧两套课程体系并行的办法,反而加重了师生负担。而校方的理由是,完全采用新课标“怕影响高考,家长有意见”。

“新课改在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升素质方面效果不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研究员表示。

此次浙江省的方案提出,将把高中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招生改革评价体系,对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考生,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取。这样的措施似乎有利于扭转“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但力度显然还不够。

“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新课改难有大动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指出,要推进新课改,就必须突破现行的高考制度。

此前江苏、天津、浙江等地针对新课改推出的高考方案,力图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之中。但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框架下,方案并没有受到高中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缺乏与新课改对接的整体性高考方案,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将新课改与高考改革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新课改的推出有草率之嫌。这种割裂的做法,表面看来使改革容易推行,实际上恰恰使新课改与高考改革都走向复杂化。

胡瑞文认为,与新课改相配套,应该同时进行高中教育和高考招录制度的改革。比如,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让民办高中根据办学特色而不是中考成绩来自主招生,分流一部分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推进高中新课改,将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加强素质教育。

胡瑞文表示,目前高考的命题权已经下放到省,为上述改革创造了条件。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十九

摘 要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兼具实践性、针对性及时代性。本文依据学院推进两个行动计划和学院课程改革需要,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措施、完成课程建设的保障条件等方面给出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从应用与成效来看,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在线开放课程 教学改革 建设措施

为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促进优质院校建设、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教师探索和实践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决定建设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在线开放课程。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完成建设后,将能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的学生和课程要求,能够利用在线开发课程平台,辅助教学实施,灵活教学内容,使得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和尝试翻转课堂教学。

(1)建设课程开放平台,达到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及其相关课程辅助教学的目标;(2)不断更新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科学合理;(3)不断完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程题库等;(4)建立课程开放网站与主讲教师互动平台,实现网络辅导与教学。

本课程建设涵盖课程标准、覆盖课程所有知识点和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技能,包含教学单元设计、教案、课件、教学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

(1)课程介绍:指定包含课程内容、授课计划、涉及领域、适应岗位等详细的课程介绍。

(2)课程标准:优化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进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指导、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3)教案:制作包含课程描述、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前探究、学习要点教学资源、引入任务、布置任务、授课内容、实施任务、任务评价、板书、课后作业等的word文档教案。

(4)课件:制作和优化包含课程所有任务与知识点的教学课件。

(5)任务单:设计与制作每个任务对应的任务单,任务单中包含课堂任务和课后拓展任务。

(6)试题库:建设每个项目对应的项目题库(理论题库和技能题库)。

3.1建设措施

本课程建设已经在20xx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而且学院正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学院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因此学院在课程建设、人员配备、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等方法都有很好的保障。

3.2进度安排

3.2.1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2)具体措施: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思路;研讨课题的可行性,准备开题。

(3)预期研究成果:形成开题报告一份。

3.2.2实施阶段一:(20xx年8月---20xx年2月)

(1)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致力于课程中所有教学材料的制定,并把所有的教学材料上传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2)具体措施:制定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上传至超星在线开放平台,建设《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在线开放课程。

(3)预期研究成果:软件工程与rose建》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各1份;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在线开放课程一门;中期报告1份。

3.2.3实施阶段二(20xx年3月—20xx年8月)

(1)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致力于课程中所有教学材料的完善,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在教学中摸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具体措施:完善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修改上传的教学资源至超星在线开放平台,建设《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预期研究成果:完善的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各1份;《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门。

3.2.4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4月

(1)研究内容: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包括项目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效果方面)系统整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提炼深化研究经验,公开发表论文。

(2)具体措施:补充和完善相应课程的资料;对比总结,归纳要点,总结材料,申请验收。

(2)经费:学院支付相应数额的资金作为课程建设专项资金;

(5)学院对科研工作大力支持,学生积极配合,是研究能持续进行的坚强后盾。

[1] 王友富.从“3 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xx(07).

[2] 谭园园,孙迦,朱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xx(01).

家务劳动课程方案(精选20篇)篇二十

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线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而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线上课程便是家务劳动课程。作为一名参加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的学员,我愿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逐渐意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技能,这不仅让我从容应对家务琐事,更加强了我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首先,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中,我从中明白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家务劳动往往被女性承担,而男性往往被期望在外工作。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变革中,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通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深刻体会到,家务劳动不分性别,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参与其中。家庭是一个小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该分担家务劳动的责任,共同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这种认识的转变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觉地承担家务劳动,并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其次,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在之前,我对家务劳动只是停留在大概的了解,对于具体的细节并不了解。通过课程,我了解到了清洁卫生、衣物整理、烹饪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这些实用的技能,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打扫房间、洗衣服还是做饭,我都能够更加迅速、高效地完成。这不仅让我在居家生活中减少了很多烦恼,更加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再次,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中,我加深了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往往忙于各自的事务,导致亲情在生活中逐渐淡薄。然而,家务劳动可以是家人之间交流和亲近的最好方式。通过课程,我与家人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人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而当他们需要我帮助时,我也能伸出手。这种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亲情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也更加感激彼此的存在。

最后,在线上家务劳动课程中,我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以前,我对家务劳动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然而,通过学习家务劳动的技能和方法,我逐渐发现,自己是可以独立完成这些任务的。当我能够独自完成一个整洁的家,或是一顿美味的晚餐时,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这不仅让我在家庭中更有地位,也让我在自己的事业中更加有底气。

综上所述,参加线上家务劳动课程让我对家务劳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技能。这不仅让我更加熟练地处理家务琐事,也让我加深了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同时,通过线上家务劳动课程,我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会变得更加优秀,为家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计划大全(17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还应兼顾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有所帮助。

    语文读书心得(优质19篇)

    读书心得是对于读过的书籍的一种总结和归纳,它既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所学内容,也可以加深对书中思想的理解。这里收集了一些值得分享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

    集体企业劳动合同(通用18篇)

    如果劳动合同中的条件发生变化,双方应当及时进行协商和调整,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下面是一些劳动合同范例,供您参考和修改,以符合您的具体需求。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和企业

    驻村工作队年度总结(模板21篇)

    年度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规划未来工作和学习。小编特意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低碳生活环保演讲稿分钟(模板17篇)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个人责任,更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环保的图片和视频,感受自然之美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

    我的青春演讲稿三分钟(热门23篇)

    三分钟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正确的决定或者一个错误的决定都可以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做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分钟克服困难技巧,期待大家度过挑战。

    个人述职述廉述学报告(模板24篇)

    述廉报告一般包括廉政思考、反思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等内容。下面是一些关于述廉报告的真实案例,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要点和套路。发改委在县委、县政

    承租电梯房屋合同(专业17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要素包括双方的意愿、具体内容以及合同的履行方式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协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为您的合同撰写带来一些帮助。

    零星工程维修合同协议书大全(19篇)

    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合规性对于双方的利益和权益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

    工作坊行动计划大全(19篇)

    工作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的进度和节奏,有助于我们按时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目标。下面是一份简洁明了的工作计划书示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