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摆渡人有感(优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文轩最新读摆渡人有感(优质8篇)

文明礼仪是一种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表达方式,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文明礼仪是一种态度和素质,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文明的社会。文明礼仪是一种软实力,在面对各种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时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读摆渡人有感篇一

许久没有读到一本让我如此震撼,心情久久无法平复的书了。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我仿佛有种亲身经历般地感觉。它让我激奋、恐惧,不免还有些心悸,但却是个温暖有爱的故事,它治愈心灵,引人深思。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迪伦,她为了逃离当前一片狼藉的世界而选择独自一人踏上开往另一个城市的火车,去看望久未曾谋面的父亲。然而,突发交通事故。周围一片死寂,无人回应她的呼喊声,恐惧、无助感越来越强,她别无选择,只能忍受疼痛和恐惧,拼命爬出去,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隧道口竟是一片荒原,没有期待的警车和救护车。就在此时,她看到了他—灵魂的引路人崔斯坦。他带着迪伦,准确来说,是迪伦的灵魂,穿越漫无边际的荒原,战胜各种磨难,送她回到了“家”。没有崔斯塔的地方迪伦一刻也不想留,重返险象环生的荒原寻找崔斯坦,并且顺利带他返回人间。

“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我的答案是自己。书里说,荒原是内心镜面的投射,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来的荒原,时而风景秀丽、时而乌云密布,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有蜿蜒的岩壁。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的内心,我们永远无法猜测自己所投射的荒原最隐秘的一层是什么。

同样地,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会显露悲伤、无助、甚至绝望。遇到困境时,总想有个指路人引领自己,但往往事如愿违,唯一能将自己拖离泥泞的也只有自己,一辈子这么长,没有谁能庇护谁。其实,摆渡人也正是自我投射,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摆渡者,不怯懦,敢于迎接挑战。生活不饶人,未知与磨难满满皆是,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跨过重重障碍,越过荒原,去迎接自己的幸福。

读摆渡人有感篇二

读完《摆渡人》后,我感触颇深,想想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需要罢渡人的旅程呢?当我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陌生的人世间时,父母就是我们的摆渡人,家就是我们永远的安全屋。我们在懵懵懂懂的年纪,遇到过许多困惑和磨难,是父母引领着我们,给我们帮助和安全,让我们勇敢的长大。

当我们自以为长大,自己可以面对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之所以你能再这个世界走下去,你其实遇到过许多其它摆渡人。老师就是你通向知识世界的摆渡人。他们用智慧为你在无知的沙漠里,给你打造你的安全屋,让你一站站的,闯过困惑的黑暗,走向成功的光明。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苦难的恶魔时,朋友就是你的摆渡人,他们无私的帮助你,使你从摆脱困苦。

可是你也许更需要像崔斯坦一样的摆渡人,他不但会尽职尽责的履行义务,还会根据不同的摆渡对象,而用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当你对他依赖付出真成时,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你,爱护你。成为你心灵上的摆渡人,你会永远的把他放在心里,不管任何磨难都难以让你忘记的心灵上的摆渡人,情感依托的摆渡人,可以与他一起闯过这繁杂人世的摆渡人。我们每个人都像迪伦,都不顾一切的寻找崔斯坦似的摆渡人。可是这条路又是何其艰难。

读摆渡人有感篇三

“三年筹备,118稿修订,70万字剧本,十个月拍摄,二十多位明星集体搞事情。这一切,源自于王家卫导演跟我说的一句话,张嘉佳,你要拼。所以想创造一个嘉年华,就是玩命。要让大家在漫天烟火中跨年,就是要让眼泪和欢笑同时出发,山呼海啸。现在,摆渡人终于来了。”

这是电影摆渡人正式发布前张嘉佳在自己的微博主页写的一段话,从2021年1月11日,阿里巴巴影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启动首部电影《摆渡人》到7月9日,电影宣布开机,再到2021年5月11日,摆渡人正式杀青,12月23日《摆渡人》正式上映。三年时间的沉淀,这部如山风般夹杂着磅礴气势的影片终于呼啸而来,给观众讲述了城市中由酒吧老板陈末和管春组成的“金牌摆渡人”团队,将陷入“苦海”中的人们摆渡上岸,却他们摆渡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无意间被别人摆渡的故事。影片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感动,带来感同身受,更是带来一碗爱情上的心灵鸡汤。

梁朝伟饰演的酒吧老板陈末和金城武饰演的合伙人管春拥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职位:“金牌摆渡人”,他们如同超级英雄解救人们于万般痛苦之中,他们的职责是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快乐和温暖,帮助人们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他们也曾经经历过相似的事情,他们也有过惊天动地的爱情,有过终生难忘的心上人,所以他们会感同身受,会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会去真心实意的摆渡他人。他们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却从不对每位需要帮助的人说拒绝,只要你“预约摆渡”,刀山火海都会“使命必达”。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或许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爱而对方不自知,杨颖饰演的邻居女孩小玉为了帮助自己暗恋已久的偶像马力走出低谷,成为陈末摆渡路上的小徒弟,还预约了“摆渡人”的服务预约了摆渡人的服务,在帮助小玉的过程中,陈末和管春也逐渐发现了自己躲不过的问题。从欢天喜地的生活,到惊天动地的疯狂,我爱的那个人,即时自己遍体鳞伤也要你过得快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希望谈一场无关金钱无关物质的爱情,于是他们奋不顾身,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勇往无前。“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影片中的小玉就是这样一个为爱痴狂的女子,“我不是备胎。我想了想,我是个摆渡人,他在岸这边落水了,我就把他送到河岸那边去,河岸那边有别人在等他,不是我,我是摆渡人。”小玉的这句话道出了爱而不得的心酸,让人不仅心疼这么美好的女子却没能得到爱的人的心。“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当小玉趁马力睡着了,用影子跟他亲吻的那一刹那,相信谁都会恨那个不懂感情、不懂女人、只会唱歌的马力,但过了之后就会觉得,不是他冷血而是从始至终,他爱的并不是她而已。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人们总说要学会放下,可是道理谁都懂,真正放下的又有几个呢。陈末摆渡了那么多人,到头来,他却发现自己依旧走不出对何木子的怀念。“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十年太长,什么都可能会变,可是一辈子又太短,一件事都可能做不完,陈末用一瞬间爱上一个人,却用了一辈子来念念不忘她。陈末在酒吧里,连续三天连喝三杯“明天见”,认识了那个性感冷艳却又目光清冷何木子,从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极一生来篆刻胸口的“朱砂痣”,不得不说,杜鹃这枚“朱砂痣”演绎的深入人心。

剧中最暖心的属毛毛和管春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他们本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一对,但是毛毛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记忆,醒来后看见陌生的男子管春很是意外,此时的管春决定找回她的记忆,一心一意为了她改变所有,也因此毛毛与管春再次走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摆渡人》用周星驰的方式讲述王家卫的故事,让你笑过之后深受感动,流着泪大笑莫过于此。人生是条河,每一个人都会落入水中,包括影片中的“金牌摆渡人”,这时就需要我们人生中出现摆渡人将我们救起送到对岸。我们的心里都有一块冰,一颗朱砂痣。冰是缘分,朱砂痣是执念。摆渡人教我们在无法得到的时候,要学会放下。希望每一位“落入河中“的你都会遇到自己的摆渡人,渡你到对岸,放下过去。

读摆渡人有感篇四

今天,我和爸爸在电影院看了一个电影,叫《摆渡人》。开场我一直在想摆渡人到底是什么意思?看了之后,我知道了,摆渡人的意思就是心理医生,讲了一个人叫陈末,开了一个酒吧,那里的副店长管春喜欢上了一个卖饼的老板娘,她叫——毛毛。于是就教他打游戏机。

终于,她学会了。管春有个对手,他经常输给管春,于是想:在游戏里打不过他,但在现实中,他一定惨败!他们遇见在了一个电影院,把管春打的满地找牙。最后陈末和他的兄弟帮了他,最后把他们那帮人给打的屁滚尿流。过了几天,陈末和几个酒吧店的老板搞了一个小小的演唱会,就是为了帮一个人重返大咖。

然后过来了他的前女友,和一个暗恋他的一个女的进行了酒吧高尔夫。最后前女友输,那个暗恋的那个女的赢了。他们俩就天天联系。陈末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女的,他们摆渡了失恋的嘉玲,摆渡了离家出走的李宇春。最后成功保持了世界的和平。

读摆渡人有感篇五

我说我是个理性人,因为学经济学学成了脑残。开口闭口都是这句话,然后在生活中点滴渗透。结果却发现在工作中得到的成就,在生活中却失去了许多。我总是说,人活着是为了开心。赚的少与多,终究要回归到生活。如果生活不开心,那工作也将失去很多意义。那么,理性工作和理性生活就变成了矛盾的事情。

我懂音乐,所以我不懂女人。因为我熬夜成瘾,却换不来你一句晚安。我夜里情感丰富,所以我看起来像个身边不缺女孩的男生,即便我长的丑,即便也许因为我自认为有内涵。我喜欢说冷暖自知,是因为太多人不懂我。而我不是太难懂,而是朋友把我想的太复杂。

我喜欢看电影,然后喜欢自己一个人看电影。或是因为我认为按部就班是工作需要做的事情。结果我就以工作的习惯为借口,说着我不知道哪一个当下会有怎样的心情为理由,做着一些由着性子来的故事。或是因为我想静静欣赏每一个被评价的作品,不想被同行者所打扰,甚至被分享一些莫名的心情。这会让我的情绪更加纯粹。

摆渡人,不到8分的影评,强大的明星阵容,不乏跨界歌手。那些被描述出的心声和贯穿全戏的鸡汤,不知道会被不爱的喷子说成啥样。我发现我在生活中也充当这一角色,因为我习惯感同身受,然后我也有大碗鸡汤。摆渡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但彼岸烟波流转,可有人寻我?对岸繁华三千,可有人渡我?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的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我们终会上岸,阳光万里,到哪里都是鲜花开放。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摆渡人,渡的是你,留下的是我,上岸的人各奔东西,完结每一段不得不完结的关系。

有人说,十年太长,什么都有可能会变。一辈子却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从开始到现在到未来,不是所有的往事都很美好,也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应该被留下。所以我说我不会做太长远的规划,我会先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把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的事情做好。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也不能不做计划,因为这样的生活会变得盲目,然后没有计划的活在当下,最终会变得迷茫。

也许是缺一个归宿,也许是少一个方向,也许是冬日里的阳光不知道会温暖多久。我期待一个合适的缘分,可以是爱情或亲情。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合适和理解。除此之外,就是虚荣和需求更多一点了。缘为冰,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才发现缘没了。然而真正适合你的不是一个伤人的冰块,而是一杯温暖的热茶。人生呢,就是不断的送死,不断的重生的游戏,你得不到的是因为不属于你,放不下,是因为你不甘心,失去所爱虽然伤心,但失去不爱你的人,又有什么可惜,你还可以爱上别人的。

无论我做过什么,遇到什么,迷路了,悲伤了,困惑了,痛苦了,其实一切问题都不必纠缠在答案上。我们喜欢计算,又算不清楚,那就不要算了,而有条路一定是对的,那就是努力变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做自己,然后面对整片海洋的时候,你就可以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读摆渡人有感篇六

小说写得是一个摆渡人引导一个已故的灵魂往生超度

但结局却是灵魂带着摆渡人回到了现实重生

故事很简单,但里面饱含的复杂情感却让人心里难以平静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负责引领她的灵魂穿越荒原,

可相处期间却互生情愫,让他这个摆渡人在千万次的引导后终于有了不同的感觉,

不再机械重复,不再冷漠无情

从这点来讲,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吧

故事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迪伦,这个原本在荒原里脆弱而茫然的灵魂,

在爱上崔斯坦之后,宁愿放弃超度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重返那个危险恐怖的荒原,

只为和爱的人在一起,哪怕死,不独活

这种孤注一掷的勇敢,让这颗原本普通的灵魂真的有种说不出的美好

故事的大部分都是崔斯坦跟迪伦强调我只能保护你穿过荒原

后面的路不管是什么样你得自己走

读这一大段的时候,心里真的很难受

就像你知道你拥有的美好总会在某一时间点终止

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坦然地去接受这个结果

拥有过再失去总比没有拥有过残忍

以前看过一段话

生命中所出现的每个人,都有他出现的原因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

其实,这些人的出现,不正是我们遇见自己的摆渡人的过程

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恋人...

他们直接教会我们一些事又或间接让我们懂得一些事,

陪伴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时光

最后,有的留在生命里直到生命的终点,有的则在某一时刻转身离去

真的很感恩每一段相遇,不论结局是否美好

毕竟每一段经历都是你在这破落浮生中不可复制的一抹回忆

有了这些才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而真实

崔斯坦和迪伦在没有相遇时,都只是这茫茫世界中的一个小小的存在

而在命运交叉的那一刻,激撞出的感情火花却点亮了彼此的宇宙

从此他不再是那个冷漠没有温度的摆渡人

她也不再是那个怯懦迟疑的小女孩

本来残缺单调的世界因为彼此变得完满美好

看吧遇见对的人就是会有这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但愿你我都能找到彼此正确的那个摆渡人

让我们在这复杂的世界温暖相依

p.s.致迪伦:

每个人都会死

为了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人生就要不断前进

眼前一切的不好都会过去

勇敢面对

做一个敢爱敢恨

内心善良且温柔的人

读摆渡人有感篇七

冉阿让拥有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大脑,本该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幸福生活。可是,命运偏偏让他生在了一个悲惨的时期,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为了一块面包,被关进了监狱十九年,人生中又有几个十九年?悔吗?不,生在这样悲惨的时代,如果不去偷,只能被活活饿死!正如毕尔贡太太说的:“只有世上的痛苦是便宜的,它一文也不值,这世上的痛苦!”被逼无奈之下,冉阿让铤而走险,砸碎了玻璃橱窗,偷了一块面包,被当场抓住,胳膊鲜血淋漓,仿佛绽开的罂粟花。为了活命,他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恨吗?这个社会剥夺了他多少东西,他的家,他的自由,他的青春……是的,他恨啊!出狱后的冷遇、辱骂、不屑,更加激起了他的怒火。他想用自己的行动,疯狂报复这个社会。可是,他敲开了卞福汝主教家的大门。这个慈祥的老人,用信任和温暖,将他从人生的歧途中重新拉回了人生的岔道口。选择做一个善人,还是恶人?他彷徨了,犹豫了。夜空中,那对主教赠送的银烛台闪闪发光,冉阿让嚎啕大哭,最终,选择了原谅这个社会,做一个善人。

风光吗?为了重新做人,冉阿让改名马德兰,靠着几百法郎白手起家,引发了一场变革,最终成为了百万富翁。新的生活在向他招手,光明仿佛照在他身上。可是为了无辜的人,他迫不得已,承认恢复了冉阿让这个身份。幸福的生活再次离他而去。空有百万家产又如何?为了完成芳汀——这个伟大的母亲的遗愿,他决定,把芳汀的女儿柯蒙特接到他身边吧!生活也算有了念想。

他终于有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像父亲一样抚养着柯蒙特,人生中第一次,生活中有了亲情。柯蒙特逐渐长大了,与马吕斯相爱,最终嫁给马吕斯。而马吕斯,却因为一些误解,不太喜欢冉阿让。误会最终解除了,而冉阿让,却已是弥留之际了。

还有遗憾吗?看着已经成长起来的女儿柯蒙特,他已经没有了遗憾了啊!在这个悲惨的社会中,能够活着,有亲情,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银烛台上的蜡烛燃烧着,光影绰绰,在黑暗中,是唯一的温暖。恍惚之中,冉阿让在那燃烧的黄色光影之中,仿佛又看到了卞福汝主教那慈祥的面庞。我已经尽自己所能了,不知道主教对我是否满意?冉阿让想。

他死了?不,他温暖的灵魂还活着。一个高尚伟大的灵魂缓缓上升,也许,天堂上,慈祥的卞福汝主教正张开白色的羽翼,迎接着他的到来,轻唤一声:“我的兄弟……”也许,那才是冉阿让的家。

读摆渡人有感篇八

寒冬深居,闲来没事,偶得一本《摆渡人》,陪我一个寒冬,安静而充盈,美好且震撼。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创作的小说,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正如简介所说,这本书整体看完后,第一感觉就是通俗易懂,很有哲理性或者引人深思的话并不多。但是其中的一些情节设定,人物刻画或环境描写等等,这些又都让你觉得是环环相扣的,感觉再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又不行。或许,这正是作者写书的意图之一吧,希望每个看这本书的人都能轻易读懂。第二个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这本书的写法很奇特,并没有传统式地叙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以一种“摆渡人”的奇幻背景写作出来。

15岁的迪伦,在一团糟的氛围中,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然而,火车出了事故,迪伦死了,灵魂的引导人崔斯坦带着迪伦,应该说,是迪伦的灵魂,行走在荒原,最终又返回生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仅仅有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还隐藏着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在爱情这场博弈中,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恐惧,对黑暗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女主角一开始恐惧于黑暗的隧道,恐惧于自己身处在荒凉陌生的地方,恐惧于沿途的那些魔鬼。崔斯特也是,恐惧于沿途出现的危险,恐惧于死亡,不管是自己还是迪伦。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没有了摆渡人,迪伦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强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临都意味着死神恶魔的呼唤,迪伦说,她不再害怕看到恶魔了,那是因为,心里有了坚定的爱,就有了无畏一切的胆量。终于再次见到崔斯坦,他们的角色打了个颠倒,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我们一定要回去!”15岁的迪伦再没有了是不是带小熊的犹豫不决,再没有了面对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环境而在心底产生的怨怼,她有的只有对爱的向往和坚守!果然,爱带来了奇迹!“她看着他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紧张的我怎么都不肯放下手里的书,一直在读到这句话时,才放心的合上书,抬了眼,看一看窗外的绿树,深深的吸入一口满含桂花香的空气,来平复一下自己紧张的思绪,终于一起回到这个世界里,心才可以放下,为迪伦和崔斯坦而放下。

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每个行走在荒原中的人们,都将天堂视为自己灵魂的终点站,他们拼尽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奔跑,却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对迪伦和无数孤苦无依的灵魂而言,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湖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时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有多不堪一击。当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悲观,相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超脱。

书中的崔斯坦是没有自我的,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他完全是由身边的人界定,不知道自己原本的面貌,这是悲哀的。他的存在是因为别人的需要。迪伦得知后,庆幸并欣慰于自己还是自己。所以,生活在现实的我们,也要记得:无论什么时候不要失去自我,我们的存在不能仅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另外,写完这篇感想后,才在网上看到说这本书并不像其宣传的那么好,但是不管怎么说,存在即是合理,有的时候好书的界定因人而异,如果某个正打算放弃爱情或是为情所困的人,看完这本书后能够为爱而勇敢,或是不仅仅为爱而生,那本这本书又岂会不是好书。表面的东西是明白无误的谎言,下面却是神秘莫测的真理。望与大家共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