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紫薇儿最新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8篇)

考试总结是在考试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和备考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环节。考试总结是对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通过考试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从而改进学习方法。在写考试总结时,首先要梳理整个考试过程,回顾自己的备考情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试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文档为doc格式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本文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5.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6.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7.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六、重点语句默写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进士。因政见和王安石、司马光不合被新旧两党排挤,一再被贬,甚至入狱。这种政治遭遇和长期在许多地方(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惠州等地)做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社会和人民生活加深了了解。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他的词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现存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此外,苏轼还是著名的书画家,擅长行、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

2、文学常识:

这篇赋突破了通常作赋所用的“若夫”、“尔乃”、“是以”等赋体常用的段首连词,但情感的流动转折却十分自然畅达。每一过渡都极其自然,无半点词语上的转折过渡,全赋的构架布局是天造地设,无瑕可击。

语言上面摆脱了汉赋堆砌典故,受声律束缚的弊病。句法、韵律都相对自由。用韵疏密相间,加上大量排比和对偶句的使用,使文章在参差错落之中,又潇洒自如,和谐优美。同时又留住了赋的精髓,句式整齐简约,因此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档为doc格式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六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七

上午还是阴沉的天气,下午竟然放晴了。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舒服得只想好好睡上一觉,不辜负这大好韶光。懒散地翻了翻手边的书,恰好翻到《后赤壁赋》,我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邂逅”。

忽然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老和尚看着广场上飞扬的红旗,问他的徒弟:“你说,旗,动了吗?”

小和尚看着旗,想了一会儿,答到:“动了。”

老和尚微笑着摇了摇头,说:“不,旗,没有动;是你的心,动了。”

后来学了《赤壁赋》,看到了苏轼那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于是,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变与不变是相对而言的,那么动与不动,也绝非定论。它更突出表现的是一种境界,也就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得失观。

禅机,或许只是山水依旧后的淡定。慧根,或许只是大起大落后的顿悟。皈依,或许只是红尘碌碌后的清明。而佛曰的不可说、说不得,或许只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后赤壁赋》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感觉,但它们却是“道”字的延伸。smtxjs

道家的羽化登仙是虚幻缥缈,难以捉摸的。

我不清楚“羽衣翩跹”是怎样的一种逍遥洒脱,我不明白“玄裳缟衣”是怎样的飘然神秘,我更不懂得“烨然若神”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流韵态。因为道的出现,本身已经有太多的迷。

但于我本身,乃是信道的,我想“心凝形释,与万化合冥”,应该也是一种道的体现吧。都说“道可道,非常道”,但是真正能够去阐述“道”的人,却始终是少之又少。

从这点上来讲,我觉得,苏轼应该是懂道的,但他又是采用的极为含蓄的手法来叙述他心中神圣的道的,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才使道如此迷人,令无数人穷尽一生,只望触其一角,而仍甘之如饴吧。

后赤壁赋中心思想

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八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3.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快乐的小鸟小班教案 快乐的小鸟教案(大全8篇)

    初一教案的编写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兴趣激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快乐的小鸟小班教案篇一1、初

    最新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汇总13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组织安排。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教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篇一幼儿

    2023年医院护士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优质18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差距和不足,进而补充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内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考试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医院护士年度考核个人

    最新幼儿园开学安全工作方案 幼儿园春季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活动方案(通用9篇)

    整改措施是指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修正。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年会策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幼儿园开学安全工作方案篇一1.

    2023年立秋文案句子(优秀11篇)

    表白是一种勇气,需要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勇于向对方表达出我们的爱意。有人说了一句心灵鸡汤,让我们共同品味一下。立秋文案句子篇一1、立秋到,秋季保养最重要。首

    2023年中班幼儿教师随笔(通用12篇)

    企业标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应该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传达出企业的独特魅力。在制作企业标语时,要注意选择与企业形象和产品定位相匹配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

    最新心理健康应急预案(通用8篇)

    感恩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使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何感恩?我们可以从每天的小事做起,比如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表达感谢之情。在感恩中,我们可以看到他

    最新工程质量保证承诺函 工程质量保证书(通用16篇)

    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风险,我需要请示一下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在请示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对方的背景和专业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获得对方的建

    毕业祝福同学的文案短句(汇总16篇)

    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以下是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推荐,希望能为您的旅行计划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灵感。毕业祝福同学的文案短句篇一3、祝你天天拥有:蓬勃的激

    2023年幼儿园保育工作实践心得体会(汇总10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幼儿园保育工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