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路作文字 成长的道路作文实用(7篇)

时间:2023-05-28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道路道路字篇一

;

摘要: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根本判断,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基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根本变化,基于中国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同一性,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底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性。这条道路将超越传统大国的崛起模式,超越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框架,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从而成为新兴大国整体崛起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和平发展道路;必然性;内生性;历史超越

作者简介: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20)

梳理中国30年来开辟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经验,可以用若干个核心概念来概括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平”,是这条道路的旗帜和目标;“发展”,是这条道路的内涵和本质;“科学”,是这条道路的思想方法和可持续条件;“和谐”,是这条道路的结构设计和价值理念;“开放”,是这条道路的根本动力和历史条件;“合作”,是这条道路的行为准则和路径选择。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基点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来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历史规律、时代潮流和人心所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强国的唯一战略选择。

1.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反思

反思之一:新中国建国以来,长期处于被遏制被包围的国际环境,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延滞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程。造成这种长期恶劣国际环境的原因来自外部和内部、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和平不够、发展不够,是建国后30年的基本教训。吸取这两个历史教训,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占据优势的世界体系中赢得中国的发展空间。

反思之二: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成为世界上国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领导着占据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但是苏联与外部世界始终处于战争和对抗状态之中。苏联不仅与西方阵营进行了世界大战和长期冷战,甚至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动辄使用武力,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还在全世界扩张军力,与美国争霸,在输出革命的名义下发动对外战争。由此导致国力空虚、经济崩溃,最后结果是全盘解体。苏联教训对于中国极为深刻,中国绝不能重踏苏联的覆辙。

反思之三:世界上大国崛起的不同道路导致完全不同的历史后果。其中最主要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和日本,走的是一条军国主义、疯狂扩军备战、挑战现存国际体系的崛起道路,以致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对世界各国和本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历史性灾难。战前的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都是典型的迅速崛起又彻底失败的模式,证明在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的历史条件下,以军事结盟挑战现存国际体系、重新瓜分世界、夺取霸权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当然不能仿效德国和日本在战前的扩张战略。

反思之四:美国的崛起道路虽然并非和平,但是它没有挑战当时的霸权英国,而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在英国衰落并有求于美国的时候,适时地帮助霸权国家,最终和平地实现霸权转移。美国的经验不可复制,但是其成功之处亦不可忽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通过欧洲一体化、日本通过美日同盟和亚洲市场实现和平复兴,分别达到世界经济第二、三位强国。这些国家崛起的成功经验,我们不可能模仿,因为外部环境和国家性质不同。但是,这至少可以证明,后起大国与现存国际体系并不总是处于对抗状态,这是中国和平崛起不能不借鉴的。

2.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根本判断

自邓小平以来的历代中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时代背景、世界潮流、人类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根据这种认识,30年来,中国始终在求和平、谋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方面,解决和平与寻求发展比解决其他问题更为重要和迫切;另一方面,维护和平和寻求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关系到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大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制约并影响着世界上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这两大问题也体现了世界的潮流和时代的基本特征,并存在着解决的可能性。中国领导人不是孤立地看待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而是特别重视把握二者之间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问题,而是关系到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的宏大命题。只有解决发展问题,才能解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问题,以及对世界局势产生整体性影响的战略性问题。其关键是南北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意义就在于推动南北问题和全球发展问题的解决。

“和平与发展”从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到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逐步地从观察世界格局、判断时代潮流,转化为对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和价值判断。邓小平提出争取20年和平时间,确保经济总量翻两番。按照这个战略思维,中国提前10年走出了冷战格局,结果我们实现了第一个发展战略目标。此后,党中央又判断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争取20年和平,以确保实现第二个发展战略目标。第二个“20年和平”已经过去将近一半,实现第二个发展战略目标的条件越来越充分。在这个阶段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重要条件,就是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世界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和世界已经完全不可分离。

3.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国家属性、国家定位的判断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来自于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中国底子薄、人口多,“既是大国,又是小国”。这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考虑的。这不仅决定了中国崛起必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决定了中国崛起不能选择争霸、扩张的方式,而只能是一个和平发展、逐步累积国力的过程。邓小平提出,中国需要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利用现在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争取在50年到70年时间内发展起来。

中国现代化的不平衡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是基本国情。其不平衡性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同产业发展不平衡;每个大行政区域(省、市、自治区)内部也不平衡。

其长期性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间。从1949年算起,五十年左右达到初步小康水平;一百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二百年左右达到先进的现代化水平。这二百年左右的时间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考虑到中国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2500年封建制度的历史,100年到200年的现代化过程并非十分漫长。如果再考虑到西方文艺复兴至今已经500年,中国以1/4到1/3的时间赶上其现代化的步伐,也不是太长远。

其艰巨性是指中国现代化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的;是13-15亿人口/人类的五分之一的整体现代化;土地、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条件的相对短缺;长期与发达国家的市场和先进科技相对隔绝。

这些基本国情既是中国现代化的阻力,又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条件。中国的空间广大使其战略回旋的余地充分;中国的不平衡发展可以形成内部的梯度转移,形成产业升级的长周期;中国的人口众多,构成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潜在的巨大市场;西方技术和资金的相对缺乏,迫使中国发展自主技术创新和国内资本市场。事实证明,正是这些基本条件,使中国具备高度的抵御内外压力和危机的能力,走出一条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道路道路字篇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受到各国人士广泛肯定和推崇。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怀好意者不断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陈词滥调,还有个别人对中国道路能走多远心怀疑虑。凡事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只有认识中国道路背后的中国道理,正确认识它的性质、条件、特点以及风险、挑战,才能对中国道路及其远大前途充满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中国道路加强信息传播和舆论塑造等工作,建构令人信服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结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人那里得到了坚持,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始终贯穿着人民立场。什么时候坚持人民立场,政策策略就比较主动,工作成绩就比较显著;而一旦背弃人民立场,就势必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另一方面,人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不同时期具体矛盾得出的具体观点、结论,以及据此制定并实施的政策、策略,则不断与时俱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矛盾,中国共产党人总能在纠正错误中,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应时代和国情的正确政策和策略,从而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守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难就难在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意味着必须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当代中国,存在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需要依法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把这类矛盾夸大成敌对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就会犯致命的错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至于一些敌对力量多年来磨刀霍霍,一刻也不放弃瓦解中国、劫掠中国发展成果的企图,则更要高度警惕。

坚持实事求是,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才干。由于各个时期遇到的矛盾不同,因而政策、策略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完善、与时俱进。在中国革命中,曾经照搬苏联经验,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改革开放中,照抄新自由主义搞所谓“彻底改革”,同样行不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需要正确分析实际问题,大胆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前提。

坚定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应当一以贯之的。主动适应信息网络化新环境,深入分析研究中国道路上存在的实际矛盾和问题,讲清中国道理,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必须与时俱进的一面。为此,当前迫切需要回答中国道路与全球化两大问题,从而真正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所谓中国道路问题,核心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如何选择自身的发展道路,实现生产力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最终实现人类解放持续积累力量。

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同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人民生活极端艰苦。面对这一困境,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通过努力,取得了不容抹杀的伟大成就,如土地改革、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增长、建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研发成功等。邓小平等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其远见卓识推动实施改革开放。经过40余年的艰苦奋斗,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在这一时期,国内外始终有人从左和右两个方向攻击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极端势力从未放弃蛊惑中国走老路、走邪路的企图。正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始终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形成的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成为始终不曾动摇的目标,它不同于西方国家资本操纵政府为利润积累服务的旧制度,而是国家控制资本为人民利益和国家富强服务的新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严明了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始就定位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是依靠严明的纪律,才保证了它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中国当前的独立发展和自主创新之路是前无古人的新路。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具有优越的经济纵深,能够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因素发展生产力,经济总量、发展韧性、创新能力都形成了显著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必须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既有效维护中国社会的团结稳定,又促使一个有巨大有效需求的市场长期充满活力,从而帮助中国依靠共享发展实现现代化。

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中国从近代被动地卷入全球化到主动拥抱并引导全球化,体现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历史节点。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在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回应,在国际体系边缘地位中开始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索自救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使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为建设新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打破外部封锁,积极开展经贸、文化等领域对外交流,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形成全球化纵深发展时期的中国模式奠定坚实基础。1978年的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使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融入者,加快自身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完全认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命题。从国家发展道路角度理解,“走自己的路”是立足自身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001年,中国加入wto可以看作是中國参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开始。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化的“中国方案”。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中国的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的机遇。目前,在全球化的物质层面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生产和出口的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劳永逸,近年来美国不断挑起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其本质仍然是企图再度剥夺中国的全球化自主权。对这一阴谋要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斗争,坚定捍卫中国自主发展的正当权利。当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造成重大威胁,也很可能给世界带来历史性巨变。倘若这场疫情能够促使以公众福利为中心的全球化取代以利润积累为中心的全球化,那无疑充当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盘。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与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和在世界经历了600余年的资本主义相比,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才刚刚进入青春期,尽管成绩斐然,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尚未大功告成,而且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期奋斗。

理论上的清醒决定思想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觉决定政治上的坚定。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关键时刻,推进人的全面解放则有待更长期的艰苦奋斗,都需要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构强大的意识形态,重中之重在于正确把握并科学解答人类解放、中国道路、全球化和持久战等根本问题。以此为战略指导,进而统筹信息传播和舆论塑造等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重视当代和历史事实的传播,实事求是报道评论发展成绩、时代悲欢,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据有效地反击虚无中华文明史、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图谋,掌握历史书写权和阐释权。另一方面,要重视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等虚构类作品的创作,鼓励传播崇德向善求美的作品,防范颓废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蚀社会、诱人沉沦。

如果说意识形态是一座大廈,那么信息就像钢筋水泥,舆论就如门窗梁柱。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和舆论塑造热热闹闹、花样翻新并不难,但如果缺乏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这些活动容易沦为堆砌钢筋水泥、门窗梁柱的无用功,至多能搭建一点山水盆景、建筑小品,却无力建筑宏伟壮丽的花园大厦。因此,对争夺当代意识形态主导权而言,同样要有讲清中国道理、坚定道路自信的战略观念,使信息传播和舆论塑造的大量具体工作,服务并服从于赢得战略上的胜利。

(作者: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李泾一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道路道路字篇三

岁月时光匆匆,青春渐行渐远。它似一幅画卷,被我们挥洒的星星点点。我们的青春,背负着一种责任,一种寄托,一种祖国对我们的期待。青春不是抱怨年华流逝而感慨万千,也不是趁着年轻而虚度光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为之奋斗。努力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青年,勤奋努力,奋勇拼搏,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现在起,我们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而奋斗!要让美梦成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带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去闪耀我们中国的未来吧!

中国道路道路字篇四

;

摘要: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正在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是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是一条立足国情的道路,是一条开放包容的道路,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是一条历尽艰辛,曲折向前的探索之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一条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国道路;本质属性;理论特色

doi:10.15938/.2016.04.012

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道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90余年的奋斗历程,为了探索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始终如一,百折不挠,终于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

一、独立自主: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

1.中国革命: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来之不易,……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给处在迷茫中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指出:“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感召和影响下,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暴力革命这条俄国式的民族解放的道路。但是,在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上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和俄国“城市中心论”理论。“八七会议”做出武装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决定。但是,我们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都先后失败了,这一系列的失败说明“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928—1930年间,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践的基础之上,深入调查,潜心研究,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来阐述论证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不是先占城市后去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是实现民族解放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2.社会主义建设: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

二、立足国情:始终坚持走与实际相结合的路

1.革命道路:立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国情是一个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一个社会最大的国情,就是这个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面找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字眼,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使用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列宁曾经分别使用过“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概念。1912年,列宁曾经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提到:“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的国家。”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指出,世界上的国家,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以外,还有中国,波斯、土耳其“这三个所谓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半殖民地“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在1922年召开的党的二大,并依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尽管如此,在中共“二大”以后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分歧却依然存在,并且影响到对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认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实质上是要取消民主民族革命,王明的“一次革命论”实际上是要超越民族民主革命阶段。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仍然认定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是,党的六大以后,由于党内认识的分歧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的认识又产生了争议。毛泽东始终坚持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他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认为,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清政府的统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没有区别,依然是对内镇压、对外投降,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既不是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也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而是分“两步走”。在这两步走的时候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准确把握住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认识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系列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2.建设道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但是,事实恰好与此相反,社会主义首先是在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基础上,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上首先建立起来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对发展的阶段必须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否则,就要走彎路、受挫折。建国前30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之所以遭受挫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清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面临着一个重新认识国情、重新定位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的问题。1980年,邓小平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党的正式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再一次重申“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式形成。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全面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座理论大厦,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立足点,成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成为反对“左”和右的倾向的有力理论武器。

三、开放包容:始终坚持走争取支持帮助的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一切力量对革命的支持

毛泽东曾经形象地把中国社会的结构比作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这两头一头是工人阶级、一头是统治阶级,中间是农民阶级。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数量的限制,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其它阶级对革命的支持,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为了争取一切革命力量的支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就是争取一切力量支持革命的重要方法,统一战线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敌人是强大而凶猛的。同时,“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敌人的强大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敌人。在对待中国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毛泽东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者。革命的统一战线,一个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而另一个就是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参加统一战线,成为无产阶级联合的力量。除此之外,在党内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也是争取革命力量的一种形式。毛泽东指出:“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当中还有犯过很大错误的人,不要嫌弃这些人,要准备和他们一道工作。”毛泽东关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那些反对过我们并且已经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襟,汇集了革命的正能量。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有一个调动国内外积极因素的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又一个课题。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这里,毛泽东认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因素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的,一个是国际的,两个积极因素都要利用起来。而对于调动积极因素的作用,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此之外,毛泽东还讲到了争取外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问题。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就是对外学习和借鉴的问题。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毛泽东系统的提出了“敢不敢学”、“向谁学”、“怎样学”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拓展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实际上吹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号角。但是,在建国前30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国内极“左”思潮的影响,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实际上还是处于“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邓小平高瞻远瞩,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沿边开放、沿江开放和内陆开放,对外开放的步伐一天天加快,开放的层次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效日益显著。党的十三大把对外开放作为“一个基本点”写进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对外开放成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改革初期两项最鲜明的政策。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行长期的全面的对外开放,这是促进中国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道路道路字篇五

;

内容提要 中国道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探索,其历史与逻辑起点可以溯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因而,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维度来界划中国道路。从广义层面而言,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整体性历史,都可以纳入到中国道路的讨论域之中;从狭义层面而言,中国道路特指改革开放以来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维度,中国道路背后都关涉一个核心的通约性理论问题,即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设想与中国本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之间的张力关系,从而构筑出一条既坚守经典理论的本质规定性,又彰显本国具体实际,更区别于他国模式的科学发展道路。衡量中国道路需要拓展理论视角,从多元维度出发加以综合把握。其中,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线索来衡量,有助于从根本上讲清楚中国道路产生及其发展的内在历史必然性;从社会主义及其中国实践的历史线索来衡量,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及其不断成功的内在密钥;从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整体性历史线索来衡量,有助于在更加普遍宽广的范围内讲清楚中国道路的世界效应。辩证理解中国道路还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论的指引,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从整体上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进程做出科学的分期并展开理性的认知与探讨。

關键词 中国道路 70年 社会主义 “三个意味着” 历史分期

中国道路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大量研究对这一话题进行了集中关切,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旨趣与研究偏好,对中国道路的理论内涵进行了不同维度的解读。在继承目前学界现有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对中国道路的研究,需要尤其注重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辩证把握中国道路的丰富理论内涵问题,二是如何综合定位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及其时代坐标问题,三是如何对中国道路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界划问题,四是如何正确对待中国道路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科学回答上述问题,从本质上就是应当科学阐释中国道路的历史起源与逻辑发展问题,亦即从根本上讲清楚为什么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长期不懈的艰辛奋斗过程中选择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讲清楚为什么探索与坚持这一条发展道路的历史重任必然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讲清楚中国道路在艰辛的探索之中为什么能够不断取得胜利,讲清楚中国道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之路。

一、内涵: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与本质特征

中国道路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专有名词,有特定的逻辑所指与理论内涵。所谓中国道路,就是特指关于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尽管在一些学者看来,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也可以被称为中国道路,例如,美国学者塞尔登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治理方式称为“延安道路”。[美]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魏晓明、冯崇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但从目前学界关于中国道路讨论的角度来看,现有相关研究存在一个潜在的共识,这就是当前所言的中国道路,其实是特指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的道路。

1.1949年:中国道路历史起点的锚定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曾明确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尽管中国革命从属性上来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价值导向与实践旨归则是社会主义。这一点毛泽东曾做出过系统化集中化的阐释:“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59页。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首先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天经地义”从根本上是由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所形塑的。具体而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情势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使得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直接获得胜利,而必须首先解决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只有待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完成之后,才具备了导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设定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与现实可能性。因此,中国革命需要分两步走,即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步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步。“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6页。

社会主义在中国从一种理论设想向现实制度形态与实践运动转变的标志,是1956年关于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有观点认为,关于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道路”,其历史起点应当溯源于1956年。但实际上,从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步有计划地推进社会主义在中国探索与实践的步伐。例如,1949年以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期,尽管从制度的创制上来看,此时仍然是以新民主主义制度为主,但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因素始终在不断增加,资本主义的因素在不断减少。正是基于上述状况的考量,毛泽东明确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秩序”的观点做出了批评。毛泽东在1953年6月15日晚听取并讨论李维汉《关于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若干问题》的报告时明确指出,“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16页。“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要在十年到十五年使资本主义绝种。‘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217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关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道路道路字篇六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拥有著名的品牌就等于在市场竞争中于掌握了强有力的工具。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经历了品牌意识启蒙时期,品牌创建时期,品牌竞争时期和品牌国际化时期四个阶段。我国企业在实施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可采用直接进入模式,并购模式和自主品牌与oem相结合的模式。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1]品牌在市场营销中具有产品识别、产品保护、市场细分、市场控制和企业形象传播的功能。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拥有著名的品牌,就等于在市场竞争中于掌握了强有力的工具。世界500强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特别是强大的品牌竞争力,在我国市场上攻城掠地,迅速扩张,甚至控制和垄断了国内某些行业。它们的强有力发展无一不向我国企业昭示了品牌的重要性。

当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大举进军我国,并大力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之时,以海尔、长虹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企业也不甘示弱,逐渐形成了走向世界、争创全球品牌的战略意识,纷纷在观念、生产、营销、研发和资本等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我国本土品牌会更加注重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参与世界竞争,与世界跨国公司一道纷争国际市场,这是必然的趋势。

(一)品牌意识启蒙时期。

品牌意识启蒙时期大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整个8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第一轮合资的高峰期,对我国企业来讲,品牌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多半被理解为公司的名称或产品商标。这一时期,由于热衷于或者说急于与外国公司合资,加上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我国一些原本已具知名度的品牌被束之高阁,逐步淡出市场。

1980年5月,我国诞生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此后外资以合资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合资中,出于外方的要求,我国大量的品牌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入股,结果纷纷被打入冷宫、逐出市场。这些品牌在合资企业中纷纷被洋品牌所取代。上海家化的“美加净”被“庄臣”取代;“潘婷”、“海飞丝”、“飘柔”取代了“洁花”;北京牌电视机在与三星合资后随即消失。

与此同时,为了生存,我国的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贴牌(oem)生产。珠江三角洲一带聚集了大批的oem生产厂家。在这种模式下,中国企业赚的是加工劳务费,外国公司获取的是高额的利润。强烈的反差让我国企业意识到品牌的价值,开始重视创建自己的品牌。

(二)品牌创建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我国企业进入创建品牌的时期。企业普遍认识到,只有创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与强劲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的品牌创建主要有这么几件事。

1、企业形象(ci)设计。

广东太阳神企业率先引入“企业形象设计”,建立了差异化的企业形象,获得了巨大的传播效果。由此引发了我国企业的“cis热潮”。1990年,青岛海尔集团导入cis,商标从原来的“利勃海尔”演变为“海尔”;1993年,再次修改cis,以“haier”作为商标标志,并提出“真诚到永远”的经营与服务理念。

2、社会活动造势。

1991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由消费者投票决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的评选活动;1992年,国家内贸部、经贸委和电子工业部等机构联合举办“全国畅销国产商品展销会”,评选“金桥奖”。此后,各种关于名牌、品牌、商标的评选活动有增无减。

3、政府主导名牌工程。

9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纷纷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4、老字号品牌再造。

中华老字号企业历史悠久、口碑甚佳,当时在市场竞争中却因经营手法陈旧、管理落后,曾一度黯然失色。90年代以来,老字号企业经营者们改变经营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使老字号企业重现生机。“全聚德”在这一方面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三)品牌竞争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卖方市场出现,市场竞争加剧。1995年开始,我国企业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价格战、广告战和服务战此起彼伏。

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我国企业逐步学到了品牌管理的国际经验,并伺机反攻。1996年,长虹集团发动价格战将松下、索尼等日本品牌从市场领先者的交椅上拉了下来。其他行业的价格战也频频发生。格兰仕多次发起微波炉的价格战,手机、电脑市场的价格战更是俯首即拾。

1995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对其黄金广告时间进行公开招标,中标者称为“标王”。孔府家酒、秦池酒、爱多vcd等都几任“标王”,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广告战的一斑。2006年的黄金广告时间该称为“黄金资源”,把世界杯等重大赛事的广告时断也纳入招标范围。

同时,很多企业已意识到,单靠价格、广告、促销和质量已不足以吸引和保持顾客,只有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才能在品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海尔的“星级服务”、荣事达的“红地毯服务”、tcl电脑的“星光使者服务”等都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品牌国际化时期。

进入新世纪,我国一些优秀企业纷纷提出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我国企业品牌建设进入国际化阶段。

这一时期这些企业的实力已经壮大,具备了在全球化环境下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条件。为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要,许多企业都创建使英语国际发展的品牌名称。联想将原来的“legend”改为“lenovo”,取“创新的联想”之意,同时也是因为“legend”在许多国家遭遇抢注;厦新也以简洁明快的“amoi”代替了原来的“amoisonic”。

海尔、tcl等企业纷纷打入国际市场。tcl收购了德国的斯耐德(schneider),海尔则是在海外投资设厂,格兰仕则仍然孜孜不倦地从事oem生产,强调“格兰仕制造”。

(一)市场的选择。

从进入什么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我国企业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第一种模式是先进入不发达国家,然后进中等发达国家,最后进发达国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市场容易进入,不发达国家都比较小,经济水平较低,因而建立品牌形象和信誉的投资比较少,还有优惠政策。这种先易后难的模式可以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品牌信誉提供直接的操作经验。

第二种模式是先主攻发达国家市场,再转向其他国家市场。攻下发达国家,在他们那里树立起品牌信誉和形象,品牌经受了最严格的考验和进步,成为国际性品牌。再到中等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市场,会被全球市场所接受。我国目前只有海尔、春兰等少数大型家电企业采取了这种模式。海尔认为,在主攻美国市场获得成功时,再进入欧洲、日本市场,对其成功极有帮助。春兰最先在美国、日本、法国和新加坡等国设立了十家海外分公司,到现在陆续形成了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和东亚等五大经营区域,产品遍布世界84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种模式是中间路线模式。中间路线模式试图取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模式各自的优点,同时想避开他们的缺点。先进人中等国家市场,积累在异国他乡建立品牌信誉和形象的经验,积累更多的资本实力和营销经验,以期向发达国家进军。因此,这对有实力但又不够强大的企业,是一条可取之路。

(二) 品牌国际化模式的选择。

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看,我国企业也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直接进入模式、并购模式和自主品牌与oem相结合的模式。

美国的零售商认为,他们一直在寻找适当价格的良好产品吸引消费者来购物,如果中国的企业能提供这样的产品,他们将会考虑销售中国品牌产品。[4]在品牌的国际化运作上,海尔采用的是直接进入模式,采取了直接出口海尔品牌的产品和在国外直接开设工厂相结合的形式。

上海广电集团(sva)是另一个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在国内,上海广电集团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在国外的两三年间逐步进入美国市场。上海广电从生产传统的彩色电视机转型为关注于高端等离子电视机、平板显示器和dlp投影电视机的领先电子集团。上海广电是一个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其年销售收入达40亿美元。当时在海外,它的营销技能能否奏效,上海广电并不能肯定。

在进入美国市场时,上海广电做出了几个重大的选择。

首先,它决定在分销上主要依靠提供促销和服务帮助的当地经销商,如ingram micro和d&h分销公司。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使上海广电有机会和时间去了解美国市场,以便营造自己在当地市场的营销能力。尽管上海广电在美国直接销售其产品,但它也意识到要进入象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企业,需要符合一定的物流、服务和促销标准。

其次,上海广电在行业促销活动上与经销商进行合作,包括参加行业大会,而不是花钱建立品牌认知度。中小经销商认为,上海广电提供的低成本产品使得他们能够与大型零售商竞争。

第三,上海广电决定避开低端彩电市场。因为在这个市场上充满了中国企业贴牌生产的产品,竞争十分激烈。上海广电选择了高端的等离子和平板电视机和显示器。这些产品的销售增长迅速,并且与其他中国产品竞争的机会较少。它想自己被看成是地价高质的企业,其产品价格定在低于日本和韩国同类产品但又高于仅以低价取胜的产品之上的价位。

最后,尽管许多中国企业不承认了解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但上海广电从一开始就决定采用美国团队来经营其美国业务。此外,他们还聘用了索尼的前生产经理来控制生产质量,并与国际企业合作以改进其产品设计。

并购(m&a)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另一有效策略。被收购的目标企业应具有有价值的资产,如品牌、顾客群、技术或者渠道。收购方可以先将被收购企业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并保持原来的品牌和渠道,然后,逐步实施共同品牌以建立中国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与形象。一旦这种形象和认知有了坚实的基础,再把原来的品牌淡出市场。

tcl使这一策略采用和实施。2002年9月,tcl收购了德国的电视机制造企业斯耐德电子(schneider electronics)以期进入欧洲市场。tcl的收购包括斯耐德的工厂、连锁店分销网络、特级市场(hypermarkets)、目录邮购和一系列品牌的商标权。tcl雇用了一个专业团队来了解和掌握当地市场和销售网络。tcl的此举主要思想绕过欧洲国家的进口配额,在欧洲销售tcl品牌的产品。tcl品牌的产品已经在澳大利亚、中东、南非、俄罗斯和东南亚一带销售。一旦这一策略实施成功,有朝一日,tcl品牌的产品将在欧洲销售。

格兰仕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采取了与海尔和tcl不同的战略。格兰仕是1978年成立的一家纺织企业,当时只有200多员工。1992年,它开始生产微波炉,并很快就进行oem贴牌生产,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但在中国还没有投资设厂的外国企业。目前,格兰实施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其产品的世界占有率达30%,国内占有率达70%。格兰仕拥有80多份oem合同,60%的收入来自oem生产。

在品牌国际化的策略上,它采用的是自主品牌与贴牌生产相配合的模式。格兰仕的企业定位是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给国际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正是这一定位的具体体现。格兰仕的自主品牌曾在阿根廷具有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但因此遭到了反垄断的问题。于是,格兰仕决定收缩自主品牌的在国外的占有率,通过oem方式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曲线占领市场。但是这种策略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过渡到用格兰仕品牌生产的目的。

品牌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品牌国际化是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与世界名牌相比,中国品牌不论在品牌价值、经营规模、世界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有相当差距。中国第一品牌海尔的价值仅530亿元人民币,而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则值704.5亿美元。创国际化品牌与综合国力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生产技术的改进具有密切联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要中国企业适时适当地运用好国际化的品牌战略,就一定能创出我们自己的世界名牌。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卢泰宏。建构中国品牌管理平台[j]。品牌,2001(8)。

[3]宋永高。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市扬选择模式[j]。商业研究,2003(13)。

[4]gao, paul and jonathan r。 woetzel, “can chinese brands make it abroad?”, mckinsey quarterly, 2003 special edition: global direction。

中国道路道路字篇七

;

[访谈嘉宾简介] 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國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理·科社”学科评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长。

[访谈人简介] 夏敬芝,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中国的70年,是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70年。筚路蓝缕是指新中国70年创业道路的艰难,砥砺奋进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奋斗,硕果累累是指我们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围绕“新中国70年与中国道路”这个主题,我们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严书翰教授,请他和我们谈谈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访谈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并形成了中国道路,在当今世界备受瞩目,请严教授谈谈中国道路开拓和形成的重要意义。

严书翰教授: 首先要界定一下,我们这里讲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称。确实,在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原先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用70年时间就开辟出一条通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伟大目标的中国道路,这当然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我注意到最近研究中国问题的著名专家郑永年是这么评价新中国70年发展的:“中国实现了快速和可持续的崛起,在剧烈变化的国际事务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历史不仅没有被西方的‘自由民主’所终结;相反,中国的崛起开启了新的世界历史。”[1]我认为中国道路的开拓和形成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我们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认识开拓和形成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程中的重大挫折。想想那时候是一种什么情景呢?攻击马克思主义、鼓吹社会主义历史终结、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真可谓“万花纷谢一时稀”呀。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未被打倒,社会主义历史并未终结,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而这一切都与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道路密切相关。

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笼统地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走出低潮,但是,一个人口约占世界1/5的国家在70年时间里通过开辟和形成中国道路,使原先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成就当然举世瞩目。中国道路的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还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正如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中国道路的成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总之,中国道路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角度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积弱积贫、任人宰割的时代,不甘沉沦的中国先进分子就开始寻求救国救亡的真理,他们首先把目光投向西方。这一时期各种各样的主义和思潮纷纷登台亮相。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他们在对各种主义和思潮的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潮流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就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打下的基础上,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正因为我们沿着中国道路阔步前进,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人生道路作文 成功的道路作文(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人生道路作文成

    2023年中国道路作文 道路作文字7篇(优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

    道路作文字十篇(模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人生道路作文(大全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2023年中国道路作文 道路作文字(大全六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最新高中美丽的小区作文字 美丽的小区三百字作文(七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2023年高中美丽的小区作文 美丽的小区作文字作文(实用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最新美丽的小区作文字五篇(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最新夏天的晚上写作文 夏天的晚上字(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夏天的晚上作文字左右4篇(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